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学其他专业课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作者 : Glen Arnold
译者 : 杨天南
出版日期 : 2019-11-04
ISBN : 978-7-111-64043-1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88
开本 : 32
原书名 : The Deals of Warren Buffett - Volume 1:The First $100m
原出版社: Harriman House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为“巴菲特投资案例全集”的第一部(本系列包括了巴菲特自创业开始至今的全部案例,共分四部,分别是:《第一桶金》《帝国崛起》《世界首富》《伟大的公司》)。自1941年开始,11岁的巴菲特以120美元起步,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用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才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这本书追踪了这37年间巴菲特全部的22个投资案例,并对每一个重要的投资案例背景进行了注解,充分展示了股神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

图书特色

WU

上架指导

金融投资

封底文字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共4册)
收录巴菲特全部投资案例
再现巴菲特的思考、进化和投资路线图
披露详实的数据、历史、股东信及投资要点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巴菲特从年轻时代开始,如何从几千、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一百万、几百万……一步一步,直至买下伯克希尔建立一个投资帝国的历程。从1962年他以每股7.5美元买入伯克希尔起,到如今股价31万美元,可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译者 杨天南
北京金石致远投资公司CEO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巴菲特从1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的每一个案例,可模仿性和含金量都远远超过后期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天南又给我们带来了一本价值连城的大师动作示范教程。
—— 唐 朝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作者

阿诺德教授展现了大量情节丰富、引人入胜的场景,所有喜欢伯克希尔传奇的人都会在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
—— 劳伦斯·坎宁安
《巴菲特致股东信》编者

不仅可以学到实用且重要的投资原则,而且可以学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 约翰·查特菲尔德-罗伯茨
木星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

图书序言

伟大的投资者也会犯错
本书内容
自1941年开始,11岁的巴菲特以120美元起步,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用了整整37年的时间,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本书追踪了这37年间巴菲特所有的投资案例,并对每一个重要的投资案例背景进行了注解,充分展示了巴菲特在其投资生涯之初是如何积累财富的。
巴菲特在人生早期没有关于股票投资的概念,在选择企业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中,他逐渐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哲学。本书讲述了巴菲特如何建立和完善他的投资体系,为今天的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素材。
一路走来,巴菲特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犯过很多错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胜利总是伴随着失败。当人们知道一个最终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也会犯错,这或许是一种安慰,可以帮助我们面对自己遭受的挫折。
实际上,认为投资者必须在所有的时候都表现完美、永不犯错是最大的错误。从心理层面而言,投资者应该做好犯错以及遭受打击的准备,并坚信自己能够东山再起。每个人都应该牢记,我们能够从他人以及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我认为,从巴菲特的失败案例中学习经验,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本书专注于投资案例的分析,我没有写到巴菲特的私人生活。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自传体故事,这本书并不适合你。但是,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更成功的投资者,通过坚定执行投资准则赚到钱,那么你应该好好阅读本书。
本书目标
本书适合于那些渴望学习,或想要复习成功投资重要原则的投资者。在本书中,读者将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巴菲特投资案例来学习。
本书结构
本书将追随巴菲特的成长历程,直到他赚得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我们以巴菲特少年时期进行的第一次股票市场投资为起点,回顾22个投资案例。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对这些案例进行逐一分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感兴趣的案例阅读,但是,按照我们的想法,我建议你按照时间顺序阅读,这样才能了解巴菲特投资思想体系发展形成的过程。这里记录的每一个案例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并非巴菲特在这37年中的每一个投资案例都会被描述,如果这样的话,这本书会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这里选择了那些对于巴菲特财富成长以及投资哲学形成最有影响力的案例进行分析。
在开始讲述系列投资案例之前,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相关的人物与情景,这对掌握后续内容十分重要。第一部分概述了后面涉及的投资案例。第二部分则探讨本杰明·格雷厄姆对于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影响。
关于常用缩写的说明:我会使用BPL这个字母缩写代表巴菲特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这是巴菲特早期投资生涯中采用的投资合伙形式。在研究和写作中,我引用了大量巴菲特在合伙公司期间写给合伙人的信。这些信可以非常便利地在互联网上找到。此外,我还使用BH这个缩写代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译者序

