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历史、原理及应用(原书第5版)
作者 : (美)罗伯特 J.格雷戈里(Robert J.Gregory)伊利诺伊州威顿学院 著
译者 : 施俊琦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2-12-17
ISBN : 978-7-111-40318-0
适用人群 : 心理学、教育学本科生及研究生
定价 : 8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520
开本 : 16
原书名 : Psychological Testing:Hist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5th Edition
原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心理测验的历史、原理和应用,是业界公认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一本被广泛采用的优秀著作。本书将内容庞杂的心理学测试体系根据其历史沿革、原则和应用划分为24个小的、模块化的主题,作为本书最为基础、不可分割的单元,使研究和学习更为便利。另外,在通篇都有细微但重要的更新以适应心理学测试发展的基础上,本版继续保持历史案例和小插图的应用以凸显测试内容,并最大可能回应心理学专业测试的最新发现成果,同时对原有内容进行新的思考探究。
书中除了阐述传统领域,还纳入了神经心理测评和老年测评、测验的误用及滥用、对学习不良的测评、特殊背景下的测验、种族智商差异、成就测验中的作弊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对心理测量基本核心概念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的介绍,也涉及各个不同究领域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既有学科的发展历史,也有学科的发展趋势——项目反应理论。作者对最新的被广泛应用的一些测验进行了描述和评论,考察了测验过程的微妙差别,对测验智慧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将特殊领域科学研究主题的最新成果和测验工具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巧妙而有机地结合。
全书用语严谨,内容全面,注重实用性。对所有临床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适于政府、企事业、医疗、司法等各行各业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实践指导。

图书特色

最受欢迎的实践应用型经典之作,全面更新至第5版
心理测量
历史、原理及应用
(原书第5版)
(美) 罗伯特 J. 格雷戈里(Robert J. Gregory)伊利诺伊州威顿学院 著 施俊琦 等译

本书特色
模块化内容结构
本书的最基本阅读单位是每一个主题,每章有两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相对独立,便于读者更灵活、更有效地了解心理测量这一学科。
真实的案例支持
本书中借用很多案例或者小情境来说明测量的概念,同时也展示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心理测量被滥用而造成的后果。书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基于作者个人的经验,而不是学术推导。这些案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他能够对案例的准确性有很好的把握。
强调实践应用性
书中列举了很多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测验,例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工业与组织方面使用的测验、职业测验以及人格测验等。
争议话题的探讨
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回避在心理测量这个学科中存在的争议,在本书中探讨了诸如基因与环境对智力产生的影响、IQ的种族差异来源、对测验偏差和测验外部效度的关注、法庭的证人证言、在心理测验中的伦理问题等,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新版更新
第5版在上一版基础上做了如下更新:(1)增加了一些有关已有测验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神经心理学的测验,这是临床心理学中一个前途无量的分支,无疑是新兴的领域,也成了当代心理测量重要的实践应用领域;(2)加入一些在前一版中被忽视的重要观点和心理测量学概念,比如项目反应理论已经在学术界越来越清晰,因此这一版也加大了这方面内容的介绍;(3)新增了一些测验的革新和进展,有些测验发布了最新的版本,例如WISC-IV、KABC-II、KIBT-2及Bayley-III等。

前: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心理测量的历史、原理及应用,是业界公认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一本被广泛采用的优秀著作。本书将内容庞杂的心理学测量体系根据其历史沿革、原理及应用划分为24个小的、模块化的主题,作为本书最为基础、不可分割的单元,使研究和学习更为便利。另外,在通篇都有细微但重要的更新以适应心理测量发展的基础上,本版继续保持历史案例和小插图的应用以凸显测量内容,并最大可能地回应心理测量的最新发现成果,同时对原有内容进行新的思考探究。
书中除阐述了传统领域外,还纳入了神经心理测评和老年测评、测验的误用及滥用、对学习不良的测评、特殊背景下的测验、种族智商差异、成就测验中的作弊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对心理测量基本核心概念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的介绍,也涉及各个不同研究领域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既有学科的发展历史,也有学科的发展趋势项目反应理论。作者对最新的被广泛应用的一些测验进行了描述和评论,考察了测验过程的微妙差别,对测验智慧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将特殊领域科学研究主题的最新成果和测验工具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巧妙而有机地结合。
全书用语严谨,内容全面,注重实用性,对所有临床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适用于政府、企事业、医疗、司法等各行各业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实践指导。

