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简明Photo词典——数码单反摄影精要全掌握
作者 : 陈勤 主编
出版日期 : 2010-11-18
ISBN : 978-7-111-31691-6
定价 : 78.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6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讨论了数码摄影基础原理、数码相机功能结构与操作、摄影镜头类型与合理使用、光圈与快门的特点和用法、构图原理与方法、照明用光技巧、曝光测光原理与精确控制、白平衡的实质与应用技巧、像素与图像格式、自动对焦的选择等重要内容,涉及到数码摄影的方方面面,是每一个摄影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的。

图书前言

简明词典与实用指南的碰撞
  一本全新的摄影书面世了,一个多年的心愿实现了。
  这是一本摄影教材,也是一套问题解答,更是一个实用手册。
  说实话,编写这本既是答疑解惑的实用教材,又是词典工具的新型摄影书,是我们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儿。
  由于笔者近十年主要从事摄影教育工作,在北京电影学院、华光摄影学院、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讲授专业摄影课程,同时也给国内一些基层单位和影会的摄影培训班讲解实用摄影技艺,与各种层次和需求的影友有了密切接触,对大家在学习摄影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也很清楚。
  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为编写新型摄影教材作准备,我们努力将深奥难解的专业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学习内容,尽量将庞大的知识体系提炼为一个个简明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研究几经周折,探索出了“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践训练-技能提高”的学习模式,不仅注重摄影理论和实用技巧等内容的提炼简化,而且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多种尝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设问答疑是非常好的方式,在摄影学习中具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尤其是在碰到让人“头晕”的问题时,若能引导学习者主动从“问题之门”进入,不管是新型相机的使用、还是老的技法学习,大多在问题解决的同时,知识技能也就学会了。
  从反馈回来的结果看,大家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喜爱,认为“有问有解——学习时快捷省事,复习可抓住要害,练习又精准有效”,可以较快地学习和提高摄影技艺。很多人希望能将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总结成书、尽快出版,一是“省得做笔记了”,二是便于查看数码单反摄影精要。众意难违,所以有了这本《简明Photo词典——数码单反摄影精要全掌握》。
  以前经常有影友问,“能不能给我们推荐一本好的专业的摄影书”。也许他们认为笔者曾编著过一些摄影专业教材,对市面上众多摄影读物的高低深浅比较清楚,可以帮他们省掉在书店百里挑一的麻烦。每当此时,我也感到犯难,因为各人起点不同、进度不一,要求也不一样。现在好了,这本《简明Photo词典—— 数码单反摄影精要全掌握》可以满足很多影友的需要,因为大家面临的问题,虽然来处不同,但实质大体相同;而且从专业角度上看,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也不会千差万别。
  本书为陈勤、朱颜、陈天龙三人共同编著,由陈勤担任主编并统稿成书。在编著过程中,摄影界老前辈、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陈勃老师十分关心并专门作序,青年摄影家、《迪派影像世界》杂志主编朱钢(菲林)也进行了推荐作序,著名摄影家李建成先生、黄荣钦先生、胡国钦先生特地惠赐了诸多佳作,北京军干摄影学会刘长余先生等摄影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曲阜贵、许冬青、张昊、张晓军、柳熹、袁杰、刘雪欣等许多摄影家也提供了很大帮助。在这里,我代表几位作者向各位老师和朋友致以最真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陈勤 草于京城中轴线上
2010年9月10日

上架指导

摄影

作者简介

陈勤 主编:国家一级摄影师,著名摄影理论家,目前任北京电影学院、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多年从事摄影工作,在《数码摄影》、《中国摄影》等多家杂志任栏目主持。

