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产品设计与开发(原书第5版)
作者 : [美]卡尔 T. 乌利齐(Karl T. Ulrich) 史蒂文 D. 埃平格(Steven D. Eppinger) 著
译者 : 杨青 吕佳芮 詹舒琳 等译
丛书名 : UI/UE系列丛书
出版日期 : 2015-07-06
ISBN : 978-7-111-50382-8
定价 : 8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93
开本 : 16
原书名 :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Fifth Edition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法,涉及客户需求、功能设计、模型设计、工业设计等一系列过程,现代化的产品开发要求产品经理把市场需求与功能设计结合起来,本书给出了翔实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如何协调各方面团队的工作。本书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的教授,对管理现代化产品颇有研究。

图书特色

全面系统阐述复杂产品开发的流程、工具和方法,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Ulrich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Eppinger教授联袂编写,为企业和个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创新领域副院长和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以及加拿大帝国银行(CIBC)教授。Ulrich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创业和产品开发,曾获得Anvil奖、Miller-Sherrerd奖和沃顿商学院的优秀教学奖。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创立了Weiss科技工场和综合产品设计项目,致力于创新能力培养。除了学术工作,Ulrich教授还关注医疗器械、食品和体育用品等产品创新,拥有超过20项专利。他设计的Xootr 滑板车被《商业周刊》评为21世纪50大最酷产品之一。






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曾任MIT斯隆管理学院常务院长,现为MIT管理科学与创新领域、工程系统领域教授,以及通用汽车公司全球运营领袖(LGO)项目教授,同时任系统设计与管理(SDM)项目和制造业领导者(LFM)项目主任。他专门从事复杂工程流程和研发项目管理研究,并与汽车、电子和航空等工业领域密切合作。他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产品开发实践和项目管理技术的创新。

Kim B. Clark
哈佛商学院院长
众所周知,关于工具和方法的书籍往往枯燥乏味,但Ulrich和Eppinger打破了这种模式!他们采用严谨且强有力的产品开发工具和方法,使其变得灵活而生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实用性、学术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应用、练习和案例丰富。我们将本书素材用于哈佛大学产品开发管理课程中,成效非常显著。我们计划采用本书作为教材,这就是我对本书最有力的推荐。

Warren P. Seering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教授
产品开发创新中心主任

本书非常适合用于工科学生的设计项目课程。如果将来想成为产品开发领域的杰出人才,那么本书将引领你认识整个设计流程,书中每一章都解决了未来工程师需要理解的一个主题。

Gerard Furbershaw
Lunar设计公司负责人
许多工业设计人员从未接受过系统训练就成为跨职能产品设计团队的一员,本书为解决跨学科问题和制定决策提供了规范的工具,是一本关于产品开发的综合且全面的书籍!

Roger Saillant
伟世通汽车系统公司动力控制系统分部副总裁
Ulrich和Eppinger创作了一本关于产品开发流程的通用教材,从业者应对照本书框架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学生会从真实的案例中得到信心,这些案例都是对当今设计和制造环境中现实问题的准确描述。

本书将当今的开发和设计问题分为顾客需求识别、面向制造的设计、原型化和工业设计等一系列过程,清晰而详尽地提出了一套产品开发技术,旨在将企业的市场营销、设计和制造职能结合起来。本书提出的集成化方法有利于不同学科视角的人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反映了当前工业界正趋向于跨职能团队的产品设计和开发。

本书特点:
采用模块化方法,每章之间几乎完全独立,结构化、步骤化的章节设计使得本书成为项目课程的理想教材。
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和真实工业案例阐述关键理念。
跨学科的解决方案反映了当今产品设计和开发领域是跨职能团队协作的结果。
“稳健设计”一章解释了最小化产品性能波动影响的实验设计技术。
配套网站(www.ulrich-eppinger.net)由作者亲自编辑和维护,包含最新的网页链接、教辅资源、PPT和视频。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与技术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复杂研发项目管理、复杂研发项目的建模与优化、精益管理,目前关注改进产品开发实践和项目管理技术。他于200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业工程系访问。杨青教授有近十年的航天研发项目管理经验,主持了多项与复杂研发项目管理相关的课题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际和国内重要期刊发表了大量文章。

