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实用机器学习工具与技术(原书第4版)
作者 : [新西兰]伊恩 H. 威腾(Ian H. Witten) 埃贝·弗兰克(Eibe Frank) 马克 A. 霍尔(Mark A. Hall) [加]克里斯多夫 J. 帕尔(Christopher J. Pal)著
译者 : 李川 郭立坤 彭京 蔡国强 任艳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8-02-28
ISBN : 978-7-111-58916-7
定价 : 9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34
开本 : 16
原书名 : Data Mining: Practical Machine Learning Tools and Techniques,Fourth Edition
原出版社: Elsevier (Singapore) Pte Ltd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经典畅销教材,被国内外众多名校选用。第4版全面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变革,包括关于概率方法和深度学习的重要新章节。此外,备受欢迎的机器学习软件Weka再度升级,读者可以在友好的交互界面中执行数据挖掘任务。书中的基础知识清晰详细,实践工具和技术指导具体实用,不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计算和通信的结合建立了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新领域。但绝大多数信息尚处于原始状态,即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状态。假如我们将数据定义为被记录下来的事实,那么“信息”就是隐藏于这些记录事实的数据中的一系列模式或预期。在数据库中蕴藏了大量具有潜在重要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尚未被发现和利用,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信息释放出来。
数据挖掘是将隐含的、尚不为人知的同时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为此我们编写计算机程序,自动在数据库中筛选有用的规律或模式。如果能发现一些明显的模式,则可以将其归纳出来,以对未来的数据进行准确预测。当然,数据挖掘结果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许多模式可能是价值不大的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还有一些可能是虚假的,或者是由于某些具体数据集的巧合而产生的。在现实世界中,数据是不完美的:有些被人为篡改,有些会丢失。我们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不是完全精确的:任何规律都有例外,并且总会出现不符合任何一个规律的实例。算法必须具有足够的健壮性以应付不完美的数据,并能提取出不精确但有用的规律。
机器学习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技术基础,能够将信息从数据库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来,以可以理解的形式表达,并可用于多种用途。这是一种抽象化过程:如实地全盘接收现有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所有隐藏在这些数据中的结构。本书将介绍在数据挖掘实践中为了发现和描述数据中的结构模式而采用的机器学习工具与技术。
就像所有新兴技术都会受到商界的强烈关注一样,关于数据挖掘应用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夸张的报道宣称通过设立学习算法就能从浩瀚的数据汪洋中发现那些神秘的规律,其实机器学习绝没有什么魔法,也没有什么隐藏的力量,更没有什么巫术,有的只是一些能将有用信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来的简单和实用的技术。本书将介绍这些技术,并展示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在许多应用中,机器学习使得从数据样本中获取结构描述成为可能。这种结构描述可用于预测、解释和理解。有些数据挖掘应用侧重于预测,即从数据所描述的过去预测将来在新情况下会发生什么,通常是预测新的样本分类。但也许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学习”的结果是一个可以用来对样本进行分类的真实结构描述。这种结构描述不仅支持预测,也支持解释和理解。根据经验,在绝大多数数据挖掘实践应用中,用户感兴趣的莫过于掌握样本的本质。事实上,这是机器学习优于传统统计模型的一个主要优点。
