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

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
作者 : 叶毓睿 雷迎春 李炫辉 王豪迈 等著
出版日期 : 2016-06-21
ISBN : 978-7-111-53957-5
定价 : 8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555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一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篇 软件定义存储详解”介绍了软件定义存储的缘起、现状和分类,并对于两大分类:控制平面和存储平面做出了详细地剖析。
“第二篇 软件定义存储之控制平面”和“第三篇 软件定义存储之数据平面”介绍了这两类在全球和中国国内的主流SDS厂商。
“第四篇 软件定义存储之应用一体机”和“第五篇 软件定义存储和云计算”,介绍了目前萌芽但未来增长潜力很大的SDS厂商。
“第六篇 SSD和容器技术对SDS的影响”和“第七篇 软件定义存储之未来”,探讨了对于SDS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技术:SSD和容器技术。并展望了更长远的SDS的发展。

图书特色

倪光南院士、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VMware全球副总裁李映、企事录创始人张广斌、DOIT创始人郑信武、猎豹移动CTO Charles Fan联袂推荐。

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社交网络所引领的第三平台推动了存储市场技术的变革,软件定义存储市场迅速崛起。叶毓睿先生主编的本书,清晰、全面地介绍了软件定义存储的由来、定义、分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以客观的角度涵盖了:商业软件到开源软件,传统厂商到新兴厂商,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乃至第三方咨询机构等不同组织对软件定义存储的理解与观点,集合了中国软件定义存储生态系统内一线专家的智慧,堪称“中国软件定义存储第一书”,对最终客户和存储从业者都有非常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 张小强 IDC中国存储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
作为耕耘在数据基础架构行业二十多年的老兵,本人非常有幸拜读叶毓睿先生编著的本书的初稿。书中深度融合了软件定义存储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无论对于研究企业级数据存储技术发展趋势的行业分析师或创新专家,还是专注于数据基础架构设计的技术方案设计师或销售专家都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本书展示的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行并不源于作者的笔法,而是源于作者多年来在存储行业领袖型企业里与研发和技术分析团队紧密融合的独特经历,也就是站在引领技术发展的行业巨人肩膀之上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理论视野,同时又身经百战,持续主导了无数的涵盖从几十万元至数千万元量级的企业级数据存储架构方案设计,这类长期立足于客户需求的实践经验练就了叶先生这样一位“打出来的将军”。 本书从存储的角度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全面的软件定义的方法论和生态圈,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将作者的见解和经验普惠企业级数据架构行业的从业者。
—— Jacky Chen(陈杰) 前McData中国区总经理、Compellent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本书依托业界厂商的最新产品以及各大组织机构的第一手材料,对‘软件定义存储’这个概念做了全面的解析。几个代表厂商的专家、开源产品专家也各自贡献了对应产品底层架构的论述。在当今这个各种概念层出不穷的IT战国时代,本书无疑是一本比较应景的涵盖市场、概念、技术的作品。”
—— 冬瓜哥(张冬) 《大话存储》及同名微信公众号作者

本书是软件定义存储(SDS)领域的集大成者和开创性著作。倪光南院士、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VMware全球副总裁李映、企事录创始人张广斌、DOIT创始人郑信武、猎豹移动CTO Charles Fan等数十位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资深专家强烈推荐。
作者阵容超级豪华,所有作者都来自全球最优秀的存储技术/产品厂商,如EMC、VMware、HP、联想、飞康、Mellanox、达沃、先智、天玑、UMCloud等,全部都是存储领域的资深一线专家。
书中从技术、原理、实践、产品、厂商5个维度详细且完整地呈现出了SDS的生态图景。
第1~4章从技术、产品、厂商等3个维度详细介绍了SDS的定义、发展、分类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是目前对SDS最系统化的科普性解读;
第5~20章以全球范围内最有实力的存储厂商/技术(EMC、VMware、OpenStack、飞康、Ceph等近20家)为主线,详细讲解了这些厂商主打的存储产品的功能、技术原理、架构、应用场景和实践方法,同时配备了丰富的案例;
第21~26章从技术维度对SDS及其生态链组件进行了深入讲解,包括SDS的备份、闪存存储与SDS、网络与SDS、SAS与SDS、内存虚拟化与SDS、容器与SDS等。

