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求索: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之策
作者 : 陈立辉 卞孟春 刘建 等编著
丛书名 : 工业软件丛书
出版日期 : 2021-09-30
ISBN : 978-7-111-69159-4
定价 : 9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66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一章描述了工业软件的定义特点、分类和重要性;第二章阐述了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第三章开展国外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经验研究;第四章提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形势研判;第五章提出促进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的建议;第六和第七部分作为附录,列出部分工业软件厂商、产品以及行业应用案例。

图书特色

WU

图书前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综合实力由工业保障,工业发展由工业软件驱动。工业软件正在重塑工业巨人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国家最高领导人将工业软件定位于“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是“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史无前例,开国首次,彰显了国家对工业软件的高度重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此次领衔组织出版这套“工业软件丛书”,秉持系统性、专业性、全局性、先进性的原则,开展工业软件生态研究,探索工业软件发展规律,反映工业软件全面信息,汇总工业软件应用成果,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意志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作用重大,正当其时。
本丛书分为产业研究与生态建设、技术与产品、支撑环境三大类。
在工业软件的产业研究与生态建设大类中,列入了工业技术软件化专项研究、工业软件发展生态环境研究、工业软件分类研究、工业软件质量与可靠性测试、工业软件的标准和规范研究等内容,希望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让读者清晰地知晓,在工业软件的技术与产品之外,还有很多制约工业软件发展的生态因素。例如工业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测试,还没有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但是当工业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各种工业品中,成为“软零件”“软装备”之后,工业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对各种工业品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甚至就是“一票否决”式的重要。至于制约工业软件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以及工业技术的积累等基础性的问题,就更值得予以认真研究。
工业软件的技术与产品大类是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发展演进的庞大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工业软件有近2万种之多。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业软件家族,如何用一套丛书来进行一场“小样本、大视野、深探底”的表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连“工业软件”术语本身,也是在最初没有定义的情况下,伴随着工业软件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形成了一个“用于工业过程的所有软件”的基本共识。如果想准确地论述工业软件,从范畴上说,要从国家统计局所定义的“工业门类”出发,把应用在矿业、制造业、能源业这三大门类中的所有软件都囊括进来,而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制造业一个门类上;从分类上说,既要顾及现有分类(如CAX、MES等),也要着眼于未来可能的新分类(如工研软件、工管软件等);从架构上说,既要顾及传统架构的软件(如ISA95),也要考虑到基于云架构的订阅式(如SaaS)软件;从所有权上说,既要考虑到商用软件,也要考虑到自用软件(in-house software);等等。本丛书力争做到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对各种形态的工业软件都能有所展现,勾勒出一幅工业软件的“中国版图”,尽管这种展现与勾勒,很可能是粗线条的。
工业软件的支撑环境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数据库、云技术、材料属性库、图形引擎、过程语言、工业操作系统等,都是支撑各种形态的工业软件实现其功能的基础性的“数字底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遑论自主,更无可控。没有强大的工业软件所需要的运行支撑环境,就没有强大的工业软件。因此,工业软件的“数字底座”是一项必须涉及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缺芯少魂”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从2018年以来,强加在很多中国企业头上的贸易摩擦展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式断供”,仅芯片断供或许就能导致某些企业停产。芯片断供尚有应对措施来减少损失,但是工业软件断供则是直接阉割企业的设计和生产能力。没有工业软件这个基础性的数字化工具和软装备,就没有工业品的设计和生产,社会可能停摆,企业可能断命,绝大多数先进设备可能变成废铜烂铁。工业软件对工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不可估量的支撑、提振与杠杆放大作用,已经日益为全社会所切身感受和深刻认知。
该丛书的面世,或将揭开蒙在工业软件头上的神秘面纱,厘清工业软件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该丛书将会激励中国的工业软件从业者,充分发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想象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让每一行代码、每一段程序,都谱写出最新、最硬核的时代篇章,让中国的工业软件产业就此整体发力,急速前行,攻坚克难,自主创新,使我国尽快屹立于全球工业软件强国之林。

丛书编委会
2021年8月

上架指导

计算机\管理

封底文字

本书凝聚业界专家力量,对不同类型企业展开调研,汇总多方需求,详细阐述工业软件的定义、特点、分类,从产业层面分析我国工业软件存在的问题,系统性对比国内外工业软件企业发展经验,从对比中发现规律、探索道路、求证良策,并分别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等主体视角出发,提出促进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最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各类工业软件企业产品和行业应用案例,便于广大读者详细了解工业软件产业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潜力。

