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六小龄童品西游(下)(全新版)
作者 : 六小龄童
出版日期 : 2009-01-10
ISBN : 7-111-26023-3
定价 : 2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64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饰演该角色17年的六小龄童,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有着深刻的感情和领悟。
本书对《六小龄童品西游》(第1版)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大量剧照和六小龄童的照片,通过讲述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故事、中国的猴文化以及《西游记》带给我们的启示等内容,将艺术形象拓展,将西游文化升华。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自古以来,东方就贡献给世界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东方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时,首先展现的就是文化,神秘而古老,带给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西游记》就是这样一部历史巨著,它最初以小说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而后又被改编成戏剧、曲艺、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让人们得以全方位地领悟《西游记》,感悟西游文化。
  直到今天,《西游记》依然被世人津津乐道,与《西游记》有关的各种书籍遍及世界,现在世界各地的《西游记》至少有上百种版本。《西游记》现在被广泛地用作电影、电视的创作素材,这是作者给大家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西游记》作为一部传世经典,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享受。人们在读《西游记》,看《西游记》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快乐,同时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其实,每一部流传下来的名著,都有着这样或那样值得人们去思考的价值,去研究的地方,《西游记》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在品读《西游记》的时候,自然也会遇到不少迷惑,比如说为什么会有西天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孙悟空是猴?天宫是怎么想象出来的?……大家可能都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刚接触《西游记》,我也同大家一样,对西游文化也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出于对中国猴文化和流传至今的西游文化的喜爱,我在演戏、拜访知名学者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些精髓,现在我将我的心得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让大家能多一个角度去读西游,读中国文化。
  红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红学”研究系统,那么我们这些“西游人”为什么不能同样去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呢?其实《西游记》中蕴涵的很多奥妙值得研究。有时,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你或许可以听到人们谈论吴承恩如何写出《西游记》的,你或许也可以看到孩子们模仿着孙悟空的英雄造型……其实,无论是谈论还是模仿,都证明了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想从《西游记》中知道更多的东西,收获更多的感悟。作为一个饰演了孙悟空的演员,我在从艺过程中,对《西游记》这个经典的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拍戏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游文化,理解孙悟空,我拜访了很多研究西游的学者,我从他们那儿了解了许多西游文化的精髓,加之家族的传统,我更是用心去演绎了孙悟空这样一个角色。也许大家同样也从《西游记》中感悟到西游文化的一些奥秘。但是了解西游文化,我们就应该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开始起步。近期,我在拍摄《吴承恩与西游记》电视剧,通过这部戏,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书中也会结合我的拍戏经历向大家讲述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故事。《六小龄童品西游(下)》通过讲述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故事、中国的猴文化以及《西游记》带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将艺术形象拓展,将西游文化升华,其中还增添了我拍戏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让书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希望读者们可以从我的品读中得到启发。
  正如观众是演员的上帝,听众是演讲者的信众,读者是作家的生命……我从艺这么多年以来,不论是在银幕上,还是在各地高校巡回演讲中,我都在传承西游文化,现在我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透过《六小龄童品西游(下)》这本书奉献给大家。
  这本书的最后,是我的影迷和听众的感言,每每看到这些感人的话语时,我的心里都有种莫名的感动,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好传承西游文化的使者,把我们古代的经典文化发扬光大,我的成功离不开你们的支持。
在历时半年的成稿过程中,美猴网站长郭捷及一直支持我的影迷朋友们:张晔、卢嘉群、嵇宇敏、孙文璐、李燕荣、王静、毕凤萍、张卫星、王刚、章劼、徐来、凌琼、佐京彩子(日本)、廖燕妮(马来西亚)、秀丽(新加坡)、郑勇、雷阿卉等对本书无私的奉献也一直感动着我,他们的支持,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还要感谢中国大学生国际讲坛秘书长王肇辉和陈曦桦、王泽宁、王昭鑫,他们也对本书的写作思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同时还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为本书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传承西游文化的使者。
再次感谢帮助和支持《六小龄童品西游》的所有朋友。愿本书能像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一样永远珍存在你的记忆中。

六小龄童

封底文字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饰演该角色17年的六小龄童,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有着深刻的感情和领悟。本书对《六小龄童品西游》(第1版)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大量剧照和六小龄童的照片,通过讲述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故事、中国的猴文化以及《西游记》带给我们的启示等内容,将艺术形象拓展,将西游文化升华。

