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第2版)
作者 : 张玉利 主编 陈寒松 副主编
出版日期 : 2011-04-01
ISBN : 978-7-111-33895-6
适用人群 : 高等院校各专业本科生、MBA学员
定价 : 36.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06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在保留第1版主要内容及整体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创业管理教育的发展及授课教师的反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不再以部分进行划分,调整部分章节内容,使教材的内容更加集中于创业过程;提出并突出了“观念、知识、技能和行动”框架,为此,本版丰富了栏目,除专栏、引例外,又增设了关键概念、调查数据、创业者谈创业、文献研读、行动指引、课外练习等内容;在修订时以创业过程为主,同时也注意强化了关键要素,将创业的关键要素和创业活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图书特色

以创业过程为主,兼顾关键要素
本书在保留上一版特色和框架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创业过程,因为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创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业者及其创业团队的个性和能力,从过程的角度展开有助于读者了解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就像管理学教材大多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展开一样。同时,本书还强化了创业者(团队)、机会、资源等关键要素,将创业的关键要素和创业活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以“观念、知识、技能和行动”为框架,构建“ASK-DO”模式
作者综合十多年来的创业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提出了“观念、知识、技能和行动”框架,并构建了“改变观念(Attitude),培养技能(Skill),掌握知识(Knowledge),付诸行动(Do)”的“ASK-DO”模式,即在创业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的意识;认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企业家和创业者所特有的技能与素质;在行动上体现创新性。

以创业实践为导向,突出可读性
突出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进一步做到“做中学”。为此,此书第2版还丰富了栏目,除专栏、引例、综合案例外,又增设了关键概念、调查数据、创业者谈创业、研究发现、文献研读、行动指引等栏目内容,增强本书的可读性,激发读者学习创业、研究创业的兴趣,希望对读者强化创业精神和技能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帮助。

本书主要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既可用于本科生教学,也可用于MBA、EMBA和研究生教学。同时,还可以为有意于创业的人和创业者提供帮助与参考,也可用于培训教材。

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由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核心成员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创业管理》,于2008年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至今已3年有余,期间重印十几次。作为创业教育的通识性教材,本书得到了国内数十所高校的教师选用,对加强我国创业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自2008年至今,我国创业教育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创业教育呼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得到了肯定和支持。2010年4月,教育部牵头成立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紧接着又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各高校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贯穿大学全过程,立足专业教育,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努力开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新局面。创业教育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等联系在一起,走出了试点阶段,进入推广和普及阶段。
  我们坚信,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因其创新、机会导向、快速行动等本质特征而成为信息社会组织和个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势必受到重视。创业作为重要的商业活动长期存在,但在工业社会特别是大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对创业的研究并没有受到重视。在我国推广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研究,及时吸收创业研究的最新成果。自本书出版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准备着修订工作。与第1版相比,第2版主要有如下变化:
  第一,不再以部分进行划分,压缩了章节,使教材的内容更加集中于创业过程。考虑到创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创业的认知程度也在快速提升,所以“创业研究进展介绍”、“创业与职业发展”等章节被省略;一些新的动向(如商业模式创新等),由于研究工作开展得并不很深入,研究成果还处于探索和争论之中,没有继续独立成章;对新企业成立后的管理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突出了新企业的独特性和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属于企业成长管理的一些内容没有更多地放在第2版教材中;对新企业生成过程,也可以说是“从0到1”的过程被细化了,这些在机会识别、团队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更多的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比如反映和揭示创业活动内在逻辑的“Effectuation理论”(效果逻辑)、资源利用的“Bootstrapping”(步步为营)和“Bricolage”(拼凑)、反映新企业特点的“Liability of Newness”(新进入缺陷)和“Legitimacy”(合法性)等,被吸收到教材中。
