首页>参考读物>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理财)

公司内部审计(第2版)
作者 : 叶陈云 著
丛书名 : 财务知识轻松学
出版日期 : 2013-04-10
ISBN : 978-7-111-36351-4
定价 : 4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57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内部审计研究和实践工作。本书从基本理论简介、行为规范描述、工作前提概述、操作步骤展示、实践方法介绍和支持措施阐释等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形成和完善的原理与方法,并且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内部审计与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说明。
本书重点介绍了最新的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热点,并提供了大量内部审计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对内部审计实践发展中新的知识点,比如内部审计新的工作流程、内部审计报告的应特殊关注的问题也做了详细介绍。书中有大量关于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指南与工具,可供读者直接修改后应用。

图书特色

叶陈云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会计师,已参编译著图书10余部,在国内公开出版的核心和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了三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控制机制、公司战略管理理论创新模式比较。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内部审计研究和实践工作。本书从基本理论简介、行为规范描述、工作前提概述、操作步骤展示、实践方法介绍和支持措施阐释等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形成和完善的原理与方法,并且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内部审计与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说明。
最新的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热点
如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提出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2011)、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大量内部审计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如介绍一些最新的内部审计领域的新发展值得应用的事项,特别是一些标杆企业的做法,便于给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提供有积极意义的借鉴与有益的启示。
内部审计实践发展中新的知识点
比如内部审计新的工作流程、内部审计报告中应特殊关注的问题。
大量关于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指南与工具
提供了若干可供广大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以及各位读者直接加以应用的工具性文件,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文书以及审计调整核算表单等审计工作底稿文件,既在书中呈现,同时还提供了电子版,随手可用。
http://www.hzbook.com/uploadfiles/resource/公司内部审计叶陈云.zip

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对于所有现代公司制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高层管理者们进行高效内部管理与控制所必须实施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是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独立而客观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规范经营的一种确认与咨询服务活动。公司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公司增加价值并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主要是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与途径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最大化地帮助代表公司股东利益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实现其可持续性盈利的经营目标。此外,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是加强公司抵抗运营风险的自我免疫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主要屏障和防火墙。
  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规模,如GDP和进出口对外贸易额,已经超越日本,同时也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比如,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机制逐步健全,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为有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公司会计审计制度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和趋势,不仅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而且给我国的公司内部审计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动机和活力,为中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由于为企业增加价值而服务正在成为我国未来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这一内部审计的新发展、新转变赋予了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推动了内部审计职业角色的转变,为内部审计师在公司组织机构中占据新的位置提供了巨大的职业机遇。
  由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公司制单位高管层所认识,建立健全公司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内在需求,这就使得我国公司等组织的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内部审计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成绩。
  鉴于强化公司内部监督、加强风险管理和提高综合运营效能是每一个公司组织永恒的工作重心和活动主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改善组织运营管理+增加组织价值”。即作为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内部监督部门和核心控制活动,必须坚持以综合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要以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面跟踪审计为主,要以体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经济监督与风险治理的核心特色为主。因此,笔者以为公司内部审计的职业空间是非常广阔的,职能的拓展是无限的。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已经出台了《内部审计准则》,中国的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也在积极着手准备实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与组织越来越多地在企业中设置并发挥着经济作用,这些现象无疑说明了我国公司内部审计事业呈现出良好、快速的发展态势。公司内部审计的模式也正在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由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中的作用、效能和价值越来越明显。客观而言,公司内部审计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外界宏微观经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导致了公司内部审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预见,未来的公司内部审计将成为市场经济中与时俱进、道德高尚、实务规范、层次较高、质量优良、顾客满意、享有盛誉、富有竞争力的朝阳职业!
  为了帮助更多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内部控制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内部审计监督人员和其他公司管理人员(包括许多有志于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前沿知识的非审计专业人士)更好地认识、了解、熟悉和掌握有关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挖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经济价值,重视和提高内部监督与咨询职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笔者专门从公司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的视角,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充分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撰写了《公司内部审计》(第1版),希望它能有助于公司高管们普遍确立加强公司内部审计、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通过设置最优的内部审计部门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灵活的技术手段,将这种经营理念转化到不断强化与完善企业的组织改革和全面控制行动之中,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从《公司内部审计》(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热情欢迎和支持,由于不少读者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设性的建议,再加上公司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领域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为了更加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新需求,作者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石美华编辑协商决定对《公司内部审计》(第1版)的内容进行修订、更新。
  《公司内部审计(第2版)》具有如下特色:
补充了最新的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热点。如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提出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2011)、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增加了内部审计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如介绍一些最新的内部审计领域的新发展中值得应用的事项,特别是一些标杆企业的做法,便于给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提供有积极意义的借鉴与有益的启示。
补充了各章节中关于内部审计实践发展中新的知识点。比如增加了内部审计新的工作流程、内部审计报告应特殊关注的问题。
增加了大量关于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指南与工具。比如提供了若干可供广大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以及各位读者直接加以应用的工具性文件,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文书以及审计调整核算表单等审计工作底稿文件。这些工具性的资料或文件的内容既在书中呈现,同时又提供了电子版放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网站1上供读者朋友下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加贴近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实务。
  在《公司内部审计(第2版)》中,笔者继续坚持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方式来阐述相对专业的理论,目的是让读者觉得内部审计的学习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公司内部审计的知识,帮助广大读者朋友们轻松地领悟内部审计的理论精髓、掌握基本业务方法。同时,本书还具有结构新颖、内容充实、表述清晰等鲜明特色。主要适用于各类公司、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进行内部审计知识更新、内部审计实务能力提升等业务培训,也可供广大有志于从事内部审计职业的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读者作为自学参考用书。
  由于作者研究视角、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欢迎各位专家、同仁以及广大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批评与指正,以便未来继续修正和完善。
  
