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设计搜索体验:搜索的艺术与科学
作者 : Tony Russell-Rose Tyler Tate 著
译者 : CDC翻客 译
丛书名 : 华章程序员书库
出版日期 : 2014-01-13
ISBN : 978-7-111-44925-6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9
开本 : 16
原书名 : 搜索体验设计
原出版社: Elsevier (Singapore) Pte Ltd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特色

这本书在见解、建议和表达方面呈现了极高的水准。作者最重要的成就是,针对人们如何进行搜索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调查,并将其与丰富的搜索界面设计经验进行匹配。作者在信息检索和企业搜索的鸿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这相当令人满意和刺激。这本书需要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而不是走马观花似的快速浏览。
—— Intranetfocus.com

Tony Russell-Rose和Tyler Tate是搜索用户体验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们为信息检索行为的维度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框架:用户、目标、情境和搜索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阐述了如何将这些维度应用到吸引用户的搜索体验设计中。
—— Daniel Tunkelang,LinkedIn首席数据科学家

搜索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具有破坏性的创新之一,无论是电子商务网站还是企业搜索,无论是移动搜索还是社会化搜索,它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大难题。如果你敢于挑战这个棘手的问题,请一定将这本书作为你忠实的向导。
—— Peter Morville,《Search Patterns: Design for Discovery》作者

搜索不仅仅是一个搜索框和10个蓝色的文字链接。搜索是一段旅程:在途中所遇到的甚至会改变我们所寻找的目标的探索之旅。但是为了给人们在旅途中提供指引,设计师必须了解搜索的艺术与科学。
在本书中,作者Tony Russell-Rose和Tyler Tate将信息搜索理论与用户界面设计实践融合在一起。这个搜索设计的权威指南可以帮助你:
理解人们如何搜索,以及信息搜寻、信息觅食和意义建构如何贯穿搜索过程。
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应用到搜索框、搜索结果、分面导航、移动界面、社交搜索等。
设计未来的跨平台搜索体验,包括台式机、平板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


作者简介
Tony Russell-Rose 搜索体验设计专家,资深用户体验研究和设计咨询顾问,任UXLabs主任,这是一家用户体验研究和设计咨询公司,专注于复杂的搜索行为和信息访问应用程序领域。在创立UXLabs之前,他是Endeca公司的用户体验经理,也是Enceda UI设计模式库的编辑。曾是Reuters公司的技术骨干,主要负责信息访问和搜索用户界面的创新。他还担任过Canon公司欧洲研究中心的研发经理,领导团队打造新一代的信息访问产品和服务。曾在HP实验室研究移动设备语音用户界面。他获得了人机交互博士学位、认知心理学硕士学位和人因工程学士学位。他也是伦敦城市大学交互式系统研究中心的名誉客座研究员。
Tyler Tate 搜索体验设计专家,TwigKit公司创始人之一,这是一家位于伦敦的软件公司,提供快速构建数据驱动应用程序。在TwigKit公司,他帮助很多政府机构、财富500强公司和其他大型组织实现一流的搜索体验。在专门从事搜索事业之前,Tyler在Nutshell CRM公司担任设计总监。Tyler还是一位作家,曾为多种刊物写文章。

