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
作者 : (美) 罗伯特 R. 帕加诺(Robert R.Pagano) 匹兹堡大学 著
译者 : 方平 姜媛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3-05-20
ISBN : 978-7-111-40316-6
适用人群 : 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定价 : 65.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98
开本 : 16
原书名 : 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9th Edition)
原出版社: Cengage Learning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以生活中的实例介绍心理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作者由浅入深的讲解很容易让人理解,另外,本书还有大量的案例,说明心理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书是入门的统计学教科书,主要介绍了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特别适合那些缺乏高等数学知识的初学者。作者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对基础而重要的统计学概念给予了简明易懂的界定,并配有贴切的简化事例;所有计算公式均有详细具体的演示程序和操作步骤;每章结尾均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难点提示,并进行简要总结。贯穿始终的典型融合更易于读者了解全书结构,建构统计学知识体系。能让初学者读懂、会用,这是本书的宗旨,也是其特色。

图书特色

美国畅销多年的经典心理统计教材 更新至第9版 专为初学者设计

心理统计
行为科学统计导论
(原书第9版)
(美) 罗伯特 R. 帕加诺(Robert R. Pagano)匹兹堡大学 著
方平 姜媛 等译

数学差,学不了统计?本书能帮你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本书作者在华盛顿大学和匹兹堡大学30多年的统计导论的授课经验里,多数学生来自攻读文科学士学位的心理学专业,但也有不少学生来自生物、商务、教育等其他专业。由于多数学生数学水平不高,或对数学缺乏兴趣,所以作者在本书中采用了非正式和生动的方法对统计学进行叙述。任何与数学、公式有关的问题(甚至是最简单的统计符号的使用和代数运算)均有详细具体的演示程序和操作步骤,让你看了就会,会了不忘。
统计学原理不会用?本书会帮你掌握心理统计的应用方法。本书作者以多年的统计学教学经验明确传达了“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统计学”的不二法门,使用丰富的应用型问题引导你一步一步理解统计学原理及其在生活和研究中的使用方法,为今后得心应手地将统计学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如果你觉得学习心理统计轻而易举,那么本书依然值得一读。你不但可以在这本美国畅销多年、已更新至第9版、受到极高赞誉的教材中学到心理统计导论课的一切,还会感觉对这门核心课程理解得更透彻,因为真正掌握了这个重要工具而在心理学之路上信心满满。

作者的话

统计学导论这门课程我已讲了30多年,早期在华盛顿大学心理系任教,最近在匹兹堡大学神经科学系任教。本教材是这门课程的总体概述。我所教授的学生多数来自攻读文科学士学位的心理学专业,但也有不少学生来自生物、商务、教育、神经科学、护理学、健康科学等其他专业。由于多数学生数学水平不高,或对数学缺乏兴趣,所以我在本书中采用了非正式和生动的方法对统计学进行叙述。我采用的方法仅以高中代数知识为背景,极少依赖等式求导。本教材描述清晰、生动形象,并且还引入了很多参考材料,采用口语式的叙述,增加有趣的例子以及很多解题实例,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认为这些方法很好地集合了统计学导论课所需的重要材料。
我教授的统计学课程相当成功,学生能掌握教材,甚至“检验力”这类非常复杂的主题。他们经常反映享受了学习统计学的乐趣。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相当高,对本教材的评价也很高。他们认为与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条理清晰、语言幽默,这对他们的理解帮助很大。

作者简介

罗伯特 R. 帕加诺
(Robert R. Pagano)
他于1965年从耶鲁大学获得了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曾作为副教授任职于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系,后任匹兹堡大学神经科学系副主席。
在匹兹堡大学期间,他教授本科和研究生的统计学课程,也是部门教员的统计学顾问。他在华盛顿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统计学课程的时间加在一起超过30年。当他在华盛顿大学期间,因为对统计学导论课的指导,他成了杰出教学奖的候选人。

后:
译者简介

方 平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博士,美国 Whittier College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北京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统计与评价。

