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证券)投资学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典藏版)
作者 : (美)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M. Baruch) 著
译者 : 张伟 译
出版日期 : 2018-09-05
ISBN : 978-7-111-60070-1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42
开本 : 16
原书名 : Baruch: My Own Story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最早是我的几个孩子极力劝说我写下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渐渐长大成人,常常问我:“生活刚刚起步的年轻男士或年轻女士,现在仍然能做到您在过去做到的那些事吗?”或者问我:“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且持久存在的吗?”
其他人一直要我讲讲在华尔街的职业生涯—我暗自揣测,他们是希望我揭示某个不为人知的致富捷径和某个必然成功的发财魔法。另外一些人更为关心的,是我对自己熟悉的从威尔逊到艾森豪威尔这7任总统都有什么看法和评价。
还有一些人一直催促我回顾自己在两次世界大战和两次缔造和平期间的经历—我得坦白他们的强烈要求对我影响最大,他们想看看我的观察和观点是否会给解决今日世界面临的生存问题带来一些指导性思考。
实际上,我在20世纪30年代末便已着手撰写回忆录,但一拖再拖始终无法完稿。随着希特勒的崛起,我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国家备战,力图使我们国家得到最佳的战争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帮助国家加速动员战争资源以赢得战争胜利,同时也竭力避免重演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不禁发现自己还在奋力解决战争遗留下的诸多困难以及如国际核能控制之类的问题。
身负这些职责,虽然让我无暇顾及写作回忆录,但给了我更多可写的材料。这些经历赋予我新的眼光和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我也需要将以前写下的很多内容加以改写。
我最初打算直到自传写作完毕才付诸出版,但一部叙述起始于南北战争后重建时期、延展于原子弹成功研制之后的自传要压缩进一卷书中并非易事。另外,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回忆录理应趁自己尚在人世便公开发表,如此一来,对回忆录中所写内容可能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就能拿自己的观点来与作者当面对证。
因此,在年届87岁的我看来,似乎不应再等到以后才出版这本第一卷回忆录。我希望不久之后接着出版终卷本,目前我正在努力撰写。
或许,回忆录格外关注我的个性和人格形成阶段的那些岁月,会特别有益处。我们所有人在成年之后,谁也不会真正脱离年少时代留在身上的印迹。我们在成人生活中解决种种问题的那些方式,通常与我们如何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会偏离太远。
孩提时代,我既腼腆又胆小,在公众场合说话总是感到恐惧。我控制不住脾气,常常爆发些无名之火。随着年岁渐长,我喜欢上了赌博—如今,观看马赛、球赛或拳击赛,我依然感到紧张刺激,感到自己又年轻了。
无论看到别人做什么事情,取得什么成就,我都满怀动力设法亲身体验。在付出很多努力之后,我才领悟到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认识到自己如何才能做到最佳而将无法做好的事留给他人。
如果说这种成长的过程有什么“关键之处”,就在于,为让自己受到严厉的自我审视和自我评估,我付出了系统性努力。而当我逐渐认识自己时,我便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事实上,我在华尔街和商界度过的那些岁月成了我在人性方面接受教育的一个漫长历程。无论是在证券交易所还是在其他交易中遇到的问题,几乎总是如何将关于某个形势的众多客观事实与伴随这些事实而来的人类心理因素抽丝剥茧般地剥离开来。在离开华尔街进入公众生活后,我发现自己面临同样永恒的谜题—就是如何让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事物的性质与人类的天性保持平衡。
毋庸置疑,人类天性的变化较之我们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当新形势出现时,有些人尽管你苦苦相劝也要自以为是地坚守过去,宣称我们必须固守以往的规则和惯例;另外有些人则视过去的事情毫无价值,仿佛新形势要求采取全新的处理办法,必须依赖试错法反复试验。
为了有效地治理自我,这两种极端做法均须摒弃。真正的问题是,要知道何时应恪守古老的真理,何时应以新的实验性方法坚定地走下去。我在回忆录中阐明了我的行动哲学,我一直以来设法根据我的行动哲学,将随时准备冒险尝试新行动与采取预防措施以免重蹈过去的错误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我所做的事情有些可能会引来非议和责难。然而,我之所以叙述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只是因为我发现,与成功相比,错误和失败给人的教育意义要远远大得多。
在准备本卷回忆录材料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哈罗德·爱泼斯坦、萨缪尔·卢贝尔和赫伯特·斯沃普几位朋友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感谢。亨利·霍尔特出版公司的罗伯特·莱施尔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编辑建议。

上架指导

金融投资

封底文字

巴鲁克哲学

关于市场
有个简单的事实真相是,市场上根本不存在“有十足把握的事情”。
一个没有看空做空的市场就像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一样,没有任何人批评,没有任何人抑制错谬虚幻的乐观情绪,灾难必将降临。
