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原书第3版)
作者 : (美) 布雷特 W.佩勒姆(Brett W.Pelham)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哈特·布兰顿(Hart Blanton)得克萨斯A&M大学 著
译者 : 高定国 何凌南 等译周欣悦 高定国 等校
出版日期 : 2013-02-27
ISBN : 978-7-111-41295-3
适用人群 :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定价 : 55.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85
开本 : 16
原书名 : Conducting Research in Psychology:Measuring the Weight of Smoke (3rd Edition)
原出版社: Cengage Learning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斯坦福、密歇根等心理学名校集中使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高定国翻译并极力推荐!
本书操作性强,体系新,不但包括在心理学研究方法基础课上所需要学习的一切内容,还包含了很多趣味十足的例子,让本来干巴巴的研究方法变得鲜美无比。读者一定会享受阅读这本内容充实、易于理解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如果要问本书的特色是什么,那么答案当然是出色的幽默感和趣味十足的例子!本书可以让你摆脱“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最枯燥、最可怕的课程,而非之一”的刻板印象,因为两位作者坚信“没有多少事情能比研究方法更有趣、更有用、更引人注目和更直观的了。”事实上它做到了,但它能够带给你的远非如此。相对于市场上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这本书还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1、真正带你走入心理学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和生动
一般的研究方法教科书常常太关注规则和技术细节了。作者在本书中所倡导的方法就是带你走进心理学研究之中。除了传授从事研究所需要的技术。作者还希望传递给你研究的激情与快乐。沿着这个思路,作者会展示心理学研究关于人性的许多有趣和令人惊讶的发现。他们尽量以亲身经历和常识来介绍有关内容,并辅以生动的实例和故事以及练习,让你有一种自己在做研究的感觉。
2、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让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尽量与实际相符
当今心理学研究日益强调要从现实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而无疑社会心理学家在此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特长便是研究社会背景中人的心理规律。由于两位作者恰好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因此与其他由实验心理学家或认知心理学撰写的教材相比,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家是如何让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尽量与实际相符的。

图书特色

读完本书,你会明白:没有多少事情能比研究方法更有趣、更有用、更引人注目和更直观的了

心理学研究方法
(原书第3版)
(美)  布雷特 W. 佩勒姆(Brett W. Pelham)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哈特·布兰顿(Hart Blanton)得克萨斯A&M大学     著
高定国 何凌南 等译 周欣悦 高定国 校

本书该讲的都讲了,而且让你觉得很有趣,与生活的关系也比较大,特别适合本科教学或没有相关基础的研究生学习有关内容。这就是我极力推荐的原因。 
——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高定国

为什么本书应该成为你的第一本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
如果要问本书的特色是什么,那么答案当然是出色的幽默感和趣味十足的例子!本书可以让你摆脱“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最枯燥、最可怕的课程,而非之一”的刻板印象,因为两位作者坚信“没有多少事情能比研究方法更有趣、更有用、更引人注目和更直观的了”。事实上它做到了,但它能够带给你的绝非仅此而已。相对于市场上的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这本书还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真正带你走入心理学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和生动
一般的研究方法教科书常常太关注规则和技术细节了。作者在本书中所倡导的方法就是带你走进心理学研究之中。除了传授从事研究所需要的技术外,作者还希望传递给你研究的激情与快乐。沿着这个思路,作者会展示心理学研究关于人性的许多有趣和令人惊讶的发现。他们尽量以亲身经历和常识来介绍有关内容,并辅以生动的实例、故事以及练习,让你有一种自己在做研究的感觉。
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让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尽量与实际相符
当今心理学研究日益强调要从现实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无疑社会心理学家在此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特长便是研究社会背景中人的心理规律。由于两位作者恰好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因此,与其他由实验心理学家或认知心理学家撰写的教材相比,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家是如何让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尽量与实际相符的。
前:
主要译校者简介
高定国
中山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主任,1987~199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获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2005~2006年任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系以及2009~2010年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Beckman研究所访问学者,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长期担任本科“实验心理学”和研究生“研究方法(1)”的教学工作,其主持翻译的《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深受业界好评。
何凌南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12年获中山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曾获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周欣悦
中山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文化与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她主要研究威胁应对的认知与神经机制,在Psych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Emotion和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等主流心理学和管理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多个研究成果在国际社会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然》《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主流媒体曾特别报道其研究成果。她也应邀在2010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会和第15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她长期担任“心理统计学”和“研究方法(1)”的教学工作,并参与翻译《心理统计学》一书。

