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作者 : [美] 凯西·赫什-帕塞克(Kathy Hirsh-Pasek) 罗伯塔·米尼克·格林科夫(Roberta Michnick Golinkoff) 迪亚娜·埃耶(Diane Eyer) 著
译者 : 鲁佳珺 周玲琪 译
出版日期 : 2021-06-15
ISBN : 978-7-111-67974-5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19
开本 : 16
原书名 : 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 Cards: How Our Children Really Learn--and Why They Need to Play More and Memorize Less
原出版社: Rodale Book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作者介绍了科学家40多年来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强调了在玩中学是孩子极佳的学习方式。孩子在阅读、语言、数学、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学习节奏。
书中为父母提供了43个创造性游戏,它们是一些简单、有趣而又有力的练习,比昂贵的高科技学习工具更有效,能更好地给予孩子们那永远活跃、爱玩的大脑所渴望学习的东西。这43个适合0~6岁孩子的创意学习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注力,发展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把时间还给孩子,时间会还给你一个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的快乐孩子。这是压力重重的父母渴望听到的信息:让孩子通过玩耍来学习不仅是可行的,事实上反而比刻意训练他们的学习能力效果更好。

图书特色

美国
美好生活图书奖
最佳心理学图书


美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
终身成就奖得主经典著作
儿童学习与发展奠基之作

在玩耍中学习
是孩子成长的天性

儿童发展6大核心领域
43个亲子互动游戏
轻松掌握孩子成长规律
塑造快乐、自信的科学育儿观


图书前言

现如今,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疲惫不堪,这不足为奇。在如何培养和教育下一代这个问题上,我们都深陷在一场文化假设的旋风中。周围人总是告诉我们“越快越好”,我们必须逼孩子加快学习的步伐;人们总说,我们必须让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孩子就像空房间,而成年人扮演着室内设计师的角色,必须尽责地把房间装饰得富丽堂皇。然而,儿童发展专家研究了儿童成长与学习的方式,发现有关儿童及其学习方式的流行文化假设与研究结果完全不符。这本书从科学的视角描述了儿童成长的历程,旨在为匆忙的孩子、急于求成的家长和操之过急的老师提供一剂良药。
我们写这本书动机的源头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塔夫茨大学的戴维·埃尔金德(David Elkind)教授在费城为他的经典著作《还孩子幸福童年:揠苗助长的危机》(The Hurried Child)做宣传。早在“脑的十年”之前,埃尔金德教授就已经抓住了育儿观念问题的核心。当时,家长们被告知要把孩子的大脑开发提上日程。埃尔金德教授担心孩子会变得成人化:他们开始身穿名牌服装,参加一系列成人活动改编的学龄前儿童活动,包括计算机课、烹饪课、足球联赛,等等。埃尔金德教授发出警示之时,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父母还不能仅通过点两下鼠标就轻而易举地找到育儿经。我(本书作者之一凯西)当时是哈弗福德学院的助理教授,正在对“揠苗助长”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埃尔金德教授来演讲时,我很荣幸地担任了演讲的主持人。那时我有两个孩子:4岁的乔希和2岁的班奇。当时,虽然我知道埃尔金德教授的理论是正确的:家长下班后要多陪伴孩子,享受和他们玩乐的时光,但我也能感受到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的痛苦。每次我朋友告诉我他们又给孩子报了艺术班或是足球训练班,我都不禁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在奔向成功的“赛跑”中落后。
作为一名发展心理学家,我知道埃尔金德教授关于现代家长及孩子所面临的困境的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当身边家长纷纷给孩子报班时,我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努力抵制诱惑,不加入他们的行列,坚持以儿童发展理论作为指导,让孩子尽情玩耍。16年后,我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现在我有三个儿子)都考进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对此,我很是欣慰。他们聪明活泼,富有创造力。
埃尔金德教授做那次演讲时,我(本书作者之一罗伯塔)在特拉华大学任教,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乔迪(现在叫乔丹)那时9岁,艾莉森5岁。还记得乔迪曾去参加一个私立学校的面试,我因为没有教他阅读而紧张自责。但是他那时候才4岁!尽管我是发展心理学家,似乎应该育儿有方,但大众育儿文化显然还是影响了我。我之所以能抵抗“诱惑”,是因为我知道揠苗助长往往会适得其反,培养出厌学的孩子。当然,我们并不是只坐在家里混日子,我们也会匀出一些时间给音乐兴趣班,但我坚决不会让孩子学习额外课程,不会剥夺他们宝贵的游戏时间。