股票市场产生波动,所记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类对这些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数以万计的一个个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这些事件可能会对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关于投机
我把投机者定义为:评判未来并在未来情形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的人。
投资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说是挖掘信息,还不如说已变成如何将不相关的细节从核心事实中区分开来并确定核心事实的意义何在。
赚到钱是一回事,留住钱又是一回事。事实上,赚到钱常常比留住钱更加容易。

关于自我
一个人专注于他人的错误,有时可以表现得具有犀利的洞察力,而当我们观察自身时,看到的景象又像隔着层层雾气般变得模糊不清。
一种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你往自己的脑子里储存的事实资料,而在于你获得的思想训练,在于你因认识过去的伟大思想而获得的关于生命的一般哲学。
谁也不比你更优秀,但在证明自己之前你也不比任何人好。

译者序

一位白手起家的犹太富翁,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股市投资者,一位开拓崭新领域的风险资本家,一位辅佐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从而被美国工商界誉为“多位总统顾问”的政治家。总之,一位在华尔街和华盛顿叱咤风云的人物。
将这些集于一身者唯有一人,他就是巴鲁克。巴鲁克活在美国投资界人士的心中,无论是流传数十年的《股票大作手利弗莫尔回忆录》,还是经典畅销书《漫步华尔街》和《对冲基金风云录》都有对巴鲁克投资理念的引述和赞赏。
巴鲁克之所以成为巴鲁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喜爱思考、善于思考,并基于思考形成判断,依据合理的判断毫不迟疑地实施行动。
“我并不聪明,但我喜欢思考。无数的人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只有牛顿才问为什么。”巴鲁克在别处如是说。然而,巴鲁克20岁出头刚在华尔街打拼的时候,并非喜欢思考的人。因为精力充沛,因为雄心勃勃,他在最初的几年里急于取得成就,常常通过保证金交易赌一只股票上涨或下跌,根本不做深入思考,多次遭遇痛心疾首的挫败。
一次又一次通过信用交易进行投机操作遭遇挫败之后,巴鲁克终于痛定思痛,领悟到思考与基于思考的判断和行动如何重要。于是,巴鲁克说:“我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一个从此永不摈弃的习惯—就是分析自己为何失败,认清都在哪些方面出了差错。随着我在市场上操作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后来把这个习惯做得更加全面深入。每当我操作完一次重大交易—尤其当市场形势已转向萧条时,我便抽身离开华尔街,到某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能够回顾所做的一切,检讨在哪些方面出了纰漏。这时候,我绝不会寻找借口原谅自己,心里只思虑着要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巴鲁克主要思考两类问题。一是思考关于某只证券、某个市场、某种经济形势的事实。有人说巴鲁克一直是投机大家,但巴鲁克给投机者的定义是:评判未来并在未来情形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的人。他认为,要成为这样的成功投机者,有三件事必不可少:
第一,你必须获得关于某个形势或某个问题的事实。
第二,你必须就这些事实所预兆的前景形成判断。
第三,你必须及时行动—免得为时已晚,再行动已于事无益。
巴鲁克所定义的投机者和他身体力行的投机者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听消息、随大流的短期投资者,因市场下跌无可奈何而长期捂住投资的所谓长期投资者,却在不折不扣地投机。
就投资股票而言,巴鲁克说,业余投资者多半对股票所属公司了解得不确切,对公司所处行业、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未来前景所知甚少。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公司管理层的智慧和品格。他宁愿投资善于经营管理而资金较少的公司,也不愿去碰拥有大量资金而管理人员却很糟糕的公司。由于个人能力和其他条件所限,要了解很多必须了解的事实很难做到,因此巴鲁克认为,个人投资者“不要买入太多不同的股票,最好仅持有几只可以持续关注的股票”“不要试图做个万事通,什么投资都想做;要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不时地重新评估所有投资,看看不断变化的情况是否已改变这些投资的前景”。
杰出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所撰经典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出版后不久,林奇接到一个电话:“我是奥马哈的沃伦·巴菲特,我刚刚读完你的书,我非常喜欢。”林奇著作的主旨在于:业余投资者作为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会发现经营表现良好的公司,进而全心研究公司的有关情况,便可能发掘出大牛股;而身处某个行业的业余投资者更有可能较早地发现业内的优秀公司;因此业余投资者的投资业绩完全有可能胜过专业投资者。巴菲特说,投资不是简单地购买股票的活动,而是一个理解企业商业模式和内在价值的过程。对于难以理解的“新经济”公司,巴菲特不为新经济大潮所动,而对于自己能理解和持续关注的股票却长期持有,如吉列、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百威啤酒等,他40余年来投资的股票总共仅有20余只,而正是这些他了解的为数不多的股票让他成了“巴菲特”。林奇和巴菲特建议和恪守的投资策略与巴鲁克不谋而合。其实,这也是常识,买股票好比嫁娶,你不了解、不能了解那个人,跟他或她能结秦晋之好吗?