叶毓睿(Peter Ye) 
资深存储技术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在IT行业拥有十多年的经验,现任VMware存储架构师。曾任职于EMC、Compellent、DELL等公司,对存储行业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的作者。
雷迎春
2002年获得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2004年被评为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并在计算所和武汉大学从事分布式计算和存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活动。2010年参与创建达沃时代公司,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
李炫辉 
绿芯半导体副总裁。Oracle数据库专家、思科网络专家、云计算及存储系统专家,对闪存技术有深刻了解,是国内早期闪存存储技术的实践者,参与了多个客户关键业务系统闪存存储架构的设计与实施。
王豪迈 
XSKY CTO,Ceph 社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对 OpenStack、存储、数据库都有深入理解。之前是 NetBSD 和 VirtualBox的贡献者,目前负责维护 Ceph 网络栈。

图书前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
在混合云的基础架构中,软件定义存储方兴未艾,与之相关的存储初创厂商,在全球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软件定义存储各家都有不同的定义,与之相关的词汇也很多,包括Server SAN、超融合架构、一体机等。这些概念比较接近,也容易混淆,为了进一步理解软件定义存储的本质,自2015年起,我开始研究各家软件软件定义存储。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从2015年5月1日开始,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上陆续发表了SDS之一到SDS之六的带有普及意义的系列文章,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赞誉和鼓励。这些文章也被媒体、厂商广泛转发,包括存储在线Dostor、比特网ChinaByte、网界网CNW、CSDN、企业网、DT时代、程序猿等,以及VMware、EMC等厂商的官方微信。
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老师以及VMware同事和朋友们的鼓励,我萌生了写书的意图。希望能够借助本书,为在中国普及软件定义存储增添一份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拥抱软件定义存储。在编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应该邀请多位SDS技术专家共同撰写,尤其是在SDS六篇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的厂商,构成一幅相对完整的SDS图景。我觉得,软件定义存储的出现,使得存储研发的门槛相比以前有所降低,意味着中国人也有机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在全球存储行业里占据一定的位置。为此,我特意在较早的时期就邀请了国内厂商(如达沃、XSKY、华云网际、联想、天玑、青云等)的技术专家参与编写。当然,书中也花了不少笔墨介绍VMware软件定义存储的细节,享受一下作为主编的小特权。遗憾的是,其间我也邀请了其他几位较有影响力的SDS厂商,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参与。
比较有趣的是,直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章作者我还未曾与之见面,这也算是互联网时代的特色吧。套用当前比较时髦的话,本书是众筹出来的,筹的是各位专家作者的知识和时间。
本书的特色和作者
本书是第一本全面介绍SDS生态圈各个类别、各个环节的书籍。
本书力求以中立客观的视角介绍软件定义存储,因此囊括了近20种不同的存储产品的技术细节,还介绍了SDS生态链上几乎全部组件与SDS的关系或影响。例如,书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SDS的备份,SSD、网络、SAS、内存与SDS,容器与SDS。本书既提到了全球范围内时下最流行的软件定义存储,如VSAN、Ceph、Cinder、StoreVirtual,也颇具前瞻性地探讨了未来某些分支领域发展的可能,如内存与SDS,SAS与SDS。考虑到Server SAN与原来集中存储的非常大的不同,还详细阐述了SDS的备份。而且,几乎将全球控制平面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玩家悉数收入书中。同时,对公有云涉足软件定义存储做了介绍,如青云HCI。对于SDS的另一种有趣的形态,即Zadara(类似EMC vVNX)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另外,比较难得的是,有为数不少的国内本土厂商都参与到本书中,更接地气。我们也坚信,新的一波存储浪潮中,中国人或者华人会在全球更有影响力,甚至在某些分支技术上成为领头羊。
下面列出具体每一个章节的编委和主要作者或参与者,按贡献大小排序。编委和作者为同一人,且仅一人撰写的,不重复列出。
第1~5章:VMware存储架构师叶毓睿。
第6章:Mirantis中国云存储架构师朱荣泽。
第7章:EMC技术顾问白光茁。
第8章:编委:中国区业务总监张学利;作者:张学利、黄韬、Jason Chen、Jason Kao。
第9章:飞康软件亚太区市场总监张瑾。
第10章:VMware存储架构师叶毓睿。
第11章:EMC技术顾问白光茁。
第12章:XSKY首席技术官王豪迈。
第13章:编委:中国惠普存储事业部技术总监郑晓辉;作者:郑晓辉、张亮亮、乐嘉裕。