图书前言

在1804年夏天,Meriwether Lewis和William Clark开始了一段史诗般的旅程。Thomas Jefferson总统委派探索部队去探索一条通往太平洋的可行的水域航线,与亚洲通商,并将该航线绘制成图。
  他们的旅程沿着密苏里河溯流而上,穿过大平原,翻过落基山脉,最终到达了太平洋海岸。在过去的28个月,他们累计行驶了8000英里,Lewis和Clark统计达72个土著部落,绘制了140张地图,并记录了超过200种新发现的动植物。
  最后,Lewis和Clark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通往亚洲的西北通道。他们的探索之旅基本以失败告终。然而,这次征程却贡献了大量的科学和地理知识,和数十个土著部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探索到了欧洲人从未踏足的领土。换一种角度看,这个旅程本身变得比其目的更加重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信息搜索。表面上,搜索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聚合—10条链接文字和一组搜索结果。它可能更像是一个个人而非社会活动,是一个受限于单一媒介的简短交互过程。当然,我们首先会假设我们知道要寻找的东西。
  但是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些假设站不住脚。当然,有些时候我们只是查找一些简单的事实或特定的文档。但是搜索也是一个旅程。这是一个动态的探索行为,我们可能会因为在旅程中遇到的事物而改变寻找的目标。这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瞬间行为;它可能会涉及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也可能会在各种设备上出现。
  我们关注搜索的最广泛、最全面的感觉。通过调查人们为什么和如何搜索信息的行为,我们了解到的不仅仅是信息检索,还掌握了人们如何导航和理解复杂的数字信息环境。我们掌握到的知识不仅会对今天的搜索体验有帮助,还会为以后的交叉信道的信息体验做好准备。
  本书通过三个部分探讨搜索的艺术和科学。第一部分侧重于理论。该部分提出了一个信息检索的概念性框架,调查人类特征、信息检索模型、上下文的作用和搜索发现模型。
  第二部分将理论付诸实践。将第一部分介绍的原理应用到搜索用户界面设计,从输入查询关键词到结果的展示和操作。这一部分也着重介绍了分面搜索和移动协同搜索。
  第三部分则更关注未来。回归到第一部分介绍过的,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关于上下文的交叉信道体验的一些想法。
对于Lewis和Clark来说,旅程本身比目的地更为重要,对于我们来说也一样。所以让我们准备好,是时候开启我们探索搜索之道的旅程了。
致谢
  这本书由很多作者共同完成。要特别感谢的是Cennydd Bowles、James Kalbach和Max Wilson,感谢他们付出的极大努力。他们仔细检查了每一章,并且一路来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本书的完成要多亏这几位作者的帮助。
  我们也非常感谢为本书贡献文章的作者,他们是Ann Blandford、Karen Church、Rory Hamilton、James Kalbach、Joe Lamantia、Greg Nudelman、Louis Rosenfeld、Ian Ruthven、Daniel Tunkelang和Martin White。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感谢Meg Dunkerley、Heather Scherer、Andrea Dierna、Rachel Roumeliotis和Morgan Kaufmann团队的其他同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我们为大家一起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Tony要特别感谢他的妻子Carole,感谢她对于自己写书工作的支持,从始至终都用温柔和理智的态度支持他、理解他。他也要感谢他的女儿:Lucy、Jessica和Katie,是女儿们使他意识到无论如何做一个好爸爸才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Tyler要特别感谢的是Stefan Olafsson,是他让我走入搜索领域,也是对我了解这个领域的帮助最大的人。没有他,这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本书也汇聚了我妻子Ruth对我的爱意,她的爱与支持贯穿每一天;也要感谢我们可爱的儿子:Galileo和Atticus,他们给了我灵感;还有我的父母,是他们教会我学习。

上架指导

计算机\信息检索

封底文字

“这本书在见解、建议和表达方面呈现了极高的水准。作者最重要的成就是,针对人们如何进行搜索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调查,并将其与丰富的搜索界面设计经验进行匹配。作者在信息检索和企业搜索的鸿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这相当令人满意和刺激。这本书需要我们带着尊重去阅读,而不是寻找有趣的设计模式的快速浏览。”
——Intranetfocus.com
“Tony Russell-Rose和Tyler Tate是搜索用户体验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们为信息检索行为的维度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框架:用户、目标、情境和搜索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阐述了如何将这些维度应用到吸引用户的搜索体验设计中。”
——Daniel Tunkelang,LinkedIn首席数据科学家
“搜索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具有破坏性的创新之一,无论是电子商务网站还是企业搜索,无论是移动搜索还是社会化搜索,它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大难题。如果你敢于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请一定要带上这本书作为你忠实的向导。”
——Peter Morville,《Search Patterns: Design for Discovery》作者

搜索不仅仅是一个搜索框和10个蓝色的文字链接。搜索是一段旅程:在途中所遇到的甚至会改变我们所寻找的目标的探索之旅。但是为了给人们在旅途中提供指引,设计师必须了解搜索的艺术与科学。
在本书中,作者Tony Russell-Rose和Tyler Tate将信息搜索理论和用户界面设计实践融合在一起。这个搜索设计的权威指南可以帮助你:
 ·理解人们如何搜索,以及信息搜寻、信息觅食和意义建构如何贯穿搜索过程。
 ·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应用到搜索框、搜索结果、分面导航、移动界面、社交搜索等。
 ·设计未来的跨平台搜索体验,包括台式机、平板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

作者简介

Tony Russell-Rose Tyler Tate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CDC翻客 译:暂无简介

