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陈春花管理思想全集(精装版)
作者 : 陈春花
出版日期 : 2014-01-17
ISBN : 978-7-111-45069-6
定价 : 600.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12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做精装套系

图书特色

作者介绍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新华都商学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教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获得2009,2006两届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2007中国最佳本土商业作者奖,机械工业出版社60周年“最具影响力作者”奖。蝉联四届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喜爱导师”称号。先后发表著作20多部。
中国企业20年成长记录
中国企业如何成长?领先的力量又来自何处?怎样能够超越竞争?在外部环境不再增长的时候如何逆境成长?在企业管理中会遭遇什么样的困惑?企业文化如何发挥作用?中国企业下一个机会是什么?如何可以保持持续的领先?
在这一套丛书中,陈春花教授基于20年的思考,对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式以及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提出独特的见解。为什么中国企业可以在过去的20年间得以快速的发展,并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不但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也用实践创造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知识,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创造出持续的业绩。
陈春花教授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20多年时间里,为国内大大小小的公司的董事会和CEO们提供咨询和服务,她也有幸直接承担CEO的职责。这些深入的交流以及自己完整的绩效担当,让她注意到,每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总是可以帮助到企业年复一年的盈利和成长,他们总是可以超越环境和行情,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能够透过复杂的商业现象和错综复杂的市场脉络,找到企业经营中的核心要素,并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可以理解这些核心要素,并落实到企业的经营行动中。
那么这些核心要素到底是什么?怎样才可以帮助到企业实现有价值的增长?尤其是在一个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中,一个不再提供增长的环境中,如何不受环境的约束,获得企业自身的成长?这些都是本套丛书所关注和需要面对的问题。陈春花教授指出:成功的企业从来都关注那些最基本的要素,从来都可以回归到基本层面上做努力,从来都让自己和企业置身于变化的环境中,并让企业能够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下一个机会。
这一系列的研究都是在力图解决中国企业如何成长的问题,从1992年开始至今,只是希望在不断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去持续关注中国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并能够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道路。作为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作品,这套丛书对于任何关注中国企业成长的读者都是必读之选。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赵曙明 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部评审专家,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案例建设分委员会召集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成员,教育部学风委员会委员。
赵海然 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毕业,惠普大学质量与供应链学院首席顾问;曾任飞利浦照明供应链管理黑带。于2004年起,以技术做公益,组织成立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创新地将供应链管理运用到政府流程和政务信息化领域;该课题成为国家五部委共同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建设者。
这是第一部正面展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企业从起步到领先的商业成功精髓的研究著作,也是第一部不以西方管理模式为参考,专注于研究中国自身理论的,深入分析中国企业特有成功模型的学术专著。无论从观点还是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书都具有充分的实践和学术价值,它已成为中国本土的《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

《经济发展与价值选择》
《企业文化塑造》
《中国家电巨子访谈录》
《领先之道》(初版)
《争夺价值链》
《科研团队运作管理》
《高成长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
《中国管理10大解析》
《回归基本层面》
《超越竞争》
《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
《冬天的作为》
《管理的常识》
《从现在出发》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经营的本质》
《领先之道》(再版)
                      教材
《企业文化管理》
《管理沟通》
《中国行政组织管理》
《品牌战略管理》
《组织行为学》
《企业文化》
                      随笔
《掬水月在手》
《在苍茫中点灯》
《手比头高》
《让心安住》
《让心淡然》

1999年
2001年
2002年
2004年
2004年
2004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1年
2013年
2014年

2002年
2002年 第2版,2008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第2版,2013年
2010年 第2版,2013年

