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原书第12版)
作者 : (美)安妮塔·伍尔福克(Anita Woolfolk) 著
译者 : 伍新春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5-07-25
ISBN : 978-7-111-50528-0
适用人群 : 本书适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定价 : 8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63
开本 : 16
原书名 : Educational Psychology:Active Learning Edition
原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继续保留了原来版本中新颖、独特的自主学习形式。同时,也继续沿用以往的风格,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不仅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如学习、发展、动机、教学和评估,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准确及时的更新,而且反映了目前在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趋势,如对学生的多样性、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全纳教育、神经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主题进行了理性的梳理。
本书适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图书特色

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APA)教育心理学分会前主席伍尔福克代表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伍新春领衔翻译
教育心理学领域权威、经典教材
使用范围最广、最为畅销的心理学教材之一 
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材
西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等百所美国高校采用教材

封底
同行评论
为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评价,我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这本教材(这一点很少见)。他们认为这本书便于阅读、充满乐趣,并且具有实践操作性……我认为,本书的主要优点是:贯穿始终的认知视角;文字表述的可读性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将书中所讲的有效认知加工策略运用到加工信息的实践过程中(例如,采用“模块”的形式呈现信息,使用重复的主题,采用可操作性的方式呈现一些对教师有帮助的相关案例)。
—— 伊丽莎白·佩姆伯顿
特拉华大学(Elizabeth Pemberton,University of Delaware)
这本书知识的涵盖面比我见过的任何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都要广,因此,我认为本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同时我也坚信这对我的学生也十分有帮助。对学生来说,该书对阅读水平的要求比较合适。我没有选择其他版本的教材,要么是因为它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过高,要么是因为它遗漏了一些我认为非常核心的内容……所以,我不得不说,这本书与我的要求非常契合……同时,它采用模块化的结构组织,使得教材具有灵活性。我认为本书也一样适用于其他教师。
—— 凯瑟琳·克莱斯勒
宾州库兹敦大学(Kathleen Kleissler,Kutztown University)
本书采用一种对话的风格,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关于学与教的问题。内容组织有序,采用一些可视化的图表和其他认知工具来辅助学生理解,如引导式的框架、反思活动以及呈现正反方论点的案例。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吸纳和呈现了当前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 爱丽娜·瑞尼塔卡娅
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Alina Reznitakaya,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


自《教育心理学》(第1版)出版发行以来,这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发展成果。第12版继续沿用以往的风格,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有关儿童发展、认知科学、学习、动机、教学和评估等各方面研究中蕴含的教育启示和应用。你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和理念运用于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为了有助于探索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课堂片段、个案研究和实践指南,甚至归纳了那些有经验的教师自己总结的教学法宝。当你认真阅读本书时,一定可以感受到教育心理学巨大的实用价值,它能够为那些热爱教学和热爱学习的人提供独到的见解和重要的知识。
同时,本书继续保留了原来版本中新颖、独特的自主学习形式。如果你掌握了这些自主学习的模块,就会变得更有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


作者简介
安妮塔·伍尔福克
(Anita Woolfolk)
1972年获得得克萨斯州大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教育心理学教授,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始于1973年任教罗格斯大学,此后20年她一直在该校工作,直到1994年调至俄亥俄州立大学。安妮塔的研究主要关注动机和认知,尤其是学生和教师的效能感以及教师对教育的信念。她与学生和同事合作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过百篇。她目前兼任《从理论到实践》(Theory Into Practice)的责任编委,该期刊致力于将最有用的科学研究成果传递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安妮塔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教学与教师教育分会副主席以及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她最近的工作是与她的丈夫、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管理学首席教授韦恩·霍伊(Wayne K. Hoy)一起进行《教学领导:基于研究的学校学习指南》(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 Research-based Guide to Learn in School)第4版的修订。

译者简介
伍新春
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咨询与健康心理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及国际国内合作课题4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和科普著作40余部。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20余项。