巴鲁克思考的另一类问题就是人性。他是人性研究爱好者,经常在当时华尔街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常光顾的华尔道夫酒店观察、研究人性,也曾拿100万美元的保付支票做人性实验。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股票市场实际上可被称作总体反映社会文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以及商品、债券等价格会受到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一切事的影响,但是这些发生的事在证券市场又并非以无人情参与的方式表现出来。股票市场产生波动,所记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类由于人性对这些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无数的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这些事件可能会对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换句话说,股票市场就是人,是人在努力阅读未来。正因为人类具有这种孜孜阅读未来的特性,股票市场才变成了一个戏剧化的竞技场,人们在场上拿他们相互冲突的判断进行较量,让他们的希望与恐惧相互竞争,用他们的优点和弱点彼此对抗,以他们的贪婪之心与理想抱负进行比拼。
巴鲁克认为群众永远是错的,他说:“有两件事对心脏不利,一是跑步上楼,一是顺着人群奔跑。”由于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希望与绝望,像小米诺鱼一样喜爱群游,人们往往集体走向疯狂,股市牛角持续上顶,但不断推进的牛市背后的预期上涨思维若突然被某个事件折断,很多人就又会变成裸泳者,随着熊爪不断下抓,人们往往悲观失望,以为好时光永不再来了,从而踏上步履维艰的漫漫熊途。而巴鲁克在华尔街经历了最初几年的青涩苦痛后,常常逆势而为,反向操作。巴鲁克有个雅号叫“1929年崩盘前卖出股票的人”。其实,从1928年美国股市开始加速上扬、投机之风愈演愈烈时,巴鲁克因坚守“永远不要随大流”“东西价格足够高时,我就卖出”的行动原则(股价便宜与否的参照标准,按当今的说法就是对历史的、现在的和预期将来的市盈率这种最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估的结果),便开始卖出股票。巴鲁克对人性研究得很透彻,他知道人们无论试图做成哪件事,似乎总会被情绪和情感驱动着做过了头。所以,当希望高涨之时,他总是告诫自己:“二加二仍然等于四,谁也不曾发明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没有任何付出却可以有所收获。”但是,当市场多次出现一片萧条、股票变得如出一辙地便宜、人们提心吊胆不敢介入时,他又会提醒自己:“二加二依然等于四,谁也不能让人类长期消沉下去。”巴鲁克思考人性的心得与近几年来西方学界和投资界热情关注的行为金融学两大研究范畴之一的心理偏差完全一致。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性中存在根深蒂固的心理偏差,从而导致行为偏差,如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而这些行为偏差又对证券定价产生了重大影响。
巴鲁克对事实和人性的思考同时又是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寻找事实的工作非常困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证券市场中,当任何形势的相关事实来到我们面前时,都是透过一重人类情感的帷幕。因此,投资者始终要面对一个问题:就像解开盘缠错杂的绳结一样,需要分清哪些是冷冰冰的确凿的事实,哪些是人们面对这些事实时展现出的热烈情感。投资者在厘清事实之后,应以事实为依据,冷静、思路清晰地进行操作。
世界是复杂的,因此无论你如何努力思考事实也不免犯下错误。巴鲁克认为,如果你发现事实与先前了解的不相符合,就要迅速接受损失,干净利落地处理损失。任何人都不能做到一贯正确。实际上,要是某个投资者在一半时间里做到正确无误,他就已经达到很不错的水平了。十次中即便有三四次正确,如果对于已出现失误的投资具有快速止损的意识和行动,他也能赚到很多钱。人性也是复杂的,所以即便巴鲁克是身经百战的投资者,也犯过重大错误。比如,虽然他20多岁基于对事实的清晰思考和准确判断,冒着人身遭受伤害的危险对抗股市大佬,赚到了第一桶金70万美元,但是,因为一位好友在咖啡交易中是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又具有人们求之不得的商业判断力,30多岁的巴鲁克便轻信好友而参与巴西咖啡交易,这次交易让他损失了七八十万美元。
