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
作者 : 贾怀勤
出版日期 : 2006-09-05
ISBN : 7-111-19835-2
适用人群 : 0
定价 : 35.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64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管理体制政企不分,表现在实务上是唯计划管理而无企业管理,表现在理论上是有国民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而无企业管理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企业成为独立经济实体和市场的基本活动单元,才有了企业管理的需要。与这个渐进过程相适应,我国各重点高校或早或迟地开始借鉴国外企业管理学科,改造原有相关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管理学科。纵观这段历史,我国高校企业管理教学点大致有三个来源,或由理工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转化而来,或由综合大学的经济学系分化而来,或由财经院校的相关专业重组而来。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企业管理为主干的管理学才正式列为一级学科。
  由于学科历史较短和治学思想上的原因,我国高校企业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存在着两大不足:一是在教学上重视分课程、分单元和分学科的理论传授,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二是在研究上习惯沿用人文学科的思辨方法,很少使用实证方法。
  说到第一个不足,不由得联想起一位美国学者关于“知与行”的辩证说。唐·埃思里奇(Don Ethridge)(1998)特别注意到对美国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要加强研究方法训练的必要性。他在其《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在给美国经济学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研究生训练几乎没有开发研究生从事实际研究的技能。他们虽然接受了很强的技术和理论训练,但却常常由于在应用概念和工具方面的能力太差而不能处理现实问题……一位同行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我们教学计划的缺点:我们主要教授学生‘知’的经济学,却很少教授学生‘行’的经济学。”
  如果把埃思里奇的这段话所说的国度改为中国,所说的学科改为管理学,所说的时间上限设为20世纪末,这种教“知”多、教“行”少的批评依然是很贴切的。每个子学科、每门课程都有其要教授给学生的一整套原理、模型和方法,这是必须强调的。至于教科书中的案例和算例,所起的作用只是为了通过演示和展开来诠释这些原理、模型和方法。这样讲课,学生得到的“知”是系统的,但不利于“行”——综合运用各子学科、各门课程,乃至一门课程前后不同单元讲授的原理、模型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去创造新的知识。当然,笔者并不排除在某些高校里个别教师在讲授某门管理课程时,有意识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以期使学生通过上他们的课不仅在表面层次掌握原理、模型和方法,而且能够活学活用,能够研究和试图解决管理问题,从而得到研究方法的训练。但这毕竟没有成为主流。
  如果对学术期刊所发表的企业管理类论文和高校研究生(包括博士和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一番查阅,上述第二个不足很容易得到印证。我国有学者更一针见血地点破此不足。马庆国(2002)指出:“我国在管理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的最大误区,就是以为有关人的管理研究只能用定性的、思辨性的、总结性的方法进行研究。迄今,在管理与其他社科领域,我国大多数论文的主流研究方法,还限于总结性和思辨性的方法。而国际上通用的、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却不是这样……我国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亟待规范化、国际化。”那么,国际上规范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呢?或者说我国与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相比差在哪儿呢?

  马庆国.我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管理世界,2002,08.

