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蜻蜓效应
作者 : (美)珍妮弗·阿科尔(Jennifer Aaker) 安迪·史密斯(Andy Smith)著
译者 : 刁海鹏 赵俐 刘霞 译
出版日期 : 2011-10-14
ISBN : 978-7-111-36116-9
定价 : 3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97
开本 : 16
原书名 : The Dragonfly Effect: Quick, Effective, and Powerful Ways to Use Social Media to Drive Social Change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USA)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蜻蜓是昆虫中的“飞行之王”,它飞行能力极强,速度快,能悬停,转向自如。蜻蜓是依靠四只独特的翅膀实现其飞行能力的;这四只翅膀协调配合,能够产生匪夷所思的效果。本书将利用社会化媒体驱动变革的4大核心要素:专注、赢得关注、吸引人们参与和采取行动,形象地比喻为蜻蜓的翅膀,由此提出了“蜻蜓效应”的理论。
本书包含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原始案例和研究分析,通过真实的示例揭示了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的“蜻蜓效应”,确立目标,吸引受众,让充满爱心的广大民众紧紧团结起来,发动一场席卷全球的运动去解决社会问题,从而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不可思议的、美好的变化。通过详细阐述蜻蜓的“四只翅膀”的效用,以及如何在社会化媒体实践中把握关键因素,发挥其效用,作者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既唯美又真实,使得本书成为使用社会媒体的一站式指南。
本书适合任何想要通过社会化媒体来号召、推动和实现社会利益、改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人们阅读,适合企业家、商业企业的员工、非盈利组织的志愿者、普通社会大众阅读。本书对于研究社会化媒体的学者、新闻传媒、公关营销人士也特别有阅读和借鉴价值。

图书特色

“据我所知,阅读本书是研究社会化媒体的唯一最佳途径。本书采用了大量源自生活的实例和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具体提示,这一切都可以直接用于你的业务领域,增强你的幸福指数,甚至还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就算一切为了你自己,花上两个小时把本书从头到尾好好地看一遍吧。”
           —— 丹尼·平克,《全新思维》和《Drive》的作者

“对于任何期望使用社会化媒体和Facebook为整个社会谋福利的人来说,本书不啻为一本可信和可用的必备书籍。”
—— 雪莉·桑德伯格,Facebook的COO

“本书可以告诉任何人怎样参与到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业中来,以及如何行动。任何组织,如果希望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力量推进一项事业或发起积极的社会变革,那么本书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作为其行动的理论基础。”
—— 皮埃尔·奥米迪亚,易趣网的创始人和总裁,奥米迪亚网络的合伙创始人

“近来,人们过于关注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技术去影响别人。我真高兴能看到一本介绍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力量吸引别人,让充满爱心的广大民众紧紧团结起来,发动一场席卷全球的运动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好书。让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热播也出于同一种动因,正是这种动因最终将救灾物资送到了海地灾民的手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了本书,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 杰弗里·摩尔,合伙创始人兼常务董事,高科技营销魔法之父
著有《跨越鸿沟》和《Dealing with Darwin》

“我敢说,本书令设想、规划和实施社会化媒体策略的过程变得更为直观和有趣!书中揭示了任何个人或组织都能将拥抱世界的激情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实际行动。”
—— 杰西卡·杰克利,Kiva和Profounder的创始人

“本书告诉我们社会化媒体技术、公开性和换位思考是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要探索怎样才能利用这种力量为公众服务,那就请阅读本书吧。”
—— 查伦·李,《公众风潮:互联网海啸》和《开放:社会化媒体如何影响领导方式》的作者,
Altimeter集团的创始人

珍妮弗·阿科尔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和市场营销专家,她在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商学院担任市场营销学泛大西洋教授。她专注于时间、金钱和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还对微不足道的行动如何在社会化媒体的推动下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有着独到的见解。许多媒体都对她的工作做过专门报道,如《纽约时报》、《华尔街周刊》、《华盛顿邮报》、《商业周刊》、《福布斯》和NPR,也包括CBS的《MoneyWatch》节目。