巴鲁克通过叙述亲身经历的挫败,希望其他人可以从他的错误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但他说:“我又必须坦白,我对于可以给出的任何建议会有多大效果还是有些怀疑。不管怎样,只有当我们自己也犯下同样的错误时,那些错误的教育意义才会充分显现出来。”毕竟,了解正确理念与实践正确理念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人们不经历鏖战和挫败也很难真正掌握正确的投资理念。然而,孩童固然是在跌跤中成长起来的,事先了解哪儿容易摔着、怎么容易碰着,至少是有提醒意义的。
巴鲁克自传共有两卷,本书是第一卷,也是与第二卷完全独立、自成一体的一卷。本书主要叙述了巴鲁克的成长经历,在华尔街的成功与挫折,他的投资哲学和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他叙述的这些或者点到即止的小故事,或者细致描述的交易实例,令人读来兴味盎然。本书也涉及巴鲁克在华盛顿的政界经历,但多半透着他在华尔街的历练对他在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巴鲁克自传第二卷主要讲述他在华盛顿担任公职和数届总统顾问的经历,该书的英文书名叫Baruch: The Public Years。

推荐序

最重要的是人性
中国投资者非常熟悉格雷厄姆—巴菲特的导师、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鼻祖。
中国投资者对巴鲁克非常陌生,我告诉你,格雷厄姆非常佩服巴鲁克。
巴鲁克1870年8月出生,19岁进入华尔街,25岁就成为华尔街证券经纪公司的合伙人,在32岁就已通过投资成为百万富翁。
不要小看当年的百万富翁,1900年美国实行金本位,当时1盎司黄金价值20.67美元,而现在的金价已远高于当年的价格,也就是说,当年的百万富翁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
格雷厄姆生于1894年5月,1914年20岁时进入华尔街,这时巴鲁克已经是华尔街的大腕,身价百万了。可以说,巴鲁克是美国第一个通过投资而不是做实业成为百万富翁的最有名望、最成功的人。格雷厄姆在约26岁时读了巴鲁克自传的第一卷,对其巨大的成功投资印象深刻。
当时的百万富翁巴鲁克绝对是格雷厄姆的老前辈和偶像,就像亿万富翁老摩根是巴鲁克的老前辈和偶像一样,格雷厄姆称巴鲁克为大人物(Great Man)。
巴鲁克一生遗憾没有和摩根合作过,格雷厄姆对自己没能和巴鲁克合作,不仅仅是遗憾,甚至是悔恨。
这可不是我的猜测,而是格雷厄姆在自传中亲口所说。
格雷厄姆和巴鲁克有一点完全一样,他们都是先从证券经纪公司的小职员做起,后来成为合伙人,再后来都决心独立管理投资。
1927年,格雷厄姆出人意料地开始和巴鲁克交往。格雷厄姆按照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向巴鲁克推荐了一些有长期稳定盈利记录,价值却被严重低估的股票。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大人物不但屈尊认真听了他的分析,还十分认可,大量买入他推荐的股票,这让他深感自豪。从此,两人有了更多的交往。巴鲁克曾经两次帮助格雷厄姆进入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还把他介绍给当时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巴鲁克根据格雷厄姆的建议赚了不少钱,他越来越赏识这个年轻人,于是出现了格雷厄姆在自传中描述的一幕:
1929年,巴鲁克让人传信,说他想在办公室里见我。我来到他的办公室……他说,他要向我提出一个他以前从未向任何人提过的建议—希望我成为他的投资合伙人。“我现在已经57岁了,”他说,“是时候了,我该轻松一下,来让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分挑我的担子,也分享我的利润。”他又说,我应该放弃自己现在手头上的业务,全身心地投入我们俩新的合伙事业中来。我回答道,他的建议让我受宠若惊。事实上,我对他的建议感到无比震惊,但我认为我不能如此突兀地结束与现有朋友和客户间的融洽关系。由于这个原因,这件事就告吹了。如果当时我不考虑其他人就接受他的条件的话,我随后7年的遭遇将会多么不同,又将会多么美好啊!
