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

向传统呐喊:全球最大期货交易所的创新与转型
作者 : (美)利奥·梅拉梅德 (Leo Melamed) 著
译者 : 袁小文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0-03-31
ISBN : 978-7-111-30098-4
定价 : 50.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46
开本 : 16
原书名 : (1E)For Crying Out Loud: From Open Outcry to the Electronic Screen (1E)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现代期货市场之父”梅拉梅德,以回忆的方式记录了金融世界近十年来的变化,期货市场的革命性发展、金融变革过程中的种种斗争以及金融风云人物的叱咤纵横,均在作者锐利的笔锋下栩栩如生。本书是一面镜子,带你走进梅拉梅德眼中的期货行业,回望期货交易所觥筹交错的历史,以及其不断的创新与转型 。

图书特色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国有教授  
本书的中文版,为中国民众再现了利奥·梅拉梅德先生的智慧、远见、坚毅和幽默,再现了他的经历和金融期货模式的不断创新,再现了在黑暗的光亮中一往无前的精神。梅拉梅德理念至今仍然引领着世界潮流。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将为中国金融期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并引发一系列的战略性思考。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
继承了父母的坚强性格,加上命运的眷顾,利奥·梅拉梅德奇迹般地逃脱了纳粹控制下的波兰,最终成功地登上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一座顶峰。在过去40多年里,他引领CME从一个交易黄油、鸡蛋和猪腩的公开喊价交易池转变成一个电子化高效率同时成功处理数以亿计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所典范。CME严密的风控措施使其在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后依然有着持续稳定的市场表现,这不得不让利奥感到无比自豪。《向传统呐喊》一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生故事,更是一部关于组织领导者如何在稳健运营的基本原则下打破传统与积极创新的精彩传奇。

纪录片大师比尔·柯蒂斯
这是一本利奥·梅拉梅德写的探险故事,其中的曲折经历堪比海明威的人生。这同时也是一本间谍惊悚故事和一部编年史。本书记载了古老的期货行业发生的一系列决定性的变革,从内部第一参与者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本著作的作用如此重要,可以被称做是商业学院的“圣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
利奥·梅拉梅德成功地描述和分析了CME电子化交易系统Globex的演变历史,正是这一系统改变了全球期货交易的方式。他将这一过程中交易所内部权力的争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权衡以及改变CME历史的各种创新想法全部融入故事的讲述中。一路读下来,感觉无数种结果都可能出现,读者就好像在阅读一本神秘的探险小说。太不可思议了,谨在此对本书致以衷心的祝贺。
CME集团执行主席特瑞·达菲
作为金融衍生品行业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利奥·梅拉梅德一直是CME集团以及期货交易在全球不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书描述了他事业过程中的各种努力和成功,追溯了过去半个多世纪创新变革的轨迹。他对金融市场有效运作所起到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他的创新思想将会持续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认识他并和他一起工作是我莫大的荣幸。

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
梅拉梅德的书记录了围绕期货交易所发生的一段无比精彩的金融创新历史。它展现了这个过程中创新所面临的各类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复杂阻碍,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灵活、耐心和创业精神来克服这些阻碍的。在当前呼吁政府监管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时刻,本书是对自我监管的强大力量做出的有力证词。

前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迈克尔·莫斯柯
利奥·梅拉梅德将读者带进了CME的会议室,从内部视角去深入了解CME在从公开喊价到电子化交易、在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合并以及成为上市公司的各类背景下所经历的各种政治纷争。

美国百利金融集团董事长兼CEO拉斯·维森多夫
《向传统呐喊》是一本带有梅拉梅德个人日记色彩的、对从公开喊价交易池到电子交易系统这一巨大变革的历史叙述。梅拉梅德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引领金融服务行业走过几十年的变革时代。没有人比利奥更清楚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了。