第14章:达沃时代首席技术官雷迎春。
第15章:编委:云服务业务集团产品线总监、首席技术专家高志国;作者:要志文、高志国。
第16章:编委:华云网际高级副总裁刘强;作者:刘强、李兵、隗功苗。
第17章:编委:天玑数据市场总监马可;作者:董唯元、潘玲、方勇、马可。
第18章:编委:云和恩墨西区总经理熊军。
第19章:编委:青云HCI产品工程师廖洋;作者:廖洋、杨锦涛、王煜。
第20章:编委:富通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云计算部总经理邹均;作者:邹均、李凡、陈启明、汪立强。
第21章:华睿台科技(Veritas)有限公司资深首席架构师黄昆。
第22章:绿芯半导体(上海)副总裁李炫辉。
第23章:Mellanox公司亚太市场开发总监刘通。
第24章:原PMC资深销售经理崔勇。
第25章: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作者叶毓睿。
第26章:VMware中国研发中心云原生应用首席架构师张海宁。
本书面向的读者
高校学生及软件定义存储的初学者;
存储或虚拟化厂商、集成商以及用户的CIO、IT主管和技术人员;
存储研发人员;
从事存储行业的媒体人员、市场经理;
考虑对存储初创厂商进行投资的人员;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共26章,在逻辑上分为六大部分:
(1)SDS的过去、现在、未来和分类,共4章;
(2)控制平面,共4章;
(3)数据平面,共12章;
(4)备份与SDS,1章;
(5)SDS生态链的各个组件,共4章;
(6)容器与SDS,1章;
本书开篇的前四章,介绍了什么是软件定义存储,为什么出现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和未来。再详细介绍了软件定义存储的分类,包括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后面的章节便是根据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划分,选取了国内外典型的SDS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5~8章介绍的控制平面厂商几乎囊括了全球的所有玩家,包括VMware SPBM,OpenStack Cinder,EMC ViPR,先智数据ProphetStor Federator。
第9~20章包括了数据平面的12家厂商,选取了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典型代表。
例如,第9章是存储虚拟化领域的SDS老牌厂商飞康FreeStor。与之类似但本书没有详细介绍的产品还有EMC VPLEX,IBM SVC,DataCore,国内的信核InfoStore等。
数据平面里,对于存储市场上常见的Server SAN产品,本书选取了VMware VSAN、EMC ScaleIO、Ceph、HP StoreVirtual;还选取了国内Server SAN的典型代表:华云网际、达沃时代、联想ThinkCloud AIO。与之类似的产品但本书没有详细介绍的还有Nutanix,Maxta,BigTera,华为FusionStorage,中兴,华三,爱数,中科蓝鲸、深信服aSAN,SmartX,中科Zetta,大道云行SSAN等。
天玑数据和云和恩墨,属数据平面,是超融合架构中应用一体机的国内典型代表。与之类似但本书没有详细介绍的产品还有沃趣(被华胜天成收购)、成都文武等。
青云HCI,属数据平面,是公有云提供商做超融合架构的典型代表,与之类似但本书没有详细介绍的产品还有金山云的超融合架构等。
Zadara,属数据平面,在虚拟机或者云上提供虚拟的磁盘阵列,与之类似的还有EMC vVNX、NetApp的Data Ontap Edge等。
第21章介绍SDS的备份与容灾。在中国市场上,相关的备份产品所在公司有国外的Veritas、EMC、DELL、HP、CommVault、Veeam、国内的英方、爱数等。
第22章介绍闪存存储与SDS。在中国市场上,相关的产品所在公司有国外的Intel、HGST、Greenliant、Diablo,国内的MemBlaze、宝存、华澜微等。
第23章介绍网络与SDS。在中国市场上,相关的产品所在公司有Mellanox、Intel等。
第24章介绍SAS与SDS。在中国市场上,相关的产品所在公司有浪潮、英业达等。
第25章介绍内存虚拟化与SDS,涉及的典型产品有DELL Fluid Cache。
第26章介绍容器与SDS,探索容器的发展与SDS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
在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里介绍的16家SDS的章节(第5~20章)中,大体都按照如下结构阐述:
简介、深入剖析(含架构剖析、技术原理、功能特性、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案例介绍和本章小结。
如果读者是CIO或者IT主管,建议先阅读第1~4章,再直接跳到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勘误和资源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参与编写的人员较多,而且编写及整合书稿的时间比较紧迫,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包括极少数章节其实我不是很满意,但为了尊重每一位曾经投入许多时间参与组织、撰写的人员,本书仍然收入其中。未来如果有机会出第2版,也许有更多机会和时间进行筛选或改正。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欢迎添加我的QQ号(9269216),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另外,如果读者想要继续了解软件定义存储和虚拟化的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如下二维码对应的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并欢迎您在这个平台上投稿。

