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作者 : (美)罗伯特·索尔所 Robert L. Solso 内华达州里诺大学 奥托·麦克林 北爱尔华大学 金伯利·麦克林 北爱尔华大学邵志芳 导读
译者 : 邵志芳
出版日期 : 2010-07-02
ISBN : 978-7-111-31144-7
适用人群 : 爱好心理学者、心理学研究者、专业学生
定价 : 70.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双语
页数 : 557
开本 : 16
原书名 : Cognitive Psychology
原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教材,涵盖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意识、知识表征、概念形成、推理、决策、问题解决、创造、人类智力、语言、认知以及人工智能等知识概念。其主要的特点是,注重从宏观上叙述和思考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实验以及实际应用,并在许多地方提出了所述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很值得读者细心玩味。

图书特色

作为认知心理学教材的开路先锋,索尔所对这门学科可谓居功至伟,后来的教材几乎都遵循他建立的体系。
索尔所的《认知心理学》内容涵盖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意识、知识表征、概念形成、推理、决策、问题解决、创造、人类智力、语言、认知的毕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书中不仅介绍了大量经典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而且对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表述,注重从宏观上叙述和思考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实验以及实际应用。
—— 邵志芳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图书前言

致读者
  欢迎阅读《认知心理学》!无论您是学生、教师,还是其他邂逅本书的读者,我们都希望您能够欣赏本书,并从中了解心智与大脑如何工作的诸多信息。
  30多年前,罗伯特·索尔所正在撰写这本书的第1版。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除了现在被奉为经典的摩尔(More, 1939)和奈瑟(Neisser, 1967)的书,以及当时能够查到的上百篇文章和专题报告以外,那时别无样例可循。罗伯特于1974年在斯坦福大学聆听了埃德·史密斯的认知课程,受到很大的影响。埃德熔铸写作材料的风格在现在这本书中仍有体现,尽管多年来有了不少改变,但这种风格仍影响着当今认知心理学的数十本教材,影响着全美国和全世界的学生和教师。本书已经被译成俄语、土耳其语以及汉语。除了现在这个版本,本书还出了一个国际版。
  您也许知道,罗伯特已于2005年1月去世。为他送行的那天,刚好是情人节—非常符合他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笔耕不辍的为人。我们很自豪能够成为他的博士生,并无数次和他探讨认知心理学,探讨将我们的科学传播给他人的真实意义。我们深感幸运,能够秉承罗伯特30多年前开创的传统,继续本书的出版。在这个版本的修改中,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持了罗伯特书写教材时的眼光,它荣耀着认知心理学的过去和未来。
致教师
  第8版保持了前7版的长处和内容,同时也增添了一些重要的新材料,重组了教材的结构,以更好地反映认知加工的次序,这样一来,某几章的标题就要有所改变,以更好地反映其内容;同时我们还将某些散布在多个章节的内容适当集中。此外,某些专题(例如专家)之前有专章叙述,现在归入了阐述专门知识的章节中。这个版本最值得注意的改进是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还包括运用这些技术开展的研究结果及其应用。但是我们仍应清楚地认识到,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心智—其生物基础、基本思想、推理过程、语言和记忆等。这些主题才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认知神经科学仅仅是阐述与解释认知功能的一个途径。我们保留了许多历史上经历了时间考验和科学实证检验的研究,并且在适当的地方增补了一些有趣的新研究。用新研究代替经典研究确实很令人神往(就因为其“新”),但是往往在它阐明了问题的一个新的方面后,这种替代才能成功。而在许多情况下,经典的研究已经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因而被保留了下来。我们也会及时更新这些经典研究的解释和实例,以更好地激发当今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览和本版的修改
  各章都以一些预习性的思考题开头。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并鼓励他们在深入阅读本章内容前能够自己开展一些思考。我们知道,如果学生事先对将要学到的知识有一些头绪,他们对关键内容就会学得更加好。