推荐序

陈 勃
著名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
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新华社高级记者
简明 专业 通俗
——向你推荐一部学习数码摄影的好书
  好友陈勤来访,聊天中谈及他家里藏有一本五十年前我写的小册子——《简明摄影知识》,是他慈母传给他的,至今还保存完好。他问,据闻这本当时定价一毛八分钱的小书很热销,先后加印过十多次,发行了二百多万册,有的老摄影家入门时还读过这本书,是否确实?我告诉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确反馈了这些信息。于是,我们的话题完全转到两个人都共同关心并有共同兴趣的“普及摄影”这个主题上来了。我们的一致观点是,摄影家们应该多做摄影的普及推广工作。
  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摄影事业开始大发展,爱好摄影的人日渐增多,但普及型书籍很少,因而当时的《简明摄影知识》小书发行量大就不足为奇。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时代已进入到了全新的数码时代,并且还在不断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像我们这样的老摄影工作者就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全国成千上万的专业摄影人士也迫切需要掌握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摄影知识;更何况数码相机已握在千千万万的“发烧友”手中,并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谁来指点他们运用操作呢?谁来指导他们不断提高呢?因此,摄影界有识之士在此时此刻普及推广数码摄影知识,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或者说是当务之急了。
  陈勤老师正是在专业摄影的教学和研究中,感受到了这种急切需求,手头的这部《简明Photo词典数码单反摄影精要全掌握》,正是他会同几位有志于摄影理论研究的朋友,根据社会大众的新需要,写出的一部数码摄影实用好书。
  陈勤入摄影这行,得益于家传和自身的深造。他自小受家庭熏陶钟爱摄影,母亲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摄影工作者。成年后,他长期从事职业摄影工作,又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研修专业摄影,具有国家一级摄影师、国家摄影技师高级考评员称号,是当代年富力强的实力派专业人士。在摄影教育和理论研究上他也有深入的钻研,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华光摄影学院、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等专业院校讲授摄影课程;出版了好几部摄影专著,所主编的教材曾两次获教育部有关奖项;同时陈勤老师也非常注重普及专业摄影知识,近十年来一直主持国内多家摄影刊物的专业栏目,做了大量细致的推广工作,这是很值得赞赏的。
  这次出版的新书,是作者走出课堂,而又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写出的。书中无论是在讲解摄影技术和摄影创作的原理及基本技法,还是在介绍数码相机的基础知识、数码摄影的优势和具体运用操作,都显示了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运用词条和图例的形式编写,将当前使用的摄影词汇,尽量解释得准确、专业和标准,读者阅读时,可快速从目录中查出页码找到答案;二是对一些重要问题都给出一个小结,使读者面对现代摄影术中一些艰涩复杂的概念、原理或技法问题,都能从小结中得到理解,迅速消化吸收和融会贯通。全书讲解专业原理清楚,介绍技巧方法明晰,图文并茂有趣味,通俗简明又直观。
  此书较好地将上述几个方面融合起来,而且是采用“词典形式”编著,查阅非常方便,使人们可以随时查看有关概念、原理和技巧技法,更好地服务数码时代的“摄影大众”,真正符合了新时代数码摄影学习便捷的需要。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开拓!
  寄望有更多的摄影家写出普及的现代摄影教材和书籍,为发展我国的摄影事业贡献力量!
2010年9月20日

朱 钢优秀青年摄影家
《迪派影像世界》杂志主编
  一位摄影家说过,摄影是一门矛盾的艺术,它既简单得令人发笑,又复杂得使人不知所措。初学时的容易,是由于只看到这矛盾的一个面,只是在主观上感觉到容易,并未真正深入下去。当我们要真正娴熟掌握摄影的技术,把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化作永恒记忆的时候,则必须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研究摄影的基础概念、基本技法。
  市面上摄影图书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就事论事,实拍讲解多,基础分析少,使很多初学者对某个场景知道怎么拍,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个场景又是一头雾水。而这本书,将有关摄影概念、技术等知识分门别类、词条化处理,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到有关概念,并通过实例掌握其含义;第二,将基本知识简明化讲解,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符合当下人们学习的习惯。
  相信这本书会对初学摄影的朋友大有裨益,它会为你打下坚实的摄影基础提供保障;相信这本书也将对摄影发烧友有所帮助,它会成为你随时查阅有关概念、提高摄影技艺的得力助手。
朱 钢
2010年9月25日

