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

安全软件开发之道——构筑软件安全的本质方法
作者 : (美)John Viega Gary McGraw著
译者 : 殷丽华 张冬艳 郭云川 颜子夜 译
出版日期 : 2014-03-20
ISBN : 978-7-111-45915-6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34
开本 : 16
原书名 : 构建安全的软件
原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 Asia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特色

前勒口
作者简介
John Viega?美国著名软件安全技术专家,曾任安全软件解决方案公司(www.securesw.com)CTO。他设计并发布了安全领域内的许多工具,包括代码扫描器(ITS4和RATS)、随机数套件(EGADS)、自动修补工具以及安全编程库等。他还是Mailman的原始开发者、GNU邮件列表的管理者。
Gary McGraw?美国Cigital公司CTO,在安全风险管理领域从事软件安全性研究和技术规划工作。他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DARP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以及NIST高级技术项目的资助对象和首席调研员。曾经撰写了多本安全技术图书。
译者简介
殷丽华?博士,IEEE会员,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主持和参加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安全产品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与组织管理经验。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全性分析、物联网安全技术等。
张冬艳?博士,计算机学会会员,任职于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相关领域的重大课题,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开发与管理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多媒体传输等。
郭云川?博士,曾参与多项国家级网络与信息安全项目建设,目前主要从事物联网隐私保护研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分析、物联网安全技术、形式化方法等。
颜子夜?博士,曾参与分布式、嵌入式、高性能计算等类型的多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处理研究和大型医疗装备系统的开发工作。
封面
本书被誉为安全技术领域的“黄帝内经”,由安全技术大师亲力打造,畅销全球,数位安全技术专家联袂推荐。
综合论述如何在软件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内建立安全屏障,对于如何设计安全的软件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全面翔实,深入浅出。对于任何关注安全软件开发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必备之书。
封底
“本书非常实用,易于理解且非常全面。它并不会奇迹般地让你摇身一变成为软件安全专家,但它会让你对软件的安全更加敏感。而对安全越敏感,就越接近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Bruce Schneier
Counterpane Internet Security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应用密码学》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真相》作者
“这是一本互联网软件开发人员的必读之书。”
——Jeremy Epstein
webMethods公司产品安全及性能部总监
“本书以一种简单明了并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了复杂的应用程序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缓冲区溢出、竞争条件以及实施加密的方式。这是任何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或保安专家都必读的一本书。”
——Paul Raines
Barclays Capital信息风险管理的全球主管,Software Magazine专栏作家
为何目前的软件安全问题尤其突出?答案很简单:糟糕的软件!所有安全问题的源头都是糟糕的软件。传统的安全问题解决方案都是现场救火而不是早期预防,而本书介绍如何在软件开发阶段就预防安全问题的产生,如何创造安全健壮的应用程序,从而得到用户的信任。
本书揭示了信息安全的本质,讲解如何从软件开发的源头来控制安全问题,是学习软件安全技术的必读书籍。本书为所有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而写,涉及软件开发的全部生命周期,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开发人员,都能从本书获益。