本书诠释了多种多样的机器学习方法。其中部分出于方便教学的目的而仅仅罗列了一些简单方案,以清楚解释基本思想如何实现。其他则更多考虑到具体实现而列举了很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系统。在这些方法中,有很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我们创建了一套综合软件以说明书中的思想。软件名称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aikato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Analysis),简称Weka,它的Java源代码参见www.cs.waikato.ac.nz/ml/weka。Weka几乎可以完整地、产业化地实现本书中所包含的所有技术。它包括了机器学习方法的说明性代码以及具体实现。针对一些简单技术,它提供了清楚而简洁的实例,以帮助理解机器学习中的相关机理。Weka还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完整、实用、高水准地实现了很多流行的学习方案,这些方案能够运用于实际的数据挖掘项目或学术研究。最后,它还包括了一个形如Java类库的框架,这个框架支持嵌入式机器学习的应用乃至新学习方案的实现。
本书旨在介绍用于数据挖掘领域的机器学习工具和技术。读完本书后,你将对这些技术有所了解,并能体会到它们的功效和实用价值。如果你希望用自己的数据进行实验,用Weka就能轻松做到。但Weka绝不是唯一的选择,例如,免费统计计算环境R就包含许多机器学习算法。Python编程语言的爱好者可能更喜欢流行的scikit-learn库。用于分布式计算的现代“大数据”框架也支持机器学习,如Apache Spark。在实际应用中,部署机器学习的选择有很多。本书仅讨论基本的学习算法,没有深入研究特定软件的实现细节,但会在恰当的位置指出所讨论的算法可以在Weka软件的什么位置找到。本书还简要介绍了其他机器学习软件,如用于高维数据的“深度学习”。不过,大多数具体软件的信息被归纳到了附录中。
提供数据挖掘案例研究的商业书籍中往往涉及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与当前机器学习教材中出现的更理论化、更原则化的方法之间存在鸿沟,本书跨越了这个鸿沟。这个鸿沟相当大,为了让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得到成果,需要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不是一种可以盲目应用而后便期待好结果出现的技术。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技术解决,但是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并非易事,你需要知道到底有多少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本书所论及的技术范围相当广泛,并不囿于某种特定的商业软件或方案。书中给出了大量实例,但是展示实例所采用的数据集却小得足以让你搞清楚实例的整个过程。真实的数据集太大,不能做到这一点(而且真实数据集的获取常受限于商业机密)。本书所选择的数据集并非用来说明那些大型数据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帮助你理解不同技术的作用、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本书面向对实际数据挖掘技术所包含的原理和方法感兴趣的“技术敏感型”普通读者;本书同样适用于需要获得这方面新技术的信息专家,以及所有希望了解机器学习领域技术细节的人;本书也是为有着一般兴趣的信息系统实际工作者所写的,例如程序员、咨询顾问、开发人员、信息技术管理员、规范编写者、专利审核者、业余爱好者以及学生和教授。他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拥有大量实例且简单易读,向读者阐释机器学习相关的主要技术是什么、它们做什么、如何运用它们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本书面向实际,倾向于告诉读者“如何去做”,同时包括许多算法和伪代码。所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数据挖掘的读者将直接得益于书中叙述的技术。本书旨在帮助那些希望找到隐藏在天花乱坠广告宣传下的机器学习真谛的人们,以及帮助那些需要实际可行的、非学术的、值得信赖的方案的人们。对于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我们避免对特定的理论或数学知识做要求。然而,随着其逐渐成熟,我们认识到这门学科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在第9章和第10章给出了实质性的理论材料,它们是全面理解最近的实践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所必需的。
