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
作者 : 艾伦.多伊奇曼
译者 : 牛宇闳 孔健  王严
出版日期 : 2001-11-02
ISBN : 7-111-09312-7
定价 : 1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92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前言

1992年12月。

事情简直糟糕透了。一切都将走向地狱。

被追随者遗弃,不再被朋友们信任。就连一向对他宠爱有加的新闻界也在对他说再见,剩下的只有批评。资金用完了,巨大的财富几乎浪费一空。一笔令人羡慕的巨额财富—几乎全被挥霍了。在短短的几年内他的确曾经赚足了1亿美元,但是现在,这一大笔钱已经和他的新公司一样烟消云散了。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曾经二十几岁就成了超级富豪和世界风云人物,但是现在,三十几岁的他又是什么呢?一个已经过了时的人物?一个曾经幸运但现在却没有能力东山再起的破落户?一个陨落的英雄,一个狂妄自大的牺牲品?

他曾经发誓要证明自己早期在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成就不是出于侥幸,是董事会昏了头才会把他踢出去。他有能力再组建一家更大的公司,并且会再次通过计算机革命以彻底地改变这个世界。但是经过7年的奋斗,他的新公司,Next却成为美国商界最引人注目的惨败案例。苹果公司一天所销售的电脑比Next一整年销售的还要多。Next的资金在流失,它只是在浪费钱,而且看起来似乎是每个人都在选择弃他而去:销售主管、市场主管,甚至5位合伙人也走了4位。

现在恐怕是连史蒂夫自己也想退却了。他曾经告诉一位朋友,深思之后他完全绝望了,准备放弃商业生涯。他正处于情感、心理以及财务危机的边缘。他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他害怕从公众遍知的大失败中默默走开会带来耻辱,他尴尬地承认不能东山再起,担心没有能力再单打独斗,担心以前的所有成就都是出于侥幸。

在旧金山湾海滩Next总部的会议上,他环视一下身边的经理们,一帮糟困的难民,以苦涩而又羡慕的语调说:“大家都可以走了,除我之外!”

***

1993年2月10日Next宣布关闭工厂,拆掉电脑,解雇绝大多数员工。第二天,一位报社记者到Next总部采访史蒂夫,他直言不讳地劈头问道:“这是不是说Next倒闭了?”

史蒂夫抱着头趴在桌子上,用手指按着太阳穴。

“我不想接受这次采访,”他有气无力地说,“不想!”他看起来像是要崩溃了,沮丧而孤僻。

然后他站起来,一语不发地走开了。

几个月来他一直都是神情沮丧。他失败了,这一次是全面溃退!痛苦之中还有羞辱。

1993年5月25日史蒂夫计划在旧金山马斯孔尼中心(Moscone Center)举行的Next公司年度例会上做政策性陈述,讲述他的公司复兴计划。就在那天早上,《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头版对他狂加奚落,说史蒂夫这个人“高高在上,但一头栽了下来”,“好斗地想要证实他在电脑行业仍是有所谓的人物”。

在准备上台面对几千人的时候,他的公关主任看了他一眼。

他读完了报告。

“还好,不是那么糟。”她说,试图提高一点情绪。

“是,”他悲哀地反击道,“如果你们是我的话。”

***

Next的解散还在苦苦地进行着,300人从公司总部离去了。这里成了废墟,一大帮收购废品和二手家具的人奔向Next的工厂,等着拍卖剩下的东西。他们对那些堆放在裸露水泥地面上的几百件东西争相竞价。以低价买走了一切东西,像椅子、托盘、碎纸机以及所有剩下的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和超大屏幕监视器。电影《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中有这样一幕,被征服了的莫卧儿人(mogul,16世纪初期征服印度半岛的蒙古人。—译者注),他们的很多财富被登记在册,之后要么被运走,要么在大火中付之一炬。这就是这一幕离奇地再现。

史蒂夫的梦完全破碎了,他正处在最低潮。

***

直到1993年末,他实际上已从公众目光里消失了。但仅两年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突然又出现在公众目光中,洋洋自得、自信,比以前更富有。他令人眩晕的恢复同样出于意外,事情逐步明朗,他还拥有另一家公司Pixar,这家公司苦苦奋斗了10年,在1995年11月推出了首部大型无删节的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下周,史蒂夫将Pixar推向市场,投资人大声叫嚷着购买其股份,他70%的股本突然升值到10亿。接着,一年之后,他又回到了苹果公司,公司在他不在的日子里,销售令人绝望地滑落,都开始迈向终结之路了。1997年夏,他出任公司过渡总经理,并出人意料地一举成了公司的救星。他将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每股13美元推进到了1999年末的每股118美元,使公司市值从不到20亿美元升到几近200亿美元。这的确是非凡的复苏。

