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通论
作者 : 刘春泉
出版日期 : 2008-09-12
ISBN : 7-111-24831-6
定价 : 26.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97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准确、简明、通俗地介绍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政策主张,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知识性、系统性与通俗性相统一。在叙述方面,着重用文字和图表的表达方法,而少采用数学分析和推导的方法,以求更加简明扼要、精练清晰,以利于读者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学术方面,既适当反映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学术水平,也注意西方近年来有关理论的最新发展。
本书适合大学除经济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高年级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读者自学使用。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当代西方经济学一直是为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其他专业大都不开,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更不开设该课程。其实在这个知识大融合、大交叉、改革开放的年代,作为经济类以外的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本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外国特别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运用当今西方经济学某些有价值的东西,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经济理论水平,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坚定对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投身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自觉性,为此目的,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作为一本当代西方经济学教材,应当不断地反映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现实和理论建设的新成果。然而,作为一本教材,它又不同于学术著作,主要不是发表作者本人的学术见解,更不是参与学术讨论的作品,而是以阐明本学科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为中心任务的教学用书。同时,本书也不同于现在为经济类专业撰写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教材,那是专为具有了较深厚的经济学知识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编写的,知识性、系统性、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专业教材。摆在读者面前的《西方经济学通论》教材,是为经济类专业以外的大学本科其他专业的学生编写的,包括理科、工科的学生。基于此,我们在写作上力求做到,内容上通俗易懂,尽量少用模型、公式等,通过浅显的语言,将深奥的理论讲清,力求做到能让那些经济学知识不多的学生也能读懂、理解、掌握。基于这种考虑,本书做了以下安排。
  这本书在编著上选择了这样的结构,全书分两篇:上篇,微观经济学。主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对微观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下篇,宏观经济学。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应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国民收入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分析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它同时也符合“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这是撰写本教材的目的。
  本教材是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后形成的,它适合大学除经济学以外的其他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大专、电大、夜大成人教育教材和在职干部业务培训的自学读物。本书由刘春泉教授拟定全书的提纲并进行撰写,由仉志余院长、教授、硕导进行全书的统稿和审定。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版本和文献,得到了兄弟院校同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若有不妥之处,诚望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封底文字

本书准确、简明、通俗地介绍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政策主张,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知识性、系统性与通俗性相统一。在叙述方面,着重用文字和图表的表达方法,而少采用数学分析和推导的方法,以求更加简明扼要、精练清晰,以利于读者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学术方面,既适当反映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学术水平,也注意西方近年来有关理论的最新发展。
本书适合大学除经济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高年级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读者自学使用。

图书序言

编写适合高等学校文理工科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反映当前理论研究成果的非专业类系列教材,是一项意义深远、任务艰巨的工程。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文科教育与理工科教育相分离的状况改观不大。如理工科的学生不懂得经济及管理学基本常识,更不可能运用经济及管理学原理来提高工程绩效;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的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理工科处理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绩效等。如何将文科的“虚”和理工科的“实”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即不仅会“说”,而且会“做”,“说”、“做”结合。这是21世纪对大学生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更是我们编写该系列教材的初衷和目的。因此,为21世纪高等院校文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一套强化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系列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型的教学体系沿袭了几十年,进入21世纪后,在总结几十年办学得失并借鉴和汲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2006年,教育部提出学理工的要学点文科知识,学文科的也要学点理工科知识,特别是2007年4月教育部又提出,在校大学生应该学习大学语文,这是注重和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一次飞跃。“21世纪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力具特色,有所创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几年来,我们组织了几所高校多个学科的多位教授、副教授组成课题组,通过研讨、修改、主讲等多个循环,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通论》《企业经济学通论》《市场营销学通论》《会计学通论》《管理学通论》《实用法学通论》《劳动法通论》《经济法通论》《合同法通论》《现代科学技术通论》《纳米科学技术概论》等系列讲义,并计划逐步正式出版本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力具下列特点:
  (1)紧缺性。就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供非专业使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目前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不能满足需要。
  (2)创新性。供非专业使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不同于专业使用的教材,我们在编写本系列教材时,既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又考虑非专业学生的实际,力主创新。在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到理工科学生的优势,巧妙运用模型、公式等;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通过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奥的概念与理论,使读者更易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
  (3)实用性。本系列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问题入手,交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选择的内容、程序、技术、规范上下工夫,以求确保系列教材的实用价值。
  (4)先进性。本系列教材的编写起点高,以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已达到的水平为起点,尽可能地广泛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对于有价值并且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成果,积极地消化、吸收并使其教材化。对于基本理论问题有新的概括和阐述;对于发展中的重要知识力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力争教材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先进性,而且阐述上深入浅出。
  (5)科学性。本系列教材尊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企业经济学通论》以企业运作的过程为线索,根据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突出企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使整个内容贴近企业经济活动实践,努力缩短知识能力的内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基本理念的形成,提高受教育者的企业经济素质。
  “21世纪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涉及多门学科,编写难度大,其内容、方法、结构也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作为系统研究复合型人才系列教程的教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事实上,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建设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都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各位主编的大力支持下,本系列教材得以陆续出版发行,才为我们争得全国专家同仁的斧正与合作提供了机会,为此深表谢意。