2005年
2008年
2010年
2013年
2014年

图书前言

命运给我们在社会等级上安排好了一个位置,为了不让我们在到达这个位置之前就跌倒,它要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拿破仑·希尔
  2004年当我们写下这本浓缩着中国企业耐人寻味的20多年的成长精华史时,我们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自豪感。回顾中国20世纪最后22年的主要运行方式,尽管在更为广阔的意义上,中国的企业仍遵循着工业时代的思想,然而这22年让中国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外部世界,一股更为强劲的力量正在升起,它也必将成为决定我们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每一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托马斯·杰斐逊留下这样的遗嘱,它令一代又一代不同国籍与文化背景的人激动。对于整整一代中国人来说,新的革命或许可以命名为市场革命,但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俄罗斯与东欧国家不同,1978年的中国没有杰弗瑞·萨克斯这样的哈佛教授,没有人告诉他们这场革命意味着什么,总之它与阶级斗争不同。
  几乎所有年龄超过40岁的人都会这样认为,他们生活的开端是1978年,生活的可能性从此被打开,他们有机会从农村回到城市,进入大学,他们中最幸运者还有机会打造鼓舞人心的企业,让全世界各地的人看到一个生机勃勃、日益强大的中国。
  在这一代人的记忆中,1978~1988年意味着一个单纯与乐观的年代,新事物蜂拥而来,任何尝试都可能获得某种成功。但社会进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仍只是开放带来的模仿,我们在努力地实践着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紧接着是1989~1992年的过渡时代,1992~1997年,中国社会扫荡了意识形态在经济领域内的最后束缚。当时间来到1998~2007年,整整一代人的激情再次爆发出来。时间来到2008年,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代,全球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中国企业也第一次遭遇了外部环境不再增长的情形,令人惊喜的是,一批优秀的企业并未因为环境低迷而退缩,相反,在逆境中获得增长让这些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并拥有了全球化的竞争能力,当时间来到2013年,中国的华为第一次超越行业翘楚爱立信,一跃成为全球第一,而2013年11月11日,中国的阿里巴巴公司一天的销售额达到350.19亿元人民币。
  1978年以来的30多年,是改革力量不断与其他力量交锋并获胜的过程。那些曾经不可思议的概念,不管是市场、股份制还是股票市场,全球化与本土化、IT技术与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如今都已经成为中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30多年来,商业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非在于它摧毁了一个旧传统,而在于它在建立一个新世界。由荆棘丛生的荒原构成的中国商业世界,更需要雄心勃勃的梦想者与开拓者。
  然而,这短短30多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来说实在是太有限了。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销售和创新;无论是从销售还是从创新的含义来说,许多中国企业至今仍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与创新的意义相反,这30多年来,晃动在中国企业家眼前的是各个经济大国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管理理论:在国际管理学科的进程中,20世纪40年代,人际关系训练被看作组织成功的关键;50年代,目标管理被视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法;60年代,分权化成为最佳方法;70年代,企业战略风靡一时;80年代,企业文化粉墨登场;进入90年代后电子商务引入的各种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到了21世纪,知识员工的管理、系统及平台的建设、治理结构与颠覆式创新等更是随处可见……无所谓处于哪个时代,所有这些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似乎都是应接不暇的管理武器。
  许多中国的企业家努力试图将这其中的一些在自己的企业里得以完善—在中国的词典中,“完善”是一个美丽的词眼,但在企业管理里面,它却是一个极大的陷阱,因为当一种管理手段或方法已经过时,你即使将它完善到完美的程度也毫无用处。与此同时,中国的优秀企业几乎都拥有世界500强的梦想,并开始出现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 尽管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组织完善和管理提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骄傲地看到海尔、TCL、联想、宝钢、华为……伴随着仅仅30余年的经济改革,20多年的企业发展尤其是长约18年的市场化;在拥有非同寻常的骄人业绩的同时,它们正探寻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殊之路,成为中国商业的行业先锋。
  20多年的企业发展,是什么力量让它们实现了企业的飞速成长并一直保持着行业先锋的竞争力?面对众多的挑战: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市场期望,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成长中得以领先呢?有没有同一的规律或是成功的模型可寻呢?如果有,怎样才能做到?
  如果说本书的初版是研究企业如何领先,那么在本书再版之际,我们还把这些领先企业是否能够持续领先的问题引入,并通过对这些企业10年来的实践做一个简单的透视,以帮助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领先企业的成长之路。
  显然,这些企业的成功已不再是仅仅依赖于对市场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对营销的把握和关注或是对质量和成本的追求—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名叫《全球角逐:后发未必后至》的文章中,两位作者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与休曼特拉·戈沙尔总结说:“与传统的观念相反,处于世界经济边缘的国家也能产生一流的跨国公司。”—我们力图通过分析(这是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是信息、经验、灵感和突破等之和)这些我们称为“行业先锋”的中国企业,希望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行业先锋”中看到它们获得成功的潜在因素,令更多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商界学士分享属于中国企业特有的成功规律或是模型,我们也希望它对中国未来商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力,让中国的商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向领先。

上架指导

管理理论

作者简介

陈春花: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发表著作20多部,其中代表作《领先之道》(第四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超越竞争》(2007中国最佳商业作者奖)、《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中国管理10大解析》、《企业文化塑造》,主编教材《管理沟通》(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企业文化管理》、《品牌战略管理》,主编“21世纪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中南五省优秀教材一等奖)。近3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曾任《中外管理》、《销售与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专栏作者,随笔集《掬水月在手》、《在苍茫中点灯》。 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先后出任多家大型企业管理顾问。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发表著作20多部,其中代表作《领先之道》(第四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超越竞争》(2007中国最佳商业作者奖)、《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中国管理10大解析》、《企业文化塑造》,主编教材《管理沟通》(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企业文化管理》、《品牌战略管理》,主编“21世纪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系列教材”(中南五省优秀教材一等奖)。近3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曾任《中外管理》、《销售与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专栏作者,随笔集《掬水月在手》、《在苍茫中点灯》。 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先后出任多家大型企业管理顾问。

图书目录

推荐语
再版序 领先是一种选择
序一 无心之茶 柳绿花红
序二 巨人不再沉睡
序三 追随
前言
第一部分 从起飞到领航
第1章 行业先锋在中国  / / 2
第2章 英雄领袖  / / 27
第3章 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 / 55
第4章 渠道驱动  / / 79
第5章 利益共同体  / / 101
第二部分 创造,再创造
第6章 拆开文化的礼物包  / / 130
第7章 推动核心竞争力  / / 152
第8章 机会从来都没有过剩  / / 180
第9章 激励前进力量的灯塔  / / 203
第三部分 以成果富裕桑梓
第10章 本质之光  / / 226
第11章 永无止境  / / 251
第四部分 领先,再领先
第12章 又一个10年的创造  / / 274
第13章 行业先锋是否依然  / / 305
附录A 行业先锋的筛选过程  / / 326
附录B 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 / 331
附录C 回顾企业的成长  / / 335
再版后记 致那些拥有未来的先锋们  / / 374
初版后记 先锋的力量  / / 378
参考文献  / / 382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理查德 L.达夫特
作者: (美)理查德 L·达夫特(Richard L.Daft)范德比尔特大学  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范德比尔特大学 著
作者: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Richard L. Daft)范德比尔特大学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范德比尔特大学著
作者: (美)斯蒂芬 P. 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戴维 A. 德森佐(David A. DeCenzo) 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沈亦文 著
作者: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