有人曾邀请我的孩子们去参加一个乡村俱乐部的交际舞课程,我拒绝了,但是说“不”并不容易。那份精美的请柬上还有浮雕图案呢!而且我许多朋友的孩子都参加了这个课程。不过,后来我从两个孩子(如今他们一个20岁,一个24岁)那儿得知,他们格外珍惜那段在家里以及和同龄人玩耍的时光。最近,我的女儿害羞地告诉我,她在孩提时代,很喜欢玩一种手指游戏,即想象自己的手指是一个家庭,每根手指都有相应的角色。儿子则格外钟爱我家厨房旁的一个闲置楼梯间,因为那是玩捉迷藏的极佳场所。他们都还记得,他们曾在一个家用器具的快递包装盒里玩耍,并将其改造成了自己的秘密基地。他们没有上过舞蹈课程,没有在小小年纪就学习如何恰到好处地与异性进行互动。但他们损失了什么吗?他们是否因此错失良机?是否因为没有掌握狐步舞或方形步而在社交中受挫?我不这样认为。我的儿子毕业于常春藤盟校。目前,他参与了“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项目,已经开始为社会做贡献。我的女儿目前在一所很好的大学就读,课余时间在一家性暴力受害者援助中心当志愿者。我的子女都是关爱他人、快乐又聪明的孩子。
我们告诉你这些,是想让你知道,即使是受过儿童发展领域的专业训练的我们,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仍会感到困惑。我们告诉你这些,是想让你知道,当你敢于跟随自己的内心,对那些其他孩子都在参加的课余活动说“不”时,你并不孤单。我们告诉你这些,是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后回首往昔时,同样会告诉你,他们与亲朋好友相处的那段时光是多么重要,是那些经历让他们的成长充满快乐。
为什么写这本书
本书旨在与家长、教育从业者及政策制定者分享有关儿童发展值得注意的知识和经验。在过去的40年里,针对婴幼儿的科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能与全世界的科研人员一起见证这场科学革命,我们感到万分荣幸。作为科学家,我们都有25年以上的科学训练和研究经验;作为家长,我们诚挚地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和其他家长找回快乐的生活。我们希望帮助你了解孩子的发展之路,这样你就能够基于科学事实做出明智的选择,然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庭、课堂以及教育政策中去。
很多有关儿童发展研究的媒体报道所包含的科学事实寥寥无几。新闻报道和广告大肆渲染玩具对儿童大脑发育的益处,还把婴幼儿吹捧成数学天才。在本书中,我们将澄清事实。我们勾勒出了孩子真正的学习模式,帮助你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例如,书中包含很多“最佳教育时机”和“发现孩子的能力”版块。我们将帮助你抵挡努力培养小天才的诱惑,进而培养出幸福、健康、聪慧的孩子。
我们是谁
凯西·赫什-帕塞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天普大学教授兼婴儿实验室主任。罗伯塔·米尼克·格林科夫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特拉华大学主持婴幼儿语言研究项目。我们都是获得国际公认的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起从事研究工作。我们是彼此最好的倾听者和育儿顾问,我们还共同撰写和编辑了10本书,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80多篇论文。我们与业内同人一起,探索人类发展的秘密。
我们曾在儿童发展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从多个角度分享了我们的观点。我们的研究经费来自社会,我们希望能回馈社会,与家长和专业人士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一起研究孩子怎样学习语言(这是孩子3岁就能完成的“神秘壮举”),也许因为我们对这一主题的热情富有感染力,我们之前出版的书《宝宝是如何说话的》(How Babies Talk)已经被翻译成四种语言。
如前所述,我们理解那些受苦受累的父母,他们一直在努力和时间赛跑。我们自己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也会犯过度规划的错误,每次承担犯错后果的都是我们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身心俱疲、压力过大。育儿从来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相比起来,上班可能反而让我们感到轻松。我们的孩子从未使用过识字卡,但他们都从小就学会了如厕,知道怎样读写,也热爱学习。
我们还邀请了在天普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迪亚娜·埃耶博士共同撰写本书,她是知名的育儿书作者。她的著作《母亲的内疚》(Motherguilt)和《母婴联结》(Mother-Infant Bonding)获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评价。迪亚娜给予我们的帮助至关重要,她帮助我们整理我们想与读者分享的资料,确保本书始终具有可读性并引人入胜。
不仅是警告
埃尔金德教授和很多人都发出了警告,许多专家都谈到也写到过,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家长和孩子都面临着过度的压力。这本书不仅发出了警告,还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了良药。通过检视书中提到的科学家在智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方面收集到的证据,你会理解为什么玩耍等同于学习。读完本书,相信你会以一种全新又令人振奋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真正的需求。
这不是一本典型的育儿书。它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给宝宝拍嗝、什么时候开始如厕训练,或怎样管教学龄前儿童。但是,这本书将为你提供力量,为你和家庭创造更平衡的生活。未经媒体炒作和专业营销,本书所有内容都直接来自实验室。充分地理解儿童发展专家真正想传达的信息,你将能更好地以批判的眼光阅读和评判媒体的相关报道。最重要的是,你将更有信心地在教养下一代的路上向前迈进。