为什么格雷厄姆这样说呢?
因为他俩谈后不久,股市开始大跌,进入了历史上最大的大熊市,从1929年9月牛市最高的386点,跌到1932年6月最低的41点,跌幅为89%。
巴鲁克及早撤离股市,而格雷厄姆却没有撤离,结果亏到几乎倾家荡产,7年之后,直到1935 年12 月,才把所有亏损弥补完毕。这7年对于格雷厄姆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也是最痛苦的日子。
为什么巴鲁克会成功逃过1929年的大熊市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巴鲁克分析基本面认为股价实在被高估得离谱。
格雷厄姆在自传中回忆道,在1929年牛市到达高峰前,他和巴鲁克有过一次交谈,他们都认为股票市场实在高得太离谱了。巴鲁克说,银行为股票投资提供的定期贷款利率为8%,而股票市场的股息收益率却只有2%,这绝对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二是巴鲁克分析市场群体行为,发现投机实在疯狂得离谱。
巴鲁克在自传中说:“在华尔街我以前的公司外面,过去总是有个老年乞丐在那里行乞,我经常给他点儿小钱。在1929年股市疯狂飙升期间,有一天他突然叫住我说:‘我有个很好的内部消息要告诉你。’要是乞丐、擦鞋童、理发师和美容师之类的人也能告诉你如何发财,这时你就该提醒自己,再也没有比相信毫无付出却能有所收获更加危险的幻想了。”
巴鲁克如此回忆他卖出的经过:当1928年多次卖出股票时,他总觉得行情突发逆转下跌就迫在眉睫,结果却发现市场继续攀升。1929年8月,他在苏格兰度假,得到消息,有人提议用若干只老铁路公司的股票交换新组建的两家控股公司的股票,这次交换很有可能将相关公司的股票提升至极高的价位。他发电报给三个关系密切的人,问他们对时下行情做何判断。一位在美国金融界拥有极高职位的人士在评价整体工商业形势时说它“就像是风向标,表明将会出现一阵狂风似的繁荣发展”。这种过度乐观让他深感忧虑,于是他决定乘船回国。在纽约上岸不久,他决定卖出一切能卖出的股票。
其实在基本面分析上,格雷厄姆要远远超过巴鲁克,而且他在两人交谈时就预言股市肯定会大跌,跌到相反的情形,贷款利率是2%,股息收益率是8%,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同样做出了正确判断,为什么巴鲁克成功逃离大熊市,而格雷厄姆却没有呢?
只有一个原因,巴鲁克在分析人性方面,远远超过格雷厄姆。
阅读巴鲁克的自传,能够深刻体会到,其实这本书都是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股票市场产生波动,所记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类对这些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数以百万计的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这些事件可能会对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股票市场就是人,是人们在努力阅读未来。而且,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这种孜孜以求的特性,股票市场才变成一个戏剧化的竞技场,男人、女人在场上拿他们相互冲突的判断进行较量,让他们的希望与恐惧相互竞争,用他们的优点和弱点彼此对抗,以他们的贪婪之心与抱负理想进行比拼。
后来,随着转向公共生活领域,我发现,自己从过去作为投机者的岁月里学到的关于人的东西,同样适用于其他所有人类事务。无论我站在股票报价机旁俯身查看股票报价,还是在白宫发表演说;无论我是出席战时理事会,还是参加和平会议;也无论我是关心赚钱,还是设法控制原子能的使用,我发现人性毕竟还是人性。
巴鲁克在自传中深刻反思1929年股市崩盘的人性原因:为什么崩盘之前市场中的人们会不计后果狂热地高价追涨买入呢?
巴鲁克读了麦基1841年出版的书《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才明白,这种疯狂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展现出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心理,他在自己的一生中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类似的狂热表现,例如20世纪20年代佛罗里达州出现的地产繁荣和导致1929年崩盘的股市投机,希特勒在德国政坛的崛起也可以部分归因于此。他总结出群体疯狂行为的两个特点。
一是高重复性:“这些群体疯狂行为在人类历史上一再重现,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说明它们一定反映了人类天性中具有某种根深蒂固的特质。人们无论试图做成哪件事,似乎总会被驱动着做过了头。”
二是高传染性:“这些群体性疯狂行为还有令人奇怪的一面,无论受过的教育多么高,也无论职位多么高,都不能让人获得不受这种病毒传染的免疫力。”
怎么利用群体疯狂行为这种人性的弱点来战胜市场呢?