关注后,可以单击“文章目录”查看历史文章。在大多数文章的末尾,都列出了QQ群号(122295009),以及加入“SDS&虚拟化&云计算”微信群的方法,欢迎加入。
书中的部分文章已经或者将要在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上发表,欢迎留言。
致谢
首先要感谢VMware、DELL公司及同事,帮助我近距离深入了解领先的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感谢Compellent公司、EMC公司及同事,帮助我较快地在企业级存储领域内成长;感谢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感谢微信群、QQ群里的网友们,以及关注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的读者们。
其次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杨福川副总编,在他的鼓励下,我才起了编写软件定义存储书籍的念头。这也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不用等到多年之后,就在现在,也可以参与甚至组织写书,实现我十多年前的一个梦想。还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李艺和高婧雅,感谢你们在写作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本书才得以更快地面市。
再次要感谢我的父亲叶文联,在我幼小的时候,购买了许多科普书籍,并激发了我读书和学习的兴趣。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爱人、孩子,以及父母和岳父母!

叶毓睿
VMware存储架构师

上架指导

计算机\网络

封底文字

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社交网络所引领的第三平台推动了存储市场技术的变革,软件定义存储市场迅速崛起。叶毓睿先生主编的本书,清晰、全面地介绍了软件定义存储的由来、定义、分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以客观的角度涵盖了:商业软件到开源软件,传统厂商到新兴厂商,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乃至第三方咨询机构等不同组织对软件定义存储的理解与观点,集合了中国软件定义存储生态系统内一线专家的智慧,堪称“中国软件定义存储第一书”,对最终客户和存储从业者都有非常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 张小强,IDC中国存储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

作为耕耘在数据基础架构行业二十多年的老兵,本人非常有幸拜读叶毓睿先生编著的本书的初稿。书中深度融合了软件定义存储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无论对于研究企业级数据存储技术发展趋势的行业分析师或创新专家,还是专注于数据基础架构设计的技术方案设计师或销售专家都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本书展示的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行并不源于作者的笔法,而是源于作者多年来在存储行业领袖型企业里与研发和技术分析团队紧密融合的独特经历,也就是站在引领技术发展的行业巨人肩膀之上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理论视野,同时又身经百战,持续主导了无数的涵盖从几十万元至数千万元量级的企业级数据存储架构方案设计,这类长期立足于客户需求的实践经验练就了叶先生这样一位“打出来的将军”。 本书从存储的角度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全面的软件定义的方法论和生态圈,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将作者的见解和经验普惠企业级数据架构行业的从业者。

—— Jacky Chen(陈杰),前McData中国区总经理、Compellent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本书依托业界厂商的最新产品以及各大组织机构的第一手材料,对‘软件定义存储’这个概念做了全面的解析。几个代表厂商的专家、开源产品专家也各自贡献了对应产品底层架构的论述。在当今这个各种概念层出不穷的IT战国时代,本书无疑是一本比较应景的涵盖市场、概念、技术的作品。”