专家评论

2003年美国“美好生活图书奖”最佳心理学类图书
凯西·赫什-帕塞克博士是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领域的泰斗,她参与指导设计的乐高玩具影响了全世界无数儿童。本书以大量科学研究为依据,揭示了玩耍对儿童的重要性。玩耍不仅是儿童学习的方式,也是他们内在的需求。顺应儿童的这一天性,他们会成长得更健康、更幸福也更成功;压制这一天性,不仅会让他们的成长过程失去许多乐趣,更会阻碍他们的智力和心理发展,也给亲子关系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对于普遍焦虑的中国父母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及时、令人信服的好书。
—赵昱鲲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人类婴儿从一出生就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物理世界、人类社会,以及语言、数量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感知和探索能力。本书是长期进行儿童早期研究的国际顶尖发展心理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晶。更可贵的是,本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事例讲述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规律,同时始终伴以如何育儿的专业指导和建议。有幸拿起这本书的父母将会重获欣赏和认识孩子的眼光,养育更加科学、自信。
—孟祥芝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孩子在与大自然交互时掌握了世界的运行规律,在成人的日常照料下发展出了流利的口头语言,在与小伙伴们的嬉戏与交往中学到了种种人际规则。而近年来,我们却热衷于用各种人为的方式去改变孩子这种自然的学习方式。这本书用科学严谨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使用的那些方式并没有让孩子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而只有符合人类进化规律的学习方式,才真正有效。
—胡清芬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观察到: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总是那么开心和聪慧,仿佛身上带着光,充满了能量。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而《游戏天性》这本书恰好告诉了我们这种本能感觉背后的科学道理。阅读此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孩子那么爱玩,他们是如何通过玩耍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书中提供的小游戏,以此来评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对你和孩子而言,越早读这本书越好!
—郝景芳
“童行学院”创始人
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
高效地学习无疑是儿童成长的必要任务。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影响儿童学习效率的四个关键元素:活跃性、参与性、意义性与社交性。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形式同时具备这四个元素呢?答案是游戏。这也许就是大自然把游戏设置为儿童天性的原因吧。在《游戏天性》一书中,作者不只给出了“玩耍=学习”的结论,更通过详细拆解孩子的日常玩耍,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貌似毫无意义的活动,藏有如此深刻的学习内涵。
—李岩
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
《游戏力》中文译者
教育焦虑之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尽早起跑,急切地让孩子从小多学多记,但往往忘了—学是成长的结果,而不是成长的目的。玩,是孩子的语言,是孩子无比自然、高效、深入、愉悦的学习方式!除了“为孩子好”,父母还可以“帮孩子好”,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玩。非常欣喜,这本经典心理学图书能来到中国,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用更好的方式陪伴孩子在“玩”中长大!
—郭俞彬(晴天妈妈)
亲职帮创始人
《玩法养育》《隔代养育》作者
游戏是孩子最早掌握的学习方式。你很难见到有哪种学习方式如此“饱满”:有趣、有体验、有挑战、有收获。但太多家长过度强调童年期那些“一看就是学习的学习”,却忽视了这种最能让知识进入孩子大脑的学习方式。如果要学会尊重孩子那充满童趣的学习习惯,本书不可错过。
—叶壮
心理学者
《边游戏,边成长》作者
很多父母和儿童护理工作者因为育儿产业复杂的局面而高度紧张,这本书将为他们带来耳目一新之感。本书作者凭借敏锐的科学眼光,以轻松的笔触分析了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已知和未知的知识。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作者
这本书可谓精品!近来我们频繁看到、听到关于儿童发展的过于夸张的说法,作者对此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可谓雪中送炭。这是一本家长、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书。
—罗斯·帕克(Ross D. Parke)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废品爸爸》(Throwaway Dads)作者
不要把钱浪费在教你的孩子如何阅读、书写和进行加法运算的识字卡、高科技玩具和电脑程序上。这本书中的建议能帮助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健康、聪明的人,这是教育玩具店里的任何东西都做不到的。这本书是一部杰作,为当代父母敲响了警钟。
—劳伦斯·斯滕伯格(Laurence Steinberg)
美国天普大学杰出心理学教授
《你和你的青少年期孩子》(You and Your Adolescent)作者
这是一本优秀的通俗读物。现代家长面临巨大压力,他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唾手可得。但是,哪些信息是他们可以依赖的呢?本书提供了一份指南,将证据与炒作区分开来,以通俗易懂的笔调准确描述了关于儿童发展和育儿的科学发现。这本书号召父母“相信自己”,说明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孩子们需要的是尽情玩乐,而不是辨读识字卡片。家长们不管身处何地,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他们急需的帮助。这本书可谓是及时雨,让人爱不释手。
—安德鲁·梅尔佐夫(Andrew N. Meltzoff)
华盛顿大学心智、大脑与学习中心主任
《孩子如何学习》(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作者之一
回顾数十年的儿童发展研究,作者对媒体报道的加速儿童学习的效果提出异议,并建议让孩子自己去培养好奇心(就像爱因斯坦和其他智识精英一样),而不是“填鸭式教学”。这本书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各个重要的发展领域—数学、阅读、言语交流、科学、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并且掌握帮助孩子学习、成长的科学方法。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家长若是遵照书中所讲,就一定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减轻自己和孩子身上的压力,创造平衡美好的生活。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多亏了这本《游戏天性》,那些为孩子“神奇的”0~3岁学习窗口期而焦虑的母亲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是一本实用的育儿经,两位主要作者是两位母亲,她们的另一重身份是发展心理学家。她们戳穿了被过度炒作的教育神话,告诉你为什么让孩子放松和找回孩子的童年是培养孩子心智的最佳方式。
—《育儿杂志》(Parenting)