本书分为几个层次,不管你是想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基本概念,还是想深入详尽地掌握所有技术细节,阅读本书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我们相信机器学习的使用者需要更多地了解他们运用的算法如何工作。人们常常发现,优秀的数据模型是与它的诠释者分不开的——诠释者需要知道模型是如何产生的,并且熟悉模型的长处和局限性。当然,并不要求所有的用户都对算法的细节有深入理解。
根据上述考量,我们将对机器学习方法的描述分为几个彼此承接的层次。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数据挖掘中机器学习的简单介绍,读者将首先在前三章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思想。第1章通过实例说明机器学习是什么以及能用在什么地方,并给出了一些现实中的实际应用。第2章和第3章给出了不同的输入和输出,或者称之为知识表达(knowledge representation),不同的输出要用到不同的算法。第4章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都以简化形式出现,便于读者理解。其中的相关原理通过各种具体算法来呈现,但并未包含复杂细节和精妙的实现方案。为了从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升级到解决具体的数据挖掘问题,必须对机器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第5章可以单独阅读,它能帮助读者评估从机器学习中得到的结果,解决性能评估中出现的某些复杂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数据挖掘中机器学习的一些高级技术。在最底层和最详细的层次上,第6章和第7章详尽地揭示了实现一系列机器学习算法的步骤,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数据挖掘任务所必需的、较为复杂的部分(但忽略了某些算法对复杂数学原理的要求)。一些读者也许想忽略这部分的具体内容,但只有到这一层,我们才涉及完整且可运作的机器学习的Weka实现方案。第8章讨论了一些涉及机器学习输入和输出的实际问题,例如选择属性和离散化属性。第9章和第10章分别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提供了对概率方法的严谨描述。第11章除了介绍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外,还介绍了半监督学习和多实例学习,而第12章主要介绍集成学习技术,这种技术综合了不同学习技术的输出。第13章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描述了在实际机器学习中所使用的大多数方法,但是没有涉及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因为它仅仅是一种优化技术,在实际的数据挖掘中极少应用;也没有包括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关系学习(relational learning)和归纳逻辑程序设计(inductive logic programming),因为它们很少被主流数据挖掘应用采纳。
附录A介绍了在第9章和第10章需要用到的一些数学知识。附录B介绍了Weka数据挖掘工作平台,该平台给出了第一、二部分中所描述的大部分思想的实现。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清晰地将概念与实践层面区分开。在第一、二部分,每章的末尾都给出了相关的Weka算法。你可以忽略它们或浏览阅读,或者当你急于继续分析数据而不想被算法是如何工作的技术细节所打扰时,选择直接开始Weka实践。
更新与修改
我们于1999年完成本书的第1版,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完成第2版和第3版。经过精心修改、润色的第4版于2016年同读者见面。这个世界在过去20年间可谓沧海桑田!在保留前版基本核心内容的同时,我们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力图使本书与时俱进。当然,我们也对第3版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校正,并将这些错误集中放到公开的勘误文件里。读者可以通过访问本书主页http://www.cs.waikato.ac.nz/ml/weka/book.html得到勘误表。
第2版
本书第2版最主要的改变是增加了专门的篇章来介绍Weka机器学习工作平台。这样做可以将书中的主要部分独立于工作平台呈现给读者。在第1版中广泛使用和普及的Weka工作平台在第2版中已经改头换面,增加了新的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说是三个独立的交互界面,这使得读者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其中最基本的界面是Explorer界面,通过这个界面,所有Weka功能都可以通过菜单选择和表单填写的方式完成。另一个界面是Knowledge Flow界面,它允许对流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设置。第三个界面是Experimenter界面,你可以使用它对语料库进行设置,使其自动运行已选定的机器学习算法,这些算法都带有不同的参数,Experimenter界面可以收集性能统计数据,并在所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测试。这些界面可以降低数据挖掘者的门槛。第2版中包括一套如何使用它们的完整介绍。