—— 冬瓜哥(张冬),《大话存储》及同名微信公众号作者

作者简介

叶毓睿 雷迎春 李炫辉 王豪迈 等著: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序1
序2
序3
序4
序5
序6
前言
第1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介绍 1
1.1 什么是软件定义 2
1.2 什么是软件定义存储 3
1.2.1 VMware眼里的SDS 3
1.2.2 EMC眼里的SDS 5
1.2.3 IBM眼里的SDS 6
1.2.4 华为眼里的SDS 8
1.2.5 Gartner眼里的SDS 10
1.2.6 IDC眼里的SDS 11
1.2.7 SNIA眼里的SDS 12
1.2.8 本书对SDS的定义 15
1.3 为什么出现软件定义存储 16
1.3.1 背景 16
1.3.2 数据迅猛增长 16
1.3.3 硬盘的发展异常缓慢 19
1.3.4 深刻改变存储架构的新技术 19
1.4 本章小结 23
第2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发展 25
2.1 SDS之抽象篇 25
2.2 SDS之池化篇 28
2.2.1 SNIA对存储虚拟化的解释 28
2.2.2 SNIA之存储标准化建议:SMI-S 29
2.2.3 存储虚拟化实例剖析 31
2.2.4 存储标准化之互操作性 32
2.3 SDS之自动化篇 34
2.3.1 DCOS-OpenStack Cinder 39
2.3.2 Hypervisor-VMware 41
2.4 本章小结 42
第3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分类 43
3.1 Server SAN 43
3.2 HCI 45
3.3 SDS的分类 46
3.3.1 IDC对SDS的分类 46
3.3.2 VMware SDS的分类 47
3.3.3 EMC SDS的分类 48
3.4 本书对SDS的分类 48
3.4.1 控制平面 49
3.4.2 数据平面 50
3.5 本章小结 54
第4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未来 55
4.1 第三方机构对SDS市场的预测 55
4.1.1 Gartner 55
4.1.2 IDC 56
4.1.3 Wikibon 56
4.1.4 Marketsandmarkets 58
4.1.5 总结 58
4.2 SDS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解释 59
4.2.1 谁会在未来SDS名列前茅 59
4.2.2 存储、服务器、云计算厂商的并购将加速 61
4.2.3 未来SDS可能的发展 61
4.2.4 与SDS相关的技术 62
第5章 VMware SPBM和Virtual Volumes 63
5.1 存储策略出现的历史回顾 63
5.2 VMware SPBM 64
5.3 Virtual Volumes 65
5.3.1 什么是Virtual Volumes 65
5.3.2 Virtual Volumes的优势 66
5.3.3 Virtual Volumes的组成部分 66
5.4 Virtual Volumes各家阵列之实现 72
5.4.1 DELL EqualLogic 72
5.4.2 IBM XIV 73
5.4.3 华为OceanStor 5000系列(v3) 74
5.4.4 EMC VNXe 74
5.4.5 HP 3PAR 76
5.4.6 NimbleStorage 77
5.5 如何动手实验VVol 78
5.6 本章小结 79
第6章 OpenStack Cinder 80
6.1 Cinder前世今生 80
6.1.1 OpenStack的由来 80
6.1.2 IaaS云计算的能力 81
6.1.3 OpenStack的发展 81
6.1.4 Cinder能做什么 86
6.1.5 Cinder支持的存储产品 86
6.1.6 Cinder提供的功能 87
6.1.7 Cinder的诞生 88
6.1.8 Cinder的生命力 89
6.1.9 Cinder、Swift、Ceph的区别 93
6.2 Cinder初体验 93
6.2.1 创建Volume操作 93
6.2.2 挂载Volume 94
6.2.3 扩展Volume大小 94
6.2.4 创建Snapshot 96
6.3 Cinder全景 96
6.3.1 Cinder的核心概念 96
6.3.2 Cinder的核心架构 97
6.3.3 创建Volume的流程 98
6.3.4 挂载Volume的流程 98
6.3.5 Cinder和Nova之间的调用 100
6.3.6 Cinder服务如何扩展 101
6.3.7 Cinder如何对接后端存储 101
6.3.8 Cinder的Volume Type 101
6.3.9 Cinder的QoS设置 102
6.3.10 如何添加新的Driver 103
6.4 存储厂商与Cinder 104
6.4.1 国外存储厂商 104
6.4.2 国内存储厂商 105
6.5 Cinder的部署 106
6.5.1 Cinder服务的高可用 106
6.5.2 Cinder与商业存储对接 107
6.5.3 Cinder的自动化部署 109
6.6 Cinder的未来 110
6.7 本章小结 110