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
此刻的金秋,我坐在桂香四溢的西湖边写这篇译者序。
这本《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是我翻译的第五本财经投资书籍,尽管有关巴菲特的书已是汗牛充栋,但对于有兴趣了解早期巴菲特投资人生的读者而言,本书仍是开卷有益的。
今年已89岁的巴菲特,实际上他的名气大幅飙升大约发生在65岁以后,所以近一二十年以来,每当他做出重大投资,例如IBM、苹果、美国银行等投资案例,各种细节都会被媒体挖掘的纤毫毕现、展露无遗,令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于他早期的投资案例,却记录不多,大众知之甚少,原因也很简单—当年有谁知道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将来能成大事呢?
如今巴菲特依旧宝刀未老,年复一年地为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创造着数以百亿计美元的价值(注:2019年上半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净利润为359亿美元)。只是,动辄数十亿美元、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大手笔,让普通人看来只能是望洋兴叹,心中暗自慨叹:“没那么多钱啊!”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憾,因为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巴菲特从年轻时代开始,如何从几千、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一百万、几百万……一步一步,直至买下伯克希尔建立一个投资帝国的历程。从1962年他以7.5美元/股买入伯克希尔起,到如今股价31万美元,可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这本书实际上是“巴菲特投资案例集”系列丛书的第一卷(共4卷)。作者本人是一个巴菲特迷,做到金融学终身教授之后,又投身于投资行业,有感于巴菲特一生有太多精彩纷呈的案例值得深入解读,一本书难以穷尽,所以需要一套系列书来进行这项工程,本书是该系列书的第一本。由此看来,未来三年我的翻译这项“业余”工作已是板上钉钉、责无旁贷。
本书止于巴菲特积累财富的一个里程碑节点—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亿美元,这一年是1978年,巴菲特48岁,伯克希尔股价跨越200美元。
这部“巴菲特投资案例集”最大的特点,在于全部收录了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所有案例。在丛书第一卷,也就是本书中,既有大家熟知的喜诗糖果、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等案例,也有较少关注的邓普斯特、洛克伍德、霍希尔德-科恩等公司案例,作者还在每个案例的结尾专门总结出该章节的学习要点以供参考。
日前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是,巴菲特公司一个持股超过20年的机构投资者卖出了伯克希尔股票,该基金负责人指出巴菲特过去十年表现不佳(2009~2019年,伯克希尔股价上涨323%,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334%),对其手握巨资、坐失良机、回购不足、跑输大盘,表示不满。
当前伯克希尔市值约为5100亿美元,根据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持有现金达到122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6年一季度时,还只有583亿美元。近年,伯克希尔手中积累的现金数量越来越惊人,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热议,有人推测这是巴菲特不看好后市,也有人认为巴菲特是廉颇老矣。
对于这种现象,用巴菲特自己多年前的话讲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是主意比资金多,现在是资金比主意多。”从“主意多过资金”到“资金多过主意”,这个分水岭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新书《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969年在结束合伙公司时,巴菲特给所有投资人两个选择:取回现金,或转为伯克希尔股票。以事后诸葛亮式的聪明来看,当然是选择伯克希尔股票,但回到当初看,伯克希尔所拥有的就是一堆日渐衰败的纺织业务、一家小镇上的小型保险公司、一家小银行、一家小型报纸以及一两个小型企业。总之,当年的巴菲特手中并非一手好牌,这再次印证了我们多次提到的观点:事后都易,当下最难。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幸福的努力过程,就是将一手不够好的牌渐渐换成一手好牌的过程。巴菲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人们都知道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的原因是股市过热。实际上,这仅仅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当时巴菲特合伙公司掌控的资金已达到1亿美元之巨,越来越难以为这么多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也就是说,在解散合伙公司、拿回属于自己的2650万美元时,巴菲特向世人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从现在起,我不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钱了!”
1969年,是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
杨天南
写于西湖曲院风荷之莲遇
2019年10月18日
特别致谢:
感谢老友唐朝为本书多处提出宝贵完善意见,老唐以“投资史学家”的角度,凭借其博览群书的深厚功底、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为本书的信息准确起到了精益求精的作用。