图书目录

丛书前言
本书编写组
本书编写说明
1 第一章 工业软件概述
一、工业软件定义与特征 / 2
(一)工业软件的定义与判断 / 2
(二)工业软件的几个基本特征 / 2
(三)工业软件与工业发展息息相关 / 6
二、工业软件的基础与分类 / 12
(一)传统与新型架构的碰撞与共存 / 12
(二)三足鼎立的同时彼此交汇融合 / 13
(三)工业软件现有的分类方法汇总 / 14
21 第二章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及国产化推进 / 21
(一)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 21
(二)工业软件国产化推进情况 / 23
二、工业软件产业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 / 24
(一)研发设计类:差距较大,核心技术缺失多 / 25
(二)生产制造类:高端乏力,细分领域有优势 / 27
(三)运维服务类:前景广阔,国外技术仍领先 / 28
(四)经营管理类:份额占优,高端市场待突破 / 29
(五)新型架构类:开疆辟土,发展潜力无限量 / 29
三、工业软件企业发展经验研究 / 30
(一)研发设计类 / 31
(二)生产制造类 / 34
(三)运维服务类 / 35
(四)经营管理类 / 37
(五)新型架构类 / 39
四、国产工业软件面临的问题 / 42
(一)国产工业软件缺乏体系化竞争力 / 43
(二)核心技术缺失,产品竞争力不足 / 44
(三)工业软件人才短缺,师资流失严重 / 44
(四)工业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力度不足 / 45
(五)落后的意识观念和信息化程度延缓了产业发展 / 45
(六)工业软件和工业深度融合不足 / 46
(七)工业软件的生态环境较差 / 47
48 第三章 国外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
一、发达国家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经验研究 / 48
(一)美国 / 49
(二)欧洲 / 50
二、国外典型工业软件企业发展经验研究 / 53
(一)达索系统公司(Dassault Systemes) / 53
(二)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 / 55
(三)参数技术公司(PTC) / 56
(四)思爱普股份公司(SAP) / 58
(五)其他企业 / 60
三、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 62
(一)提升工业软件战略地位,制定可落地的政策措施 / 62
(二)提供持续资金供给,加大资源支持 / 62
(三)完善产学研用的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 / 63
(四)重视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 63
(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 63
(六)鼓励企业深耕工业领域,长期坚守主业不动摇 / 64
(七)构建良好工业软件生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 64
(八)鼓励企业收购并购,加快企业做大做强 / 65
66 第四章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趋势研判
一、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 66
(一) 从技术趋势来看,工业软件逐步走向集成化、平台化、智能化 / 66
(二) 从开发模式来看,工业软件逐步走向标准化、开放化、生态化 / 68
(三) 从市场应用来看,工业软件逐步走向工程化、大型化、复杂化 / 70
(四) 从服务方式来看,工业软件逐步走向定制化、柔性化、服务化 / 71
二、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机遇 / 72
(一)工业升级,释放数字化及智能化需求 / 72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 / 72
(三) 系列重大创新工程将为工业软件发展提供完整需求和试炼场 / 73
(四)国内外工业水平不一,蕴含工业软件市场新机遇 / 73
(五)政策环境优化,保障工业软件产业发展 / 73
(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释放市场需求 / 74
(七)人才政策完善,提升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 74
(八)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工业领域新需求 / 75
76 第五章 促进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侧 / 76
(一)持续优化政策环境 / 76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 77
(三)组织关键技术攻关 / 78
(四)逐步加快国产软件应用 / 78
二、企业侧 / 79
(一)完善市场和商业生态 / 79
(二)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进程 / 79
(三)优化企业成长模式 / 80
(四)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 80
三、高校科研机构侧 / 81
(一)加强工业软件人才培养 / 81
(二)注重技术创新与科技前沿 / 81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 82
(四)采用开源策略服务社会 / 82
四、第三方机构侧 / 82
(一)加强政策宣贯沟通 / 82
(二)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 82
(三)完善行业支撑服务能力建设 / 82
84 第六章 工业软件行业应用案例
一、航空航天行业应用案例 / 84
(一)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固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快速总体论证APP / 84
(二)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85
(三)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 / 89
(四)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90
(五)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91
(六)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航空航天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解决方案 / 95
(七)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6
(八)重庆诚智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PDCC在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发动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校核中的应用 / 98
(九)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00
二、船舶行业应用案例 / 102
(一)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快速设计系统 / 102
三、机械行业应用案例 / 103
(一)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浩辰CAD / 103
(二)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兰光智能MES在宁夏共享集团的应用 / 104
(三)重庆诚智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05
(四)杭州新迪数字工程系统有限公司—协同设计平台和3D电子目录项目 / 107
(五)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08
四、石化行业应用案例 / 111
(一)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机硅工艺APC优化案例 / 111
(二)北京互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中科辅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11
(三)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12
(四)北京拓盛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113
(五)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远智慧化工解决方案 / 115
五、轨道交通行业应用案例 / 117
(一)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浩辰CAD / 117
(二)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MACS-SCADA4在轨道交通燕房线项目中的应用 / 117
(三)南京国睿信维软件有限公司—株洲时代电气绿荫保障平台项目 / 119
六、汽车行业应用案例 / 120
(一)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望3D在汽配行业中的应用 / 120
(二)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三维CAD/CAM软件SINO-VATION / 120
(三)武汉天喻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汽车产品维修服务图册在线发布平台应用解决方案 / 121
(四)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HOLLiAS-N系统平台 / 122