第7章 EMC ViPR 111
7.1 ViPR Controller简介 111
7.1.1 ViPR Controller介绍 111
7.1.2 ViPR Controller历史 111
7.2 ViPR Controller深入剖析 112
7.2.1 架构剖析 112
7.2.2 技术原理 113
7.2.3 功能特性 120
7.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123
7.3 应用场景 123
7.3.1 存储自动化 123
7.3.2 存储即服务 123
7.4 本章小结 124
第8章 先智数据Federator SDS 125
8.1 Federator SDS简介 125
8.1.1 先智数据公司介绍 125
8.1.2 Federator SDS是什么 125
8.2 Federator SDS深入剖析 127
8.2.1 架构概述 127
8.2.2 技术原理 133
8.2.3 功能特性 134
8.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136
8.3 应用场景 136
8.4 案例介绍 137
8.4.1 台中荣民总医院医疗云一体机 137
8.4.2 东芝亚太数据中心容灾 139
8.5 本章小结 141
第9章 飞康软件FreeStor 142
9.1 FreeStor简介 142
9.2 FreeStor深入剖析 143
9.2.1 Intelligent Abstraction 143
9.2.2 FreeStor的拓扑结构 146
9.2.3 FreeStor的智能分析 149
9.3 应用场景 151
9.3.1 FreeStor的异构存储整合 151
9.3.2 利用FreeStor的缓存技术为存储加速,替换高端阵列 151
9.3.3 FreeStor的异构容灾 154
9.4 本章小结 162
第10章 VMware VSAN 163
10.1 VSAN简介 163
10.1.1 VSAN是什么 163
10.1.2 VSAN的能力 165
10.1.3 VSAN的市场 166
10.2 VSAN深入剖析 166
10.2.1 架构剖析 166
10.2.2 技术细节 174
10.2.3 功能特性 185
10.2.4 未来技术 195
10.3 应用场景 197
10.4 案例介绍 198
10.4.1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198
10.4.2 山东新华书店 199
10.5 本章小结 201
第11章 EMC ScaleIO 202
11.1 ScaleIO简介 202
11.1.1 ScaleIO介绍 202
11.1.2 ScaleIO历史 202
11.2 ScaleIO深入剖析 203
11.2.1 架构剖析 203
11.2.2 技术原理 209
11.2.3 功能特性 210
11.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213
11.3 应用场景 214
11.3.1 数据库 214
11.3.2 服务器虚拟化 215
11.3.3 虚拟桌面 215
11.3.4 开发测试 215
11.4 案例介绍 215
11.4.1 瑞士电信 215
11.4.2 国内某运营商 216
11.5 本章小结 217
第12章 Ceph 218
12.1 Ceph简介 218
12.1.1 开源生态体系 218
12.1.2 技术平台 219
12.1.3 持续创新环境 220
12.1.4 广泛的用户基础 221
12.2 Ceph深入剖析 222
12.2.1 核心组件 222
12.2.2 统一存储 222
12.2.3 RADOS数据分布计算 226
12.2.4 RADOS数据管理 228
12.2.5 副本和Erasue Code 230
12.2.6 缓存分层存储 230
12.2.7 备份与容灾 231
12.3 未来展望 232
12.3.1 CephFS与容器 232
12.3.2 存储引擎 233
12.3.3 IO栈重构 234
12.3.4 多站点多活方案 234
12.4 应用场景 235
12.4.1 OpenStack与Ceph 235
12.4.2 对象存储提供 238
12.5 本章小结 239
第13章 HPE StoreVirtual VSA 240
13.1 HPE StoreVirtual VSA简介 240
13.1.1 HPE StoreVirtual VSA的历史 240
13.1.2 市场现状 240
13.1.3 设计思路 241
13.2 HPE StoreVirtual VSA深入剖析 241
13.2.1 架构剖析 241
13.2.2 功能特性 248
13.2.3 技术细节 250
13.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254
13.3 应用场景 254
13.3.1 独立外置块存储设备 254
13.3.2 超融合架构系统 255
13.4 本章小结 256
第14章 达沃时代 257
14.1 达沃存储简介 257
14.1.1 研制背景 257
14.1.2 市场现状 260
14.2 达沃存储深入剖析 264
14.2.1 架构剖析 264
14.2.2 技术原理与功能特性 266
14.2.3 技术现状与未来 271
14.3 应用场景 272
14.3.1 硬件基础 272
