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
作者 : [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彼得·圣吉(Peter Senge) 著
译者 : 倪韵岚 译
出版日期 : 2017-09-14
ISBN : 978-7-111-57600-6
定价 : 3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95
开本 : 32
原书名 : The Triple Focus:A New Approach to Education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在本书里,彼得•圣吉和丹尼尔•戈尔曼将共同探寻年轻人需要的内在方法,这些方法既能让他们在新常态下茁壮成长又可以令他们贡献于此。本书会描述三项决定性的技能组合,来帮助我们穿行于瞬息万变、纷扰频至、人与人的互动濒危的当今世界,而其实在这个世界里,人、物和星球的联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丹尼尔•戈尔曼将探索三个中心的第一个,内在中心,也就是聚焦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在世界,与我们最深的热望和使命感连接,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情感反应。内在中心是一把通向有意义的生活的钥匙,令我们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忽略干扰,管理困扰我们的情绪。他也会带领我们探究第二种中心,也就是了解他人,或说同理同感的部分,这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的现实,从他人的视角与其连接的能力。这样的同感把我们带向关爱他人以及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有效关系的基石。

彼得圣吉将会解说第三种中心,外在的聚焦,也就是理解更大世界,理解系统如何互动,并创造出众多相互依存的网络,这可以是家族,或组织,或世界整体。这样一种理解需要系统思考的修炼,而不是一种简单化的“甲导致乙”、“肯定有正确答案”这种传统教育思维。越来越多的商业组织在近十年来都在逐步转变他们看待和管理复杂性的方式,而彼得一直积极参与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那么现在他也参与着如何把这些新方式的架构和工具带入学校的努力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

图书特色

为什么越是学霸,越不满足于主流教育?
为什么成功人士,很多都是“二流智商、一流情商”?
为什么一个人即使具备了专业的知识系统,仍需要终身学习?
为什么那些改变世界的天才,不是应试教育体系内成绩一流的考生?
丹尼尔·戈尔曼与彼得·圣吉,历经20年研究与教学检验,告诉你专注于哪些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带领一个人真正地走向成功。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三重专注力》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未来教育的新理念,教育要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必将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
马蔚华
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前行长 
丹尼尔·戈尔曼教授作为心理学大师,在本书中凝聚了心理学思想精华,与圣吉教授联手,希望通过系统思考教育的创新尝试帮助青少年提高专注力,聚焦如何培养人类的未来,以更好地应对“人类世代的困境”。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这本《三重专注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通过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理解和对更大系统的关注这三重专注力,来获得不断向下扎根和向上成长的力量。
彭蕾
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
未来似乎越来越不可预测。究竟是人类改变世界,还是人类被外界力量改变?我们的下一代安生立命的基础是什么……《三重专注力》这本带着爱的书开启了意义深远的思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父母,包括企业管理者阅读。

上架指导

教育文化

封底文字

学习型组织之父 ×美国心理协会(APA)最高荣誉奖得主
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彼得?圣吉 社交与情绪学习运动发起者 丹尼尔?戈尔曼
两位世界顶级大师跨界联手
写给未来的思想之书

丹尼尔?戈尔曼教授,作为心理学大师,在本书凝聚心理学思想精华,与圣吉教授联手,希望通过系统思考教育的创新尝试帮助青少年提高专注力,聚焦如何培养人类的未来,以更好地应对“人类世代的困境”。
——马蔚华,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前招商银行行长

这本《三重专注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通过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理解和对更大系统的关注这三重专注力,来获得不断向下扎根和向上成长的力量。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未来似乎越来越不可预测。究竟是人类改变世界,还是人类被外界力量改变?我们的下一代安生立命的基础是什么?……这本带着爱的书开启了意义深远的思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父母,包括企业管理者阅读。
——彭蕾,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

《三重专注力》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未来教育的新理念,教育要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必将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图书序言