上架指导

亲子教育

封底文字

凯西?赫什-帕塞克博士是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领域的泰斗,她参与指导设计的乐高玩具影响了全世界无数儿童。本书以大量科学研究为依据,揭示了玩耍对儿童的重要性。对于普遍焦虑的中国父母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及时、令人信服的好书。
—赵昱鲲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本书是长期进行儿童早期研究的国际顶尖发展心理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晶。更可贵的是,本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事例讲述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规律,同时始终伴以如何育儿的专业指导和建议。有幸拿起这本书的父母将会重获欣赏和认识孩子的眼光,养育更加科学、自信。
—孟祥芝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这本书用科学严谨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使用的某些方式并没有让孩子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而只有符合人类进化规律的学习方式,才真正有效。
—胡清芬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教授

阅读此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孩子那么爱玩,他们是如何通过玩耍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书中提供的小游戏,以此来评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对你和孩子而言,越早读这本书越好!
—郝景芳 童行学院创始人 第74届雨果奖得主

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影响儿童学习效率的四个关键元素:活跃性、参与性、意义性与社交性。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形式同时具备这四个元素呢?答案是游戏。在《游戏天性》一书中,作者不只给出了“玩耍=学习”的结论,更通过详细拆解孩子的日常玩耍,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貌似毫无意义的活动,藏有如此深刻的学习内涵。
—李岩 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 《游戏力》中文译者

玩,是孩子的语言,是孩子无比自然、高效、深入、愉悦的学习方式!非常欣喜,这本经典心理学图书能来到中国,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用更好的方式陪伴孩子在“玩”中长大!

—郭俞彬(晴天妈妈) 亲职帮创始人 《玩法养育》作者
 
游戏是孩子最早掌握的学习方式。你很难见到有哪种学习方式如此“饱满”:有趣、有体验、有挑战、有收获。如果要学会尊重孩子那充满童趣的学习习惯,本书不可错过。
—叶壮 心理学者 《边游戏,边成长》作者

