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与程序设计

Oracle Exadata技术详解
作者 : 李亚 著
丛书名 : 数据库技术丛书
出版日期 : 2015-10-30
ISBN : 978-7-111-51706-1
定价 : 8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588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以Exadata独有的特性介绍开篇,以最佳实践结尾。力求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翔实,使得读者读完以后能对Exadata有着深刻和全面的了解。
全书一共包括16章,第1章主要概括性地叙述Exadata独有的特性,并且叙述v1, v2, x2, x3每一代产品的发展和演化。第2章主要讲述Exadata硬件的配置列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infiniband交换机,cisco交换机四大核心部件,并且简单对比X3与X2硬件的差异揭示Exadata发展的方向。第3章讲述的是Exadata的系统架构和存储架构,读者读完以后在脑海中会留下一个高度概括的形象,对于Exadata每一个进程,每一个组件的工作机制,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第4章讲述从零开始对Exadata进行安装配置,读者读完这一章的内容以后就可以按照书中的配置自己安装配置一套Exadata。第5章讲述的是如何对Exadata进行补丁和升级服务,通过本章读者可以理清Exadata纷繁复杂的补丁依赖关系的脉络,轻松胜任日常补丁以及升级工作。第6,7, 8, 9,10章节讲述Exadata最重要的几大特性: offloading, smart scan, storage index, flash, hcc, iorm 等,这几点特性正是Exadata的灵魂所在。第11章讲述如何对Exadata进行监控以及常用的一些监控和故障诊断工具的使用,涵盖了Exadata的两大重要主题: 监控以及故障诊断。第12章与安全有关,不仅介绍如何对Exadata进行加固也介绍了Exadata内建的一些安全特性。第13章是介绍从其它平台迁移到Exadata上的几种方案。第14章讲述如何对Exadata进行备份,恢复,容灾以及灾难恢复。第15章介绍数据库一体机管理员的一些日常维护工作。第16章根据笔者经验介绍Exadata一体机使用者最常遇到的几种情况,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处理这些问题。第17章讲述Exadata遇到重大问题自动创建服务请求的新特性ASR以及配置管理器OCM。第18章会简单介绍以下针对Exadata,Oracle公司提供了哪些服务,方便迅速的处理问题,毕竟暂时一体机管理员还是需要和Oracle原厂打交道。

图书特色

本书是目前关于Oracle数据库一体机运营实践领域比较全面的著作,也是以客户真实使用环境为基础撰写而成,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围绕Oracle Exadata,从软件到硬件、从内部工作机制到现实使用场景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论述。其在写作过程中力求保持通俗连贯,同时注重各个知识点的独立性,相信你阅读完本书以后,会对Oracle数据库一体机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作者简介
李亚,Oracle公司资深售后技术顾问,擅长数据故障诊断,性能优化。国内较早接触Oracle一体机Exadata的人。 主要服务于金融、电信行业。 职责包括为Oracle大客户提供数据库和Exadata故障诊断、性能调整、架构设计等。 对Oracle内部机制、Linux、存储均有一定的研究,目前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最佳实践架构的探索。

2012年我加入Oracle公司时,国内对于 Exadata技术熟悉的工程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李亚是国内真正的第一代DMA,同时也是这一代中的佼佼者。虽然Exadata有着众多开箱即用的优越特点,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难免会遇到各类问题,包括Oracle RDBMS本身的bug、Exadata Storage Software的bug,以及硬件固件和硬件本身的问题等。李亚通过自身深厚的数据库RDBMS和Linux技术功底,以及与Exadata研发团队的技术交流,在几年内帮助大量用户解决了Exadata一体机落地过程中最为棘手的技术难题,得到了大量用户的赞赏。作为第一本国人原创的Exadata技术书,其中凝结了国内最资深Exadata原厂售后工程师的多年感悟,实为不可多得之作。
—— 刘相兵(Maclean Liu)诗檀(上海)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2008年Oracle推出业界第一台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后,在市场上兴起一股新风;2009年Oracle收购Sun公司后又彻底解决了Exadata的硬件短板,使得一体机的应用面更为宽广。由于Exadata的设计目标是集成、简单和高性能,因此其中的技术细节也因为高度集成而神秘。李亚作为Oracle公司第一批参与Exadata实施服务的工程师,参与了很多Exadata工程,从而有机会深入挖掘Exadata技术细节,现在他把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和服务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写成这本书,是希望解开Exadata的神秘面纱,帮助读者掌握Exadata的技术细节,让大家近距离接触Exadata,深入了解Exadata与传统数据库+服务器架构的区别及其独到之处,并且能结合自己的业务和应用场景把Exadata新特性用得更好。俗话说“书如其人,人如其书”, 翻阅此书时,一个认真和严谨、富有责任感的李亚跃然纸上。作为他的同事和朋友,为李亚能写出其第一本技术书而高兴,祝愿他的处女作能获得读者厚爱,也为Exadata的推广应用注入技术推动力。
—— Kevin Gu 甲骨文华东区高级服务销售总监
Exadata自从2009年进入中国以来,就以极快的速度拓展了它在中国IT世界的领地。为什么Exadata能基于X86的体系结构,使用低成本内存和硬盘实现最大的性能呢?大家都知道Exadata在特定场景下能提高10倍的速度,这10倍的速度是因为Smart Scan和Off Loading吗?除了Smart Scan和Off Loading,Exadata还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些都可以在李亚新著的书《Exadata技术详解》中找到答案,李亚在Oracle工作了15年,他把人生的黄金时间、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Oracle,这本书是他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他针对Exadata的内部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加深对Exadata的理解。
—— 胡奇虎 甲骨文高级服务经理、资深技术专家

