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海尔创新史话(1984-2014)
作者 : 胡泳 郝亚洲 著
出版日期 : 2015-01-05
ISBN : 978-7-111-48775-3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49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历经30年的创新发展,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成长为今天的全球白电第一品牌。在全球,海尔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十几万台海尔产品进入全球市场。本书基于中国与全球发展背景下海尔30年的企业发展史编写而成,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海尔从诞生到逐步走向多元化、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的过程,既是发展史,也是创新史,同时配有许多生动案例,很有现实意义,极具可读性。

图书特色

封面:
一个中国企业的30年,
与它的时代

前:
海      尔集团创业至今整整30年。这30年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30年,也是“管理”走入中国的30年。海尔今天能够屹立全球知名品牌之列,得益于其“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的理念。以海尔为代表的“持续变革,不断创新”的精神不仅属于海尔,还属于所有快速成长、追求卓越的中国企业。
本书以“创新”为题,以海尔7年为一个单位的战略阶段为区间,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脉络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变,一个破旧的青岛集体所有制小厂如何踩着时代的节拍而顽强成长的历程。
创新,永远是这个时代以及海尔的主题词。

封底:
在海尔文化展的结尾处,可以看到一幅巨幅油画:一个人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开拓前行。宣传册这样写道:“海尔文化展用这一幅画作为结尾,寓意是:成绩已成为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就像这幅油画一样,前方是一片荆棘,这片荆棘就是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海尔以前的成绩都是靠观念的创新取得的;虽然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比以前更大,但只要观念创新,我们也一定能达到目标。就像这幅画前方露出微微的太阳,海尔的前方也是曙光!”画的旁边,是鲁迅先生在《生命的路》中的一句话:“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传统上,企业领导人常常被比作船长,手持望远镜洞察未来,建立长期的愿景,并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然而,今天的常态更像是,领导人要带领众人在难以穿透的重重迷雾中航行,这迷雾笼罩着整个未来。在路标不再的情况下,张瑞敏认为自己不是船长,而是船的设计师。只有设计师才能够使企业巨船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前面遇到何种惊涛骇浪。

后:
作者简介
胡 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数字思想者和观察者,也是中国企业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著作《海尔中国造》(2001)是最早的中国企业研究著作之一,获《经济观察报》评选的“2002年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之一。著作《张瑞敏如是说》(2003)获第1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另著有《网络为王》(1997)、《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信息渴望自由》(2014)等,译有《数字化生存》(1996)、《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认知盈余》(2011)等。

郝亚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北大商业评论》主笔,《中欧商业评论》高级编辑,长江商学院高级案例研究员。现为独立学者,专注于管理创新和组织转型。