  叶陈云  
  2012年10月于北京  
  

第1版前言
  对于众多的现代企业——公司而言,内部审计是其进行有效内部管理所必须实施的一种独立而客观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规范经营的一种保证与服务咨询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公司增加价值并提高运营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最大化地帮助公司实现持续盈利的经营目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日益健全,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和趋势,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给内部审计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大大促进了中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事业单位领导所认识,建立、健全本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内在需求,这就使得我国公司等组织的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内部审计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内险、提高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成绩。
  由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永恒的主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即作为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内部审计部门及其活动,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要以体现自身特色为主。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空间是广阔的,职能发展是无限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内部审计准则》,中国的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也在积极着手准备实施,内部审计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并正在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由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可以预见,未来的企业内部审计将成为市场经济中与时俱进、道德高尚、实务规范、层次较高、质量优良、顾客满意、享有盛誉、富有竞争力的职业!
  为了帮助更多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内部控制人员、审计监督人员和其他人员(包括许多有志于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前沿知识的非审计专业人士)更好地认识、了解和掌握有关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挖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价值,重视和提高内部监督职能,正确评价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笔者专门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视角,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充分深入调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撰写了本书,希望它能有助于公司管理者普遍确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通过设置最优的内部审计部门,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灵活的技术手段,将这种经营理念转化到不断强化与完善企业的组织改革和全面控制行动之中,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本书中,笔者力求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方式来阐述相对专业的理论,目的是让读者觉得内部审计的学习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帮助广大读者朋友轻松间就能够更好地领悟内部审计的理论精髓和掌握基本业务方法。本书结构新颖,内容充实,表述清晰。主要适用于各类公司、企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进行内部审计业务培训之用,也可作为广大有志于从事内部审计职业爱好者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自学参考用书。
  由于作者的研究视角、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欢迎各位专家、研究同仁以及广大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批评指正。
  
  叶陈云  
  2008年7月

上架指导

审计

封底文字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内部审计研究和实践工作。本书从基本理论简介、行为规范描述、工作前提概述、操作步骤展示、实践方法介绍和支持措施阐释等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形成和完善的原理与方法,并且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内部审计与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说明。
1.最新的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热点。如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提出的关于内部审计最新定义(2011);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2.大量内部审计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如介绍一些最新的内部审计领域的新发展值得应用的事项。特别是一些标杆企业的做法,便于给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提供有积极意义的借鉴与有益的启示;
3.内部审计实践发展中新的知识点,比如内部审计新的工作流程、内部审计报告的应特殊关注的问题;
4.大量关于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指南与工具,比如提供了若干可供广大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以及各位读者直接加以应用的工具性文件,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文书以及审计调整核算表单等审计工作底稿文件。这些工具性的资料或文件的内容既在书中呈现,又同时提供了电子版本放到出版社的网站上供读者朋友下载,以直接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加贴近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实务。

