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团队之美
作者 : (美)Andrew Stellman; Jennifer Greene 著
译者 : 米全喜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0-04-21
ISBN : 978-7-111-30286-5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80
开本 : 16
原书名 : 团队之美
原出版社: OReilly Associate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关于IT团队(软件工程领域)的经历、体验和思考。内容包括团队人员、团队目标、实践方式和障碍等内容,汇集了几十位团队领导者的真实故事和经验。本书帮助读者解决目前在打造IT团队、管理团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图书特色

团队之美
(美)Andrew Stellman & Jennifer Greene 编
米全喜 郑柯 徐毅 译

Beijing·Cambridge·Farnham·K歭n·Sebastopol·Taipei·Tokyo
O誖eilly Media, Inc. 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团队之美 /(美)斯特曼(Stellman, A.),(美)格林尼(Greene, J.)著;米全喜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书名原文:Beautiful Teams
ISBN 978-7-111-30286-5
Ⅰ. 团…  Ⅱ. ① 斯…  ② 格…  ③ 米…  Ⅲ. 软件开发-研究  Ⅳ. TP311.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57578号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
图字:01-2009-3104
Copyright ?2009 by O誖eilly Media, Inc.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jointly published by O誖eilly Media, Inc. and China Machine Press, 2010.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edition, 2010 O誖eilly Media, Inc., the owner of all rights to publish and sell the same.
All rights reserved including the rights of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in any form.
英文原版由O誖eilly Media, Inc. 出版2009。
简体中文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英文原版的翻译得到O誖eilly Media, Inc. 的授权。此简体中文版的出版和销售得到出版权和销售权的所有者—O誖eilly Media, Inc. 的许可。
封底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所有,未得书面许可,本书的任何部分和全部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
本书法律顾问 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
书  名 / 团队之美
书  号 / ISBN 978-7-111-30286-5
责任编辑 / 周茂辉
封面设计 / Mark Paglietti,张健
出版发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地  址 /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邮编  100037)
印  刷 /
开  本 / 178毫米×233毫米 16开本 29.75印张
版  次 / 201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  价 / 79.00元(册)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客服热线:(010)88378991;88361066
购书热线:(010)68326294;88379649;68995259
投稿热线:(010)88379604
读者信箱:hzjsj@hzbook.com
O誖eilly Media, Inc.介绍
为了满足读者对网络和软件技术知识的迫切需求,世界著名计算机图书出版机构O誖eilly Media, Inc. 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一批该公司久负盛名的英文经典技术专著。
O誖eilly Media, Inc. 是世界上在Unix、X、Internet和其他开放系统图书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的出版公司,同时也是联机出版的先锋。
从最畅销的《The Whole Internet User誷 Guide & Catalog》(被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50本书之一)到GNN(最早的Internet门户和商业网站),再到WebSite(第一个桌面PC的Web服务器软件),O誖eilly Media, Inc. 一直处于Internet发展的最前沿。
许多书店的反馈表明,O誖eilly Media, Inc.是最稳定的计算机图书出版商—每一本书都一版再版。与大多数计算机图书出版商相比,O誖eilly Media, Inc. 具有深厚的计算机专业背景,这使得O誖eilly Media, Inc. 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同于其他出版商的出版方针。O誖eilly Media, Inc. 所有的编辑人员以前都是程序员,或者是顶尖级的技术专家。O誖eilly Media, Inc. 还有许多固定的作者群体—他们本身是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咨询专家,而现在编写著作,O誖eilly Media, Inc. 依靠他们及时地推出图书。因为O誖eilly Media, Inc. 紧密地与计算机业界联系着,所以O誖eilly Media, Inc. 知道市场上真正需要什么图书。