图书前言

统计学导论这门课程我已讲了30多年,早期在华盛顿大学心理系任教,最近在匹兹堡大学神经科学系任教。本教材是这门课程的总体概述。我所教授的学生多数来自攻读文科学士学位的心理学专业,但也有不少学生来自生物、商务、教育、神经科学、护理学、健康科学等其他专业。由于多数学生数学水平不高或对数学缺乏兴趣,所以我在本书中采用了非正式和生动的方法对统计学进行叙述。我采用的方法仅以高中代数知识为背景,极少依赖等式求导。教材描述清晰、生动形象,并且还引入了很多参考材料,以口语式叙述、辅助有趣的例子以及很多解题实例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认为这些方法很好地集合了统计学导论课所需的重要材料。
  我教授的统计学课程相当成功。学生能掌握教材甚至“检验力”这类非常复杂的主题,他们经常反映他们享受了学习统计学的乐趣。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相当高,对本教材的评价也很高。他们认为与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非常清晰,他们喜欢教材中幽默的风格,这对他们理解教材帮助很大。
  在编写第9版的时候,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使教材更易于学生理解和使用。为此,增加了“致学生”这一新的部分;每章开始引入学习目标,并且嵌入贯穿全书的“提示”。为了帮助学生随时复习有关的代数知识,第2章的注释部分包含了基础代数知识。除了让教材更易理解外,我还做了一些重要的改变。由于APA对于虚无假设检验的要求更强调效果量,我结合相关、单样本t检验和相关样本t检验增加了效果量的内容。此外,由于第8版中独立样本t检验同这种新的t检验一致,我改变了对效果量讨论的方法。教材已经结合显著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在“事实是什么:近乎没有的麻烦”栏目中讨论了效果量(见第15章)。对于t检验来说,主要关注如何用Cohen d值估计效果量。应评价者的要求,在二项分布这章后面增加了对于N大于20时二项分布使用的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会解决任意数量试验的二项分布问题。为使学生熟悉SPSS,第4章和第6章结尾增添了SPSS使用实例,并且在第6章结尾添加了“事实是什么:‘金钱买不到幸福’是吗”栏目。除这些变化以外,为使教材简明清晰,我改动了一些措辞。
基本原理
  这部导论性教材主要讨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且专为行为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设计。统计学这门学科会让学生感到焦虑,并尽可能避而远之。我认为公平地讲通常本科生学完统计课后,多数学生理解描述统计,但不太理解推断统计。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数教材至少犯了以下错误之一:①教材撰写不清晰;②教材不够详细;③呈现材料过于数学化;④呈现材料水平过低;⑤未提供足够应用问题的案例;⑥以z检验作为推断统计讨论的起点,而采用的抽样分布过于复杂或理论化以致学生抓不到要领,就像他们初次遇到抽样分布一样。
  在本版和前8版中,我一直努力改进上述缺陷,主要通过采用通俗的写作风格,包括幽默的语言、清晰的文字、详细的描述、仅需高中代数便可理解的直观方式,增添趣味、足够的应用问题;还通过符号检验导入推断统计,这种方法采用了比z检验更易理解的抽样分布等方式。我还试图通过贯穿教材各章的“事实是什么”栏目强调统计学的实践和应用。
  统计的核心在于“抽样分布”的概念。多数教材首先讨论的抽样分布就是平均数抽样分布,同z检验结合使用。问题是平均数抽样分布不能从简单的概率估计中生成,这点让学生很难理解。这些问题之所以被混淆主要是因为很多教材并未试图用具体方法生成抽样分布。相反,他们只是从理论上将其解释为概率分布的结果。这一定义过于抽象难于理解,尤其当学生初次接触抽样分布的时候。这些学生很难快速抓住抽样分布概念的核心。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个概念就无法理解推断统计的概念。如果学生无法从概念上理解教材,他们就只能靠死记硬背公式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常看到学生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解决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能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
  为了对抽样分布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我认为最好能够从符号检验开始介绍,而二项分布是最适于介绍的抽样分布。二项分布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它来自最简单的概率内容。所以最合适的教学顺序是先解释什么是概率,其次是二项分布,最后是显著性检验。本书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编排(第8~10章)。此外,二项分布也可以直接过渡到随后的平均数抽样分布。这样,二项分布就在随后所要介绍的全部抽样分布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以符号检验作为介绍统计学的开端还有其他优势:所有假设检验包含的重要概念都可以由此来解释,例如,虚无假设、备择假设、α水平、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效果量和检验力。符号检验同样提供前-后测(重复设计)实验设计的例证,这是初始的最佳方法,因为前-后测设计为多数学生所熟悉,比初始采用z检验的单样本设计更直观、更易理解。
