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直面挑战:东软十年
作者 : 常迪
丛书名 : IT先锋系列
出版日期 : 2001-07-02
ISBN : 7-111-02530
定价 : 2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56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前言

应该承认,在走近东软之前,写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和理论、评论的我,却从没想过要为IT业界写点什么。因为在我心目中,IT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高科技,而我的高科技知识几近于零——我也用电脑,可电脑对我的全部意义在于,它可以代替钢笔,用起来便捷。我的电脑水平仅止于用五笔字型输入法把汉字敲进去,以及把这些字用打印机印出来。‘当然,现在我的电脑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我学会了上网。
  仅此而已。
  这样的人岂敢涉足IT
  2001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东大软件园。这里美丽的环境,这里的人以及他们的创业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的内心被一次次点燃,一种遏制不住的创作冲动攫住了我。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为它写本书,通过这本书,让世人知道,这里有一批了不起的人,在于着了不起的事;让世人钦佩我的钦佩,感动我的感动。
  此时的我,已顾不上去想我能不能驾驭IT这高科技;此时的我,已欲罢不能。
  于是,我在软件园里留了下来,一住就是将近三个月。
  当我要书写东软十年历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将采用怎样一种讲述方式 我曾打算把这十年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创业期(1988—1992年),稳步发展期 (1992—1996年),跃上新起点期(1996一1998年)与国际化进程期(1998—2001年)。这样做的好处是,条块清晰,写起来读起来都易于把握。但这样做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除国际化进程这一部分外,其他几个时期几乎都是可以互相置换的,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把第二三部分进行置换。你把1992—1996年
说成稳步发展,把后者说成跃上新起点有何不可 甚至最后一部分都是如此——难道80年代末与日本阿尔派的合作就不能看成是国际化进程 至于创业期,则更难界定。现在我们把东软起步的开始几年说成创业期,其实,依它的发展速度,只要再过五年,甚至再过三年,今天的精致会显得粗糙,今天的成熟会变成幼稚,那时,你会觉得这十年其实只是创业期。如此看来,分期的办法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换成划分专题的方式呢 例如,成长方式、规模化经营、营销策略、资本运作等等。这样做的特点是重理性、重概括、重逻辑;它也写人,但人是扁平的。我无意排斥这种方式, 因为它自有存在的道理。但我不喜欢这种方式, 因为我们写的是历史,而历史是人创造的。离开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离开这种个体生命的创造,抛却他们的彷徨、觉醒、挑战、拼搏、奉献和牺牲,逞论历史 我还想过另外的办法,比如,从十年中找出重要的几个年头,然后围绕它们来写。但这样也不行,翻开东软的大事年表,体会发现这十年间,哪一年都有大事,哪一年也不可忽 略不计。
  这样,窗给我的选择只有一个了——在一个线性的时间维度里去展开叙述,借以还原历史: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是在场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以及这种努力带来的结果,外界对这种结果的反映、评说等等。
  这也许会流于琐碎,但我想它还不至于平淡。

图书序言

东软走过了十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很想为自己写一本书——不是表白成功,而是希望东软的员工能知道公司的来龙去脉,也让同行对东软多一些了解,因为这个从事信息产业的行业,实际上挺封闭。
  我们又怕写这本书——中国的企业往往从写书和总结经验开始走向衰亡。
  今天看到常迪先生写的书,我好似找到了替身。
  如果应验了上面那个结论,我想,企业坏在他人的笔下,比坏在自己的笔下要坦然一些。
  所以,我衷心感谢常迪先生。
  东软生于软件没有价值的年代,正因如此,人的价值被表现了出来。我们在挑战来自于技术、资金、市场的压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自己。企业成了
 我们的学校,成了我们运用知识的战场,成了表现我们价值的平台。我们也因此把企业看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对产业的无知使我们成为了冒险者和创新者,我们在探索中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打破,然后重建,再打破,然后再重建——这十年,我们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变化,使我们显得不够规矩,但同时,也是我们获胜的工具。
  当初进入这一产业,不是我们多么有远见,而是由于学术上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可是,当一个全新的天地展现在面前时,我们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于是,我们一面收获着,一面迎接着新的挑战。就这样,我们一年一年地走到今天。
  对于软件行业的企业,能在十年之后还活着,并且眼下看,似乎还可以活下去,这实属天助——我们是这个行业的幸运儿,幸运和机遇弥补了我们能力的不足。
  IT是个让人兴奋的行业。不断变化的技术,不断出现的名词和不断轮转的知识英雄面孔,不断消逝又不断新生的企业,把历史高度浓缩,为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然而,每个美好的数字化世界后面都隐藏着一个个陷阱,它让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时时感到巨大的压力,似乎每顺利度过一年都值得庆祝。
  我们选择了一个容易使人成熟也容易使人衰老的行业。
  此书写的是我们的历史,但我不认为这其中有多少内容可以供读者借鉴,因为时代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将使任何以往经验大打折扣。
  东软十年已成过去。
  我们期待着东软的明天会更好,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活着。不过,如果有一天东软从这个舞台上退了下来,我们也莫可奈何,因为我们知道,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永恒。
  我们会为活得久些、再久些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常迪: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留学归来
  建立实验室
  导师李华天
  “三个三”和“年夜饭”
  “机会主义者”
  研究与开发中心
  “三驾马车”
  摸着石头过河
  第2章
  一块牌变成了三块牌
  所长,还是总经理
  外面的世界
  我想有个家
  感谢书记 感谢校长
  第3章
  股份制改造
  推出系列产品
  个性东软
  走出辽宁 走向全国
  学子出征
  请外来户当家
  拼命三娘
  感知市场
  喜事临门
  国家研究中心
  第4章
  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刘积仁其人
  东方硅谷
  走进软件园
  第5章
  CT事件
  踏上不归路
  绝处逢生
  软件与“虚拟制造”
  走向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
  第6章
  建立东软集团
  OPENBASE
  股票上市
  幕后故事
  创造股东价值
  建设高效的企业数字神经系统
  第7章
  居安思危
  超越自我 致胜于明天
  以人为本
  应用软件创造客户价值
  构造提升用户价值的解决方案
  第8章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企业,也是学校
  导师制
  第9章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与“宝钢”结盟
  第10章
  迎接新世纪
  建立全赢联盟
  全赢的运作方式
  “全赢”能否全赢
  第11章
  走进新时代
  第12章
  东软成功的奥秘
  结束语
  东软印象(代后记)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理查德L.达夫特(Richard L. Daft) 范德比尔特大学[美) 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著 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陈传明,周小虎
作者: 李湖生 著
作者: James H.Donnelly,Jr. James L.Gibson John M.Ivancevich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罗宾·格博 Robin Gerber 著
作者: (美)罗克珊·艾默里克(Roxanne Emmerich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