图书前言

读者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参加了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因为这是你们在教学、咨询、言语治疗、护理或者心理学等领域内获得专业发展的准备课程之一。也许你是一名来自护士学校的志愿者,也许你是一个成年残疾人社区项目的指导者,但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关注教育和学习,那么这本书中的内容对你而言,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在理解这本书的时候,你并不需要具备太多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专业背景知识。本书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太强的词汇,我们努力让这一版本的《教育心理学》更加清晰有趣。
第12版的教材继续保留了原来版本中新颖、独特的自主学习形式。如果你没有读过之前的版本,那么这本教材可能与你以往所见的任何教材都不同。本书被划分成了43个模块。关于这种形式为何能够帮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如下依据:第一,将学习材料分解为小的组块,将学习分布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的分散学习,相比在短时间内向头脑中塞进太多学习材料的集中学习,其学习速度更快,学习效果也更持久;第二,如果能够将原有的知识与现在的新知识建立连接,将原有知识运用到对当前所学内容的理解,那么就会获得更深层次和更有意义的学习;第三,如果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适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及合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那么学习动机就会更强烈;第四,经常性地测量和评估自己的理解,将会帮助你修正错误概念,防止你记住错误的信息。第五,我们知道你的生活很忙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处理,篇幅短小和合理谋篇的读本也许更切合你个人的日程安排。如果你掌握了这些自主学习的模块,你就会变得更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更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因此,欢迎大家以一种基于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教育心理学这门我最喜欢的学科。
自《教育心理学》第1版出版以来,这个领域取得了众多振奋人心的发展成果。本书继续沿用以往的风格,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有关儿童发展、认知科学、学习、动机、教学和评估等各方面研究中所蕴含的教育启示和应用。你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和理念运用于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为了帮助你探索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课堂片段、个案研究和实践指南,甚至归纳了那些有经验的教师自己总结的教学法宝。当你认真阅读本书的时候,我相信你可以感受到教育心理学巨大的实用价值,它能够为那些热爱教学和热爱学习的人们提供独到的见解和重要的知识。
第12版增加的新内容
如果你纵观全书,你会发现书中增加了数个重要主题,主要包括:
在第2章以及后面的多个章节中增加了有关脑、神经科学与教学的阐述。
增加了信息技术对当今学生生活以及教师教学的影响的内容。
更加强调当今课堂的多元化(请见第1~6章)。本书的各章对于教学情境的描述,让读者感到更加真实和人性化。
强调整合各种理论用以理解教育和学习的实践。比如,第2章中的贯穿于理论中的三个问题,第6章中的创造具有文化兼容性的教室,第11章中的了解各种学习理论,第12章中的与动机有关的核心概念。
具体每一章重要内容的变化如下:
第1章:讨论了当今的教学环境、探讨了教师效能感、解释了差异化教学等三个新的议题。我期望本教材能够帮助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建立起在任何情境下、面对任何学生都能开展有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此外,再版本书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推进中小学教育法案的落实尽一份力,以便将个人因素和学校情境因素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
第2章:增加了有关脑与认知发展的新内容。
第3章:增加了有关数字媒体如何影响当今学生生活与自我同一性的新内容。
第4章:增加了有关标签化过程中的社会偏见、多元智能、学习风格的注意事项、多动症(ADHD)和学生药物滥用等内容。
第5章:语言发展、语言多样性与移民教育是全新的一章,探讨了语言发展的多样性和双语学习者、课堂上方言的使用、对移民学生的教育以及在对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特异天赋的英语学习者进行教学所面临的独特挑战。
第6章:对有关受教育机会差异的内容进行了扩充,新增了性别发展与性别差异的内容。
第7章:新增了有关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和班杜拉对行为主义的挑战的内容。
第8章:增加了有关认知科学、学习与记忆、注意与多任务处理、认知负荷与工作记忆、视觉化、概念形成的内容。
第9章:完善了有关元认知与认知策略的内容,补充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中的文化差异,新增了论证图式的内容。
第10章:上一版本的新章节学习科学与建构主义,在本版中又新增了有关具身认知以及数字世界中的学习等内容。
第11章:上一版本的新章节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在本版中又对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的发展有较多扩充。
第12章:扩充了有关自我决定理论和目标理论的内容。
第13章:增加了有关教授自我管理、创建关爱联盟和网络欺凌的内容。
第14章:增加了有关教师知识的内容,补充了有关适应性和差异化教学与辅导、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新进展。
第15章: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和真实性评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
第12版内容框架上的调整
第12版《教育心理学》沿用了本书一贯的简明笔调。本书不仅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如学习、发展、动机、教学和评估,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准确及时的更新,而且反映了目前在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趋势,如对学生的多样性、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全纳教育、神经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主题进行了理性的梳理。
其中,新版本最主要的调整体现在对有关学习与发展的内容的重新组织和进一步扩充上。如新版本扩展了对认知科学、自我调节学习、论证图式的论述,同时新增了一章专门讨论语言发展、语言多样性与移民教育(第5章);在第2章以及后面的多个章节(第3、6、7、8、12章)中,增加了有关脑与神经科学的内容;在许多章节中,增加了有关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第3、4、10、13章)。
第12版的呈现风格与特点
为了不断强调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的实际作用,本书包含了大量的对当前教育问题的争论、教学案例、课程片段、个案研究、实践指南,以及有经验教师的一些实际经验。
“正方观点/反方观点”。每一章出现的“正方观点/反方观点”专栏,都会列举一个与各章主题有关的争议性话题,并从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的角度进行解释。这些主题包括:指导教育的研究类型(第1章)、基于脑的教育(第2章)、自尊运动(第3章)、多动症儿童的药物治疗与技能训练(第4章)、英语学习者的最佳教学方法(第5章)、分层教学(第6章)、运用奖励来促进学生学习(第7章)、机械记忆之正误(第8章)、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第9章)、基于问题的教育(第10章)、教师效能感(第11章)、让学习变得有趣的价值(第12章)、对欺负行为的零容忍(第13章)、家庭作业(第14章)、留级的利弊(第15章)等。
“实践指南”也每章都有(除第1章外),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一些理论或原则的具体实践应用。
“家庭和社区合作实践指南”部分提供了一些具体方法,以鼓励家庭参与到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中——特别是现在,学生学习中的很多方面需要家长的参与。
“教师的案例簿”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呈现,描述了真实的课堂状态,并会问“你会怎么办?”——它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一次机会,将本书中所有的重要主题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每章最后,都会呈现几名有经验的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读者可以将自己的答案与其进行比较。
“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每章都有,这部分主要提供一些理念用于评估、教育和激发全纳课堂中的所有学生。
“对教师的启示”部分提供了以研究为基础的简明、实用的教学原则。
“复习思考题”部分出现在每章的最后,提供了一些案例以及基于案例设计的论述题、选择题。所有的题目类型都与教师资格考试中的试题相似,有助于你巩固和应用所学,并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封底文字