巴鲁克提出以下三个投资成功之道。
一是实事求是。
我的亲身经历教会自己的两大教训—在采取行动之前获得关于某个形势的事实至关重要;获得事实是需持之以恒努力为之的工作,且需对事实随时保持警惕。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知之较少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在投资领域比在其他任何领域都更为有效、更加正确。在评估单个公司时,应仔细考察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一家公司的真实资产、手头所持现金占其负债的比例、物质财产价值几何。第二,一家公司持有的经营业务的特许权,换个说法就是公司制造某个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人们是否想得到或必须拥有其产品或服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家公司管理层的品格和智慧。我重申一遍,关于不同公司的这些基本经济事实,必须持续不断地加以检查、再检查。有时,我已犯下错误,但通过及时放弃自己的立场,仍然能够赚到利润,全身退出投资。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投机者会观察那些预示未来前景的当前事实,并在未来情况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他必须像外科医生那样,能够在一团复杂的肉体组织和相互抵触的细节中搜寻出有重要意义的事实。然后,他还得像外科医生那样,必须能够以自己眼前的事实为依据,冷静、思路清晰、技巧娴熟地进行操作。寻找事实的工作非常困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股票市场中,当任何形势的相关事实来到我们面前时,都是透过一重人类情感的帷幕。驱动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因素,并非没有人情参与的经济力量或不断变化的事件,而是人类对这些发生的事情做出的种种反应。股票投机者或分析者始终要面对一个问题:就像解开盘缠错杂的绳结一样,需要分清哪些是冷冰冰的确凿的事实,哪些是人们面对这些事实时展现出的热烈情感。相形之下,没多少事情做起来比这更为棘手。不过,主要障碍还在于能否让我们自己从深陷其中的情感中解脱出来。
当希望高涨之时,我总是再次告诫自己:“二加二仍然等于四,谁也不曾发明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没有任何付出却可以有所收获。”而当展望前景陷入悲观之际,我又会提醒自己:“二加二依然等于四,谁也不能让人类长期消沉下去。”
二是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其实更准确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中国股市上一波大牛市,从2005年6月的998点涨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那两年多非常流行一首歌《死了都不卖》。可是股市短短一年就从6124点跌到了1700点以下,在大跌70%之后,也许有些人才明白:不卖都死了。
巴鲁克将自己财运长久的原因归于能够知足常乐,及时获利抛出:“我在股市操作中,一次又一次当股票尚在上升途中便抛出股票,这也是我一直能守住财富的一个原因。太多的时候,倘若继续持有某只股票,我本来可能挣到多得多的钱,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某只股票崩盘时,我本来也会恰逢不幸,惨遭巨亏。如果说由于这种习惯做法使我错失了一些赚钱机会,那么我同时也避免了陷入‘破产’的境地,而我看到其他很多人正是因此而不名一文。”
三是逆向投资。
股市中大部分人是追涨杀跌的盲从者,都是想随大流赚上一票,结果却完全相反。顺势而为看起来很容易,但股市大众的疯狂之势永远无法预料。要想战胜市场,更好的办法是远离市场的疯狂,冷静思考投资价值,逆势而为,在市场疯狂上涨时及早卖出,在市场疯狂下跌时及早买入。
巴鲁克从不相信逃顶抄底,只相信高抛低吸,不是涨了就买、跌了就割,而是价值投资,过于高估时卖出,而过于低估时买入:“有些人自吹自擂,说什么可以逃顶抄底—我绝不相信谁能做到这一点。东西看起来价钱足够便宜,我就买入;看起来价钱足够高,我便卖出。正因为如此行动,我才成功避免被市场波动中出现的极端狂野的情形冲昏头脑,才不至于随波动的大潮一道颠簸起伏而葬身水底;事实证明极端狂热和极端悲观的氛围必将招致灾难。”
巴菲特的概括最为精辟: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战胜市场,就是战胜人性,就是战胜自己,难,难,实在是难。
巴鲁克也感叹:“我该犯的错误全都犯了—因为雄心勃勃,因为精力充沛,很可能所犯的错误还超过了我应该犯下的。所以你不妨说,我在华尔街的整个生涯实际上就是一个在人性方面接受教育的漫长过程。”