图书目录

Part 1 方法篇
Chapter 01 画幅与景别
1.1 画幅形式 ...................................... 23
1.1.1 数码相机常见画幅规格:3/2、4/3、16/9............................. 23
1.1.2 根据主体形态或趋势选择画幅.............................. 26
选择横画幅...........................26
选择竖画幅...........................26
1.1.3 公平的画幅形式................... 27
1.2 景别 ............................................. 28
1.2.1 远景:以大环境空间为主..... 28
1.2.2 全景:注重主体的完整........ 29
1.2.3 中景:表现动作和情节........ 30
1.2.4 近景:突出主要部位............ 31
1.2.5 特写:强调和放大重点细节. 32
1.2.6 根据拍摄意图选择景别........ 33
Chapter 02 拍摄方向与拍摄高度
2.1 拍摄方向 ...................................... 37
2.1.1 正面拍摄.............................. 38
正面方向亲近平和................ 38
工整对称更显庄重大气..........39
2.1.2 侧面拍摄.............................. 39
轮廓清晰的正侧面................ 40
纵深感强的斜侧面................ 40
2.1.3 背面拍摄.............................. 41
2.2 拍摄高度 ...................................... 42
2.2.1 高视点俯拍:高角度下纵深远........................................ 43
2.2.2 低视点仰拍:低角度下显高大........................................ 44
2.2.3 平视点拍摄:被摄对象正常表现.............................. 45
平视点均衡稳定................... 45
平视人物很自然................... 46
Chapter 03 认识主体、陪体与环境
3.1 主体 ............................................. 48
3.1.1 中心和大面积主体................ 48
直接突出主体.......................49
主体越大越突出....................49
3.1.2 黄金点位主体....................... 50
黄金分割与点位安排.............50
黄金分割与九宫格.................50
实拍中对黄金点位的
利用和安排.......................... 51
3.1.3 边角主体.............................. 53
3.2 陪体 ............................................. 54
3.2.1 什么是陪体.......................... 54
3.2.2 陪体的作用.......................... 54
3.2.3 主体与陪体对比................... 55
体积对比..............................55
动静对比..............................56
明暗对比..............................56
冷暖对比..............................57
3.2.4 主体与陪体呼应................... 57
情节上呼应 .........................57
情绪上呼应...........................58
视线上呼应 .........................58
3.3 环境 ............................................. 59
3.3.1 前景..................................... 59
框架前景富有装饰美.............60
特殊前景可以提示主题..........60
3.3.2 背景..................................... 61
有典型细节的背景效果好...... 61
通过虚化淡化使背景简化.......62
3.3.3 空白..................................... 62
空白生发作品意境.................63
空白不一定只是白色.............63
Chapter 04 光影、色彩与基调
4.1 光影、色彩与基调 ....................... 65
4.2 光影与色彩的轻重效应 ................ 66
4.2.1 光影能够改变画面效果....... 66
4.2.2 色彩关系能够影响构图....... 67
4.3 光影与色彩的节奏效应 ................ 67
4.3.1 光影、色彩与节奏的关系.... 67
4.3.2 间隔与重复的韵律............... 68
4.4 基调(影调、色调) .................... 69
4.4.1 中间调:正常景物影调....... 69
4.4.2 高调:浅白景物影调........... 70
4.4.3 低调:深黑景物影调........... 71
Part 2 用光篇
Chapter 05 光的基本特性
5.1 光的基本常识 .............................. 77
5.1.1 什么是光.............................. 77
5.1.2 光与光波.............................. 77
5.1.3 光的传播方式....................... 78
光的吸收..............................79
光的反射..............................79
光的透射..............................80
5.2 光源 ............................................. 81
5.2.1 什么是光源.......................... 81
5.2.2 电光源占据了生活空间........ 82
5.2.3 摄影照明灯具的类型............ 82
5.2.4 点光源照度公式................... 83
5.3 光的基本特性 .............................. 84
5.3.1 光的强弱.............................. 84
5.3.2 光的软硬.............................. 86
