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正确的公司治理
作者 :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译者 : 朱健敏 译
丛书名 : 欧洲管理经典
出版日期 : 2009-06-01
ISBN : 978-7-111-27085-0
定价 : 42.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00
开本 : 16
原书名 : Die Richtige Corporate Governance
原出版社: campu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特色

从雷曼公司倒闭、美林被收购,到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最终都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公司治理。长期以来被大家追捧的美国公司出现了问题,大家都不得不在反思:
什么才是一个健康的企业?
什么才是正确的公司治理?
仅凭财务指标与资本市场表现判断一家公司健康是否有效?
马利克基于30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答案,并且在1997年本书首次出版  时,就预言美国流行的企业管理理论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萎缩。在当下全球发生金融危机时,我们再听到马利克10年前的这些声音,不得不折服其思想的深邃。

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如何创造成果,而不是如何分配。
公司治理必须服务于企业,而不是股东。

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让股民发财,也不是创造就业机会。
如果一个企业面向股民和股市从事经营和决策,那它是不会繁荣的。

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只有有了为企业产品掏钱的客户才有机会繁荣发展。

要从市场地位、持续的创新业绩等6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企业,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管理者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贪婪和自身利益所进行的短期行为,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最终也伤害了股东的利益。
马利克的管理思想
正在以下组织中得到运用
戴姆勒-克莱斯勒 宝马集团 德国莱茵集团
索尼 德国铁路集团 西门子
德国大众 德意志银行 保时捷
贝塔斯曼 Haereus Schwabischen Hall

中高层管理者必读
股份公司管理者必读

欧洲最有影响的管理大师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对组织管理的深远影响

欧洲管理学领域中领先的分析师和专家。作为一位咨询顾问,他对这个领域的成形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管理实践领域,他都是权威性的大师。
—— 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欧洲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的课程吸引了德语国家最高层的CEO。
——《商业周刊》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公司治理就是它的根基。如果大树的根基不牢,即使大树能够 “开花”、“结果”,“花”和“果”也会随之飘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当今众多所谓的“主流”管理概念、体系、态度和行为,马利克教授提出了现实的和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使得他成为一位独特的学者。
—— 李维安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模式,作者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从另一个视角揭示、验证了一个真理: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中,只有从所处实际出发。削足适履则遗患无穷。无论对于出资人、企业领导者还是行政管理者来讲,这都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非常有借鉴价 值,非常有开拓思路并启迪创新灵感的好书。
—— 周孟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马利克的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实实在在地做企业管理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想成为脚踏实地的未来管理者看的。读者怀有这种心态或是从这个视野去读他的书,去细细体味他书中的思想,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
—— 姜跃滨
天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Fredmund Malik)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1944年出生于奥地利,是欧洲著名的管理大师和管理教育家,以及欧洲著名的“圣加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自1968年起就读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Innsbruck University)和瑞士“圣加伦大学”(St.Gallen University),获商业管理学博士学位。他是欧洲著名顶尖商学院“圣加伦大学”的教授和“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客座教授。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自1977年起担任“瑞士圣加伦管理中心”主任。“瑞士圣加伦管理中心”的前身是瑞士顶尖商学院“圣加伦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属下的基金会,由当时欧洲著名的管理学教授Hans Ulrich等共同创立,专门从事企业管理的前端研究。1984年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收购“瑞士圣加伦管理中心”,创立了著名的“瑞士圣加伦马利克管理中心”,并担任总裁。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是欧洲多家大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许多知名公司的战略和管理顾问,培训过数千名管理人员。他的管理思想影响着欧洲诸多的管理精英及其管理实践。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的管理著作极为丰硕,其中《管理成就生活》一书自2000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位列畅销书榜,被评为欧洲十大畅销管理书籍,至今已再版3次重印20多次,并被翻译成12种语言。1993年,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开始出版《马利克论管理——每月通信集》,在德语国家,它很快成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各界阅读最广泛的出版物之一。除此以外,他还定期为《德国商报》、《金钱》和《趋势》等报刊撰写管理文章。