  第二,提出并强化了“观念、知识、技能和行动”框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构建了“改变观念(Attitude),培养技能(Skill),掌握知识(Knowledge),付诸行动(Do)”的“ASKDO”模式,即在创业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的意识;认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企业家和创业者所特有的技能和素质;在行动上体现创新性。突出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进一步做到“做中学”。为此,第2版教材丰富了栏目,除了专栏、引例外,又增设了关键概念、调查数据、创业者谈创业、文献研读、行动指引、课外练习等内容,在增强教材可读性的基础上,激发读者学习创业、研究创业的兴趣,希望对读者强化创业精神和技能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第三,将创业的关键要素和创业活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最近,创业领域的教材和著作数量快速增加,在众多的创业教材中,多数教材按照过程的脉络展开,因为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创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创业者及其创业团队的个性和能力,从过程的角度展开有助于读者了解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就像管理学教材大多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展开一样。另外,也有的教材主要侧重关键要素,美国已故创业学教授杰弗里·蒂蒙斯先生的《创业学》就是杰出代表,蒂蒙斯教授提出的“创业者(团队)——机会——资源”模型影响极广。我们在修订时仍然以创业过程为主,同时也注意强化了关键要素。
  这一版的修订工作于2010年上半年陆续完成。2010年7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在杭州组织召开了“创业管理”课程教学研讨会,来自近60所院校的110多名讲授创业管理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上,我们介绍了教材的修订工作和第2版的结构体系,听取了与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亚军先生又进一步向讲授创业管理课程的老师就新版教材的修订展开了调查,60多位老师给予了反馈意见和建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也被一一体现在这本教材中,他们(排名不分先后)是:
  黄卫伟中国人民大学
  汤汇道合肥工业大学
  林嵩中央财经大学
  吕力武汉工程大学
  孙纬业天津理工大学
  侯胜田北京中医药大学
  聂锐中国矿业大学
  陈文华江西师范大学
  张莉江南大学
  朱吉庆上海外国语大学
  王坤天津商业大学
  何云景太原科技大学
  夏宁山东经济学院
  葛建新中央财经大学
  杜卓君上海海洋大学
  张平华南理工大学
  张铭三峡大学
  聂元昆云南财经大学
  李文忠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王秀宏天津大学
  曾春花贵州师范大学
  狄成杰安徽财经大学
  隆湘成湖南大学
  陈劲浙江大学
  孙家胜浙江工商大学
  马丁太原理工大学
  黄娅雯云南财经大学
  戴逸飞韶关学院
  姜锡明新疆财经大学
  陈丹山东大学
  周立新重庆工商大学
  赵文红西安交通大学
  刘峰涛东华大学
  李晓伟中国海洋大学
  李冬梅山东工商学院
  许正中国家行政学院
  钱杭园浙江农林大学
  杨雪莲青岛大学
  陈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张文松北京交通大学
  梅小安江西财经大学
  肖昆黑龙江科技学院
  杨媛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鉴雪北京工业大学
  温馨沈阳工业大学
  崔显林云南财经大学
  马鸣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新生湖南工业大学
  熊道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尹建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许朗南京农业大学
  吴小节广东工业大学
  刘瑛太原科技大学
  易世志重庆交通大学
  胡桂兰江苏大学
  何中兵哈尔滨工业大学
  董志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欣安徽财经大学
  周海明西安邮电学院
  陈昀湖北经济学院
  汪宜丹上海金融学院
  万炜湖南大学
  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我们修改书稿很有帮助,在此,我和本书编写团队对大家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我们也期待今后使用这本书的同仁能够不断地更新本书的知识,扩充新的内容,在一起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提升这门课程的价值。
  与第1版一样,修订版也是集体合作的结果。我和陈寒松教授先是在济南详细讨论了本书的修订大纲,陈寒松教授之后又来到天津和参与本次修订的老师一起讨论修订大纲和计划。在此基础上,我修订了第1章,发给大家当做讨论的靶子,全体成员进一步在内容、风格和体例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接着,分头完成自己负责的初稿。然后由陈寒松教授和我分别审读、提出意见,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陈忠卫教授通读了全稿,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组织负责修订的老师讨论,各自又完成了第二稿。结合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展的调查,我们又修改了第三稿。尽管如此,书中仍会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各位朋友和同仁不吝赐教,我们还会继续修订完善。
  参与本次修订的老师分别是:张玉利(南开大学),第1、4、6章及综合案例部分;陈寒松(山东财政学院),第2、11章;杨俊(南开大学)、陈忠卫(安徽财经大学),第3章;陈立新(天津工业大学),第5章;陈颉(天津财经大学),第7章;胡望斌(南开大学),第8章;薛红志(南开大学),第9章;王晶晶(安徽财经大学),第10章。张玉利提出编写框架,对各章提出修改意见,对书稿统稿并最后定稿。陈寒松参与了部分组织工作,并进行了初稿的统稿和修改工作。
  我们还要再次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创业教材引进和出版方面的贡献,不仅出版教材,还投入很大精力组织同行交流研讨。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我国的创业研究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成为创业研究的主要力量,为创业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感谢国内的同行向我们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感谢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
张玉利
2011年2月

第1版前言
社会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兴起
  尽管我国历史上有晋商、徽商,有显赫的山西票号,有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尽管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因有大量的创业者,出现了“浙商制造”现象,而使当地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创业特别是创业研究的重视却是近几年的事情。2002年,英国中央英格兰大学主办的创业与区域发展论坛(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第二届年会希望到中国召开,经校友介绍,南开大学商学院决定作为论坛的合作伙伴,当年9月6~7日,双方在北京长城饭店共同主办了这次论坛,在200多位与会者中,60%来自海外,国内除了南开大学的师生外,其他单位很少有人参会,当时大家对“Entrepreneurship”这个词还很陌生。这正是中国5年前的情形。
