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作者 : 肖明
出版日期 : 2007-09-15
ISBN : 7-111-22191-3
定价 : 30.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10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在编写中,始终遵循“适用、够用、会用、好用”的原则,不仅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且在正文中穿插了人物小传、例题精解以及知识扩展,并附有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指导。

  本书特点
  ●结构安排合理,内容全面。本书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主流技术进行系统介绍,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便于掌握。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特别关注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与操作,通过知识拓展、课后实验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教辅资源丰富。除主教材之外,本书还为教师配有电子教案、各章的案例故事、模拟试卷及答案、计算机网络术语及缩略语的汇总,需要的教师可登录机工新阅读网站(www.cmpreading.com)下载。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专门人才。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受到我国高等院校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喜爱,被许多专业列为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这对计算机网络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所能见到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大多是面向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的教学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众多管理类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与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相比,管理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本书正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参考学时数为78~90学时(课堂教学为48~60学时,实验教学为30学时)。选用本书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取舍,灵活掌握。全书分为11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互连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因特网协议、因特网应用、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学完本书以后,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充分考虑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点,始终遵循“适用、够用、会用、好用”的编写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先进性和科学性,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内容安排上,重点介绍了一些网络技术问题,以帮助学生把握网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在体系结构上,尝试做到合理安排、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便于掌握。在写作风格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便于自学。此外,本书还运用了大量实例和例题来讲解计算机网络知识,以达到“易读、易懂、易学、易用”的编写目标。
  概括而言,本书具有五个特点:
  1)定位准确。本书特别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者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2)内容全面。本书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系统介绍了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主流技术。
  3)注重实践。本书特别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与操作,每章后面都安排了多个相关实验,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方便教学。本书各章开头给出了学习要求,正文中穿插了人物小传、知识扩展和习题精解,各章末尾附有各类习题和实验指导。
  5)资源配套。除主教材以外,本书还配有电子教案,以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做到易教易学。读者可从华章网站免费下载教学课件、各章案例故事、两套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以及计算机网络术语和缩略语。
  本书初稿由北京师范大学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完成,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肖明副教授担任主编,石勇、马建华和储朝霞等参与编著。具体分工为:肖明(第1章、第2章),石勇(第3章、第9章、第10章),马建华(第4章、教辅资源),李绍辉(第5章),储朝霞(第6章、案例材料),鲍建樟(第7章),刘明政(第8章),陈颖(第9章),李晓兵(第10章),刘、王宇(第11章)。全书由肖明进行统稿和审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大量教材和资料(见参考文献)。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汪五友博士对本书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对本书编写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另外,本书部分插图由国家信访局信息中心的王永红工程师制作。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刘锟发、宋义、孙荣冠、李京京、杨亮、周舟等同学帮我创建了与本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并且成功地申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计算机网络立体化课件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这里,一并向上述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还应该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断地激励我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本书的写作。令我特别感动的是我正在上幼儿园小班的儿子,尽管他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十分殷勤地帮我“干活”(开机和关机),但他从来不独占我的笔记本电脑,因为他知道晚上是爸爸写书的时间。
由于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真诚地希望使用本书的广大读者来信批评指正,我的邮箱是:ming_xiao02@sohu.com。

  肖 明
  2007年夏于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封底文字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在编写中,始终遵循“适用、够用、会用、好用”的原则,不仅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且在正文中穿插了人物小传、例题精解以及知识扩展,并附有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指导。

  本书特点
  ●结构安排合理,内容全面。本书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主流技术进行系统介绍,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便于掌握。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特别关注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与操作,通过知识拓展、课后实验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教辅资源丰富。除主教材之外,本书还为教师配有电子教案、各章的案例故事、模拟试卷及答案、计算机网络术语及缩略语的汇总,需要的教师可登录华章网站(www.hzbook.com)下载。

