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作者 : 雷渭侣
出版日期 : 2007-12-06
ISBN : 7-111-22094-7
定价 : 2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81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在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涵盖了计算机实际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与广域网,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组网与互联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本书特点
  ●本书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融合为一体,教材结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本书紧密结合当前技术的新发展,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实用性;力求在讲述概念和原理上严格、准确、精炼;实例丰富,深入浅出。
  ●本书为便于教学,也为便于学生自学,每章最后附有小结和练习与思考题,画龙点睛地归纳每章精髂。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讲稿,以及近几年来主编出版的两本计算机网络教材,并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综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编写而成。本书主要供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信息学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成人教育学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参考学时为48~64学时,其中含上机12学时。
  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融合为一体;紧密结合当前技术的新发展,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实用性;力求在讲述概念和原理上严格、准确、精炼。为便于教学每章最后附有小结和练习与思考题,画龙点睛地归纳每章精髓。
  本书共包括9章和附录。第1章主要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发展、功能、定义、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第2章着重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协议的基本概念,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的各层功能特点,给出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信道复用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第3章主要介绍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停止等待协议和连续ARQ协议以及选择重传ARQ协议的工作原理,给出数据链路层两个协议例子——BSC和HDLC的帧结构,特别重点介绍了因特网的点对点协议PPP;第4章介绍网络层涉及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运输层提供的服务,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协议的概念;第5章介绍局域网的特点,局域网的体系结构,IEEE 802标准、CSMA/CD协议及IEEE 802.3标准、IEEE 802.5令牌环标准的工作原理,扩展局域网的方法,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概念;第6章介绍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几种高速网络:帧中继FR,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B-ISDN,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基本概念和帧格式;第7章着重介绍因特网(Internet)的定义和组成、TCP/IP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IP地址的构成和分类、因特网的服务功能、因特网用户的接入方式、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下一代IP地址——IP v6的构成特点、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层次概念;第8章主要介绍组网的设备、局域网的组网方法、常用网络互联设备的作用、第三层交换技术与应用;第9章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密码学与加密算法、鉴别与数字签名的概念、防火墙的定义及类型、SNMP与网络管理体系的结构。
  本书撰写分工如下:第1章和第2章由雷渭侣教授执笔,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和主编工作;第3章、第4章和第7章的7.7节由王兰波副教授执笔,并负责副主编工作;第5章由祝振宇老师执笔;第6章和第8章由李康老师执笔;第7章的7.1~7.6节由师平老师执笔,并负责本书习题的解答;第9章由朱雄杰老师执笔,并负责全书电子教案的制作。
  全书由苏运霖教授担任主审。
  对曾参与制定本书大纲及为本书提供过宝贵意见和建议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雷渭侣  
  2007年7月于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封底文字

本书在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涵盖了计算机实际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与广域网,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组网与互联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本书特点
  ●本书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融合为一体,教材结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本书紧密结合当前技术的新发展,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实用性;力求在讲述概念和原理上严格、准确、精炼;实例丰富,深入浅出。
  ●本书为便于教学,也为便于学生自学,每章最后附有小结和练习与思考题,画龙点睛地归纳每章精髂。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