  创业在我国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热?可以找出不少原因。首先,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是因为那里的民营经济发展得好,跟踪研究这些地区的民营经济,发现其本质体现在创业上。发展经济一定要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则一定要鼓励创业,目前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其次,大学扩招,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社会就业压力凸显。大学教育模式趋同且强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家长们用精英教育的原有思路看待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的大学教育,众多因素组合在一起,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用创业解决就业成为当今社会响亮的口号,社会舆论重视大学生创业的宣传,政府和各界投入很大力量抓大学生创业问题。最后,是适应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要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中心。据报道,我国已经有数百种产品的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制造业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相对于研究开发、品牌价值而言,制造业处于中间环节,附加价值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鼓励自主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和谐发展是中央在改革开放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正确决策,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适应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要求,也应鼓励创业。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热潮兴起得也较晚。尽管美国在1953年就成立了小企业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BA),但社会普遍重视创业和中小企业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事情。一方面,调查发现小企业能比大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创新方面也不逊色甚至优于大企业,在产值、税收、出口等方面的贡献也很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社会转型,智慧、创意、创新、速度等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大企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成为过去,形成了有利于创业活动开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微软、戴尔、苹果、Google等企业创业成功的经历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大公司注重在内部培育创业精神,强调变革、创业、战略更新、组织年轻化等也说明了大企业在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创业热潮值得关注,因为创业热潮的本质驱动力量来自社会转型。我们可以不因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关注创业,也可不因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而关注创业,但不可以忽视社会转型,不可以忽视社会转型带来的创业热潮。伴随着社会转型形成的创业热潮会更持久。
我国的创业活动状况
  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技能低,创业环境有待改善。清华大学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创业指数(百名18~64岁的劳动力中参与创业的人数比例)为162%,排在全球42个受调查国家或地区中的第6位,属于创业活跃的国家,但仅有3273%的人认为具备创业能力,低于全球平均值(453%)。创业活动活跃、创业动机强、创业技能低、创业环境逐渐好转但仍需改善,可以说是中国创业活动的现状。
  创业活动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张维迎教授在接受《权衡》杂志专访时说到,我们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GDP情况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企业家活动越发达的地方,社会收入差距就越小。哪个地方对企业家有吸引力,哪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就快,哪个地方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就高;哪个地方的创业环境好,哪个地方的企业办得多,哪个地方的就业压力就小。企业家队伍的壮大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大的经济发展,都与企业家群体的成长有关。
  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创业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一是机会的性质。投机性的机会减少了,可以凭借知识和创造力开发的机会增多了。这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其二是创业者队伍的结构。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者队伍的主体是“弱势群体”,包括不甘心与土地为伴的农民和没有什么出路的城市个体户;90年代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其中很多人认为失去了政治前途,但看到了商业活动的前景;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海归”人员为主的专家型企业家,可以说他们是21世纪开始以“新经济”、“网络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张维迎教授的概括很好地总结了我国创业者队伍的变化。
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1997年,清华大学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鼓励开展创业教育,不少学校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关于大学生是否愿意创业以及创业效果的调查结果并不一致。
  大学生创业愿望并不强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空调查》显示(2006年1月9日),79%的在校大学生想自己创业。该节目进一步引用重庆市教委的统计数据,2003年和2004年两年重庆的大学毕业生当中,自主创业的比例是42%。进入2007年,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愿望并不高。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在广州开展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状况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76人中,998%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要先就业,表示毕业后先创业的大学生只有4人,占11%。南开大学商学院的部分学生针对天津市的一些高校开展的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大学生对创业有恐惧心理,在选择毕业去向时明确表示不会自主创业。上述数字反映的基本事实是,大学生拥有创业梦想,但真实的创业愿望并不强烈。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就创业“不现实”、“失败率高”。
