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4版
作者 : 黎连业 陈光辉 黎照 赵克农 等编著
出版日期 : 2011-01-20
ISBN : 978-7-111-32786-8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507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完整、准确地介绍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设计方法、施工技术、测试内容、验收鉴定过程,基本上反映了综合布线市场的最新技术和成果,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本书的特点是:叙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上系统全面、重点突出;概念上清楚易懂,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书。本书可供计算机、通信、楼宇建筑、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科技人员使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参考;还可作为综合布线培训教材。

图书特色

本书根据国家2007年颁布的最新网络综合布线标准,结合从本书第3版的读者处收集到的大量修改建议和要求,以及在实践和教学中收集到的大量反馈意见,在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和改写,修改篇幅超过40%。大致总结如下:
第1章新增加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特性、综合布线系统分类、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的构成、线缆系统的分级以及缆线长度的划分等方面的内容;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设计等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第2章对双绞线线缆、光缆的品种与性能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新增了电缆防火等级方面的内容。
第3版中的第5章被整章删除,因为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了,新增的第5章为“布线系统标准的有关要求与系统设计技术”,不仅反映了最新的技术标准,而且内容更加实用和丰富。
第3版中的第6章被整章删除,新的第6章为“网络工程方案的写作样例”,新的内容更具备实操性,读者可以直接根据这一章提供的样例和模板撰写工作中要求的工程方案。
第3版中的第7章被整章删除,因为这部分内容已经过时。
第3版中的第8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7章,不仅对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进行了重写,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
第3版中的第10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9章,对布线工程测试内容、电缆的两种测试、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光缆测试技术等重要内容进行了修订、重写和补充,新增了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要求、电缆认证测试的操作方法、手持测试仪的使用问题等新内容。
第3版中的第11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0章,对局域网电缆测试及有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取消了超5类、6类双绞线测试的相关内容。
第3版中的第12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1章,对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要点、现场(物理)验收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鉴定会材料样例、鉴定会后资料归档等新内容。
第3版中的第13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2章,对屏蔽局域网的施工建设和施工安装要求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屏蔽机房方面的内容。
第3版中的第15章因为篇幅原因在第4版中被删除了,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将在华章网站(www.hzbook.com)提供给读者在线下载。
第3版中的第16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4章,对物理隔离技术的意义与作用、物理隔离技术的路线、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不足之处、国内的产品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第3版中的第17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5章,对以太网故障查找注意事项和以太网阻塞解决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以太网络帧校验序列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性能降低时的诊断与排除、节点失去网络连接时的诊断与排除、物理层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太网业务维护测试、局域网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黎连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工程领域资深技术专家,有近20余年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弱电工程、电视监控、弱电工程监理、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等方面的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先后主持和监理了近百个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弱电工程、电视监控系统等项目。同时,他还是这方面的著名培训专家,长期为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

10年时间,本书已经更新4版,书的内容在持续地重构中不断得到改善,铸就了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领域里最锋利的一把宝剑。