  大多数章节都以历史的简单回顾作为开头。我们相信,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如此迅猛的形势下,读者需要知道相关课题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将新的研究纳入历史当中加以理解。各章多以两种方式作为结尾:“聚焦认知神经科学”(spotlight on cognitive neuroscience),介绍认知神经科学的新近研究;“点播台”(a la carte)回顾理论或方法学上有趣的研究以强调该章某个方面。
  “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和“试一试”这两个专栏启发学生运用日常生活经验、简便易行的演示或实验来分析和思考当前讨论的问题。
  我们这一次在整个教材中增添了关于认知过程的进化意义的讨论。我们还将“意识”这一章做了通篇修改,使其不仅保留了意识状态方面的内容(例如睡眠等),而且包括了关于意识的哲学和认知方面的重要观点。语言被压缩成一章,另外新增加了一章—“遗忘与识记”。在认知发展这一章,还增加了关于老年人认知的内容。每一章的内容都得到了修改,以使内容更加清晰、艺术,文献更加贴近当今发展状况。书中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语录,目的是启发学生凝神思考,将他们知道的和正要学的内容与语录联系起来。我们想,这些语录可以为有效的教学开一个好头。
  此外,我们还修订了各章的末尾—学生资料中心,它包括学习指引、关键词和新起点。设计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培养他们对于该章课题的兴趣,为他们开始新的研究和论文提供具体的帮助。所以,这部分列出一系列的书籍和文章,还有电影名称和互联网搜索的关键词。
  各章标题改动较多,所以,我们致力于让再次使用本书的教师能够迅速将课程计划与第8版无缝对接。
  有很多人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贡献。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在此再次认识他们。很多教师、学生向我们反馈了这本书有用和无用之处,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帮助。书是为您写的,您的反馈和长期使用对我们来说不可或缺。审阅一本教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因此我们特别感谢本书第8版的审阅者,他们花费了大量心血,提供了有用的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他们的贡献是无价的,许多修改直接来源于他们的意见。他们是:Gary Klasky(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David Ludden(林赛威尔森学院)、Chris Niebauer(宾夕法尼亚州滑石大学)、Angelina MacKewn(田纳西州大学马丁分校)和Thomas Schaffer(南达科达州立大学)。
  感谢我们的编辑Stephen Frail,他支持Allyn & Bacon出版社的艺术部与我们合作进行封面设计;感谢常青树公司的Patty Donovan,她的不倦努力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感谢Lucas Heuer,一位来自北艾奥瓦大学的本科学生,他协助我们为教师手册和题库搜集资料;还有我们的研究生Dwight Peterson的帮助。我们还要衷心感谢心理学系的行政助理Jeanne Marshall和Betty Bagenstos,她们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还要感谢我们的朋友Steve Knapp提供的反馈、领悟、新闻简报和语录。要感谢的还有我们的同事,谢谢你们的友情和理解。最后,我们要感谢家人能够容忍我们的缺席和繁忙的日程,特别感谢我们的儿子Gage、Davis和Ricardo,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直到“你们的书弄完了吗”这个问题问了无数遍后,终于兴奋地等来了这样一个回答:“弄完了!”
   奥托·麦克林   金伯利·麦克林

上架指导

心理学理论

封底文字

作为认知心理学教材的开路先锋,索尔所对这门学科可谓居功至伟,后来的教材几乎都遵循他建立的体系。
索尔所的《认知心理学》内容涵盖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意识、知识表征、概念形成、推理、决策、问题解决、创造、人类智力、语言、认知的毕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书中不仅介绍了大量经典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而且对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表述,注重从宏观上叙述和思考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实验以及实际应用。
——邵志芳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译者简介

邵志芳: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统计与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图书目录