布鲁金斯学会马丁·梅耶
对一家商业机构如何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兴趣的读者,将会惊叹这本书的精彩。作者梅拉梅德用亲身经历讲述了CME集团的诞生,以及在过去30年里遭遇并努力破解的各种危机和难题。梅拉梅德一手创建、领导、完善、扩展和保卫的芝加哥期货市场战胜了多年来经受的无数艰辛曲折,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全球公认的金融期货创始人,被誉为“现代期货市场之父”。他1999年即位列《芝加哥论坛报》评选的20世纪商业领域中最重要的10位芝加哥人之一,同时名列《芝加哥杂志》评选的“芝加哥世纪百强榜”。2003年,他被《养老金与投资报》列为100年来为货币管理带来“最不同凡响变化”的30人之一。
梅拉梅德杰出的个人成就佐证了美国的辉煌。梅拉梅德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出生于波兰的比亚韦斯托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父母辗转逃离纳粹与克格勃的魔爪,如好莱坞传奇电影般来到美国重获自由。这次史诗般的逃亡历时两年,辗转三大洲,领略七种语言。他们乘火车横越西伯利亚,在当时日本驻立陶宛总领事杉原千亩的帮助下,拿到了救命的日本过境签证,最终于1941年幸运地踏上美国领土。
1972年,作为CME的主席,他开创了外汇期货产品,并且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金融期货市场——国际货币市场。投入运营20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米勒先生称:金融期货是“过去2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后,他带领CME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1976年的国债期货、1981年的离岸美元期货以及1982年的股指期货,并于1987年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电子期货交易系统Globex,由此成为该系统的奠基人。CME也演变成为CME集团公司,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期货市场。
梅拉梅德撰写了大量关于金融期货的文章,还出版了回忆录《逃向期货》。他曾荣获2005年CME弗雷德·阿迪提创新奖,荣获美国德保罗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人文学博士学位、伊利诺伊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名誉教授,并于200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研修院(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战略研究院)名誉院长。 2008年,梅拉梅德荣获威廉·夏普终身成就奖和埃利斯岛移民荣誉奖。与此同时,他还是专业律师、精干的期货交易师。他还担任全球市场咨询机构Melamed & Associate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曾经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顾问,也为世界各国政府在期货市场上提供咨询。
本书作者利奥·梅拉梅德被誉为“现代期货市场之父”。他在商品期货之外创建了金融期货,将传统的人工喊价转变为电子化交易。他努力促成了CME集团今天的成功——全球最大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直如常运转。
在书中,梅拉梅德不仅讲述了几十年来期货市场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从公开喊价到电子化交易的革命性发展,还细致地描述了金融变革中的种种交锋、代表人物以及策略。作者还把与金融市场交织在一起的技术性事件和全球性事件一起叙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
在书中,梅拉梅德探讨了期货市场对于国家和企业的市场价值。跟随作者的叙述,你将逐渐熟悉期货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变革和那些改变期货期权世界的产品,你甚至能够预见这个行业在未来几年的样子。