对本书的赞誉
“不要再抱怨同事了。应当让你们的团队和领导读一读本书。本书证明了团队工作中所蕴藏的惊人潜力,告诉你如何才能在你们公司也把这种潜力激发出来。”
—Scott Berkun
《The Myths of Innovation》和《Making Things Happen》(编辑注1)等畅销书的作者
“本书讲述了各种各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这些情况涉及面广、内容深刻,是任何一位作者单凭一己之力都无法处理的。在书中的某个地方你肯定会发现一些非常重要的忠告,帮助你解决目前在打造团队、管理团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书中还有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历过的、让人大开眼界的事情。
—Alex Martelli,Google公司
“在本书中,很多撰稿人没有像平常那样提出自己的一些诀窍,而是停下脚步进行思考,讲述他们在团队中取得的成功(当然,也包括遇到的难题)。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介绍了一些最好的、能够用于我们自己实际工作的深刻见解。Jennifer Greene回忆了网络热潮消退之后倒下的一个极为出色的团队;Keoki Andrus讲述了对创新和能够启发创造力的活动要有合理的尊重,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团队;Karl Wiegers和其他许多作者都通过动人的故事讲述了优秀团队的经历。没有几本技术书像本书这样令人着迷。”
—Jim Brosseau
《Software Teamwork: Taking Ownership for Success》(编辑注2)一书的作者
“团队构建软件,但是如果你们的团队不能在一起有效地工作,那么在软件开发这个游戏中,成功的机会将微乎其微。本书分享的经验和深刻见解将会在今后的数年间一直伴随着你。”
—Scott W. Ambler,敏捷开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任职于IBM软件部,
《Agile Modeling》的作者
“有好的、坏的、丑的团队,当然还有美的团队。在本书中你会看到那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保持良好状态的团队,还会了解一些享有盛誉的组织是如何打造团队的。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团队也变得那样出色,或让团队更完美,那就读一读本书吧。这些故事引人入胜,而且完全是真情实景。”
—Johanna Rothman,咨询师、技术作者
任何一个想让团队一起工作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情况:你很快就会认识到任务有多么复杂,你自己的经验是多么有限。如果你知道那种感觉,那么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了。书中的故事来自实践一线,生动流畅,娓娓动听,偶尔还会闪现一些让读者和作者都感到不自在的、似曾相识的场景。
—Karl Fogel,开源软件开发人员、技术作者