本书的第1版出版于2000年,一上市便因为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技术而备受读者欢迎。随后,作者收到大量热心读者的来信,有褒奖、有鼓励,也有建议,于是作者适时地根据行业的最新标准和技术,结合读者朋友提出的建议,以及作者在实际工作和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的心得和体会,不断地对本书进行修订和改版,到这本书的第3版时,它已经成为该领域公认的标准教程和工作参考手册。

图书前言

本书在网络综合布线领域的地位
  本书的第1版出版于2000年,已经伴随大家走过了10个年头。在这10年期间,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的技术和标准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读者朋友的热心帮助和强烈要求之下,这本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至今,它已经出版到第4版了。本书的第1版一上市便因为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技术而备受读者欢迎;随后,我们收到大量热心读者的来信,有褒奖、有鼓励,也有建议,于是我们根据该领域的最新标准和技术,结合读者朋友提出的建议,以及我们在实际工作和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的心得和体会,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和改版,到这本书的第3版时,它已经成为该领域公认的标准教程和工作参考手册。
第3版和第4版的区别
  2007年,国家颁布了新的综合布线标准,新标准已不再是面向网络工程,而是面向所有要进行布线的弱电工程。基于这个因素,以及我们从读者处、实践和教学中收集到的反馈意见,我们对第3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和改写,修改篇幅超过40%。大致总结如下:
  q 第1章新增加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特性、综合布线系统分类、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的构成、线缆系统的分级以及缆线长度的划分等方面的内容,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设计等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q 第2章对双绞线线缆、光缆的品种与性能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新增了电缆防火等级方面的内容。
  q 第3版中的第5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整章删除,因为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了,新增的第5章为“布线系统标准的有关要求与系统设计技术”,不仅反映了最新的技术标准,而且内容更加实用和丰富。
  q 第3版中的第6章“网络总体方案设计”整章删除,新的第6章为“网络工程方案的写作样例”,新的内容更具备实操性,读者可以直接根据这一章提供的样例和模板撰写工作中要求的工程方案。
  q 第3版中的第7章“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全部删除,因为这部分内容已经过时。
  q 第3版中的第8章“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7章,不仅对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进行了重写,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
  q 第3版中的第10章“测试及其相关技术”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9章,对布线工程测试内容、电缆的两种测试、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光缆测试技术等重要内容进行了修订、重写和补充,新增了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要求、电缆认证测试的操作方法、手持测试仪的使用问题等新内容。
  q 第3版中的第11章“测试仪”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0章,对局域网电缆测试及有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取消了超5类、6类双绞线测试的相关内容。
  q 第3版中的第12章“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1章,对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要点、现场(物理)验收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鉴定会材料样例、鉴定会后资料归档等新内容。
  q 第3版中的第13章“屏蔽局域网络”改为了第4章中的第12章,对屏蔽局域网的施工建设和施工安装要求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屏蔽机房方面的内容。
  q 第3版中的第15章“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所关心的问题”因为篇幅原因在第4版中被删除了,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将提供给读者在线下载。
  q 第3版中的第16章“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物理隔离技术”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4章,对物理隔离技术的意义与作用,物理隔离技术的路线,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不足之处,国内的产品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q 第3版中的第17章“以太网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5章,对以太网故障查找注意事项和以太网阻塞解决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以太网络帧校验序列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性能降低时的诊断与排除、节点失去网络连接时的诊断与排除、物理层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太网业务维护测试、局域网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何阅读本书
