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作者 : 陈发展 著
出版日期 : 2021-08-11
ISBN : 978-7-111-68757-3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11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出发,基于心理学尤其是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作者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案例,悉心陪伴和协助来访者或家庭穿越代际、跨过阻碍、挣脱牵绊、持续发展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如何从家庭系统理解自己、家人和心理疾病,从而促进家庭心理健康,实现家庭幸福。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和家庭的心理健康科普读物,而且可以作为心理健康从业者的专业参考书。

图书特色

厘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补充站
为人父母者 对原生家庭人际关系感到无力的人 希望构建幸福家庭的年轻夫妻 家庭治疗师 必读书

图书前言

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规模较小的精神病院工作,门诊病人非常少,医生不需要按常规坐班。有一天,轮到我值班,门诊有一个新病人需要我出诊。一对外地来苏州打工的年轻夫妻带着八九岁的女儿来看病,主诉是“孩子不愿意上学”。我按照精神科的常规流程做了检查,没有发现病理性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我告诉那对夫妻,你们的女儿没有什么问题。“一个小孩不愿意去上学,那肯定是有问题啊,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对夫妻显得非常着急和无奈。当时,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对呀,困扰这个家庭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有些心虚:“我也不知道怎么帮助你们,这不属于精神科的就诊范围。”我一直记得那对年轻夫妻焦急无助的眼神,还有我内心的不安。
这份不安促使我开始关注疾病之外的部分。
苏是一位绣娘,她的老伴在60岁时突发脑出血,虽然被抢救过来了,但是永久地失去了意识,成了植物人。她几乎每天都会去医院陪老伴,给他翻身、拍背、洗澡、料理大小便等。忙完之后,她就会拿出顶针和一小块绸布,打开收音机,坐在老伴的病床边开始绣花。苏的到来,给精神病院的老年病房增添了许多生机。但是,她似乎不太受医生、护士的欢迎,原因是她比较挑剔,今天这块床单有点硬,老伴睡了会不舒服,要求换一块;明天那个菜有些不合口,希望医院能重视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她总是有很多建议和反馈。医生和护士看到她,都尽量保持距离,生怕一不小心被她“告状”。
我到老年病房时,苏的老伴已经在那里住了十多年。同事们说起过她家的故事,建议我查房时要小心这个老太太。但是,这个与众不同的绣娘总有一股吸引我的力量。一个戴着老花镜的银发老妇人,头发油亮油亮的,挽成发髻挂在脑后,丝线随着右手上下翻腾,穿过洁白的绸缎,她哼着苏式小调,收音机里不时传来昆曲,陪着她的是没有意识的老伴。我觉得这个画面很美!
我经常到病房听她讲她和老伴的故事。苏不愿意相信老伴失去了意识,她觉得他只是睡着了,他还有喜怒哀乐,能感受到周围的一切,她甚至认为老伴还会醒过来。我尝试理解和共情她:“你们的故事真感人!你是一个好妻子。”她笑了笑,慈祥地看着我:“你将来会是一个好医生。”
我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和倔强,总想搞清楚苏是否真的不知道老伴不可能恢复意识了。我想告诉她接受现实,不要那么执着和难过了。那天,苏有点严肃:“陈医生,我是相信他能醒过来的。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质疑和修正她对老伴的态度。一年后,苏的老伴在肺部感染后生命体征不稳,她和家人签署了拒绝有创抢救的同意书。苏握着老伴的手,唱着昆曲,看着心电监护仪的数字逐渐下降。那些曲子是苏年轻时丈夫经常唱给她听的,丈夫用昆曲陪伴着夜间刺绣的妻子。
苏给我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医学人文课,任何人的存在都不仅仅是个体的表达,疾病之外的意义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重要。与“信念”(理解)、“陪伴”(互动)和“意义”(功能)相关的临床实践丰富了我的精神科知识体系,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过往的经历会使症状具有超越疾病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这些意义比治疗疾病本身更具有价值。苏让已经是植物人的丈夫在这个充满美好情感的世界中离开,这远比把他看成一个无法醒来的、冰冷的人要高级许多。这种高级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多地看见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陪伴者,更愿意了解患者背后的家庭故事,这也让我的工作不那么枯燥乏味了。后来,直到我到上海师从赵旭东教授研习家庭治疗,才知道这叫系统式思维。
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系统式思维让我具备了与传统线性思维不同的理解以及干预疾病的经验和视角。系统式思维的核心是“互动”,在交互影响的人际系统中理解每个人,建构不同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人际系统是家庭。在治疗每个患者的过程中,我都会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故事,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和干预。我将这些感悟、体验和理解整理成书,分享给诸多需要了解和理解自己,尤其是需要从家庭心理意义层面了解和理解自己的读者。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从家庭心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临床个案阐述家庭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第二部分着重分享带着心理困扰前来寻求帮助的来访者的家庭问题,以及他们的改变历程,帮助你更进一步地理解家庭如何通过问题影响人、这些问题又是如何影响家庭建构的,从而达成对健康家庭的理解。第三部分介绍新组建家庭的常见议题、困难和冲突,着重介绍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让每个人从新家庭伊始,学会健康地进行家庭互动。
本书所述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看法,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请各位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我的老师、我的患者和来访者,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上架指导