译者序
米全喜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本介绍索尼公司的书,记得里面有这样一段内容,有人问盛田昭夫的公司是生产什么的,盛田昭夫回答说:我们公司主要是培养人,此外还生产电器。卓越的团队也是一样,不仅产出成果,而且锻炼人,并能开出美丽的团队之花。
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一两个明星,但是他们背后必定会有一个团队的支持,体现的是集体的智慧。毫无疑问,人员和团队是使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作为员工,他们希望有成长的空间;作为项目,它们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打造一个卓有成效的团队,让员工与项目和企业一起成长?这是任何一位领导或项目经理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团队成员在一起工作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样的团队可以称之为美?如何处理项目过程中的重重障碍?项目取得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说,项目为什么会失败?
书中汇集的30多位作者的观点和故事就是围绕这些话题展开的。其中有一些重量级的人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还有些作者可能算不上“大牛”,但是他们的观点同样精彩。书中处处闪烁着给人以启发的真知灼见。例如,Tim O誖eilly讲述了如何创造一个激发人们进行思考的环境;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对创新的鼓励,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在Keoki Andrus手中变得生机勃勃;我们非常熟悉的Steve McConnell和Scott Berkun在一起讨论了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Grady Booch告诉我们他眼中的高效团队;Karl Wiegers用短短的一万多字介绍需求分析和评审的全过程;软件工程界的先驱Barry Boehm介绍了软件工程史上最早的一次过程改进;几位敏捷方法的创始人、实践者分别介绍了敏捷的应用情况;传奇式的音乐制作人Tony Visconti介绍了音乐项目的制作过程。
还有一些作者没有讲述团队建设的过程,只是把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在公司解散前夕仍旧劲头十足、照常工作的团队;在面临人类的灾难时相互帮助、同舟共济的团队;为了同事的权益而表现出正义感和不懈努力的团队;一个为一千万人民提供洁净饮用水的团队。这些团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团队之美。
愿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启发和收获,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团队中。
附译者简介
米全喜:现从事金融软件的项目管理工作,关注质量管理和软件过程改进。译作有《SQL解惑》等。
郑柯:InfoQ中文站敏捷社区(http://www.infoq.com/cn/agile/)首席编辑。译作有《项目管理修炼之道》及《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
徐毅:现任敏捷开发顾问,负责在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范围内推广以及辅导大型(>500人)的敏捷转变。兴趣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敏捷、Scrum、Lean,以及各种测试。
为什么要编写《团队之美》 XV
前 言 XXI
第1章 领导力 1
Tim O誖eilly访谈录
第一部分 人员
第2章 丑陋团队的获胜之道 15
作者:Scott Berkun
第3章 构建视频游戏 23
Mark Healey访谈录
第4章 打造完美团队 35
作者:Bill DiPierre
第5章 激发开发人员的因素 49
Andy Lester访谈录
第6章 激励队员 59
Keoki Andrus访谈录
第7章 将音乐带向21世纪 73
作者:Tom Tarka
第8章 内部开源 99
Auke Jilderda访谈录
第二部分 目标
第9章 创建团队文化 111
Grady Booch访谈录
第10章 让“我”为失败负责吧 121
作者:Jennifer Greene
第11章 制定计划 129
Mike Cohn访谈录
第12章 公众利益斗士攻占邪恶之城 145
作者:Cory Doctorow
第13章 保卫自由世界 151
Neil Siegel访谈录
第14章 拯救生命 159
Trevor Field访谈录
第三部分 实践 
第15章 构建协作型和学习型的团队 173
作者:James Grenning
第16章 更好的实践 187
Steve McConnell访谈录
第17章 TRW软件生产率项目回忆录 203
作者:Barry Boehm和Maria H. Penedo
第18章 建造宇宙飞船 215
Peter Gl焎k访谈录
第19章 成功的需求 229
作者:Karl E. Wiegers
第20章 在Google的开发工作 245
Alex Martelli访谈录
第21章 团队与工具 257
作者:Karl Fogel
第22章 研究团队 277
Michael Collins访谈录
第23章 HADS团队 283
作者:Karl Rehmer
第四部分 障碍
第24章 糟糕的上司 301
作者:Andrew Stellman
第25章 欢迎使用过程 319
作者:Ned Robinson
第26章 跨越障碍 333
Scott Ambler访谈录
第27章 质量与速度 343
作者:Johanna Rothman
第28章 层层障碍铺垫之路 361
作者:Mark Denovich和Eric Renkey
第29章 办公室内外 389
作者:Patricia Ensworth
第30章 汇集团队的声音 411
作者:Andy Oram
第五部分 音乐 423
第31章 制作音乐 427
Tony Visconti访谈录
撰稿人 439

