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学其他专业课

巴菲特的嘉年华: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故事
作者 : [美]劳伦斯·A.坎宁安(Lawrence A. Cunningham) 斯蒂芬妮·库珀(Stephanie Cuba)编
译者 : 王冠亚 译
出版日期 : 2021-04-30
ISBN : 978-7-111-67124-4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03
开本 : 32
原书名 : The Warren Buffett Shareholder: Stories from inside the 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Meeting
原出版社: Harriman House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故事集中,由数十位老股东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有那么多人热衷参与。股东大会的亮点除了巴菲特和芒格回答股东提问,展现出过人的投资智慧之外,他们还让大家知道,每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是洋溢伙伴热情与学习动力的欢乐聚会。本书撰稿人包括十几位畅销书作者和许多知名投资专家,生动描述股东会中令人振奋的许多活动,分享伯克希尔公司企业文化的独特脉动。这些参与经历的时间横跨数十年,读者不但可以见识曾经的历史轶事,也能一窥影响未来的诸多理念。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参与创作本书的编者和作者们,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的次数总和高达750人次。在这本书里,他们分享了自己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宝贵经历。他们的文章充分揭示出,伯克希尔远不只是一个由各种生意和匿名股东组成的企业集团,它是“公司”(company)一词来源的缩影。“company”源自古代法语“compagnie”(意为“社会”或“友谊”),还有后来的拉丁语“companio”(意为“在一起聚餐”)。
伯克希尔股东是一个由共同的价值观—好学、正直、创新和团结维系的社会群体。每逢春天,没有什么地方比奥马哈更能体现出这些特质了。在这里,成群结队的伯克希尔股东一起相聚数日,围绕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举办多场活动。我们的大多数作者说,就像伯克希尔的许多其他股东一样,巴菲特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不只让他们变得富有,还通过建立一种制度,让伯克希尔的文化和价值观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也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在本书中,你将读到关于伯克希尔和巴菲特的原创文章,这些文章出自一群最杰出的作者。在第1章中,贾森·茨威格、史蒂夫·乔丹、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和兰迪·切普克等敏锐的观察人士提炼出伯克希尔股东的共同特点,以及年会的统一主题。这些建立在共同的团体意识基础上的纽带是如此珍贵,以至于在每次年会周末的活动结束后,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一章深入探讨了股东大会年复一年吸引数万名股东参加的根本原因,并表达了对认识伯克希尔及其企业文化的强烈渴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伯克希尔就吸引了托马斯·盖纳、马克·休斯、托马斯·拉索和英格丽德·亨德肖特等杰出的投资者。他们生动地阐释了,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不仅是一场通常意义上的集会,还是学习投资的圣地。在这里,他们学到了无价的策略,并将其运用到他们自己的企业经营之中。从资本配置到投资决策,股东大会让这些投资者以及其他的投资者有机会直接向伯克希尔众多运营业务的管理者学习。
有关伯克希尔和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的大量文献证明,阅读是伯克希尔忠实信徒的一种狂热爱好。对于“书虫”书店的菲尔·布莱克和贝丝·布莱克以及哈德逊书店的吉姆·罗斯这些奥马哈书商来说,年会意味着一笔大生意。他们向巴菲特和芒格咨询,确保推荐书目的库存充足,并在奥马哈各地举办人气爆棚的签售会。年会启发了卡伦·林德、杰夫·马修斯和劳拉·里滕豪斯等作者进一步阐释阅读、书籍和读者在伯克希尔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从历史上看,年会的主要焦点集中在伯克希尔股东、记者、分析师与巴菲特和芒格之间的问答环节,他们就像大学研讨会上的学生一样讨论观点。仿效伯克希尔年会的这一传统,现在每逢年会周末,各种专家小组的卫星论坛遍布奥马哈,让人引以为豪,甚感欣慰。在那里,你可以听到本书的作者们以及很多其他业内人士的观点。
我们的作者各具特色,诸如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罗伯特·迈尔斯和克瑞顿大学的约翰·温根德。他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每到股东大会召开前那几天,奥马哈就会吸引大批好奇而聪明的股东前往。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股东聚集在一起。顶级的价值投资者,如帕特里克·布伦南和维塔利·凯茨尼尔森,分享了他们的演讲和小组讨论经验。他们都对学生和专业人士之间的讨论质量之高感到惊讶。
巴菲特和芒格都热爱教学—巴菲特年轻时曾在一所大学教书,后来又担任了客座教授。每年他都会在位于奥马哈的办公室讲授多达60堂大师课,在那里,他会见了数千名学生。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获得的知识,帮助全美的大学教授塑造了关于投资的研究方式、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本书的许多作者都对巴菲特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了评论,这种教学风格倾向于指导人们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乔治敦大学的普雷姆·贾因发现巴菲特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方法而不是答案,更多的是指导而不是命令)是伯克希尔股东蜂拥至奥马哈的核心原因。自1987年以来,贾因每年都参加股东大会,他发现了伯克希尔制度上成功的核心:投资于人,而不仅仅是量化指标。海斯堡州立大学的托马斯·约翰森教授和马里兰大学的大卫·卡斯教授也参加了数十年的股东大会,他们在书中描述了这种经历如何改变了他们的教学。