  第11章探讨检验力问题。很多统计书根本没有涉及检验力这一概念,或虽有涉及,但仅限简略说明。检验力是个非常复杂的主题。但用显著性检验作为分析检验力的工具会简化问题。理解检验力是个体能否抓住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关键。只有学生对检验力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理解为什么我们要不厌其烦地探讨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进而,他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在显著性检验时,是将“保留H0”作为数据的合理解释,而非“接受H0为真”(这是最重要的区别)。同理,学生同样能充分意识到:当根据未达显著性的数据得出两种条件相等结论时错误就已产生。因此,检验力是将全部假设检验方法引入关键的主题。
在原理部分,勤奋的学生都可抓住数据分析的要领,即数据分析基本包括两步:①计算适当的统计量;②根据抽样分布评价统计量。教材主要探讨了抽样分布问题,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见第12章)。随后引入了平均数抽样分布,不仅依据抽样理论为平均数抽样分布下了定义,而且也从经验上作了讨论。使学生对平均数抽样分布的理解更具体。
  由于先前经验可使学生易理解抽样分布、二项分布以及采用实验方法的平均数抽样分布,所以大部分认真的学生会很好地掌握什么是抽样分布以及它们为什么是推断统计的基础。由于学生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基础抽样分布也可根据学生的经验产生加以解释,所以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检验的使用而非仅靠生搬硬套解决问题。在此背景下,学生可领会所有假设检验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如同从统计量到统计量,从实验到实验改变的只是所用统计量及其伴随的抽样分布。该阶段是为过渡到推断检验安排的。
  第12~14章和第17章用相当传统的方法探讨了单样本的z检验和t检验、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然而,这些章节有别于其他教科书的部分在于其清晰的表述、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趣味性以及利用经验导出抽样分布。另外,针对每种检验的特定差异。例如,①相关样本t检验直接放到单样本t检验后进行介绍,而且是作为单样本t检验的一个特例发展而来,只有在这个时候使用不同的分数而非原始数据;②为说明采用两种检验所得检验力在结果上的不同,对符号检验和相关样本t检验进行了比较;③讨论了采用t检验的实验检验力的影响因素;④比较了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设计的效用;⑤说明了如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置信区间方法评估自变量的效果。
  第15章和第16章涉及方差分析。在这些章节中,我们慎重使用了单下标而非双下标。其他书采用更复杂的双下标只会让学生更加迷惑。我认为单下标和单结果总和,因其简单,无论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均简明易懂。我随后使用的下标,部分是纽约的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1978出版、E.Minium撰写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原理》(第2版)一书所采用的。在此,感谢Minium教授的贡献。
  本书还有其他特色。第8章有关概率部分,并未深入阐述概率理论。因为本书各种推断检验需要的数学基础都可以用最基本的概率定义和加法、乘法定理给予解释,如第8章所示。第15章包含有计划的和事后的比较,讨论了Tukey HSD和Newman-Keuls两种事后检验。第16章是双因素方差分析,针对希望对其给予深入讨论的教师。对时间不充分但又希望深入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教师,在第16章的开始我已定性描述了双因素方差分析技术,强调了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概念。第18章是复习章,它将各种推断检验与提供的练习结合在一起以确定当分析数据源于不同实验设计或不同测量水平的数据时使用哪种检验。学生很喜欢本章用树形图帮助他们确定恰当的检验。最后,本书各章都会呈现一个“事实是什么”栏目,这个栏目向学生说明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
  本书描述统计部分的一些注释是按顺序的。描述统计按程度撰写:①是推断部分的基础;②使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充分地理解描述数据。描述统计的大部分都是按照传统方式呈现的,这样效果非常好。第1章是个例外,这一章讨论了判定事实的方法,并确立统计学是科学方法的一部分,这点在其他统计书上不常见。
第9版的不同之处
  教材作了如下修改:
  增加了“致学生”部分。
  每章开始都添加了“学习目标”。
  “提示”贯穿全书。
  扩充了“效果量”的相关材料。新材料由第6章(相关)、第13章(单样本学生t检验)和第14章(相关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有关效果量的讨论组成。关于相关的讨论包括用决定系数估计效果量。单样本、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均采用Cohen d值估计效果量。这个统计量极易理解和计算。第14章删除了用ω2估计独立样本t检验效果量的讨论。
  第9章增加了“近似正态分布的使用”部分。这部分讨论了N大于20时求解二项分布的问题。由于这部分的添加,学生可解决任意数量试验的二项分布问题。
  第4章、第6章结尾添加了SPSS应用实例。这些实例旨在使学生熟悉SPSS的应用。
  新增的“事实是什么”栏目在第6章添加了题目为“‘金钱买不到幸福’是吗”的文章。选自《纽约时报》的这部分呈现了将复杂的散点图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的令人好奇的范例。教材还包括对希望继续探讨钱和幸福感话题的学生提供的参考书目。