图书前言

致创客的一封信
张瑞敏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繁荣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突破,但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发展更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当互联网带来指数科技的繁荣,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就在大工业发展正在把每一个个体变成“机器部件”的最危急关头,时代列车转入了一个新的轨道,“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互联网思维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人人时代、一个人人创客的时代。
历经了30年的创新发展,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成长为今天的全球白电第一品牌。在全球,海尔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十几万台海尔产品进入全球市场。人类工业文明的先进成果成就了海尔的今天,让海尔得以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传统发达国家企业百年的道路。我们追上了曾经奉为经典的榜样,同时也失去了可资借鉴的标杆。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剩下唯一没有被时代抛弃的武器是永远的两创精神—永远创业,永远创新。
唐太宗曾经问群臣,创业与守成孰难?他心里的答案是,创业难,守业更难。海尔的企业文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果把创业和守业割裂来看,就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唯一的出路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创业精神的天敌是自己曾经成功的经验和思维定势,《道德经》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海尔文化的基因只有一个密码,那就是自以为非。
企业如此,每一个人也是如此。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创业家。
创业家,与企业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和本质却有天壤之别。企业家还是以企业为中心,而创业家却是以用户为中心。企业家以创造完美的产品和服务为使命,而创业家以创造用户最佳生活体验为中心。企业家以规模和利润为成就标尺,而创业家以用户资源和粉丝为荣耀北斗。企业家以管理和控制为权力之杖,而创业家以自组织为魔法宝盒。成千上万人成就一个企业家,而每一个创新的个体都可以成为一个创业家。正所谓“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
创业家。在海尔的创业平台上,你的名字叫创客。
30年,既轻如尘芥弹指可挥去;30年,又重如山丘难以割舍。其区别在于,你是生产产品的企业还是生产创客的平台。海尔选择的是,从一个封闭的科层制组织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为万千物种自演进的生态系统。
创客,在你创业激情勃发的视野里,海尔的名字叫做创客公地。
创业初期,我们为社会奉献的是海尔牌产品;进而,我们以向社会提供海尔牌服务为宗旨;今天,我们向社会开放海尔的资源,为创客们提供的将是海尔牌的创业平台。
在表层意义上,海尔向社会开放U+智慧生活的API,每一个创客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开发产品。
在深层意义上,海尔向社会开放供应链资源,每一个供应商和用户都可以参与海尔全流程用户体验的价值创造。
在本质意义上,海尔向社会开放机制创新的土壤,搭建机会均等、结果公平的游戏规则,呼唤利益攸关各方共建、共享、共赢。
自2005年以来,海尔就已经开始进行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探索和试错,为此,我们不惜放弃对传统绩效的单一追求。在没有标杆的摸索中,我们宁愿承受外界的质疑和批评,但我们没有轻言放弃。因为鼓励我们坚持下去的不是成功,而是对时代精神的求索。
1994年,海尔创业10周年之际,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海尔是海”。今天,我想说,海尔是一朵云,海再大,仍有边际。云再小,可接万端。
开放,开放,再开放。今天,在海尔的云创平台上,已经孕育和孵化出一百多个创客小微,他们既有海尔的在册员工离开企业进行的创业,也不乏社会上的创业者来海尔平台在线创业。他们值得赢得尊重,我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因为,海尔的创业平台转型本身也是一种创业。作为平台的海尔,不是30年历史的海尔,而是一个初生的婴孩,一轮初升的朝日。每一个在海尔平台创业的创客,你们既是平台上的创业者,同时也是平台的建设者。
致敬,创客!致敬,伟大的创客时代!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在海尔文化展的结尾处,可以看到一幅巨幅油画:一个人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开拓前行。宣传册这样写道:“‘海尔文化展’用这一幅画作为结尾,寓意是:成绩已成为过去,摆在我们目前的道路就像这幅油画一样,前方是一片荆棘,这片荆棘就是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海尔以前的成绩都是靠观念的创新取得的;虽然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比以前更大,但只要观念创新,我们也一定能达到目标。就像这幅画前方露出微微的太阳,海尔的前方也是曙光!”画的旁边,是鲁迅先生在《生命的路》中的一句话:“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传统上,企业领导人常常被比作船长,手持望远镜洞察未来,建立长期的愿景,并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然而,今天的常态更像是,领导人要带领众人在难以穿透的重重迷雾中航行,这迷雾笼罩着整个未来。在路标不再的情况下,张瑞敏认为自己不是船长,而是船的设计师。只有设计师才能够使企业巨船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前面遇到何种惊涛骇浪。

作者简介

胡泳 郝亚洲 著: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海尔前传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查尔斯 W. L. 希尔 (Charles W.L. Hill)        华盛顿大学【澳】史蒂文 L. 麦克沙恩(Steven L. McShane )  著         西澳大利亚大学
作者: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Richard L.Daft)[美]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作者: (美)理查德 L.达夫特(Richard L. Daft);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作者: (美)理查德 L·达夫特(Richard L.Daft)范德比尔特大学  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范德比尔特大学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陈生民
作者: (美)Brad Gilbert James Ka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