作者简介

六小龄童:暂无简介

推荐序

《西游记》其实是一部童话。童话是传播想象力的工具。《西游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有足够强大的想象力。遗憾的是,如今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力日渐式微,这要“归功”于应试教育。知识是船,想象力是水。没有水,再大的船也寸步难行。从这个角度说,《西游记》对国人,是一副能够振兴想象力的灵丹妙药。有了想象力,我们就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是富强的基础。在国人中,和《西游记》距离最近的应该非六小龄童莫属。自从饰演孙悟空后,六小龄童就和《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2006年我曾经参观过吴承恩故居,那里竟然有六小龄童的展室,由此可见六小龄童和《西游记》的关系之深。孙悟空表面看最大的特点是神勇和忠心耿耿;实际上,孙悟空是中国想象力的化身,他的魅力在于其变幻无穷。六小龄童之所以将孙悟空演得出神入化,在于他对《西游记》的准确把握和对其想象力的深度共鸣。应该说,六小龄童多年来饰演孙悟空不单是一项艺术活动,他是在将《西游记》的无穷想象力传播给大众。现在,六小龄童不满足于用形体诠释《西游记》了,他要把他对《西游记》的理解和心得告诉大家。六小龄童在拥有众多观众的同时,还要拥有读者。对于《西游记》这本书,六小龄童最有发言权,否则他不可能将孙悟空演得惟妙惟肖。于是我们看到了六小龄童撰写的这本《六小龄童品西游》。看《六小龄童品西游》是一种享受。其乐趣就在于,我们能和孙悟空一起读一回《西游记》。郑渊洁写于北京皮皮鲁城堡推荐序二推荐序二说来和六小龄童彼此早就认识,但来往次数却屈指可数。1991年,万科旗下的影视公司拍摄电影《过年》,获得极大成功。章先生饰中年教师程志。记得制片人向我谈剧中演员表现时,对章先生的评价是:艺德好,待人诚恳热情,没有大明星架子,有正义感,给剧组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一晃12年,期间没有来往,只是报纸、电视上感觉着美猴王的踪影。2003年不期邂逅成都西岭雪山,兴奋地喝了不少酒。章先生佩服我52岁登顶珠峰的壮举,我则举杯称赞章先生17年时间完成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登上了艺术生涯的珠峰。我告诉“孙大圣”,60周岁,我要二次攀登珠峰;小我8岁的章先生笑着表示,绝不会停步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孙悟空的水平上。爷们儿的竞赛。再次见面是在2006年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的考察途中。在鹿野苑,法轮初转之地,参观结束,最后一个登车的章先生一脸兴奋,摊开一幅彩色画,佛陀左侧跪着一位猴脸人物,“这是印度的神猴,名字叫哈努曼,神通广大,也能七十二变,也有根金箍棒,印度的孙悟空;而孙悟空又是中国的哈努曼。我想这两只猴神应该作为中印两国友谊的桥梁。”第二天,在那烂陀玄奘纪念馆,章先生拿出一张黄迹斑斑的地图,介绍说是在北京的地摊上买到的一张民国十二年出版的玄奘取经线路图,请我、曲向东、葛剑雄教授在上面题字,他说:“这幅图我会很好地珍藏起来。我认为《西游记》里的玄奘+孙悟空=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章先生对玄奘西行的尊敬和那份执著的追求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人。两天后,在德里一所中学,作为“玄奘之路”考察队的代表,章先生上台发表讲演,介绍了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角色,并同印度的哈努曼作了形象的对比,揭示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宣传中印友好往来,博得热烈掌声。现场临时找了一根水管充作金箍棒,章先生竟表演起猴棍,赢得满堂喝彩。学生们争着让中国的哈努曼签字,场面感人。此时,我才悟到:在17年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表演艺术生涯中,章金莱先生是中国猴戏艺术的传承者,现在,则是中国猴文化的倡导者和中国美猴王精神的传播者。什么是当今的美猴王精神呢?我以为就是遵守道德底线,敬业求精,充满爱心和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年来章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六小龄童品西游》一书是在弘扬西游文化,宣扬美猴王精神。对于商业上盛行的大话历史人物之类,章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表明了他的观点:文学是平面的,成为影视剧作品后便是立体的了。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也不是胡说。名著的改编是有一个底线的,主要情节和这些角色的基本性格不能变。唐僧原型玄奘法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玄奘精神一直以来被尊敬和推崇,所以我希望改编者一定笔下留情,千万不要拿先祖的名著去开涮或戏说,甚至恶搞,要防止一些影视剧作品为了商业利益或一时的所谓收视率,满足少数人的乐趣而丧失艺德和人格。这样做,不仅需要坚守道德底线,还需要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王石写于深圳推荐序三推荐序三算起来和六小龄童先生也认识很久了,一直很钦佩他对于《西游记》、对于孙悟空这个角色的热爱和追随。17年的时间里,他成功地扮演了孙悟空这个经典的角色。我也看过《西游记》,看过他的表演,这个从石头缝里迸出的猴子被他演绎得惟妙惟肖。2006年,央视举办了“重走玄奘路”的活动。由于“爱国者”为当时活动的赞助商,我也参与了这个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六小龄童一直向大家讲述着西游文化,传递着西游精神。他对于《西游记》的独到见解,对于西天取经的理解,让我们觉得他就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而不仅仅是荧幕上那个不惧艰险的孙悟空。我认为六小龄童对于《西游记》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是具有很深的理解的,《六小龄童品西游》这本书是六小龄童用多年的经历用心去阐述的一本书,它融入了六小龄童的表演,融入了关于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故事,也融入了一些在外人看来似乎很不解的谜团……书的可读性非常强。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初稿时,我细细地品味着,有些问题的确是茅塞顿开,我觉得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而且书中有很多关于六小龄童先生拍戏遇到的一些趣事,让我们感觉到本书通过轻松的阅读来理解名著,其中有拍戏的趣味,有深度的思考,有不解的疑问……其实真的应该感谢六小龄童先生,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奉献了那么经典的作品。从《西游记》诞生的那天起,它就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作为一部传承下来的文化巨著,《西游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文化。而《西游记》中那个不畏艰险的孙悟空在人们的心目中,宛如中国的品牌,孙悟空那种惩恶扬善、坚持到底的精神也成为了当今中国人拼搏的写照,孙悟空成为了中国对外交流的文化先行者。六小龄童作为孙悟空的扮演者,不断地向人们传递孙悟空的精神。他在国外做宣传时,都极力地宣扬西游文化,宣扬中国的千年文化。六小龄童先生对于西游文化的宣扬让我非常感动,它不仅仅尽到了一个演员的职责,他还承担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递。多年前,我们创立了“爱国者”品牌,今天这个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我们也在和国外的一些知名大品牌做竞争,因为我们爱国者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要“将‘爱国者’建设成为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我们爱国者提倡“象棋文化”,在国际象棋的规则中,加上了中国象棋的“炮”,它代表了一种跳跃性思维,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炮”的跳跃性思维,为爱国者成功地走向国际提供了创新的思维方式。六小龄童先生扮演的孙悟空形象,体现了“炮”的思想。在文化创意方面,他的荧幕形象是“中国创造”的典型。中国的经济要发展,祖国要强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自身的力量。六小龄童先生在传承西游文化的领域中发挥了自身的力量,但是他没有满足,他还在继续努力。在六小龄童先生邀我替他的新书提笔写序的时候,我也得知他在拍摄《吴承恩与西游记》这部连续剧,现在片子各方面进展都非常顺利,六小龄童先生还在继续着他的“中国创造”的事业,他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大家都在努力!中国需要复兴,人民需要富强!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让“中国创造”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骄傲!冯军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郑渊洁
推荐序二王石
推荐序三冯军
前言

