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以价值观为本(第3版)
作者 : 吴维库
丛书名 : 和谐领导力系列
出版日期 : 2018-12-12
ISBN : 978-7-111-61546-0
定价 : 4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63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组织的价值观为本,把组织定义成价值观彼此认同的人聚集并实现自我价值观的平台,员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提升了这个平台。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观为本加上管理的人性化。以价值观为本的目的是塑造出清醒、认同和敬业的员工,帮助领导者缔造出秩序规范的理性组织。

图书特色

和谐领导力系列·个人与组织的和谐
以价值观为本Value-Based Leadership
第3版
锻造有灵魂的组织
著名经济学家 成思危
企业家 张瑞敏  柳传志   联袂推荐
系列畅销15年
重印100多次
累计销售超百万册

上架指导

心理励志

封底文字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应当在企业中大力提倡文化管理,即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
 ——成思危
 虽然企业管理者们会对各种论述企业管理的工具和书籍发生兴趣,但是真正能够让管理工具发挥作用的却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就如同一个人的灵魂,人如果没有了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
 ——张瑞敏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认同。
 ——柳传志

图书序言

当企业中奉行以人为本的时候,在提升企业素质的同时,也产生了员工个人意愿与企业制度的冲突。例如,员工谈以人为本和企业领导者谈以人为本的时候,他们要达到的目的是有些不一致的,有学员直言:员工谈以人为本是要少出力,多赚钱;老板谈以人为本是让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如何解决这个悖论?本书将提出这个问题的解决路径,让大家都处于满意的状态。
学者和实践者对价值观的研究贡献颇多,价值观类的著作如汗牛充栋,本书是在我近十几年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归纳而成的,目标读者是理论的应用者、社会实践的运作者,所以里面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可以操作的概念,甚至把过去复杂的定义用易懂好记、更具可操作性的概念来解释,书中许多创新性的概念是为了繁忙的实践操作者而提出的,面向实践而不是面向理论。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世界观: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唯心、唯物)。
人生观: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索取、奉献)。
价值观:关于与国家、社会、集体、个体的关系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谁先、谁后)。
知识经济时代,员工是具有知识的人,对这些人的管理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又是很简单的问题。难点在于他们十分聪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容易的是他们不用别人管,只要他们认为这个组织是自己中意的企业,他们就会自己管好自己。把组织理解成“价值观彼此认同的人聚集并且实现各方价值的平台”,这个平台吸引来的应该是认同这里价值观的人,是这个平台的追随者。追随者主动,心甘情愿,会成为自动自发型人。
以人为本的不适当应用和解释是导致组织内部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可能会产生的结果是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本位主义、部门主义,导致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的冲突、部门目标同组织目标的冲突、各部门之间目标的冲突,会成为一部分人享受福利不出力的借口、保护个人惰性的挡箭牌。有些有益的冲突以及原则也会在和谐的氛围下被“和”掉了,导致组织在和谐的表面下面存在暗流涌动的不和谐,从而导致组织的内耗和低效率。所以,有必要深入解释以人为本的内涵。
本书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以人为本的实质在组织中的解释是以组织的价值观为本。以人为本不是单纯地养人,以人为本的内涵是重用有能力和价值观符合要求的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国家领导人的以人为本是养人,企业领导人的以人为本是用人。企业是价值观彼此认同的人聚集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员工来到这个平台是在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会使平台得到提升。员工是主动来到这个平台的,是这个平台的追随者。但是员工来到这个平台要满足两个标准:一个是能力符合要求,一个是价值观符合要求。由于价值观指挥能力,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符合要求就会滥用能力。
和谐型企业是领导者努力达到的目标,但是如何实现却是一个问题。《论语》中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价值观为本有助于实现“和而不同”。
在一个组织中,一个人既要做领导者,还要做追随者。以价值观为本,能够凝聚志同道合的人构建共享价值观的团队和组织,摆脱以人为本产生的困惑和问题,更有助于塑造追随者,使领导者具有领导力,追随者具有追随力。
以价值观为本可以达到以下境界:员工清晰明了自己同组织的关系,对领导者认同、对组织认同、对同事认同,能够主动工作,像为自己做事一样。总之,能够使得员工清醒、认同、敬业;企业领导者善待员工,认同员工的价值,部门之间彼此承认对方的价值并互相配合,员工舒心地在组织中工作,体面自信地在社会中生存。
本书是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与企业界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以问题分析和案例讨论作为主要写作特征,将对以下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如何在组织中贯彻价值观
如何打造基于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如何打造强价值观型组织
如何打造基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领导者如何提升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力”
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如何依据价值观认同提升执行力,建立执行文化
如何解决逆反心态
如何建立高凝聚力的团队
如何塑造认同
如何塑造自动型组织
员工更需要企业还是企业更需要员工
如何消除沟通差距
如何培养追随力
《以价值观为本》是我提出的“和谐领导力系列”中的第三个模块: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前两个模块分别是《阳光心态》—实现自我和谐;《情商与影响力》—实现自我与他人和谐。
本书思想的发展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年我去美国沃顿商学院进修,接触到了豪斯教授,受益于他的“value based leadership”思想的启发,从此在国内开始研究。
本次出版为第3版,增加了如下的内容:以孙悟空的故事说明能力要在价值观的指导下使用,以小白兔员工不能接受改变为例提出不能招聘与组织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以国学智慧说明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修为,建立爱岗敬业、自动自发工作的道法自然的价值观。
感谢国家基金的大力支持,也感谢给我大力帮助的人:富萍萍、刘军、宋继文、Robert House、刘益、关鑫、吴昱舟、张亮、李东、艾艳青、黄小丁。