封底文字

•数学差学不了统计?本书能帮你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本书作者在华盛顿大学和匹兹堡大学三十多年的统计导论的授课经验里,多数学生来自攻读文科学士学位的心理学专业,但也有不少学生来自生物、商务、教育等其他专业。由于多数学生数学水平不高,或对数学缺乏兴趣,所以作者在本书中采用了非正式和生动的方法对统计学进行叙述。任何与数学、公式有关的问题(甚至是最简单的统计符号的使用和代数运算)均有详细具体的演示程序和操作步骤,让你看了就会,会了不忘。
•统计学原理不会用?本书会帮你掌握心理统计的应用方法。本书作者以多年的统计学教学经验明确传达了“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统计学”的不二法门,使用丰富的应用型问题引导你一步一步理解统计学原理及其在生活和研究中的使用方法,为今后得心应手地将统计学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如果你觉得学习心理统计轻而易举,那么本书依然值得一读。你不但可以在这本在美国畅销多年、已更新至第9版、受到极高赞誉的教材中学到心理统计导论课的一切,还会感觉对这门核心课程理解得更透彻,因为真正掌握了这个重要工具而在心理学之路上信心满满。

上架指导:心理学
ISBN: 978-7-111-40316-6
定价:65.00元

译者简介

方平 姜媛 等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一门学科的发展往往与其研究方法的突破密切相关,心理学亦是如此。纵观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与其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飞跃密切相关。而心理统计学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在方法和计量手段上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当前,国内学者编写了大量心理统计学相关著作,为推动心理学普及和心理学的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工具。纵观国内相关同类著作,可以发现这些著作大多偏重理论阐述和原理介绍,呈现材料过于理论化,在将统计原理和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方面稍显薄弱,课后习题与案例选用稍有欠缺。这容易使广大的读者对心理统计学的学习产生困惑和误解,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难以从常识的角度进行理解。
  因此,当我读完这本《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后备感欣慰。本书在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方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引进并翻译本书能够极大地丰富我国相关心理统计教材,对提高学生的统计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鲜明的特色主要有:
  首先,语言表述生动有趣。本书采用了十分浅显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读者只需具备高中代数知识便可理解书中的统计原理。其次,知识涵盖全面深入。本书除对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进行深入的阐述之外,还详尽介绍了效应量和检验力两个主题,这是以往许多统计教材很少涉及的内容。最后,案例使用丰富翔实。在每个知识点之后,作者都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讲解。贯穿于全书各章的“事实是什么”栏目向学生展示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课后问题与难点部分类型多样,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此外,本书的结构布局合理,逻辑线索非常清晰。第1~7章主要对心理统计学基本数学知识、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第8~10章分别对概率基本知识、二项分布及显著性检验的概念和步骤进行了介绍。第11章深入探讨了统计检验力问题。第12~14章及第17章探讨了单样本的z检验和t检验,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第15章和第16章涉及的是方差分析。第18章是复习章。
  翻译本书挑战巨大,译者在统计术语及概念的表述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在一些术语的表达上我国和西方国家存在差异,而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也存在着差异。面临这样的困境,译者仍尽可能组织翻译团队进行翻译审校,力求在文字上做到信、达、雅。本书各章节的翻译分工如下:前言、第1~2章,方平;第3~11章,姜媛;第12章,方平、马英;第13章,方平、王鹏;第14章,方平、郑雯;第15章,方平、胡笑羽;第16章,方平、郑雯;第17章,方平、王雷;第18章,方平、谢晶;附录,姜媛、杜丽丽、钱国英。
  本书的翻译出版得益于机械工业出版社领导和赵艳君编辑的大力支持。
  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繁重,虽尽力翻译本书,但我们深知自己的学术功底尚浅,还需继续提高,恳请广大读者、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方平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2013年4月