  资金成为主要障碍?机会的性质和企业家队伍的转变说明知识在创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创业?各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们普遍认为资金不足是创业的最主要障碍。其实资金不应该是最大的困难,成功的创业者往往用很有限的资金开创自己的事业,这是创业的基本特征。如果资金充足,人们可能就更倾向于投资或作其他用途,而不是自主创业了。
  失败率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先生说,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001%。依据这一数据,大学生创业失败率一定高于社会平均创业失败率,尽管创业活动失败率本来就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由南开大学商学院开展的调查显示,在8所高校被调查的621名大学生中,49%的人认为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阻碍,74%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58%的学生希望学校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课程,其中支持在本科阶段开设该课程的占963%。52%的大学生对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均不满意,37%的人认为就业环境优于创业环境,只有11%的人认为创业环境良好。这组数字并不一定说明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至少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他们知道创业技能不足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创业技能的提升既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也需要在课堂里学习。
本教材编写目的
  培养和强化创业精神,锻炼和提升创业技能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主要目的。
  社会转型与发展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强化创业精神。工业社会中组织管理的重点是稳定性、连续性和秩序,强调计划和控制,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官僚体制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区域市场国际化,参与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技术变革和创新速度加快。核心能力、组织学习、价值创新等新的管理思路告诉人们,速度、创新、把握机会的能力、变革甚至是创造性的破坏、超越自我等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预言,未来经济增长将不再以现有业务的增长为基础,而是以创新为动力。管理者不仅必须学会对创新业务的管理,还必须学会管理创新型组织。管理者将面对与曾经熟悉的经营环境完全不同的新形势,面对一个由创新和创业精神主导的新社会。
  创业愿望强烈但创业技能低是我国创业活动的现状。提升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而是传授给他们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思维,使他们了解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及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帮助其理性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许多技术创业者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技术,也不是因为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技术变成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品,无法实现其社会价值。由于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对创业过程不了解,从而导致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失败案例的产生。创业教育无法保证创业者获得成功,但可以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这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贡献。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运用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开展工作是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前提。创业教育要培养和强化学员的创业技能,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识别和把握机会能力的提高,学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以及领导力的训练等。
读者对象和使用建议
  本书是为那些希望了解创业过程和创业知识的读者而撰写的。通过学习本书,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创业,创业者和公司管理者有什么不同,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发现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如何设计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组建团队,创业过程中如何筹措资金,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如何让新企业盈利和成长等,以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这些创业路上一定会遇到的问题,理性地规划职业生涯。
  本书是一本本科教材,建议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创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学等基础知识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创业管理的内容。本教材也适合MBA学员学习。
编写成员
  本教材的编写前后两稿改动较大。第一稿编写人员主要有张玉利(南开大学),陈寒松(山东财政学院),李乾文(南京审计学院),陈忠卫(安徽财经大学),陈文华(江西师范大学),李政(吉林大学)等。第二稿在第一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其结构和主要完成人为:
  第1章:张玉利;第2章:李华晶(北京林业大学);第3章:杨俊(南开大学),李乾文;第4章:陈立新(天津工业大学);第5章:李华晶,陈忠卫;第6章:赵都敏(南开大学),陈文华;第7章:胡望斌(南开大学),李政;第8章:薛红志(南开大学);第9章:陈寒松;第10章:杜国臣(南开大学);第11章:陈颉(天津财经大学),李政;第12章:张玉利,陈立新;案例部分:张玉利,陈寒松,田新(南开大学),杜运周(南开大学)。张玉利提出编写框架,对每章提出修改意见,对书稿进行统稿并最终定稿。陈寒松参与了部分组织工作,并进行了初稿的统稿和修改工作。
感谢
  我们从1995年开始面向不同层次学员开设了《创业与企业成长》、《创业管理》、《公司创业管理》、《企业成长理论》等课程,翻译出版了2本创业管理教材《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和《创业管理:成功创建新企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了1本《创业管理》教材,发表了几十篇创业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开设了专业学术网站(南开创业网,wwwebgorgcn),该网站已成为国内创业研究的交流平台。
