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如何与老美共事
作者 : 乔.瓦拉治 葛儿.麦考夫
译者 : 华经
丛书名 : 个人成功管理
出版日期 : 1999-02-01
ISBN : 7-111-06992
定价 : 17.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40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中国人的山珍海味在美国人的眼里是不堪入口的东西,美国带血的牛排在中国人的眼里也未尝不是茹毛饮血。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反应,因为我们带了不同的文化滤镜。乔 . 瓦拉治、葛儿 . 麦考夫夫妇在尊重和理解亚洲文化的基础上,以包罗万象的多元化观点 ,在书中客观分析了美国文化的差别,穿插企业经营原理的实务,以便中国读者更好的了解美国文化,尽量减少工作与生活中的误会与冲突。
  轻松幽默的语言,令人忍俊不禁的实例,发人深省的故事,掩卷沉思之际,您定会觉得收益非浅。

图书前言

唤起文化差异的觉醒
如果您想成功地和老美共事,本书将是您非看不可的实用指南。这些具体的建议,可以帮助您在国际化的工作场合中,有最佳的工作表现。而如果您属于下列几种类型的人,那么,本书肯定会让您受益无穷。

在太平洋边缘地带国家中和美国人共事者
被分派到美国工作者
要和美国总公司或美国访客接触者
最近要移民至美国者
企管系学生
想和亚洲人共事得更有效率的美国人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为到亚洲工作的西方人开设文化训练课程。本书也是缘起于此。长期下来,许多美国商跨国公司的高层主管,在领会到跨文化课程让派驻在亚洲的美国主管受益匪浅后,纷纷要求我们为调任到美国的亚洲人开设类似的课程。不久之后,那些美国及亚洲的高层主管又督促我们开设另外一门课程。因为他们觉得有时候亚洲人虽不出国,也必须和外国人接触,因为他们同样也需要跨文化课程来协助他们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共事。就因为这样,“东方遇见西方”的训练课程诞生了。在过去四年多以来,我们已经为600多位亚洲主管提供了这样的服务。

在开始筹设“东方遇见西方”的课程及著作本书之前,我们曾访谈过数百位亚洲及美国主管, 请他们告诉我们,在他们和美国人(或亚洲人)相处的经验中,有哪些情境会感到困惑、尴尬、生气或是不知所措。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在双方用意都很好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误会的问题。不论是美国人还是亚洲人,在跟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共事产生误会时,不仅工作效率减低,工作情绪也相对受到影响。

本书所谈的美国人,并不是指所有的美国人或有工作的美国人,而是专指主管阶层的 。当然。“一样米养百种人”美国主管跟亚洲主管一样,并不是人人都相同的。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典型美国主管”。尤其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少数民族及弱势团体纷纷进入主管行列,美国商业界的管理阶层产生剧烈转变,使得美国商业界的阶层也愈来愈多元化。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相信在美国商业界的支中,一定有些传统及其同的致胜之道。而这些致胜模式带来的影响,是不分种族与性别的。大体而言,美国主管们的在公司里、学校中,以及在美国社会上学会些传统观念及工作态度,便能影响个人在工作的的想法及行为。本书即以这些美国传统及其共同处为核心来发展全文。不可否认,这些规则都只是一种概念及笼统的概念而已。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些概论可以让我们作为了解美国商业界人士的出发点。世界一直在变,这些关于致胜之道的文化规则也在变。我们需要的是在这千头万绪中,找出一个有用的切入点。

美国人有千百种,亚洲人也一样。我们认为,把所有的亚洲文化视为单一的整体,是不容易,也中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日本人跟印尼人不一样,而泰国人跟韩国人也很不相同。可是,在和美国文化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在太平洋边缘的国家间有些共同点是和美国文化很不相同的。我们所说的亚洲文化是根据我们在东亚及东南亚的工作经验中归纳出来的。此外,我们也参考了一些讨论太平洋边缘亚洲文化共同点的著作。

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并没有每次在“亚洲人”及“美国人”前面都加上“大部分”、“很多”、“大多数”这类的字眼。亚洲读者明白,本书所指的亚洲文化特点,并不是泛指所有的亚洲人;同样,美国读者也知道,本书所说的美式作风,并不是代表每一个美国人。我们要铭记在心的是,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把属于自己文化里的每个人都看成是各不相同、具有独特性,而把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做是一模一样的。文化概论是为了事先解释及预测人们的行为而做的假设,可说是相当有帮助的。可是刻板印象却将来自同一文化或地区的人视为一个模式。因此会让我们眼光狭小,也会降低我们分辨及处理多元性情况的能力。我们希望读者能体会本书所提的每一个看法,并相信任何事物都可能有例外情况。有了这项认识,读者才不会掉入刻板印象的陷井之中。