同行评论

为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看法,我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这本教材(这一点很少见)。他们认为这本书便于阅读、充满乐趣,并具有实践操作性……我认为,这本书的主要优点是:贯穿始终的认知视角;文字表述的可读性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将书上所讲的有效的认知加工策略运用到加工信息的实践过程之中(例如,采用“模块”的形式呈现信息,使用重复的主题,采用可操作性的方式呈现一些对未来教师有帮助的相关案例)。
——伊丽莎白•佩姆伯顿,特拉华大学(Elizabeth Pemberton,University of Delaware)

这本书知识的涵盖面比我见过的任何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都要广。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对未来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同时我也坚信对我的学生也十分有帮助。对学生来说,该书对阅读水平的要求比较合适。我没有选择其他版本的教材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它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过高,要么是因为它遗漏了一些我认为非常核心的内容……所以,我不得不说,这本书与我的要求非常契合……同时,它采用模块化的结构组织,使得教材具有灵活性。我认为这本书也一样适用于其他教师。
——凯瑟琳•克莱斯勒,宾州库兹敦大学(Kathleen Kleissler,Kutztown University)

这本书采用一种对话的风格,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关于学与教的问题。内容组织有序,采用一些可视化的图表和其他认知工具来辅助学生理解,如引导式的框架、反思活动以及呈现正反方论点的案例。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吸纳和呈现了当前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爱丽娜•瑞尼塔卡娅,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Alina Reznitakaya,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