此外,第2版还包括一些我们前面曾大致提及的新内容。我们对介绍规则学习和成本敏感评估的章节进行了扩充。为了满足普遍需求,我们增加了一些神经网络方面的内容:感知器和相关的Winnow算法、多层感知器和BP算法,以及logistic回归。我们介绍了如何利用核感知器和径向基函数网络来得到非线性决策边界,以及用于回归分析的支持向量机。另外,应读者的要求并考虑到Weka新特性的更新,我们还加入了有关贝叶斯网络的新章节,其中介绍了如何基于这些网络来学习分类器以及如何利用AD树来高效地应用这些分类器。
在过去的五年(1999~2004)中,文本数据挖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样的趋势反映在以下方面:字符串属性在Weka中的出现、用于文本分类的多项式贝叶斯以及文本变换。我们还介绍了用于搜寻实例空间的高效数据结构:为高效寻找最近邻以及加快基于距离的聚类而采用的kD树和球形树。我们给出新的属性选择方案(如竞赛搜索和支持向量机的使用),以及新型组合模型技术(如累加回归、累加logistic回归、logistic模型树以及选择树等),还讨论了利用无标签数据提高分类效果的最新进展,包括协同训练(cotraining)和co-EM方法。
第3版
第3版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革新,大量新方法、新算法的引入使得本书在内容上与时俱进。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将本书和Weka软件平台更紧密地融合。这一版中Weka的版本已经涵盖本书绝大多数思想的实现。同时,你也能通过本书获取关于Weka的几乎所有信息。在第3版中,我们还添加了大量参考文献——引用数量是第1版的3倍之多。
Weka变得焕然一新,易于使用,并且在数据挖掘能力上有很大提高。它已经集成了无比丰富的机器学习算法和相关技术。Weka的进步部分得益于数据挖掘领域的近期进展,部分受惠于用户引导以及需求驱动,它使得我们对用户的数据挖掘需求了如指掌,在充分借鉴发展经验的同时又能很好地选择本书内容。
第3版中增加了一些重要的材料,包括Web挖掘和对个人如何经常从所谓的匿名数据中“重新识别”的讨论。其他的扩充技术包括多实例学习、互动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的新材料、成本复杂度(cost-complexity)剪枝、使用扩展前缀树在内存中存储压缩版本的数据集的高级关联规则算法、核岭回归以及随机梯度下降和层次聚类方法。我们增加了新的数据转换:偏最小二乘回归、蓄水池抽样、一分类学习、分解多类分类问题为嵌套二分法的集成以及校准类概率。我们还在集成学习技术中增加了新的信息:随机化与装袋以及旋转森林。此外,还增加了数据流学习和Web挖掘的新章节。
第4版
编写第4版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加深度学习方面的综合材料,本质上是由于领域内真正庞大的数据资源(如图片和语音处理)的出现,以及真正庞大的计算资源的可利用性,包括服务器集群和图形处理单元,这些激发了新的发展。然而,深度学习技术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有力结合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我们还收到其他请求,要求我们加入更多的、更严谨的、更理论化的材料。
这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书中理论的作用。我们深思熟虑后添加了两个新的理论指导章节:第10章的深度学习以及第9章的概率方法。第10章涵盖深度学习本身以及它的前身;第9章给出了概率方法原则性的理论发展,这对于了解其他新算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意识到很多读者并不愿意学习这些理论,我们保证本书的其余部分将是简单、易理解的。但是,新增的理论基础对于想快速理解研究界的先进技术的读者而言将是关键的材料。
Weka的发展非常迅速。它现在提供使用其他语言和系统的方法,例如流行的R统计计算语言、Spark和Hadoop分布式计算框架、Python和Groovy脚本语言,以及面向流学习的MOA系统等。鉴于在一本纸质书中记录如此全面而快速发展的系统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不可取的,为此,我们创建了一系列的在线开放课程,例如用Weka进行数据挖掘。更多用Weka进行的数据挖掘以及用Weka进行的高级数据挖掘见https://weka.waikato.ac.nz。
第4版包含许多其他更新和补充以及更多的参考文献。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你不妨试着进一步阅读。