作者简介

肖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因特网文本挖掘、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系统检索、计算机网络。已发表40多篇论文、译文100多万字,参加编译书籍11部,独立编写教材1部,参加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教委教改项目、国家科委攻关项目等在内的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项目2项(在研)。目前从事教学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信息资源管理、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等。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电脑文化简明教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上两本教材为教育部审订面向21世纪教材)、《数据仓库生命周期工具箱》、《数字图书馆:概念与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1
1.1.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网络阶段 3
1.1.3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阶段 4
1.1.4 高速智能化网络阶段 4
1.2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5
1.2.1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述 5
1.2.2 金字系列工程 5
1.2.3 国内互连网络 7
1.3 计算机网络概述 9
1.3.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9
1.3.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
1.3.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2
1.3.4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组成 13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类型 14
1.4.1 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14
1.4.2 按网络传输介质分类 15
1.4.3 按网络通信方式分类 15
1.4.4 按网络通信速率或网络带宽分类 15
1.4.5 按网络应用范围分类 15
1.4.6 按网络控制方式分类 16
1.4.7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16
1.4.8 按网络组件功能分类 19
1.4.9 其他分类方法 19
1.5 练习 20
1.6 实验 22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3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3
2.1.1 数据、信息和信号 23
2.1.2 数据通信系统 24
2.2 信道及其主要特性 27
2.2.1 傅里叶级数 27
2.2.2 信道的基本概念 27
2.2.3 信道容量 28
2.2.4 数据传输方式 30
2.3 传输介质 33
2.3.1 双绞线 33
2.3.2 同轴电缆 34
2.3.3 光纤 34
2.3.4 无线传输方式 35
2.4 数据编码技术 36
2.4.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6
2.4.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37
2.4.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8
2.4.4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38
2.5 多路复用技术 39
2.5.1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39
2.5.2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39
2.5.3 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40
2.5.4 码分多路复用技术 41
2.6 数据交换技术 42
2.6.1 线路交换 42
2.6.2 报文交换 42
2.6.3 分组交换 43
2.6.4 快速分组交换 44
2.7 差错控制技术 44
2.7.1 差错控制概述 44
2.7.2 常用差错控制编码 46
2.8 练习 50
2.9 实验 5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5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55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与发展 55
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 56
3.1.3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57
3.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标准化组织 58
3.2.1 国际标准化组织 59
3.2.2 国际电信联盟 59
3.2.3 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 59
3.2.4 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 59
3.2.5 其他组织 60
3.3 OSI参考模型 60
3.3.1 OSI划分层次的原则 60
3.3.2 物理层 61
3.3.3 数据链路层 62
3.3.4 网络层 64
3.3.5 传输层 67
3.3.6 高层协议 68
3.4 TCP/IP模型 69
3.4.1 TCP/IP模型中的各个层次 70
3.4.2 TCP/IP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简
单比较 71
3.5 练习 72
3.6 实验 74
第4章 常用网络设备 75
4.1 网络接口卡 75
4.1.1 网络接口卡概述 75
4.1.2 网卡的功能 75
4.1.3 网卡的类型 76
4.1.4 网卡的结构 77
4.1.5 网卡的工作原理 78
4.1.6 提高网卡性能的技术 78
4.2 中继器与集线器 80
4.2.1 中继器 80
4.2.2 集线器 80
4.3 网桥与以太网交换机 83
4.3.1 网桥 83
4.3.2 以太网交换机 84
4.4 路由器 86
4.4.1 路由器概述 86
4.4.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88
4.4.3 路由器的结构 89
4.4.4 路由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89
4.5 网关 90
4.5.1 网关概述 90
4.5.2 网关的类型 91
4.6 调制解调器 91
4.6.1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91
4.6.2 调制解调器的类型 92
4.6.3 调制解调器的标准 92
4.7 练习 93
4.8 实验 96
第5章 网络操作系统 97
5.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97
5.1.1 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服务 97
5.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98
5.2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99
5.2.1 Windows Server 2003的组成 100
5.2.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网络体系
结构 101
5.2.3 Windows Server 2003活动目录
管理 102
5.2.4 Windows Server 2003文件系统
管理 105
5.3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107
5.3.1 Linux操作系统的组成 108