内容简介
本书以Exadata独有的特性介绍开篇,以最佳实践结尾。力求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翔实,以使读者能对Exadata有深刻和全面的了解。
全书共包括16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篇(第1章~第5章),针对Oracle Exadata一体机的配置、架构、安装、升级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功能篇(第6章~第14章),不仅详细介绍了Oracle Exadata一体机最重要的几大特性(offloading、smart scan、storage index、flash、hcc、iorm 等,这些特性正是Exadata的灵魂所在),还针对与Exadata相关的数据迁移、并行、安全加固、备份与恢复等进行了展开说明。在这部分中,每个章节都是独立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依赖关系,读者可以任意选取其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第三部分为实战篇(第15章与第16章),主要是对Exadata一体机管理员在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场景以及问题进行了解答,涉及了Exadata日常运维的方方面面,在阅读完这部分内容后,你会对一体机的运维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控。

图书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10年我刚接触Exadata的时候,当时国内还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客户,Exadata的版本还是第二版V2。短短四年多时间过去了,国内Exadata一体机的客户已经可以使用千位来计数了,而且每年还在以较大幅度增长。Oracle Exadata一体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远远甩开竞争对手,稳坐国内数据库一体机市场的头把交椅,其产品发布的速度也比较惊人,2015年初已经发布了第六代数据库一体机产品X5。
在科技领域,近几年有几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一个趋势是集成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硬件一体化。将软件与硬件结合起来,一并创造最佳的体验。苹果公司引领了智能手机软硬件一体化的趋势,而特斯拉在智能汽车方面创造了另外一个神话,同时其他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也正以相同的方式颠覆着传统的孤岛模式。抓住了软硬件一体化,就抓住了下一个商业模式的趋势。Oracle公司也正是这样做的,除了在传统强项数据库领域的深耕,同时还顺势拓宽了其他领域的集成系统,推出了中间件一体机Exalogic、数据分析一体机Exalytics、备份一体机ZDLRA,以及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库一体机ODA。
第二个趋势是云化。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云计算已经从最初的漂浮不定到现在逐步开始落地。现在业界谁都在抢占云计算的制高点。除了传统的SaaS、PaaS和IaaS, Oracle又提出了DBaaS,即数据库即服务,并且将其思想精髓逐步地融入Oracle数据库产品与Exadata一体机,省略了大量纷繁复杂的部署流程,向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云。
第三个趋势是开放化。小型机、中型机在企业级信息系统基础架构中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用户已经完成了从小型机运行专有程序到x86_64架构运行通用程序的转变,当然还有更多的正在向其靠拢。这主要得益于x86_64的开放性,使得运行维护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x86_64平台的稳定性与性能的提升,也大大促进了这一趋势的蔓延。Oracle Exadata一体机构建于x86_64平台,很多用户的应用程序不需要任何修改就可以无缝迁移到Exadata。
在本书之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译作《深入理解Oracle Exadata》一书。而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关于Oracle Exadata一体机的中文教程,更多偏重于实践方面,同时加入了更多V2版本以后的新内容。
读者对象
这里根据需求划分出了一些能使用Exadata的用户团体:
数据库管理员;
应用开发者;
数据库开发者;
存储管理员;
系统架构师;
数据库兴趣爱好者。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假定读者对关系型数据库,尤其是Oracle数据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有可能对书中的某些知识点的介绍感到困惑。如果你是一名初学者,建议先学习Oracle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