图书前言

本书是为“实践者”写的,特别是为那些想要通过正确而出色的工作认真地完成职责的企业领导们写的,无论他担任什么职务,或是在行政管理、监事会或者董事会岗位。同时,本书也适合企业的投资者。本书不仅针对那些本人对完成本职工作不满意的企业领导,也针对没有达到企业成功者标准的人。
  今天的公司治理还远远没有达到目的。我曾经多次说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所有的经济失误实际上都是通过种种方式的公司治理造成的。根据今天的公司治理理论,错误的企业管理方法被当做最好的案例来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被传播,包括提供不负责任的咨询、提供信息检索、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华尔街的推销、MBA培训,以及众多的经济媒体的传播。之所以说是有人提供不负责任的宣传,这是因为我与普遍流行的看法不同,关于什么才是正确的企业领导,我认为是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明的。本书要介绍的是我对公司治理的理解,这些观点在我的其他书里也有论及。
  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因为这些企业在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恰好与今天的公司治理所推荐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因此,有必要对当今流行的公司治理进行彻底的改革,以持久实现正确的公司管理。正是因为股东利益要真正得到保护,投资者应当获得高回报,所以今天的公司治理需要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ⅩⅫ倘若没有长年的个人经验,我是不敢提出上述观点的。作为在多个管理学协会、管理机构担任主席或成员的我,看到了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怎样做是可行的,怎样做又是不行的。这些委员会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从外面是不能评价的,人们根本不能根据公开的数据得出确切的结论,外部的评价是狂妄的。所谓的科学调查,即使建立在访问有经验人士的基础上,也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我断言,没有切身经验的人就不能获得关于高层管理机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人既不能做出这方面的评价,也不能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方面所要具备的知识(除了所需的理论知识外)只能通过我这样亲自直接参与到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中才能真正获得,还不单是经历一帆风顺的阶段,最好还要经历危机阶段。我曾经多次处在这样的危机境地里,甚至还置身于最终都无法解决问题的处境,那是由于早期的错误和疏忽造成了太多的损失。
  只有在这样的处境里才经历了企业领导真正的现实、经历了公司治理,这样才显示出相关人员的真正本领,他们的能力、性格和个人特点。在真实的环境里方能显示出勇气或胆怯、能力或无能,最清楚地表明什么是真正的领导才能。与幼稚的时髦理论相反,只有在危机中才能体现这一切。人们可以在危机中看到什么办法有效,什么东西无效,而且要经历最复杂、最强烈、最大风险的考验。我们重视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确切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甚至在别人早就不得不放弃的处境里找到答案。采用当今的公司治理方法,以及对公司管理层加压的办法,既不能处理好危机,也不能利用好企业家的重要作用。
  本书早在对公司治理的讨论很红火阶段就已经写成了,因为那时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来自实践的高层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得益于和企业及企业领导的紧密合作,也包括与高层的企业领导机构的合作,也来自我个人作为企业家的工作实践。书中内容今天还依然适用。
  ⅩⅩⅢ在一些重要方面,以前企业里的一些错误做法改用了我的建议,例如监事会的规模和人员组成、监事会的内部机制和领导。同样得到采纳的还有公司治理所必要的权力二级制,这种做法在英国目前已经完全实施,在美国则没有。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尤其涉及如何正确对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方面,今天的公司治理还是停留在错误的道路上,或者还没有人敢提出明确的做法。
  我为本书写了一个新的序言作为第1章放在前面。这样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本书第一次出版以来有了什么新发展,又有哪些事情错过了机会。
  除了实践意义外,本书依然有它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其原因还在于与其他公司治理的讨论议题不同。本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企业领导?要正确领导一个企业,高层领导应该怎么做。
  与法律和经济视野为主导的管理观点不同,我看重的不是形式上的规则和照搬股权法,而是企业的正确运行,由此使整个经济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正常发展。
  正确的企业领导一定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工作,同时也需要考虑经济因素。这两点都必须依靠正确的领导方案,别无其他选择。企业的成功来自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市场的考验,依靠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展更快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依靠对社会情况急剧变化的把握;企业的成功并不是靠遵循某些规律,因为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尽管经过了许多的修订,但都出自20世纪的“旧世界”,甚至部分还来自19世纪。
  ⅩⅩⅣ换句话说,企业是极其复杂的全球化体系的一部分,法律和公司治理条例必须适应企业的运行规律,而不是运行规律去适应法律和公司治理条例。应对复杂情况的企业管理原理和技术的原理一样,同样有其自然规律。靠法律和规则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的。
  哪里有人不接受这一点,哪里就将既没有经济,也没有公司存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的国家是有人用面向未来的目光制定了规则,让他们的企业面向21世纪的复杂形势,而不是面向过去。
  本书的内容和我关于正确和优秀企业管理的全部观点,突出体现了我每天与实践者的合作,与高层管理者、企业家及其最密切的同事们的合作;还有作为企业家,拥有瑞士管理学咨询培训领域最大的公司的我本人的工作实践。
  三十多年里,我可能结识了比别人更多的企业领导,和他们一起工作,向他们提供咨询,提供了企业领导各个方面的培训,涉及企业政策、企业策略、结构问题、组织问题、企业文化、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结构问题,以及管理机构的运行等。我在本书中所代表的立场,其正确性已经在管理人员和企业家们数以百计的应用中得到了验证。有关的理论基础在我1976年的大学执教资格论文“复杂系统的管理策略”中就提出来了。那篇论文里阐述了为什么控制论作为一门调节与控制的科学是管理学唯一有效的基础,为什么经济科学不能提供这样的理论基础。
  自那以来,我在当初建立的理论基础上,创立并试验了一套广泛的、通用的、模式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并在许多著作里向读者介绍,建立了一个实际应用性的机构,该机构具有来自世界各地最顶尖的管理学专家。
  ⅩⅩⅤ各种社会制度急剧上升的复杂性需要管理学职业的专业性,需要智慧和操作标准,就如所有高度发达的职业一样早已是很自然的事了。错误的理论、赶时髦、没把握的妥协在这里行不通。在越来越复杂的条件下可靠地发挥管理作用,这是21世纪的原则,它能使进步不至于遭到经济萧条或者政治动荡的破坏。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2008年6月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欧洲管理学科领域中领先的分析师和专家。作为一位咨询顾问,他对这个领域的成形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管理实践领域,他都是权威性的大师。
 彼得.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欧洲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的课程吸引了德语国家最高层的CEO。
 《商业周刊》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公司治理就是它的根基部。如果大树的根基不牢,即使是大树能够“开花”、“结果”,“花”和“果”也会随之飘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当今众多所谓的“主流”管理概念、体系、态度和行为,马利克教授提出了现实的和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使得他成为一名独特的学者.
李维安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模式,作者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从另一个视角揭示、验证了一个真理: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中,只有从所处实际出发。削足适履则遗患无穷。无论对于出资人、企业领导者还是行政管理者来讲,这都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非常有借鉴价值,非常有开拓思路和启迪创新灵感的好书。
周孟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马利克的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实实在在地做企业管理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想成为脚踏实地的未来管理者看的。读者怀有这种心态或是从这个视野去读他的书,去细细体味他书中的思想,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
姜跃滨 天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作者简介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管理学中最权威的人士、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他出生在奥地利,曾就读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瑞士圣加仑大学,获商业管理博士学位。他是欧洲管理重镇圣加仑大学的教授、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还是多家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是许多知名公司的战略和管理顾问,培训过数千名管理人员。