  全书一共15章,可以分为8大部分,全面详细地讨论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和工程施工实用技术的方方面面,不仅结合了最新的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和标准,而且实用性比第3版更强。如果大家想系统学习或讲授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方面的知识,可以逐章阅读;如果大家只是作为工作时的参考和指导手册,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章节阅读。
  下面将简单概括一下这8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第4章)的内容为: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数据传输介质、网络互联设备、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线槽规格和品种。通过这些基本知识为读者进行网络总体方案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第5章和第6章)的内容为:布线系统标准的有关要求与系统设计技术,并提供一个方案实例样本供读者参考。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读者能够自主地进行方案设计。
  第三部分工程施工(第7章和第8章)的内容为: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无线网络。全面详细地叙述网络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用技术:金属槽管铺设技术、塑料槽管的铺设技术、工作区子系统布线施工技术、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施工技术、管理间子系统布线施工技术、垂直干线子系统布线施工技术、设备间子系统布线施工技术、楼宇管理子系统布线施工技术、双绞线布线技术、双绞线端接技术、楼宇光缆布线技术、长距离光缆布线技术、光纤ST头磨接制作技术、光纤ST头压接制作技术、光纤连接熔接技术、吹光纤布线技术、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综合布线系统的标识管理技术、无线网络工程施工技术,使读者能够独当一面地进行网络工程施工。
  第四部分测试验收(第9章~第11章)的内容为:测试与测试的有关技术、测试仪、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全面详细地叙述网络布线的超5类、6类线双绞线测试技术、大对数线测试技术、光缆测试技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技术。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使读者知道验收有哪些环节需要注意,鉴定需要做哪些材料。本书提供一个工程验收鉴定会所需要的材料样本供读者参考。
  第五部分屏蔽局域网(第12章)的内容为:屏蔽局域网的施工建设、屏蔽局域网系统的施工安装要求、屏蔽机房的建设。
  第六部分(第13章)详细地讲解了招标投标与评标方面的知识。
  第七部分(第14章)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物理隔离技术。
  第八部分(第15章)详尽地展示了以太网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本书面向的读者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大家应该能够做到:会进行方案设计,能进行工程施工、测试、组织验收、鉴定和管理。本书适合以下人员阅读:
  q 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
  q 从事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
  q 从事系统集成的科技人员。
  q 房地产工程开发人员。
  q 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网络应用的科技人员。
  q 高校教师、科研人员。
致谢
  参加本书修订的人员有:黎连业、陈光辉、黎照、赵克农、李淑春、黎娜、王华、 黎军、 张建武和贾真贵,感谢他们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书修订时参考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尤其是大公司馈赠的技术资料和有关技术白皮书,我们从中吸取了许多知识。在此对这些书籍、文章、技术资料、技术白皮书的作者和公司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众多同行的支持和帮助,张维、单银根、陈建华等同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黎萍为本书写作做了大量的文字组织工作,借此机会对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如书中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上架指导

计算机\网络

封底文字

本书根据国家2007年颁布的最新网络综合布线标准,结合从本书第3版的读者处收集到的大量修改建议和要求,以及在实践和教学中收集到的大量反馈意见,本书在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和改写,修改篇幅超过40%。大致总结如下:
第1章新增加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特性、综合布线系统分类、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的构成、线缆系统的分级以及缆线长度的划分等方面的内容;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设计等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第2章对双绞线线缆、光缆的品种与性能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新增了电缆防火等级方面的内容。
第3版中的第5章被整章删除,因为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了,新增的第5章为“布线标准的有关要求与系统设计技术”,不仅反映了最新的技术标准,而且内容更加实用和丰富。
第3版中的第6章被整章删除,新的第6章为“网络工程方案的写作样例”,新的内容更具备实操性,读者可以直接根据这一章提供的样例和模板撰写工作中要求的工程方案。
第3版中的第7章被整章删除,因为这部分内容已经过时。
第3版中的第8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7章,不仅对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进行了重写,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
第3版中的第10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9章,对布线工程测试内容、电缆的两种测试、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光缆测试技术等重要内容进行了修订、重写和补充,新增了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要求、电缆认证测试的操作方法、手持测试仪的使用问题等新内容。