图书前言

本书是我们在产品开发这一跨学科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的,该课程面向工程和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生以及MBA学生。尽管本书的主要受众是上述跨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但是许多工程设计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师也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教学参考书,同时本书对专业人士也非常有用。实际上,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针对专业读者来编写,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是专业人士,他们都曾在产品开发或者相关领域工作过。
本书把市场营销、设计以及工业制造的观点融合为产品开发的整体思路,因此能够使每个学生准确地理解实实在在的产品开发实践,以及开发团队中不同成员扮演的基本而复杂的角色。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业内的实践者,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产品开发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地应用于产品项目开发实践。
在高等教育界常常会存在这样的争议:工业设计的教学工作是应该首先为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在管理不是那么严格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实践活动?对于更为广泛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我们摒弃两个极端。没有付诸实践的理论都是空谈,因为很多细微的差别和微妙之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并且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实践工作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非常容易产生混乱,也无法利用成功的产品开发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这方面,产品开发如同航海:不断实践可以使航海技术变得非常熟练,但是航海理论知识和船舶运作原理(甚至一些小技巧)的指导也会对航海技术有很大帮助。
我们试图通过强调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平衡。我们所提出的方法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程序,但它几乎体现不出清晰而精确的理论。在某些情况下,正如第17章所提到的,方法是由研究和实践的传统来支撑的。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方法论是非常新颖的专业技术的精华,就像第12章提到的一样。在所有情况下,方法都会为解决产品开发问题提供具体途径。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是在工业或学术背景下的项目中通过结构化方法来学习产品开发。因此,本书希望在课程项目或工业实践背景下为完成产品开发任务提供指南。
本书的每一种方法都通过具体的工业实例或者案例研究来说明。每一章都选择了不同的产品实例,而不是在全书中都使用相同的例子。我们之所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实例,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本书更加有趣,并且可以说明这些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从工业设备到消费产品的各个领域中。
本书设计了很多模块—由18个独立的章构成。每一章都为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个具体部分提出了一种开发方法。这种模块形式的好处在于每一章都独立于其他部分,这样教师、学生和从业人员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他们最需要的材料。
本书第5版中增添了关于机会识别和面向环境的设计的新章节,对全书的案例和数据进行了更新,融入了最新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新观点,并对全书进行了修订。
作为该书的补充,我们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网站,主要为教师、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网上资源。我们将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包括及时补充其他参考材料和案例,并且提供产品开发各专题相关的资源链接。大家可以登录www.ulrich-eppinger.net来查阅和使用这些资源。
结构化方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开发流程的研究和改进。实际上,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以本书的思想作为种子,创造自己的开发方法,从而使其适合自己的个性、智慧以及企业环境等。我们鼓励读者分享经验并且提供一些改进建议,可以将你的观点和评价发至我们的电子邮箱:ulrich@wharton.upenn.edu和eppinger@mit.edu。

上架指导

信息类/设计

封底文字

众所周知,关于工具和方法的书籍往往枯燥乏味,但Ulrich和Eppinger打破了这种模式!他们采用严谨且强有力的产品开发工具和方法,使其变得灵活而生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实用性、学术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应用、练习和案例丰富。我们将本书素材用于哈佛大学产品开发管理课程中,成效非常显著。我们计划采用本书作为教材,这就是我对本书最有力的推荐。
——KIM B. CLARK, 哈佛商学院院长

本书非常适合用于工科学生的设计项目课程。如果将来想成为产品开发领域的杰出人才,那么本书将引领你认识整个设计流程,书中每一章都解决了未来工程师需要理解的一个主题。
——Warren P. Seering,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教授,产品开发创新中心主任

许多工业设计人员从未接受过系统训练就成为跨职能产品设计团队的一员,本书为解决跨学科问题和制定决策提供了规范的工具,是一本关于产品开发的综合且全面的书籍!
——Gerard Furbershaw,Lunar设计公司负责人

Ulrich和Eppinger创作了一本关于产品开发流程的通用教材,从业者应对照本书框架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学生会从真实的案例中得到信心,这些案例都是对当今设计和制造环境中现实问题的准确描述。
——ROGER SAILLANT,伟世通汽车系统公司动力控制系统分部副总裁

本书将当今的开发和设计问题分为顾客需求识别、面向制造的设计、原型化和工业设计等一系列过程,清晰而详尽地提出了一套产品开发技术,旨在将企业的市场营销、设计和制造职能结合起来。本书提出的集成化方法有利于不同学科视角的人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它反映了当前工业界正趋向于跨职能团队的产品设计和开发。