推荐序

研究巴菲特的新篇章
我研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有超过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亲眼见证了伯克希尔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她从一个仅在某个领域颇具名声的公司,成长为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吸引着全球数以百万的追随者。如今,作为引人瞩目的投资理念与企业哲学的布道者,伯克希尔在理性资本配置和公司结构方面,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令人骄傲的完整生态系统。无论是投资者、企业高管,还是学者,大家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投入了自己的努力,无论是投资、运营公司,还是撰写文章、出版图书、会议研讨,大家的共同努力令这个领域硕果累累,欣欣向荣。
1996年,我主持了有关巴菲特及其致伯克希尔股东信的研讨会,在那之后,这些内容被重新编排、出版,书名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那个时候,巴菲特的知名度仅限于金融领域,虽然伯克希尔也有一群规模不小的忠实拥趸,但巴菲特这个名字还算不上家喻户晓。大约在这个时候,一些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开始出现,以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关于投资的畅销书《巴菲特之道》为开端,罗杰·洛温斯坦撰写的人物传记继之。
在过去的20年中,巴菲特的名声与日俱增,伯克希尔也已成为企业界、投资界和教学界灵感的启发者和范本。巴菲特将价值投资这个概念从投资界的边缘拉回主流地位;他所偏爱的去中心化的自主管理模式渐渐为人们所追随;更别说,他将自己所有的财富,约750亿美元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如今,近4万人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我上面提到的三本书以及十几本关于巴菲特的其他书在世界各地畅销,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巴菲特所享有的知名度和受到的尊崇无出其右。
这些有关巴菲特的图书涵盖的话题如此丰富,如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样,包括会计、财务、政府、投资、并购、税务,以及估值。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跨越半个世纪,这些图书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投资进行划分:
早期的伯克希尔(直到1978年重新进行整合)。
伯克希尔在股市中的主要投资(1978~2000年)。
伯克希尔作为一个全资拥有各类公司的大型联合体(至今)。
巴菲特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他领导伯克希尔跨越如此漫长的时间,吸引无数分析师和作家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分析他的工作和伯克希尔的运营实践。由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故事依然在继续发展中,对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观察者而言,他们可以较为便利地从巴菲特最新进行的投资决策和并购事件中进行学习。
有关巴菲特的图书数量惊人,这些图书讲述了伯克希尔和巴菲特早期的故事,对于我们而言获益匪浅。我近期出版的新书《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Berkshire Beyond Buffett)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回顾并认识到当初伯克希尔公司文化如何形成之后,我们可以笃定,即便巴菲特离去,伯克希尔公司依然可以将其公司文化传承下去。
格伦·阿诺德也在类似的方面做出了努力,在《巴菲特的第一桶金》中,他专注于巴菲特早期投资的经历。通过回顾巴菲特早期的投资案例,例如盖可保险和喜诗糖果,加之当代的解释,阿诺德教授呈现了有用的历史和清晰的投资分析,提供了从巴菲特的学生时代到大约1978年的伯克希尔的时代背景资料,以及丰富多彩的案例。
巴菲特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来自一位他喜爱的希腊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这位哲学家警告世人:“那些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在致股东的信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他的投资准则,并重点指出理性所在,以及推理或逻辑的错误所在。阿诺德教授的这本书萃取了股东信的精华,并以简明清晰的文笔进行了表达。
巴菲特曾说过,他希望作为老师被人铭记,而不是作为投资家、企业家或慈善家。通过本书,读者们可以感受到阿诺德教授的教师角色,因为他展现了大量情节丰富、引人入胜的场景,所有喜欢伯克希尔传奇的人都会在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