后: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主题曲和变奏曲
(英文版·原书第8版)
ISBN:978-7-111-32965-7
作者:(美)韦恩·韦登
定价:92.00元

心理学与人类世界:
无处不在的心理学
ISBN:978-7-111-34800-9
作者:(美)罗伯特 S. 费尔德曼
定价:65.00元

左看右看心理学
ISBN:978-7-111-31163-8
作者:(美)戴维 N. 萨特勒 等
定价:45.00元

心理学的50大奥秘
ISBN:978-7-111-37788-7
作者:(美)斯科特 O. 利林费尔德 等
定价: 39.00元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
ISBN:978-7-111-35320-1
作者:(美)罗伯特 A. 巴隆 等
定价:65.00元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探索人生发展的轨迹
ISBN:978-7-111-34764-4
作者:(美)罗伯特 S. 费尔德曼
定价:70.00元

发展心理学:孩子的成长
ISBN:978-7-111-34108-6
作者:(美)丹尼斯·布伊德 等
定价:65.00元

你一生的故事:走近发展心理学
ISBN:978-7-111-33699-0
作者:(美)斯潘塞 A. 拉瑟斯
定价:59.00元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ISBN:978-7-111-36547-1
作者:(美)莉萨·博林 等
定价:69.00元

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原书第2版)
ISBN:978-7-111-39848-6
作者:罗伯特 J. 斯滕伯格 等
定价:79.00元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经典理论和当代研究(原书第4版)
ISBN:978-7-111-33921-2
作者:(美)霍华德 S. 弗里德曼
定价: 70.00元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英文版·原书第8版)
ISBN:978-7-111-31144-7
作者:罗伯特·索尔所 等
定价:70.00元

积极心理学

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
(中英文双语版)
ISBN:978-7-111-31422-6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定价:65.00元

应用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原书第5版)
ISBN:978-7-111-31391-5
作者:(美)保罗 E. 斯佩克特
定价:58.00元

人生的心理智慧(原书第9版)
ISBN:978-7-111-33058-5
作者:(美)韦恩·韦登 等
定价:65.00元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ISBN:978-7-111-31168-3
作者:巴里 H. 坎特威茨 等
定价:62.00元