  在讲到企业管理研究上国内与西方的主要区别点时,一位来自英国里兹大学的客座教授列出了如下标题:
  ▲ 萌生:项目还是兴趣?
  ▲ 团队还是个人?
  ▲ 战略:长远还是短期?
  ▲ 定量还是定性?
  ▲ 理论—假设—数据—模型还是思辨?
  ▲ 过程还是结论?
  这里对上列标题略加阐述。
  (1)关于课题来源和研究者
  在发达国家,研究课题的萌生是源自科研项目,而不是单凭个人兴趣。政府、学术机构、基金会等根据科学发展自身的需要和社会需求提出科研课题进行招标,研究人员通过竞标取得项目,组织团队开展研究。而国内往往是单凭研究者的个人兴趣进行选题,独自开展研究。前者能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在特定时限内集中力量,有望在重要乃至重大课题上实现突破。后者则不易选准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更不易形成合力进行攻关。
  (2)关于研究的战略性
  在发达国家,由于课题是政府、学术机构、基金会等根据科学发展自身的需要和社会需求提出的,因而考虑的是长远问题,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再安排后续课题,以保障持续深入研究。而国内凭个人兴趣,往往是短期行为,难以持续深入研究。
  (3)关于定量分析的应用
  发达国家研究重视定量分析,通常要以客观数据为投入。国内对定量分析重视不够,或者不善于进行定量分析,往往是靠定性分析。
  (4)关于假设演绎法的应用
  发达国家研究虽然也有思辨型的,但更多是“理论—假设—数据—模型”型的,即从现存理论出发,提出假设,采集数据,选用数学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而国内研究鲜见“理论—假设—数据—模型”型,往往单纯搞思辨研究。即便如此,逻辑推理也不够缜密。
  (5)重结论更重过程
  国内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往往注重结论是否正确。而发达国家在评价研究成果时,更注重过程是否符合研究规范。如果在理论回顾上没有交代清楚,或者数据采集上有问题,或者模型选用不当,就无从判定结论正确与否。即便是正确的,也得不到有效支持。
  (6)学术期刊的规范取向
  在发达国家,只有符合规范的研究成果才可以在学术期刊(journal)上发表,而那些在研究规范上有所欠缺的文章——并非没有价值——只能到大众期刊(magazine)去发表。国内在这方面的分野还不是很清晰。
  在改革开放前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是我国高校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的先行者。1982年,学校建立了国际企业管理系(最初称为国际经济管理系),开始培养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1988年,美国纽约州教育厅董事会作为在美国有影响的学位认定机构,在中国国家教委同意下,通过考察评估,对我国四所高校的不同专业的学位给予认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即是其中之一。1988年11月,纽约州教育厅董事会委派其主席马丁·贝瑞尔(Martin Barel)教授专程来校颁发承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注册证书。198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联合国国际开发署的援助下,设立国际工商管理教育中心,执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派专家和校方专家共同商定的教学计划,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开发课程,该援助项目资助四批教师分赴开发署选定的英、美、加五所大学,在对方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开发。这一项目的执行,提高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企业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是最早体认到企业管理研究方法重要性和开设这方面研究生课程必要性的国内高校之一。在制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教育中心的教学计划时,外方专家提出开设研究方法课程,得到校方赞同。于是, “研究方法”第一次出现在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计划上。而后又确定笔者承担此门课程的开发任务,合作单位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时间是1991年1~4月。笔者经过考察研究,将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根据文理渗透的原则,借鉴西方大学的经验,在经贸研究中提倡科学的认知逻辑、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笔者的课程开发工作得到了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沙米义教授(Dr. Samiyee)的直接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别尔登教授(Dr. Bearden)的热情帮助。归国后为研究生讲授这门课程,填补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此方面的空白。在不断完善教学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加拿大Wilfrid Laurier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艾理斯教授(Dr. Ellis)的远程指导,当年留学加拿大时艾理斯曾是笔者的导师。

 贾怀勤.精心备课,不辱交流使命——回忆研究生课程《调研方法》的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贸大学》旬报,1994-11-05(26).
  以国外课程开发的文字成果为基础,结合教学体会和研究经验,编写一部适合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教科书,是笔者多年的夙愿。但是由于有限的时间绝大部分都分配到了其他工作上,一直未能实现这个愿望。现在决定相对集中一些精力做这件事。
  财经院校背景的企业管理研究生,与理工院校和综合大学背景的企业管理研究生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相对薄弱些: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较差,习惯于按课程内容和企业职能领域进行局部研究而不习惯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做定性分析较多而做定量分析较少,定量分析时善于描述而弱于使用数学模型。因此编写适用于财经院校背景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科书,应着眼于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研究、定量分析和使用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又需避免陷入深奥、枯燥的证明和推理。如果能够将学生引上符合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之路,为今后他们开展企业管理研究打正、夯实基础,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达到了。

  2006年8月

图书目录

第1章研究方法导论
11科学方法与思辨方法
12企业管理与管理研究
第2章研究方法要素和研究规范程序
21概念、名词与变量
22命题、陈述与假设
23推理与假设演绎法
第3章研究设计
31问题辨析与探索性研究
32描述性研究
33因果性研究
第4章初级资料的获取方法
41资料来源和获取方法
42初级资料的基本类别
43交流法
44观察法
45实验法
46模拟法
第5章测量与数据
51测量的含义
52量表
53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第6章数据采集的设计与实施
目录目录61问卷设计
62抽样设计
63数据采集及审核
64数据整理
第7章次级资料的获取
71次级资料的类别和优缺点
72文字型资料的获取
73数据型资料的获取
第8章定量分析
81数据描述
82参数估计和总量推算
83差异性研究
84关联性研究
85多元统计研究
第9章理论分析
91理论分析的作用和一般方法
92对比法
93溯因分析
94要素—结构—功能分析
95模式分析
第10章研究论文的撰写
101学术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102实践性论文的写作要求
103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
第11章例文评析
例文之一
例文之二
例文之三
例文之四
例文之五
例文之六
例文之七
例文之八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罗]阿德里安·杜萨(Adrian Duşa) 著
作者: 于晓宇 赵红丹 范丽先 等编著
作者: Donald R.Cooper Pamela S.Schindler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Jonathan S. Harbou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