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
作者 : Edward Kit
译者 : 李新华 陈丽容 马立群
出版日期 : 2003-04-01
ISBN : 7-111-11635-6
定价 : 2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96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Software Testing in the Real World: Improving the Process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软件测试方法,为改进软件测试过程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内容包括软件测试成熟度、改进测试过程的基本框架、验证及确认测试、测试工具、测试管理技术等。附录中给出了软件工程和测试的相关标准、验证及确认测试审查清单示例、测试工具选择等。书中包含了许多测试技巧和指南,帮助组织内部制定战略,改进测试过程。书中所讨论的技术对于规模不同、过程成熟度各异的组织都适用。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适于软件测试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工具开发人员以及其他与软件测试有关的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图书前言

软件测试。
  它既令人兴奋,也令人烦
  既令人羡慕不已,也令人望而却步。
  要想在预算内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本书是专为测试过程的改进而撰写的,面向测试专家、产品开发人员、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专家、维护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审计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工具开发人员以及其他与软件测试有关的工作人员。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进一步了解测试工作,从而使开发人员和非测试领域的专业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为了了解测试并对测试工作有所改进,必须从广义的角度来观察测试过程,即应该将人员、方法、工具、测试和领导艺术集成到测试软件产品的过程中。本人从事测试实践、教学和咨询工作20余年,发现人们为了改进测试过程反复提到以下一些关键性问题:
  方法问题
   哪些是测试的主要方法,我们什么时候用到这些方法,怎样实施这些方法?
   怎样避兔缺陷转移并提高发现缺陷的能力?
   怎样理解并利用有关的测试标准和术语?
   怎样生成有意义的测试计划及其他重要的测试文件?
   怎样发现并确定软件测试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领导艺术问题
   怎样组织软件测试工作,从而使其可以度量、可以控制?
   从何处可以寻求有关软件测试的帮助?
   怎样确保在中、长期内改进工作的可支持性?
   怎样组织测试工作才能高效地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怎样扬长避短?
  工具和技术问题
   使测试过程自动化的最重要的时机是什么?
   怎样利用度量手段了解并控制软件测试过程?
   怎样挑选测试工具和销售商并有效地利用测试工具?
   怎样将风险分析技术用做测试决策的基础?
  根据我的经验,在方法、领导艺术和技术方面采取一种平衡的策略是改进测试最有效的方法。
  大多数的软件开发组织由于软件过程的不成熟而蒙受损失。因此,专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通常会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本书为有效地改进软件测试过程提供了一个工具箱。既然是工具箱,就不是简单地从A到Z教人们如何去做的某个方法,而是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采纳,帮助人们制订并实现各类改进目标。
  第一部分是用于明确方向的。这一部分介绍了软件测试中的六个基本问题,软件测试的历史以及改进测试过程的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从一般到具体,对软件工程和测试这些在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讨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目标,并说明这些目标与各种正式的与不太正式测试定义、测试目的关系,以及与对于专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的各类现行标准之间的关系。
  介绍了测试过程的基本形式,阐明了成本和风险方面的一些重要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决策过程中的测试对象、时间和方法。这一部分还对验证和确认这些测试活动所涉及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地探讨验证和确认做好了准备。对规划制订、软件工程成熟度目标、配置管理、标准和工具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定义。
  第三部分介绍基本的验证和确认任务,包括对测试成本的规划与控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等。阐述了如何发挥工具在各种测试活动中的作用,说明了工具的分类,并就如何获得工具提供了指南。探讨了如何合理并建设性地利用度量,并指出了应如何正确地利用度量结果。
  第四部分介绍涉及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问题,这是测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概括了当今一些公司的最优方法,然后集中讨论了如何在中、短期内不断完善测试工作。
  本书的正文尽量包括许多定义、范例和参考文献。附录包含了各种补充材料(由于太多,无法收集在本书的正文内)。这些材料有范例清单、练习、计划制订文件和范例工作文件。还收集了正式标准、规范及其他一些有用的信息源,如期刊、工具、会议、时事通讯、用户群和加注的参考书目。
                                                  Ed Kt
                            1995年9月于加州圣何塞