推荐序

搜索几乎已经成了每个人每天在互联网上必须做的事情之一。
  无论是学生、家庭主妇、公司职员、科研工作者;无论是在路上,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搜索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再者,无论是各大门户、垂直网站、电商网站中的搜索,或网站的内部搜索,都相当重视并着力于打造好的搜索体验。好的搜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不好的搜索则给用户带来挫折和困扰。
  对于搜索服务提供者的各个互联网公司,如何打造精准、流畅、优良的搜索体验,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作为设计师,在为搜索进行体验设计时,如何在体验设计原则基础之上,考虑搜索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这也是设计师面临的新挑战。
  然而,目前市面上讲用户体验的书籍形形色色,讲搜索引擎的书林林总总,却没有一本书能够将二者结合,对搜索引擎中的用户体验设计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分析。本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当发现这本外文书籍即将引入国内时,我们更是如获至宝。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的翻译团队(CDC翻客)的四位同事立刻着手翻译本书,力求快速高效地将这本优秀的书籍同步奉献给国内读者。这本书得以高效完稿,也要感谢CDC翻客团长周莜对翻译工作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与各位同行共享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共同进步,也是CDC不懈的追求。
  本书作者有着多年的搜索体验设计的经验,在书中他系统化地介绍了搜索引擎设计的方方面面,其构建的理论框架亦为后续的研究者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借鉴研究界的成果,搭建了产业界与研究界之间的桥梁,以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用户不同搜索场景下不同的行为模式,并在此之上系统性地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因此,无论是对于设计师、产品经理、其他互联网从业者,还是相关的研究者,本书都有着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在本书中收获知识、灵感,享受阅读的快乐,并在实践中带给广大用户日臻卓越的搜索用户体验。
  为了尽快将本书呈现给大家,我们的几位设计师每天争分夺秒辛勤耕耘多月,终于成稿,然而时间仓促,难免存在纰漏,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陈妍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负责人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前言
作者简介
CDC翻客介绍
贡献者名单
第一部分 搜索与发现的架构
第1章 用户 3
1.1 新手用户和专家用户 3
1.1.1 领域专长和技术专长 3
1.1.2 双维度新手的定向运动 4
1.1.3 双维度专家的瞬间移动 5
1.1.4 中间者 6
1.1.5 系列和整体思考者 7
1.1.6 棒框实验 8
1.1.7 序列者:一砖一瓦的手工艺者 8
1.1.8 整体者:全局幻想家 9
1.1.9 表现差距 9
1.1.10 为易学性而设计 9
1.2 语言型和视觉型的学习者 11
1.2.1 从五官到三态 11
1.2.2 双重编码理论 12
1.2.3 在设计中提供概览和预览 12
1.3 本章小结 14
1.4 参考文献 15
第2章 信息搜索 18
2.1 信息搜索模型 18
2.1.1 经典模型 18
2.1.2 标准模型 19
2.1.3 认知模型 19
2.1.4 动态模型 20
2.1.5 信息旅行模型 21
2.2 信息觅食 22
2.2.1 生物学基础 22
2.2.2 信息消耗者 22
2.2.3 信息觅食理论 23
2.2.4 信息气味的设计 24
2.3 意义建构 26
2.3.1 人类记忆 26
2.3.2 意义建构的4个阶段 27
2.3.3 从内部到外部架构 27
2.3.4 意义建构的设计 28
2.4  信息搜索的阶段 30
2.4.1 6个阶段的漏斗 30
2.4.2 旅途的设计 31
2.5 本章小结 34
2.6 参考文献 35
第3章 情境 38
3.1 情境的架构 38
3.2 基于情境的搜索模型 40
3.2.1 情境的四个层次 40
3.2.2 跨层设计 41
3.3 物理情境 44
3.3.1 这里和现在 45
3.3.2 推送与拉取 47
3.4 信息景观 48
3.4.1 内容框架 48
3.4.2 非结构化信息 49
3.4.3 聚合信息 51
3.5 本章小结 53
3.6 参考文献 54
第4章 搜索与发现的模式 58