图书前言

一次偶然会面促成了本书的编写。2007年末,我们应邀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在O誖eilly编辑Andy Oram的办公室为当地的PMI分会做了一次讲座。虽然在O誖eilly有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编辑,但大家合作多年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们也想利用这次机会顺便拜访一下他们。那个时候《代码之美》(编辑注)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排在O誖eilly畅销图书榜的第一名,他们公司也准备推出后续的图书。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很多的时间都是在演讲、写作,说明项目的工作方式以及团队是如何构建软件的,所以编写《团队之美》的工作就落到我们头上了。
  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想按照《代码之美》的风格编写一本项目管理文集。但是像所有优秀的项目一样,《团队之美》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起来。它吸引的撰稿人水准之高让人有些不敢相信。在编写过程中能够有机会学习当今软件开发业中一些最睿智的思想,我们也是受益良多。书中包含了撰稿人的故事和经历。每个撰稿人都讲述了他们过去的工作,这些内容此前几乎从未披露过。每位撰稿人都热情地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稿酬却谁也没有提起,于是我们把从本书得到的收入捐赠给了慈善组织PlayPumps International。
本书章节内容的组织
  下面是本书各章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1章:领导力(Tim O誖eilly访谈录)
  Tim O誖eilly讲述了领导团队和公司的思想,介绍了推动软件世界向前发展的思想。
第一部分:人员
  第2章:丑陋团队的获胜之道(作者Scott Berkun)
  丑陋团队成员的特征是很多所谓的完美团队根本不具备的。Scott讲述了他在微软的经历,解释了丑陋团队的残缺之美。
  第3章:构建视频游戏(Mark Healey访谈录)
  Media Molecule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讲述他在构建热门视频游戏《小小大星球》(LittleBigPlanet)时获得的经验。
  第4章:打造完美团队(作者Bill DiPierre)
  Bill讲述了优秀的项目经理是如何将一群风格迥异的人打造成一个卓越团队的。
  第5章:激发开发人员的因素(Andy Lester访谈录)
  Andy是项目经理,也是Perl的贡献者,他解释了是什么因素激励着开发人员,并解释了如何改进他们与团队的关系。
  第6章:激励队员(Keoki Andrus访谈录)
  Keoki讲述他在Intuit、微软和Novell工作时,是如何通过相互理解、激励和指导人员的方式对团队做出改进的。
  第7章:将音乐带向21世纪(作者Tom Tarka)
  本章讲述的是MP3.com这个网络热潮中标志性企业的兴衰史,并介绍了经历过这个兴衰过程的幸存者。
  第8章:内部开源(Auke Jilderda访谈录)
  内部开源发起的创新为公司团队带来开放的实践方法和想法,Auke告诉我们如何实现创新,如何影响公司团队中的人。
  第二部分:目标
  第9章:创建团队文化(Grady Booch访谈录)
  让团队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对于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团队来说尤其如此。Grady讲述了在将团队带向正确方向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难。
  第10章:让“我”为失败负责吧(作者Jennifer Greene)
  Jennifer讲述了在一个非常出色但目标有冲突的团队中的工作经历。
  第11章:制定计划(Mike Cohn访谈录)
  通过讲述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故事,Mike告诉我们是否理解项目背景会对项目的成败起到决定作用。
  第12章:公众利益斗士攻占邪恶之城(作者Cory Doctorow)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在社会责任感的鼓舞下,成功战胜势力强大的反对者。
  第13章:保卫自由世界(Neil Siegel访谈录)
  一家大型的国防和太空公司的CTO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激励软件开发人员的。
  第14章:拯救生命(Trevor Field访谈录)
  PlayPumps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讲述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离开了舒适安逸的广告业,致力于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乡村学校和村庄提供洁净饮用水。
第三部分:实践
  第15章:构建协作型和学习型的团队(作者James Grenning)
  James是敏捷方法的早期创始人、《敏捷宣言》的签署人之一。他讲述了第一次使用敏捷方法的经历。
  第16章:更好的实践(Steve McConnell访谈录)
  Scott Berkun和Steve McConnell讨论了更好的开发实践是如何引导高效团队的。
  第17章:TRW软件生产率项目回忆录(作者Barry Boehm和Maria Penedo)
  业界先驱讲述了业内第一次成功的过程改进。
  第18章:建造宇宙飞船(Peter Gl焎k访谈录)
  Peter讲述了在构建由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到太空的软件时遇到的困难。
  第19章:成功的需求(作者Karl E. Wiegers)
  软件需求可以决定项目的成败,Karl通过软件需求确保项目的成功。
  第20章:在Google的开发工作(Alex Martelli访谈录)
  Alex解释了在一个技术上处于前沿的公司中,是如何更好地制定计划和敏捷实践以提高活力的。
  第21章:团队与工具(作者Karl Fogel)
  Karl告诉我们软件工具对团队的工作方式会产生巨大影响。
  第22章:研究团队(Michael Collins访谈录)
  Michael讲述了他在一个安全性研究项目上的工作。
  第23章:HADS团队(作者Karl Rehmer)
  在构建波音777飞行软件时需要编写一套新工具,而编写工具本身就很有挑战。
  第四部分:障碍
  第24章:糟糕的上司(作者Andrew Stellman)
  糟糕的经理会毁掉整个团队。
  第25章:欢迎使用过程(作者Ned Robinson)
  即使突然遇到超乎想象的困难,优秀的团队也能克服。
  第26章:跨越障碍(Scott Ambler访谈录)