丹尼尔·戈尔曼
彼得·圣吉
今天,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几乎无从想象没有互联网的世界;而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10岁以下的孩子随时会拿起移动设备连入网络—与此同时,与他们身边的人“失联”。今天的孩子们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长大,而这个世界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一步迎来更剧烈的转变,但这些转变也将超越科技。今天的孩子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与生态挑战,终有一天,他们这一代人需要去面对这些挑战。
在这样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有什么方法和工具可以给今天的孩子,助他们一臂之力?
在本书里,麻省理工学院的组织学习和系统思考专家、《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与《情商》的作者、社交与情绪学习(SEL)运动的发起者丹尼尔·戈尔曼,将共同探寻年轻人需要的内在方法,让他们在新常态下茁壮成长,服务和贡献于社会。今天的世界,万事万物和地球的互联互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凸显。本书将描述三项决定性的技能,来帮助我们穿行于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纷扰频至、人与人的互动濒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把这三项技能理解为三重专注力的整合,它们是:专注于内在、专注于他人,以及专注于外在系统(inner, other, and outer)。
丹尼尔·戈尔曼将探索三重专注力的第一个,专注于内在中心,也就是专注于我们自身(focusing on ourselves),我们的内在世界,去与我们最深的热望和使命连接,理解我们产生各种感受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情感反应。内在中心是一把钥匙,让我们通向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令我们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忽略干扰,管理困扰我们的情绪。丹尼尔·戈尔曼也会带领我们探究第二重专注力,也就是了解他人,或者说与他人同频(tuning in to other people),这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所处的现实,从他人的视角与其连接的能力。这样的同理心使我们发展出关爱他人及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有效人际关系的基石。
然后,彼得·圣吉将会解读第三重专注力,即对外在的专注,也就是去理解更大的世界(understanding the larger world),理解系统如何互动,并创造出众多相互依存的网络。这可以是家族或组织,甚至世界整体的互动。这样一种理解需要系统思考的修炼,而不是“甲导致乙”“肯定有正确答案”的线性思维模式。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组织都在逐步转变它们看待和管理复杂性的方式,彼得积极倡导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和实践已深入助力商业组织的创变;而现在他致力于如何把基于系统思考的架构和工具带入学校教育的创新中,让更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
本书分为几个部分来检视如何将上述三重专注力融入学习中。在本书的第2章和第3章,丹尼尔将展现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内在和对他人的专注力。他会描述孩子们怎样能够提升自我觉察、自我管理、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以及这些技能如何让学生在个人发展和学业两方面获益。他也会分享相关实践的学校案例。
在第4章,彼得会检视第三重专注力,理解外在世界,或者说系统理解力。这关乎学会动态分析“当我做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的系统变化,以及如何运用个中洞见来调整改善当前的系统。彼得会分享一些来自学校前沿的创新做法,让我们了解这些学校如何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系统观,这些实践案例也展现出了孩子们先天的系统智能。
我们发现,这几重专注力的技能相辅相成、自成一体。人之为人,我们总是需要去理解自我,同理他人,了解我们身处的更大的系统。在第5章,丹尼尔和彼得将共同反思、书写、分析社交与情绪学习和系统教育(systems education)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虽然目前这两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独立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但如果我们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长久以来让许多教育创变实践者深感无力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重视这三种技能的共同培育,能让孩子们茁壮成长。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成长不仅能让他们有更全面的准备去迎接未来,而且还能让他们从当下开始受益。
促使我们共同书写本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在过去20年中,这两个独立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诸多的工具、教学策略和资源,历经时间的检验,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们共同的热情在于让这些理念、工具和方法能够在更大的规模中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当我们参观那些创新课堂的时候,我们也有一种心痛,那就是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参与这种新的教育。这些创新项目对于学生、老师、家长和家庭来说都有巨大的价值。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人受惠呢?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把社交与情绪学习和系统思考带入学校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更多的孩子以幸福、平静和成熟的态度在他们自己的人生中走向成功,并服务和贡献于社会。