图书前言

“一本书就是一部思想的机器。”
    ——I.A. Richards《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本书旨在帮助从事软件开发的相关人员学习构建安全软件所必需的原则。尽管包含了一些底层的技术细节,但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人,从管理人员到开发人员。本书后半部分展示了一些具体的代码实例和技术细节,而前半部分则是针对安全问题的一般性原则和通用知识,目的是营造一个安全软件的环境,包括安全目标、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风险管理的概念。
  涉及计算机安全的技术书籍有很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书着重讨论开发安全的软件这一主题。如果你想学习如何建立防火墙,锁定单台主机或建立虚拟专用网络,你会找到许多其他有用的资料,本书并不包括在内。大多数有关安全的书籍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网络安全方面迫切关心的问题,因此往往关注的是,在软件总是一再被攻破的网络世界中,如何提高保密程度,如何保护网络资源。
  遗憾的是,许多安全人员已经习惯于这样的事实:软件中存在安全问题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以接受的。有些人甚至认为要求开发人员构建安全的软件太困难了,因此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努力进行“最佳实践”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架设防火墙,以及努力实现及时检测入侵和修补已知的安全问题。
  我们认为软件的安全性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并对此保持乐观态度。但事实是,编写没有安全漏洞的程序是很难的。然而可以肯定,编写一个“足够安全”的程序比编写一个完美无错的程序要容易得多。难道因为不可能彻底剔除软件中的所有错误,就从根本上放弃对软件错误的扫荡吗?当然不能!同样,人们也不应该在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之前,就自动放弃对构建安全软件的努力。
  学习任何一点点知识都可能有深远的影响。这么多的产品都有安全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许多从事开发的技术人员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编写安全的代码。另一个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本书旨在消除这种教育差距,以编写安全程序所需的基本必备技巧来武装软件开发人员。
  也就是说,你不能期望仅仅通过阅读本书就可以消除软件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声称本书为安全性提供了良方,相当于忽视了这一事实:建立安全的计算机软件有多么困难。我们不能忽视现实,应该正视和接受它,并且运用风险管理的思想来对待软件安全性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软件几乎不可能绝对安全。首先是没有100%安全的事物。大多数软件都存在可被利用的安全风险,问题仅在于突破系统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而已。即使软件没有任何bug,服务器也被防火墙保护着,盯着你的人也会通过内部来攻击你,或者采用“黑包”的突破手法。安全性是复杂的,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因此,我们不仅提供了安全软件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同时也关注那些最常见的风险,以及降低这些风险的方法。
本书组织方式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在编写代码之前应该了解的软件安全相关知识内容,焦点是如何将安全性集成到软件工程实践中去,重点是在开发周期的早期降低和减少安全风险的方法和原则。在系统设计初期就考虑安全性是一种相对容易的做法,在投资和花费上远比事后修补便宜得多。本书不仅关注需求和设计,还特别强调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这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本书第一部分对涉足软件开发任何层次的人都是有益的,无论是商业层的领导还是一线的具体开发人员。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深入到实现的细节中。即使是一个相当坚实的架构,在开发时也会有许多和安全问题相关的死角。我们向开发人员展示了鲜活生动的细节,以阐述如何识别和避免一些常见的编码级问题,例如缓冲区溢出、竞争条件等。本书第二部分适用于那些奋战在编程第一线的人。
  我们尽量提供普遍通用的材料,也就是说,除非是安全攸关的问题,否则我们都会尽量避免那些依赖特定操作系统或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例如,我们不讨论POSIX的“性能”,因为它们没有普遍性。但我们却用整整一章来讨论缓冲区溢出,因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尽管大多数缓冲区溢出都和C或C++相关。
  由于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能够应用在最广泛层面的技术,因此许多有价值的技术本书没有涵盖,包括Kerberos、可插拔认证模块(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 PAM)以及移动代码(mobile code)、沙箱技术(sandboxing)等。许多技术都值得专门编写一本书(并非每种技术都有足够广泛的应用)。本书的配套站点(http://www.buildingsecuresoftware.com/)提供了这些安全技术的相关资源的链接。
代码示例
  虽然本书提供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与具体程序语言无关,但我们的示例大多是用C语言编写的,主要是因为C语言应用比较广。另外,与其他语言相比,用C语言来表达事件的准确性要更难一些。将示例代码移植到其他编程语言很容易,主要是找到相应的调用或数据结构即可。不过,通常在一些与用C语言编写差别比较显著的情况下,我们偶尔也用到了以Python、Java和Perl编写的代码示例。本书所有代码都可在http://www.buildingsecuresoftware.com/上得到。
  尽管坚持操作系统独立的原则,本书仍然比较侧重于UNIX系统。我们承认对其他操作系统(特别是Windows系统)特性的讨论,还不甚理想。虽然Windows NT对POSIX是松散兼容的,但实际上,Windows系统的程序员往往并不使用POSIX应用编程接口(API)。比如,我们听说大多数Windows程序员不使用标准的C字符串库,而青睐于使用Unicode字符串处理例程。在撰写本书时,我们仍不知道Windows API中哪些常见函数容易受到缓冲区溢出的影响,所以无法提供一个全面的列表。如果以后有人能给出这样的列表,我们将很乐意将其发布到本书的网站上。
  本书提供的代码已全部在运行Red Hat 6.2的机器上测试过。大部分程序也在OpenBSD机器上测试过。不过,这些代码仍然是在“想当然”的基础上的。尽管我们努力使Web站点上发布的代码尽可能具备可移植性,但事先声明,这些资源的可移植性仍然很低。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帮助大家解决在特定系统下编译代码遇到的问题,但我们真诚地欢迎读者提供软件补丁。
联系我们
  欢迎大家给我们发电子邮件,任何评论、错误修订或其他建议都让我们欣喜和感激。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 buildingsecuresoftware.com。