  参与本教材编写工作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他们有的已从这里毕业,有的是从兄弟院校毕业加入进来的。大家紧密合作,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2000年,受天津市政府的委托,在天津市组织完成了万户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研究的课题;2004年与天津市科委合作开展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2005年,参与了中国科技部“政府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项目研究工作,收集整理了5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和法规,较为系统地概括了国外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先进经验。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多次组织召开高水平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注重创业研究与教育的结合。2003年9月28~29日,在南开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2006年4月10~11日,与美国百森商学院联合主办了“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4月12~14日,举办了“百森-南开创业教育师资研习班”,杰弗里·蒂蒙斯教授和斯蒂芬·斯皮内利教授联合介绍了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我们秉持创业精神开展创业研究和教育工作,本教材是团队成员长期合作的成果,作为主编,我要对大家的贡献表示感谢。
  创业研究与教育工作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推动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不少困难,社会各界对创业研究与教育的重视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南开大学重视创业与创新教育,学校把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纳入“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社科处、教务处都曾拨资金支持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开展创业研究,探索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将创业与中小企业研究纳入重点研究领域予以资助,在连续资助面上研究课题的基础上,2007年又设立重点课题予以资助;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重视创业管理方面的教材引进和建设,我们有愉快的合作经历,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团队全体成员对各方面的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
张玉利
2007年8月于南开园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封底文字:

以创业过程为主,兼顾关键要素
本书在保留上一版特色和框架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创业过程,因为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创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业者及其创业团队的个性和能力,从过程的角度展开有助于读者了解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就像管理学教材大多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展开一样。同时,还强化了创业者(团队)、机会、资源等关键要素,将创业的关键要素和创业活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以“观念、知识、技能和行动”为框架,构建“ASK-DO”模式
作者综合十多年来的创业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提出了“观念、知识、技能和行动”框架,并构建了“改变观念(Attitude),培养技能(Skill),掌握知识(Knowledge),付诸行动(Do)”的“ASK-DO”模式,即在创业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的意识;认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企业家和创业者所特有的技能与素质;在行动上体现创新性。

以创业实践为导向,突出可读性
突出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进一步做到“做中学”。为此,此书第2版还丰富了栏目,除情境故事、引例、综合案例外,又增设了关键概念、调查数据、创业者谈创业、研究发现、文献研读、行动指引等栏目内容,增强此书的可读性,激发读者学习创业、研究创业的兴趣,希望对读者强化创业精神和技能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帮助。

本书主要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既可用于本科生教学,也可用于MBA、EMBA和研究生教学,同时,还可以为有意于创业的人和创业者提供帮助与参考,也可用做培训教材。

前衬页文字:
作者简介
张玉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首批火炬创业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创业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创业管理”负责人、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业与中小企业成长研究基地主任。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我国的创业研究与教育工作。1995年面向本科生开设“小企业管理”课程;1998年开始面向MBA讲授“创业与企业成长”课程;近来为我国多所院校的EMBA学员讲授“创业管理”课程。2003年9月,发起并在南开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2006年4月与全球创业教育的顶级学校美国百森商学院合作召开“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了“百森—南开”创业教育师资研习班;2008年组织召开“首届创业案例研讨会”等。在创业、中小企业与企业成长领域主持完成国家级研究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最近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新企业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陈寒松,博士、教授,现任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企业成长、家族企业创业等。面向工商管理领域本科生主讲“创业管理”课程,主持建设“创业管理”校级优质课程。参编《创业管理》教材1部。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创业管理研究主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及参与相关主题的省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创业概述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这算创业吗
11创业活动及其本质