译者简介

朱健敏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朱健敏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公司治理是企业一切问题的核心,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公司治理也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本书作者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学专家,其学术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极大的影响。他在管理学领域里是顶尖的专家和权威人事,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他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教学和科研人员,马利克自1978年开始在欧洲管理学重镇瑞士圣加伦大学授课。1992年开始任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客座教授。他积极从事管理方面的实践,并取得卓越成绩,成为多家知名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他还掌管着总部设在瑞士圣加伦的“马利克管理学中心”这个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智囊机构,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驻有办事处,利用他三十多年来的经验,为具有不同背景和复杂性的企业、组织和管理者提供咨询和培训。
  马利克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出版专著数十部,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他的几部有代表性的管理学专著也有了中文译本。本书第1版1997年问世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管理界的巨大反响,常年高踞管理类图书畅销书排行榜,到了2002年就已经出版了第3版,本书是根据2008年最新的修订版翻译的。作者把对企业管理的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在书中对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公司治理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源自美国公司治理中的“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模式”和“股东价值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认为股东价值理论是错误的、迷惑人的,甚至是危险的,将误导一个企业走上歧途。他根据自己的理论,敏锐地看到美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预料到美国将出现的金融危机。
  ⅩⅩ马利克分析了企业经营中典型的错误决策,也分析了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趋势,在书中提出了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并根据这个模式建议企业应该设立高效的监事会和董事会二级制权力管理体制,对监事会和董事会的工作任务做了明确的分工和定位,提出了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考察指标,还强调了企业人事决策的重要性,尤其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用标准和方法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面对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动荡,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都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书作者根据几十年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把企业领导当做一门可以学会的职业介绍给读者,为企业管理者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指明了方向,书中内容对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的管理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推荐序