硬光下人物硬朗有力 ............86
软光时人物柔和细腻.............86
5.3.3 光的冷暖.............................. 87
Chapter 06 光的方向与高度
6.1 光的方向 ...................................... 89
6.1.1 顺光:效果明快、清朗........ 90
6.1.2 前侧光:立体感和质感都好. 90
6.1.3 正侧光:效果明暗分明........ 91
6.1.4 侧逆光:勾画局部轮廓........ 91
6.1.5 逆光:黑暗剪影、透明感强. 92
6.2 光的高度 ...................................... 93
6.2.1 底光:无影光效................... 94
6.2.2 低位光:神秘趣味................ 94
6.2.3 中位光:细腻明朗................ 95
6.2.4 高位光:正常熟悉................ 95
6.2.5 顶光:垂直向下................... 96
Chapter 07 室内外自然光
7.1 直射日光的特点 ........................... 98
7.1.1 日出和日落时刻:低照度与长投影.............................. 99
7.1.2 上午和下午时刻:应用最广泛的光线时段...... 100
7.1.3 中午时刻:拍摄风光效果好 101
7.2 散射光的特点 ............................ 102
7.2.1 清晨和黄昏:光线瞬息万变.102
7.2.2 薄云天:最佳人像天气...... 103
7.2.3 阴天:漫射光线显忧郁...... 104
7.2.4 晴天阴影:光线变化大...... 104
7.2.5 雨雾天:拍摄小景最适宜.... 105
7.2.6 夜景:色温控制很重要...... 106
7.3 室内现场光 ................................ 107
7.3.1 室内自然光........................ 108
不加干涉的自然光现场人像 108
室内自然光也有散射与直射的不同......................109
散射自然光柔和均匀...........109
7.3.2 室内现场灯光..................... 109
7.3.3 室内混合光........................ 111
Chapter 08 摄影棚(室)人工光
8.1 摄影造型用光的基本类型 ...........113
8.1.1 主光................................... 114
8.1.2 辅光................................... 114
8.1.3 轮廓光................................ 115
8.1.4 背景光................................ 115
8.1.5 装饰光................................ 115
8.2 布光程序 .....................................116
8.3 光比 ............................................117
8.4 摄影棚(室)人工光布光技法 ....119
8.4.1 基本布光法........................ 119
8.4.2 大平光布光法..................... 120
8.4.3 高调布光法........................ 120
8.4.4 低调布光法........................ 122
Part 3 控制篇
Chapter 09 镜头类型与特性
9.1 标准镜头 .................................... 126
9.2 广角镜头 .................................... 127
9.2.1 范围宽广、空间深远的广角效应............................ 127
9.2.2 180°视野的鱼眼镜头........ 128
9.3 长焦距镜头 ................................ 129
9.3.1 中焦镜头是人像专用镜头.... 130
9.3.2 长焦镜头是理想的远摄镜头130
9.4 微距镜头 .................................... 131
9.5 变焦镜头 .................................... 132
9.5.1 数码相机镜头的变焦倍率越来越大..................... 133
9.5.2 光学变焦与数字变焦.......... 133
Chapter 10 光圈与快门
10.1 快门与光圈的定义 ................... 135
10.2 快门的设置 .............................. 135
10.3 快门的作用 .............................. 137
10.3.1 拍摄运动物体三要则...... 138
10.3.2 快慢之中虚实迥异.......... 138
10.3.3 追随拍摄动静互换.......... 139
10.4 光圈的排列设置 ....................... 140
10.5 光圈的三个作用 ....................... 141
10.6 景深原理与规律 ....................... 142
10.6.1 光圈与景深..................... 142
10.6.2 焦距与景深..................... 143
10.6.3 距离与景深..................... 144
Chapter 11 曝光与测光
11.1 曝光基本概念 ........................... 147
11.1.1 照度............................... 147
11.1.2 反光率决定物体的黑与白.148
11.1.3 亮度............................... 148
11.1.4 什么是摄影曝光............. 149
11.1.5 曝光与影像质量的关系.... 149
11.1.6 3种曝光结果................... 150
11.1.7 决定曝光的主、客观条件.151
11.1.8 控光装置与曝光组合...... 152
曝光组合....................... 152
曝光组合的变化............. 152
11.2 测光与曝光 .............................. 153
11.2.1 测光与曝光的工作原理.... 153
11.2.2 测光与曝光操作过程举例. 153
实例1:《大山》........... 153
实例2:《黄斗笠》........ 154
实例3:《冰之眼》........ 154
实例4:《轮回》........... 155