导读
前言
术语表
第1章 导言与研究方法 3
1.1  何为认知心理学 4
1.2  认知心理学简史 7
1.3  认知心理学是关于信息加工的学问 12
1.4  认知隐喻、认知模型、理论与观点 12
1.5  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 22
1.6  研究方法 25
1.7  致学生 31
第2章 认知神经科学 37
2.1  对脑的探索:最近的前沿 38
2.2  工作日志:21世纪—脑科学 39
2.3  中枢神经系统 42
2.4  发现皮层功能 49
2.5  双半球记 55
2.6  认知神经科学 61
2.7  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 62
2.8  神经科学工具箱 63
第3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76
3.1  计算式大脑 77
3.2  感觉与知觉 78
3.3  知觉广度 88
3.4  视像存储 89
3.5  声像存储 90
3.6  感觉存储的功能 92
3.7  注意 93
3.8  加工容量与选择性注意 97
3.9  听觉信号 98
3.10  选择性注意的模型 100
3.11  视觉注意 106
3.12  自动加工 108
3.13  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 110
第4章 模式识别 120
4.1  知觉理论 122
4.2  视觉模式识别 125
4.3  格式塔理论 127
4.4  典型视角 130
4.5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加工 133
4.6  模板匹配 135
4.7  特征分析 141
4.8  原型匹配 144
4.9  专家的模式识别 149
4.10  模式识别—知觉者的角色 151
第5章 记忆模型与短时记忆 158
5.1  记忆的二元模型 159
5.2  短时记忆 164
第6章 记忆理论与长时记忆 181
6.1  长时记忆的局部定位与整体分布 182
6.2  长时记忆的容量 183
6.3  长时记忆的保持 185
6.4  长时记忆的储存 192
6.5  记忆的类型 203
6.6  认知神经科学的支持 206
第7章 遗忘与识记 214
7.1  历史的回顾 215
7.2  遗忘理论 216
7.3  记忆错误 221
7.4  识记 223
7.5  增强记忆的因素 223
7.6  超凡记忆 229
第8章 意识 237
8.1  意识的历史 239
8.2  意识的框架:AWAREness理论 240
8.3  意识的功能 246
8.4  意识状态 249
8.5  意识的模型 254
8.6  自动加工 257
第9章 知识的言语表征 270
9.1  语言与知识 271
9.2  联想主义理论 271
9.3  知识的语义组织 272
9.4  命题网络 279
9.5  认知神经科学的支持 283
9.6  联结主义与知识的表征 285
第10章 知识的视觉表征 293
10.1  历史的回顾 294
10.2  关于知识的视觉表征的理论 295
10.3  认知神经科学的支持 303
10.4  认知地图 308
10.5  联觉:颜色的声音 313
第11章 语言 321
11.1  单词及其含义 322
11.2  语言学层级 323
11.3  转换语法 326
11.4  心理语言学 329
11.5  语言与神经学 331
11.6  阅读 332
11.7  词汇决策任务 339
11.8  认知神经科学的支持 342
11.9  理解 343
11.10  一个有关文本理解的模型 348
第12章 认知的毕生发展 357
12.1  认知发展 358
12.2  认知神经发展 369
12.3  认知能力的发展 374
12.4  认知与老化 389
12.5  认知神经科学的支持 391
第13章 概念形成、逻辑和决策 399
13.1  概念形成 400
13.2  逻辑 403
13.3  决策 413
13.4  决策和理性 426
第14章 问题解决,创造力和人类
智力 433
14.1  问题解决 434
14.2  创造 444
14.3  智力 455
第15章 人工智能 475
15.1  历史的回顾 478
15.2  思考的机器 488
15.3  知觉和人工智能 491
15.4  语言和人工智能 498
15.5  问题解决、玩游戏和人工智能 506
15.6  人工智能和艺术 510
15.7  机器人 514
15.8  人工智能的未来 516
15.9  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 518
参考文献 523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3
What Is Cognitive Psychology  4
The Histor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Brief 7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about Processing Information 12
Cognitive Metaphors, Models, Theories, and Perspectives 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22
Research Methods 25
To the Student 31
Chapter 2: Cognitive Neuroscience 37
Exploring the Brain: The Frontier Within 38
Logbook: The Twenty-First Century—Brain Sciences 39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42
Discovering Cortical Functioning 49
A Tale of Two Hemispheres 55
Cognitive Neuroscience 61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62
The Neuroscientists Toolbox 63
Chapter 3: Sensation,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 76
The Computational Brain 77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78
Perceptual Span 88
Iconic Storage 89
Echoic Storage 90
Function of Sensory Stores 92
Attention 93
Processing Capacity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97
Auditory Signals 98
Models of Selective Attention 100
Visual Attention 106
Automatic Processing 108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Attention 110
Chapter 4: Object Recognition 120
Perceptual Theories 122
Visual Pattern Recognition 125
Gestalt Theory 127