1.1 在信息时代中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2
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
1.2.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2
1.2.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3
1.2.3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4
1.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5
1.3.1 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涵 5
1.3.2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
1.3.2 系统的区别 6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与应用 6
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6
1.4.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1.4.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8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0
1.5.1 资源子网的概念 11
1.5.2 通信子网的概念 11
1.6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2
1.6.1 带宽 12
1.6.2 时延 13
1.6.3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 14
1.7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5
1.7.1 计算机网络拓扑定义与分类 15
1.7.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18
小结 18
练习与思考 19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20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
2.1.1 信息、数据、信号、
2.1.1 信源、信宿与信道 21
2.1.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22
2.1.3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3
2.1.4 通信方式 25
2.2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7
2.2.1 网络协议的概念 27
2.2.2 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 29
2.3 OSI参考模型 30
2.3.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30
2.3.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30
2.3.3 OSI参考模型的功能 32
2.3.4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2
2.4 物理层 34
2.4.1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34
2.4.2 物理层协议举例 36
2.5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介 39
2.5.1 导向传输媒介 39
2.5.2 非导向传输媒介 44
2.6 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46
2.6.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46
2.6.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48
2.6.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51
2.7 信道复用技术 52
2.7.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
2.7.1 统计时分复用 53
2.7.2 波分复用 55
2.7.3 码分复用 56
2.8 数据交换技术 57
2.8.1 电路交换 57
2.8.2 报文交换 58
2.8.3 分组交换 59
2.8.4 交换技术的比较 60
小结 61
练习与思考 62
第3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 63
3.1 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基本概念 64
3.1.1 数据链路层在7层
3.1.1 协议中的地位 64
3.1.2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65
3.1.3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 65
3.1.4 链路和数据链路 66
3.2 数据链路层功能概述 66
3.2.1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功能 66
3.2.2 差错控制方法简介 68
3.3 停止-等待协议及其应用 70
3.3.1 停止-等待协议 71
3.3.2 具有实用意义的停止-等待
3.3.2 协议 71
3.4 连续ARQ协议 72
3.4.1 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72
3.4.2 滑动窗口 73
3.5 选择重传ARQ协议 74
3.6 数据链路层协议举例 75
3.6.1 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
3.6.1 控制协议BSC 75
3.6.2 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
3.6.2 协议HDLC 79
3.7 因特网中的点对点协议PPP 86
3.7.1 PPP协议概述 86
3.7.2 PPP协议的组成 87
3.7.3 PPP协议的数据帧格式 88
3.7.4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89
小结 89
练习与思考 90
第4章 网络层、运输层和高层协议 91
4.1 网络层 92
4.1.1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 92
4.1.2 路由选择 94
4.1.3 拥塞控制 102
4.2 运输层 109
4.2.1 运输层提供的服务 110
4.2.2 运输层协议类型 110
4.2.3 连接管理 111
4.2.4 传输连接上的流量
4.2.4 控制和缓冲策略 115
4.2.5 崩溃的恢复 118
4.3 高层协议 119
4.3.1 会话层协议 119
4.3.2 表示层协议 120
4.3.3 应用层协议 121
小结 124
练习与思考 125
第5章 局域网 127