11.3 测光模式与装置 ....................... 157
11.3.1 智能化的区域(评价)测光................................ 157
11.3.2 主次兼顾的中央重点测光.158
11.3.3 精准的点测光和局部测光.158
11.3.4 最早出现的平均测光...... 159
11.3.5 独立测光表及其专业功能.159
照度测量........................159
亮度测量....................... 160
闪光测量....................... 160
11.3.6 测光实用操作................. 160
直接测光用得多............. 160
替代测光解难题............. 160
11.4 相机的曝光模式 ....................... 161
11.4.1 手动曝光模式:自由选择.162
11.4.2 光圈优先模式:景深易控 163
11.4.3 快门优先模式:速度抓拍 164
11.4.4 程序曝光模式:方便轻松 165
11.4.5 评价式自动曝光模式:高度智能化..................... 166
11.4.6 场景曝光模式:不断发展 166
常见场景模式的特点...... 166
场景模式的利弊............. 168
11.5 曝光补偿 .................................. 168
11.5.1 曝光补偿的设置............. 168
11.5.2 曝光补偿的原则............. 169
白色就要加曝光..............169
黑色就要减曝光..............169
11.6 曝光方法 .................................. 170
11.6.1 正常曝光法..................... 170
11.6.2 区域曝光法..................... 173
区域曝光的重点............. 174
区域曝光实例分析.......... 174
11.6.3 高调曝光法..................... 175
11.6.4 低调曝光法..................... 176
11.6.5 多次曝光法..................... 177
多区域单次曝光............. 177
同一画面重叠曝光.......... 177
Part 4 器材篇
Chapter 12 数码相机的类型与选购
12.1 数码相机常用分类 ................... 180
12.1.1 轻便傻瓜机——轻巧实用最方便...... 180
12.1.2 专业单反机——功能强大质量精美.... 181
12.1.3 高档消费机——轻便又有好效果....... 181
12.2 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 ................ 182
12.3 数码相机购买原则 ................... 183
12.4 数码相机的握持姿势与要点 ..... 185
Chapter 13 像素、感光特性、图像格式
13.1 像素 ......................................... 188
13.1.1 什么是像素..................... 188
像素的由来.................... 188
像素多,影像的细节信息多........................... 189
13.1.2 有效像素与插值像素...... 189
有效像素....................... 189
插值像素....................... 189
13.2 感光元件的类型和尺寸 ............ 190
13.2.1 感光元件的类型............. 190
13.2.2 感光元件的尺寸............. 191
常见感光元件的规格: 分母越大芯片面积越小..........191
感光元件尺寸大小比较....191
非全画幅相机镜头焦距要放大....................191
感光元件尺寸与镜头倍率的对应关系.............191
13.3 感光特性 .................................. 192
13.3.1 感光度............................ 192
国际感光度标准制(ISO) 193
感光度分高中低3大类型.193
数码相机感光度挡位越多越好....................... 193
如何选择和设定感光度.... 193
快捷方便的感光度自动挡.194
13.3.2 反差............................... 194
光源的亮度差决定反差大小 195
图像软件调整反差...........195
13.3.3 动态范围........................ 196
动态范围的作用..............196
动态范围的大小............. 197
高动态范围成像的操作.....197
前途辉煌的高动态范围成像模式........................199
13.3.4 直方图(柱状图).......... 199
直方图是一张二维的坐标系............................ 200
峰值高低意味像素多少.... 200
拍照时可知道曝光偏差.... 200
13.3.5 颗粒性与马赛克............. 201
13.3.6 分辨率............................ 202
13.4 图像格式的设置 ....................... 203
13.4.1 图像格式........................ 203
JPEG是最常用的有损压缩图像格式..................204
TIFF是无损压缩格式........204
RAW是无损失的原始数据格式........................204
13.4.2 图像文件大小................. 204
根据存储空间选格式....... 205
根据用途选格式.............. 205
从图像文件的格式和尺寸看影像质量..................... 205
13.4.3 色彩空间........................ 206
sRGB............................... 206
Adobe RGB....................... 206
Chapter 14 白平衡的实质及其应用变化
14.1 色温 ......................................... 208
14.1.1 光源的色温升降表.......... 208
白平衡设置源于色温.......208
有的色温变化人眼不能辨别........................208
14.1.2 白色物体最容易“变色”209
14.2 白平衡 ..................................... 210
14.2.1 白平衡的符号——WB.... 210
14.2.2 白平衡自动挡的特点...... 211
14.2.3 白平衡手动挡的特点...... 211