图书目录

前言
致学生
PART1第一部分 概述     
第1章 统计与科学方法/2
 1.1 导论/2
 1.2 认识方法/2
 1.3 术语定义/4
  实验:呈现方式与保持/4
 1.4 科学研究和统计/5
 1.5 随机抽样/6
 1.6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6
 1.7 统计中电脑的使用/6
 1.8 统计和“现实世界”/7
  事实是什么:数据,数据,数据在哪儿/7
  事实是什么:权威很好,但是……/8
  事实是什么:数据,数据,什么是数据(1)/8
  事实是什么:数据,数据,什么是数据(2)/9
 本章小结/10
 关键术语/10
 问题与难点/10
PART2第二部分 描述统计 
第2章 数学和测量的基本概念/14
 2.1 导论/14
 2.2 数学符号/15
 2.3 求和/15
 2.4 测量量表/17
 2.5 行为科学中的测量量表/19
 2.6 连续型和离散型变量/20
 本章小结/21
 关键术语/21
 问题与难点/22
 注释/23
第3章 次数分布/24
 3.1 导论:未分组次数分布/24
 3.2 数值分组/25
 3.3 百分位数/28
 3.4 百分等级/31
 3.5 次数分布图/32
 3.6 探索性数据分析/35
  事实是什么:延伸刻度,识破谬误/36
 本章小结/37
 关键术语/37
 问题与难点/37
第4章 集中趋势和差异测量/40
 4.1 导论/40
 4.2 集中趋势的测量/40
 4.3 差异测量/45
 本章小结/49
 关键术语/49
 问题与难点/49
 注释/52
 SPSS示例/52
第5章 正态曲线与标准分数/57
 5.1 导论/57
 5.2 正态曲线/57
 5.3 标准分数/58
 本章小结/65
 关键术语/65
 问题与难点/65
第6章 相关/68
 6.1 导论/68
 6.2 关系/68
 6.3 相关/72
  事实是什么:“好校长=好小学”吗/82
  事实是什么:“金钱买不到幸福”是吗/82
 本章小结/84
 关键术语/84
 问题与难点/84
 SPSS示例/88
第7章 线性回归/92
 7.1 导论/92
 7.2 预测和不完全相关/92
 7.3 建立最小二乘回归线:Y对X的回归/94
 7.4 X对Y的回归/98
 7.5 测量预测误差:估计标准误/99
 7.6 对运用线性回归进行预测的思考/100
 7.7 回归系数和皮尔逊相关系数r的关系/101
 7.8 多元回归/102
 本章小结/104
 关键术语/104
 问题与难点/104
PART3第三部分 推断统计 
第8章 随机抽样与概率/110
 8.1 导论/110
 8.2 随机抽样/110
 8.3 概率/112
  事实是什么:“我也是巧合的受害者”——空洞的狡辩还是事实/127
  事实是什么:精子数量下降——男性原因还是抽样不当/128
  事实是什么:样本的样本/129
 本章小结/130
 关键术语/130
 问题与难点/131
 注释/133
第9章 二项分布/134
 9.1 导论/134
 9.2 二项分布的定义和解释/134
 9.3 由二项展开式生成二项分布/136
 9.4 二项分布表的使用/137
 9.5 近似正态分布的使用/142
 本章小结/146
 关键术语/146
 问题与难点/146
 注释/148
第10章 假设检验之符号检验导论/149
 10.1 导论/149
 10.2 假设检验的逻辑/149
 10.3 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153
 10.4 α水平和决策过程/153
 10.5 评估分布尾端/154
 10.6 单尾和双尾概率评估/156
 10.7 效应量:显著性与重要性/159
  事实是什么:真实效应还是巧合(1)/160
  事实是什么:真实效应还是巧合(2)/160
  事实是什么:“没有比我们更好的产品”/161
  事实是什么:逸事性报道与系统性报道/162
 本章小结/163
 关键术语/163
 问题与难点/164
 注释/166
第11章 检验力/167
 11.1 导论/167
 11.2 什么是检验力/167
 11.3 Pnull和Preal/167
 11.4 艾滋病实验的检验力分析/169
 11.5 α-β和实际情况/173
 11.6 不显著结果的解释/173
 11.7 检验力的计算/174
  事实是什么:占卜与科学/177
 本章小结/178
 关键术语/178
 问题与难点/178
 注释/179
第12章 抽样分布,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正态离差(z)检验/180
 12.1 导论/180
 12.2 抽样分布/180
 12.3 正态离差(z)检验/182
  实验:评价某校阅读训练计划/183
 本章小结/199
 关键术语/199
 问题与难点/200
第13章 单样本t检验/202
 13.1 导论/202
 13.2 t检验和z检验的比较/202
  实验:儿童言语产生/203
 13.3 t的抽样分布/203
 13.4 t分布和z分布的比较/204
 13.5 儿童言语产生实验回顾/205
 13.6 用原始分数计算tobt/205
 13.7 t检验的适用条件/208
 13.8 用Cohen d值测量效果量/208
  实验:儿童言语产生实验/209