图书前言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拥有158年传奇史的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在申请破产前度过了最后一个工作日。就在这一天,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在CME(CME集团)所持有的客户和公司自营未平仓权益总额超过11亿美元(如果换算成市值则超过了11万亿美元,数字之大以至于无法具体估算)。然而,尽管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带来了一系列混乱,其在CME账户里的所有头寸都得到了全额清偿——没有违约,没有履约失败,不需要联邦政府的救援。没错!在这场空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多少金融业巨头,无论规模多大、历史多长、金融实力多强,皆受到强烈震撼甚至轰然倒塌,唯有CME岿然不动,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身的功能和职责。毫无疑问,这是CME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又一表现最佳的辉煌时期。
  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机中,当诸如高盛集团、美林证券、美国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等金融业巨头都需要政府救助才能生存下去之际,CME作为“私生子”为何能安渡危机?当华尔街陷入错误的泥潭时,CME作为“私生子”为何能成为正确的榜样?这所“用猪腩建造的房屋”——35年前还仅仅是从事农产品交易、处于二线不活跃的芝加哥期货市场——为何能在30年间成为庞大的全球期货期权中心?对这些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这一切源于CME开拓创新的意志和能力。
  领导素质、运作能力、技术知识水平、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敢于尝试的胆魄,当然,还加上一定的运气,构成CME成功的驱动力。毫无疑问,1971年建立国际货币市场,开创金融期货交易对CME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非常幸运,该市场设立的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1971年8月15日,当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固定汇率体系土崩瓦解,开启了全球化新时代,并为金融期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此后随之而来的是一段现代历史中最严重的金融动荡时代。确实,不可能找到一个比这更完美的时代背景,来设立一个新的金融期货交易所从而帮助应对汇率和利率波动的风险了。这就为CME创造了领先占领的优势,使其能够有机会颠覆性地改变期货市场的发展进程和历史。从一个二线的肉类期货市场——活牛、瘦猪、猪腩——到20世纪末,CME现已演变成为金融类合约占其交易品种98%的全球性企业。通过2007年7月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2008年8月与纽约商业交易所的两次合并,CME成为CME集团,同时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期货市场。
  当然,CME运作模式继承了建立于1898年的“黄油加鸡蛋”交易所始创的传统。但如今交易所变化如此之大,我相信当年的创始者们可能都认不出来了。CME架构的核心是CME结算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结算机构。美国境内交易的期货和期权几乎90%都在这里进行结算。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是CME结算所的两项主要功能,致力于为所有结算会员提供最高的安全性并尽早发现金融运作的漏洞。作为每一笔交易的中央对手结算系统(CCP),CME结算所为所有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其安全措施的核心中有几项风险管理程序是CME结算所成功的根本所在,并清晰地将交易所场内交易的期货与场外交易(OTC)衍生品区分开来。这其中包括履约保证金或保证金存款,包括每日两次执行逐日盯市制度以确保市场损失不会累积的“无负债系统”,还包括SPAN——1988年开发的、能够在整体投资组合的基础上评估风险的标准化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系统。在CME结算所110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结算会员出现违约,也没有一个客户曾因对手违约而蒙受损失。
  如今,整个CME结算所系统的资金总额超过1 000亿美元,其中包括80亿美元的保证基金。结算所在2008年处理了33亿张合约,市值为1 200万亿美元。该结算所目前由其总裁金·泰勒(Kim Taylor)女士主持日常工作。不论是1976年墨西哥比索贬值、德崇证券违约事件、“9·11”危机、安然公司倒塌、海湾战争、卡特里娜飓风,还是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CME结算系统都经受住了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考验。
  CME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的电子交易系统Globex。Globex电子交易系统使CME从老式的公开喊价交易体系进化到代表当今电子自动化技术尖端的交易系统。该系统将CME交易大厅内的行情以即时的模式传达至金融世界80多个国家的每个角落。CME的技术进步如科幻小说情节般的不可思议。1992年Globex电子交易系统刚被推出时,每秒最多能够处理10笔交易,反应时间为13秒,报价传送时间为150毫秒之内。到了2008年,Globex电子交易系统的回流纪录峰值(2008年7月16日)达到每秒23 513条信息,其中每秒 20 870笔交易和2 643笔报价——即使对于这个当今最先进的全球期货和期权电子交易平台来说,这也是令人惊叹的。