14.3 白平衡的科学用法和艺术用法 ...211
14.3.1 科学用法——真实还原色彩........... 212
14.3.2 艺术用法——活用白平衡.............. 212
14.3.3 自定义白平衡操作.......... 213
自定义白平衡实例:《王府井印痕》............. 213
自定义白平衡实例:《漓江晚唱》................. 215
14.3.4 白平衡包围功能............. 215
Chapter 15 取景观察与信息导航
15.1 取景器与显示屏 ....................... 217
15.1.1 光学平视取景................. 218
15.1.2 单镜头反光取景............. 219
15.1.3 电子显示屏(LCD)取景....219
多用LCD回看效果与数据....220
旋转取景屏最便利.......... 221
新型的电子显示屏实时取景最实用............. 221
15.2 照片的回放浏览 ....................... 222
15.2.1 浏览照片........................ 222
15.2.2 删除照片........................ 223
直接利用删除键钮删除....223
删除的影像无法恢复.......223
Chapter 16 自动对焦的特点与应用
16.1 对焦装置 .................................. 225
16.1.1 手动对焦(MF)............ 225
16.1.2 自动对焦(AF)............ 226
主动式自动对焦..............226
被动式自动对焦..............226
两种对焦的优缺点...........226
16.1.3 对焦区域与对焦模式...... 227
到底几点自动对焦好?....227
中心对焦——最常用的方式.227
非中心对焦——对焦锁定移动构图....228
非中心对焦——选择对焦点 228
16.2 自动对焦失败的解决之道 ........ 228
16.2.1 替代对焦是高招............. 229
16.2.2 低档相机的替代对焦...... 230
16.2.3 高档相机的替代对焦...... 230
16.3 自动对焦模式与选择 ................ 230
16.3.1 3种对焦模式的特点........ 231
16.3.2 单次对焦与连续对焦...... 231
16.3.3 连拍与对焦..................... 231
连拍——多拍选优.......... 231
从连拍数量看相机能力....232
连拍自动对焦非常重要....233
16.4 防抖装置 .................................. 233
16.4.1 镜头防抖........................ 233
16.4.2 防抖的种类..................... 234
机身防抖........................234
电子防抖........................234
Chapter 17 闪光灯原理与应用
17.1 闪光原理与特性 ....................... 236
17.1.1 闪光灯的输出功率和亮度 236
17.1.2 电子闪光灯4大特性........ 236
17.1.3 凝固高速运动的闪光...... 237
17.2 闪光瞬间与闪光同步 ................ 237
17.2.1 闪光不同步的坏处.......... 237
17.2.2 闪光同步的操作............. 237
17.2.3 影响闪光同步的相关因素 238
17.3 数码相机闪光灯主要功能 ........ 238
17.3.1 防红眼功能..................... 238
17.3.2 变焦闪光功能................. 238
17.3.3 前、后帘同步闪光.......... 239
17.3.4 频闪闪光功能................. 239
17.4 闪光灯使用技巧 ....................... 239
17.4.1 直接闪光........................ 240
17.4.2 辅助闪光........................ 240
17.4.3 慢门闪光........................ 241
17.4.4 反射闪光........................ 241
17.4.5 离机自由闪光................. 242
Chapter 18 调控键钮、存储卡、电源
18.1 调控键钮 .................................. 244
18.1.1 按钮盘——功能模式从中选.245
18.1.2 菜单与功能设置............. 245
18.1.3 最好用快捷键调整功能.... 245
18.2 存储卡 ..................................... 246
18.2.1 存储卡的种类................. 247
最常用的CF卡..................247
通用性较好的SD卡...........247
轻小的xD卡.....................247
不通用的记忆棒..............247
18.2.2 卡容量将不断变大.......... 247
18.2.3 不要轻易插拔存储卡...... 247
18.2.4 记住容量再拍照............. 247
18.3 数码照片的下载传输 ................ 248
18.3.1 最好用相机专用软件...... 248
18.3.2 照片浏览与管理............. 248
18.3.3 分类很重要、条目要清楚 249
18.4 电源 ......................................... 249
18.4.1 锂电池是发展方向.......... 249
18.4.2 要注意节电..................... 250
18.4.3 电池的配置..................... 250
摄影词条索引 ............................. 25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编制
作者: (美)S.Brian Morriss
作者: [新西兰]伊恩 H. 威腾(Ian H. Witten) 埃贝·弗兰克(Eibe Frank) 马克 A. 霍尔(Mark A. Hall) [加]克里斯多夫 J. 帕尔(Christopher J. Pal)著
作者: (美)Barry B. Brey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本书编辑部 编著
作者: (美)Arun C. Murthy, Vinod Kumar Vavilapalli, Doug Eadline, Joseph Niemiec, Jeff Markham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