阅读本书,就是一个在人性方面接受教育的过程,幸运的是,这位老人用一本书为我们浓缩了他95年人生的过程,浓缩了一个自称为投机者实际也是投资者一生的成功三要素,即寻找事实、分析预判和及时行动。
我把投机者定义为:评判未来并在未来情形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的人。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这是人类在处理一切事务包括缔造和平和发动战争中一种最无价的能力),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你必须获得关于某种形势或某个问题的事实;第二,你必须就这些事实所预兆的前景形成判断;第三,你必须及时行动—免得为时已晚,再行动已于事无益。我听到很多人在谈到某件事时颇有见地,甚至是聪明绝顶—结果,当需要按照自己的信念实施行动时,却看到他们弱而无力。
学习巴鲁克,付诸行动吧。
请一定要在行动时牢记巴鲁克的十大投资原则。
(1)不要投机,除非你可以把投机当作一份全职工作。
(2)谨防理发师、美容师、侍应生,实际上要谨防任何人给你带来“内部”信息或“特别消息”这样的好东西。
(3)在买入某只证券之前,必须弄清楚一切可以弄清楚的关于这只证券的公司、公司管理和公司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盈利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
(4)不要企图在底部买入、顶部卖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除了骗子。
(5)学会如何迅速地接受损失,干净利落地处理损失。不要指望能做到一贯正确。如果已犯下错误,那么尽可能快速止损。
(6)不要买入太多不同的证券,最好仅持有几只可以持续关注的证券。
(7)定期重新评估所有投资,看看不断变化的情况是否已改变这些投资的前景。
(8)研究自己的纳税情况,了解何时卖出股票可以获得最大的税收优势。
(9)始终以现金储备的形式保留一部分适量资本,永远不能将所有资金投资出去。
(10)不要试图做个万事通,什么投资都想做。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刘建位

图书目录

推荐序最重要的是人性(刘建位)
译者序
前 言
第 1 章 我的父亲:南方邦联的医生 / 1
我等在车上,父亲走进屋里。不一会儿,我看见他急忙跑出来。他拿着一把斧子,朝木窗板一阵猛砍,一边大声叫着:“没有新鲜空气,这个男人快要死掉了!”
第 2 章 北美殖民地的几位母系先祖 / 12
我小时候认识了外祖父,当时他正挣扎着重置自己的家产。他拥有的好几座种植园这时都在恢复往日的兴盛,但自南北内战以来压在身上的旧债实际上使他所有的财产都丧失了。尽管奋力拯救家业,他在84岁去世时仍是穷困潦倒。
第 3 章 乡村男孩 / 21
一种负罪的感觉几乎立即袭上心头。甜蜜的薄荷糖味儿在嘴里好像是酸苦的。很奇怪,在我后来的人生中,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次又一次浮现于我的脑海中。
第 4 章 大城市 / 38
一个名叫克莱伦斯·豪斯曼的胖乎乎的男孩很快就自告奋勇要接送我。14年之后,我在华尔街成了他的一个合伙人。
第 5 章 大学时代 / 50
一种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你往自己脑子里储存的事实资料,而在于你获得的思想训练,在于你因认识过去的伟大思想而获得的关于生命的一般哲学。
第 6 章 寻找工作 / 63
如果可以说正是这次与摩根先生令人难忘的相见激励我走进华尔街,那么会产生多么强烈的文学效果。引我进入华尔街的事并非激励人心的故事选集所描绘的那种插曲。实际上,那件事是我光顾了一家赌场或者叫“赌博地狱”的地方,多数品行端正的人都这样称呼这类地方。
第 7 章 从错误和教训中学会做事 / 77
我那时做交易差不多就是赌一只股票上涨或赌一只股票下跌。我有时也能赌对,但任何较大的波动都会让我血本无归。
第 8 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 89
我们结婚的希望总是摇摆不定,头一天我那小打小闹的投机交易看起来做得挺顺手,结婚的希望就大了,到第二天,我们的希望随着行情变坏又变得遥不可期。
第 9 章 我的第一次重大交易 / 97
这项提议让我承担起一次重大交易,这是我从到华尔街以来还没有遇到过的重大交易,同时也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股市运作。另外,这标志着我与一个人建立起了长期而亲密的友谊,此人就是那个时代金融巨人之一的托马斯·福琼·瑞恩。
第 10 章 我犯了一个错误 / 112
我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违背了合理明智的投机应遵循的行事准则。我将调查做得浮光掠影,只注意表面的东西,之后又根据未经核实的信息采取行动。到头来,就像此前和此后那些无以数计的人们那样,只会自食其果,咎由自取。