上架指导

计算机\数据挖掘

封底文字

假如你需要分析和理解数据,那么本书以及Weka工具包是绝佳的起步。它既是新手必备的教科书,又能让像我这样的专家受益。
—— Jim Gray,1998年图灵奖获得者

本书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经典畅销教材,被国内外众多名校选用。第4版全面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技术变革,包括关于概率方法和深度学习的重要新章节。此外,备受欢迎的机器学习软件Weka再度升级,读者可以在友好的交互界面中执行数据挖掘任务,通过直观结果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在追踪前沿技术的同时,第4版也继承了之前版本的风格和特色,基础知识清晰详细,实践工具和技术指导具体实用。从准备输入、解释输出和评估结果,到数据挖掘的核心算法,无一不得到了简洁而优雅的呈现。

译者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汇聚、融合、开放、应用在热烈、纷扰、踌躇的节拍中坚定前行。数据挖掘的深度发展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实用工具与技术,并在悄无声息中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2017年年初Master击败中日韩的超一流围棋选手,大数据分析技术终于突破了所谓的“技术临界点”。科大讯飞的语音精准识别更是打开了数据挖掘在虚拟空间、人机交互、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之门。同真实的自然界一样,新兴的“数据自然界”中潜藏着无尽的奥秘和巨大的财富,吸引着大批来自自然科学、人文学科以及商界的精英投身其中。新技术革命时代,正确地解读数据、有效地利用数据,是指引人类前行的灯塔。
本书的几位作者在业内大名鼎鼎,其中Ian H. Witten和Eibe Frank共同设计了影响深远的Weka系统。Weka的设计集合了前人工作的大成,正如Google一样,它也是通过简单思想的迅速实现给所有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感受。完美的图形界面、直观的可视化呈现、友好的用户界面消除了初学者的陌生感,对于专业人士的探索也能时常予以灵感。而且,Weka系统为高校的数据挖掘教学提供了实验环境,可谓施惠于众人。
Ian H. Witten和Eibe Frank研发出Weka系统后,将他们在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实际的数据挖掘项目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集结成册,即本书的第1版。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经过Weka研究小组的辛勤工作,Weka软件日趋成熟。2005年,本书推出第2版。第2版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专门介绍Weka系统的内容。得益于数据挖掘领域的飞速发展和用户日新月异的需求引导,Weka系统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焕然一新,增加了大量的数据挖掘功能,集成了非常丰富的机器学习算法和相关技术。2011年,本书第3版面世,该版介绍了大量新涌现的数据挖掘算法和诸如Web数据挖掘等新领域。第4版则针对当下数据挖掘的深度发展,着重增加了深度学习的有关内容,详细介绍了概率算法与深度学习的基本理论。
本书的翻译工作主要由四川大学李川副教授负责。郭立坤、彭京、蔡国强和任艳协助进行了后期统稿工作。参与翻译的还有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们,他们是冯冰清、刘光明、缪杨帆、蒋志恒、胡代艳、潘科学、张若愚、李晓娟、李茜锦等。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认真负责地翻译本书,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此外,也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各位编辑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尽管译者心正意诚,然受限于自身水平,本书的翻译仍有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使本书更趋完善。

李 川
2017年11月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数据挖掘基础
第1章 绪论 2
1.1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 2
1.1.1 描述结构模式 3
1.1.2 机器学习 5
1.1.3 数据挖掘 6
1.2 简单的例子:天气问题和其他问题 6
1.2.1 天气问题 6
1.2.2 隐形眼镜:一个理想化的问题 8