译者简介

伍新春 等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安妮塔·伍尔福克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目前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材,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最为畅销的心理学教材之一。本书作者安妮塔·伍尔福克教授,1972年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获得教育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73~1993年任教于新泽西州立(Rutgers)大学,1994年后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曾担任美国心理协会(APA)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教学与教师教育分会副主席,她是国际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本书从1980年的第1版到目前的第12版,一直深受全球读者欢迎,其影响力经久不衰。尤其是从第10版开始,本书不仅出版按章节结构化的“经典教材版”,还推出了按主题模块化的“主动学习版”,以供广大读者选择。
本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经典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因为它思路清晰、脉络清楚、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前沿、观念新颖、科学严谨、语言活泼、案例翔实、通俗易懂。具体而言,本书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本书内容涵盖全面,几乎涉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重要领域和核心主题。全书的15个章节可以划分成4个部分。第1章“学习、教学与教育心理学”介绍了当今时代学习和教学的特点,讨论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于实际教育教学的帮助,让我们站在时代需求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2~6章着重介绍了学生心理。作者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学生的认知与语言发展、社会性与道德发展的普遍规律,还重点介绍了智力落后、智力超常、学习风格、学习障碍等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民族、双语环境、性别歧视等学生的群体差异问题。第7~12章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作者不但向我们介绍了经典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记忆、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迁移、创造性与批判性等复杂认知的研究成果,而且重点介绍了学习科学的新发展,尤其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的社会认知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翔实的介绍。第13~15章则着重讨论了教学心理。作者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创建和维持良好学习环境、处理纪律问题和预防校园暴力等的方法,分享了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问题,也介绍了教师课堂测验、标准化测验等经典测评形式和真实性评估、档案袋评估等新型评估形式。作者正是遵循这种“学生–学习–教学”的内在逻辑关系,逐步建立了本书的结构框架,同时也帮助读者建立起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全书的编排和语言无不体现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极具心理学的特色。如果说教材的写作就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进行文字记录,那么学生阅读本书的过程正是对学习过程的动态模拟。想象一下,你的读者就是讲台下坐着的学生,你会如何向他们教授“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教育心理学家,伍尔福克教授无疑对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规律、阅读习惯、信息加工倾向等非常了解,而这种专业素养更进一步帮助作者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从小处着眼,这体现在作者的人称选择上。本书通篇采用第一、二人称,随处可见“你能做些什么” “对你来说,是不是……” “回忆一下,你以前是否接触过……” “……是否让你感到紧张”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停下来,想一想……”之类的交流性语言,通过营造“面对面”(face-to-face)交流的文字氛围,为读者勾画出一个真实、互动且轻松的学习情境——这与一般教师在真实课堂情境中所做的努力,不正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从大处着眼,不难发现作者在一些内容的编排组织上,俨然渗透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和学生中心的理念。这些教学方法(或称“写作方法”)已经摆脱了传统讲授式的单一性,本书的行文风格本身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示范。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技巧教授教育心理学——这不正是一个有趣而迷人的逻辑命题吗?
第三,与一般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开放的学术态度。能够进入教材的观点,大多经过了大量研究者多年的严谨考证。但即便如此,教育心理学领域仍然存在众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如何引导读者对这类问题进行学习呢?在每个章节里,读者都可以发现“正方观点/反方观点”的版块内容。它们一般都涉及教育心理学领域目前仍然广受争议的重要话题,如学校进行自尊教育运动是否真的有效?让学生学习有趣是否就意味着学习效果更好?是否应该因为学习而奖励学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否越高越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回答,而是保持了严谨、中立、全面的态度,同时收集整理了来自不同研究者的多种观点,留待读者在自行反思中摸索自己的立场。伍尔福克教授的这一做法无疑也在给读者树立了一个榜样——开放的视野、全面的了解和严谨的判断,这才是我们面对纷繁复杂信息时应保持的科学态度。
第四,主动学习版区别于经典教材版,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组织的模块化。本书根据主题相似性,将全书的内容划分成43个学习模块。这种模块化的教材组织结构,有助于读者对内容进行分散学习,有利于读者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有利于读者及时达成学习目标,并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从而有利于促进读者的学习动机。另外,这种模块化的教材组织形式,也和当今时代日益流行的“慕课”课程,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有利于读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也许更切合读者个人的日程安排,可以帮助读者变得更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更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