  另外,目前不仅电子化交易系统已遍布全球,就连操作这些系统的交易员的性质和人员构成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已经突破了它们传统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智能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交易员的交易行为。在全球各地,各种非常成功的智能化交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执行着各自严格保密的交易模型,也形成了新一代分析方法。这些交易模型通过应用高等数学模型,以超出想象的运行速度实施基于价格相关性和市场关联性的复杂交易策略,捕捉无数的市场机会,而这些在以前都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计算机交易程序改变了“交易员”这个词的定义。
  我们可以从Globex电子交易系统对交易量的影响来了解这一变化历程:1971年金融期货还未推出时,CME的日平均交易量(ADV)是12 774手,全年交易量仅为300多万手合约。自从货币期货市场诞生之后,CME的交易量开始大幅增长,20年后,在没有Globex电子交易系统的情况下,日平均交易量达到427万手,全年达108亿手。进入21世纪,由于受到公开喊价系统容量的限制,日平均交易量徘徊在100万手之下。不过从2001年开始,由于Globex电子交易系统的功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CME的日平均交易量开始突飞猛进,特别是离岸美元Eurodollar,又译作欧洲美元,本书采用离岸美元译词,下同。——译者注 合约的电子化交易开始之后。到2008年,CME集团的日平均交易量已经接近1 300万手,年总交易量约为20亿手。
  CME的收益增长过程也和交易量差不多。随着CME的上市,它逐渐成为华尔街众多的伟大传奇故事之一。在1969年我出任主席之前,CME的年收益不到400万美元。金融期货合约上市20年之后,年收益已飞速增长至124亿美元。不过这个增长速度与Globex电子交易系统成熟后的增长相比并不算什么。2008年,仅CME的收益(不包括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纽约商业交易所在内)就已经大大超过了10亿美元。CME的全球化电子交易系统将CME推向全球,占领了极大的市场份额。2002年,由于CME的电子交易平台提供了足够的信用,对投资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使CME成功完成上市。此后,这一电子化交易平台也成为合并CBOT和NYMEX两大交易所的巨大“吸铁石”。
  如今可以说,CME的产品线囊括了商业风险的所有范畴:股票、能源、商业票据和债券、离岸美元、商品、外汇、金属和天气等。目前交易所准备提供一个行业内领先的中央对手结算系统来为信用违约掉期(COS)以及其他场外衍生品进行结算。这一结算平台的用户包括全球最大和顶级的金融机构:国内外商业银行和投行、公共和私募养老基金、指数基金、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投资公司、能源供应商、资产管理经理、贷款公司、互换交易员、保险公司、实体企业、私人交易公司以及个人等。
  总之,昔日“黄油加鸡蛋”的交易所已经演变成为当今全球风险管理巨头——CME集团。
***
  本书《向传统呐喊:全球最大期货交易所的创新与转型》是关于CME在1996~2006年期间从传统式的公开喊价交易市场成功转变为高端的电子化交易市场、从一个由会员出资和运作的结构简单紧凑的非营利机构转变为上市公司的历史进程。本书虽然无法涵盖CME在上述时期的全部历史,但对当时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和这段极其艰难但却非常成功的变革时期做了较为细致地描述,其中有无数扣人心弦的曲折故事。
  作者写这部回忆录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首先,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从业内人士的视角观察美国大企业在风云变幻、功败垂成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艰辛与成长,从而了解CME的Globex电子交易系统如何战胜对手,逐步走向成熟并对CME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其次,作者强调了任何企业的成功都需要创新和打破现状束缚的决心。
  本书所持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而非代表CME集团、集团领导或者董事会。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与‘现状的独裁’抗争”,由10个章节组成。作为CME在这段时期最主要的领袖和推动者,作者紧接其第一本回忆录《逃向期货》(John Wiley & Sons,1996),描写了CME在1996年之后的历史。部分章节还引用了相关的历史文件原稿或图表。
  第二部分“来自期货的信使”,汇集了作者在该段时期撰写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之前已经发表,在本书中略有语言方面的修改和精简。作者选取文章主要基于以下标准:
  这些文章的内容与书中涉及的历史相关。如《明天的技术浪潮》(第11章)、《警醒吧》(第12章)、《 CME的弗雷德·阿迪提奖》(第27章)、《CME:创新之屋》(第32章)、《选择性的万有引力定律》(第33章)、《灰天鹅》(第34章)。
  这些文章针对某个特定主题或者对期货市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如《关于1987年股灾的专家小组讨论》 (第15章)、《21世纪的芝加哥期货市场》(第19章)、《期货交易所的变革》(第22章)、《我们的中间名字》(第23章)、《CME的创新中心》(第24章)、《期货中的数学》(第28章)。
  这些文章介绍了关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期货市场发展情况。如《新兴世界经济体对期货的需求》(第14章)、《〈逃向期货〉的日文版前言》(第16章)、《把宝押在智者身上》(第21章)、《〈逃向期货〉中文版发布会上的致辞》(第25章)。
  这些文章对读者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心理特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如《苦难回忆录》 (第13章)、《痛苦、进步和希望:20世纪的回忆》(第17章)、《比亚韦斯托克不再有犹太人》(第18章)、《默顿·米勒(1923—2000)》(第20章)、《知识标签》(第26章)、《只要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没问题》(第29章)、《教育永不失败》(第30章)、《钢铁男孩》(第31章)。