1.2.3 鸢尾花:一个经典的数值型数据集 9
1.2.4 CPU性能:引入数值预测 10
1.2.5 劳资协商:一个更真实的例子 11
1.2.6 大豆分类:一个经典的机器学习的成功例子 12
1.3 应用领域 14
1.3.1 Web挖掘 14
1.3.2 包含判断的决策 15
1.3.3 图像筛选 15
1.3.4 负载预测 16
1.3.5 诊断 17
1.3.6 市场和销售 17
1.3.7 其他应用 18
1.4 数据挖掘过程 19
1.5 机器学习和统计学 20
1.6 将泛化看作搜索 21
1.6.1 枚举概念空间 22
1.6.2 偏差 22
1.7 数据挖掘和道德问题 24
1.7.1 再识别 24
1.7.2 使用个人信息 25
1.7.3 其他问题 26
1.8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26
第2章 输入:概念、实例和属性 29
2.1 概念 29
2.2 实例 31
2.2.1 关系 31
2.2.2 其他实例类型 34
2.3 属性 35
2.4 输入准备 36
2.4.1 数据收集 37
2.4.2 ARFF格式 37
2.4.3 稀疏数据 39
2.4.4 属性类型 40
2.4.5 缺失值 41
2.4.6 不正确的值 42
2.4.7 非均衡数据 42
2.4.8 了解数据 43
2.5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43
第3章 输出:知识表达 44
3.1 表 44
3.2 线性模型 44
3.3 树 46
3.4 规则 49
3.4.1 分类规则 49
3.4.2 关联规则 52
3.4.3 包含例外的规则 53
3.4.4 表达能力更强的规则 54
3.5 基于实例的表达 56
3.6 聚类 58
3.7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59
第4章 算法:基本方法 60
4.1 推断基本规则 60
4.2 简单概率模型 63
4.2.1 缺失值和数值属性 65
4.2.2 用于文档分类的朴素贝叶斯 67
4.2.3 讨论 68
4.3 分治法:创建决策树 69
4.3.1 计算信息量 71
4.3.2 高度分支属性 73
4.4 覆盖算法:建立规则 74
4.4.1 规则与树 75
4.4.2 一个简单的覆盖算法 76
4.4.3 规则与决策列表 79
4.5 关联规则挖掘 79
4.5.1 项集 80
4.5.2 关联规则 81
4.5.3 高效地生成规则 84
4.6 线性模型 86
4.6.1 数值预测:线性回归 86
4.6.2 线性分类:logistic回归 87
4.6.3 使用感知机的线性分类 89
4.6.4 使用Winnow的线性分类 90
4.7 基于实例的学习 91
4.7.1 距离函数 92
4.7.2 高效寻找最近邻 92
4.7.3 讨论 96
4.8 聚类 96
4.8.1 基于距离的迭代聚类 97
4.8.2 更快的距离计算 98
4.8.3 选择簇的个数 99
4.8.4 层次聚类 100
4.8.5 层次聚类示例 101
4.8.6 增量聚类 102
4.8.7 分类效用 104
4.8.8 讨论 106
4.9 多实例学习 107
4.9.1 聚集输入 107
4.9.2 聚集输出 107
4.10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108
4.11 Weka实现 109
第5章 可信度:评估学习结果 111
5.1 训练和测试 111
5.2 预测性能 113
5.3 交叉验证 115
5.4 其他评估方法 116
5.4.1 留一交叉验证法 116
5.4.2 自助法 116
5.5 超参数选择 117
5.6 数据挖掘方法比较 118
5.7 预测概率 121
5.7.1 二次损失函数 121
5.7.2 信息损失函数 122
5.7.3 讨论 123
5.8 计算成本 123
5.8.1 成本敏感分类 125
5.8.2 成本敏感学习 126
5.8.3 提升图 126
5.8.4 ROC曲线 129
5.8.5 召回率–精确率曲线 130
5.8.6 讨论 131
5.8.7 成本曲线 132
5.9 评估数值预测 134
5.10 最小描述长度原理 136
5.11 将MDL原理应用于聚类 138
5.12 使用验证集进行模型选择 138
5.13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139
第二部分 高级机器学习方案
第6章 树和规则 144
6.1 决策树 144
6.1.1 数值属性 144
6.1.2 缺失值 145
6.1.3 剪枝 146
6.1.4 估计误差率 147
6.1.5 决策树归纳法的复杂度 149
6.1.6 从决策树到规则 150
6.1.7 C4.5:选择和选项 150
6.1.8 成本–复杂度剪枝 151
6.1.9 讨论 151
6.2 分类规则 152
6.2.1 选择测试的标准 152
6.2.2 缺失值和数值属性 153
6.2.3 生成好的规则 153
6.2.4 使用全局优化 155
6.2.5 从局部决策树中获得规则 157
6.2.6 包含例外的规则 158
6.2.7 讨论 160
6.3 关联规则 161
6.3.1 建立频繁模式树 161
6.3.2 寻找大项集 163
6.3.3 讨论 166
6.4 Weka 实现 167