14.3.2 部署形式 272
14.3.3 三种接口 273
14.3.4 广域存储 274
14.4 案例介绍 274
14.4.1 以数据为中心的超融合 274
14.4.2 统一的分布式存储 276
14.4.3 集中控制、分布部署的广域存储 276
14.5 本章小结 278
第15章 Lenovo ThinkCloud AIO 279
15.1 AIO简介 280
15.1.1 设计思路和原则 280
15.1.2 AIO产品定义 280
15.1.3 AIO架构模式 281
15.1.4 AIO优势分析 284
15.2 AIO深入剖析 285
15.2.1 架构剖析 286
15.2.2 技术原理 291
15.2.3 功能特性 295
15.2.4 产品序列 298
15.2.5 技术现状与未来 298
15.3 应用场景 299
15.3.1 企业级应用部署 299
15.3.2 企业IT云化实现 302
15.4 案例介绍 303
15.4.1 某出版社云平台建设 303
15.4.2 联想集团IT云化建设 304
15.5 本章小结 305
第16章 华云网际FusionStor 306
16.1 背景 306
16.2 FusionStor解决方案 308
16.2.1 主要特点 308
16.2.2 产品特性 310
16.2.3 技术参数 310
16.2.4 架构原理 311
16.2.5 关键技术原理 313
16.3 应用场景 321
16.3.1 云资源池场景 321
16.3.2 数据库场景(高IOPS、高带宽场景) 321
16.4 本章小结 322
第17章 天玑数据 323
17.1 天玑数据融合架构简介 323
17.2 天玑数据PBData数据库云平台深入剖析 324
17.2.1 架构介绍 324
17.2.2 功能特性及技术原理 329
17.3 应用场景 341
17.3.1 x86架构取代“小型机+高端存储”传统架构 341
17.3.2 加速传统OLTP/OLAP业务 341
17.3.3 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商业智能 342
17.3.4 OLTP、OLAP业务类型混合负载 342
17.3.5 异构数据库整合 342
17.3.6 中小型规模、成长型企业核心业务 342
17.3.7 数据库容灾系统 343
17.3.8 MPP型数据库平台部署 343
17.4 案例介绍 343
17.4.1 运营商行业典型业务系统解决方案 343
17.4.2 交通行业ACC系统解决方案 346
17.4.3 物流行业TOS系统解决方案 347
17.5 本章小结 349
第18章 云和恩墨 350
18.1 zData数据库存储平台简介 350
18.1.1 zData的性能 351
18.1.2 zData的高可用性 353
18.1.3 zData的扩展性 353
18.1.4 zData的其他功能 353
18.2 zData架构解析 354
18.2.1 存储节点和计算节点 354
18.2.2 zData存储的分布式 355
18.3 zData应用场景 357
18.4 本章小结 358
第19章 青云HCI 359
19.1 青云HCI简介 360
19.2 青云HCI架构深入剖析 363
19.3 青云HCI存储部分架构剖析 367
19.3.1 青云HCI对象存储 367
19.3.2 青云HCI对象存储架构 369
19.3.3 青云HCI对象存储的特点 371
19.3.4 青云HCI对象存储功能介绍 374
19.4 应用场景 380
19.5 案例介绍 380
19.5.1 青云公有云 380
19.5.2 某大型商业银行总行新一代开发测试云 381
19.5.3 某大型国有银行IT资源交付平台 382
19.6 本章小结 383
第20章 Zadara云阵 384
20.1 Zadara VPSA简介 384
20.1.1 Zadara VPSA是什么 384
20.1.2 Zadara VPSA的能力 386
20.1.3 Zadara云阵的市场 389
20.2 Zadara VPSA深入剖析 390
20.2.1 架构剖析 390
20.2.2 技术原理 391
20.2.3 功能特性 394
20.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395
20.3 应用场景 397
20.3.1 企业级数据库 397
20.3.2 服务器虚拟化 397
20.3.3 VDI虚拟桌面 397
20.3.4 公有云/私有云 397
20.3.5 HPC/科学研究/开发测试 398
20.3.6 Zadara不适用场景 398
20.4 云阵存储性能 398
20.4.1 测试环境 398
20.4.2 一个VPSA性能测试 400
20.4.3 四个VPSA性能测试 404
20.4.4 总结 406
20.5 案例介绍 406
20.5.1 国家广电总局VDI案例 406
20.5.2 三甲医院数字化医疗存储系统 408
20.6 本章小结 414
第21章 SDS的备份 415
21.1 SDS备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选择 416
21.1.1 备份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 416
21.1.2 SDS技术带给备份设计的挑战与机会 418
21.1.3 SDS备份中常见技术手段简介 420