心理学

封底文字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生病了,既是这个人的问题,也是其所处的环境,尤其是人际系统的问题,而家庭就是最重要的人际系统。因此,治疗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应该同时调整、改变他的家庭系统,而不仅仅治疗病人本身。同样,促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应该从他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系统出发,进行系统式的改善,创立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陈发展博士的这本书正是从系统的视角出发,基于他本人扎实的精神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心理治疗临床经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案例,讲述了如何从家庭系统的角度理解自己、家人和疾病,从而促进家庭心理健康,实现家庭幸福。这本书可以作为个人和家庭心理健康方面的科普读物,也可以作为心理健康从业者的专业参考书。
—— 赵旭东
同济大学精神医学和哲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这本书是发展博士从一个家庭治疗师的专业视角,结合心理学尤其是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临床诊疗中的真实案例,悉心陪伴和协助来访者或家庭穿越代际、跨过阻碍、挣脱牵绊、持续发展的心路历程,深入浅出、内涵丰富,文笔细腻、可读性强,相信会受到专业人士以及普通读者的喜爱。
—— 孟 馥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主任委员

细翻本书,历历在目的是陈发展博士十余年临床工作的经验和反思。丰富的案例穿插在理论讲述当中,娓娓道来,离我们每个人那么近;酸甜苦辣、百般滋味,那么真实;再用家庭治疗中的丝丝学理带我们用长镜头远观其究竟,让我想到一句话:回到家庭,找到情感联结,再走出家庭,发展有更多可能性的自己。
—— 姚玉红
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

这是一本从自我、亲子沟通和亲密关系等多个方面帮我们开拓视野、打通家庭人际关系“任督二脉”的书,也是一本结合了通俗的心理学知识讲解、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和细致入微的情感描述的书。如果你对自己的家庭关系存在困惑,相信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刘 亮
同济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推荐序