应该说,翻译这样一本教育心理学经典教材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与高手直接“对话”的机会,也是我们师生合作进行学术探讨的过程。本书的翻译是由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具体各章的译者分别是:前言、第1章、第12章、词汇表,伍新春;第2~6章,董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毕业,现任教于安徽大学);第7~8章、第10~11章,燕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第9章、第13~15章,程亚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博士)。在初译稿完成后,作为本书的主译,我逐章逐节逐段逐句地对译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对全书的体例和风格进行了统一,并最终定稿。因此,译稿中的任何错误和纰漏都应由我负责。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第11版的中译本也是由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合作翻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第12版的翻译是建立在第11版工作的基础之上的,除继续参与本版工作的董琼和我之外,我需要特别表达对第11版的合译者尚修芹、赖丹凤和季娇的感谢,衷心感谢她们奠定的良好基础。同时,本书第12版的“主动学习版”和“经典教材版”两个版本,也是分别由我组织不同的团队成员完成的。他们不仅相互沟通名词术语的翻译,也互相进行了批判性阅读,从而使得本版的翻译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在此,对于参与“经典教材版”翻译的张军和季娇也表达我的诚挚谢意!
虽然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多次翻阅了本书的前几个修订版本,以求尽可能地贴近作者原意,并尽可能地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然而翻译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伍新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15年4月10日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学习、教学与教育心理学  1
模块1 学习与教学  2
当今的学习与教学  2
什么是优质教学  5
模块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理论  10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12
教学理论与学习促进  16
第2章 认知发展  20
模块3 认知与脑发展的一般规律  21
发展的概念  21
脑与认知发展  23
模块4 皮亚杰主义、信息加工与神经科学的视角  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1
模块5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43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43
模块6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理论对教师的启示  48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理论对教师的启示  48
第3章 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  53
模块7 生理成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背景  54
生理发展  54
模块8 发展的社会背景  59
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的社会背景  59
模块9 自我  69
同一性和自我概念  69
模块10 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81
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81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对教师的启示  88
第4章 学习者差异与学习需要  90
模块11 智力与学习风格  91
智力  91
学习风格  101
模块12 全纳教育:教育每一位学生  104
个体差异与法律  104
学习上面临挑战的学生  108
模块13 超常和天才学生  125
超常和天才学生  125
第5章 语言发展、语言多样性与移民
教育  130
模块14 语言发展与读写能力萌芽  131
语言的发展  131
模块15 语言的多样性  137
语言发展的多样性  137
班级中的方言差异  143
模块16 移民学生和英语学习者  146
移民学生和英语学习者的教学  146
特殊的挑战:有障碍和有特殊天赋的英语学习者  157
第6章 文化与多元化  159
模块17 社会和经济的多元化  160
当今的多元化课堂  160
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164
模块18 民族、种族和性别  170
教学中的民族和种族问题  170
教学中的性别问题  177
模块19 多元化与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182
多元文化教育:创建文化融合的课堂  182
第7章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点  191
模块20 学习的行为主义解释  192
科学地理解学习  192
早期对学习的解释:邻近和经典性条件作用  194
操作性条件作用:尝试新的反应  195
模块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200
应用行为分析  200
综合运用:教学和管理中的行为方案  207
挑战、警告与批判  213
第8章 学习的认知观点  218
模块22 认知科学观的基础  219
认知观的构成要素  219
记忆的认知观  221
模块23 长时记忆  230
长时记忆  230
成为有知识的人:一些基本原则  239
第9章 复杂认知过程  245
模块24 元认知和学习策略  246
元认知  246
学习策略  248
模块25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255
问题解决  255
创造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263
模块26 批判性思维、论证和迁移  267
批判性思维和论证  267
为迁移而教  270
第10章 学习科学和建构主义  274
模块27 学习科学和建构主义  275
学习科学  275
认知和社会建构主义  276
模块28 建构主义取向的教与学  282
建构主义理论观点的应用  282
模块29 课堂外的学习  298
服务性学习  298
数字世界中的学习  300
第11章 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  305
模块30 社会认知理论及应用  306
社会认知理论  306
示范:通过观察他人进行学习  308
自我效能与主体性  311
模块31 自我调节学习与教学  316
自我调节学习  316
以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为目的的教学  324
学习理论的整合  326
第12章 学习动机与教学  329
模块32 动机的基本含义  330
什么是动机  330
模块33 需要、目标与信念   334
需要  334
目标定向  337
信念与自我图式  341
模块34 兴趣、好奇与情绪  347
兴趣、好奇与情绪  347
模块35 学校中的学习动机:TARGET模型  354
学校中的学习动机:TARGET模型  354
第13章 学习环境的创设  363
模块36 积极的学习环境  364
课堂组织的必要性  364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366
模块37 鼓励参与和预防问题  374
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374
处理纪律问题  377
沟通的必要性  383
多样性:文化回应管理  388
第14章 为每个学生而教  390
模块38 制订高效教学计划  391
关于教学的研究  391
制订教学计划  393
模块39 教学方法  400
选择教学方法  400
模块40 差异教学与适应性教学  410
实施差异教学  410
教师的期望  416
第15章 教学评估与测验  421
模块41 教学评估的基本含义  422
教学评估的基本含义  422
模块42 课堂评估、测验和等级评定  427
课堂测验评估  427
真实课堂评估  431
评分  436
模块43 标准化测验  442
标准化测验  442
每章复习思考题和“他们会怎么做”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罗伯特 J. 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塔夫斯大学温迪 M. 威廉姆斯(Wendy M. Williams)康奈尔大学             著
作者: [美]安妮塔·伍尔福克(Anita Woolfolk) 著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J. 格雷维特(Frederick J. Gravetter), 拉里·B.瓦尔诺(Larry B. Wallnau)著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 D. 威肯斯(Christopher D. Wickens)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加)贾斯廷 G. 霍兰兹(Justin G. Hollands)加拿大国防研究及发展中心及多伦多大学              著(加)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