图书序言

多年来,我有幸与多位测试领域的著名专家共事过,而Edxit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一位软件专家、测试专家与质量管理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研讨会组织者和咨询专家。他在许多实践方面对测试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本人与Edxit相处、共事十载,可谓受益匪浅。本书是Edxit对测试领域的又一重要贡献,使测试界的同仁可以进一步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本书汇集了Edxit从事测试工作的亲身经验,强调测试的过程和改进办法。书中既有实践经验,也有不少好的窍门,当你阅读本书时,可以从实际应用深人到基本思想,快速浏览潜在的改进过程(从第3章“白纸方法”开始),书中提供了许多技巧和练习,并且包含了八个附录,附录中包括了与测试相关的标准概要以及测试资源和测试工具的参考。多数读者还将发现,本书包括了许多易于理解和应用的实用思想。
  第二部分主要是为新手或在初创的组织机构内工作的人员设计的。其中的章节对测试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过程的改进提供了框架。尽管不少内容看起来是很平常的“常识”,但真正要将其付诸实施却一点都不平常。本书非常有助于从实用的角度对软件测试做出改进。
  本书简明易懂,非常适合那些想对软件测试做出改进的人员阅读。
  许多读者,尤其是业内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该为本书的出版感到高兴,不妨“测试”一下本书。不少读者也许读过出版已达十年之久的拙作《The Complete Guide to Software Testing》。本书在许多方面实际是对拙作的更新,不少方面我一直也想做出修改,只可惜时间有限、力不从心。我还想了解各位读者的兴趣所在以及成功的测试经验。如能分享各位的测试结果,当不胜感谢。
                                Bill Hetzel
                              软件质量工程公司总裁