安迪·史密斯是Vonavona Ventures公司的负责人,他为企业提供市场营销、消费战略和运营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在过去20年间,他曾先后担任过Dolby Labs、BIGWORDS、LiquidWit、英特尔、Analysis Group、宝丽莱、Integral 公司和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高级技术总监。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DragonflyEffect.com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讲授如何利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为自己做商业宣传的书籍了,这些书籍大多将重点集中在技术方面的介绍上,而本书则侧重于讲述怎样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巨大能量让自己的事业脱颖而出。作者将社会化媒体和消费心理学方面的深刻见解用于案例分析,告诉读者如何实现单一且具体的目标。
蜻蜓是唯一一种在不改变身体姿态的情况下,仅通过4只翅膀协调配合就能朝任意方向飞行的昆虫。书中揭示了怎样通过4个重要的行动产生巨大的效应。通过学习如何专注、赢得关注、吸引人们参与和采取行动,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他可以发起一个企业计划,挽救一条生命,甚至改变世界。只要可以登录Internet,任何一个人就能够为朋友找到匹配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的骨髓,为癌症研究筹集数百万美元的经费,把企业员工和广大用户吸引到企业的产品上来,甚至可以推选下一届美国总统。
本书包含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原始案例和研究分析,其中涉及很多世界级组织,如盖普、星巴克、Kiva、耐克、易趣网、Facebook,以及很多创业公司(如Groupon和COOKPAD)。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组织是怎样通过将设计思维模式的理论与制订策略的实践相结合,进而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又获得了顾客的长期认同。此外,书中的“专家观点”收集了众多重量级思想家和社会媒体专家的见解,包括查伦·李、兰迪·扎克伯格、罗伯特·斯考伯、艾威纳什·卡希克和奥伦·雅各布。本书展示了怎样才能在这个到处充斥着诱惑的时代将人们紧紧团结起来,它还向读者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且身无分文的人也完全能够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