吴维库

作者简介

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战略与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起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及领导学,在哈佛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管理研究中心研修。

图书目录

总序 和谐领导力
第3版 序言
第1章 以价值观为本
把组织比喻成一棵树,以价值观为本就是树根,如果没有了根,树就难以存活,树根必须同树的大小、质地相匹配。企业要以人为发展的根本,但个人必须在能力和价值观上符合组织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困惑 /3
以价值观为本领导 /9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解释韦尔奇的用人图 /13
以什么人为本 /19
如何实施价值观型领导 /28
第2章 价值认同
凝聚力来自认同,那些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先让合适的人上船,“如果你和你喜欢的人在同一条船上,这条船开到哪里没有关系。”
打造共同的平台 /34
塑造与组织匹配的能力和价值观 /42
竞争与留人 /52
认同产生追随 /60
约束定数原理 /75
优秀组织的价值观 /83
个人如何适应组织的变化 /84
第3章 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观
在以价值观为本的理念下,人们按价值观所要求的规则做事,按规范管理企业,不看面子和关系,不为了关系或面子而不顾制度,实现从“意气管理”到“理性管理”,也就是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再向文化管理的转化。
认识企业核心价值观 /93
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 /96
价值观的形成与提炼 /102
价值观实施方式 /119
行为之纲 /129
第4章 认同文化的建立
企业就像在海洋中航行的一条船,企业与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认同文化缔造团队精神,是企业灵活运转的润滑剂。
企业文化的构成及其影响 /142
如何适应企业文化 /150
认同文化缔造团队精神 /155
领导者是价值观的孵化器 /165
以价值观为本 /179
刚柔并济使团队团而不散 /185
以价值观为本的销售管理案例 /191
第5章 培养追随力
领导者因为有追随者而存在,追随者赋予领导者领导权力。优秀的领导者培养优秀的追随者,优秀的追随者造就优秀的领导者。而追随者然后又变成领导者,领导者又有了新的追随者,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追随与追随力 /198
优秀追随者的四个条件和17项素质 /204
做个有效的追随者 /211
第6章 价值观改变则人改变
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是他有所追求、努力程度的驱动力,员工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的要求,往往是因为他的价值观和组织有差异,当员工的价值观改变了,则他的外在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孙悟空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妖 /218
小白兔型员工的价值观可以同化吗 /219
有生于无 /225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27
虚心容物 /232
平台共赢 /233
创业与守业 /234
后记 /241
参考文献 /24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霍华德·S. 弗里德曼(Howard S. Friedman) 米利亚姆·W. 舒斯塔克(Miriam W. Schustack) 著
作者: (美)利迪(Leedy,P.D.),(美)奥姆罗德(Ormrod,J.E.)
作者: (美)罗伯特 M. 卡普兰(Robert M. Kaplan)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丹尼斯 P. 萨库兹(Dennis P. Saccuzzo)圣迭戈州立大学
作者: (美)罗伯特 J.格雷戈里(Robert J.Gregory)伊利诺伊州威顿学院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澳]约瑟夫·V.西阿若奇(Joseph V. Ciarrochi),[澳]路易丝·L.海斯(Louise L. Hayes)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