  团队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影响。Scott讲述了如何克服那些最严重的问题。
  第27章:速度与质量(作者Johanna Rothman)
  一位新任的项目经理在加入团队时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第28章:层层障碍铺垫之路(作者Mark Denovich和Eric Renkey)
  一个极为优秀的团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障碍。
  第29章:办公室内外(作者Patricia Ensworth)
  尽管项目组的管理糟糕、工具简陋、人际问题复杂,但团队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第30章:汇集团队的声音(作者Andy Oram)
  如果开发人员的意见正确,那么他们也可以承担管理职责。
  第五部分:音乐
  第31章:制作音乐(Tony Visconti访谈录)
  传奇式的唱片制作人Tony Visconti告诉我们制作唱片和构建软件有很多共同之处。
我们的联系方式
  请把涉及本书的评论和疑问邮寄至以下地址:
  美国:
  O’Reilly Media, Inc.
  1005 Gravenstein Highway North
  Sebastopol, CA 95472
  中国: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成铭大厦C座807室
  奥莱利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我们为本书制作了网页,上面列出了勘误表、示例和任何附属信息。该网页地址为:
  http://www.oreilly.com/catalog/9780596518028
  http://www.oreilly.com.cn/book.php bn=978-7-111-30286-5
  为了评论或获得本书的技术支持,请发E-mail至以下地址:
  bookquestions@oreilly.com
  info@mail.oreilly.com.cn
  欲获得其他图书、会议、资源中心和O誖eilly网络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网址:
  http://www.oreilly.com
  http://www.oreilly.com.cn
致谢
  衷心感谢下列撰稿人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Tim O誖eilly、Scott Berkun、Mark Healey(以及Media Molecule的其他人员)、Bill DiPierre、Andy Lester、Keoki Andrus、Tommy Tarka、Auke Jilderda、Grady Booch、Mike Cohn、Cory Doctorow、Neil Siegel、James Grenning、Steve McConnell、Barry Boehm、Maria Penedo、Peter Gl焎k、Karl Wiegers、Alex Martelli、Karl Fogel、Mike Collins、Karl Rehmer、Ned Robinson、Scott Ambler、Johanna Rothman、Mark Denovich、Eric Renkey、Stan Granite、Patricia Ensworth和 Andy Oram。特别感谢Tony Visconti接受我们的采访。
  感谢PlayPumps International组织(http://www.playpumps.org)的Trevor Field和他那些优秀的同事,他们的工作令人赞叹。感谢Trevor为本书撰写了文章。欢迎访问他们那个组织的网站,你会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把本书的版税捐赠给他们。
  最后要特别感谢Nisha Sondhe为本书拍摄了非常精彩的照片。
编者简介
  Andrew Stellman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毕业后进入美国一家唱片公司担任程序员。他前几年主要负责技术设计和架构方面的工作,后来逐步领导并管理他所在的团队。在过去的十年间,Andrew领导过多个程序员团队并管理过大量的项目。他现在的时间主要用于构建自己的项目并帮助周围的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Jennifer Greene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进入一家知名的网上在线服务公司,开始了她在软件工程方面的职业生涯。此后她在金融、非营利组织、自然语言处理和媒体等领域中组建并领导过不同的软件工程团队。她组建并管理过分布在各地的软件团队并与世界各地的开发人员一起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实践方法并构建出更好的软件。
  Jennifer和Andrew从1998年开始就在一起工作,构建软件并培训软件团队。他们为所在的公司定义了软件过程,此后一起成功做过很多项目。那时他们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他们为哥伦比亚大学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和国家科学院构建过软件。此后他们的工作扩展到了商业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咨询领域,为企业和学术界提供培训、项目管理、外包项目管理及专业服务。
  他们的第一本书《Applied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于2005年由O誖eilly出版社出版,世界上很多大学都采用这本书作为软件工程教材。他们后来又为广受好评的HeadFirst系列写过两本书。《Head First PMP》被认为是现有的PMP备考教材中最好的一本,成千上万的项目经理在准备项目管理认证考试时都使用了这本书。他们的第3本书《Head First C#》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是O誖eilly出版社的畅销书,同时也是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编程语言书籍之一。除了写书,Andrew和Jennifer还定期在世界各地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过程改进会议上做讲座。《团队之美》是他们编写的第4本书。
献词
  本书献给PlayPumps International公司的Trevor Field及其同仁,他们无私奉献、辛勤工作,把洁净的饮用水带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民。从每一本《团队之美》获得的收入都将有一部分捐赠给他们这个令人敬重的组织。我们恳请读者访问http://www. playpumps. org,进一步了解他们及他们的工作。