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在股东大会期间,伯克希尔散发出来的企业家精神都极具感染力。譬如,股东大会的组织者经常发明吸引股东的新方法—从在波仙珠宝店召开招待会到举行5公里健步跑,股东们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积极性。这里记录的一个精彩绝伦的创新案例发生在2000年,当时乔尔·格林布拉特和约翰·佩特里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介绍了价值投资者俱乐部,并向现场观众赠送了5000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在本书中,你还会读到:基思·阿什沃思-洛德在英国建立的巴菲特投资哲学基金;田测产创建的价值大师网(GuruFocus)在年会周末期间举办的年度招待会;在麦克雷·赛克斯的协助下,哥伦比亚商学院和加贝里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专家云集的周五晚宴;以及惠特尼·蒂尔森专门为新来参会的股东举办的周末招待会。
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同时也吸引了数百名伯克希尔旗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包括很多参控股子公司的CEO。除了视察世纪链接中心的销售活动外,他们还将股东大会视作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特雷西·希里特·科尔创办了CEO圆桌会议,大家在此分享最好的商业实践。本书的编著者们—布鲁斯·惠特曼(来自飞安国际)、托马斯·曼尼蒂(来自迈铁)和奥尔萨·奈斯利(来自GEICO保险)都认为,股东大会是一种了解股东、问候客户和奖励员工的有价值的形式。巴菲特的朋友菲尔·特里在本书中证实,CEO们非常欣赏伯克希尔独特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在将公司出售给伯克希尔之后,已故的东方贸易CEO萨姆·泰勒就是其中之一。
伯克希尔的文化持续激发着富有智慧的讨论。在本书里,这一点得到了律师罗伯特·德纳姆和西蒙·洛恩的证明。这两位律师都是伯克希尔生态系统的资深人士,曾与巴菲特一起帮助伯克希尔投资的所罗门兄弟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的债券交易丑闻中恢复过来。他们把股东大会的细节放在显微镜下,剖析它的特质和目的,并探索为什么在其他地方没有人复制它。思想领袖雷蒙德·巴克·哈策尔和沙恩·帕里什把股东大会视作一种学习上的追求、一项神圣的仪式和一段个人反思的时光。
股东弗朗索瓦·罗尚和安德鲁·斯泰金斯基总结得很好,他们声称,股东大会是一段志趣相投的朝圣之旅,是一项令人满意的年度传统。约翰·博格只参加过一次股东大会,但他保证,即使是一次也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在世纪链接中心的舞台上,博格迎来了他88岁的生日。巴菲特亲切地祝他“生日快乐”,随后股东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让他终生难忘的一个周末。
在我们的最后一章中,你将看到来自伯克希尔传奇股东查尔斯·阿克勒、蒂姆·梅德利和丹尼尔·皮考特的发言。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当时巴菲特首次公开邀请股东参会。他们以不到30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如今这些股票的价值是从前的100倍。根据数十年学到的经验,他们抓住了伯克希尔年会的核心要义:如果你从未去过,那就去吧;如果你经常去,那就继续。
☆ ☆ ☆
当我们编辑整理本书时,众多作者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思考,让我们想起了自带食物聚会这种最好的聚餐形式。客人们在收到请帖后,有些人立刻知道要带什么过来,有些人则和我们商量后做出决定。他们对本书的贡献是,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片段和分析—就像在聚会上精心准备的食物一样。安排这些食物就像安排晚宴的座位。我们将大家的文章进行分组,以加强各章内容和全书内容的最佳联系。
我们按照作者的背景,将本书划分为作家、专家和经理人等篇章。我们的编著者同时分属多个类别—他们既是读者,又是伙伴和先锋,他们的文章可以被重新归类到所属系列的其他位置。总体上说,我们旨在创造一个流畅的叙事,但每一个片段也都可以独立阅读。我们按照统一的风格,编辑整理了这些文稿,保留了每位作者的观点,使其与整本书的风格保持一致,并避免重复。
我们的作者提供了一道又一道的精神佳肴,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伯克希尔的价值观,社区精神,阅读和写作激发的灵感,赖以维系股东群体的纽带以及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从周四到周日,他们带我们一起经历了会前和会后的无数活动,包括各种峰会、研讨会、招待会、新书签售会以及集体活动。
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许多反复出现的关于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的描述,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因此,本书忽略掉了一些陈旧的观点,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虽然参加股东大会可能“?就像周末拿到MBA学位?”,股东大会也常常被称为“?资本主义的伍德斯托克?”,但我们已经从你将要读到的内容里剔除了这些字眼。同样地,尽管伯克希尔和巴菲特“?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但这并不是重复的溢美之词,而是作者的心声。
我们构思本书,是为了突出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持久价值,展示其传统的优秀内核。我们的假设是,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企业文化,而其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股东大会和股东团体。
巴菲特在2014年致股东的信里写道,
(年度股东大会)旨在强化伯克希尔的企业文化,并借此排斥和驱逐具有不同价值观倾向的管理者。这种企业文化日益发展壮大,在我和芒格离开后,伯克希尔的企业文化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完好无损。
我们赞同巴菲特的论断。因此,我们相信,股东大会和公司都将永远持续下去。本书中的文章都可以支持这一预言。它们证明了伯克希尔股东的一些特别之处—一些普遍而永恒的东西。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造了一种关于智慧、求知欲、正直和学习的文化。无论是“公司”一词的企业含义,还是“在一起聚餐”的原始含义,这种文化都构成了“公司”的一部分。
我们乐于将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故事结集成书,就像我们喜欢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相聚一样。希望年复一年,我们都能在那里见到你。