推荐序

放下“武器”,开始玩吧
如今,我们在育儿时掌握了太多“武器”,这些“武器”多半来自身边的育儿群或关注的育儿“大V”。各种新奇理论、育儿工具、母婴商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在一次又一次育儿群的闲聊中,在一个又一个育儿“大V”的“洗脑”中,我们掌握的育儿“武器”越来越多。我们似乎无所不晓,无所不能。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的育儿焦虑也日益增加,“鸡娃”越来越盛行。什么是“鸡娃”?简单来讲,就是从小给娃“打鸡血”,让娃成为升学竞争中的优胜者。家长从怀孕期便开始胎教;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接受早教;三岁后开始接受英语启蒙,外加各类语文、数学与艺术启蒙;进入小学,各种补习班更是占满了孩子的整个周末。
在“鸡娃”的家长眼中,育儿就是一场战争,一步先,才会步步先;一步落后,就会抱憾终生。而那些育儿“武器”,就是能够让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

育儿,真的是一场战争吗?不,育儿并非一场战争,它既不是你与自己孩子的战争,也不是你与其他家长的战争,更不是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战争。
育儿,真的需要什么“武器”吗?不,你可以放下一切“武器”。你唯一需要了解的是儿童发展领域的科学知识,明白孩子发育的规律。
什么是儿童发展?它是西方蓬勃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探讨0~18岁孩子的身心发展,包括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与社交发展、运动发展,等等。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领域,也是目前心理学领域最受瞩目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名家层出不穷。
与其花费心力了解如何使用那些道听途说、难以证伪的育儿理论来育儿,不如认认真真掌握儿童发展科学的规律。
本书综述了成百上千位儿童发展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果将这些成果总结为一句你最应该记住的话,那么它是什么?
游戏之于孩子就像汽油之于汽车。
正如本书所言,我们大大低估了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孩子在上学前的游戏就是学习。例如,关于孩子数学能力的培养,你可以翻到本书第3章,看一看如何玩数字游戏;关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你可以翻到第4章,找到如何通过手语、婴儿语等方式玩语言游戏。同样,在第7、8章你可以找到与认知和社会情绪有关的游戏,在第9章你可以找到与运动有关的游戏。

作为家长,看到游戏,你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我该到哪里去买这些玩具?我该让孩子到哪里去上这门课?
这种下意识反应是错误的。真正有帮助的游戏可能并不需要你付费,反而是简单、有趣的玩耍。本书提及的大部分游戏都是这样的。
关于如何让孩子玩得更好,你需要知道以下四个要点。
(1)开放式的游戏远比非开放式游戏好
第9章介绍的研究告诉我们,开放式游戏更能够培养孩子的智力,使孩子的创造力源源不断。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解决发散性问题需要更多创造性思维,因为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目前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游戏大多数都属于非开放式游戏,都是有正确答案的,这会潜移默化地固化孩子的思维,这样的游戏并不好。
(2)实物游戏远比电子游戏好
我升级当爸爸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电视机扔掉了。无论市面上如何鼓吹孩子看电视以及玩电子游戏的益处,事实上,在儿童发展早期,孩子接触电视和电子游戏越少越好。人的大脑是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过早地接触进化晚期的产品,会让我们错过进化赋予我们的力量。
那么在早期,给孩子看什么样的视频更好呢?给孩子看重复的、慢速的视频更好。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孩子喜欢重复,他们能在缓慢且重复的内容中学到东西—每次都能获得新知识,并乐于找到可预见的模式”。不妨想象一下,你给孩子买了一个视频,它只是不断重复,你可能以为商家欺骗了你,但其实孩子的学习非常需要重复。过于追求新鲜的刺激并非好事。
(3)真人参与的游戏更好
在儿童早期,有一个重要的能力是心理理论能力。提高心理理论能力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和别人玩假装游戏。另一个提高心理理论能力的方法是父母与孩子在家里谈论感受的时候,多涉及一些心理状态语。什么是“心理状态语”?就是“我要”“我想”“你以为这是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等等。
(4)“润物细无声”的游戏更好
有时并不需要刻意游戏,“润物细无声”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当你和孩子在外面一起走路时,你可以和孩子故意歪歪斜斜地走路,他的好奇心瞬间会被唤起,他会模仿你,从而锻炼身体平衡性。再比如,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个小游戏—在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之前,和孩子商量一下今天看几集,是一集还是两集,这样孩子的数感就能得到发展。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孩子从小就用过家家、玩土、戏水的游戏来表征这个世界,这种强大的能力是动物和机器人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大人往往低估了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游戏是孩子体验生活、建构世界、创造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早期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现在,让我们放下那些所谓的育儿“武器”,不妨打开这本书,开始和孩子一起玩吧。

阳志平
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
“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图书目录