这些年来,公司治理成为一个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用通俗的语言似乎可以这样解释什么是公司治理: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棵大树,公司治理就是它的根基部分。如果大树的根基不牢,即使是大树能够“开花”、“结果”,“花”和“果”也会随之飘落。前几年国内外一些大公司都纷纷出现丑闻,如安然、世通、帕玛拉特;直至最近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由于金融风险出现问题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导致这些大公司垮台的原因不仅仅是管理或金融风险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治理问题。因此,企业不仅需要管理,而且更需要治理。
  这些公司一般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公司治理结构不能说不健全,为什么还能出现很多问题? 根源在于对公司治理正确的认识和实践上。
  我们说公司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结构问题,还有一套运作的机制。以前我们光说建立健全法人制度结构,如果从结构来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独立董事的比例符合要求就可以了。但是有了这些机构或者结构安排,公司不一定运转得就好。所以我们说还得有一套运作机制,比如有了独立董事,能不能发挥作用;再比如,建立的很多专家委员会敢不敢讲真话。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后,需要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才谈得上有正确或好的公司治理。
  为了判断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如何,有必要评价测定公司治理水平。就目前我们国家的公司治理状况而言,总体来说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华尔街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治理风险的强化”为背景的2008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发布会于2008年10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我国公司治理研究较早的机构,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新一年度的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之称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分析了公司治理总体的趋势。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逐年提高;多数公司满足了强制性治理的要求,但治理等级高或者特别好的公司仍然偏少;治理风险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不管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基于CCGINK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财务绩效表现更好,这说明公司治理在改进公司财务绩效方面已经发挥作用。
  美国公司出现了问题,大家都在反思。关于公司治理模式选择问题,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最优的模式。从国家层面来讲,现在公司治理模式有趋同的趋势。例如,德国、日本也导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我们看到,作为典型代表治理模式的英美模式,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在不断完善。所以并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模式。就企业来说,公司治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因为公司治理模式本身就是权变的并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很高兴能读到这本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用了多年时间潜心研究的成果——《正确的公司治理》。在这本书中,马利克教授对于当今众多所谓的“主流”治理概念、体系等,提出了现实的和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使得他成为一名独特的学者。
  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借鉴更多的前沿思想和学术成果。面对当今中国企业界和学界普遍推崇美国、日本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我们不妨也听听欧洲治理的声音,读读作为欧洲一流、国际著名管理顾问的马利克教授的这本书。希望它能对相关领域人员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推·荐·序·二
  