封底文字

“好的,坏的,丑的,当然还有美的。在书中你会看到那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保持良好状态的团队,还会了解一些享有盛誉的组织是如何打造团队的。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团队也变得那样出色,或是让团队更完美,那就读一读这本书吧。”
——Johanna Rothman,咨询师、技术作者

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团队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一组不能融洽相处的人也能够开发出好的软件吗?当项目关系重大、进度又很紧张的时候,团队领导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符合既定的要求和日程安排?
《团队之美》带你到幕后看一看软件工程历史上最引人关注的团队。通过最杰出的程序员、架构师、项目经理和思想领袖的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访谈录,你将从资深团队领导的成功与失败中学到经验。

本书撰稿人及采访人包括:
Tim O'Reilly    Cory Doctorow    Michael Collins
Scott Berkun    Neil Siegel     Karl Rehmer
Mark Healey    Trevor Field    Andrew Stellman
Bill DiPierre   James Grenning   Ned Robinson
Andy Lester    Steve McConnell   Scott Ambler
Keoki Andrus    Barry Boehm and   Johanna Rothman
Tom Tarka      Maria H. Penedo  Mark Denovich and
Auke Jilderda   Peter Gluch      Eric Renkey
Grady Booch    Karl E.Wiegers   Patricia Ensworth
Jennifer Greene  Alex Martelli    Andy Oram
Mike Cohn     Karl Fogel     Tony Visconti

作者简介

(美)Andrew Stellman; Jennifer Greene 著:Andrew Stellman和Jennifer Greene是资深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他们从2005年开始为O'Reilly出版社编写过几本畅销书,包括《实用软件项目管理》(Applied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深入浅出PMP》(Head First PMP)和《深入浅出C#》(Head First C#)。

