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实用信用衍生产品
作者 : 伊斯雷尔.尼尔肯
译者 : 张云峰 宋瑞 范德胜
丛书名 : 信用风险管理
出版日期 : 2002-01-25
ISBN : 7-111-09520-0
定价 : 2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81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中国加入WTO在即,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以至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以改善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从容应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是一件紧迫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实用信用衍生产品》一书就是这一系列努力中的一项。
 本书从实践的角度系统地展示了信用衍生产品。作者回避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阐述,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结构与机制,探讨了创造、分析和评估结构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技术,以及交易和对冲信用衍生产品的成功策略。全书结构谨严,资料新颖翔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于掌握当今国际信用衍生产品的最新发展动态、思考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之路大有裨益。

图书前言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s)正在使金融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简而言之,这些产品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转换信用风险的工具。“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区别在于:市场风险是指市场可能向着你意料之外的方向运动发展;而信用风险则是指债务人由于财务窘迫而无力偿还的风险。设想一个人持有某种股票的看涨期权,他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该种股票的价格不涨反而下跌,以致看涨期权到期后无钱可赚;另一方面,即使股票价格上涨,期权到期,赢利在望,他也可能遭遇信用风险,即看涨期权的发行人因为违约而不能到期交割。

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在积聚信用风险。公司雇员每月领一次薪水,如果公司在月末之前违约,雇员将无法领到薪水。商人把货物送达顾客,顾客可能会在付账前违约。因此,信用是最大的风险之源,它影响着所有的市场参与者。

尽管信用风险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但应对这一风险的工具却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如同一切发展中的领域,其中也必有一些“成长中的阵痛”。然而,信用衍生产品作为资产的一种类别,只会越来越重要。

本书是我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所开设的“信用衍生产品”课程的讲义汇编。讲课时,我们着重强调对概念的直观理解,而不是展示一本正经、令人头痛的数学证明。本书遵循一致的风格,尽可能地侧重于问题的本质及其含义。

本书材料取自许多渠道:

—报纸上的文章。

—杂志,诸如:《风险杂志》(Risk Magazine)或《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

—因特网、因特网讨论组以及网上杂志。

—私人讨论和访谈。

本书素材最主要源自参加“信用衍生产品”课程的学员们。尽管他们拥有迥异的背景,受过不同的训练,具有不同的兴趣和能力,但其在一件事上是共同的:即了解和发展这一资产类别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其含义的充分理解。

我想在此感谢克里夫德·畅思公司(Clifford Chance)的克劳德·布朗(Claude Brown),他善意的主动请缨,撰写了第3章。克劳德是信用衍生产品问题的法律专家,善于解释复杂的法律条文。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的人们,尤其是斯蒂芬·伊萨克斯(Stephen Isaacs),使本书得以成功付梓,在此特别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伊斯雷尔·尼尔肯

作者简介

伊斯雷尔.尼尔肯: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张云峰 宋瑞 范德胜:暂无简介

译者序

信用风险作为债务人可能违约的风险,始终是困扰着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的主要问题。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一系列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经历了引入和迅速发展的阶段,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一大热点。

信用衍生产品产生的宗旨是对付信用风险,指参与双方之间签定一项金融性合同,该合同允许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可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为此,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在不影响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降低风险集中度,从而有效地回避信用风险。对银行信贷需求的膨胀和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已经看到并能够预期信用衍生产品必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加入WTO在即,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以至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以改善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从容应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是一件紧迫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实用信用衍生产品》一书就是这一系列努力中的一项。

本书从实践的角度系统地展示了信用衍生产品。作者回避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阐述,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结构与机制,探讨了创造、分析和评估结构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技术,以及交易和对冲信用衍生产品的成功策略。全书结构谨严,资料新颖翔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于掌握当今国际信用衍生产品的最新发展动态、思考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之路大有裨益。

全书共16章。前言、第1至第5章以及索引、附录由张云峰翻译;第6章、第12、13章由宋瑞翻译;第7至第11章由程炼翻译;第14至第16章由范德胜翻译。全书由张云峰统稿校阅。由于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望读者指正。

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杨雯、邓瑞华编辑的支持、理解与耐心,感谢殷剑锋博士的热心帮助以及所有相关人士的努力。如果这部译作能够对相关的实际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对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和信用风险管理事业的发展有些许意义,我们将会十分的欣慰。