第7章 基于实例的学习和线性模型的扩展 168
7.1 基于实例的学习 168
7.1.1 减少样本集的数量 168
7.1.2 对噪声样本集剪枝 169
7.1.3 属性加权 170
7.1.4 泛化样本集 170
7.1.5 用于泛化样本集的距离函数 171
7.1.6 泛化的距离函数 172
7.1.7 讨论 172
7.2 扩展线性模型 173
7.2.1 最大间隔超平面 173
7.2.2 非线性类边界 174
7.2.3 支持向量回归 176
7.2.4 核岭回归 177
7.2.5 核感知机 178
7.2.6 多层感知机 179
7.2.7 径向基函数网络 184
7.2.8 随机梯度下降 185
7.2.9 讨论 186
7.3 局部线性模型用于数值预测 187
7.3.1 模型树 187
7.3.2 构建树 188
7.3.3 对树剪枝 188
7.3.4 名目属性 189
7.3.5 缺失值 189
7.3.6 模型树归纳的伪代码 190
7.3.7 从模型树到规则 192
7.3.8 局部加权线性回归 192
7.3.9 讨论 193
7.4 Weka实现 194
第8章 数据转换 195
8.1 属性选择 196
8.1.1 独立于方案的选择 197
8.1.2 搜索属性空间 199
8.1.3 具体方案相关的选择 200
8.2 离散化数值属性 201
8.2.1 无监督离散化 202
8.2.2 基于熵的离散化 203
8.2.3 其他离散化方法 205
8.2.4 基于熵和基于误差的离散化 205
8.2.5 将离散属性转换成数值属性 206
8.3 投影 207
8.3.1 主成分分析 207
8.3.2 随机投影 209
8.3.3 偏最小二乘回归 209
8.3.4 独立成分分析 210
8.3.5 线性判别分析 211
8.3.6 二次判别分析 211
8.3.7 Fisher线性判别分析 211
8.3.8 从文本到属性向量 212
8.3.9 时间序列 213
8.4 抽样 214
8.5 数据清洗 215
8.5.1 改进决策树 215
8.5.2 稳健回归 215
8.5.3 检测异常 216
8.5.4 一分类学习 217
8.5.5 离群点检测 217
8.5.6 生成人工数据 218
8.6 将多分类问题转换成二分类问题 219
8.6.1 简单方法 219
8.6.2 误差校正输出编码 220
8.6.3 集成嵌套二分法 221
8.7 校准类概率 223
8.8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224
8.9 Weka实现 226
第9章 概率方法 228
9.1 基础 228
9.1.1 最大似然估计 229
9.1.2 最大后验参数估计 230
9.2 贝叶斯网络 230
9.2.1 预测 231
9.2.2 学习贝叶斯网络 233
9.2.3 具体算法 235
9.2.4 用于快速学习的数据结构 237
9.3 聚类和概率密度估计 239
9.3.1 用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期望最大化算法 239
9.3.2 扩展混合模型 242
9.3.3 使用先验分布聚类 243
9.3.4 相关属性聚类 244
9.3.5 核密度估计 245
9.3.6 比较用于分类的参数、半参数和无参数的密度模型 245
9.4 隐藏变量模型 246
9.4.1 对数似然和梯度的期望 246
9.4.2 期望最大化算法 247
9.4.3 将期望最大化算法应用于贝叶斯网络 248
9.5 贝叶斯估计与预测 249
9.6 图模型和因子图 251
9.6.1 图模型和盘子表示法 251
9.6.2 概率主成分分析 252
9.6.3 隐含语义分析 254
9.6.4 使用主成分分析来降维 255
9.6.5 概率LSA 256
9.6.6 隐含狄利克雷分布 257
9.6.7 因子图 258
9.6.8 马尔可夫随机场 260
9.6.9 使用sum-product算法和max-product算法进行计算 261
9.7 条件概率模型 265
9.7.1 概率模型的线性和多项式回归 265
9.7.2 使用先验参数 266
9.7.3 多分类logistic回归 268
9.7.4 梯度下降和二阶方法 271
9.7.5 广义线性模型 271
9.7.6 有序类的预测 272
9.7.7 使用核函数的条件概率模型 273
9.8 时序模型 273
9.8.1 马尔可夫模型和N元法 273
9.8.2 隐马尔可夫模型 274
9.8.3 条件随机场 275
9.9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278
9.10 Weka实现 282
第10章 深度学习 283
10.1 深度前馈网络 284
10.1.1 MNIST评估 284
10.1.2 损失和正则化 285
10.1.3 深层网络体系结构 286
10.1.4 激活函数 287
10.1.5 重新审视反向传播 288
10.1.6 计算图以及复杂的网络结构 290
10.1.7 验证反向传播算法的实现 291
10.2 训练和评估深度网络 292
10.2.1 早停 292
10.2.2 验证、交叉验证以及超参数调整 292
10.2.3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293
10.2.4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的伪代码 294