本书特点:
·采用模块化方法,每章之间几乎完全独立,结构化、步骤化的章节设计使得本书成为项目课程的理想教材。
·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和真实工业案例阐述关键理念。
·跨学科的解决方案反映了当今产品设计和开发领域是跨职能团队协作的结果。
·“稳健设计”一章解释了最小化产品性能波动影响的实验设计技术。
·“专利和知识产权”一章解释了何为专利、专利申请流程、许可证颁发以及知识产权的不同类型。
·配套网站(www.ulrich.eppinger.net)由作者亲自编辑和维护,包含最新的网页链接、教辅资源、PPT和视频。

作者简介

[美]卡尔 T. 乌利齐(Karl T. Ulrich) 史蒂文 D. 埃平格(Steven D. Eppinger)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杨青 吕佳芮 詹舒琳 等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在航天某研究院从事了近十年的复杂研发项目管理工作,后来就职于大学,也一直从事研发项目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我对复杂研发项目管理有着丰富的体悟和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个莫大的遗憾,就是市面上没有一本书能够对复杂产品开发的流程、工具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通俗的阐释。
直到2010年,我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书名使我眼前豁然一亮,书中对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描述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书的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Ulrich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Eppinger教授,两位教授在产品开发、研发项目管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影响力,他们的学术文章我也拜读过很多,由此,我产生了翻译此书的想法。
回国后,我对本书的部分内容做了简单翻译并推荐我的研究生阅读,同时也非常期望有机会扩大这本书在国内的影响,使更多人受益。一次偶然的机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姚蕾找到了我,期望我翻译本书的第5版,我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
中国正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创新的核心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2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首次突破万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支出超过74%。据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报告《2012年科学与工程指标》,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R&D)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的12%。但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正如中国工程院杨善林院士指出:复杂产品的研制是一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深入研究复杂研发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是管理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无论是产品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研发项目管理人员,都会通过本书受到启迪。阅读本书可以使我们了解复杂产品设计开发与管理中涉及的诸多细节和结构化流程方法,以及市场营销、项目经济性评估、面向制造的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研发项目管理等前沿内容。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知识体系完整、系统。本书涵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方方面面,包含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研发项目生命期,包括从机会识别、产品规划直至概念测试等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工具和方法;另一条主线是研发各阶段都会用到的支撑性方法和工具,如工业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面向制造的设计、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
采用结构化方法进行阐述,通俗易懂。本书强调采用结构化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结构化流程和结构化工具,这些结构化方法更加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推广。
实践性强。每章均通过案例进行相关原理的分析和论述,最后均附有练习、思考题和相关网站,使读者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既可作为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工程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实践指南,也适合作为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和MBA的产品创新管理、技术管理、研发项目管理课程的辅助教材。
阅读本书时,你将体验到真实的产品设计与开发环境,在错综复杂的新产品研发世界中自由翱翔。如果本书能成为一张请柬,邀请读者对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做进一步有益探索,那么我将喜出望外。如果书中存在翻译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杨青教授主持翻译,参与翻译工作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包括:吕佳芮(第2章、第12章、第18章),詹舒琳(第3章、第7章),单晨(第4章、第15章),田雪姣(第11章),唐尔玲(第6章、第8章),安然(第10章、第13章),吴少刚(第14章、第17章),武高宁(第9章、第16章),孟闯(第5章)。吕佳芮和詹舒琳还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统稿和文字润色工作。
感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赵亮先生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张雅君副研究员为本书所做的贡献。
感谢本书第3版和第4版中文版的译者和编辑,他们的工作为本书的翻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策划编辑姚蕾、责任编辑曲熠以及所有为本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出版工作者。
谨以本书献给致力于产品设计和研发管理的读者,祝大家阅读愉快!