本书共包括16章,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篇,包括第1章到第5章,这些章节主要介绍了Oracle Exadata一体机的配置、架构、安装、升级,帮助读者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对Exadata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第二部分为功能篇,包括第6章到第14章,这些章节详细介绍了Oracle Exadata一体机的特性以及与Exadata相关的数据迁移、并行、安全加固、备份与恢复等课题。在这部分中,每个章节都是独立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依赖关系,所以读者可以任意选其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
第三部分为实战篇,包括第15章与第16章,这两个章节主要是针对Exadata一体机管理员在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场景以及问题进行解答,涉及Exadata日常运维的方方面面,并且其中的每一节都是互相独立的。
附录A为Exadata默认密码一览表。
附录B为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勘误和支持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也很仓促,所以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不全面的地方,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斧正。你可以将书中的错误发布在Bug勘误表页面中,同时,书中的源文件也将发布在机工新阅读网站(www.cmpreading.com)上,并及时更新相应的功能。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问题,也欢迎发送邮件至我的邮箱steven.ya.li@gmail.com,我很期待听到你们的真挚反馈。
致谢
感谢Oracle公司内部Exadata邮件列表的许多专家对本人提出问题的耐心解答。感谢我在Oracle中国公司同事的无私帮助,尤其是来自高级服务团队同事的帮助。他们包括胡奇虎、陈伟、王劲松、顾水林、罗敏、孙建光、蒋健、祁琪、张毅宁、彭玉周、吕春雷、王辉、郭忠伟、王福龙、林宇泽、蔡磊、刘建军、张润平、杜平、刘相兵、金丹、张大鹏、程飞、沈杰、李纯香、郑伯欧等。
同时也感谢Oracle社区和Oracle上海用户组的大力支持,需要额外感谢的人包括罗炳森、徐浩然、李德鹏、刘斌、赵欣等。
感谢Oracle美国总部研发团队的Michael Chen,谢谢你提供的Exadata测试环境,让我得以验证本书中的案例。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杨绣国老师,你的专业与细心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感谢你对我因工作繁忙而将交稿日期一再推迟的理解。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与家人,为了编写本书,我牺牲了大量本该陪伴你们的时间,正是你们的理解与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此书。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工作多年还依然热爱技术,奋战在技术一线的朋友们。

李亚
2015年7月于上海

上架指导

计算机\数据库

封底文字

2012年我加入了Oracle公司时,国内对于 Exadata技术熟悉的工程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李亚是国内真正的第一代DMA,同时也是这一代中的佼佼者。虽然Exadata有着众多开箱即用的优越特点,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难免会遇到各类问题,包括Oracle RDBMS本身的bug、Exadata Storage Software的bug,以及硬件固件和硬件本身的问题等。李亚通过自身深厚的数据库RDBMS和Linux技术功底,以及与Exadata研发团队流程的技术交流,在几年内帮助大量用户解决了Exadata一体机在落地过程中最为棘手的技术难题,其深厚的技术功力得到大量用户的赞赏。作为第一本国人原创的Exadata技术书籍,其中凝结了国内最资深Exadata原厂售后工程师的多年感悟,实为不可多得之作。
刘相兵(Maclean Liu)——诗檀(上海)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2008年Oracle在市场推出业界第一台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后,在市场上兴起一股新风;2009年Oracle收购Sun公司后又彻底解决了Exadata的硬件短板,使得一体机的应用面更为宽广。由于Exadata的设计目标是集成、简单和高性能,因此其中的技术细节也因为高度集成而神秘。李亚作为Oracle公司第一批参与Exadata实施服务的工程师,参与了很多Exadata工程,从而有机会深入挖掘Exadata技术细节,现在他把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和服务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写成这本书,是希望解开Exadata的神秘面纱,帮助读者掌握Exadata的技术细节,让大家近距离接触Exadata,深入了解Exadata与传统数据库+服务器架构的区别及其独到之处,并且能结合自己的业务和应用场景把Exadata新特性用得更好。俗话说“书如其人,人如其书”, 翻阅此书时,能感受到一个认真和严谨、富有责任感的李亚跃然纸上。作为他的同事和朋友,为李亚能写出其第一本技术书而高兴,祝愿他的处女之作能获得读者厚爱、也为Exadata的推广应用注入的技术推动力。
Kevin Gu ——甲骨文华东区高级服务销售总监