专家评论

“John和Gary对计算机安全性提供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一开始就做得正确,那么就无须再修修补补。在当今这个‘蹩脚软件’(shovelware)盛行的世界,这无疑是一种超前而又重要的观念!在这个各大软件厂商都在为产品版本的beta测试而伤脑筋的行业中,本书不失为醒脑之音,值得一读!”
——Marcus J. Ranum,NFR安全公司CTO,
《Web Security Sourcebook》的作者
“系统开发人员们:学习这本书,捍卫你们的系统,网络空间将变得更好。”
——Fred Schneider,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Trust in Cyberspace》的作者
“我们不断地遇到因软件错误引发的安全问题。系统越复杂,找到问题的难度就越大,花费也越高。当我们期望进行安全可靠的交易,并从物理身份识别领域朝数字身份识别领域迈进时,遵循本书提出的一系列原则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书写得非常好,对于任何关注安全软件开发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必备之书。”
——Terry Stanley,Master Card公司芯片安全副总裁
“在入侵者肆虐之时,很多人都在想着关闭门户,但Viega先生和McGraw先生却在计算机安全的源头入手,研究如何预先在系统中构建安全性。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处理基本的安全性优先级问题。”
—— Charlie Babcock,Interactive Week
“应用安全问题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书以一种简单明了并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了复杂的应用程序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缓冲区溢出、竞争条件以及实施加密的方式。这是任何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或安保专家都应读的一本书。”
——Paul Raines,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信息风险管理的全球主管,
《软件杂志》(Software Magazine)专栏作家
“Viega和McGraw先生终于完成了技术界期待已久的作品。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是,两位顶级专家关于如何建立安全系统的全新视角,以及基于风险管理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无论是在代码中避免缓冲区溢出,还是了解元素的完整性和交互性,本书都提供了全面而详实的指南。作者阐释了理解和管理风险对于任何系统项目的重要性。本书是任何从事系统设计、系统构建或系统管理的人必读之书。”
——Aviel D. Rubin博士,AT&T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White-Hat Security Arsenal》和《Web Security Sourcebook》的作者
“本书恰逢其时!”
——Michael Howard,微软Windows XP团队小组安全主管
“对于信息安全,正确的操作似乎已成为一项失传的艺术。本书重新发掘了开发安全系统所需的知识、智慧、原则和纪律,同时也可将其应用在可靠性和良好的软件工程实践方面。”
——Peter G. Neumann,《Computer Related Risks》和
《Moderator of RISKS digest》的作者
“John Viega和Gary McGraw先生为设计或实现软件以及关注安全性的专业人士奉献了一本相当实用的手册。本书不仅解释了编写安全软件所涉及的一系列概念和原则,也包含了如何构筑安全软件的具体方法以防范攻击者的破坏,例如,对缓冲区溢出的深入解释,大多数软件灾难的深入分析等。而且,本书还列出了许多有用工具的出处(免费软件等),从而更提高了实用性。这是一本互联网软件开发人员的必读之书。”
——Jeremy Epstein,webMethods公司产品安全及性能部总监
“安全性其实很简单,只需运行完美的软件即可。但完美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寻求切实可行的替代办法,否则就得面临长期的安全漏洞问题。Viega和McGraw先生为软件开发商提供了极好的完美软件的替代实现原则。”
——Crispin Cowan博士,Oregon研究所副研究员,
WireX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大部分人都在处理各种安全性问题的症状,很少有人去探究导致大多数安全问题的根源:设计和开发周期中的问题。在许多大学中,学生学到的是不安全的编码风格。很多人将开发单用户系统的编程概念带到了彼此关联的网络环境中,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些状况正在迅速地削弱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大多数的商业组织,并将个体公民置于风险当中。当务之急,是大部分软件设计人员要改掉他们的坏习惯并重新学习。因此,我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够引起对此领域的关注和重视。毕竟,这个领域是需要‘疗伤’,用户不会总是‘正确地’使用系统,恶意攻击者更是如此。因此,编写安全的代码以抵御恶劣的环境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
——Mudge,Stake公司首席科学家和研发执行副总裁
“编程是很困难的,程序员非常珍贵,优秀的程序员更是罕见。要尽可能让软件变得容易使用,且物美价廉,为此,我们需要所有的帮助、所有的工具、所有的原则。我们还没能做到这点,但是本书应该有所帮助。”
——Bill Cheswick,《Firewalls and Internet Security》的作者
“这本书不错。”
——Peter Gutmann,《Cryptographic Security Architecture》的作者
摘自本书序:
“本书在理解安全软件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Viega和McGraw在表述安全软件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做得非常出色。本书非常实用,易于理解且非常全面。它并不会奇迹般地让你摇身一变成为软件安全专家,但它会让你对软件的安全更加敏感。而对安全越是敏感,就越接近问题的最终解决。”
——Bruce Schneier,Counterpane Internet Security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应用密码学》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真相》的作者