图书前言

为什么阅读本书可以带给你物超所值的收获
  不知有多少人就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写过很多文章,但几乎没有人探讨过我们最关切的问题:即怎样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做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
  蜻蜓是唯一一种可以(在不改变身体飞行姿态的情况下)朝任意方向飞行的昆虫——不仅飞行速度和力量不减,而且4只翅膀的配合也妙到毫巅。这种奇异、古老和有益的物种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分工、什么是协作;让我们看清微小的动作也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可以利用社会媒体,以微小的资源掀起社会变革的巨浪。对我们来说,这些时代的弄潮儿所展现出来的优雅成就就是所谓的“蜻蜓效应”。我们有幸勾画出他们的成功之路,总结出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一切。
  我相信大多数人每天都要与各类文章、视频、博文和电子邮件打交道,名目繁多的活动邀请函一定也不在少数——比如雅芳的“抗击乳腺癌之旅”活动,百事可乐的“百事更新”宣传活动,还有不少泛泛的呼吁,如“保护我们的地球”等不一而足。对这样的鼓噪和宣传,我们已经基本上(甚至完全)感到无动于衷了。即便偶有特例,我们参加了某个公益活动组织,但也没有为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真正做些什么。凡是在YouTube上发布过视频、写过博客或在Facebook上呼吁大家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知道,单方面的请求和呼吁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
  但是,社交网络技术的力量(尤其是当人们完全沉浸其中的时候)甚至完全可以推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就在今年,美国红十字会仅仅通过短信募捐的方式便为海地灾民募集到4 000万美元的救济款。就是这种技术让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可以转发有趣的文章;也正是这种技术可以联系底层民众,动员他们推动社会变革。那么,怎么才能看出对方利用社会媒体的目的是想积聚更大的力量,还是为了好玩或胡闹?
  我们的研究表明,把个人的意志传播出去,这种做法本身便属于社会性活动,这一点你能想到吗?要获得成功,必须把自己的激情装点成一个动听的故事,并用能够产生“连锁反应”的方式表达出来。唯有如此,人们才能依然对你的微博、博文或电子邮件留下深刻的印象1。
  只要这么做了,你就可以激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交际范围,并制造出涟漪效应(涟漪效应的叠加能够让人产生置身某种运动之中的感觉)。这样一来,你的个人目标也就成了大众的共同目标。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事实,本书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如何应用上述理论的框架。书中会介绍4个基本技巧——专注、赢得关注、吸引人们参与、采取行动——只要用好这些技巧,你同样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我们还会告诉你怎样才能讲一个让人“牵肠挂肚”的故事,让你的事业在Internet上无数的同类中独树一帜,鼓动更多的人和你一道把它推向前进。
  读本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加快乐和幸福。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告诉我们,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人们认为可以让自己感觉幸福的东西(搬到阳光灿烂的加利福尼亚居住、职位晋升、到迪斯尼乐园玩儿一次)其实未必会真正让他们幸福。实际上,最幸福的人恰恰是那些不再刻意追求幸福、反而去寻找生命真正意义的人。对有些人来说,这是思想上180度的大转弯,但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更长久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会令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人生目标高尚纯洁,让自己对社会的影响长久不衰。
  我所说的“幸福快乐”是不是把你搞糊涂了?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在你的一生中,“幸福感”的定义每3~5年就会有所变化。幸福的含义既非什么特异品质,也非个体所独有,更不是什么无法言表的东西——当然,它的意义也绝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幸福感有一种明确的模式,它反映出人在一生中都在追求不同的目标2。例如,25~30岁这个年龄段,多数人的幸福感都与金钱有关。但在这之后,因追求有意义的目标而获得的幸福感逐渐占据上风。现在,不管你的年龄大小,不论你当前最想做的是什么,你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想到过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大多数人仍然相信,从事有意义的事业或扩大对世界影响力的事业与追求经济利益完全是两码事,但我们确实见过很多个人和组织在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的过程中也同时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他们将自己的理想通过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呈现出来,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3。
  如果用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来表示,那就是“涟漪效应”(ripple effect)。在经济学中,涟漪效应用来说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他的消费支出增大,也会带动其他人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能力的增加。在社会学中,“涟漪效应”是用来描述社会互动是如何间接影响情境变化的。在慈善活动中,涟漪效应用来解释信息的扩散形式以及信息从一个社区传递到另一个社区最终逐渐扩大影响的过程。在本书中,我们用“涟漪效应”来描述由众多不起眼的行动催生出巨大社会变革的简单思想。
盖普公司的Give & Get活动
  盖普公司员工的亲友在全年内都可以享受企业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给予员工本人的打折优惠政策。盖普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批实行这种政策的企业。尽管这个想法在推行之初尚属新鲜事物,但是没过多久,“亲友日”的做法迅速在业内风行起来。盖普公司不想像原先那样不温不火,碌碌无为,因此它决定放下身段,采取积极和关切的态度重新定位自己和客户的关系。用公司创始人多丽丝·费舍尔的话说,就是盖普应该成为一家“爱心商店”。
  这种理念催生了Give & Get活动——这是一个创新型网络营销计划,在盖普旗下或代销商店购物的任何顾客都能获得七折优惠,该公司还承诺将5%的销售收入捐给几个指定的慈善团体。在半年一次的促销活动期间,员工和顾客都可以从网上下载优惠券用于网上或网下购物,包括盖普零售店、老海军(Old Navy)、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代销店和派普兰姆(Piperlime)在内的商场都能使用这种优惠券。