劳伦斯&斯蒂芬妮
2018年4月

专家评论

劳伦斯·A.坎宁安和斯蒂芬妮·库珀为百老汇最伟大的商业秀演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制作了节目单。这本书是出席股东大会的必备之物。
—罗杰·洛温斯坦
《巴菲特传》作者
在5月的第一个周末来到奥马哈真好!这本充满智慧的书会给你很多业内人士的意见,告诉你为什么应该来参加股东大会。
—卡萝尔·卢米斯
《财富》杂志资深特约编辑,已退休
一项了不起的集体创作。据我们所知,还没有哪家公司的股东合写过一本关于股东大会参会体验的书。
—马里奥·加贝里
GAMCO投资者公司董事长兼CEO
一本精彩绝伦、可读性强、相当有趣的书—所有的一切,都跟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年会有关。
—安迪·基尔帕特里克
《投资圣经:沃伦·巴菲特的真实故事》作者

上架指导

金融投资

封底文字

坎宁安和库珀为最伟大的商业演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制作了节目单。这本书是出席股东大会的必备之书。
罗杰·洛温斯坦 《巴菲特传》作者

《巴菲特的嘉年华》收录了历届巴菲特股东大会的见闻故事,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参加一年一度盛会的心得感慨。看着这些人物故事,忽然意识到距离自己第一次前往奥马哈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写巴菲特的书多是谈股票投资,《巴菲特的嘉年华》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侧重谈投资赚钱,而是展示了巴芒如何赢得众人爱。领悟了这一点,一定会让人拥有更好的未来。
杨天南 金石致远CEO
参加2001年、2004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译者

理解本质且能够知行合一地去践行,对于投资人来说才可以像巴菲特、芒格一样,90多岁还可以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我想这是人们去巴菲特股东大会“朝圣”希望悟到的真理。
谢长艳 《红周刊》执行主编
参加2018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深度对话查理·芒格
 
入行十多年,经历几轮产业周期,兴衰变革,每当遇到困难、内心焦虑时,我总会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拿出来阅读。它们饱含巴菲特的商业智慧,语言通俗、极富韵律。不仅帮我化解情绪焦虑,更解开了现实世界的诸多困惑。在2019年5月,我终于亲赴奥马哈拜访巴菲特,以伯克希尔持有人的名义,我决心把价值理念,知行合一,执行到底。
许树泽 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 公众号“树我直言”主理人
参加201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译者序