上架指导

计算机\软件工程

封底文字

“本书非常实用,易于理解且非常全面。它并不会奇迹般地让你摇身一变成为软件安全专家,但它会让你对软件的安全更加敏感。而对安全越是敏感,就越接近问题的最终解决。”
——Bruce Schneier,Counterpane Internet Security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应用密码学》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真相》作者
“这是一本互联网软件开发人员的必读之书。”
——Jeremy Epstein,webMethods公司产品安全及性能部总监
“本书以一种简单明了并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了复杂的应用程序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缓冲区溢出、竞争条件以及实施加密的方式。这是任何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或保安专家都必读的一本书。”
——Paul Raines,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信息风险管理的全球主管,《软件杂志》(Software Magazine)专栏作家
  为何目前的软件安全问题尤其突出?答案很简单:糟糕的软件!所有安全问题的源头都是糟糕的软件。传统的安全问题解决方案都是现场救火而不是早期预防,而本书介绍如何在软件开发阶段就预防安全问题的产生,如何创造安全健壮的应用程序,从而得到用户的信任。
  本书揭示了信息安全的本质,讲解如何从软件开发的源头来控制安全问题,是学习软件安全技术的必读书籍。本书为所有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而写,涉及软件开发的全部生命周期,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开发人员,都能从本书获益。
本书介绍设计安全软件的十大原则,并详细介绍以下内容:
 软件风险管理
 软件技术的选择来保障软件的安全
 开放源代码和封闭源代码的安全问题
 如何进行软件审计
 缓冲区溢出的问题
 随机数发生器
 应用密码学
 信任管理和输入验证
 客户端安全
 防火墙的问题