(五)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五菱汽车车桥厂MES系统 / 122
(六)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车辆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 124
(七)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 126
(八)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可视化系统三维电子棋子板项目 / 129
(九)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设备智能管理应用案例 / 130
七、电子行业应用案例 / 131
(一)南京国睿信维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电科集团某研究所数字化工艺系统 / 131
(二)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远智慧iMIS智能协同制造系统 / 132
八、能源行业应用案例 / 133
(一)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斜沟选煤厂智能化解决方案 / 133
(二)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燃气站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 134
(三)瀚云科技有限公司—瀚云HanClouds设备远程运维云 / 135
(四)唐山报春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云上钢铁”钢铁云电商平台的应用 / 136
九、环保行业应用案例 / 137
(一)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咸阳路污水处理厂智能监控应用案例 / 137
十、其他行业应用案例 / 139
(一)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远智慧建材解决方案 / 139
(二)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亚控定制信息化系统 / 140
(三)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能排产系统 / 143
(四)北京智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乳品行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 144
148 结束语
150 附录一 部分工业软件厂商及产品
一、研发设计类厂商及产品 / 150
(一)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50
(二)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152
(三)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 156
(四)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58
(五)中船重工奥蓝托无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159
(六)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60
(七)北京互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中科辅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62
(八)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165
(九)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66
(十)武汉天喻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168
(十一)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169
(十二)杭州新迪数字工程系统有限公司 / 171
(十三)苏州千机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172
(十四)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 / 174
(十五)西安前沿动力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175
(十六)上海东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177
(十七)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 179
(十八)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181
(十九)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82
(二十)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85
(二十一)重庆诚智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86
(二十二)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188
(二十三)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90
(二十四)艾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92
(二十五)武汉承泽科技有限公司 / 194
二、生产制造类厂商及产品 / 194
(一)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194
(二)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97
(三)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199
(四)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0
(五)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1
(六)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
(七)北京天拓四方科技有限公司 / 203
(八)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 205
(九)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7
(十)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209
(十一)武汉佰思杰科技有限公司 / 211
三、经营管理类厂商及产品 / 212
(一)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12
(二)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 213
(三)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 213
(四)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14
(五)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 215
(六)北京拓盛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216
四、运维服务类厂商及产品 / 219
(一)广州赛宝腾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19
(二)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20
(三)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22
五、新形态工业软件厂商及产品 / 223
(一)海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223
(二)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 225
(三)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226
(四)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227
(五)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28
(六)山东华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229
(七)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31
(八)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32
(九)瀚云科技有限公司 / 233
(十)北京智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 234
(十一)唐山报春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 235
237 附录二 工业软件产业支撑和技术服务专业机构介绍
245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Douglas E. Comer
作者: Ian Sommerville
作者: 吕云翔等编著
作者: (巴西)Paulo S. R. Diniz; Eduardo A. B. da Silva; Sergio L. Netto 著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袁煜明 主编
作者: 邱郁惠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