作者简介

Edward Kit: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李新华 陈丽容 马立群: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测试过程成熟度
第1章 软件测试的六个要点
1.l 要点1:测试过程的质量决定测试工作的成败
1. 2 要点2:使用早期软件生存周期测试技术可避免缺陷转移
1. 3 要点3:软件测试工具的时代已经到来
1. 4 要点4:改进测试过程必须有专人负责
1.5 要点5:测试是一个专业技术学科,要求富有经验的专门技术人员
1.6 要点6:培养破旧立新的、积极的合作精神
第2章 技术与实践
2.l 一门新兴学科的短暂而丰富的历史
2.2 我们的现状如何
2. 3 测试应该如何定位
2.4 参考文献
第3章 白纸方法
第二部分测试过程改进框架
第4章 树立注重实际的观点
4.l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4.2 关于错误你知道多少
4.2.l 什么和为什么
4. 2.2 错误在哪里
4.2.3 错误的成本
4.3 关于测试的一些定义
4.4 优秀测试人员的测试态度
4.4.l 测试者寻找错误
4.4.2 测试是破旧立新
4.4.3 测试人员找出错误,对事不对人
4.4.4 测试提高产品价值
4.5 测试人员怎样工作
4.6 现在能做什么
4.7 参考文献
第5章 重要选择:测试什么、何时测试、怎样测试
5.l 风险及风险管理
5.2 尽早开始测试
5.3 测试过程的基本形式:验证和确认
5.4 测试、开发生存周期及合同
5.5 有效测试
5.6 测试的效益
5. 7 现在能做什么
5.8 参考文献
第6章 重要方法:测试的框架
6.l 计划
6. 1.1 验证计划中要考虑的因素
6.1.2 确认计划中要考虑的因素
6.2 软件工程成熟度和SEI
6.2.1 SEI过程成熟度等级
6.2.2 过程成熟度是怎样影响测试的
6.3 配置管理
6.3.l 什么是配置管理
6.3.2 在CM方面测试所关心的问题
6.4 标准
6.4.1 IEEBANSI标准
6.4.2 ISO 9000、 SPICE及其他标准
6.5 正式文档
6.6 测试件
6.7 度量
6.8 工具
6.9 现在能做什么
6.10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测试方法
第7章 验证测试
7.l 验证的基本方法
7.1.l 验证的组织形式
7.1.2 审查:关键元素和阶段
7.1.3 走查
7.1.4 走查:关键元素
7.1.5 伙伴检查
7.2 发挥验证的作用
7.2.l 验证要做什么
7.2.2 审查单:验证工具
7.3 验证不同阶段的文档
7.3.l 验证需求
7.3.2 好的需求规格说明的特性
7.3.3 验证功能设计
7.3.4 验证内部设计
7.3.5 验证代码
7.4 从验证中获取最大收益
7.4.l 作者
7.4.2 开发小组
7.4.3 审查小组
7.4.4 高收益的验证
7. 5 验证的三个成功因素
7.5.l 成功因素1:过程责任人
7.5.2 成功因素2:管理部门的支持
7.5.3 成功因素3:培训
7.6 建议
7.7 参考文献
第8章 确认测试
8.l 确认概述
8.1.l 覆盖
8.1. 2 基本测试策略
8.1.3 确认任务与测试覆盖
8.1.4 测试基础
8.1.5 确认策略
8.2 确认方法
8.2.l 基于功能测试的黑盒方法
8.2.2 基于内部测试的白盒方法
8.3 确认活动
8.3.l 低层测试
8.3.2 高层测试
8.3.3 再测试
8.3.4 累进测试和回归测试
8.3.5 测试执行的筹划
8.3.6 测试点
8.4 确认测试的推荐策略
8.5 参考文献
第9章 控制确认成本
9.1 使测试实施成本最小化
9.1.l 预运行启动成本
9.1.2 执行成本
9.1.3 后运行成本
9.1.4 降低测试实施成本的建议
9.2 降低测试的维护成本
9.3 降低确认测试件开发成本
9.4 测试件库
9.5 建议
第10章 测试任务、可交付文件及其在生存周期中的对应阶段
10.1 主测试计划
10.2 验证测试任务和可交付文件
10.2.l 制定验证测试计划
10.2.2 验证执行
10.3 确认测试任务和可交付文件
10.3.1 制定确认测试计划
10.3. 2 测试结构设计
1O.3.3 测试件开发--设计和实施细节
10.3.4 测试执行
10.3.5 测试评估
10. 3. 6 何时停止
10.4 用户手册
10.5 产品发布标准
10.6 IEEE/ANSI测试文件概述
10.6.l 测试计划和规格说明的文件结构
10.6.2 测试报告的文件结构
10.7 把任务和可交付文件对应到生存周期
10.7.l 概念阶段
10.7.2 需求阶段
10.7.3 功能设计阶段
10.7.4 内部设计阶段
10.7.5 编码阶段
10.7.6 集成和测试阶段
10.7.7 运行/维护阶段
10.8 参考文献
第11章 软件测试工具
11.l 测试工具的分类
11.1.1 评审与审查工具
11.1.2 制定测试计划的工具
11.1.3 测试设计和开发工具
11.1.4 测试执行和评估工具
11. 5 软件测试支持工具
11. 2 工具采购
11.3 参考文献
第12章 度量
12.l 通过度量获得答案
12.2 有用的度量
12.2. 1 度量复杂度
12.2.2 度量验证效率
12.2.3 度量测试覆盖
12.2.4 度量/跟踪测试执行状态
12.2.5 度量/跟踪事故报告
12.2. 6 基于事故报告的测试度量
12.3 其他的相关度量
12.4 建议
12.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测试管理技术
第13章 测试的组织方法
13.l 测试的组织和改组
13.2 结构设计因素
13.3 测试功能的组织方法
13.3.1 方案1:测试是各人的责任
13.3.2 方案2:测试是各小组的责任
13.3.3 方案3:用专用资源进行测试
13.3.4 方案4:将测试组织置于QA中
13.3.5 方案5:隶属于开发的测试组织
13.3.6 方案6:集中管理的测试组织
13.3.7 方案7:设有测试技术中心的集中式测试组织
13.4 选择正确的方案
13.5 参考文献
第14章 目前的做法、发展趋势禾挑战
14.l 图形用户界面:有哪些新东西
14.2 应用测试
14.3 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比例
14.4 软件度量和实践基准研究
14.5 参考文献
第15章 获得可持续收益
15.1 实现收益
15.2 获得帮助
15.2.l 软件测试书籍和业务通讯
15.2.2 咨询和培训服务
15.2.3 软件测试研讨会
15.3 后续工作
15.4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附录
附录A 软件工程和测试标准
附录B 验证审查单
附录C 验证练习
附录D 确认练习(答案)
附录E 参考书目(包括软件测试工具一览表)
附录F信息资源:会议、期刊、通讯、DOD规范
附录G专用工具和工具选择
附录H改进实施示范清单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聂长海 陆超逸 高维忠 郑志强 编著
作者: (美)Alistair Cockburn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Glenford J.Myers,Tom Badgett,Todd M. Thomas,Corey Sandler
作者: Chris Raistrick, Paul Francis, John Wright, Colin Carter, Lan Wilkie
作者: [美]伦·巴斯(Len Bass),[美]保罗·克莱门茨(Paul Clements),[美]瑞克·凯兹曼(Rick Kazman) 著
作者: [美]乔治·V.内维尔-尼尔(George V. Neville-Neil)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