你不知道的事: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台前幕后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召开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直面媒体和投资者,可谓在公众场合的一次“大考”。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公司在这一时刻都显得谨慎有余而生气不足,更像是在小心翼翼地“例行公事”。然而,伯克希尔是个例外。对此,巴菲特做出了这样的“自我评价”:
相比于千篇一律的股东大会,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有完全不同的景象。参与大会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而且我们从未遇见过愚蠢的问题或自说自话的评论。相反,我们遇见过各种各样有关商业的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股东大会给了大家一个讨论问题的时间和场合,芒格和我非常乐于回答这些问题,无论时间多长。
诚如巴菲特所言,在一众千篇一律、了无生趣的企业年会当中,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俨然是一股“清流”。这本别开生面的小书从40多位参会者的视角出发,对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台前幕后进行了360°的全景式描述。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关于巴菲特的书籍,本书没有介绍巴菲特的人生经历或者投资案例,而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入手,对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细节娓娓道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千个伯克希尔股东眼里,就有一千个股东大会。参与本书创作的股东大会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在金融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投资大咖,也有在美国顶级大学从事金融教学的资深教授;既有伯克希尔的外部合作伙伴,也有伯克希尔旗下企业的高管团队。在这些参会者的笔下,对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描写不但丝毫没有重复和累赘之意,反而平添了色彩斑斓、层次错落之感,让读者恍若身临其境。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创作者大多是投资界蜚声遐迩的知名人士,包括但不限于:“指数基金之父”、美国先锋集团创始人、《共同基金常识》作者约翰·博格;哥谭资本创始人、《股市稳赚》作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巴菲特之道》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亲历巴菲特股东大会》作者杰夫·马修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编者(同时也是本书的编者)劳伦斯·A.坎宁安,等等。
《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实际上,以德行来经营企业,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在人类数百年的投资长河里,出现了无数光彩夺目的名字:库洛姆·戴维斯、约翰·邓普顿、彼得·林奇、约翰·聂夫、乔治·索罗斯……而其中最璀璨耀眼的一颗“明星”,非沃伦·巴菲特莫属。巴菲特如同北极星,前来“朝圣”的股东们如同众星拱月一般围绕在他的周围。
2019年5月初,我飞赴美国奥马哈参加了当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为了能占到内场比较靠近舞台的位置,我和朋友顶着凛冽的寒风,深夜两点就起床排队。到了凌晨四五点,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前来的人络绎不绝。到年会正式开幕时,偌大的一个体育馆座无虚席。据统计,来自全球各地的“朝圣者”已经超过4万人。为什么巴菲特和他的股东大会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向心力?我认为核心原因有三个。
第一,推心置腹的坦诚。这种对投资者掏心掏肺的坦诚,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投资心法倾囊相授。无论是在股东大会上回答投资者的提问,还是每年撰写致股东的信,巴菲特从不吝于传授自己的投资秘诀,总是毫无保留、和盘托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对投资失误毫不掩饰。尽管被外界奉为“股神”,巴菲特却从不讳言自己在投资上所犯过的错误:德克斯特鞋业、美国航空、康菲石油、爱尔兰银行、乐购……巴菲特并不是从不犯错,而是直面、总结、反思所犯的错误,确保“不贰过”。
第二,无与伦比的专注。巴菲特曾引用菲利普·费雪的观点来描述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关系:“一家公司吸引股东的方式,就如同餐厅招揽潜在顾客的方式。一家具有特色口味的餐厅,可以轻易吸引到相应的顾客。但如果餐厅时常变换其固有的特色,必将导致顾客不停地变化并最终都将带着困惑与不满离去。”巴菲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公司,想要什么样的股东,所以他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企业长期经营成果的价值投资,从不因外界评价或市场波动而改弦更张,保持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思想定力。
第三,??一视同仁的平等。在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让人动容:在某一年的股东大会上,一位女士站起来怯生生地问巴菲特,我只持有伯克希尔的B股,请问我可以提问吗?巴菲特报以一笑,欣然应允。事实上,无论是A股还是B股投资者,无论是持有1股还是1000股,在巴菲特眼里,都是伯克希尔的股东,都应当被平等对待。股东利益至上,这也是巴菲特一贯奉行的价值观。巴菲特通常会换位思考,设想如果自己处在股东的位置,会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同样难能可贵。
坦诚对话、专注做事、平等待人,让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获得了股东们的长期信赖和支持。股东们也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巴菲特充分的回应:很多股东将自己的大部分身家放在了伯克希尔的股票上;在美国市场的大型上市公司中,伯克希尔的长期股东所占比例名列第一。伯克希尔吸引了越来越多三观一致的长期股东,而长期股东又反过来影响着伯克希尔的企业文化,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共荣共生的良性循环。
1965~2019年,伯克希尔的市值以20.3%的年化复合回报率高速增长着,累计回报率高达2.74万倍。而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参会人数,从20世纪70年代的6名股东,到1989年首次超过1000人,再到2001年首次突破10?000人,直至2013年达到破纪录的45?000人,迄今为止一直维持在40?000人以上。伯克希尔的市值与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参会人数几乎保持着同步的增长轨迹。这似乎表明,伯克希尔的巨幅成长,不只是财富意义上的,更是声望和影响力上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奇迹和神话般的伯克希尔的背后,是巴菲特和芒格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倾注。相信读了本书的你,也能从中领会到聪明投资和智慧人生的真谛。