5.3.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征 109
5.3.3 Linux用户与组账号管理 109
5.3.4 Linux文件系统 112
5.3.5 Linux网络文件系统 116
5.4 NetWare操作系统 117
5.4.1 NetWare管理工具 118
5.4.2 NetWare目录服务 119
5.4.3 NetWare安全性管理 120
5.5 练习 124
5.6 实验 125
第6章 局域网技术 126
6.1 局域网概述 126
6.1.1 局域网的定义与组成 126
6.1.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127
6.2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29
6.2.1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29
6.2.2 令牌环访问控制 130
6.2.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 133
6.3 传统以太网 134
6.3.1 以太网的产生和发展 134
6.3.2 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 135
6.3.3 MAC帧格式 136
6.3.4 同轴电缆以太网 137
6.3.5 双绞线以太网 138
6.3.6 光纤以太网 138
6.3.7 全双工以太网 139
6.4 高速局域网 140
6.4.1 快速以太网技术 140
6.4.2 千兆位以太网 141
6.4.3 万兆位以太网 143
6.4.4 虚拟局域网 144
6.4.5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147
6.5 无线局域网 149
6.5.1 无线局域网概述 149
6.5.2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 150
6.5.3 无线局域网协议 151
6.6 局域网组网工程 153
6.6.1 局域网规划 153
6.6.2 局域网设计 153
6.6.3 综合布线系统 154
6.7 练习 156
6.8 实验 159
第7章 广域网技术 160
7.1 广域网概述 160
7.2 广域网的帧封装格式 161
7.2.1 HDLC协议 162
7.2.2 PPP协议 165
7.3 公共传输系统 166
7.3.1 公共电话交换网 166
7.3.2 SONET/SDH光传输系统 167
7.3.3 ADSL 169
7.3.4 HFC 172
7.3.5 其他宽带接入方法 172
7.4 综合服务数字网 174
7.4.1 ISDN概念 174
7.4.2 ISDN的网络结构与功能 175
7.5 数字数据网 176
7.5.1 DDN概述 176
7.5.2 DDN的组成及网络结构 177
7.5.3 用户接入DDN的方式 179
7.5.4 DDN网络的业务功能 179
7.6 X.25分组交换网 179
7.6.1 X.25分组交换网概述 180
7.6.2 X.25分组层 180
7.6.3 X.25分组交换网的主要特点 182
7.6.4 X.25分组交换网的组成与用户
接入 183
7.7 帧中继 184
7.7.1 帧中继概述 184
7.7.2 帧中继网的特点 185
7.7.3 帧中继的业务范围 186
7.8 异步传输模式 186
7.8.l ATM的传输模式 186
7.8.2 ATM的特点 187
7.8.3 ATM的基本原理 187
7.8.4 B-ISDN/ATM标准与分层结构 192
7.9 练习 193
7.10 实验 195
第8章 TCP/IP主要协议及技术 196
8.1 TCP/IP协议概述 196
8.1.1 TCP/IP的起源 196
8.1.2 TCP/IP的作用 197
8.2 网络层协议 197
8.2.1 IP v4 197
8.2.2 下一代网际协议 204
8.2.3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207
8.2.4 网络信息协议 215
8.2.5 组播协议 216
8.3 传输层协议 217
8.3.1 传输层概述 217
8.3.2 用户数据报协议 218
8.3.3 传输控制协议 218
8.4 练习 223
8.5 实验 226
第9章 因特网主要应用 227
9.1 域名服务 227
9.1.1 DNS概述 227
9.1.2 域名解析 229
9.2 远程登录 231
9.2.1 远程登录概述 231
9.2.2 Telnet协议 231
9.2.3 Telnet工作原理 231
9.2.4 网络虚拟终端 232
9.2.5 Telnet选项协商 232
9.3 电子邮件 233
9.3.1 电子邮件概述 233
9.3.2 电子邮件的相关协议 235
9.4 文件传输 237
9.4.1 文件传输概述 237
9.4.2 FTP命令 239
9.5 万维网 239
9.5.1 万维网概述 239
9.5.2 HTTP协议 240
9.5.3 WWW工作语言 242
9.5.4 WWW交互式动态页面开发技术 243
9.6 即时通信服务 244
9.6.1 因特网即时通信软件 244
9.6.2 局域网即时通信软件 246
9.7 IP电话 246
9.7.1 IP电话简介 246
9.7.2 IP电话的传送方式 247
9.7.3 IP电话的应用 247
9.8 其他应用 248
9.8.1 代理服务 248
9.8.2 网络新闻组 248
9.8.3 电子公告板 249
9.8.4 菜单式信息查询工具 249
9.8.5 广域信息服务 249
9.8.6 自动标题搜索服务 249
9.8.7 网络电视 250
9.8.8 宽带网络应用新业务 250
9.9 练习 251
9.10 实验 252
第10章 网络安全 254
10.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254
10.1.1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254
10.1.2 网络安全漏洞与威胁 257
10.1.3 信息安全评价标准 258
10.1.4 我国信息安全保护制度 259
10.2 数据加密技术 260
10.2.1 数据加密理论基础 261
10.2.2 数据加密的概念 263
10.2.3 数据加密算法 264
10.2.4 数据加密产品简介 266
10.2.5 数据加密技术的主要应用 267
10.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268
10.4 防火墙技术 269
10.4.1 防火墙概述 269
10.4.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270
10.4.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272
10.5 入侵检测技术 273
10.5.1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273
10.5.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276
10.6 练习 277
10.7 实验 279
第11章 网络管理 280
11.1 网络管理概述 280
11.1.1 网络管理的基本要求 280
11.1.2 网络管理的功能 280
11.1.3 网络管理系统 282
11.1.4 网络管理标准 284
11.2 网络管理协议 285
11.2.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86
11.2.2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290
11.2.3 RMON规范 291
11.3 网络管理系统软件 293
11.3.1 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概述 293
11.3.2 流行的网络管理系统软件 293
11.4 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296
11.4.1 网络管理层次化 296
11.4.2 网络管理集成化 297
11.4.3 网络管理Web化 298
11.4.4 网络管理智能化 298
11.5 网络维护和故障处理 299
11.5.1 网络维护 299
11.5.2 网络故障 301
11.6 练习 302
11.7 实验 306
参考文献 30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邓庆绪 张金 参编 顾琳 刘晨 王波
作者: [美]穆罕默德 S. 奥拜达特(Mohammad S. Obaidat) [印] 苏迪普·米斯拉(Sudip Misra) 著
作者: Larry L. Peterson;Bruce S. Davie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李骏 边思 编著
作者: 李金榜 尹烨 刘天斯 陈纯著
作者: 郑东旭 杨明珠 潘盈瑜 翟萌 编著
作者: 刘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