  仉志余
  2008年7月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教学建议绪论上篇微观经济学第1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1需求与供给
111市场
112价格
113需求
114供给12均衡价格
121均衡
122均衡价格
123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
调节作用1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131弹性
132需求弹性
133需求收入弹性
134供给弹性第2章消费者行为21边际效用
211欲望
212效用
213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2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15消费者行为理论22基数效用
22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222基数效用23序数效用
231序数效用
232无差异曲线分析
233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
均衡
234替代效应与收入
效应
235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236恩格尔定律第3章生产者行为31生产函数
311厂商
312生产要素
313生产函数3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21短期生产函数
32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
32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的变化
324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
投入阶段
32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规模经济
331长期生产函数
332规模经济
333生产规模与产量之间的
关系分析
334内在经济与内在不
经济
335外在经济与外在不
经济34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341成本的概念
342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35利润最大化原则
35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
边际收益
352利润最大化原则36市场结构
361市场和市场结构
362完全竞争
363完全垄断
364垄断竞争
365寡头垄断第4章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41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411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412影响生产要素的因素
413生产要素的供给42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421工资理论
422地租理论
423利息理论
424利润理论43社会收入分配的衡量
431洛伦茨曲线
432基尼系数
433洛伦茨曲线与基尼
系数的运用第5章微观经济政策51政府职能和微观经济政策
目标
511政府的职能
512微观经济政策目标52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521市场失灵的含义
522市场失灵的原因
523政府调节53政府失灵及其矫正
531政府失灵的含义及其
原因
532政府失灵的矫正下篇宏观经济学第6章国民收入核算61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611流量及存量
612总供给与总需求
613储蓄与投资
614国民收入的含义
615国民收入核算指标6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62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62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方法
623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
生产总值
624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
生产总值
625五个国民收入总量
之间的关系第7章失业与通货膨胀71失业
711失业的含义与衡量
712失业的种类和原因
713自然失业率和充分
就业
714失业的代价与奥肯
定律72通货膨胀
721货币的基本知识
722通货膨胀的定义
723衡量通货膨胀的
指标
724通货膨胀率
725通货膨胀的类型
726通货膨胀的原因
727通货膨胀的影响7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731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
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732早期的菲利普斯
曲线
733菲利普斯曲线的
恶化第8章经济周期81经济周期的定义及其阶段
811经济周期的定义
81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及其特点82经济周期的类型
821基钦周期
822朱格拉周期
823康德拉耶夫周期
824库兹涅茨周期
825熊彼特的多周期83经济周期成因的诸种解释
831政治周期理论
832太阳黑点理论
833消费不足理论
834投资过多理论
835心理理论
836纯货币理论
837创新理论第9章经济增长91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911经济增长的含义
912经济增长的衡量
指标
913经济增长与经济
周期的关系
914影响经济增长的
因素
915经济增长方式及
类型
916经济增长的发展
趋势
917现代经济增长的
特征92经济成长阶段
921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的
特征
922对各阶段之间的关系的
论述93零增长率
931增长极限论
932增长价值怀疑论
933对零增长率理论的
评价94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941哈罗德-多马经济
增长的基本公式
942三种增长率
943评价95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
951刘易斯模式
952费景汉-拉尼斯
模式96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961平衡增长理论
962不平衡增长理论
963评价第10章宏观经济政策101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011宏观经济政策
1012经济政策与经济
理论
1013经济政策目标
101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
矛盾
1015经济政策工具
1016宏观经济政策的
特征
1017相机抉择
1018需求管理与供给
管理102财政政策
1021西方国家的财政
1022自动稳定器103货币政策
1031金融市场
1032货币政策、原则与
目标
1033存款货币的创造
103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工具1035其他货币政策
工具104其他经济政策手段
1041供给第一的政策
1042人力政策
1043全面调节论的
政策
1044收入政策
1045收入指数化政策105对外经济管理政策
1051对外贸易政策
1052利用外资的政策
1053浮动汇率的政策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R.格伦·哈伯德(R. Glenn Hubbard)哥伦比亚大学安东尼 P.奥布赖恩(Anthony Patrick O'Brien) 利哈伊大学 著
作者: (美)R.格伦.哈伯德(R. Glenn Hubbard),安东尼 P.奥布赖恩(Anthony P.O‘Brien)著
作者: 主编 李海东 副主编 蔡利
作者: [美] 迪恩·卡尔兰(Dean Karlan)(耶鲁大学) 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纽约大学)著   内封增加:特殊贡献者 梅雷迪思 L.斯塔兹(Meredith L.Startz)(耶鲁大学)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威廉J.鲍默尔 艾伦S.布兰德
作者: 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
作者: 保罗A.萨缪尔森 威廉D.诺德豪斯
作者: 麦克尔L.卡茨 哈维S.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