每个作者都是在自己本身文化或经验中成长的。每个人属性不同,所以看世界的角度也不都不同。基于此点,我们也希望读者的了解一定会着重于不同的方向, 或是有不同诠解的其他关于商业界跨文化问题的著作。有些问题我们已收本书,而有些问题,我们暂时不谈。无论如何,本书的主旨是要唤起主管们对文化差异的觉醒,解释在工作场合中,造成美国人及亚洲人文化差异的原因。最后,我们提出一些实用的指南,使亚洲读者能更有效地和美国人共事。

这本书或许只能提供您一半的需要。对美国人的了解愈多,亚洲人获益也就愈多;同样,美国人必须深入了解及欣赏亚洲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加获得益。毕竟,亚洲的文化传统是促使现今的亚洲成为世界最生气蓬勃的流通市场的主因。

我们衷心希望,本书除了帮助和美国人共事的亚洲人之外,也能让文化敏感度高的美国主管了解自己与其亚洲同事之间的并异。如果亚洲人及 双方都愿意各跨出一步来学习并了解自己及对方的文化,那么在这日益全球化的商业界,我们就能运用那另一半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

乔·瓦拉治
葛儿·麦考夫

图书序言

迟来的必需品
像《如何与老美共事》这样的一本书早该有人写了。中国与美国的交往由来已久,且关系愈来愈密切。中美正式建交以来,随着大批学子留美、美商在中国投资、游人来往如织、两国领导人互访等等,中美文化的交叉面越来越大。然而却一直很少有人能有系统地介绍东西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差异。

在各类的接触中,文化的差异必然将造成诸多不便或是误解,彼此的认识与了解愈少,不便与误解将愈深。结果是轻则尴尬、难为情(例如问不该问的问题,送不该送的东西),重则可能引发争执,恶言相向,甚至对簿公堂(例如对于身体语言与幽默的定义不同)。

以我本身为例,虽然我曾受国内英文系的教育,但在后来赴美留学的初期,仍在美国同学、教授与友人中闹了一些难堪的糗事,就是因为我所受的训练中,关于美国日常生活文化的介绍较少,因而做出了不合美国文化风情的举动。

印象最深的是初到位于纽约长岛的研究所时,所中一位并不熟识的教授亲切地向我招呼说:“How are you”。我当时不知道这仅是社交性的客套话,只要回答我很好即可,反而扎扎实实地向他吐了近20分钟的离乡之若,没有注意到他的不耐烦,我不记得从此他是否改用“嗨”打招呼,不再问我好不好,只知道后来自己回想起来,总觉得十分难为情。

这本《如何与老美共事》。虽然着重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务,然而作者将东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诸多问题写成浅显易懂的手册,引用实际的例子来作详细的说明,无疑适时为(其实已以有些迟了)中国了解美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简易而实用的渠道。尤其作者在处理文化这个问题时,难能可贵地以一种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观点,来客观地分析美国与亚洲各国的文化差异,对于东西的文化差异保持了尊重与理解的态度。

记得曾有位在外企担任主管的友人,请我提供合适的中国与西方的电影,作为介绍双方文化差异的教材之用。本书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贡献,并非我这位圈外人所能置评,然而对于消弭东西文化差异而言,相信它是颇能帮助所有在生活中需要与美国人(以及其他西方外籍人士)相处或共事的人。

另外,虽然“序”是写在本文之前,许多读者其实与我一样并不太习惯先读“序”,甚至从来不看“序”的也大有人在。不论如何,如果您正好抽空来看我这位远在企管圈之外的家伙到底在胡说些什么,为了回报您,我想提醒您本书作者在“前言”里指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本书中所描述关于美国人或是亚洲人的文化通性,只是一个概略的归纳。所谓的美国文化与任何文化一样,都是十分混杂而充满岐异性的—例如美国南方/北方、东岸/西岸、白人/黑人(或是犹太裔、意大利裔、南美裔、亚裔等 )以及男性/妇性的文化皆有不同,甚至不同年龄的美国人间也有文化的差别。

看完本书之后,您在面对美国同事或朋友时,仍得在交往中不断细心地去观察与了解其文化背景及个人独特的行为习惯。这是为了提高老美共事的效率,也是为了享受文化差异带来的多样性及其特殊性。

林文淇


作者简介

乔.瓦拉治 葛儿.麦考夫: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华经: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了解工作场合的美国人
第1章 工作中的文化
第2章 亚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起源
第3章 变迁中的美国文化岗位
第4章 老美的思考模式
第二部分  工作中的关系
第5章 个人主义的美国人
第6章 不讲求正式的美国人
第三部分  把事情搞定
第7章 主动负责的美国人
第8章 求新求变的美国人
第9章 循规蹈矩的美国人
第10章  与老美沟通
第11章  商业与社交礼仪
第四部分  把文化差异转化为资产
第12章 全球经理人的跨文化工作技巧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海茵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旧金山大学); 马春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加利福尼亚大学)
作者: (美)斯蒂芬 P. 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戴维 A. 德森佐(David A. DeCenzo) 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著
作者: 李彦斌 主编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日]稻盛和夫  山中伸弥 著
作者: [美]小约瑟夫·巴达拉克(Joseph L.Badaracco)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