王冠亚
武汉樱顶天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0年12月

图书目录

赞 誉
译者序 你不知道的事: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台前幕后
初见巴芒二十周年记(杨天南)
价值投资人的“麦加圣地”之旅(谢长艳)
切肤入局,知行合一(许树泽)
前 言
第1章 作家
贾森·茨威格 你并不孤单 3
史蒂夫·乔丹 他和我们一样 9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没有人想要离开 17
兰迪·切普克 伯克希尔的精神内核 26
第2章 伙伴
托马斯·盖纳 伯克希尔:马克尔公司的标杆 33
马克·休斯 价值投资者的“最大公约数” 39
托马斯·拉索 管理者的教科书 44
英格丽德·亨德肖特 合作共生的企业文化 51
第3章 读者
杰夫·马修斯 尽你所能,阅读一切 59
菲尔·布莱克&贝丝·布莱克 “书虫”售书记 63
劳拉·里滕豪斯 书山有路 69
吉姆·罗斯 呼叫查理·芒格 75
卡伦·林德 伯克希尔的巾帼之星 83
第4章 演说者
罗伯特·迈尔斯 与伯克希尔的偶遇之缘 91
维塔利·凯茨尼尔森 奥马哈,明年见 98
约翰·温根德 克瑞顿专家组 105
帕特里克·布伦南 “课堂”内外 110
第5章 专家
普雷姆·贾因 投资于人 117
托马斯·约翰森 一个更好的教学大纲 124
大卫·卡斯 带上学生去“朝圣” 131
劳伦斯·A.坎宁安 伯克希尔,你值得拥有 135
第6章 先锋
乔尔·格林布拉特&约翰·佩特里 价值投资者俱乐部 143
基思·阿什沃思-洛德 巴菲特投资哲学 148
田测产 GuruFocus 155
麦克雷·赛克斯 哥伦比亚晚宴 161
惠特尼·蒂尔森 属于全体股东的盛宴 165
第7章 经理人
奥尔萨·奈斯利 我的导师巴菲特 173
托马斯·曼尼蒂 众人拾柴火焰高 176
布鲁斯·惠特曼 让空军高层叹为观止的盛宴 181
菲尔·特里 纪念萨姆·泰勒 184
第8章 学者
罗伯特·德纳姆 与公司相得益彰的股东群体 191
西蒙·洛恩 全球最伟大的商业秀 196
雷蒙德·巴克·哈策尔 财富与梦想 203
沙恩·帕里什 你渴望成为的那个人 208
第9章 客户
弗朗索瓦·罗尚 追寻价值投资之源 217
安德鲁·斯泰金斯基 伯克希尔的文化传统 221
约翰·博格 呐喊 225
第10章 传奇
查尔斯·阿克勒 成为商业秀的一分子 235
丹尼尔·皮考特 伯克希尔大学 239
蒂姆·梅德利 无可替代的伯克希尔直播秀 243
后记  250
本书作者介绍  253
编者简介  257
致谢  259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斯蒂芬 H. 佩因曼(Stephen H. Penman) 著
作者: 主编:易行健副主编:展凯 张浩 杨碧云
作者: 主编 周建胜 蔡幸 甘海源
作者: (美)William B.Brueggeman;Jeffrey D.Fisher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哈里·多马什(Harry Domash) 著
作者: 王德伦 王亦奕 张日升 李家俊 等著
作者: Thomas R. Robinson (Author), Elaine Henry (Author), Michael A. Broihahn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