利奥·梅拉梅德
2009年4月28日

上架指导

金融

封底文字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国有教授  
本书的中文版,为中国民众再现了利奥·梅拉梅德先生的智慧、远见、坚毅和幽默,再现了他的经历和金融期货模式的不断创新,再现了在黑暗的光亮中一往无前的精神。梅拉梅德理念至今仍然引领着世界潮流。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将为中国金融期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并引发一系列的战略性思考。

· 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
继承了父母的坚强性格,加上命运的眷顾,利奥·梅拉梅德奇迹般地逃脱了纳粹控制下的波兰,最终成功地登上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一座顶峰。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他引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从一个交易黄油、鸡蛋和猪楠的公开喊价交易池转变成一个电子化高效率、同时成功处理数以亿计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所典范。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严密的风控措施使其在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后依然有着持续稳定的市场表现,这不得不让利奥感到无比自豪。《金融巨变》一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生故事,更是一部关于组织领导者如何在稳健运营的基本原则下打破传统、积极创新的精彩传奇。

·纪录片大师比尔·柯蒂斯
这是一本利奥·梅拉梅德写的探险故事,其中的曲折经历堪比海明威的人生。这同时也是一本间谍惊悚故事和一部编年史。本书记载了古老的期货行业发生的一系列决定性的变革,从内部第一参与者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本著作的作用如此重要,可以被称作是商业学院的“圣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
利奥·梅拉梅德成功地描述和分析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电子化交易平台Globex的演变历史,正是这一平台改变了全球期货交易的方式。他将这一过程中交易所内部权力的争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权衡以及改变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历史的各种创新想法全部融入故事的讲述中。一路读下来,感觉无数种结果都可能出现,读者就好像在阅读一本神秘的探险小说。太不可思议了,谨在此对本书致以衷心的祝贺。

·芝加哥交易所集团执行主席特伦斯·达菲
作为金融衍生品行业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利奥·梅拉梅德一直是芝加哥交易所集团以及期货交易在全球不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书描述了他事业过程中的各种努力和成功,追溯了过去半个多世纪创新变革的轨迹。他对金融市场有效运作所起到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他的创新思想将会持续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认识他并和他一起工作是我莫大的荣幸。

·著名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
梅拉梅德的书记录了围绕期货交易所发生的一段无比精彩的金融创新历史。它展现了这个过程中创新所面临的各类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复杂阻碍,以及作者如何运用灵活、耐心和创业精神来克服这些阻碍的。在当前呼吁政府监管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时刻,本书是对自我监管的强大力量做出的有力证词。

·前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迈克尔?莫斯科
利奥·梅拉梅德将读者带进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会议室,从内部视角去深入了解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从公开喊价到电子交易、在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合并以及成为上市公司的各类背景下所经历的各种政治纷争。

·美国百利金融集团董事长兼CEO拉塞尔·华盛道夫
《金融巨变》是一本带有梅拉梅德个人日记色彩的、对从公开喊价交易池到电子交易平台这一巨大变革的历史叙述。梅拉梅德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引领金融服务行业走过几十年的变革时代。没有人比利奥更清楚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了。