译者简介

米全喜 等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米全喜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本介绍索尼公司的书,记得里面有这样一段内容,有人问盛田昭夫的公司是生产什么的,盛田昭夫回答说:我们公司主要是培养人,此外还生产电器。卓越的团队也是一样,不仅产出成果,而且锻炼人,并能开出美丽的团队之花。
  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一两个明星,但是他们背后必定会有一个团队的支持,体现的是集体的智慧。毫无疑问,人员和团队是使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作为员工,他们希望有成长的空间;作为项目,它们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打造一个卓有成效的团队,让员工与项目和企业一起成长?这是任何一位领导或项目经理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团队成员在一起工作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样的团队可以称之为美?如何处理项目过程中的重重障碍?项目取得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说,项目为什么会失败?
  书中汇集的30多位作者的观点和故事就是围绕这些话题展开的。其中有一些重量级的人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还有些作者可能算不上“大牛”,但是他们的观点同样精彩。书中处处闪烁着给人以启发的真知灼见。例如,Tim O誖eilly讲述了如何创造一个激发人们进行思考的环境;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对创新的鼓励,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在Keoki Andrus手中变得生机勃勃;我们非常熟悉的Steve McConnell和Scott Berkun在一起讨论了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Grady Booch告诉我们他眼中的高效团队;Karl Wiegers用短短的一万多字介绍需求分析和评审的全过程;软件工程界的先驱Barry Boehm介绍了软件工程史上最早的一次过程改进;几位敏捷方法的创始人、实践者分别介绍了敏捷的应用情况;传奇式的音乐制作人Tony Visconti介绍了音乐项目的制作过程。
  还有一些作者没有讲述团队建设的过程,只是把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在公司解散前夕仍旧劲头十足、照常工作的团队;在面临人类的灾难时相互帮助、同舟共济的团队;为了同事的权益而表现出正义感和不懈努力的团队;一个为一千万人民提供洁净饮用水的团队。这些团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团队之美。
  愿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启发和收获,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团队中。
附译者简介
  米全喜:现从事金融软件的项目管理工作,关注质量管理和软件过程改进。译作有《SQL解惑》等。
  郑柯:InfoQ中文站敏捷社区(http://www.infoq.com/cn/agile/)首席编辑。译作有《项目管理修炼之道》及《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
  徐毅:现任敏捷开发顾问,负责在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范围内推广以及辅导大型(>500人)的敏捷转变。兴趣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敏捷、Scrum、Lean,以及各种测试。

图书目录

为什么要编写《团队之美》 XV
前 言 XXI
第1章 领导力 1
Tim O誖eilly访谈录
第一部分 人员
第2章 丑陋团队的获胜之道 15
作者:Scott Berkun
第3章 构建视频游戏 23
Mark Healey访谈录
第4章 打造完美团队 35
作者:Bill DiPierre
第5章 激发开发人员的因素 49
Andy Lester访谈录
第6章 激励队员 59
Keoki Andrus访谈录
第7章 将音乐带向21世纪 73
作者:Tom Tarka
第8章 内部开源 99
Auke Jilderda访谈录
第二部分 目标
第9章 创建团队文化 111
Grady Booch访谈录
第10章 让“我”为失败负责吧 121
作者:Jennifer Greene
第11章 制定计划 129
Mike Cohn访谈录
第12章 公众利益斗士攻占邪恶之城 145
作者:Cory Doctorow
第13章 保卫自由世界 151
Neil Siegel访谈录
第14章 拯救生命 159
Trevor Field访谈录
第三部分 实践 
第15章 构建协作型和学习型的团队 173
作者:James Grenning
第16章 更好的实践 187
Steve McConnell访谈录
第17章 TRW软件生产率项目回忆录 203
作者:Barry Boehm和Maria H. Penedo
第18章 建造宇宙飞船 215
Peter Gl焎k访谈录
第19章 成功的需求 229
作者:Karl E. Wiegers
第20章 在Google的开发工作 245
Alex Martelli访谈录
第21章 团队与工具 257
作者:Karl Fogel
第22章 研究团队 277
Michael Collins访谈录
第23章 HADS团队 283
作者:Karl Rehmer
第四部分 障碍
第24章 糟糕的上司 301
作者:Andrew Stellman
第25章 欢迎使用过程 319
作者:Ned Robinson
第26章 跨越障碍 333
Scott Ambler访谈录
第27章 质量与速度 343
作者:Johanna Rothman
第28章 层层障碍铺垫之路 361
作者:Mark Denovich和Eric Renkey
第29章 办公室内外 389
作者:Patricia Ensworth
第30章 汇集团队的声音 411
作者:Andy Oram
第五部分 音乐 423
第31章 制作音乐 427
Tony Visconti访谈录
撰稿人 439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蒋榴英 孙金秋 傅忠云 编著
作者: 刘国忠 主编 吕勇 马牧燕 那云虓 参编
作者: 吴建华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孙玲延 闫丽霞 王杉 等编著
作者: [美]布雷特?兰茨(Brett Lantz)著
作者: 吴海燕 吴琪菊 等编著
作者: 刘汪根,杨一帆,杨蔚,彭雷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