作者简介

(美)John Viega Gary McGraw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殷丽华 张冬艳 郭云川 颜子夜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
  软件安全领域最能吸引大众注意力的问题大概就是网络安全或者信息安全了,各种不安全的事件充斥着人们的视听,迫使人们一知半解地接受补丁程序、病毒、木马等枯燥的名词。尤其是在刚开始翻译本书的时候,爆出了棱镜门事件,这一事件更是如同很多突发的新闻事件一样,给普通大众进行了一次关于信息安全的科普。相信更多的民众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中会添加这个话题。在这种大众的安全意识刚被唤醒,但尚处于懵懂状态之时,民众越是容易被各种流言和曲解所误导,此时,大众更需要对此获得科学、准确的知识。本书尽管不是直接面向一般民众的科普读物,但至少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就本书的内容而言,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安全软件的书,在如今动辄将某书夸为圣经或者宝典的时代,如何给这本书定位呢?我觉得称之为软件安全的“黄帝内经”较为恰当。如果将软件看作生命体,安全性必然是衡量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些微不足道的疾病就可能导致人的生命丧失,除了抱怨世事无常之外,更需审视我们自身机体的抵抗力,甚至要做一下基因检测。我们的软件也是如此,即便是某个细节的疏忽所造成的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或者说,当前软件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在意外感染疾病之外,还被各种人和机构虎视眈眈地视为技能实验的小白鼠,或者是获取不当利益的掘金场。这些人无论是仅仅出于对技术的爱好还是心怀恶意,都会对软件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不幸的是,面对软件的各种问题和缺陷,人们很少去认真思考其内在的成因,而是忙于进行各种亡羊补牢式的补救,就像生病之后只是处理症状,而没有对疾病的内在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究,更无从谈及疾病的预防。即便是现在那些号称是软件安全宝典或者圣经的书籍,也是给出各种治病的药方,甚少从软件的根源上来全面提供一套如何构建安全软件的可信赖体系。这使得各种软件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人们不得不对其采取容忍的态度,或者普遍接受软件必然存在错误的观点。
  但是事实上,相比较于生命体,软件更容易做好事先的预防工作。尽管现在已经有了转基因技术,但是还不能随心所欲地构造出任意的DNA。而软件作为一种完全由人工构造出来的产品,可以从构造之初就开始努力避免那些可能出现的设计错误。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给出具体的安全缺陷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在软件设计的前期就开始将安全性作为软件的一种内在特质进行考虑。这种思想与《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
  本书成书已经十年,这期间新的软件安全事件、新的攻击技术和防卫技术层出不穷。尽管所有这些技术的外在表现花样百出,但其内在根源都归为软件设计的缺陷。本书给出的那些指导性原则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不因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失色,本书也依然是值得仔细研读的软件安全方面的经典书籍。希望通过对本书的翻译,将原作者的观点引入国内的软件设计领域。
  对于这样一本富有个性的书,译者自知才智浅薄,本着集思广益的方法,召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共同完成原书的研读和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着实体会到作者对软件安全方面的深刻理解,本书也是对译者在安全方面知识的一次系统化梳理。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得益于张冬艳博士、郭云川博士的精诚合作。此外,尤其感谢颜子夜博士帮助校对了本书的大部分章节。
  由于本书涉及面广,许多术语尚无固定译法,翻译难度较大。有时,对一个术语虽经反复推敲、讨论,仍然难免词不达意。此外,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的不当之处也在所难免。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不吝赐教。如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给我们:yinlihua@iie.ac.cn、zhangdy@ustb.edu.cn、guoyunchuan@iie.ac.cn或者 yanziye@hotmail.com,我们将不胜感激。