·布鲁金斯学会马丁·梅耶
对一家商业机构如何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兴趣的读者,将会惊叹这本书的精彩。作者梅拉梅德用亲身经历讲述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的诞生,以及在过去三十年里遭遇并努力破解的各种危机和难题。梅拉梅德一手创建、领导、完善、扩展和保卫的芝加哥期货市场战胜了多年来经受的无数艰辛曲折,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作者简介

(美)利奥·梅拉梅德 (Leo Melamed) 著: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终身名誉主席、高级政策顾问。梅拉梅德极富传奇色彩,他1932 年出生于波兰,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后,他随家人机智地躲过纳粹魔掌逃往立陶宛,穿过整个俄国,东渡日本,1941年抵达美国。1950年梅拉梅德进入伊利诺依州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但很快对期货交易产生了浓厚兴趣。凭借其聪明才智、过人胆识和坚韧执着,从一名交易厅里的跑单员成为CME的掌门人。在他的领导下,CME从一家从事猪腩期货交易的场所转型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期货交易中心。他在1972年担任CME主席时,创建了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全球首个外汇期货合约。其后他带领CME 开创了美国国债期货、欧洲美元期货、股指期货等一系列新的金融期货品种,并于1987年建立了第一个全球24小时电子交易系统,推动了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重要变革。鉴于他对金融期货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梅拉梅德先生被誉为全球“金融期货之父”。他被誉为20世纪商业领域中最重要的十位芝加哥人之一和20世纪最具影响的百名芝加哥人之一。美国《财富》杂志2006 年12月25日刊文把他称作“预见未来的人”。

译者简介

袁小文 等译:袁小文 长城伟业期货公司总裁,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研修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MBA中心特约讲师,《新华08汉英金融词典》特约审稿。

推荐序

推荐序一
  我国股指期货即将上市之时,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荣誉主席利奥·梅拉梅德的新书《向传统呐喊:全球最大期货交易所的创新与转型》中文版也将面市。我们可以从该书管窥美国金融期货市场30多年的发展历史。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催生了金融期货。1972年CME在世界上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开金融期货先河。1982年,它又推出了股指期货合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外汇、利率、股指期货,以及相关的金融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相继在美国不断涌现。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金融创新让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把有160多年历史的商品期货远远甩在后面。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和期权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2009年,全球金融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占期货成交总量的87%(2008年为90%)。金融期货、期权的出现和不断的变革创新,使美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的作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国金融模式”得到丰富和发展,确立了美国在主要金融资产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金融强国的地位。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场外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批评,要求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呼声日益强烈。但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市场因为其价格透明、流动性高、中央对手方结算、严格的风险控制和监管制度,不仅自身保持了平稳运行,而且为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受到了肯定。国际舆论对金融危机中场外与场内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褒贬讨论,启迪我们在发展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时,更加注意风险控制和监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思路。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稳妥地建设金融期货市场,并选择了市场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透明度比较强、易于风险控制和监管的沪深300股票指数作为股指期货首个上市的金融期货产品。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目前交易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已经对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提出强烈需求。因此,推出股指期货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意义重大。但要看到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市场内外部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法制基础和市场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市场化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的成熟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股权文化仍需进一步培育等,这些特征构成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巨大挑战。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管理风险,使用不当也会引发风险。虽然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监管严格的期货市场平稳运行,颇受肯定,但我们也绝不应忘记1995年的新加坡“巴林银行事件”以及2008年的法国兴业银行等交易股指期货导致的风险事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发展金融期货,风险防范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有鉴于此,我国在股指期货市场的制度设计过程中,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在合约规则、风险控制、投资者保护和监管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以确保对市场风险做到可测、可控和可承受。为了加大市场中介的责任,以便维护和实现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股指期货市场实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中介机构在开发客户时,充分揭示风险,牢牢坚持“把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投资者”的理念,中介机构在开户环节设置适当的程序和要求,综合评估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风险承受程度,从源头上深化投资者风险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和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保障股指期货市场平稳起步和健康运行。
  从美国金融期货发展史看,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自推出至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完善并逐步成熟的过程;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监管不断加强、功能逐步深化的道路。其发展经验中,似乎具有螺旋式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可循。经历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和考验,金融期货价格发现和管理风险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充分肯定。即将上市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一个待生的婴儿,出生后还需市场和社会各方精心呵护、理解宽容,助其茁壮成长。正如婴儿长大成人才能发挥作用一样,我们要给股指期货一个产生、成长、发挥作用的时间。股指期货的功能发挥将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交易所、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和社会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为股指期货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其为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服务的作用早日发挥。
  距2004年利奥·梅拉梅德先生的《逃向期货》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又过去几年了。这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取得了许多成绩。正当我国的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股指期货即将上市之际,利奥·梅拉梅德先生的又一部研究期货市场的专著,其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发行,这对我国期货市场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希望书中的经验和教训能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建设提供启迪和借鉴。
  利奥·梅拉梅德先生一直对年轻的中国期货市场情有独钟,多年来始终关注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在培训中国期货人才、加强中美期货行业交流,增进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此,借《向传统呐喊:全球最大期货交易所的创新与转型》中文版出版之际,对利奥·梅拉梅德先生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2010年3月10日