111创业是长期且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112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113创业的含义
114创业与创新
115创业导向
12创业的要素和过程
121蒂蒙斯的创业要素模型
122创业活动过程
13创业的类型
131创业分类的常见维度
132基于创业初始条件的分类
133基于效果的分类
14创业思维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2章创业者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每个人都是创业家吗
21创业者:一个相对独特的社会群体
211创业者的特征描述
212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
213构建个人创业策略
22创业能力
221创业者的创业动机
222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
223创业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224中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25创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3社会责任与创业伦理
231创业者改变世界
232社会责任
233创业伦理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3章创业团队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生于80年代
31创业团队及其构成
311群体与团队
312一般团队与创业团队
313创业团队的构成
32创业团队的组建
321理性与非理性逻辑
322互补性与相似性
323认知冲突与情感冲突
33创业团队的管理
331核心创业者的领导才能
332核心成员所有权分配机制
333团队内部的冲突管理
334实现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传承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4章创业机会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机会在哪儿
41机会、创意与创业机会
411机会与创意
412创业机会
413机会的来源
42机会识别
421影响机会识别的因素
422机会识别过程
423信息获取与分析
424机会的分类
425识别机会的常见方法
43评价创业机会
431创业者对机会的初始判断
432评价创业机会价值的基本框架
433市场测试
44提炼和创新商业模式
441商业模式涉及的基本问题
442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443商业模式创新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5章商业计划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商业计划的生命力:一位专业商务顾问的看法
51商业计划与创业筹划的区别
511创业筹划
512商业计划的用途
52商业计划的基本要求与核心内容
521商业计划的基本要求
522商业计划的核心内容
53商业计划的编写原则与技巧
531编写原则:风险投资家的视角
532编写技巧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延伸阅读
第6章资源运用与整合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蒙牛借力
61资源基础理论与创业资源
611资源基础理论
612资源分类
613战略性资源
62创业者利用资源的方法
621依靠自有资源
622拼凑
623发挥资源的杠杆效应
63整合外部资源
631识别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
632构建共赢的机制
633维持信任长期合作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7章创业融资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郑海涛的三次创业融资故事
71创业融资难的原因
711创业融资的困境
712创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
72面向创业的融资渠道
721私人资本融资
722机构融资
723政府背景融资
73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
731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较
732融资方式选择
74创业融资过程
741融资前的准备
742测算资本需求量
743编写商业计划书
744确定融资来源
745融资谈判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8章新企业生成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法庭为什么关闭Napster公司
81新企业创建的相关法律问题
811新企业创建的法律因素和法规
812选择新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
82新企业的经营地点与名称设计
821新企业的选址
822新企业的名称设计
83新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与程序
831通过新建企业启动新事业
832通过收购现有企业启动新事业
833通过特许经营启动新事业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9章新企业生存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初次创业,我失败了
91新进入缺陷
92构建新企业的合法性
921合法性
922合法性获取战略
923通过象征性行动获取合法性
93开展低成本的营销活动
931市场定位
932新企业营销的4P
94保障稳定的现金流
941现金流
942现金流管理策略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10章企业成长管理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经营一家盛产人才的企业
101企业成长的规律
1011企业生命周期
1012格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1013爱迪思的十阶段成长模型
102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1021不确定性对新企业的挑战
1022快速成长导致复杂性
103企业持续成长的保障
1031优秀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差异
1032初期成长之后的成长与萎缩
1033企业持续成长的管理重点
104企业传承
1041传承的形式
1042接班人的培养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11章公司创业
核心问题
学习目标
【引例】海信集团的公司创业:技术孵化产业模式
111公司创业及其动因
1111公司创业的含义
1112公司创业的动因
1113公司创业与个体创业活动的比较
112公司创业活动的开展
113公司创业的障碍及克服
1131传统管理对公司创业的阻碍
1132促进公司创业的策略
114战略创业
1141创业战略与传统战略思维比较
1142创业精神和战略管理的融合
本章要点
重要概念
思考题
文献研读
课外练习
第12章综合案例
案例一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不同观点及讨论
案例二在失败中成长,没有“天生”的创业者
案例三万通六君子: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
案例四从“北大才子”到“猪肉大王”
案例五炼狱重生:金正电子面临逼债困境扭转逆境的故事
案例六野地里的婚纱照
参考文献
推荐网站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迪安 • A.谢泼德(Dean A. Shepherd) [德]霍尔格 • 帕策尔特(Holger Patzelt) 著
作者: 张玉利,陈寒松,薛红志
作者: 张玉利
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