 13.9 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209
  实验:估计教授的平均智商/211
 13.10 对皮尔逊相关系数显著性的检验/213
 本章小结/215
 关键术语/215
 问题与难点/215
 注释/218
第14章 相关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219
 14.1 导论/219
 14.2 相关样本t检验/220
  实验:大脑刺激和饮食/220
  实验:外侧下丘脑和饮食行为/223
 14.3 独立样本z检验和t检验/224
 14.4 独立样本z检验/225
  实验:荷尔蒙X和性行为/225
  实验:荷尔蒙X实验的回顾/226
 14.5 独立样本t检验/227
 14.6 t检验的统计检验力/231
 14.7 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设计的对比/232
 14.8 置信区间法的分析/234
 本章小结/236
 关键术语/236
 问题与难点/237
 注释/242
第15章 方差分析介绍/243
 15.1 导论:F分布/243
 15.2 F检验与方差分析/244
 15.3 单因素方差分析概要/245
 15.4 用ANOVA技术分析数据/247
  实验:不同的情境和压力/247
 15.5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逻辑/250
 15.6 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关系/253
 15.7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253
 15.8 效应量ω2或η2/253
 15.9 方差分析的检验力/254
 15.10 多重比较/255
  事实是什么:近乎没有的麻烦/262
 本章小结/263
 关键术语/263
 问题与难点/264
 注释/267
第16章 双因素方差分析简介/268
 16.1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定性介绍/268
 16.2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定量介绍/270
 16.3 双因素方差分析实例/274
  实验:锻炼对睡眠的影响/275
 16.4 多重比较/284
 16.5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前提假设/285
 本章小结/285
 关键术语/285
 问题与难点/286
第17章 χ2检验和其他非参数检验/288
 17.1 导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之间的差异/288
 17.2 χ2检验/289
  实验:对不同品牌低度啤酒的偏好/289
  实验:政治立场与态度/292
 17.3 维尔克松配对符号等级检验/298
  实验: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改变/298
 17.4 曼-惠特尼U检验/300
  实验:高蛋白食品对智力发展的影响/301
 17.5 克拉斯科-沃利斯检验/304
  实验:对两个减肥计划的评估/305
  事实是什么:统计与应用社会研究——有用还是滥用/308
 本章小结/309
 关键术语/310
 问题与难点/310
 注释/315
第18章 推断统计回顾/316
 18.1 导论/316
 18.2 术语和概念/316
 18.3 假设检验过程/317
 18.4 单样本设计/317
 18.5 相关样本设计:两个样本/318
 18.6 独立样本设计:两个样本/319
 18.7 多组实验/320
 18.8 称名数据分析/323
 18.9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324
 问题与难点/326
附录/331   
附录A 常备数学知识回顾/332
附录B 公式/338
附录C 章末问题与难点答案/344
附录D 统计表/35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韦恩·韦登(Wayne Weiten)著 (美) 韦恩&
作者: (美) 爱德华 S.诺库格(Edward S.Neukrug)奥多明尼昂大学 R. 查尔斯&
作者: [美]罗伯特 S.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 著
作者: (美)罗伯特 J.格雷戈里(Robert J.Gregory)伊利诺伊州威顿学院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哈丽特·勒纳(Harriet Lerner) 著
作者: [美]拉斐尔·A.伯尼尔(Raphael A. Bernier)杰拉尔丁·道森(Geraldine Dawson)乔尔·T.尼格(Joel T. Nigg) 著
作者: [美] 詹姆斯·F.T.布根塔尔(James F. T. Bugental)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