心理测量

心理测验:原理、应用和问题
(英文版·原书第7版)
ISBN:978-7-111-31169-0
作者:罗伯特 M. 卡普兰 等 
定价:70.00元

心理测量:历史、原理及应用
(原书第5版)
ISBN:978-7-111-40318-0
作者:罗伯特 J. 格雷戈里 
定价:89.00元

图书前言

心理测量最初的起源仅仅是19世纪的一些欧洲心理学家在实验室中谨慎的学术尝试。尽管起初的尝试并不是很顺利,但是测量方法很快就在工业化的社会中盛行开来。正如读者在本书的文字中可以发现的,心理测量现在正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教育到职业,再到医学治疗。
本书的目标
  本书第5版与先前的一些版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希望能够向读者完整地介绍心理测量这个学科,让读者了解这个学科的特点、目标以及应用范围。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在本书中会介绍这个学科中的经典概念,也会加入一些有关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例如,在本书的基本概念部分,我们会介绍常模、标准化、信度、效度以及测验建构方面的基本知识。另外,我们也会详细介绍一些在不同领域的测验,例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工业与组织方面使用的测验、职业测验以及人格测验等。
特殊功能
  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心理测量学科中的基本概念之外,从我自己的观点出发,我也会强调某些观点、主题或者概念,我认为这些内容对于读者深入了解心理测量这个学科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本书的第2章会介绍心理测量的历史。放入这一章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心理测量的历史与当代心理测量实践之间的相关性。简而言之,现代心理测量学科的成熟与前人的探索是分不开的。当然,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往往对历史并不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历史知识往往是枯燥的、乏味的,甚至是有些迂腐的、脱离实际的。然而,我希望一个持有怀疑精神的读者能够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阅读历史这一章——我尽力将这一章写得有趣,并和现实社会的实践联系起来。
  心理测验往往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其中的一个人(施测者)通常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另一个个体(受测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施测者在接触测验的时候,应该非常关注受测者的需要和权利。为了强调这一点,我们将在测验的过程部分强调上面的第一个问题,即如何了解受测者的需要,包括如何与受测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测验结构的影响。有关受测者权利的问题,我们在本书中也会强调,我们使用一种专业的眼光,会将施测的过程视为一种合同,同时强调在施测过程中的道德标准。
  在本书中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认知神经心理学测验,这是临床心理学中一个很有前途的分支。神经心理学的测量无疑是一个新兴领域,也成了当代心理测量一个重要的实践应用领域。我将会用整整一章来介绍这个重要主题。因此,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测验的适用范围和目标,我在这一章开始讨论相关的测量工具之前,会花费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原理。具体而言,这些基本原则会引出神经心理测量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例如个体大脑功能障碍的定位与具体的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当然,如果略过这一章的阅读,带来的损失也是比较小的,因为认知神经心理测验和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本身就比较难理解。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各种测验及其信效度的书籍,我们也将探讨在心理测量这个学科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心理测量这个学科是充满争议的,因为测验的结果有可能会对个体造成伤害,甚至还有可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我没有必要回避这些在心理测量学科中存在的争议。我们将在本书中探讨一些独立的话题,例如基因与环境对智力产生的影响,IQ的种族差异的来源,对测验偏差和测验外部效度的关注,法庭的证人证言,以及心理测验中的伦理问题等。
案例的注释
  在本书中,我们会继续使用一些案例或者小情境来说明测验的概念,同时展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心理测验的滥用而造成的后果。这些案例都会在本书以“案例”栏目的方式呈现。这里面绝大多数的案例都是基于我个人的经验,而不是学术的推导,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由于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我能够对案例的准确性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我在这里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读者可能会发现,其中一些案例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能会对案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当然,为了保证一些个体或者机构的隐私不被侵犯,我可能会改编一些不重要的细节,这些并不会影响原始事件的效力。
与第4版之间的差异
  在第5版中,我们的目标是:①增加一些有关已有测验的最新研究成果;②加入一些在前一版书中忽视的重要观点;③包含一些测验的革新和进展。我相信我已经达成了这三个目标。例如,有些测验发布了最新的版本,包括WISCⅣ、KABCⅡ、KIBT2以及BayleyⅢ等。对这些测验而言,我已经在本书中介绍了最新的版本以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另外,在本书中我也增加了前面版本中忽视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在本书的测验历史一章中,我增加了有关面相学和颅相学的概念,作为测验的早期形式进行介绍,同时也扩充了对Howard Knox测验的介绍,认为其是20世纪早期非言语测验的先驱。我还介绍了Hare的精神变态检查单修订版,这是在法庭环境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测验。最后,一些重要的心理测量学概念,就像项目反应理论,已经在学术界越来越清晰,因此我也加大了这方面内容的介绍。具体方面,不再赘述。
本书的大纲
内容的组织
  为了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使用了一个大纲来对心理测量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科进行区分,我将这个学科的历史、原理和应用分成了24个主题。我努力地尝试将这24个主题进行分类。因此,读者可以看到,本书一共分成了12章,每一章都包含了两个主题。这样一种章节的安排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每一章中的两个主题之间是存在很大关联的,避免了本书存在过多的章节。
  本书最基本的阅读单位就是主题。每个主题都是独立的。在每个主题中,读者可以了解一定数量的概念和相关的测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一种主题的安排就可以让他们能够就每一个单独的模块进行学习。而对于教学者而言,这样一种主题的安排可以让他们很快判断哪些方面的内容不是很重要,可以忽略。当然,我还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够仔细阅读每个章节。当然,我也知道,由于学校课时的时间限制,一本短小精悍的教科书往往更加实用,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测量这门课的教师往往会只选择其中的一些主题来完成教学要求。

上架指导

心理学

封底文字

本书特色:

模块化内容结构
本书的最基本阅读单位就是每一个主题,每章下面有2个主题,每个主题之间都相对独立,便于读者更灵活、更有效地了解心理测量这一学科。
真实的案例支持
本书中借用很多案例或者小情境来说明测量的概念,同时也展示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心理测量被滥用而造成的后果。这里面绝大多数的案例都是基于作者个人的经验,而不是学术的推导。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由于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他能够对案例的准确性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强调实践应用性
书中列举了很多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测验,例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工业与组织方面使用的测验、职业测验以及人格测验等。
争议话题的探讨
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回避在心理测量这个学科中存在的争议,在本书中探讨了诸如:基因与环境对智力产生的影响、IQ的种族差异的来源、对测验偏差和测验外部效度的关注、法庭的证人证言、在心理测验中的伦理问题等,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新版更新
第5版在上一版基础上做了如下更新:(1)增加了一些有关已有测验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神经心理学的测验,这是临床心理学中一个前途无量的分支,无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也成为了当代心理测量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应用领域;(2)加入一些在前一版中被忽视的重要观点,一些重要的心理测量学概念,比如项目反应理论,已经在学术界越来越清晰,因此这一版也加大了这方面内容的介绍;(3)包含一些测验的革新和进展,有些测验发布了最新的版本,包括WISC-IV,KABC-II,KIBT-2以及Bayley-III等。