劳伦斯·坎宁安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编者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杨天南)
推荐序 研究巴菲特的新篇章(劳伦斯·坎宁安)
序 言 伟大的投资者也会犯错
导 言 48岁赚得1亿美元
第一部分 人物与情景
沃伦·巴菲特的故事 2
青年时代与合伙企业 / 伯克希尔-哈撒韦进入视野 /
跟本杰明·格雷厄姆学投资 / 巴菲特向格雷厄姆学到的其他理念
第二部分 投资案例
案例1·城市服务 18
孩童时代 / 第一只股票 / 大学时光/像投机者一样追逐股票
案例2·盖可保险 23
盖可保险的历史 / 周六,巴菲特来敲门
案例3 &4·克利夫兰精纺厂和加油站 28
投资/失败案例1:克利夫兰精纺厂 / 净流动资产价值投资法 /
失败案例2:加油站 / 保持与格雷厄姆的联系
案例5·洛克伍德公司 38
洛克伍德公司 / 巴菲特的困扰 / 结局
案例6·桑伯恩地图公司 42
巴菲特合伙公司取费模式及其表现 / 桑伯恩地图公司 /
巴菲特不但买了,而且需要控制甚至改变公司
案例7·邓普斯特农机制造公司 49
邓普斯特农机制造公司 / 邓普斯特公司的麻烦 / 查理·芒格 /
起死回生 / 实现投资回报
案例8·美国运通 57
重要的变化 / 美国运通 / 巴菲特出手
案例9·迪士尼 64
巴菲特的行动 / 巴菲特的逻辑—费雪和芒格的因素多于格雷厄姆
案例10·伯克希尔-哈撒韦 69
伯克希尔 / 1955年之后的下滑 / 巴菲特一个“里程碑式的愚蠢”决定 /
决定性的回购 /
伯克希尔-哈撒韦:一个老板、一个总裁和一个不赚钱的生意 /
最初的两年
案例11·国民赔偿保险公司 85
杰克·林沃尔特 / 1967年的国民赔偿保险公司 /
收购国民赔偿保险公司 / 1967年2月 /
巴菲特接手国民赔偿保险公司 / 一个律己保险商的肖像 / 严重的失策
案例12·霍希尔德-科恩公司 99
霍希尔德-科恩公司 / 结果如何 / 学到了什么
案例13·联合棉纺公司 108
联合棉纺公司的生意 / 交易 / 后来
案例14·投资人关系 113
狂野年代 / 巴菲特不是普通的基金经理人 / 1967年的挫折与困惑 /
巴菲特的困惑 / 应该怎么办 / 误导投资人的短期绩效指标 /
转向拥抱品质(但并未放弃定量分析) /
不因对合伙人的承诺而改变信念 / 个人动力 / 再次表现超群 /
终结合伙公司? / 解决方案
案例15·伊利诺伊国民银行信托公司 128
一家赚钱的小银行 / 交易 / 伊利诺伊国民银行的愉快之旅 /
你打算如何拥有这家银行 / 但是,必须与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分手 /
巴菲特的赞美
案例16·《奥马哈太阳报》 139
巴菲特的态度 / 投机游戏 / 《奥马哈太阳报》 / 赢得普利策新闻大奖
案例17·更多保险公司 148
伯克希尔-哈撒韦变身为控股公司王国 / 更多公司汇聚旗下 / 资本使用
案例18·巴菲特合伙公司的终结 154
没有股票可买 / 低成本运营 / 巴菲特决定退休 /
合伙公司解散后合伙人资金的去向 / 推荐比尔·鲁安接手资金管理 /
巴菲特合伙公司的终结
案例19·蓝筹印花公司 169
印花业务 / 为何蓝筹印花公司的股票便宜 /
巴菲特运用蓝筹印花公司资金的案例
案例20·喜诗糖果 174
日常工作 / 赚钱机器 / 巴菲特在1970年持有的三只潜力股 /
你会在1970年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吗 / 喜诗糖果 / 收购喜诗 /
收购之后 / 特许经营权 / 扩张的尝试 / 定价权 / 是什么成就了好企业 /
喜诗糖果的经济商誉
案例21·《华盛顿邮报》 204
漂亮50 / 在非理性年代,巴菲特没有虚度光阴 /
举债投资《华盛顿邮报》 / 巴菲特对于邮报价值的判断 /
交易 / 收购之后 / 我们擅长有米之炊 /
《华盛顿邮报》对伯克希尔的贡献 /
巴菲特在《华盛顿邮报》公司贡献的管理才能 / 注定发生的事 /
唐纳德·格雷厄姆:第二位关键人 / 经营特许权的丧失 /
巴菲特对于他最为伟大的投资案例的思考,以及对学院派及其追随者的嘲讽 / 投资组合的周转率
案例22·韦斯科金融公司 236
韦斯科的生意 / 芒格和巴菲特的兴趣 / 一个糟糕的出价 /
沃伦·巴菲特接手韦斯科金融公司 / 韦斯科早期的奋斗 /
转型开始 / 韦斯科的保险业务 / 迷你型企业集团
大整合 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 260
附录 案例总结 266
注释 26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周建胜 蔡幸 甘海源
作者: 主编:易行健副主编:展凯 张浩 杨碧云
作者: [美]斯蒂芬 H. 佩因曼(Stephen H. Penman) 著
作者: (美)William B.Brueggeman;Jeffrey D.Fisher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劳伦斯·A.坎宁安(Lawrence A. Cunningham) 斯蒂芬妮·库珀(Stephanie Cuba)编
作者: [美]珍妮特·洛(Janet Lowe) 著
作者: 王铿 王丽静 等编著
作者: [加]亨利·阿尔斯拉尼安(Henri Arslanian) [加]法布里斯·费雪(Fabrice Fisch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