第3版中的第11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0章,对局域网电缆测试及有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取消了超5类、6类双绞线测试的相关内容。
第3版中的第12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1章,对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要点、现场(物理)验收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鉴定会材料样例、鉴定会后资料归档等新内容。
第3版中的第13章改为了第4章中的第12章,对屏蔽局域网的施工建设和施工安装要求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屏蔽机房方面的内容。
第3版中的第15章因为篇幅原因在第4版中被删除了,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将提供给读者在线下载。
第3版中的第16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4章,对物理隔离技术的意义与作用、物理隔离技术的路线、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不足之处、国内的产品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第3版中的第17章改为了第4版中的第15章,对以太网故障查找注意事项和以太网阻塞解决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新增了以太网络帧校验序列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性能降低时的诊断与排除、节点失去网络连接时的诊断与排除、物理层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太网业务维护测试、局域网里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黎连业 陈光辉 黎照 赵克农 等编著:作者简介黎连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工程领域资深技术专家,有近20余年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弱电工程、电视监控、弱电工程监理、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等方面的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先后主持和监理了近百个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弱电工程、电视监控系统等项目。同时,他还是这方面的著名培训专家,长期为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综合布线系统 1
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
1.1.1  综合布线系统特性 2
1.1.2  综合布线系统分类 3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5
1.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6
1.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7
1.5  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构成 8
1.6  综合布线系统线缆的分级与类别 10
1.7  缆线长度划分 11
1.8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11
1.9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12
1.9.1  集成布线系统 12
1.9.2  智能小区布线 17
第2章  网络传输介质 20
2.1  双绞线线缆 20
2.2  大对数双绞线 33
2.3  同轴电缆的品种、性能与标准 35
2.3.1  同轴电缆 35
2.3.2  细同轴电缆 37
2.4  光缆的品种与性能 39
2.4.1  光缆 39
2.4.2  光缆的种类 40
2.4.3  光缆与光纤的关系 41
2.4.4  光缆通信系统简述 41
2.4.5  光缆的种类和机械性能 42
2.5  数据传输技术中的几个术语 47
第3章  网络互连设备 49
3.1  物理层的网络互连设备 49
3.1.1  中继器 49
3.1.2  集线器 49
3.1.3  调制解调器 50
3.2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59
3.2.1  网卡 59
3.2.2  网桥 62
3.2.3  交换机 64
3.3  网络层设备 68
3.3.1  路由器原理与作用 68
3.3.2  路由器的优缺点 68
3.3.3  路由器的功能 69
3.4  应用层设备 69
3.4.1  网关的基本概念 69
3.4.2  网关-网关协议简述 70
3.4.3  外部网关协议简述 71
3.4.4  内部网关协议族 71
3.5  防火墙 71
3.5.1  防火墙的作用 71
3.5.2  Internet防火墙 72
3.5.3  为什么要用防火墙 74
3.5.4  防火墙的产品分类 74
3.5.5  防火墙在OSI/RM中的位置 77
3.5.6  防火墙的发展史 77
第4章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铺设 81
4.1  金属槽和塑料槽 81
4.2  金属管和塑料管 82
4.3  桥架 82
4.4  槽管的线缆铺设 83
4.5  槽管可放线缆的条数 85
第5章  布线系统标准的有关要求与系统设计技术 87
5.1  布线系统标准的有关要求 87
5.2  布线系统的设计 89
5.2.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步骤 90
5.2.2  布线系统的信道 98
5.2.3  布线系统设计的系统指标 99
5.3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07
5.3.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概述 107
5.3.2  工作区设计要点 107
5.3.3  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要求 109
5.4  配线(水平)子系统设计 111
5.4.1  配线子系统设计要求 111
5.4.2  配线子系统设计概述 112
5.4.3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线缆种类 114
5.4.4  配线子系统布线方案 114
5.5  干线(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116
5.5.1  干线子系统设计要求 116
5.5.2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简述 117