上架指导:心理学

译者简介

施俊琦 等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我从2004年就开始了心理测量这门课的教学工作,能够深深体会这门课在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心理学是一个实证科学,任何理论的提出都需要有实证研究的结果来提供佐证,而在很多实证研究中,心理测量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心理测量这门学科的存在,心理学研究者才可以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个体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进行评估。因此,作为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只有学好了心理测量这门课,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精髓;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者,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心理测量的技术,才能够胜任心理学的研究工作。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整个心理测量学科的特点。在本书中,作者既介绍了心理测量中基本核心概念测验的信效度和项目分析,又介绍了心理测量这个学科的发展趋势项目反应理论;既介绍了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又介绍了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因此,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完成本书的阅读。希望系统了解心理测量这个学科的读者,应该通读全书,尤其是第1~4章的基础知识部分。而相关的专业人士,如果希望了解研究相关的专业领域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选择专门的章节来阅读。
  完成整本书的翻译之后,我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国外尤其是美国,心理测量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都形成了专门的心理测量工具。这些专门的研究工具不仅能够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而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让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而国内心理测量的研究工作进展得似乎并不顺利,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很多工作只是将国外的测量工具进行汉化和修订(包括我自己进行的一部分研究工作也是如此),很少能够看到针对中国文化特点而设计的专门的测量工具;第二,对现有的已经成型的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很不规范,很多研究者无从了解相关测验发布的信息,对研究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国内的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曾经出过两个有关临床心理学的量表合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王垒老师和我曾经出版过一本《实用心理和人事测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专门介绍一些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使用的测量工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从事这方面的整理工作,以有利于后来的研究者使用这样的测量工具。
  我和我的学生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其中本书的前言、第1~4章以及附录由施俊琦翻译完成,第5章由金悦宁和骆晶翻译完成,第6章由宋弋翻译完成,第7章由王益婷翻译完成,第8章由金悦宁翻译完成,第9章由宋轶凡翻译完成,第10章由骆晶翻译完成,第11章由李思阳和冉亚威翻译完成;第12章由冉亚威翻译完成。全书最后由施俊琦对翻译进行审核和统稿。
  本书的翻译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心理测量涉及心理学的各个学科,其中有关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并不在我专长研究的范围之内,因此翻译过程中难免有纰漏,谨请读者不吝赐教。
  最后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赵艳君女士,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使得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到本书。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施俊琦
2012年8月于广州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心理测验的应用和意义 /
主题1A心理测验的本质和使用 /
1A1测验的意义 /
案例11真实生活中的测验 /
1A2测验的定义 /
1A3测验的进一步区分 /
1A4测验的类型 /
1A5测验的使用 /
1A6影响测验有效性的因素 /
案例12非标准化测验的影响 /
1A7测验实施的标准化程序 /
1A8测验实施的最佳流程 /
1A9施测者的影响 /