  周孟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学、合理、正确的公司治理应当符合公司运行规律并满足管理实践的真实需求。
  这本书是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在总结多年亲身从事各类公司管理实践经验和分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得出的真知灼见,是亲身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升华。它不是学院式的说教和清谈,更不是其他学者、专家、权威论著中五花八门观点的重复拼凑、堆砌。它是有丰富实践根基的,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作者非常强调建立一种适合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即要根据公司发展的客观实际,创新地建立适合当前发展的市场和社会实际情况,适合于促进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公司治理模式。尤其是要向前看,而不是用形成于半个甚至一个世纪以前的公司治理模式来套我们今天的公司。
  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模式,作者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从另一个视角揭示、验证了一个真理: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中,只有从所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遵循公司运行客观规律,不断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削足适履则遗患无穷。
  无论对于出资人、企业领导者还是行政管理者来讲,这都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非常有借鉴价值,非常有开拓思路和启迪创新灵感的好书。
  许多因公司治理有效而最具有生命力的各国企业,都是在自己企业所处实际环境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建立、实施了一套适合各自运行规律、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而不是套用了同一个“标准的公司治理模式”。
  当前我们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即在创造前无古人的中国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过程中不是往前看,却是向后看,抄袭、照搬已经被证明存在许多漏洞的美国公司治理模式。
  作为一个从1985年赴厦门经济特区工作,担任过各类中外合资、内联企业的公司董事长,后又相继从事过地方政府工作、在国务院特区办公室研究室进行了多年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现在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工作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成功或坎坷的亲身实践与研究使我深信:企业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持续提高,根本上是依赖企业正确的治理。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环境下的企业依赖正确的治理,在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太成熟下的企业就更依赖正确的治理,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所依赖的正确公司治理,还需要更多前无古人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治理模式的创新。
  马利克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始终坚持亲身深入德国各类企业的管理、治理实践,始终坚持往前看,坚持分析、批判、摒弃过去那些甚至被奉为典范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不足、过时、虚假、不适用的糟粕,坚持从亲身实践中吸取最新鲜、最具活力的营养,并根据本国实际,不断创造适合本国公司运行规律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理论。
  这本书的核心不是提供了几种好的、拿来就可以使用的公司治理方法和模式,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公司运行规律的正确治理模式的科学理念和操作方法的实践范本。
  我国目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盛行一些影响创建正确的中国公司治理的不良风气。
  一是脱离创建公司治理模式的目标,奢谈模式,本末倒置之风盛行。
  二是脱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实际,言必称欧美、言必称淡马锡,热衷于抄袭、照搬美国、淡马锡模式,削足适履之风盛行。
  三是不相信也不愿植根于中国企业,潜心进行中国化公司治理模式的创新,不是向前看,而是面向他人的过去,妄自菲薄之风盛行。
  四是为在短期内就能获得不正当的政绩,不深入中国企业进行艰苦、认真、耐心和长期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投机取巧、浮躁之风盛行。
  五是盲目追求企业规模,主观臆想地确定国有企业在各行业的存在数量,简单机械、主观唯心之风盛行。
  这“五风”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将产生无穷的后患。
  针对我们在当前建立中国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或者解决的办法:
  (1)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目标,不能把手段当作目标,本末倒置。要明确创建公司治理模式仅仅是重要手段,其目标是为了实现持续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切忌脱离目标奢谈治理模式。
  (2)树立并遵循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指导思想,即立足中国实际,把握中国不同行业各类企业的运行规律,创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适合各行业特色的、适合各类企业自身运行规律和特点的治理模式。即从中国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创建适合企业运行规律的公司治理模式,切忌强迫企业运行规律去适应某种公司治理模式。
  (3)实施科学正确地建立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措施。深入中国企业,认真下大力气分析、研究、归纳、提炼中国企业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运行中创造出的各种成功的公司或企业治理模式。不能靠简单抄袭欧美和淡马锡的模式。抄袭、照搬国外的某个公司治理模式,并不假思考地将其进行到处宣讲、推广、套用,这会遗患无穷。
  (4)在创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大型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里,领导企业逐渐进入市场、适应市场、赢得市场的过程中,创造、积累了许多有效、成功的中国企业治理模式的管理者们。他们领导企业职工在实践中形成的公司治理才是有中国根基的,有生命力的,向前创新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靠解剖、测仿一两个美国小企业,是建立不起科学合理的中国化公司治理模式的。
  (5)正确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教条、机械地从是否采用了某一种公司治理模式来区分、鉴别企业是否现代化,是狭隘的。充分认识当今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治理方法和运行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有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
  (6)正确把握本国企业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在各行业中的数量与企业规模的科学合理的关系。盲目地追求规模,主观地确定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存在数量,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盲目地组合形成大型企业必然造成治理的严重缺位。因为任何一种治理模式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雷曼公司倒闭、美林被收购就是例证。
  总而言之,我们在建立科学发展观,放眼世界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们自己该走的路,使用适合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与方法。推·荐·序·三
  