  每笔捐款都可以通过优惠券上唯一的条形码进行跟踪。这项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员工和顾客可以决定善款的去向——他们可以从几个非盈利合作组织中选择一个(共用同一张优惠券的亲戚朋友也可以分别指定自己感兴趣的慈善组织),通过购物的方式支持各自心目中的慈善事业。这一举动让参与这个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效果十分显著。据盖普官方估计,自从Give & Get活动2008年开始以来,他们已经向非盈利合作组织捐款超过1 000万美元,这些组织包括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和白血病和淋巴瘤协会(Leukemia and Lymphoma Society)。
  研究发现,涟漪效应是由众多微不足道的行为产生的,它们对其他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积极意义并且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假如处于涟漪效应中心的行动具备深远的意义(或者你认为可以让自己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快乐),它便可以引发一连串的增大效应4。
  在上述条件下,你周围的人也会被你的情绪所感染,成为一支支强大的生力军。这就是所谓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周围人的 “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现象。以心理学家约翰·卡西奥波为首的一批研究人员认为,情绪感染可以通过人们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此时,他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姿态和动作,进而达到将所有人的情绪积聚起来的目的5。研究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婴儿总是模仿母亲的行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人,
  他们的容貌也会逐渐变得相似起来(这是通过反复模仿和相互体察产生的)6。领导者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感情融通、士气起伏,甚至影响整个组织的表现7。其实,就连看起来好像无关紧要的语音变化(高兴还是悲伤)也能影响听众对某个观点的喜爱程度8。
  更有意思的是,针对超过4 700人20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幸福感确实可以传递给别人:幸福的人(或感到快乐的人)可以大大提高自己朋友的幸福感指数;幸福感的力量甚至可以经由一个人再次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个人的丈夫、妻子、兄弟姐妹、朋友以至于朋友的朋友都能受到感染。此外,感染效应可以延续一段时间。某个人的快乐可以对另一个人产生长达一年的影响。这种幸福感比大赚一笔钱所产生的短暂快乐要持久得多。  上述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詹姆斯·福勒解释道:“如果你朋友的朋友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对你的影响甚至比你得到5 000美元外快还要大得多9。”
  为什么要弄明白什么是“情绪感染”呢?
  第一,你的幸福感或价值感确实能够影响别人,还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这么做了,而有些人没有。我们看到,上次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约翰·麦凯恩动员年轻人的本事明显不如贝拉克·奥巴马(尽管其竞选伙伴萨拉·佩林也曾一度在竞选白热化的过程中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奥巴马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什么区区一个小额信贷融资平台——Kiva——可以造福那么多的人,而有着相似思路(但却极度理性)的产品(例如MicroPlace)却至今还没有吸引足够多的关注,或者说没有获得同样高的品牌认知度?情绪感染是通过社交网络逐步蔓延开来的。那么,情绪感染的积极方面是怎样吸引其他人并让他们加入你的阵营的呢?弄清楚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因为情绪感染突出了营造社会公益的观念(它常常与幸福感和价值感密不可分),因此也从另一方面衬托出了情绪感染的重要意义。尽管这一观念尚未被普遍接受(因为人们不会平白无故地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去做好事),但是通过做生意的方式一边赚钱、一边行善却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Google中,用“social entrepreneur”做关键字搜索,你能得到超过1 500万条相关信息,这说明“社会企业家”的概念早已被人们普遍认可了。)商业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为广大有志于造福大众又希望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的人士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有一家商业技术公司(salesforcecom)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同时兼顾利益和爱心的营销模式“1-1-1”。这种营销模式指的是该公司会捐出1%的利润、1%的股权和1%的工作时间回馈自己的客户群。公司CEO 马克·贝尼奥夫经常向人谈起该计划的附带收益。“这项计划让我们的员工工作起来感觉更加充实、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对企业的忠诚度更是远胜从前。”他说:“由于我们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不忘回报社会,因此客户对企业的印象也大大改善。不过我们这么做并不单是为了这些,因为我们发现,将回报社会的理念融入经营之中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成本10。”
  在进一步探究非盈利目标与商业目标的结合之道以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下金钱和快乐的关系。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金钱可以带来快乐。然而事实表明,金钱和快乐并没有直接联系。举一个人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例子:尽管过去50年间,美国国内民众的收入一直稳步增长,但生活满意度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其他国家相似统计指标也基本如此)11。可我们还执迷不悟地一再过高估计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积累财富12。 为什么有关如何对待金钱的研究成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击我们?据说人类在自身价值方面有三个基本需求,这才是根本原因:能力需求(自己可以胜任的感觉)、自主需求(自己能够支配自己行动的感觉)和关系需求(自己与其他人存在联系的感觉)13。 当个人目标或职业目标无法满足这三个基本需求的时候,所得到的报酬只能带来短暂的激励,甚至构不成任何激励14。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用来让自己快乐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那么即使得到了这种东西,我们还是不会快乐起来。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总是针对“什么才能让我们快乐”这一课题做出错误的预测呢?因为我们错误地将短期的一般性激励与快乐联系起来(与此相对的是长期的、更能打动人心的激励)。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普通人虽然为了“快乐”或“更加快乐”而去购买商品,但他们几乎不可能通过购买行为真正获得“快乐”15。