2000年1月5日,他站在了几年以前曾为《华尔街日报》的过早定论而烦恼的马斯孔尼中心,但这一次不同以往,他是以一个征服别人的大英雄来面对公众的。

他在台上高谈阔论了很长时间—133分钟!除了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别人谁能控制观众注意力,做如此长时间的演讲?美国商界中没有人如此会催眠,没有人这么有魅力。人们耐心地等待新消息的到来,现在大家已经从史蒂夫的演讲中得到了该得到的消息。他一直深藏不露,直到最后时刻,创造令人难以忍受的期冀。当他最后说到的时候,像无意中丢下一颗炸弹,像事后想起来一样,他忘掉了一切兴奋的事情。

“最后一件事……”他平静、冷淡地讲着。经过两年半的忧郁、苦闷之后,他最终接任了苹果计算机公司总经理的职务。

几千人站了起来,欣喜异常。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在宽敞的大厅里回旋,他们如无上真言一样唱颂他的名字,“史蒂夫!史蒂夫!史蒂夫!史蒂夫!”(无上真言,梵文,Maha Mantra,音译为“玛哈曼陀罗”。“玛哈”意为伟大,“曼陀罗”意为让心意从愚昧中解脱出来的声音。—译者注)

他试图冷静,表现得无所谓些,但最终浮现在脸上的笑意还是背叛了他的高傲,并在他引起的放肆骚乱面前稍感扭捏。

“谢谢!谢谢!”他说到,几秒钟内宁静恢复了,像是忠实的信徒在等待领导训话。

“大家见笑了,”他扭捏地说,“因为……”

他那么情绪激动,以至于不得不停下来,恢复平静。

“……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每日与全世界最有才华的人共处,与他们一起工作,”他说,“这是全球最好的工作。”

2000年初,有一家出版商对史蒂夫·乔布斯大加谄媚,就是这家出版商几年前还以贬他为乐事呢,它说他还算是神奇的空想家,但绝不能经营公司,他根本就不是“经理”的料儿。但现在他的照片在1月10日《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封面上刊出,该刊还有他作为“年度25位杰出经理”的事迹。一周之后,《财富》(Fortune)以他的笑脸做封面,并提有“史蒂夫奇迹”的标题,该刊以前称他为“蛇油老江湖(snake-oil salesman)”。

2000年2月份,在他45岁的时候,他与二十几岁时初次成为公众文化偶像一样地传奇,一样地著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出版商,千篇一律,根本找不出超出奉承和表面上的肤浅的史蒂夫形象。他的公众形象被弄滥了:他是非嬉皮士的素食主义者,赤着脚,身着褪色蓝牛仔裤和仿制的圆翻领衬衫,为自己的无情,为新技术和完美的设计而疯狂。这个传奇形象得到了很好地保护,混似天然。他个人很大程度地保持了神秘,他喜欢这样。

近20年了,他一直拒绝别人写他的个人生活,无论详细到什么程度。在90年代后期他严厉控制媒体对苹果和Pixar的报道,经常突然终止会谈,或拒绝与没有表现出遵从他正面形象的出版商合作。他只是偶尔与那些有思想的记者会谈,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限制时间15分钟,所谈的内容也仅是推行的最新产品和服务。他有拒绝《纽约时报》记者的勇气,他拒绝了公共广播社(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PBS)的电影小组,《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才问了一个问题,他就走开了。当想拒绝《连线杂志》(Wired)的封面报道的时候,他打电话给杂志的拥有者康的·纳斯特出版公司(Conde Nast publishing company),要挟说,要撤回苹果公司在它许多杂志上的广告,所以出版社对他很是敬畏。

他成功地成为商界和技术界的积琪莲·肯尼迪·奥纳西斯(Jackie Kennedy Onassis)。一个在他那个时代无处不在的形象,但作为个人我们却一无所知,全是秘密。

(积琪莲·肯尼迪·奥纳西斯,美国历史上最光芒四射和令人怀念的第一夫人。其实,早在她嫁给约翰·肯尼迪之前,已是美国上流社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从少女时代开始,积琪莲就活跃于社交界。她对艺术有浓厚兴趣,早年曾留学法国并从事与摄影有关的工作,而且白宫在她居住期间被布置得充满艺术气息。积琪莲对时装界贡献不小,经她穿戴的时装或配饰往往会成为一种潮流,例如在60年代初声名大噪的古塞(Gucci)的Jackie O'Bag便是从她身上得到的灵感。她在白宫期间,最喜爱的一位设计师是Oleg Cassini。—译者注)

当为本书开始采访的时候,我寻求的是做为形象的史蒂夫·乔布斯,而不是做为个人的史蒂夫·乔布斯。他肯定不同寻常,我想知道是什么使他与众不同,是什么使他变成现实中的样子。我想寻求他个性和动机中深层次的东西,我在努力探求他是怎样得到领导、管理以及创造过程等想法的,并努力探索多年的财富和声望,以及多年奋斗和失败的经验是怎样改变一个人的。

在1999年2月到2000年2月间,我采访了将近100位熟悉史蒂夫·乔布斯,并与他一同工作过的人,包括在各个阶段,他的好友和知己。根据这些人的回忆,他们提供的轶闻和分析,我编成了这本长篇叙述性的关于史蒂夫复出的书。该书开始于1985年夏,他被逐出苹果电脑公司的日子,终止于2000年早期,他再次被任命为苹果公司总经理的时候。