1A10受测者的背景和动机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1B心理测验的伦理和社会意义 /
1B1专业测验标准的依据 /
案例13测验的伦理和专业标准 /
1B2测验发布者的责任 /
1B3测验使用者的责任 /
案例14对MMPI结果的过度解释 /
1B4文化或者语言中少数人群的测验 /
1B5高风险测验无法预期的后果 /
1B6重申:负责任地使用测验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2章心理测验的历史 /
主题2A心理测验的起源 /
2A1测验的重要性 /
2A2公元前2200年测验在中国的雏形 /
2A3心理测验的精神病学起源 /
2A4面相学、颅相学和心理图式 /
2A5测验的铜质仪器时代 /
2A619世纪对智障儿童观念的转变 /
2A7比奈早期的研究对测验的影响 /
2A8修订后的量表和IQ概念的出现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2B美国的早期测验 /
2B1美国的早期测验和测验的滥用 /
2B2Howard Knox与20世纪早期的非言语测验 /
2B3斯坦福-比奈量表:IQ早期的主要测验 /
2B4团体测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选拔士兵的分类 /
2B5早期的教育测验 /
2B6能力测验的发展 /
2B7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人格和职业兴趣测验 /
2B8投射测验的起源 /
2B9兴趣测验的发展 /
2B10心理测验历史上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
小结 /
第3章常模与信度 /
主题3A常模与测验的标准化 /
案例31过时的测验和常模 /
3A1原始分数 /
3A2关键统计概念 /
3A3原始分数的转换 /
3A4选择常模样本 /
3A5标准参照的测验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3B信度的概念 /
案例32测验信度与法庭证词 /
3B1经典测量理论和测量误差来源 /
3B2测量误差的来源 /
3B3测量误差与信度 /
3B4信度系数 /
3B5相关系数 /
3B6用相关系数来作为信度系数 /
3B7时间稳定性的信度 /
3B8内部一致性信度 /
3B9项目反应理论 /
3B10测量的新原则 /
3B11信度估计的特殊情况 /
3B12信度系数的解释 /
3B13信度与测量的标准误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4章效度与测验开发 /
主题4A效度的基本概念 /
案例41研究作为测验效度的关键证据来源 /
4A1效度:定义 /
4A2内容效度 /
4A3效标关联效度 /
4A4构念效度 /
4A5检验构念效度的方法 /
4A6关注外部效度和拓宽测验效度的视野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4B构念测验 /
4B1定义测验 /
4B2选择计分的方法 /
4B3有代表性的计分方式 /
4B4构念条目 /
4B5检验条目 /
4B6修改测验 /
4B7发布测验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5章智力和成就的理论及个体测试 /
主题5A智力理论与因素分析 /
5A1智力的定义 /
案例51智力的核心功能:学习与适应 /
5A2因素分析导言 /
5A3高尔顿与感觉敏锐程度 /
5A4斯皮尔曼与g因素 /
5A5瑟斯顿与基本心理能力 /
5A6CattellHornCarroll理论 /
5A7皮亚杰与适应理论 /
5A8吉尔福特与智力结构模型 /
5A9平行加工与序列加工理论 /
5A10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
5A11作为生物学概念的智力 /
5A1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5A13斯滕伯格与智力三元论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5B个体智力测验和成就测试 /
5B1个体智力测验简介 /
5B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
5B3韦克斯勒分测验:描述与分析 /
5B4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Ⅲ /
5B5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Ⅳ /
5B6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五版 /
5B7底特律学习能力测验4 /
5B8考夫曼儿童智力测验Ⅱ /
5B9考夫曼青少年和成人智力测验 /
5B10考夫曼简明智力测验2 /
5B11个人成就测验 /
5B12学习障碍的特征及评估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6章团体测验以及能力测验中的争议 /
主题6A团体能力测验及相关概念 /
6A1团体测验的本质、前景和缺陷 /
6A2团体能力测验 /
6A3多元能力倾向测验 /
6A4预测在大学里的学业成绩 /
6A5研究生选拔测验 /
6A6教育成就测验 /
6A7能力倾向测验的辅导效果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6B测验偏差及其他争论 /
6B1对IQ的误解 /
6B2测验偏差的问题 /
6B3社会价值和测验公平 /
6B4决定智力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
6B5非洲裔美国人和白人IQ差异的来源 /
6B6智力随年龄的变化 /
6B7每代人智力测验分数的变化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7章特殊群体的心理测量 /
主题7A婴儿和学前儿童的心理测量 /
7A1婴儿能力测量 /
7A2学前儿童智力测量 /
7A3婴儿和学前儿童心理测量的实用性 /