后:
Stroop刺激简缩本
红     绿     蓝     紫     棕
1.红
2.紫
3.绿
4.蓝
5.棕
6.绿
7.紫
8.棕
9.蓝
10.红
11.蓝
12.紫
13.棕
14.红
15.绿
16.棕
17.绿
18.紫
19.蓝
20.红

图书前言

在开始本书前,我们先断言:大多数本科生都畏惧心理学研究方法类课程。我们的一位学生对此问题写道:“没有几件事能比研究方法更无聊、更无用、更令人害怕和更晦涩难懂的了。”我们并不接受这种意见。这并不只是因为我们都教研究方法,还因为我们坚信没有多少事情能比研究方法更有趣、更有用、更引人注目和更直观的了。如果你觉得我们的观点很奇怪,我们也能接受。然而,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让你相信:大多数学生讨厌研究方法是教材的问题而不是研究方法本身无趣造成的。
  换句话来说,我们相信,稍加努力,我们就可以把跳伞、杂技甚至浪漫约会这样的主题写成一本无聊、无用、令人害怕和晦涩难懂的书。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就是重点关注跳伞、杂技和约会的规则和技术细节,而不关注这些有趣活动的实际体验。不幸的是,一般的研究方法教科书常常太关注规则和技术细节了。我们认为,这就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类课程有这样坏名声的主要原因。相反,我们在本书中所倡导的方法就是带你走进心理学研究。当然,在本书中,我们也会介绍并解释你从事研究所需要的技术。然而,我们还希望传递给你研究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快乐。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会展示给你心理学研究关于人性的许多有趣和令人惊讶的发现。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我们尽量以亲身经历和常识来介绍有关内容,并辅以生动的实例、故事以及练习,让你有一种自己在做研究的感觉。总的来说,本书的理念基于以下两个假设:一个是当你把研究方法同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相关联时会变得更容易理解,另一个是当你利用研究方法去发现一些你过去从不知道的东西时,它们会变得有趣起来。单独看调查、实验和推理性统计,它们都可能是很难而且无聊的,但当利用它们来了解人性时就可能变得很生动了。
  由于我们两位恰好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因此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我们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社会性。成为一个实验心理学家的要求与其他科学领域并无不同。然而,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而由此引发的一些实际困难在天文物理、形而上学、心理物理学中则不太可能出现。其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当人们知道他们的行为正被观察时,他们常常就变得不自然了。实验心理学就是要在不自然环境(实验室)中研究自然行为。心理学家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开发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与一般科学方法有点不同,甚至更有趣一些。正因为心理学研究中涉及人的因素,所以好的实验心理学不仅是好的科学,而且也是好的艺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需要对心理学理论进行精确检验,但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还需要被试的实验室体验尽量与实际心理状态相符。
第3版的变化
  在本书的第1版和第2版中,我们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强调一些在传统研究方法教科书中缺失的重要方法问题。而这其中,与科学的哲学思考、心理学理论的特性、不同实验方法背后的逻辑以及效度等相关的问题是我们首要关注的。在第3版中,我们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同时,提供更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使研究顺利进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对教材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以使这些建议更早出现。另外,我们也增加了思考题以及每章小结以帮助学生利用和整合有关知识。我们把所有动手实践和研究方法练习放到了附录部分,以便学生和老师在整个学期中都更容易找到。
  变化最大的是第4章。本章所探讨的主题对所有涉及人类被试的研究都是非常关键的。这就是提问的科学与艺术。基本上每个心理学研究都要使用各种“问题”(如“当你想到蜘蛛时你有多紧张?”“你对这门课使用的教材有多满意?”)。因此,方法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来确定以最佳方式问问题以及被试如何回答问题,以便能使问题的效度和信度最好。然而,在本科研究方法教科书中,很少有作者会介绍这些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通常只有在研究生阶段,而且是针对心理评估和临床诊断专业学生,才会有所涉及。(从而,进入其他领域的研究生也没有机会了解这个问题。)因为好的问题对研究能否成功至关重要(而成功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写了第4章来帮助学生如何提问。我们相信学生和老师都会同意,这个主题也会比他们预想的更加有趣。心理学的微妙之处在于问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获得什么样的数据,而其中有些问题获得的数据更优。我们因而会从心理学和研究方法角度提出一个提问的模型。
  本书中其他大量的变化与此相比就不那么明显了。但综合起来,它们让第3版看起来很不一样。为了方便用过第1版和第2版的老师了解有关变化,我们将逐章予以介绍。