Exadata自从2009年进入中国以来,就以极快的速度拓展了它在中国IT世界的领地。为什么Exadata能基于X86的体系结构,使用低成本内存和硬盘实现最大的性能呢?大家都知道Exadata在特定场景下能提高10倍的速度,这10倍的速度是因为Smart Scan和Off Loading吗?除了Smart Scan和Off Loading,Exadata还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些都可以在李亚新著的书《Exadata技术详解》中找到答案,李亚在Oracle工作了15年,他把人生的黄金时间、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Oracle,这本书是他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针对Exadata的内部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加深对Exadata的理解。
胡奇虎——甲骨文高级服务经理,资深技术专家。

作者简介

李亚 著: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1章 Exadata概述 1
1.1 Exadata的诞生 1
1.2 Exadata设计哲学 2
1.3 Exadata的演化与发展 3
1.3.1 Exadata V1 4
1.3.2 Exadata V2 4
1.3.3 Exadata X2 5
1.3.4 Exadata X3 6
1.3.5 Exadata Next Generation 7
1.4 小结 7
第2章 Exadata硬件配置 8
2.1 Exadata 硬件配置清单 9
2.2 Exadata数据库服务器硬件配置 9
2.3 Exadata 存储服务器硬件配置 11
2.4 Exadata实际可用磁盘空间 12
2.5 Exadata磁盘的IOPS 14
2.6 Inf iniband 交换机 19
2.7 Exadata网络 21
2.8 以太网交换机、KVM以及PDU 23
2.9 小结 23
第3章 Exadata的架构 24
3.1 Exadata 软件架构 24
3.2 Exadata的核心进程 25
3.2.1 cellsrv进程 25
3.2.2 Restart Server进程 25
3.2.3 Management Server进程 26
3.2.4 Diskmon进程 27
3.3 智慧的协议:iDB 29
3.3.1 IPoIB协议 29
3.3.2 RDS协议 29
3.3.3 SDP协议 31
3.3.4 iDB协议 34
3.4 Exadata存储架构 34
3.4.1 Physical disk 35
3.4.2 LUN 42
3.4.3 Celldisk 43
3.4.4 Griddisk 44
3.4.5 Interleaving griddisk 45
3.4.6 Exadata ASM 磁盘管理 51
3.4.7 ASM与IDP 52
3.5 多主机管理工具DCLI 53
3.6 存储管理工具CellCLI 56
3.7 小结 62
第4章 Exadata的安装 63
4.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63
4.2 配置列表 64
4.3 硬件部分检查列表 73
4.4 Exadata配置工具 74
4.4.1 Excel配置表格 74
4.4.2 JAVA 配置向导(Exaconf) 79
4.5 生成的配置文件列表 88
4.6 首次启动(f irstboot) 90
4.7 应用配置信息(applyconf ig.sh) 90
4.8 重做镜像(reimage) 91
4.8.1 使用USB进行reimage 91
4.8.2 使用虚拟光驱重做镜像 94
4.8.3 使用 PXE 重做镜像 94
4.9 回收空间(reclaimdisk) 103
4.10 运行 onecommand 106
4.11 Exadata 数据清理 113
4.12 搭建Exadata虚拟机 114
4.12.1 搭建 Exadata 存储服务器虚拟机 115
4.12.2 搭建 Exadata 数据库服务器虚拟机 124
4.13 小结 129
第5章 Exadata补丁升级 130
5.1 Exadata补丁类型及其依赖关系 130
5.1.1 Exadata补丁类型 130
5.1.2 Exadata补丁依赖关系 130
5.2 Inf iniband补丁升级 134
5.2.1 升级inf iniband交换机固件到1.1.3-2版本 135
5.2.2 升级inf iniband交换机固件到1.3.3-2版本 136
5.2.3 最新升级inf iniband交换机固件  137
5.3 数据库及存储服务器补丁升级 138
5.3.1 数据库服务器image补丁升级 138
5.3.2 存储服务器image补丁升级 140
5.3.3 数据库补丁Bundle Patch升级 144
5.3.4 操作系统内核升级 146
5.4 PDU、Cisco交换机、KVM固件升级 150
5.4.1 PDU固件升级 150
5.4.2 Cisco交换机SSH协议固件升级 151
5.4.3 KVM固件升级 154
5.5 Oplan工具的使用 154
5.6 Exadata补丁升级时注意事项 155