  姜跃滨
  天健科技集团总裁很久以前,就对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和他创建的圣加伦管理学派有所耳闻,也零星看到过他对管理学的一些论述和主张,但是真正系统地了解他的管理思想,还是在仔细阅读了他的《管理成就生活》(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之后。读过之后,感受到马利克无愧于是“欧洲管理学领域中的权威大师”,而这一评价也是来自于彼得·德鲁克的。
  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它们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自身高速成长的机会,中国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从未得到过今天这样的礼遇和荣耀,同时,社会也在以各种价值取向对企业的优劣、企业家及高层管理者的成功与否做出各种各样的评断,其中最流行的成功评断便是企业上市。能够将企业上市已经成为时下众多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的梦想,是向人们展示他们领导才能和管理才华的最佳手段。还有什么比上市更能获得人们广泛赞许的呢?何况上市还是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快速获得个人巨大财富的最佳途径。于是为了上市,一些人便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下足了各种各样的工夫,而已经上市的公司也要为做出漂亮的财务数据花费大量的精力。这样一来,股东的价值和股民的声音也就自然地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此,我想请大家来听听马利克有违潮流的声音:企业“最好的资本来自客户,而不是来自资本市场”。
  企业追寻金融市场获利这种思潮源自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的股东价值论,主张企业治理的目标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理论得到不少欧美特别是美国企业管理者的追捧,成为公司治理的时尚思潮。为此马利克在1997年出版了《正确的公司治理》,直言这种理论“对年轻一代人来说只是最新的,或许是最糟糕的理论”,并认为该理论“是错误的,是迷惑人的,在一些重要的观点上还是危险的,接受了该理论将导致严重的负面结果”,如果这种理论成为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并长期反映在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和行动上,将会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他在本书中为人们描绘到:那时将出现“失去了控制的金融市场,因巨额债务、接踵而来的破产和经济萎缩、通货紧缩的货币贬值”,“股指下跌、房价下跌、商品和服务价格下跌”,社会将“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大多数贫穷”。在目前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听到马利克十年前的这些声音,不得不折服其思想的深邃。
  马利克认为正确的企业经营活动应该着眼于产业经济,而不是像股东价值论所倡导的那样着眼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和金融经济在现代经济中虽然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两者所遵循的规律完全不同。前者所关注的是创造成果,后者所关注的是成果创造出来后应如何分配。只有经营成果被创造出来,才能考虑分配,一个企业做到前者很难,而实现后者却要容易得多。因此马利克主张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解决成果如何创造,而不是解决如何分配。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要解决如何造就出一个“强大的、健康的、有生命力的企业”。对企业领导优劣做出最终评价的裁判应该是客户,而不是股市的参与者和那些金融分析师。人们不能仅从财务指标对企业做出评价,而要从一个企业所处的市场地位、持续的创新业绩、多方面的生产力水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企业的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及单项业务和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六个方面去评价,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管理者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贪婪和自身利益所进行的短期行为,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马利克认为企业的股票价值不等于企业的真正价值,企业的竞争力和股票市值之间绝不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ⅩⅦ彼得·德鲁克对马利克的影响很深,这从马利克书中可以看得出来。本书中,马利克对管理做了这样的阐释:“管理”实际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功能上的”,指的是一个组织要做的工作;第二层是“机构职能上的”,指的是为完成工作所需的机构;第三层是“人员职能”,指的是机构内被授权要完成工作的人员。在马利克看来“公司治理”其实仅仅是企业高层管理任务中的一小部分,不能将公司治理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和管理的最高目标。他主张为使企业高层管理做到高效、富有成果,至少需要有两种机构,一种是企业的“监督机构”,一种是企业的“执行机构”,前者就是公司的监事会,后者就是公司的董事会,前者的重点是“监督功能”,后者重点是“执行功能”,两者虽有分工,但必须协调合作。同时,他主张企业监事会的作用必须强大,不能形同虚设,不要做毫无意义的事后监督,而是要参与到公司的指挥之中,和董事会一起领导公司。在领导公司的过程中,监事会和董事会彼此之间要相互制衡、共同合作,互相监督,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注意,这是马利克的关键主张。我认为每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每个企业的生存情况都不尽相同,马利克所开出的这剂药方是否真的有效,当由每个企业的管理实践者去检验,但无论怎样,他的观点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关注,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正确治理方法。正如马利克告诫我们的:“绝不允许将经济放手给不好的管理者和无能的企业家。”
  ⅩⅧ马利克的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实实在在地做企业管理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想成为脚踏实地的未来管理者看的。读者怀有这种心态或是从这个视野去读他的书,去细细体味他书中的思想,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相反对那些持有“一流企业搞资本运作,三流企业做产品”观点的人来说,恐怕会觉得马利克是在“讲那过去的事情”。不过,我认为马利克的观点简单明了,直白却不失深度,即便不接受他的观点或对他的观点持反对态度,也会从这本著作中有所收获。
  书后附有两篇马利克的文章《表面现象与事实》和《2008德国,比有些人认为的更加健康》,两篇文章精辟地浓缩了其观点,对比着看会很有趣,非常值得一读。

图书目录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李立新 副主编 周建珊 刘生华
作者: (美)查克·威廉姆斯(Chuck Williams) 著
作者: 陈传明,周小虎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著
作者: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命题研究组 编著
作者: (美)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等著
作者: (美) 阿兰·道伊奇曼(Alan Deutschma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