史蒂夫·乔布斯是电影工作室的领导,他的实际生活惊人地与传统的好莱坞“三幕”结构剧本相符合。第一幕,主人公要求陈词,陈述他的要求,在这里应是重大失败后的辩护;第二幕,极具复杂性,主人公奋斗、失败,极其冒险,几乎走到了边缘;第三幕,他克服了面临的强大压力,达到了目的,虽然所走的道路,开始的时候,他自己也预料不到。


艾伦·多伊奇曼(Alan Deutschman)
2000年2月,旧金山

作者简介

艾伦.多伊奇曼: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牛宇闳 孔健  王严:暂无简介

译者序

译者序

虽然史蒂夫·乔布斯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也从未对这个大众眼中的传奇人物产生过特别的兴趣,甚至有一天一位朋友问我想不想翻译一本关于乔布斯的书时,一时间还未反应过来乔布斯是谁。不过当我接手这本书之后,还是很为它着迷了一阵,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艾伦·多伊奇曼以他特有的风格向读者们讲述了史蒂夫的故事,而且向你讲述了硅谷、讲述了美国的创业,甚至是当代美国的一个侧面。

多伊奇曼是一位很有名的杂志撰稿人,关于这一点读者们可以从作者小传中找到更多的介绍。多伊奇曼曾经为出版这本书接受过记者采访,在采访中,他被问到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多伊奇曼说,多年来他一直在撰写关于企业家的故事,而史蒂夫的故事应该是最充满戏剧性的。从他年少得志到一败涂地,及至奇迹般的复生,他创造了太多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

第二个问题是问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挑战。多伊奇曼说最大的挑战来自史蒂夫,他是一个对私密性要求很高的人,不希望多伊奇曼写成这本书,甚至还为此致电出版社经理。但这也正是多伊奇曼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他想写一本书来真实地描述史蒂夫,把一个优秀的史蒂夫和一个恶劣的史蒂夫同时写出来(多伊奇曼曾经写过让史蒂夫对他破口大骂的文章,读者可以在书中找到这些有趣的片段)。他为此采访了大约100个史蒂夫的朋友和同事。

第三个问题是在本书出版的时候,苹果公司的股票在戏剧性地下跌,人们开始质疑苹果公司请回史蒂夫是否是一个明智的举动,问多伊奇曼如何判断史蒂夫掌管下的苹果公司的命运。多伊奇曼坚定地回答说:“乔布斯有足够的力量走向最终的成功。”

简短的采访道出了多伊奇曼的心声,这也正是作者的写作精神,在多伊奇曼看来,史蒂夫几乎可以是整个硅谷文化的代名词,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你都可以在史蒂夫身上找到。书中还间接地展示了另外一些硅谷以及当代美国文化、技术名人的风采。所以,对想了解硅谷文化,了解硅谷名人,深入探寻当代美国的读者们来说,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参与本书翻译的有牛宇闳、孔健、王严、牛宇辰、施涵清、诸珊、于柠、胡玮、苏倩、袁燕、陈静、计茜、董险峰等,由牛宇闳总纂,刘力教授校阅了全书。由于本书涉及面很广,更限于译者的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恳请各界专家学者、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牛宇闳
2001.6

图书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Next公司
Next一直是史蒂夫·乔布斯的最爱,当他从苹果公司出来时就创建了。这是他向苹果公司挑战的依据,也是他向世人证明“在苹果公司的成功决不是靠运气、侥幸得来的”依据。其间穿插了史蒂夫的私人生活,从中可以理解他在工作中的态度以及以后他成功、失败的原因。

第2章  Pixar公司
虽然,史蒂夫狂热地关注着Next公司,但是他很少花时间关注的Pixar公司,也是被Next公司里极具优越感的经理们戏谑为“消遣”的另类创业公司,却是史蒂夫东山再起的根本,虽然开始时,它浪费掉史蒂夫很多钱财。

第3章  危机
史蒂夫追求完美的性格决定了Next公司的电脑的“完美”,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不完美的产品”,原因何在?媒介追捧之中的Next终究没给史蒂夫带来好运,危机重重。他该何去何从,本章详细加以介绍。

第4章  东山再起
《玩具总动员》是一部人人喜爱的动画片,但它与史蒂夫东山再起有着根本性的关系。成功使史蒂夫恢复了以往的高傲,但亲人让他再次感到背叛。

第5章  苹果公司
偶然的动作圆了史蒂夫重回苹果公司的梦想,而他也最终成功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给全世界带来iMal苹果计算机,再一次创造出公众喜爱并买得起的电脑。

第6章  史蒂夫·乔布斯
纵览全书,史蒂夫是一个伟大的人,传媒文化的产物,难解的谜。同时被认为是硅谷的精髓,囊括了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方面。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李湖生 著
作者: 赵公民
作者: 纪成君 李乃文 路世昌 等
作者: 海茵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旧金山大学); 马春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加利福尼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