家庭就像生命
喜欢发展博士的这本新书。
谈及“家”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因为每个人都是从家庭里走出来的,都能感同身受。然而,谈及“家的心理意义”,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说清楚,因为家庭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像一个万花筒,既有血缘和情感纽带的联结,又千变万化、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家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系统。它拥有自己的财产,发展自己的一套规则,成员各有角色分工,组织结构有力,交流方式复杂,形成了保证各种任务有效完成的协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以外的大系统,制约着个人的行为及内在的心理过程,所有的问题或症状都可能是家庭面对挑战或挫折时的一种应对方式,将个体放入背景和系统中去理解(see people in context),把家庭当作一个系统去工作,改变家庭的动力和关系,从而达到帮助来访者及家庭的目的。这便是我们系统治疗师所秉持的基本治疗观,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围绕对这些核心理念的思考而展开的。
家庭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深刻而多级的,这种关系建立在共同分享的历史、业已形成并内化的观念、关于世界的假设,以及共同的目标上,家庭中的个体与成员间被强有力的、互惠的情感依恋和忠诚联结在一起。家庭中生理、心理、经济、教育、娱乐、政治、宗教等七大功能的多面性,满足了人和社会的多种需要,家庭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家庭动力、家庭功能、家庭结构等产生的紊乱,家族使命与家庭创伤的代际传承,影响着很多人。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关于我们在心理治疗室里看到或听到的来自各种家庭的故事。
家庭是一个有机的心理社会系统。家庭作为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多维、因果循环的复杂关系中,家庭中的规则有助于稳定和调节家庭功能;子系统有效运作、执行特定的家庭功能(如夫妻子系统);边界用于分清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其清晰性和渗透性对家庭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的开放程度决定系统的活力和发展,家庭还与更大的外部系统相互作用(学校、医疗、法律、宗教等);与此同时,家庭的发展还与社会同步,每个家庭系统根植于社会特定的历史和空间中,因多种交互影响的现象而塑造成型,既有自己的特点,又具时代的特征。本书的第三部分,就重点向读者展示了新家庭的健康指南。
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自发展博士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心理科陈博士”上发布的200多篇原创文章,是发展博士从一个家庭治疗师的专业视角,根据临床诊疗工作中接触的每一个真实案例,运用心理学尤其是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悉心陪伴和协助来访者或家庭穿越代际、跨过阻碍、挣脱牵绊、持续发展的心路历程,深入浅出、内涵丰富,文笔细腻、可读性强,相信会受到专业人士以及普通读者的喜爱。
我的导师李维榕博士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人是活在关系中的动物,在关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跳起了一个不断重复的舞蹈,跳得不顺利时,总以为是别人踩了你的脚,却不知道自己也掐着对方的脖子。”但愿发展中的个体和家庭,在遇到困难、遭遇挫折、出现症状、发生障碍的时候,都能从关系的角度看到自己和他人。
每个人在从出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时期,需要接受每个阶段的挑战,然后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家庭的发展也一样,需要从一个阶段走向另外一个阶段。当今社会,关系的纽带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家与家的关系,人的社会价值转化成了家庭价值,人的生命意义体现在家庭上。
一个家庭就像一个生命,家庭怎样改变,生命就会怎样改变。

孟馥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家庭治疗学组主任委员
2021年3月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前言
声明
第一部分 家的心理意义
第1章 家庭如何塑造人 /2
第2章 家庭也会生病 /19
第3章 家庭中的越界行为 /43
第4章 家庭关系中的困境 /57
第5章 家庭中更高级的改变 /70
第6章 家庭中的代际传承 /81
第7章 步入全新生命周期的青少年家庭 /98
第8章 家庭中的父性 /106
第二部分 心理诊室中的家庭问题
第9章 守护家庭的卫士——孩子 /116
第10章 如何让家庭发生更大的改变 /123
第11章 父母有时并不那么爱你 /129
第12章 完美无缺的家庭恰恰可能是有问题的 /134
第13章 我们并非刻意获得生病的好处 /140
第14章 父亲缺席的母子盛宴 /147
第15章 什么时候家里就不需要笨小孩了 /152
第16章 我不再需要精神病了 /157
第17章 那些不辞而别的来访者,或许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完成 /163
第18章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169
第19章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肯上学 /177
第20章 如何把孩子从游戏中“夺回来” /185
第21章 心理诊室中的爱情故事 /190
第22章 孩子也许并不想活成你们想要的样子 /196
第23章 放弃完美父母的幻想吧 /202
第24章 父母为何要“引诱”孩子犯错 /207
第25章 这不是你的错 /219
第26章 家庭问题的解药 /224
第27章 什么样的家庭可能养出有问题的孩子 /237
第三部分 新家庭健康指南
第28章 从我到我们:新家庭的组建 /252
第29章 如何让婚姻渐入佳境 /258
第30章 如何做好新手父母 /270
第31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278
第32章 如何健康地说分离 /282
第33章 新家庭面临的挑战 /287
参考文献 /295
基金项目 /29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加洛蒂(Galotti,K. M.)
作者: [美] 埃里克 • 希雷(Eric Shiraev) 著
作者: [美]安妮塔·伍尔福克(Anita Woolfolk) 著
作者: (美) 韦恩·韦登(Wayne Weiten)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哈利·米尔斯(Harry Mills)
作者: [美]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 麦拉·卡巴金(Myla Kabat-Zinn) 著
作者: [美] 詹姆斯·F.T.布根塔尔(James F. T. Bugental)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