5.7 小结 156
第6章 Exadata Smart Scan与Offloading 157
6.1 Smart scan与offloading概述 157
6.2 Off loading有关参数 159
6.3 Off load相关等待事件 164
6.4 Smart scan前提条件 165
6.4.1 全表或者全索引扫描 165
6.4.2 直接路径读取 167
6.4.3 使用Exadata存储 174
6.5 Smart scan包括哪些内容 176
6.5.1 Predicate Filter 177
6.5.2 Column Filter 178
6.5.3 Bloom Filter 178
6.5.4 Function Off load 178
6.6 Smart scan 跟踪 179
6.6.1 10046 trace方式 179
6.6.2 IO CELL OFFLOAD ELIGIBLE BYTES方式 182
6.6.3 Smart Scan相关的统计数据方式 185
6.6.4 SQL Monitor方式 187
6.6.5 其他方式 189
6.7 逆向off loading 191
6.8 其他off loading 195
6.8.1 Smart f ile creation 195
6.8.2 Smart f ile restore  195
6.8.3 Smart incremental backup 195
6.9 小结 196
第7章 Storage Index 197
7.1 Storage Index 架构 197
7.2 Storage Index有关参数 199
7.3 Storage Index 跟踪 200
7.4 Storage Index监控 204
7.5 Storage Index 故障诊断 206
7.6 如何控制 Storage Index 207
7.7 小结 208
第8章 混合列式压缩 209
8.1 Oracle 压缩技术概述 209
8.2 混合列式压缩(HCC)架构及原理 210
8.3 高级压缩技术VS混合列式压缩 211
8.4 压缩对象甄选 211
8.5 Exadata 压缩选项评估 214
8.6 压缩比例预估 216
8.7 压缩性能影响评估 219
8.8 迁移到HCC 234
8.9 HCC表dump分析 243
8.10 需要注意的参数 246
8.11 小结 247
第9章 Exadata闪存技术 248
9.1 Exadata闪存技术概述 248
9.2 Exadata闪存卡介绍 249
9.2.1 Exadata闪存卡硬件 249
9.2.2 SSD寿命估算 251
9.2.3 F20 vs F40 vs F80 252
9.3 Write-Through与Write-Back 253
9.4 Exadata 智能闪存(ESFC) 255
9.5 数据库智能闪存 257
9.6 智能闪存日志(Smart Flash Logging) 258
9.7 启用WBFC 261
9.8 Flashcache的管理 264
9.9 Flashcache刷新、跟踪与诊断 272
9.9.1 Flashcache的刷新 272
9.9.2 Flashcache的跟踪与诊断 273
9.10 表扫描负载自动闪存缓存 274
9.11 小结 274
第10章 Exadata资源管理与并行技术 275
10.1 Exadata资源管理概述 275
10.2 使用Linux cgoups管理资源 276
10.3 数据库资源管理器与实例囚笼 281
10.3.1 数据库资源管理器 281
10.3.2 实例囚笼 285
10.4 Exadata I/O资源管理 287
10.4.1 Exadata IORM架构 289
10.4.2 Exadata IORM 配置 290
10.4.3 Exadata IORM 跟踪 295
10.5 对Exadata I/O进行校准 297
10.6 自动并行技术 299
10.6.1 相关参数 300
10.6.2 语句排队 301
10.6.3 内存并行执行 303
10.7 小结 304
第11章 Exadata监控与故障诊断 305
11.1 Exadata监控与诊断概述 305
11.2 Exadata监控工具 305
11.2.1 标准IPMI 305
11.2.2 Sun ILOM  309
11.2.3 OEM 12c 312
11.2.4 Cell metrics 318
11.2.5 SMTP与SNMP 324
11.3 数据库服务器的监控 328
11.4 存储服务器的监控 330
11.5 Inf iniband交换机的监控 336
11.6 PDU/KVM/Cisco交换机的监控 342
11.6.1 PDU的监控 342
11.6.2 KVM的监控 344
11.6.3 Cisco交换机的监控 345
11.7 常用的 Exadata 诊断工具 345
11.7.1 Exachk 346
11.7.2 OSWatcher/ExaWatcher 353
11.7.3 Sundiag 360
11.7.4 Sosreport 365
11.7.5 IPS与ADRCI 368
11.7.6 RDA 371
11.7.7 systemstate dump 373
11.7.8 kdump/kexec 375
11.7.9 ilom snapshot 378
11.8 跟踪存储服务器进程 379
11.8.1 跟踪 cellsrv 进程 379