译者序

倪韵岚
多年以前,我是圣吉先生《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的忠实粉丝和坚定实践者。有缘与他结识、共事之后,他昔日在我心目中的“西方管理学大师”的定位却又模糊起来:我了解到,他追随南怀瑾先生十余年,刻苦(用英文)学习儒释道经典;他在我国中组部的邀请下为中国的干部队伍提供创新领导力的培训;他从组织学习进而研究可持续发展议题和全球系统问题;近年来,他更聚焦于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在跟随他学习、工作的这些年中,我开始渐渐明了串起这些不同努力背后的一根主线:那就是对每个人、对人类、对地球的爱。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胡同里的一家小餐馆,我们一边吃着凉拌花生一边喝着燕京啤酒,我向他请教:“老师,您一直学习东方智慧,而且用英语学。我虽然是中国人,但是中国的经典我都读不下去,往往翻上几页就浅尝辄止了。”圣吉先生这样回答我:“那是因为,你在骨子里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落后的、次等的。”那一刻,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作为一个有着十余年西方求学、工作经历的人,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崇洋媚外的。我甚至一直对西方的种种保持着客观的批判。然而老师的话棒喝一般地为我照亮了一个盲点,那就是,在心里很深的地方,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信心,或者说,连深入了解的动力都不强。为什么呢?因为在我成长的经历中,我们的国家近代以来一直是落后的,我们几代人都在焦灼中奋力追赶。这也是为什么,我,如同千百万其他中国人,要走出国门、要去西方,去学习所谓“先进”的东西。
“那您为什么要学习呢?是因为兴趣吗?”
“不仅因为兴趣,而且是因为我看到以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在对自由,特别是个人自由追求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而没有考虑无止境的个人自由和由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比如消费主义),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星球无法承担的痛,我们是在透支孩子们的未来,来支持当下的生活方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智慧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些更有系统观的生命方式,对于我们整个人类和地球的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能看到中国对于整个世界所能起到的领导作用—不在于追赶、超越美国,而是为世界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我想,正是这条“不一样的路”的愿景,深深召唤了我,让我义无反顾地追随着圣吉先生。所以当他决定致力于人的教育时,尽管我没有任何教育相关的工作背景,但我仍然“稀里糊涂”“连滚带爬”地开始协助他在中国做一些这样的尝试。
在这当中,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比如,通过“2030学校系统变革项目”,我们得以运用三重专注力所涵盖的各项学习工具,服务于由校长和老师共同组成的学习社群。我记得,在项目开启当天的一个总结会上,我邀请大家都谈谈自己与教育的连接。就这样,我们十来个人,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整个场域进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状态。这时,彼得老师分享道:“有一次,在非洲大地上,我突然意识到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那么的年轻,而人类社会呢?我们是走向灭亡,还是与星球和谐共处?我想,我们可不能失败,因为几十亿人的生命和许许多多其他物种的存活,都将取决于人类的未来,而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育更能帮助我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倪韵岚
系统变革学院
2017年4月 深圳