7A4儿童入学准备筛选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7B残疾人心理测量 /
7B1特殊群体心理测量的起源 /
7B2非言语测验 /
7B3非阅读且最低动作测验 /
案例71脑瘫患者评估的挑战 /
7B4视觉障碍者测验 /
7B5失聪或者听觉困难者测验 /
7B6智障者的适应行为测量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8章人格测验的起源 /
主题8A人格的理论与测量 /
8A1人格的概述 /
8A2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
8A3人格的类型理论 /
8A4人格的现象学理论 /
8A5行为与社会学习理论 /
8A6人格的特质理论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8B投射测验 /
8B1投射假设 /
8B2投射技术引言 /
8B3关联技术 /
8B4补全技术 /
8B5构念技术 /
8B6表达技术 /
8B7重新审视:投射技术的悖论 /
案例81投射测验作为访谈中的辅助手段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9章人格和其他特质的结构化评估 /
主题9A自我报告量表 /
9A1理论导向的量表 /
9A2因素分析量表 /
9A3效标计分量表 /
9A4态度和态度的测量 /
9A5道德判断的测量 /
9A6精神和宗教概念的测量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9B行为和观察评估 /
9B1行为治疗的基础 /
9B2行为治疗和行为评估 /
9B3结构化访谈量表 /
9B4系统化的直接观察评估 /
9B5非语言行为的评估 /
9B6模拟行为评估 /
9B7生态瞬时性评估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10章神经心理学评估与筛选 /
主题10A神经生物学概念 /
10A1大脑的概述 /
10A2大脑的结构和系统 /
10A3生存系统:后脑和中脑 /
10A4注意系统 /
10A5运动/协调系统 /
10A6记忆系统 /
10A7边缘系统 /
10A8语言功能和大脑的单侧化 /
10A9视觉系统 /
10A10执行功能 /
10A11成年期和老年期的神经病理学 /
10A12脑成像技术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10B神经心理学量表、成套测验及筛选工具 /
10B1大脑-行为关系的概念模型 /
10B2感觉输入的评估 /
10B3注意力的测量 /
10B4学习和记忆测验 /
10B5语言功能的评估 /
10B6空间和操作能力测验 /
10B7执行功能的评估 /
10B8动作输出的评估 /
10B9神经心理评估的成套测验 /
案例101鲁-内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
10B10酒精使用障碍的筛选 /
10B11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评估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11章工业、职业和法庭评价 /
主题11A工业和组织中的测量 /
11A1人员选拔中测量的角色 /
11A2传记式数据 /
11A3面试 /
11A4认知能力测试 /
11A5人格和气质测验 /
11A6诚信度纸笔测试 /
11A7工作样本和情境测验 /
案例111加拿大的职业评估 /
11A8工作绩效评估 /
11A9绩效评估的方法 /
11A10绩效评估偏差的来源 /
11A11兴趣评估工具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11B心理测量的法律应用 /
11B1专家证人的标准 /
11B2法律评估的本质 /
11B3嫌疑犯装病行为的评估 /
11B4精神疾病心理状况的评估 /
11B5接受审判能力的评估 /
11B6暴力的预测和风险评估 /
11B7离婚后孩子监护权的评估 /
11B8个人伤害和相关证词 /
11B9测谎仪数据的解释 /
11B10法律环境下特殊的人格评估 /
11B11心理学家作为专家证人的争议 /
小结 /
关键术语 /
第12章法律问题与测验的未来 /
主题12A心理测验与法律 /
12A1法律问题的来源与性质 /
12A2学校系统的测验与法律 /
12A3残障评估与法律 /
12A4雇用测验中的法律问题 /
案例121在员工筛选中不明智地使用测验 /
小结 /
关键术语 /
主题12B计算机化评估与测验的未来 /
12B1计算机化心理测验:回顾与历史 /
12B2计算机化测验解释:目前状况 /
12B3高解析度图像与虚拟现实:CAPA的新领域 /
12B4对计算机化测验解释的评价 /
案例122盲目依赖计算机化的MMPI报告 /
12B5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 /
12B6测验的未来 /
小结 /
关键术语 /
附录A心理测验历史上的主要里程碑 /
参考文献
请参见华章网站http://www.hzbook.com。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埃里克 R. 坎德尔(Eric R. Kandel)哥伦比亚大学 詹姆斯 H. 施瓦茨(James H. Schwartz)哥伦比亚大学 托马斯 M. 杰塞尔(Thomas M. Jessell)哥伦比亚大学 史蒂文 A. 西格尔鲍姆(Steven A. Siegelbaum)哥伦比亚大学A.J.赫兹佩思(A.J. Hudspeth)洛克菲勒大学 编著
作者: (美)罗伯特S.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
作者: [美] 德博拉 C.贝德尔(Deborah C. Beidel) 辛西娅 M.布利克(Cynthia M. Bulik)梅琳达 A.斯坦利(Melinda A. Stanley) 著
作者: [美]罗伯特 S.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马克?沃林恩(Mark Wolynn) 著
作者: [美]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