杨 青
2015年4月14日于北京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概论 1
1.1 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2
1.2 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3
1.3 产品开发的周期和成本4
1.4 产品开发的挑战5
1.5 本书思路6
1.5.1 结构化方法6
1.5.2 工业实例6
1.5.3 组织表现7
1.5.4 本书路线图7
参考文献9
练习9
思考题9
第2章 开发流程和组织 10
2.1 产品开发流程11
2.2 概念开发:前端过程14
2.3 采用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16
2.3.1 技术推动型产品17
2.3.2 平台型产品18
2.3.3 流程密集型产品18
2.3.4 定制型产品18
2.3.5 高风险产品19
2.3.6 快速构建产品19
2.3.7 复杂系统19
2.4 产品开发流程图20
2.5 Tyco公司产品开发流程21
2.6 产品开发组织24
2.6.1 通过建立个人之间的联系形成组织24
2.6.2 依据职能和项目之间的联系形成组织24
2.6.3 选择组织结构26
2.6.4 分散的产品开发团队27
2.7 Tyco 公司产品开发组织28
2.8 小结28
参考文献29
练习30
思考题31
第3章 机会识别32
3.1 什么是机会33
3.2 机会识别的评比结构35
3.3 机会识别过程37
3.4 步骤1:确立章程37
3.5 步骤2:挖掘并探索大量机会方案38
3.6 步骤3:筛选机会方案43
3.7 步骤4:开发有前景的机会方案44
3.8 步骤5:选出最佳机会方案45
3.9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46
3.10 小结47
参考文献47
练习48
思考题48
第4章 产品规划49
4.1 产品规划流程50
4.1.1 产品开发项目的四种类型51
4.1.2 流程52
4.2 步骤1:确认市场机会53
4.3 步骤2:项目评价和优先级排序53
4.3.1 竞争策略53
4.3.2 市场细分54
4.3.3 技术曲线54
4.3.4 产品平台规划55
4.3.5 评价全新产品的机会56
4.3.6 权衡项目组合58
4.4 步骤3: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59
4.4.1 资源分配59
4.4.2 项目时间安排60
4.4.3 产品规划61
4.5 步骤4:完成项目前期规划61
4.5.1 任务书62
4.5.2 假定条件和限制62
4.5.3 人员配备和其他项目前期规划活动63
4.6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64
4.7小结64
参考文献65
练习67
思考题67
第5章 识别顾客需求68
5.1 步骤1:从顾客那里收集原始数据71
5.1.1 选择顾客73
5.1.2 清晰表达顾客需求的艺术74
5.1.3 归档整理与顾客互动75
5.2 步骤2: 从顾客需求角度理解原始数据77
5.3 步骤3:组织需求的层级78
5.4 步骤4:建立需求的相对重要性81
5.5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82
5.6 小结82
参考文献83
练习84
思考题85
第6章 产品规格86
6.1 何为规格87
6.2 何时建立规格88
6.3 建立目标规格89
6.3.1 步骤1:准备度量指标清单90
6.3.2 步骤2:收集竞争性标杆信息94
6.3.3 步骤3:为每个度量指标设置理想值和临界可接受值97
6.3.4 步骤4: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99
6.4 确定最终规格99
6.4.1 步骤1:开发产品的技术模型100
6.4.2 步骤2:开发产品的成本模型101
6.4.3 步骤3:修正规格,必要时进行权衡分析103
6.4.4 步骤4:确立合理的规格105
6.4.5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06
6.5 小结106
参考文献107
练习108
思考题108
附录:设定目标成本109
第7章 概念生成111
7.1 概念生成的活动112
7.1.1 采用结构化方法避免出现代价过高的问题113
7.1.2 五步法113
7.2 步骤1:厘清问题114
7.2.1 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子问题115
7.2.2 在最初阶段将精力集中于关键子问题117
7.3 步骤2:外部搜索117
7.3.1 领先用户调查118
7.3.2 专家咨询118
7.3.3 专利检索118
7.3.4 文献检索119
7.3.5 将相关产品设为基准120
7.4 步骤3:内部搜索120
7.4.1 举行个人会议和团队会议至关重要121
7.4.2 生成解决方案概念的线索122
7.5 步骤4:系统搜索124
7.5.1 概念分类树124
7.5.2 概念组合表125
7.5.3 管理探索过程128
7.6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29
7.7 小结129
参考文献130
练习132
思考题132
第8章 概念选择 133
8.1 概念选择是产品开发过程的重要部分134
8.2 概念选择方法137
8.3 结构化方法的优点138
8.4 方法概述138
8.5 概念筛选139
8.5.1 步骤1:准备选择矩阵139
8.5.2 步骤2:对概念评级141