张云峰

2001年4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图书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导言 1
信用衍生产品 2
关系问题 4
信贷悖论 5
市场的片面性 6
基本结构 7
对收益的寻求 8
风险度量 9
全球化和大众化 10
信用衍生产品的潜在市场 12
市场规模 13
初期的困难 15
市场参与者 16
市场的合理性 16
买方和卖方 18
历史点滴 19
第2章  结构 23
典型的信用互换 24
信用风险保险费 25
相关性 27
或有偿付款 30
残值 31
保密问题 32
法律检验和市场检验 32
道德风险 34
对冲交易 34
降级期权 37
信用中介互换 38
违约替代互换 40
总收益互换 42
总收益互换的信用风险 44
有效期限 46
取得合意的债权 47
信用价差期权 47
信用价差看跌期权的范例 50
信用价差远期合约 52
波动性 55
标准化 55
特殊要求 57
企业对总收益互换的使用 58
信用联系型票据 59
信用联系型票据的投资方 63
J.P.摩根公司与沃尔玛公司的信用联系型
票据 65
主权国家 67
汇兑性风险产品 68
交易实例 69
产品小结 70
第3章  法律与管制问题 73
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 75
信用价差产品 76
总收益率互换 77
汇兑性产品 81
信用违约产品 82
支付方案 83
合并时的信用事件 86
交叉加速到期与交叉违约 86
降级 88
不履行支付 89
重组 90
拒绝支付 91
公告信息 91
通知 93
实质性 94
结算条款 96
实物结算 96
现金结算 98
小结 102
信用衍生产品的管制性资本处理 103
英国 105
金融管理局的“信用衍生产品”一章 107
金融管理局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长期投资性
账户处理 109
提供资金或不提供资金 110
支付结构 112
资产误配 112
货币误配 113
期限误配 114
一篮子产品 116
金融管理局对交易性账户的处理 117
市场总体风险 118
特定风险 119
交易对家风险 121
风险转移的要求 123
德国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管制性资本
处理 123
BAKred和长期投资性账户 124
法国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管制性资本
处理 125
小结 128
结论 129
第4章  信用价差分析 131
价差曲线实例 132
远期价差计算 133
波动性估计 136
违约概率、残值和信用价差 138
第5章  收益-中性分散化 141
信用风险度量 142
交易背景 143
交易 144
相等的头寸 146
第6章  对交易底稿的考察 149
信用价差看跌期权 150
数字价差期权 153
信用价差看跌期权的资产互换 155
零费用领式期权 158
信用与外汇结合 163
优质结构化的产品 166
二元债券 166
一篮子信用联系型票据 173
总收益互换 178
使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其他结构 181
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181
信用风险违约互换 199
一年期违约互换 202
资产互换看跌期权 205
小结 207
第7章  信用衍生产品与回购市场 209
标准回购交易 210
总收益互换与回购交易 212
共性 215
资产负债表的考虑 216
出售信用风险 216
什么是信用衍生产品 217
小结 217
第8章  抵押债券债务 219
导言 220
CBO与MBS 220
垃圾债券 223
历史资料 224
困难 224
作为信用衍生产品补充工具的CBO 225
金融工程 225
市场规模 226
佣金 227
次级份额 227
次级份额的规模 230
优惠 232
一个CBO交易样本 233
信用评定机构 234
小结 234
第9章  信用衍生产品在银行内的
定位 235
导言 236
要求 236
小结 239
第10章  亚洲的信用风险管理 241
导言 242
数据的缺乏 242
低信用质量 243
宽松的披露要求 243
残值 244
法院 244
违约模型 245
非流动性 245
信孚银行 246
政府干预 247
抵押 247
投机 248
人才 248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249
信用衍生产品 249
信用中介 250
灾难后的亚洲 251
风险中性策略 252
在理论上信用衍生产品帮助了亚洲市场 254
小结 255
第11章  信用度量术 257
导言 258
信用度量术 258
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 260
扭曲的分布 261
接受 261
方法 262
互换的信用风险 263
违约、信用升级或降级的概率 265
债券价值 267
资产组合 269
马尔科夫链 270
信用风险还是市场风险 271
违约概率 272
如果-那么问题 272
风险限度 273
历史数据 274
传统信用分配 274
资产组合方法的优点 275
系统的体系结构 276
残值 278
相关性 279
小结 280
第12章  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281
设计信用风险附加模型的风险 282
贷款信用风险 283
违约率 283
时间范围 284
模型的输出 284
现行管理实践 285
模型输入 286
违约率及相关性 287
违约事件和违约损失 290
部门分析 292
模型的使用 292
经济性资本 294
信用准备金 295
小结 297
第13章  信用衍生产品和银行
贷款 299
导言 300
贷款账户中信用衍生产品的角色 300
提高收益 301
使用信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 302
贷款账户中的违约波动性 303
单一机构面临的大风险 305
风险资本 307
贷款发放者 308
贷款持有者 309
贷款的吸引力 310
向非传统投资者开放贷款市场 311
经济性资本范例1 312
经济性资本范例2 314
管制性资本范例1 316
管制性资本范例2 318
内部冲突 320
共同违约 320
信贷悖论 322
克服信贷额度的约束 323
互换担保 324
相关价值 325
不断增加的表外信用风险 326
银行内部的文化变化 326
第14章  结构化信用衍生产品的创造和分析 331
票据分析 332
票据的创造过程 333
概念化阶段 334
同一化阶段 335
结构化阶段 340
第15章  信用衍生产品的估价 341
导言 342
股票价值模型 342
价差模型 343
信用评级模型 344
学术问题 345
来自市场的证据 346
第16章  分析和定价 347
二元结构 348
分析 349
动机 355
对冲 357
信用违约互换 357
符号和假设 357
分析 358
道德风险 362
创建CBO 363
分析 364
比较 368
佣金 369
结构化票据 369
分析 370
价差增加的机会 373
朗格斯蒂夫和舒瓦茨模型 374
令人吃惊的结果 376
回到我们的问题 377
小结 378
词汇表 379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S. 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 著
作者: 董金玲 主编 陈彦华 刘宁宁 副主编
作者: (美) 迪安·克鲁肖(Dean Croushore) 著里士满大学
作者: (美)爱德华.甘伯(Edward Gamber)(拉斐特学院)戴维.哈克斯(David Hakes)(北艾奥瓦大学)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法)迪迪埃·科森
作者: (澳)克里斯.马滕(Chris Matten)
作者: (美)阿诺·德·瑟维吉尼(Arnaud de Servigny)奥利维尔·雷劳特(Olivier Renault)著
作者: [英] 保罗•威尔莫特(Paul Wilmott) [加]戴维•欧瑞尔(David Orrell)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