5.1 局域网概述 128
5.1.1 局域网及其特点 128
5.1.2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比较 129
5.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129
5.2.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129
5.2.2 IEEE 802标准 131
5.2.3 IEEE 802 LLC协议 132
5.3 CSMA/CD协议和IEEE 802.3标准 134
5.3.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134
5.3.2 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
5.3.2 多路访问CSMA/CD 134
5.3.3 IEEE 802.3局域网的
5.3.3 MAC子层 135
5.3.4 IEEE 802.3标准的
5.3.4 物理层规范 136
5.4 令牌环和IEEE 802.5标准 136
5.4.1 令牌环的工作原理 137
5.4.2 IEEE 802.5局域网的
5.4.2 MAC子层 138
5.4.3 令牌环的管理 139
5.4.4 IEEE 802.5标准的
5.4.4 物理层规范 140
5.5 令牌总线和IEEE 802.4标准 140
5.5.1 令牌总线局域网的组成 140
5.5.2 IEEE 802.4标准局域网
5.5.2 的MAC子层 141
5.5.3 逻辑环路的管理 141
5.5.4 IEEE 802.4标准的
5.5.4 物理层规范 142
5.5.5 3种介质访问控制
5.5.5 方法的比较 142
5.6 虚拟局域网 143
5.7 无线局域网 144
5.7.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145
5.7.2 IEEE 802.11标准中的
5.7.2 物理层 146
5.7.3 IEEE 802.11标准中的
5.7.3 MAC子层 147
5.8 高速局域网 151
小结 155
练习与思考 156
第6章 广域网 157
6.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158
6.1.1 广域网的构成 158
6.1.2 数据报和虚电路 159
6.2 X.25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161
6.3 帧中继概述 162
6.3.1 帧中继的体系结构和
6.3.1 帧格式 162
6.3.2 帧中继的工作过程 164
6.3.3 帧中继的拥塞控制 165
6.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66
6.4.1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167
6.4.2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167
6.5 异步传输模式ATM 168
6.5.1 ATM的基本概念 168
6.5.2 ATM协议的参考模型 169
6.5.3 ATM的信元结构 172
6.5.4 ATM的逻辑连接机制 172
小结 174
练习与思考 174
第7章 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 175
7.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176
7.1.1 因特网的定义 176
7.1.2 因特网的组成 176
7.1.3 因特网的管理组织 177
7.1.4 我国因特网的发展前景 177
7.2 因特网的通信协议 179
7.2.1 TCP/IP协议 179
7.2.2 IP地址 182
7.2.3 子网划分 186
7.2.4 域名系统DNS 191
7.3 因特网的服务功能 193
7.3.1 WWW服务 194
7.3.2 电子邮件服务 194
7.3.3 远程登录服务 199
7.3.4 文件传输服务 200
7.4 因特网用户的接入方式 202
7.4.1 ISP的作用 202
7.4.2 拨号接入因特网 203
7.4.3 高速接入因特网 204
7.5 Intranet和Extranet技术 205
7.5.1 Intranet和Extranet概述 205
7.5.2 Intranet技术 206
7.5.3 Extranet技术 208
7.6 下一代网际协议IP v6(IPng) 209
7.6.1 IP v6的基本报头格式 210
7.6.2 IP v6地址空间 213
7.6.3 IP v4向IP v6过渡技术 215
7.7 下一代网络简介 216
7.7.1 概述 216
7.7.2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 223
小结 228
练习与思考 229
第8章 组网与互联技术 230
8.1 网络互联的概念 231
8.1.1 网络互联的类型 231
8.1.2 网络互联的层次 232
8.2 常用网络互联设备 234
8.2.1 网卡 234
8.2.2 中继器 235
8.2.3 集线器 235
8.2.4 网桥 236
8.2.5 局域网交换机 237
8.2.6 路由器 239
8.2.7 网关 241
8.3 局域网组网方法 241
8.3.1 局域网组网分层结构 241
8.3.2 快速以太网组网方法 242
8.3.3 千兆以太网组网方法 243
8.4 局域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244
8.5 第3层交换技术与应用 247
8.5.1 产生第3层交换的背景 247
8.5.2 网桥、交换机和第2层交换 248
8.5.3 第3层交换技术与产品 248
小结 249
练习与思考 249
第9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251
9.1 网络安全概述 252
9.1.1 什么是网络安全 252
9.1.2 通信安全 252
9.1.3 安全通信的特征 253
9.2 密码学与加密算法 253
9.2.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253
9.2.2 对称密钥 254
9.2.3 非对称密钥 257
9.2.4 密钥的分发与认证 259
9.3 鉴别与完整性 261
9.3.1 鉴别 261
9.3.2 数字签名 262
9.4 攻击与防范 264
9.4.1 网络安全威胁 264
9.4.2 TCP/IP协议栈中各层次的
9.4.2 安全性 265
9.5 访问控制和防火墙 267
9.5.1 防火墙的定义 267
9.5.2 防火墙的类型 268
9.6 病毒防范与网络安全 271
9.6.1 计算机病毒概述 271
9.6.2 网络病毒的防范 271
9.6.3 入侵检测 272
9.7 网络管理技术 272
9.7.1 网络管理概述 272
9.7.2 SNMP与网络管理体系
9.7.2 结构 274
9.7.3 网络管理软件概述 276
小结 276
练习与思考 277
附录 对网络实验的建议及题目 278
参考文献与推荐网址 28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Behrouz A.Forouzan 著
作者: 蔡开裕 范金鹏
作者: 吴功宜 吴英 等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邱鹏源 编著
作者: (美)Thomas Schenk
作者: (美)Mostafa Khalil 著
作者: 吴功宜 吴英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