8.5.3 步骤3:对概念排序141
8.5.4 步骤4:对概念进行整合和改进142
8.5.5 步骤5:选择一个或多个概念143
8.5.6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43
8.6 概念评分143
8.6.1 步骤1:准备选择矩阵144
8.6.2 步骤2:对概念评级145
8.6.3 步骤3:对概念排序145
8.6.4 步骤4:对概念进行整合和改进146
8.6.5 步骤5:选择一个或多个概念146
8.6.6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46
8.7 附加说明147
8.8 小结148
参考文献149
练习150
思考题150
附录A:概念筛选矩阵示例151
附录B:概念评分矩阵示例152
第9章 概念测试154
9.1 步骤1:确定概念测试的目的156
9.2 步骤2:选择调查人群156
9.3 步骤3:选择调查方式157
9.4 步骤4:沟通概念159
9.4.1 调查模式与概念表达的方式要匹配161
9.4.2 概念表达中的问题162
9.5 步骤5:测度顾客反应162
9.6 步骤6:解释结果164
9.7 步骤7: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66
9.8 小结167
参考文献168
练习168
思考题169
附录:估计市场规模169
第10章 产品架构171
10.1 什么是产品架构172
10.1.1 模块化的类型174
10.1.2 何时确定产品架构175
10.2 产品架构的内涵175
10.2.1 产品改进175
10.2.2 产品多样化176
10.2.3 零部件标准化176
10.2.4 产品性能177
10.2.5 可制造性177
10.2.6 产品开发管理177
10.3 建立产品架构178
10.3.1 步骤1:创建产品示意图178
10.3.2 步骤2:对示意图中的元素进行聚类180
10.3.3 步骤3:设计简略的几何结构181
10.3.4 步骤4:确定基本的和附属的相互作用关系182
10.4 延迟差异化183
10.5 平台规划185
10.5.1 差异性设计186
10.5.2 共同性设计186
10.5.3 差异性和共同性之间的权衡187
10.6 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188
10.6.1 确立子系统188
10.6.2 确立组件架构188
10.6.3 确立详细的界面规格188
10.7 小结189
参考文献190
练习191
思考题191
第11章 工业设计 192
11.1 什么是工业设计194
11.2 对工业设计必要性的评估196
11.2.1 工业设计所需费用196
11.2.2 工业设计对产品有多重要197
11.3 工业设计的影响199
11.3.1 工业设计值得投资吗199
11.3.2 工业设计是如何树立企业形象的201
11.4 工业设计流程202
11.4.1 调查顾客需求202
11.4.2 概念化203
11.4.3 初步细化203
11.4.4 进一步细化及确定最终概念204
11.4.5 完成控制图纸或模型205
11.4.6 与工程师、制造商以及外部供应商合作205
11.4.7 计算机工具对工业设计的影响205
11.5 工业设计流程的管理206
11.6 评估工业设计的质量208
11.6.1 用户界面的质量208
11.6.2 感染力209
11.6.3 产品的维护与维修210
11.6.4 资源的合理利用210
11.6.5 产品的差异性211
11.7 小结211
参考文献211
练习213
思考题214
第12章 面向环境的设计215
12.1什么是面向环境的设计217
12.1.1两种生命周期217
12.1.2环境影响219
12.1.3 面向环境设计的历史219
12.1.4 Herman Miller公司的面向环境设计之旅220
12.2面向环境设计流程221
12.3步骤1:设置DFE日程—驱动因素、目标和团队221
12.3.1识别DFE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221
12.3.2 设置DFE目标223
12.3.3组建DFE团队224
12.4步骤2:识别潜在环境影响224
12.5步骤3:选择DFE指导方针226
12.6步骤4:将DFE指导方针应用于产品初步设计中227
12.7步骤5:评估环境影响229
12.8步骤6:完善产品设计以减少或消除环境影响229
12.9步骤7:对DFE流程和结果进行反思230
12.10小结231
参考文献232
练习233
思考题233
附录:面向环境设计的指导方针234
第13章 面向制造的设计238
13.1面向制造的设计的定义239
13.1.1DFM需要跨职能的团队240
13.1.2 DFM贯穿产品开发全过程240
13.1.3DFM流程概述240
13.2步骤1:估算制造成本241
13.2.1运输成本242
13.2.2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243
13.2.3物料清单243
13.2.4估算标准件的成本244
13.2.5估算定制件的成本245
13.2.6估算装配成本246
13.2.7估算间接成本247
13.3步骤2:降低零部件成本248
13.3.1了解工艺制约和成本驱动因子248
13.3.2重新设计零部件以减少工序248
13.3.3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加工经济规模249
13.3.4零部件和工艺的标准化250
13.3.5“黑箱”零部件采购251
13.4步骤3:降低装配成本251
13.4.1打分251
13.4.2集成零部件252
13.4.3最大限度地简化装配252