11.8.2 跟踪 restart server 进程 384
11.8.3 跟踪managment server进程 387
11.9 小结 388
第12章 Exadata安全加固 389
12.1 Exadata安全概述 389
12.2 Exadata OS安全加固 390
12.3 SELinux与iptables 394
12.4 Exadata主机访问控制 407
12.5 Exadata内建的安全特性 410
12.5.1 开放安全模式 410
12.5.2 ASM范畴的安全模式 410
12.5.3 数据库范畴的安全模式 411
12.6 CVE与errata 413
12.7 小结 414
第13章 Exadata数据迁移与加载 415
13.1 迁移方案概览 415
13.2 使用数据泵方式进行迁移 416
13.3 使用CTAS/IAS的方式进行迁移 419
13.4 使用(X)TTS方式进行迁移 422
13.5 使用CPIB的方式进行迁移 424
13.6 其他迁移方式 428
13.7 小结 432
第14章 Exadata备份、恢复与容灾 433
14.1 数据库服务器备份与恢复 433
14.1.1 使用dbserver_backup.sh脚本进行备份 433
14.1.2 手工备份到NFS服务器 434
14.1.3 数据库服务器恢复 436
14.2 存储服务器备份与恢复 438
14.3 inf iniband交换机的配置备份与恢复 441
14.3.1 Firmware 版本高于1.1.3-2 441
14.3.2 Firmware版本低于1.1.3-2 442
14.4 数据库服务器完全恢复 442
14.4.1 从集群中删除数据库实例和节点,并Reimage 442
14.4.2 修改新加数据库节点的操作系统配置信息 444
14.4.3 克隆GI并且添加到集群 446
14.4.4 克隆RDBMS并添加到集群 447
14.5 存储服务器完全恢复 447
14.5.1 在ASM实例中DROP失败节点相关的ASM磁盘 447
14.5.2 创建griddisk并将其添加至ASM磁盘组 448
14.6 数据库备份最佳实践 450
14.7 创建Active Data Guard容灾环境 451
14.8 配置Goldengate创建容灾环境 459
14.9 小结 467
第15章 Exadata日常运维 468
15.1 关闭/重启所有Exadata服务器 468
15.2 安全关闭一台存储服务器 470
15.3 硬件更换 471
15.3.1 Exadata硬件更换处理流程 471
15.3.2 主板的更换 472
15.3.3 Cisco交换机的更换 473
15.3.4 Inf iniband交换机的更换 473
15.3.5 更换以太网卡 474
15.4 更换磁盘 475
15.4.1 Exadata磁盘的分类 475
15.4.2 数据库节点磁盘更换 479
15.4.3 存储节点磁盘更换 481
15.5 更换闪盘 486
15.5.1 更换没有创建ASM disk的闪盘 488
15.5.2 更换创建了ASM disk的闪盘 489
15.6 修改服务器IP地址 491
15.6.1 修改存储服务器IP地址 491
15.6.2 修改数据库服务器IP地址 492
15.6.3 修改其他组件的IP地址 495
15.7 更改NTP以及DNS 495
15.8 修改密码策略 498
15.9 微码/固件升级 504
15.10 配置DBFS 505
15.11 配置Direct NFS 509
15.12 小结 511
第16章 Exadata常见问题 512
16.1 如何启用万兆以太网 512
16.2 启用数据库服务器的802.1q VLAN 标签 518
16.3 级联多台Exadata 525
16.4 级联Exalogic 528
16.5 正确配置hugapages 533
16.6 PAF问题 538
16.7 HAIP问题 545
16.8 ASM rebalance过程缓慢问题 547
16.9 NTP时间不同步问题 549
16.10 Exadata Cell节点的CPU占用率高 553
16.11 Exadata返回错误结果问题诊断 556
16.12 Exadata数据库服务器路由表的配置 557
16.13 I/O瓶颈及log f ile sync等待 561
16.14 解除Exadata默认的安全限制 565
16.15 Oracle Exadata最佳实践配置 568
16.16 DBFS挂载点自动断开 572
16.17 小结 573
附录A Exadata默认密码一览表 574
附录B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57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明安龙 宋桂岭 刘亮 编著
作者: [美]埃里克 S. 罗伯茨(Eric S. Roberts) 著
作者: 李柏岩 尹枫 王洪亚 等编著
作者: Harvey M.Deitel,Paul J.Deitel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陈浩 等编著
作者: (美)Terry Winograd
作者: 李 宽
作者: (美)Tim Roadley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