10.2.5 学习率和计划 294
10.2.6 先验参数的正则化 295
10.2.7 丢弃法 295
10.2.8 批规范化 295
10.2.9 参数初始化 295
10.2.10 无监督的预训练 296
10.2.11 数据扩充和合成转换 296
10.3 卷积神经网络 296
10.3.1 ImageNet评估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297
10.3.2 从图像滤波到可学习的卷积层 297
10.3.3 卷积层和梯度 300
10.3.4 池化层二次抽样层以及梯度 300
10.3.5 实现 301
10.4 自编码器 301
10.4.1 使用RBM预训练深度自编码器 302
10.4.2 降噪自编码器和分层训练 304
10.4.3 重构和判别式学习的结合 304
10.5 随机深度网络 304
10.5.1 玻尔兹曼机 304
10.5.2 受限玻尔兹曼机 306
10.5.3 对比分歧 306
10.5.4 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 306
10.5.5 深度玻尔兹曼机 307
10.5.6 深度信念网络 308
10.6 递归神经网络 309
10.6.1 梯度爆炸与梯度消失 310
10.6.2 其他递归网络结构 311
10.7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312
10.8 深度学习软件以及网络实现 315
10.8.1 Theano 315
10.8.2 Tensor Flow 315
10.8.3 Torch 315
10.8.4 CNTK 315
10.8.5 Caffe 315
10.8.6 DeepLearning4j 316
10.8.7 其他包:Lasagne、Keras以及cuDNN 316
10.9 Weka实现 316
第11章 有监督和无监督学习 317
11.1 半监督学习 317
11.1.1 用以分类的聚类 317
11.1.2 协同训练 318
11.1.3 EM和协同训练 319
11.1.4 神经网络方法 319
11.2 多实例学习 320
11.2.1 转换为单实例学习 320
11.2.2 升级学习算法 321
11.2.3 专用多实例方法 322
11.3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323
11.4 Weka实现 323
第12章 集成学习 325
12.1 组合多种模型 325
12.2 装袋 326
12.2.1 偏差–方差分解 326
12.2.2 考虑成本的装袋 327
12.3 随机化 328
12.3.1 随机化与装袋 328
12.3.2 旋转森林 329
12.4 提升 329
12.4.1 AdaBoost算法 330
12.4.2 提升算法的威力 331
12.5 累加回归 332
12.5.1 数值预测 332
12.5.2 累加logistic回归 333
12.6 可解释的集成器 334
12.6.1 选择树 334
12.6.2 logistic模型树 336
12.7 堆栈 336
12.8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338
12.9 Weka实现 339
第13章 扩展和应用 340
13.1 应用机器学习 340
13.2 从大型的数据集学习 342
13.3 数据流学习 344
13.4 融合领域知识 346
13.5 文本挖掘 347
13.5.1 文档分类与聚类 348
13.5.2 信息提取 349
13.5.3 自然语言处理 350
13.6 Web挖掘 350
13.6.1 包装器归纳 351
13.6.2 网页分级 351
13.7 图像和语音 353
13.7.1 图像 353
13.7.2 语音 354
13.8 对抗情形 354
13.9 无处不在的数据挖掘 355
13.10 拓展阅读及参考文献 357
13.11 Weka实现 359
附录A 理论基础 360
附录B Weka工作平台 375
索引 388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 D. 威肯斯(Christopher D. Wickens)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加)贾斯廷 G. 霍兰兹(Justin G. Hollands)加拿大国防研究及发展中心及多伦多大学              著(加)西蒙&
作者: [美]斯特兰?奥尔松(Stellan Ohlsson)著
作者: (美)加洛蒂(Galotti,K. M.)
作者: (美) 布雷特 W.佩勒姆(Brett W.Pelham)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哈特·布兰顿(Hart Blanton)得克萨斯A&M大学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加)兰迪·帕特森(Randy Paterson) 著
作者: [美] 吉米•摩尔(Jimmy Moore)埃里克•韦斯特曼(Eric Westman)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