13.4.4考虑客户自行装配253
13.5步骤4:减少生产支持成本253
13.5.1降低系统复杂性253
13.5.2差错预防254
13.6步骤5:DFM决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255
13.6.1DFM对开发时间的影响255
13.6.2DFM对开发成本的影响255
13.6.3DFM对产品质量的影响255
13.6.4DFM对外部因素的影响255
13.7成果256
13.8小结257
参考文献258
练习260
思考题260
附录A:材料成本261
附录B:零部件制造成本262
附录C:装配成本267
附录D:成本结构268
第14章 原型化269
14.1原型简介270
14.1.1原型分类270
14.1.2原型有什么作用272
14.2原型化原理274
14.2.1解析化原型一般比实体化原型更具灵活性275
14.2.2检测不可预见现象需要采用实体化原型275
14.2.3原型可以降低昂贵的迭代风险275
14.2.4原型可加快其他开发步骤276
14.2.5原型可重构活动的依赖关系277
14.3原型化技术277
14.3.13D CAD建模和分析277
14.3.2自由形式制作278
14.4制定原型化计划279
14.4.1步骤1:界定原型的目的279
14.4.2步骤2:建立原型的近似水平279
14.4.3步骤3:制定实验计划大纲280
14.4.4步骤4:制定采购、建造和测试时间表  280
14.4.5计划里程碑原型281
14.5小结282
参考文献282
练习284
思考题284
第15章 稳健设计285
15.1什么是稳健设计286
15.1.1试验设计288
15.1.2 稳健设计的过程289
15.2 步骤1:识别控制因素、噪声因素和性能指标289
15.3 步骤2:构造目标函数290
15.4步骤3:开发试验计划291
15.4.1试验设计291
15.4.2 测试噪声因素294
15.5 步骤4:开展试验294
15.6 步骤5:进行分析295
15.6.1 计算目标函数295
15.6.2 用均值分析法计算因素影响295
15.7步骤6:选择并确认因素设定点296
15.8步骤7:反思和重复297
15.9附加说明297
15.10小结298
参考文献299
练习300
思考题300
附录:正交试验300
第16章 专利和知识产权304
16.1什么是知识产权305
16.1.1专利概述306
16.1.2实用新型专利306
16.1.3准备披露书308
16.2步骤1:制定策略和计划309
16.2.1专利申请时机309
16.2.2专利申请类型309
16.2.3专利申请范围310
16.3步骤2:研究先前的发明311
16.4步骤3:概述权利要求312
16.5步骤4:撰写发明描述313
16.5.1附图314
16.5.2撰写详细描述314
16.5.3防御性披露315
16.6步骤5:精炼权利要求315
16.6.1撰写权利要求315
16.6.2编写权利要求的指导原则318
16.7步骤6:进行申请319
16.8步骤7: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320
16.9小结321
参考文献321
练习322
思考题322
附录A:商标322
附录B:对个人发明人的建议323
第17章 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324
17.1经济分析要素325
17.1.1定量分析325
17.1.2定性分析326
17.1.3何时进行经济分析326
17.1.4经济分析过程326
17.2步骤1:构建基本财务模型327
17.2.1 估算未来现金流入、流出的时刻和大小327
17.2.2 计算现金流的净现值329
17.2.3基本财务模型能够帮助项目进行Go/No-Go决策及重要的投资决策331
17.3步骤2:敏感性分析331
17.3.1 开发成本案例331
17.3.2开发时间案例333
17.4步骤3:利用敏感性分析理解项目权衡336
17.4.1六个潜在的相互作用336
17.4.2权衡标准337
17.4.3定量分析的局限338
17.5步骤4:考虑定性因素对项目成功的影响339
17.5.1项目与公司、市场和宏观环境的相互作用339
17.5.2进行定性分析341
17.6小结342
参考文献343
练习344
思考题344
附录A:资金的时间价值和NPV法344
附录B:不确定现金流的NPV建模347
第18章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350
18.1理解并表达活动351
18.1.1串行、并行和耦合活动351
18.1.2设计结构矩阵352
18.1.3甘特图353
18.1.4PERT图354
18.1.5关键路径法355
18.2项目基准计划 355
18.2.1合同书356
18.2.2项目活动清单357
18.2.3 开发团队人员配备与组织358
18.2.4项目进度359
18.2.5项目预算360
18.2.6项目风险计划360
18.2.7修改基准计划361
18.3加快项目进程361
18.4项目执行364
18.4.1协调机制364
18.4.2评估项目状态367
18.4.3纠偏措施367
18.5项目后评估368
18.6小结369
参考文献370
练习372
思考题373
附录:设计结构矩阵示例373

教学资源推荐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加] 克雷格·拉尔曼(Craig Larman)[荷]巴斯·沃代(Bas Vodde) 著
作者: (美)Kent Beck 著
作者: (美)Barry W. Boehm
作者: (英)Martin Fowl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