推荐序二
  从1898年成立黄油与蛋类交易所开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逐渐崛起,堪称20世纪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案例之一。过去的10年(1998~2008年)是CME(现CME集团)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创新、活力的成长时期。CME是美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并率先完成首次上市发行公司股票(IPO)成为上市公司的交易所。CME树立了在全球所有金融和商品期货期权产品领域电子化交易市场的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变革、远见卓识和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魔法”,它完成了从交易所大厅的“公开喊价”交易到全球范围超过85个国家、一周7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电子盘交易的巨大转变。在过去的10年里,CME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通过其Globex电子交易系统CME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交易服务和流动性提供商;通过CME结算所,CME无可争议地成为结算、偿付以及风险管理服务的领军者;通过以将近200亿美元收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和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举措,CME成为全球最大和最成功的交易所集团。
   1998年CME的日均成交额还不到100万手合约,而目前的这个数字已经是当时的10倍以上。
   1998年95%的交易都是通过“公开喊价”成交,而目前83%以上都使用电子交易完成。
   CME集团电子交易产品的平均反应时间由1998年的25秒(2 500毫秒)缩短到2008年的不到10毫秒。
   2003年第1季度,作为上市公司,CME季度净收入只有2 600万美元,到2008年,第1季度的净利润达284亿美元。
  用110亿美元收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堪称CME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举动巩固了芝加哥作为全球期货和期权中心的地位,并将CME的业务延伸至具有高度互补特点的国债以及商品期货市场。这样,CME的Globex电子交易系统可以提供的产品囊括了离岸美元短期利率和国债期货合约、小麦、玉米、大豆、活牛和生猪等多种期货和期权合约。CM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综合体使得CME在结算、偿付和风险管理方面更具有领先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衍生品结算所,拥有超过1 000亿美元的抵押品、价值超过70亿美元的财务保障体系。资金和保证金的有效利用为CME集团的客户产生了上亿美元的收益。
  继成功收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之后,CME集团紧接着在2008年8月22日以90亿美元收购了纽约商业交易所——全球盈利最高和成长最快的交易所之一。这一重要的收购引领我们进入能源、金属和场外掉期结算等重要业务领域,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如今,我们能够提供涵盖所有主要可交易资产级别的具有高流通性的合约,其范围之广,是全世界任何其他交易所无法比拟的。2007年,通过我们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期货和期权品种多达22亿张合约,总账面价值超过1 000万美元。
  除了CME集团内部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多次成功合并与收购之外,我们还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了关键性的扩张行动。近几年,我们成为巴西商品及期货交易所(BM&F)和迪拜商品交易所(DME)最大的股东,在拉美和中东拓展了我们的市场。我们还与中国、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抓住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金融市场飞速发展和风险转移需求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出现的巨大机遇,为CME集团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目前我们正面临另一个即将带来巨大变化的机遇:庞大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在本书选稿之时,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大崩溃。30多年来的第一次,政府、监管层、投行和市场参与者终于意识到提高透明度和建立中央对手结算系统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我们交易所坚持不懈一直在做的。目前,我们正在见证CME Clearport服务系统的快速发展,其用于石油和天然气掉期合约的场外交易结算;我们正在不断扩大结算范围,其未来还将包括利率掉期、外汇期权、农产品和金属掉期、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等。  就像从“公开喊价”发展到电子交易的巨大变化一样,这些新的业务领域也将给我们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带领我们开拓出一片发展金融市场的崭新天地。
  本书是梅拉梅德先生有关CME集团在过去10年里经历巨大变化的论述。梅拉梅德先生是金融市场创新的伟大先驱之一,并在过去45年里领导着CME走向今天的成功。