推荐序

推荐序一
顾明远
当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1998年中文版在中国发行时,我就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惊喜于他对学习型社会的精辟见解。彼得·圣吉是管理学大师,我是一名教育理论工作者。读了该书以后,我感到原来管理学和教育学是那么相近。其实也不稀奇,管理学研究人才的管理,教育学研究人才成长的过程,两者是相通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学习型社会。
我们两个人生活在太平洋两岸,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似乎很难会相遇。但是天赐机缘,就在2012年,我们两个人相遇了,是在北京海嘉国际学校组织的“跨文化教育研讨会”上。彼得·圣吉在主持这次研讨会时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往往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什么问题交给儿童,他们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这句话和我30年前说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相信学生”何其相似。这一下拉近了我们两个人的距离。原来,彼得·圣吉一直关注儿童的教育,而且多次来中国,迷恋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聘请彼得·圣吉为名誉教授,并为此组织了一次我与他的对话。所谓对话,本来总是会有不同的意见,相互辩释,互相交锋。但是,我们两个人对教育的看法非常一致,都强调要相信儿童自我教育的能力,要让儿童在尝试、失败、再尝试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今天读到彼得·圣吉和丹尼尔·戈尔曼的新书《三重专注力: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他们提出“为生命,重启教育”。教育要聚焦三个重点,即关注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更大的世界。这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我在1997年提出人的能力结构应该是:人自我、人与社会、人对客观世界三个维度。这与他们提出的三重专注力相一致。可见,现代教育观念是相通的。
正如该书的序言中所说,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10年以前谁能预料到今天拿着一部手机可以走遍天下。因此我们也很难预料10年、20年以后的青少年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的本质不会变化,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不会改变。人总归是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要与他人交往。因此,关注自己,养成自我认知、自我控制的能力;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与他人和谐相处;理解更大的世界,维护生态环境,热爱和平,永远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也就是未来教育要坚守的焦点。
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矛盾,人类应该自省反思,我们怎么教育下一代?把什么理念教给下一代?教育是播撒仇恨而使人类走向毁灭,还是传播友谊、和平共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11月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教育应该是“全球共同利益”,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本书再一次为我们提供了未来教育的新理念,教育要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必将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

2017年4月10日





推荐序二
马蔚华
当得知我的朋友、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将联袂心理学大师丹尼尔·戈尔曼推出中文版《三重专注力》一书时,我备感兴奋和期待。
我与彼得·圣吉教授在公益教育这一领域相识相惜。我们都是实践型学习的倡导者,致力于推动理论应用于实践,即“知行合一”。近年来圣吉教授更是致力于推动系统型领导力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期望管理学智慧不只贡献于商业,还能应用于更广泛的公共领域,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如同系统性思维对管理学的贡献一样,系统性思维也将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丹尼尔·戈尔曼教授作为心理学大师,在本书中凝聚了心理学思想精华,与圣吉教授联手,希望通过系统思考教育的创新尝试,帮助青少年提高专注力,聚焦如何培养人类的未来,以更好地应对“人类世代的困境”。
本书是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甚至是给未来的思想之书。

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前行长
2017年6月6日

图书目录

赞誉
推荐序一 顾明远
推荐序二 马蔚华
译者序 倪韵岚
中文版序 彼得·圣吉
序言 丹尼尔·戈尔曼 彼得·圣吉
第1章为生命,重启教育 ∥ 001
第2章聚焦于自我 ∥ 009
新的学习:社交与情绪学习的专注力训练 ∥ 017
第3章理解他人 ∥ 029
同理心与学业成功 ∥ 031
培养孩子做出决策 ∥ 039
社交与情绪学习和科技的关系 ∥ 041
识别我们身处的系统 ∥ 046
第4章理解更大的世界:系统与系统思考 ∥ 051
动态复杂性 ∥ 057
社会复杂性 ∥ 065
系统思考者的习惯 ∥ 072
第5章社交与情绪学习和系统教育融合共创的可能 ∥ 079
附录A顾明远与彼得·圣吉跨界对话 ∥ 111
附录B改变的魅力 ∥ 153
附录C内心的觉醒 ∥ 159
注释 ∥ 16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纪成君 李乃文 路世昌 等
作者: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Richard L.Daft)[美]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作者: 翟磊 编著
作者: 兰杰•古拉蒂(Ranjay Gulati)(美)安东尼 J. 梅奥(Anthony J. Mayo) 著 尼汀 •诺里亚(Nitin Nohria) 哈佛商学院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马克·格雷班(Mark Graban) 著
作者: 肖知兴
作者: [美]保罗·法尔科内(Paul Falcone) [美]温斯顿·谭(Winston Tan) 著
作者: (日)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 (日)梅原猛(Takeshi UMEHARA)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