  “金钱买不来幸福”,看来这句格言没有错,也没有过时16。最近的一次实验结果显示,把钱花在别人身上可以产生强烈的幸福感——相反,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倒没有那么强的幸福感17。 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参加测试的人原以为把钱花到自己身上应当比花到别人身上更快乐。幸福(内心深处的快乐)是融合了生命的本质意义、自我牺牲精神和自我发展等积极人生态度的必然产物。尽管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在唱高调(并让我们联想到甘地和特蕾莎修女),但研究已经一再证实这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造福他人确确实实可以产生幸福感。
  将所有这些研究付诸实践非常简单,这一点值得欣慰。如果关注别人(而不是自己)、关注时间(而不是金钱),那么加强(并保持)幸福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甚至易如反掌)。研究显示,虽然追求经济利益会降低快乐的程度,但是对时间的关注完全可以弥补这一损失,因为它增强了和他人的互动与联系18。怎么,还不相信?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假如鼓励人们为慈善捐款,与自私享乐有关的大脑区域便会被激活19。 久而久之,我们自己逐渐变得愿意亲近社会,也愿意付出。
  本书将我们自己与他人、与其他人群甚至与惠及整个社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容置疑的是,要加强我们与周围人群的联系,满足我们心理上和情绪上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为社会谋福利的行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本书深入浅出地教你一步步开展有目的、有想法、有方案的行动。首先,把本书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宝典”去研读,你就会学到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相辅相成的思想以实现快速的社会转型;其次,书中一步步揭开每个行动的秘密,让你自己完全可以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显身手。我们还将分享如何有效地挖掘人类行为的规律,并详细解释每条重要原则(专注、赢得关注、吸引人们参与、采取行动)的工作原理。每条原则都单辟一章(也就是一只翅膀)进行深入探讨。
  本书旨在促进对行为改变课题的研究,关注那些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的普通人的故事。从易趣公司World of Good的创始人、Pixar的创作人员到Facebook及Twitter的高级经理,还有社会企业家、社会媒体专家和非盈利机构的创始人,所有这些人都在使用社会媒体工具推动社会变革蓬勃地发展。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家个人的奋斗史,他们摸索出各种营销策略(例如病毒式营销),鼓动大家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行事,或发起更大的运动。例如: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利用社会媒体技术完成了政治变革;Kiva组织通过简单可行的小额贷款推动经济正义(economic justice);耐克公司利用网络工具将其34万多名员工的力量汇集到了一起开展志愿活动。我们将见证像你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是如何采用此前认为根本不可能的社会媒体技术实现具体目标的。  Twitter的作用不仅仅是告诉别人你早餐吃的是什么;Facebook也绝不限于联络老朋友。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你要制定各种媒体策略以便综合利用社会媒体技术,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为了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本书的内容,我们还准备了“蜻蜓工具包”,其中有社会媒体应用简介、流程图和各种技巧的训练营,目的是帮助不太了解相关技术的读者实现速成。“蜻蜓框架”内有几种可以帮助实现目标的新模型;“蜻蜓提示”是一些受客户市场研究启发而萌生的简单(但有时又有点出人意料)的思路。“专家观点”介绍在社会媒体、企业家精神、影片拍摄、技术等领域内的专家意见,与读者分享他们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社会媒体得到引人瞩目的成果。全书附有大量案例,介绍了个人或团体(以个人的名义或企业的名义)是怎样使用媒体工具获得自己期望的宣传效应的。
  最后,本书通篇使用了很多来自设计思维领域的概念。设计思维是在计划和产品开发过程中采用的稳妥的处理方法。它的核心就是让发明或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适用于最终用户,帮助发明者或生产者去除不经意的偏见和误解。设计思维鼓励以人为本、假想验证,以及频繁和迅速的原型重建20。经过多次反复以后,最开始的设计思路会发生很大改变,因为你的设计是随着品牌、组织或理想(而不是个人的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以前,人们总是使用预设的、从个人角度出发的需求和解决办法来解决矛盾,做决策时也做不到真正的换位思考,征求反馈意见时几乎根本不进行快速原型构建。无论在私营企业还是社会部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十分普遍。在本书中,我们将设计思维的理念贯彻始终,并结合几个影响广泛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这些案例能够激励读者在自己的实践中大胆采用这样的思考方式去分析问题。
  本书适合任何希望号召、推动和实现社会利益的人。不论企业家、企业员工、非盈利组织的志愿者还是想要改善他人生活的社会大众,都可以通过正确利用社会媒体来实现伟大创举。除此以外,本书还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身无分文、手无缚鸡之力,你依然可以掀起一场震撼世界的社会变革。只要你鼓足干劲、目标明确、拥有社会媒体这个强大的无线网络,天下便没有不可能之事。
建立持久影响
  本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就是我们的网站 wwwdragonflyeffectcom,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由于你们都是想利用社会媒体的力量实现自己理想,或分享经验、工具和资源,并因此而走到一起来的。通过这个网站,我们会随时向广大读者介绍使用社会媒体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新点子、新思路。蜻蜓这种昆虫在很多文化中都是幸福、变革和新起点的象征。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广大读者的帮助,本书会继续推动思想的进步、进一步丰富成功的经验,从而帮助人们(在本书的启发和鼓励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上架指导