5.5.3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结构 118
5.5.4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法 118
5.6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19
5.6.1  设备间设计要求 119
5.6.2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要点 120
5.7  技术管理 124
5.8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27
5.8.1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要求 127
5.8.2  AT&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127
5.8.3  电缆布线方法 129
5.8.4  电缆线的保护 132
5.9  进线间设计 133
5.10  光缆传输系统 133
5.11  电信间设计 135
5.11.1  电信间子系统设备部件 135
5.11.2  电信间的交连硬件部件 135
5.11.3  电信间交连的几种形式 137
5.11.4  110型交连硬件在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中的应用 138
5.11.5  110型交连硬件在设备间中的应用 140
5.11.6  电信间的设计步骤 140
5.12  电源、防护和接地设计 141
5.13  环境保护设计 147
第6章  网络工程方案的写作样例 149
6.1  方案设计基础: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构 149
6.2  方案设计基础:网络布线方案设计的内容 150
6.3  方案设计基础:两套设计方案各自取费的主要内容 150
6.3.1  网络工程行业流行的设计方案取费的主要内容 150
6.3.2  建筑行业流行的设计方案取费的主要内容 151
6.4  方案的书写样例 151
6.4.1  某公司网络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 152
6.4.2  建筑行业取费方式 173
6.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取费 175
6.6  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模板 182
6.7  实例:中国××信息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185
第7章  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 201
7.1  网络工程布线施工技术要点 201
7.1.1  布线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201
7.1.2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201
7.1.3  测试 202
7.1.4  工程施工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202
7.1.5  安装工艺要求 203
7.2  网络布线路由选择技术 204
7.3  网络布线线槽铺设技术 206
7.3.1  金属管的铺设 206
7.3.2  金属线槽的铺设 207
7.3.3  塑料槽的铺设 209
7.3.4  暗道布线 210
7.3.5  线缆牵引技术 211
7.3.6  建筑物主干线电缆连接技术 213
7.3.7  建筑群电缆连接技术 215
7.3.8  建筑物内水平布线技术 216
7.3.9  建筑物中光缆布线技术 217
7.4  双绞线布线技术 218
7.4.1  双绞线布线方法 218
7.4.2  双绞线布线缆线间的最小净距要求 218
7.5  布线压接技术 219
7.5.1  压线工具 220
7.5.2  用户信息插座的安装 221
7.5.3  用户信息跳线制作 223
7.6  长距离光缆布线技术 227
7.6.1  长距离光缆施工的准备工作 228
7.6.2  长距离光缆布线架空铺设的施工技术 229
7.6.3  长距离光缆布线直埋铺设的施工技术 232
7.6.4  长距离光缆管道布线的施工技术 234
7.6.5  光缆布线施工工具 235
7.7  光缆光纤连接技术 237
7.7.1  光缆光纤连接技术概述 237
7.7.2  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耦合器 237
7.7.3  光纤连接器端接磨光技术 239
7.7.4  光纤连接器端接压接式技术 250
7.7.5  光纤熔接技术 263
7.8  光纤连接安装技术 268
7.8.1  光纤布线的元件—线路管理件 268
7.8.2  LCGX光纤交叉连接系统 273
7.8.3  光纤连接架 273
7.8.4  光纤交连场的设计 274
7.8.5  光纤连接管理 275
7.9  吹光纤布线技术 277
7.9.1  吹光纤布线技术概述 277
7.9.2  吹光纤系统的组成 277
7.9.3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的气吹微型光缆 282
7.9.4  吹光纤与传统光纤布线综合比较 283
7.10  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 284
7.10.1  数据点改变为语音点的操作方法 286
7.10.2  语音点改变为数据点的操作方法 286
7.10.3  1个数据(语音)点改变为4个语音用户的操作方法 286
7.11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识管理 286
第8章  无线网络 288
8.1  无线网络的概念与特点 288
8.1.1  无线网络的概念 288
8.1.2  无线局域网 290
8.1.3  无线网络的发展过程 291
8.1.4  无线网络分代 292
8.2  无线网络通信传输媒介 295
8.3  无线网络的互连设备 296
8.4  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 302
8.5  无线局域网物理层 302
8.5.1  物理层三种接口方式 302
8.5.2  物理层结构与功能 303
8.5.3  跳频扩频物理接口 305
8.5.4  直序扩频物理接口 307
8.5.5  红外线物理接口 308
8.6  无线网络IEEE 802.11标准 308
8.6.1  IEEE 802.11标准的重要技术规定 308
8.6.2  802.11提供的服务 310
8.6.3  802.11的具体特征 312
8.6.4  IEEE 802.11拓扑结构 312
8.6.5  IEEE 802.11逻辑结构 312
8.6.6  IEEE 802.11工作组和要点 313
8.6.7  IEEE 802.11a标准 313
8.6.8  IEEE 802.11b标准 317
8.6.9  IEEE 802.11g标准 318
8.6.10  三大标准的前途与安全性 318
8.6.11  WLAN Hiper LAN/2标准 319
8.7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与实例 323