作者简介

叶陈云 著: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基本原理简介
第1章 掀起盖头 揭开面纱
看清公司内部审计的“庐山真面目” /1
1.1 公司内部审计内涵 /2
1.2 公司内部审计功能 /9
1.3 公司内部审计的变迁 /16
案例介绍 海尔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 /25
行为规范描述
第2章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熟悉内部审计的业务规范 /26
2.1 内部审计准则的含义与作用 /27
2.2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与特点 /30
2.3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36
案例介绍 美国世通公司:由内部审计牵出假账大案 /40
工作前提概述
第3章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做好内部审计的组织准备 /42
3.1 揭示内在矛盾的必然途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43
3.2 指导内部审计的重要机构:审计委员会 /53
3.3 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内部审计人员 /56
案例介绍 达尔曼公司内部审计的失败 /70
操作步骤展示
第4章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恪守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72
4.1 规范完整 有的放矢:内部审计流程的概述 /73
4.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内部审计对象的选择 /80
4.3 运筹帷幄 事半功倍:内部审计方案的策划 /91
4.4 防微杜渐 规避风险:内部控制评审与测试 /106
4.5 充分可靠 理直气壮:内部审计证据的整理 /127
4.6 落实成果 形成结论:内部审计报告的提供 /136
4.7 复评建议 改进管理:后续审计工作的进行 /148
4.8 举一反三 提升能力:审计成果运用与创新 /154
案例介绍 美国通用公司内部审计的成功经验 /155
实践方法介绍
第5章 严谨缜密 科学高效
掌握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158
5.1 问题解决与决策 /159
5.2 数据收集技术 /169
5.3 审计抽样技术 /176
5.4 审计工作底稿 /192
5.5 计算机审计技术 /204
5.6 审计分析程序 /217
案例介绍 英国巴林银行经营失败案例 /221
审计内容演进
第6章 内容丰富 风格迥异
认识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 /223
6.1 内部审计的现在进行时:基础形式——财务审计 /223
6.2 内部审计的一般现在时:其他形式——经济责任审计 /236
6.3 内部审计的一般将来时:发展形式——管理审计 /244
6.4 内部审计的将来完成时:未来形式——价值增值审计 /251
案例介绍 武钢集团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色 /254
支持措施阐释
第7章 质量保障 效率支撑
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与管理 /260
7.1 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系统 /261
7.2 公司内部审计计划管理 /265
7.3 公司内部审计人事管理 /268
7.4 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271
案例介绍 中国联通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的实践 /276
审计成功关键
第8章 沟通合作 化解冲突
处理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 /283
8.1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83
8.2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分析 /285
8.3 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途径 /290
8.4 解决内部审计冲突的办法 /303
案例介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管理 /308
关联关系再认识
第9章 和谐依存 相互促进
正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几对重要关系 /313
9.1 责任与意识:内部审计与管理层的关系 /314
9.2 报告与指导:内部审计与治理层的关系 /317
9.3 局部与整体: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324
9.4 互补与协调: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 /334
9.5 补充与支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关系 /337
9.6 制约与合作: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339
案例介绍 郑百文的经营失败与内部审计失败 /342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附录2 内部审计准则
附录3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附录4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附录5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概述
附录6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附录7 内部审计文书及工作底稿
附录8 集团公司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附录9 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34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斯蒂芬 A. 罗斯(Stephen A. Ross),(美)伦道夫 W. 威斯特菲尔德(Randolph W. Westerfield),(美)布拉德福德 D. 乔丹(Bradford D. Jordan)
作者: 主编:王明虎 副主编:王锴 吴良海 顾银宽 参编:赵娟
作者: (美)斯蒂芬 A.罗斯(Stephen A. Ross)MIT斯隆管理学院 伦道夫 W. 威斯特菲尔德(Randolph W. Westerfield)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杰弗利 F.杰富(Jeffrey F.Jaffe)宾夕法尼亚大学 著
作者: [美]斯蒂芬·A. 罗斯(Stephen A. Ross)伦道夫·W. 威斯特菲尔德(Randolph W. Westerfield)布拉德福德·D. 乔丹(Bradford D. Jordan)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