殷丽华
2013年9月于北京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对本书的赞誉

前言
致谢
第1章 软件安全概论  1
1.1 都是软件惹的祸  1
1.2 对安全问题的处理  4
1.2.1 Bugtraq  5
1.2.2 CERT 公告  5
1.2.3 RISKS文摘  6
1.3 影响软件安全的技术趋势  6
1.4 非功能性需求  9
1.4.1 什么是安全  10
1.4.2 难道只是可靠性  10
1.5 “渗透-修补”是个坏方法  11
1.6 艺术和工程  12
1.7 安全目标  12
1.7.1 预防  13
1.7.2 跟踪与审计  13
1.7.3 监控  13
1.7.4 隐私和保密  14
1.7.5 多级安全  14
1.7.6 匿名  14
1.7.7 认证  15
1.7.8 完整性  16
1.8 常见软件安全缺陷  16
1.9 软件项目目标  17
1.10 结论  18
第2章 软件安全风险管理  19
2.1 软件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19
2.2 安全人员的任务  21
2.3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软件安全人员  22
2.3.1 获取需求  22
2.3.2 风险评估  23
2.3.3 安全设计  24
2.3.4 实现  25
2.3.5 安全测试  25
2.4 现实的权衡  26
2.5 让人们去思考安全性  26
2.6 软件风险管理实践  26
2.6.1 当开发走向歧途  27
2.6.2 当安全分析走向歧途  27
2.7 通用准则  28
2.8 结论  30
第3章 技术的选择  31
3.1 语言的选择  31
3.2 分布式对象平台的选择  34
3.2.1 COBRA  34
3.2.2 DCOM  35
3.2.3 EJB和RMI  37
3.3 操作系统的选择  37
3.4 认证技术  38
3.4.1 基于主机的认证  39
3.4.2 物理令牌  40
3.4.3 生物认证  40
3.4.4 密码认证  41
3.4.5 深度防御与认证  41
3.5 结论  42
第4章 开放源代码和封闭源代码  43
4.1 通过隐藏实现安全  43
4.1.1 逆向工程  45
4.1.2 代码混淆  46
4.1.3 紧包软件的安全  47
4.1.4 通过隐藏实现安全并非万能  47
4.2 开源软件  47
4.3 “多眼球现象”是真的吗  47
4.3.1 漏洞检测是困难的  49
4.3.2 其他的忧虑  50
4.4 关于发布加密算法  51
4.5 另外两个关于开源的谬论  51
4.5.1 微软谬论  51
4.5.2 Java谬论  52
4.6 例子:GNU Mailman的安全  52
4.7 证据:特洛伊木马  53
4.8 开放源码还是不开放源码  54
4.9 另一个来自于缓冲区溢出的安全教训  54
4.10 忠告  55
4.11 结论  55
第5章 软件安全的指导原则  56
5.1 确保最薄弱环节的安全  57
5.2 深度防御  59
5.3 失效安全  60
5.4 最小特权  62
5.5 分割  63
5.6 尽可能简单  64
5.7 提升隐私权  66
5.8 记住隐藏信息很困难  68
5.9 不要轻信  69
5.10 使用社会资源  70
5.11 结论  70
第6章 软件审计  71
6.1 架构的安全性分析  73
6.1.1 攻击树  74
6.1.2 报告分析结果  78
6.2 实现安全性分析  79
6.2.1 审计源代码  79
6.2.2 源码级的安全审计工具  80
6.2.3 在分析中使用RATS  81
6.2.4 安全扫描软件的有效性  82
6.3 结论  83
第7章 缓冲区溢出  84
7.1 什么是缓冲区溢出  86
7.2 为什么缓冲溢出是安全问题  87
7.3 缓冲区溢出的防御  89
7.4 主要的陷阱  89
7.5 内部缓冲区溢出  93
7.6 更多的输入溢出  93
7.7 其他风险  94
7.8 帮助工具  94
7.9 堆破坏和栈破坏  96
7.10 堆溢出  98
7.11 栈溢出  101
7.11.1 破译堆栈  101
7.11.2 陷入无限循环……并更糟 105
7.12 代码攻击  113
7.12.1 UNIX漏洞利用  114
7.12.2 关于Windows  119
7.13 结论  119
第8章 访问控制  120
8.1 UNIX访问控制模型  120
8.1.1 UNIX权限工作原理  121
8.1.2 修改文件属性  122
8.1.3 修改文件的所有权  124
8.1.4 umask命令  125
8.1.5 编程接口  125
8.1.6 Setuid编程  127
8.2 Windows NT的访问控制  130
8.3 分割  132
8.4 细粒度权限  134
8.5 结论  134
第9章 竞争条件  135
9.1 什么是竞争条件  135