第1章吴承恩与《西游记》……
著作权之谜……
吴承恩的生平……
吴承恩的创作过程……
《西游记》的章回分析……
寻游孙悟空的“老家”……
吴承恩故居与《西游记》……
吴承恩墓的发现……
“美猴王世家”艺术馆……

第2章《西游记》之谜……
“西天”究竟在哪儿……
吴承恩创作出的天宫……
玉皇大帝为何要设个“弼马温”……
老子与太上老君……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谜……
小说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昏君和道士……
天篷元帅是如何变为猪八戒的……

第3章佛光道影照儒骨……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范孙悟空……
破石而出的孙悟空……
佛的灵光……
道影相随……
国际道德经论坛的感言……
儒学为根……

第4章《西游记》启示录……
《西游记》反映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人物的刻画……
《西游记》的艺术精髓……
巧妙的“西游记思维”……
《西游记》中的人才观……

第5章孙悟空生命历程的启示……
对长生的追求……
变化的魅力……
对自由的诠释……
悟空的斗战……
吴承恩与孙悟空……

第6章细品八十一难经典章回(续)……
如来巧识真假猴王……
孙悟空三进无底洞……
小雷音弥勒擒黄眉……
通天河观音现鱼篮……
狮驼岭神僧战魔王……
龙太子黑河战鼍妖……
平顶山孙行者窃宝……

第7章《西游记》的风采……
《西游记》与东方文艺复兴……
世界文化圈中的东方文学……
东方的奇幻文学……
神话与自然科学的结晶……
幽默诙谐的风格……
浓郁的喜剧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第8章中国的猴文化……
猴与民俗……
我与猴子……
神猴与猴神……
猴与中华武术……
漫说猴戏……

第9章猴缘于我……
祖父和父亲……
二哥小六龄童……
我对猴文化的传承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范贵喜  刘赛赛
作者: 主编 刘力刚 副主编 王季 韩亮亮
作者: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Richard L.Daft)[美]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作者: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Richard L. Daft)范德比尔特大学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范德比尔特大学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雷.卡普(Ray Capp)
作者: 蔺雷 吴家喜 著
作者: 陈春花 赵曙明 赵海然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