CME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雷格·多诺休(Craig Donohue)

图书目录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致谢
作者的话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与“现状的独裁”抗争
第1章火箭发射倒计时 /
第2章Globex电子交易系统:本质的区别 /
第3章股权所有者协会:火箭助推剂 /
第4章电子迷你标普500指数期货: CME成功的跳板 /
第5章战略动荡:规划进程 /
第6章全球竞争:终极裁决者 /
第7章股份制改造:登月行动 /
第8章 网络时代的来临:虚幻天堂的没落 /
第9章秘密行动:会议室的密谋 /
第10章浴火重生:甜蜜的胜利 /
知识延伸Globex 电子交易系统大事年表 /
第二部分 来自期货的信使
第11章明天的技术浪潮 /
第12章警醒吧 /
第13章苦难回忆录 /
第14章新兴世界经济体对期货的需求 /
第15章关于1987年股灾的专家小组讨论 /
第16章《逃向期货》的日文版前言 /
第17章痛苦、进步与希望:20世纪的回忆 /
第18章比亚韦斯托克不再有犹太人 /
第19章21世纪的芝加哥期货市场 /
第20章默顿·米勒(1923—2000) /
第21章把宝押在智者身上 /
第22章期货交易所的变革 /
第23章我们的中间名字 /
第24章CME的创新中心 /
第25章《逃向期货》中文版发布会上的致辞 /
第26章知识标签 /
第27章CME的弗雷德·阿迪提奖 /
第28章期货中的数学 /
第29章只要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没问题 /
第30章教育永不失败 /
第31章钢铁男孩 /
第32章CME:创新之屋 /
第33章选择性的万有引力定律 /
第34章灰天鹅 /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1A第三个里程碑 /
附录1B致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一封信 /
附录3A变革的时候到了 /
附录3B股权所有者协会成员简介 /
附录3C两个交易所合并的未来 /
附录3DCME为争取自律监管所付出的努力 /
附录3E致亲爱的股权所有者 /
附录3F股权所有者协会工作报告 /
附录3G建立新的战略联盟:为何是此时此地 /
附录4A终身主席的演讲 /
附录4B致CME会员的公开信 /
附录4C重返CME /
附录8A吉姆·麦克纳尔蒂成为CME主席和
首席执行官 /
附录8BCME任命吉姆·麦克纳尔蒂为新任总裁兼
首席执行官 /
附录9ACME控股公司董事会选举主席团成员 /
附录9B斯科特·戈登致审计委员会的一封信 /
附录19A期货的未来不在芝加哥 /
注释 /
跋 /

教学资源推荐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德]安德烈·科斯托拉尼(Andr· Kostolany) 著
作者: (美)丹·罗滕伯格(Dan Rottenberg)
作者: [美]马库斯.克雷布兹(Markus Krebsz)著
作者: (美)米歇尔 R. 克莱曼(Michelle R. Clayman)马丁 S. 弗里德森(Martin S. Fridson)乔治 H. 特洛顿(George H. Troughto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