  第1章:在第1版和第2版中,本章是整本书的基础,因此第3版也保留了相当多的内容。然而,我们增加了针对操作性定义的新内容。我们也对科学的四大准则进行了扩充,以便与后续章节的新内容整合。在第2版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节内容移到了第7章。
  第2章:在第1版和第2版中,本章关注科学发现的逻辑,特别强调对归纳与演绎推理的比较,以及解释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和麦奎尔(1973)鉴定法的理论基础。在本版中,我们也包括了第2版第9章的材料,即关于科学发现的艺术与伦理。科学发现的艺术指那些能够增加研究创造性的技术,而科学发现的伦理关注内部评审的程序,特别是某项研究是否遵守美国心理学会针对人类被试的伦理要求。
  第3章:我们对内部、外部、概念和概念效度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并对有关内部效度的内容进行了重写,因此学生能够看到研究者估计信度(如重测信度)的逻辑。
  第4章:这是全新的一章,旨在指导研究者建构各种问题。我们相信本章内容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即使老练的研究者也经常会忽视这个问题。我们希望,下一代的研究者比过去和当代的研究者在心理评估方面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5章:本章的要点与第2版相同,但内容和组织上有所调整。本章现在从两个不同的概念架构来解释对效度的常见威胁。第2版也曾介绍第一个架构。这个架构提到了效度受到威胁的三个原因(即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化的以及对人开展研究的过程会改变人)。第2版完全包括了这些内容,但其中一个原因(即包含处理的变量会改变人)被整合到了其他章节之中。这个细微的改变使课本更加简洁。此外,我们也增加了最近关于单纯测量效应的研究,让学生能了解当代如何通过研究人而改变人。第二个架构是第3版中的全新内容。这个架构介绍了两类不同的效度威胁:混淆和人为因素。这两个术语常被心理学家不恰当地使用或混用。我们指出了它们的不同以及如何威胁效度。特别是,我们指出了混淆如何威胁内部效度,而人为因素如何威胁外部效度。表52总结了这两个构念的区别,并把它与第一个架构的内容进行了整合。
  第6章:本章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结构,但增加了混淆类型(个体差异混淆、环境性混淆和操作性混淆)的内容。同时,新增了一节来解释测量和从统计上控制混淆的逻辑。
  第7章:在第2版中,我们的一个主要关注就是,本书不能只强调实验室实验,而是也应该考虑相关和调查研究。在第3版中,本章的变化正好反映了这种思想。本章中的一些“新”内容是从以前各版的其他章节(特别是第2版的第1章和第9章)搬过来的。这种新形式使你能够从整体上探讨实验室研究的优缺点。同时也方便你通过其他章节讨论实验室研究的各种问题。结果是,第7章更加强调帮助学生欣赏实验研究的逻辑这个“大”问题(如随机分配的历史),同时,也更加关注研究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第8章:本章的主要变化是对准实验和真实验做了更广泛和更清晰的比较,并且把它与第7章中的新内容进行了整合。
  第9章和第10章:第2版的这两章内容是完美的。我们只做了一点编辑,基本上没有改什么。
  第11章:我们使用第2版的经验是,学生们从关于写作的材料中受益匪浅。我们因而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扩充,以使第3版更为成功。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白科学写作与其他写作形式不同,并且提供许多技巧以使学生写作更加有效和有条理。
  第12章:本章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第2版第13章所讲到的20个方法问题。
  附录:附录A和附录B分别是第2版的所有动手实践和研究方法练习。题目没有什么改变,但全部从各章集中到了附录中。附录C和附录D对科学论文写作格式做了进一步介绍。附录C的材料以前是在第2版第12章中。附录D介绍的是最新APA格式。
致学生
  基于美学和教育学的原因,我们没有在每一页的两边给出任何定义。但是,为了让你了解核心理论和技术术语,我们把这些术语标成了黑体。此外,在介绍关键术语时,我们总是在书中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表述或总结。最后,为了帮助你组织好研究方法知识,我们对各种材料都给出了主标题和副标题。注意这些标题可以帮助你组织好各个主题。
布雷特W 佩勒姆
哈特·布兰顿
作者介绍
布雷特W 佩勒姆
  生于佐治州罗斯韦尔镇,在家中6个孩子中排行第二。布雷特于1983年获得贝里(Berry)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并于1989年获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学位。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副教授时撰写了本书第1版,目前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副教授。佩勒姆教授主要研究个人知觉、刻板印象、社会影响和自我概念。他教授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社会认知和自我概念等课程。
哈特·布兰顿
  生于弗吉尼亚州阿帕拉契地区,在3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于1990年获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并于199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当他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工作时,开始参与本书第2版的写作,并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工作时参与第3版的写作。2005年,他加入得克萨斯A & M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群体过程、自我和认同、健康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比较。他教授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统计学、自我、社会比较和社会影响。