IT文化

封底文字

“据我所知,阅读这本书是研究社会媒体的唯一最佳途径。本书采用了大量源自生活的实例和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具体提示,这一切都可以直接用于你的业务领域,增强你的幸福指数,甚至还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就算一切为了你自己,花上两个小时把本书从头到尾好好地看一遍吧。”
           ——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和《Drive》的作者

“对于任何期望使用社会媒体和Facebook为整个社会谋福利的人来说,本书不啻为一本可信、可用的必备书籍。”
——雪莉•桑德伯格,Facebook的COO
“本书可以告诉任何人怎样参与到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业中来,以及如何行动。任何组织,如果希望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推进一项事业或发起积极的社会变革,那么本书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作为其行动的理论基础。”
——皮埃尔•奥米迪亚,易趣网的创始人和总裁,奥米迪亚网络的合伙创始人

“近来,人们过于关注如何使用社会媒体技术去影响别人。我真高兴能看到一本介绍如何利用社会媒体的力量吸引别人,让充满爱心的广大民众紧紧团结起来,发动一场席卷全球的运动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好书。让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热播也出于同一种动因,正是这种动因最终将救灾物资送到了海地灾民的手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了本书,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杰弗里•摩尔,合伙创始人兼常务董事,高科技营销魔法之父,著有《跨越鸿沟》和
《Dealing with Darwin》

我敢说,这本书令设想、规划和实施社会媒体策略的过程变得更为直观和有趣!书中揭示了任何个人或组织都能将拥抱世界的激情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实际行动。
——杰西卡•杰克利,Kiva和Profounder的创始人

“这本书告诉我们社会媒体技术、公开性和换位思考是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要探索怎样才能利用这种力量为公众服务,那就请阅读本书吧。”
——查伦•李,《公众风潮:互联网海啸》和《开放领导力》的作者,
Altimeter集团的创始人