9.2 检查时间与使用时间  138
9.2.1 攻破passwd  139
9.2.2 避免 TOCTOU 问题  142
9.3 安全的文件访问  143
9.4 临时文件  146
9.5 文件锁定  146
9.6 其他竞争条件  147
9.7 结论  148
第10章 随机性和确定性  149
10.1 伪随机数发生器  149
10.1.1 伪随机数发生器实例  151
10.1.2 Blum-Blum-ShubPRNG  152
10.1.3 Tiny PRNG  153
10.1.4 对PRNG的攻击  153
10.1.5 在网络赌博游戏中作弊  153
10.1.6 PRNG的统计测试  155
10.2 熵的收集和估计  155
10.2.1 硬件解决方案  156
10.2.2 软件解决方案  158
10.2.3 糟糕的熵收集示例  163
10.3 处理熵  164
10.4 实用的随机数据来源  166
10.4.1 Tiny  166
10.4.2 Windows的随机数据  167
10.4.3 Linux的随机数  167
10.4.4 Java中的随机数  169
10.5 结论  171
第11章 密码学的应用  172
11.1 一般性建议  172
11.1.1 开发者并不是密码专家  173
11.1.2 数据完整性  174
11.1.3 密码出口的有关法律  174
11.2 常用密码库  175
11.2.1 Cryptlib  175
11.2.2 OpenSSL  176
11.2.3 Crypto++  177
11.2.4 BSAFE  178
11.2.5 Cryptix  179
11.3 利用密码学编程  180
11.3.1 加密  180
11.3.2 散列算法  184
11.3.3 公共密钥加密  185
11.3.4 多线程  189
11.3.5 cookie加密  189
11.4 加密散列更多的应用  191
11.5 SSL和TLS  192
11.6 Stunnel  194
11.7 一次一密  195
11.8 结论  198
第12章 信任管理和输入验证  199
12.1 关于信任  200
12.2 不恰当信任的例子  201
12.2.1 信任是传递的  201
12.2.2 预防恶意的调用者  204
12.2.3 安全地调用其他程序  208
12.2.4 源自Web的问题  210
12.2.5 客户端安全  212
12.2.6 Perl问题  214
12.2.7 格式字符串攻击  215
12.3 自动检测输入问题  216
12.4结论  219
第13章 口令认证  220
13.1 口令存储  220
13.2 向口令数据库中添加用户  222
13.3 口令认证的方式  231
13.4 口令选择  235
13.4.1 更多的建议  236
13.4.2 掷骰子  237
13.4.3 口令短语  240
13.4.4 应用程序选择的口令  241
13.5 一次性口令  242
13.6 结论  252
第14章 数据库安全  253
14.1 基础知识  253
14.2 访问控制  254
14.3 在访问控制中使用视图  256
14.4 字段保护  257
14.5 针对统计攻击的安全防卫  260
14.6 结论  263
第15章 客户端安全  264
15.1 版权保护方案  266
15.1.1 许可证文件  273
15.1.2 防范偶然性盗版  274
15.1.3 其他的许可证特性  275
15.1.4 其他的版权保护方案  275
15.1.5 对不可信客户端的身份认证  276
15.2 防篡改  277
15.2.1 反调试措施  277
15.2.2 校验和  279
15.2.3 应对滥用  279
15.2.4 诱饵  280
15.3 代码混淆  280
15.3.1 基本的代码混淆技术  281
15.3.2 加密部分程序  282
15.4 结论  284
第16章 穿越防火墙  285
16.1 基本策略  285
16.2 客户端代理  287
16.3 服务器代理  288
16.4 SOCKS  289
16.5 对等网络  290
16.6 结论  292
附录A 密码学基础  293
参考文献  31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德]罗伯特·施米德(Robert Schmied) 著
作者: 主编:王瑞民副主编:史国华 李娜参编(按姓氏笔画顺序):杨姣 宋伟 高淼 龚玉猛
作者: 马洪连,刘旸,韩瑜,孙亮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Marcus Goncalves
作者: [美]苏西尔?贾乔迪亚(Sushil Jajodia) V.S.苏夫拉曼尼( V.S. Subrahmanian) 维平?斯沃尔( Vipin Swarup) 克利夫?王(Cliff Wang) 著
作者: (美)Stephen Northcu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