上架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

封底文字

“本书该讲的都讲了,而且让你觉得很有趣,与生活的关系也比较大,特别适合本科教学或没有相关基础的研究生学习有关内容。这就是我极力推荐的原因。”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高定国

为什么本书应该成为你的第一本心理学研究方法?
如果要问本书的特色是什么,那么答案当然是出色的幽默感和趣味十足的例子!本书可以让你摆脱“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最枯燥、最可怕的课程,而非之一”的刻板印象,因为两位作者坚信“没有多少事情能比研究方法更有趣、更有用、更引人注目和更直观的了。”事实上它做到了,但它能够带给你的远非如此。相对于市场上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这本书还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1、真正带你走入心理学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和生动
一般的研究方法教科书常常太关注规则和技术细节了。作者在本书中所倡导的方法就是带你走进心理学研究之中。除了传授从事研究所需要的技术。作者还希望传递给你研究的激情与快乐。沿着这个思路,作者会展示心理学研究关于人性的许多有趣和令人惊讶的发现。他们尽量以亲身经历和常识来介绍有关内容,并辅以生动的实例和故事以及练习,让你有一种自己在做研究的感觉。
2、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让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尽量与实际相符
当今心理学研究日益强调要从现实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而无疑社会心理学家在此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特长便是研究社会背景中人的心理规律。由于两位作者恰好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因此与其他由实验心理学家或认知心理学撰写的教材相比,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家是如何让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尽量与实际相符的。