4.1 搜索模式和框架 59
4.2 搜索模式设计 62
4.2.1 查询:验证 62
4.2.2 了解:探索 64
4.2.3 调查:分析 67
4.3 模式链和模式 70
4.4 模式链设计 71
4.5 本章小结 72
4.6 参考文献 72
第二部分 设计解决方案
第5章 制定搜索请求 81
5.1 输入搜索请求 81
5.1.1 搜索框 81
5.1.2 范围搜索 83
5.1.3 内搜索 84
5.1.4 高级搜索 86
5.1.5 超越关键词 87
5.2 精炼搜索请求 89
5.2.1 自动完成 90
5.2.2 自动建议 91
5.2.3 即时结果 93
5.3 遵循轨迹 95
5.3.1 您是不是要找 95
5.3.2 自动更正功能 97
5.3.3 局部匹配 98
5.3.4 相关搜索 100
5.4 总结和最佳实践 102
5.4.1 搜索框 102
5.4.2 范围搜索 102
5.4.3 内搜索 102
5.4.4 高级搜索 102
5.4.5 超越关键词 103
5.5 参考文献 103
第6章 展示和操控结果 106
6.1 显示搜索结果 106
6.1.1 基本原则 106
6.1.2 解构搜索结果 108
6.1.3 搜索结果预览 110
6.1.4 回答和直达区 111
6.2 搜索结果页面 113
6.2.1 基本原则 113
6.2.2 页面布局 117
6.2.3 混合搜索结果 120
6.2.4 零搜索结果页面 123
6.3 操控搜索结果 125
6.3.1 分页 125
6.3.2 排序和筛选 127
6.3.3 阐明查询条目 129
6.3.4 比较 132
6.4 总结和最佳实践 135
6.4.1 展示搜索结果 135
6.4.2 搜索结果页面 135
6.4.3 混合搜索结果 135
6.4.4 零搜索结果页面 136
6.4.5 分页 136
6.4.6 排序和筛选 136
6.4.7 阐明查询条目 136
6.4.8 比较 136
6.5 参考文献 136
第7章 分面搜索 139
7.1 定义 139
7.1.1 分面的语义 140
7.1.2 分面的状态和行为 140
7.2 布局 140
7.2.1 纵向布局 141
7.2.2 横向布局 142
7.2.3 混合布局 144
7.3 默认状态 144
7.3.1 默认收起 145
7.3.2 默认展开 145
7.3.3 展开/收起混合 146
7.4 展现形式 149
7.4.1 超链接 149
7.4.2 复选框 151
7.4.3 范围滑块 152
7.4.5 输入框 153
7.4.6 颜色选择器 154
7.4.7 标签云 155
7.4.8 数据可视化 157
7.5 显示额外的值 158
7.5.1 默认展示所有值 159
7.5.2 可扩展容器 160
7.5.3 独立容器 162
7.5.4 混合方式 165
7.6 导航状态的表达 165
7.6.1 内联面包屑 166
7.6.2 面包箱 168
7.6.3 混合技术 170
7.7 交互模式 171
7.7.1 交互模型 171
7.7.2 间隙页面 175
7.8 总结和最佳实践 175
7.8.1 定义 176
7.8.2 布局和状态 176
7.8.3 展示形式 176
7.8.4 展示额外内容 177
7.8.5 导航状态的表达 177
7.8.6 交互模式 177
7.9 参考文献 177
第8章 移动搜索 184
8.1 移动信息查询 184
8.1.1 移动用户 184
8.1.2 信息需求 186
8.1.3 情境 189
8.2 移动搜索设计原则 193
8.2.1 内容而非控制 193
8.2.2 答案而非结果 194
8.2.3 跨平台连续性 194
8.3 移动设计解决方案 195
8.3.1 搜索框 196
8.3.2 非文本输入法 197
8.3.3 查看搜索结果 200
8.3.4 精炼搜索请求 201
8.4 本章小结 205
8.5 参考文献 206
第9章 社交搜索 211
9.1 协作的三个层次 211
9.1.1 内圈 211
9.1.2 社交圈 212
9.1.3 外圈 213
9.1.4 本节回顾 214
9.2 为内圈协作设计 214
9.2.1 公共空间 215
9.2.2 社交元素 216
9.2.3 快速添加 218
9.2.4 即时通信 219
9.2.5 持续性 221
9.3 为社交圈协作设计 222
9.3.1 直接沟通 222
9.3.2 社交网络 222
9.3.3 兴趣团体 223
9.4 为外圈协作设计 225
9.4.1 透明度 226
9.4.2 控制 227
9.5 本章小结 228
9.6 参考文献 228
第三部分 设计未来
第10章 跨渠道的信息交互 233
10.1 后桌面时代 234
10.2 最优化 236
10.3 一致性 237
10.3.1 一致性领域 237
10.3.2 性质的一致性 238
10.3.3 带着一致性的思想去设计 239
10.4 连续性 239
10.5 跨渠道蓝图 240
10.6 经验地图 243
10.7 本章小结 243
10.8 参考文献 24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Korth,S.Sudarshan
作者: 王新年 张涛 编著
作者: Andrew S.Tanenbaum
作者: (澳)Leszek A.Maciaszek    著         Macquarie大学
参考读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