赞 誉
推荐序
前 言
第1章 当代父母的困境 ┆1
匆匆忙忙的童年 ┆2
追逐更快、更好、更多的社会 ┆3
培养优秀孩子的竞赛是如何开始的 ┆5
崇尚成就,丢失童年 ┆7
培养聪明孩子更好的方法 ┆11
积极反思、抵制诱惑、重新定位 ┆13
你会在本书中发现什么 ┆14
第2章 孩子的大脑:学习如何发生 ┆17
被谬见包围的善意父母 ┆19
“塑造聪明大脑”炒作的起源 ┆21
你真正需要了解的大脑基本知识 ┆23
大脑未必越大越好 ┆25
“丰富的环境”和大脑发育 ┆27
头三年和关键期理论 ┆31
第3章 与数字玩耍:孩子怎样学习数量概念 ┆39
两项研究的不同结果 ┆40
数字敏感性并不等同于数学 ┆42
数与量 ┆43
计数 ┆44
孩子对计数真正了解多少 ┆46
计数原则的习得 ┆49
数轴 ┆53
计数和比大小 ┆54
研究结果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55
第4章 语言:咿咿呀呀的力量 ┆61
推进对话 ┆62
宝宝如何学会说话 ┆68
语言乐团 ┆77
赋予语言乐团意义(第二年) ┆77
语言乐团的语法部分 ┆80
更复杂的句子(第三、四年) ┆82
孩子开始学习语言乐团里的语用部分(第四年) ┆85
话匣子和闷葫芦 ┆88
家长的角色是语言搭档 ┆90
第5章 读写能力:字里行间的意义 ┆100
你所听说的阅读学习 ┆101
学习阅读真正的关键 ┆103
阅读的基石 ┆105
阅读之旅 ┆113
读写能力培养中家长的责任 ┆124
第6章 欢迎来到乌比冈湖:解析智力 ┆130
强调智商的误区 ┆132
到底什么是智商 ┆133
什么是“天赋异禀” ┆134
利用智商 ┆136
婴幼儿也有智商 ┆137
家长应该怎样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138
皮亚杰、快餐店和孩子的学习方式 ┆141
从拨浪鼓到物理学的渐进 ┆143
孩子对所处世界的变化了解多少 ┆145
推理的萌芽 ┆148
给予孩子一点帮助 ┆149
混淆智力与成绩的危险 ┆151
第7章 我是谁:自我认知的发展 ┆157
孩子如何发展自我认知 ┆158
学龄前儿童失真的自我认知 ┆159
更为平衡的自我认知 ┆161
生理自我 ┆162
社会/情绪自我 ┆169
智力自我:溢美之词的危害 ┆179
再议谬见 ┆182
第8章 很高兴认识你:孩子的社交智力是怎样发展的 ┆187
社交技能入门 ┆188
社交学习的同心圆 ┆189
认识他人的身体 ┆190
认识他人的情绪 ┆191
认识他人的想法 ┆201
对他人的认识 ┆207
第9章 玩耍:学习的圣地 ┆213
玩耍的意义是什么 ┆214
父母何时加入游戏 ┆216
玩耍的基本概念 ┆218
为什么缺少玩耍是有害的 ┆221
为什么玩耍在21世纪尤为重要 ┆222
孩子是怎样玩耍的 ┆224
玩玩具有利于智力发展吗 ┆228
趋同与发散性游戏 ┆231
假装游戏和语言发展 ┆233
孩子何时能够遵守游戏规则 ┆246
运动游戏的好处 ┆246
第10章 优质育儿的新方法 ┆253
问题出在哪里 ┆255
社会中的四种育儿谬见 ┆256
致父母的四项原则 ┆260
平衡是关键 ┆266
全新育儿箴言 ┆268
将四项原则运用于家庭教育 ┆269
将四项原则运用于学前教育 ┆271
将四项原则运用于社会实践 ┆275
把童年还给孩子 ┆275
致谢 ┆277
注释 ┆28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贾 楠 乔凯平
作者: (美) 巴里 H. 坎特维茨(Barry H. Kantowitz) 密歇根大学 亨利 L. 罗迪格(Henry L. Roediger, III)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戴维 G. 埃尔姆斯(David G. Elmes)华盛顿与李大学 著 郭秀艳 导读
作者: [美]约翰?比奈尔(John P.J. Pinel)
作者: (美)加洛蒂(Galotti,K. M.)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 琳赛?吉布森(Lindsay C. Gibson)著
作者: [美]杰夫·桑德斯(Jeff Sanders)
作者: [美]杰伊·海因里希斯(Jay Heinrichs)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