上架指导:心理学
ISBN: 978-7-111-41295-3
定价:55.00元

译者简介

高定国 何凌南 等译周欣悦 高定国 等校:暂无简介

译者序

我在匹兹堡大学心理学系有个朋友,叫Erik Reichle。有一次,我在拜访他时,他正在给本科生上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他那时已经是副教授了(即拿到了终身职位)。他说,他必须上这个课,而让更年轻的老师上心理学导论等课程。原因就是学生不喜欢心理学研究方法课,因而评价不高,这样对年轻人升迁不利。可见,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有点麻烦的课程。诚如本书两位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这个课比较容易变得枯燥。作者认为不是研究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教材的问题。
  几年前,出版社让我帮助翻译一本心理学研究方法教科书。我开始不是很愿意,因为这样的书中文版、英文版都很多。后来,我看了一下这本书。我发现作者使用的例子都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很有趣,与生活也很有相关度。之前,我见过的此类教科书都是由实验心理学家或认知心理学家写的,比较强调科学逻辑,但趣味性不高。这是我翻译本书的主要原因。
  除了一般心理学研究方法教科书的经典套路外,还有两点我觉得本书做得不错。一个是它特别强调研究过程本身也会改变人,这是很重要的。作者写了第4章来告诉你如何问问题。你问问题,哪怕换一个顺序,结果就会不一样。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第一种条件下,他先问被试:“总的来说,你觉得你有多幸福?”在被试回答后,再问第二个问题:“你觉得你最近的一次约会有多愉快?”在第二种条件中,问题完全一样,只是换了一下顺序,即先问约会的事情,再问幸福感的问题。卡纳曼等发现,在第一种条件中被试针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相关很低,而第二种条件下则高度相关。可见,你怎样问决定了你获得何种结果。
  另一个是论文写作的技巧。科学论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我相信那些发表过英文论文的读者应该感受颇深。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好的心理学论文写作实例和注意事项。我相信对我们这些母语非英语而又需要写英文学术论文的人来说,帮助更大。
  我的总体印象是,本书该讲的都讲了,而且让你觉得很有趣,与生活的关系也比较大,特别适合本科教学或没有相关基础的研究生学习有关内容。这就是我极力推荐的原因。
  本书先由何凌南、蒋丽昕、章睿健、曹文瀚、杨青、徐后崧、邹文悦、林为等同学翻译,然后交给我。除了个别翻译,我基本上又重新翻译了一遍。之后,再由我和周欣悦教授进行了审校。每次翻译,我都希望没有错误,但错误总是难免的,也请大家见谅。
高定国
2012年12月15日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主要译校者简介
  高定国中山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主任,1987~199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获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2005~2006年任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系以及2009~2010年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Beckman研究所访问学者,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长期担任本科“实验心理学”和研究生“研究方法(1)”的教学工作,其主持翻译的《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深受业界好评。
  何凌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12年获中山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曾获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周欣悦中山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文化与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周欣悦教授主要研究威胁应对的认知与神经机制,在Psych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Emotion和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等主流心理学和管理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多个研究成果在国际社会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然》(Nature)、《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主流媒体曾特别报道其研究成果。她也应邀在2010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会和第15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做大会特邀报告。周欣悦长期担任“心理统计学”和“研究方法(1)”的教学工作,并参与翻译《心理统计学》一书。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11引言:这本书讲什么/
12人类知识简史/
13科学的四大准则/
14认识世界的四种方法/
第2章我们如何发现真相?科学发现的逻辑、艺术和伦理规范/
21科学发现的逻辑/
22科学发现的艺术/
23科学发现的伦理规范/
第3章从事实到真相:效度、信度和测量/
31三则轶事/
32效度/
33信度/
34信度、效度和“越高越好”规则/
35测量量尺/
第4章从概念到数字:心理测量/
41把概念转化成数字:两个主要挑战/
42反应转化阶段/
43从编写问题到制作量表/
第5章我们怎样曲解?对效度的常见威胁/
51一个奇怪又赚钱的故事/
52人是不同的/
53人会改变/
54研究人的程序会改变人/
55从三个威胁到两个威胁:混淆和人为因素/
第6章非实验研究设计/
61描述单个被试的世界:个案研究/
62描述世界大致状态:单变量研究/
63描述联系:多变量研究/
64档案研究/
65观察研究/
66混淆也可以测量/
第7章经过仔细计划的经验:实验研究设计/
71一个奇妙的方法/
72真实验简史/
73真实验的优势/
74真实验能反映现实吗/
75提高实验现实性有秘诀吗/
76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权衡/
77实验室研究指南/
第8章准实验设计/
81一个古老的故事/
82为什么选择准实验/
83准实验的类型/
84可比性/
85修补设计/
86当准实验和真实验冲突时/
第9章选择恰当研究设计/
91一部冷门电影/
92单因素设计/
93因子设计/
94被试内设计/
95混合模型设计/
第10章统计方法介绍/
101描述性统计/
102推断性统计/
103阳光下的瑕疵:影响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因素/
104最新进展:替代统计假设检验/
第11章告诉世界它是什么/
111实证性研究论文的沙漏式写作方式/
112撰写研究论文的一些“规则”/
113如何做心理学报告(丹尼尔T吉尔伯特)/
第12章运用所学知识:20个研究方法问题/
附录A动手实践/
附录B研究方法练习/
附录C如何描述统计分析的结果/
附录D心理学论文写作范例/
后记/
参考文献
 请参见华章网站http://www.hzbook.com.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保罗M.马金斯基(Paul M.Muchinsky) 著
作者: 菲利普·津巴多,(美)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L.Johnson) 薇薇安·麦卡恩(Vivian McCann)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 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 著
作者: (美) 埃里克 R. 坎德尔(Eric R. Kandel)哥伦比亚大学 詹姆斯 H. 施瓦茨(James H. Schwartz)哥伦比亚大学 托马斯 M. 杰塞尔(Thomas M. Jessell)哥伦比亚大学 史蒂文 A. 西格尔鲍姆(Steven A. Siegelbaum)哥伦比亚大学A.J.赫兹佩思(A.J. Hudspeth)洛克菲勒大学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托马斯 L. 萨蒂(Thomas L. Saaty)著
作者: [美]丹尼尔·A.休斯(Daniel A. Hughes)著
作者: [以] 伊兰·西格尔(Eran Segal) 伊兰·埃利纳夫(Eran Elinav)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