8.7.1  无线连接解决方案概述 323
8.7.2  户外无线连接的综述 325
8.7.3  额外费用 325
8.7.4  天线连接示意图 325
8.7.5  802.11 AP-AP 10M无线连网方案 326
8.7.6  802.11 10M两个分支网连网方案 327
8.7.7  802.11 AP-AP 2M无线连网方案 328
第9章  测试及其相关技术 330
9.1  布线工程测试概述 330
9.1.1  布线工程测试内容 330
9.1.2  测试有关标准 330
9.1.3  TSB-67测试的主要内容 331
9.1.4  超5类、6类线测试有关标准 334
9.2  电缆的两种测试 335
9.2.1  电缆的验证测试 335
9.2.2  电缆的认证测试 335
9.3  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 336
9.3.1  网络听证 336
9.3.2  故障诊断 336
9.3.3  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要求 337
9.3.4  电缆的认证测试的操作方法 341
9.4  一条电缆的认证测试报告 341
9.5  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 343
9.5.1  近端串扰未通过 343
9.5.2  衰减未通过 344
9.5.3  接线图未通过 344
9.5.4  长度未通过 345
9.5.5  测试仪问题 345
9.5.6  手持式测试仪的使用问题 345
9.6  大对数电缆测试技术 346
9.6.1  TEXT-ALL25测试仪简介 346
9.6.2  操作说明 347
9.6.3  测试连接插座 348
9.6.4  自动测试程序 348
9.7  光缆测试技术 349
9.7.1  光纤测试技术综述 349
9.7.2  光纤测试仪的组成 356
9.7.3  938系列测试仪的技术参数 357
9.7.4  光纤测试仪操作使用说明 357
9.7.5  光纤测试步骤 362
9.8  工程的结尾工作 365
9.8.1  工程结束时应做的工作 365
9.8.2  网络文档的组成 365
9.9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 366
第10章  测试仪 368
10.1  局域网电缆测试及有关要求 368
10.2  测试仪的种类与技术指标 369
10.2.1  手持式网络测试仪 369
10.2.2  Fluke DSP-100测试仪 369
10.2.3  Fluke 620局域网电缆测试仪 375
10.2.4  Fluke 652局域网电缆测试仪 376
10.2.5  Fluke 67X局域网测试仪 377
10.2.6  Fluke 68X系列企业级局域网测试仪 381
10.3  OptiView II系列集成式网络分析仪 386
10.4  DSP-4000系列数字式电缆分析仪 386
10.5  DSP FTK光缆测试工具包 389
10.6  WireScope 155测试仪 390
10.7  如何选择电缆测试仪 392
第11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395
11.1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要点 395
11.1.1  环境检查 395
11.1.2  器材验收 395
11.1.3  设备安装验收 397
11.2  现场(物理)验收 399
11.3  文档与系统测试验收 401
11.4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使用的主要表格 402
11.5  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 419
11.6  鉴定会材料样例 420
11.7  鉴定会后资料归档 425
第12章  屏蔽局域网络 426
12.1  为什么要建设屏蔽局域网 426
12.2  如何选择屏蔽与非屏蔽系统 429
12.3  屏蔽局域网的施工建设 430
12.4  屏蔽局域网系统的施工安装要求 431
12.5  屏蔽机房 432
12.5.1  机房屏蔽系统 432
12.5.2  屏蔽机房结构组成 433
第13章  招标、投标与评标 435
13.1  招标、投标与评标概述 435
13.2  招标书与招标书的写作 436
13.2.1  招标书 436
13.2.2  招标书的写作内容 436
13.3  投标书与投标书的写作 436
13.4  评标 436
第14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物理隔离技术 439
14.1  物理隔离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439
14.2  物理隔离技术的路线 440
14.3  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的不足之处 441
14.4  物理隔离的几种技术方案 441
14.5  典型案例分析 446
14.6  安全隔离卡原理与分类 447
14.7  国内的产品 449
第15章  以太网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454
15.1  以太网的帧结构与产生故障的原因 454
15.1.1  以太网的帧结构 454
15.1.2  以太网的故障 454
15.1.3  故障类型 455
15.1.4  其他故障 457
15.2  网络维护基础 458
15.2.1  网络的档案文件备案 459
15.2.2  物理层的基础评估 459
15.2.3  数据链路层状况的评价 461
15.2.4  网络层的评价 462
15.3  以太网故障排除 464
15.3.1  以太网中常见的故障原因 464
15.3.2  以太网络故障查找的步骤 464
15.3.3  以太网络故障查找应注意的事项 465
15.3.4  以太网络帧校验序列故障诊断与排除 465
15.3.5  网络性能降低时的诊断与排除 466
15.3.6  节点失去网络连接时的诊断与排除 468
15.3.7  物理层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470
15.3.8  局域网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479
15.3.9  查找典型的网络故障 484
15.4  以太网阻塞与解决方法 489
15.4.1  网络负载 489
15.4.2  以太网阻塞的常见原因 490
15.4.3  以太网阻塞的解决方案 490
15.4.4  交换机转发技术 491
15.4.5  交换机的几个重要概念 491
15.5  以太网业务维护测试 492
15.5.1  局域网络测试仪 492
15.5.2  局域网络测试 493
参考文献 49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安德烈·普拉泽(André Platzer) 著
作者: (美)Fei Hu Xiaojun Cao 著
作者: [美] 鲁斯·怀特(Russ White) 伊桑·班克斯(Ethan Banks)著
作者: 黎连业 及延辉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胥峰 杨俊俊 著
作者: 王叶 武新华 编著
作者: 杨保华 陈昌 编著
作者: Thomas E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