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智能+”制造:企业赋能之路
作者 : 孙延明 皮圣雷 胡勇军 孙丽君 著
出版日期 : 2020-05-19
ISBN : 978-7-111-65572-5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48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将“智能+”赋能制造业诠释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广义智能制造。本书通过当下流行的相关技术和产业名词的概念剖析、内涵阐释,全球“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梳理,构建了中国“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框架,尝试指出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并提出了“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战术方法,全面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作者对“智能+”赋能制造业的认识理解和战略思考。

图书特色

“智能+”将接棒“互联网+”,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水准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动能和风向标。

图书前言

“智能+”是李克强总理继2015年把“互联网+”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于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新概念。报告指出,2019年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可以预见,“智能+”将接棒“互联网+”,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水准的先进制造业的新动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智能+”赋能制造应时而生,中国制造业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步伐,抓住实现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是什么关系?什么是赋能?“智能+”对制造业的赋能是指什么?有什么价值,有那么紧迫吗?当今“智能+”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状况如何?中国制造业如何利用“智能+”进行赋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诸如此类都是摆在当下制造业从业人员、相关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并且亟须找到答案。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从技术管理视角入手,不回避制造和IT领域的相关技术,尽量用科普性的、管理和产业经济的话语体系进行阐述,结合前期研究和实践基础撰写了本书。全书分为三篇,共九章,力图回答上述问题,总体内容结构如图0-1所示。

图0-1 本书总体结构
我撰写了第一篇,共分为两章:第1章从概念层面阐述了“智能+”赋能制造的内涵;第2章从产业和相关技术发展历史的视角梳理了“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存在的问题。皮圣雷和孙丽君负责第二篇,共分为三章:第3章分析并概括了中国“智能+”制造拟追求的目标;第4章指出了中国“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第5章描述了中国“智能+”为制造企业赋能的六个路径。胡勇军负责第三篇,共分为四章:第6章构建了“智能+”对制造企业赋能的方法体系,然后按照赋能场景、方法和评价三个维度,通过案例方式分别在第7章、第8章和第9章阐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具体方法。
本书虽然由我们四人主笔,却是以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有的共同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华南理工大学宋铁波、赖朝安、刘小龙、刘飞的观点和工作内含其中。广州大学谢洪明、傅元海、张伟的观点和撰写的一些内容支撑了部分章节,并且他们多次参与书稿的讨论。广州大学宋丹霞和张延平也为本书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王满四院长为组织讨论、联系出版社等做了很多工作,博士研究生朱建华、林晓珊、窦子欣等参与了一些具体内容的写作。特别是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马风才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吴亚军给了很多可贵的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内容新,作者的水平和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得到读者们的谅解,也衷心期待读者们的批评指正。

孙延明
2020年2月于广州

上架指导

生产管理

封底文字

封面宣传语:
“智能+”将接棒“互联网+”,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水准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动能和风向标。

中文书名:“智能+”制造——企业赋能之路
英文书名:Smart Manufacturing
——The Road to Enterprise Empowerment
作者署名:孙延明 皮圣雷 胡勇军 孙丽君 著
封底文字
“智能+”将接棒“互联网+”,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水准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动能和风向标。本书通过阐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梳理全球“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框架、战术方法。进而,本书从赋能场景、方法和评价三个维度用文档云管理、海尔COSMO 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恒逸化工项目等案例剖析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企业的具体方法。
本书适合制造企业及相关服务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与工作参考,也适合高校、研究院所、政府及社会人员阅读,以及机械制造、信息科学与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智能+”制造基础
第1章 “智能+”赋能制造内涵 / 2
1.1 “智能+”赋能制造背景 / 2
1.2 “智能+”、智能制造与“智能+”赋能制造 / 14
1.3 “智能+”赋能制造的内容 / 17
第2章 “智能+”赋能制造发展现状 / 28
2.1 国外“智能+”制造发展状况 / 28
2.2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三个阶段 / 38
2.3 中国“智能+”赋能制造存在的问题 / 45
第二篇 “智能+”制造方略
第3章 “智能+”制造追求的目标 / 54
3.1 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方向 / 54
3.2 “智能+”赋能制造发展蓝图 / 61
3.3 “智能+”赋能制造的重点 / 69
第4章 “智能+”赋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 76
4.1 “互联网+”赋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 76
4.2 “大数据+”赋能制造方向 / 83
4.3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方向 / 92
第5章 “智能+”制造企业赋能路径 / 98
5.1 跨区域网络化协同制造 / 98
5.2 适合国情的智能制造模式 / 100
5.3 “智能+”制造的新商业模式 / 105
5.4 “智能+”制造服务转型 / 111
5.5 “智能+”共享资源创新驱动制造 / 119
5.6 “智能+”品牌质量社会监管 / 127
第三篇 “智能+”制造企业赋能方法
第6章 “智能+”制造企业赋能方法体系 / 136
6.1 “智能+”赋能方法总体框架 / 136
6.2 赋能的构成要素 / 139
6.3 技术支撑方法 / 147
第7章 “互联网+”赋能制造 / 159
7.1 “互联网+”制造企业赋能场景 / 159
7.2 “互联网+”赋能制造方法 / 167
7.3 案例:企业文档云化管理 / 184
7.4 “互联网+”赋能制造的效能评价 / 188
第8章 “大数据+”赋能制造 / 194
8.1 “大数据+”制造企业赋能场景 / 194
8.2 “大数据+”赋能制造方法 / 200
8.3 “大数据+”赋能制造的效能评价 / 208
第9章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 / 212
9.1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场景 / 212
9.2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方法 / 223
9.3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的效能评价 / 233
参考文献 / 23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理查德 L·达夫特(Richard L.Daft)范德比尔特大学  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范德比尔特大学 著
作者: 高良谋
作者: James H.Donnelly,Jr. James L.Gibson John M.Ivancevich
作者: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Richard L.Daft)[美]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 杰弗瑞·莱克(Jeffrey K.Liker) 大卫·梅尔(David Mei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