Canonic Perspectives 130
Bottom-Up versus Top-Down Processing 133
Template Matching 135
Feature Analysis 141
Prototype Matching 144
Pattern Recognition among Experts 149
Object Recognition—The Role of the Perceiver 151
Chapter 5: Memory Models and Short-Term Memory 158
Dualist Models of Memory 159
Short-Term Memory 164
Chapter 6: Memory Theories and Long-Term Memory 181
Loca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TM 182
Capacity of LTM 183
Duration of LTM 185
LTM Storage 192
Types of Memory 203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upport 206
Chapter 7: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214
Historical Perspective 215
Theories of Forgetting 216
Memory Errors 221
Remembering 223
Factors that Enhance Memory 223
Extraordinary Memories 229
Chapter 8: Consciousness 237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239
Framework for Consciousness: AWAREness 240
Functions of Consciousness 246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249
Models of Consciousness 254
Automatic Processes 257
Chapter 9: The Verbal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270
Language and Knowledge 271
Associationist Approach 271
Semantic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272
Propositional Networks 279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upport 283
Connectionism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285
Chapter 10: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293
Historical Perspective 294
Theories of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295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upport 301
Cognitive Maps 308
Synesthesia: The Sound of Colors 313
Chapter 11: Language 321
Words and Their Associated Meanings 322
Linguistics Hierarchy 323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326
Psycholinguistics 329
Language and Neurology 331
Reading 332
Lexical-Decision Task (LDT) 339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upport 342
Comprehension 343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348
Chapter 12: Cognition across the Lifespan 357
Cognitive Development 358
Neural Development 369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bilities 374
Cognition and Aging 389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upport 391
Chapter 13: Concept Formation, Logic, and Decision Making 399
Concept Formation 400
Logic 403
Decision Making 413
Decision Making and Rationality 426
Chapter 14: Problem Solving, Creativity, and Human Intelligence 433
Problem Solving 434
Creativity 444
Human Intelligence 455
Chapter 15: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75
Historical Perspective 478
The Thinking Machine 488
Perception and AI 491
Language and AI 498
Problem Solving, Game Playing, and AI 506
AI and the Arts 510
Robots 514
The Future of AI 516
AI and Scientific Inquiry 518
References 52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埃里克 R. 坎德尔(Eric R. Kandel)哥伦比亚大学 詹姆斯 H. 施瓦茨(James H. Schwartz)哥伦比亚大学 托马斯 M. 杰塞尔(Thomas M. Jessell)哥伦比亚大学 史蒂文 A. 西格尔鲍姆(Steven A. Siegelbaum)哥伦比亚大学A.J.赫兹佩思(A.J. Hudspeth)洛克菲勒大学 编著
作者: [美]约翰?比奈尔(John P.J. Pinel)
作者: (美) 保罗C.科兹比(Paul C.Cozby)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    著斯科特C.贝茨(Scott C. Bates)犹他州立大学
作者: 主编 李春华 贾楠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 丹尼尔 L.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 杰西卡 M.曾(Jessica M. Tsang) 克里斯滕 P.布莱尔(Kristen P. Blai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