作者简介

(美)珍妮弗·阿科尔(Jennifer Aaker) 安迪·史密斯(Andy Smith)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刁海鹏 赵俐 刘霞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告诉他是一本名叫《蜻蜓效应》的书。
  “我听说过‘蝴蝶效应’,可什么是蜻蜓效应呢?”他问道。
  这一下真的把我问住了。确实,“蜻蜓效应”不太容易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清楚。
  随着智能手机和Internet的普及,新词汇、新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媒体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爆炸式扩张的势头。一时间,有关社会媒体的话题成了人们网上和网下回避不开的谈资。不过,不论是博客,还是平面出版物,都似乎将话题重点放在了如何使用某种社会媒体/社交网站的具体技巧上——它们会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Facebook、Twitter、开心网等社交网络的详细功能,生怕落下一个菜单项。
  然而,本书作者却从另外一个视角观察和研究社会媒体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
  马克·格拉诺维特在1973年发表的论文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然而范围有限的社会关系,可称为“强关系”;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较浅,然而却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关系”。用通俗点的话说,“弱关系”也就是和不属于我们日常生活圈子里的人保持的关系。
  研究发现: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关系”,而常常是“弱关系”。“弱关系”虽然不如“强关系”那样坚固,但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社交网络正是马克·格拉诺维特理论的最佳实践。本书的两位作者引用了一系列通过社会媒体产生的、影响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从社会媒体的社会效应入手,带领读者一步一步看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通过社会媒体去影响那些和他仅保持‘弱关系’的人,进而开创一项伟大事业的”。作者主要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观察问题,而没有在具体操作技巧方面过多着墨。书中有关“幸福感”的论述对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具有积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作者将如何号召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实现社会变革的方法归纳为4个步骤,每个步骤对应于蜻蜓的一只翅膀。之所以选择蜻蜓这种昆虫,是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不改变身体飞行姿态的情况下可以朝任意方向飞行的昆虫”。作者认为,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利用社会媒体,以微小的资源掀起社会变革的狂风巨浪;这些时代的弄潮儿所展现出来的优雅成就就是所谓的“蜻蜓效应”。
  本书有很多新词汇,国内似乎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固定译法,例如:social entrepreneur。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希望尽量准确地传达词汇的本意以及作者的原意,没有为了简洁而自创新词,以免影响读者对原文内含的把握。
  最后,衷心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各位编辑为本书付出的大量工作和耐心细致的审阅。由于能力所限,难免有不少疏漏之处,敬请各界人士不吝指正。
译者

图书目录

本书赞誉
译者序

自序
前言
蜻蜓的躯干——蜻蜓的飞行系统
蜻蜓效应进行时
第一只翅膀专注
制定原则,专注思考
原则1:以人为本
原则2:切实可行
原则3:可验证
原则4:明明白白
原则5:幸福感
付诸行动
是的,我们能行!奥巴马是如何利用社会媒体赢得大选的
充分发挥现有工具的功能
分秒必争
标志性人物的力量
积跬步以至千里
第二只翅膀赢得关注
吸引注意力的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1:具体到人
设计原则2:出人意料
设计原则3:图形胜过文字
设计原则4:建立全方位的感受
创意、原型、验证——衡量进度
第三只翅膀吸引人们参与
如何利用社会媒体吸引受众参与
吸引人们参与的4条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1:做个故事大王
设计原则2:换位思考
设计原则3:真实可信
设计原则4:善用媒体
Charity:Water的故事
第四只翅膀采取行动
激励行动
行动呼吁
请求的心理学
请求什么
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请求
区分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
请求人们付出时间(在请求捐款之前)
促使他人采取行动的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1:简单易行
设计原则2:活泼有趣
设计原则3:量体裁衣
设计原则4:开放坦诚
展翅高飞
恐惧因素
巧妙运用人们的期望
高成就者被高估
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社会技术的黑暗面
社会媒体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飞得更远
后记
注释
致谢
作者简介

教学资源推荐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John D.Musa
作者: (美)加里·奥布莱恩(Gary O’Brien);郭晓;(美)迈克·梅森(Mike Mason) 著
作者: 王红卫 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