21.2 SDS各种备份技术运用实例 422
21.2.1 备份整体架构设计 423
21.2.2 备份服务器配置和部署实例 424
21.2.3 通过Off-Host设计实现数据抽取的实例 426
21.2.4 与私有云管理平台集成的智能备份实例 429
21.2.5 SDS备份技术运用小结 430
21.3 SDS未来备份技术的趋势 431
21.3.1 备份会逐渐成为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个基础功能 431
21.3.2 备份数据将逐渐发挥更大的业务价值 432
21.4 本章小结 434
第22章 闪存存储与SDS 436
22.1 闪存存储简介 436
22.1.1 闪存存储特性 437
22.1.2 磨损平衡 439
22.1.3 垃圾回收 441
22.2 面向企业级应用的闪存存储设计 442
22.2.1 闪存存储接口技术 442
22.2.2 企业级PCIe闪存存储架构设计 443
22.2.3 企业级闪存存储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 445
22.3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实践 447
22.3.1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使用方式 447
22.3.2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应用实例 448
22.4 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以及技术的分析和展望 450
22.5 本章小结 451
第23章 网络与SDS 453
23.1 InfiniBand技术简介 454
23.1.1 InfiniBand定义 454
23.1.2 InfiniBand架构 454
23.1.3 InfiniBand在行业中应用现状 456
23.2 高速网络通信协议RDMA 458
23.2.1 RDMA技术简介 458
23.2.2 RDMA的技术核心 459
23.2.3 实现RDMA的几种方式 460
23.2.4 如何使用RDMA 465
23.2.5 支持RDMA的存储协议 468
23.3 高速网络加速软件定义存储 471
23.3.1 Ceph 471
23.3.2 VSAN 475
23.4 本章小结 476
第24章 SAS与SDS 477
24.1 SAS协议和SAS协议的现状 478
24.2 服务器存储和计算物理解耦合 479
24.3 Server SAN的数据读写通过SAS网络传输 484
24.4 数据写入硬盘从软件到硬件 487
24.5 云计算和软件定义存储 490
24.6 最后的一些话 494
第25章 内存虚拟化与SDS及DELL Fluid Cache 495
25.1 DELL SDS计划 495
25.1.1 “演化性”方法 496
25.1.2 “革命性”方法 496
25.2 DELL Fluid Cache简介 497
25.2.1 背景介绍 497
25.2.2 Fluid Cache简介 497
25.3 DELL Fluid Cache深入剖析 499
25.3.1 Fluid Cache的体系结构 499
25.3.2 Fluid Cache的功能特性 500
25.4 DELL Fluid Cache的应用场景 502
25.5 DELL Fluid Cache的未来展望 503
25.6 本章小结 504
第26章 容器与SDS 505
26.1 容器技术简介 505
26.1.1 容器技术的发展背景 505
26.1.2 容器技术应用的现状 506
26.2 容器技术深入剖析 507
26.2.1 容器的核心技术 508
26.2.2 Docker容器管理工具 509
26.2.3 容器的特性 511
26.3 容器的应用场景 511
26.3.1 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架构的载体 511
26.3.2 开发运维一体化 512
26.3.3 混合云 512
26.4 容器技术对SDS的影响 512
26.4.1 容器应用的存储需求 512
26.4.2 容器的存储架构 513
26.4.3 Docker的容器卷插件 514
26.4.4 Kubernetes的数据卷 514
26.4.5 Flocker 515
26.4.6 Portworx和Open Storage 516
26.4.7 光子平台和Virtual SAN 518
26.5 本章小结 519
赞誉 52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Larry L. Peterson, Bruce S. Davie
作者: [美]詹姆斯·F. 库罗斯(James F. Kurose)基思·W. 罗斯(Keith W. Ross) 著
作者: (美)Douglas E.Comer(普度大学)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杨保华 戴王剑 曹亚仑 编著
作者: Gill Held
作者: Gill Held Kent Hund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