第 11 章 恐慌袭来 / 124
正如多数金融恐慌发生的那样,不切实际的奢望和热议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已经提前为这场恐慌搭就上演的舞台。各种各样的因素促使乐观情绪如潮水般汹涌奔腾。
第 12 章 华尔道夫的几个特色人物 / 142
无论是摩根还是哈里曼,他们只是受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无形力量利用的人物。他们可能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形态、形式产生了影响,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出现在历史演变的舞台之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无论如何也会继续下去。
第 13 章 我生命中的一大憾事 / 155
根据协议,摩根他们必须按每股130美元的价格买下我们持有的1/3股份,余下的2/3我们按每股150美元的价格给予他们6个月期限的看涨期权。真是令人抱憾,我拥有一条铁路的梦想就这样破碎了。
第 14 章 一个转折点 / 166
但凡外面出售的我想要的任何东西,我现在都可以买到,可是我又认识到有很多东西是用钱买不来的。我不禁将自己的职业与父亲的事业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我赚到了钱,而他在医学和卫生领域以及帮助自己的同胞方面取得了成就。
第 15 章 与古根海姆家族的合作 / 179
古根海姆家族的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了解矿业经营,不过,他们对股票市场的了解不会有我多。
第 16 章 探寻橡胶 / 192
当我买的橡胶制品股票涨至已经产生可观利润的价位时,我心里没有着落,不知期望的事能否实现,于是只好让建立橡胶联合企业的设想置于次要地位,将股票悉数抛出。
第 17 章 为美国寻找铜 / 204
我们在对外经济政策中持续面临的一个冲突源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何处获得所需的原材料—如果成本较高,是从本国内获取,还是从成本可能较低的外国获取?
第 18 章 J.P.摩根谢绝赌一把 / 216
摩根先生的银行本来可以赚到那些钱,但没有那些钱,摩根先生照样可以过得挺好。其实,对于占有金钱,他不怎么在乎。他努力想成就的,是国家经济达到整体协调和稳定。
第 19 章 我的投资哲学 / 228
由于对建议的有用性深感怀疑,我一直不太乐意阐明关于如何明智投资或投机的“规则”或“行动准则”。不过,有些认识是我从自身经历中慢慢领悟出来的,对于能够进行必要的自我约束的人来说,这些认识或许值得在此列示出来。
第 20 章 世外仙园 / 246
在这忙忙碌碌、充满令人分心之事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需要不时地放下手头的事情,检视一番匆忙的世界和繁忙的自身事务正在将我们带往何处。即便坐在公园长椅上用一两个小时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沉思一下这个问题,也会很有意义。
第 21 章 黑人进步 / 266
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黑人现在正身处变化的滚滚河流之中。河流汹涌奔腾,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前方河道隐约显出危险的迹象,但想到我们已经跋涉了如此之远,我便满怀信心,深信未来的困难必将一一克服。
第 22 章 未来岁月 / 280
进入新世纪,金融竞技场变得过于宏大,任何一个个人或个人集团再也无法对之施加控制。如果说1907年像摩根之类的人尚且可以阻遏一场金融恐慌,那么当1929年的洪水决堤而出时,谁也无法阻挡洪水一泻千里。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Zvi Bodie Alex Kane Alan J.Marcus
作者: [美]格莱葛 W.霍顿(Craig W. Holden)著
作者: 滋维·博迪(Zvi Bodie)              波士顿大学           (美)  亚历克斯·凯恩(Alex Kane) 著                加利福尼亚大学            艾伦 J.马库斯(Alan J. Marcus)               波士顿学院           陈收 杨艳 等 译注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瑞士] 芭芭拉•韦伯(Barbara Weber)[瑞士] 米丽娅姆•斯托布-比桑(Mirjam Staub-Bisang) [德] 汉斯•威廉•阿尔芬(Hans Wilhelm Alfen)著
作者: (美)乔尔•格林布拉特 (Joel Greenblatt) 著
作者: (美)彼得·克拉斯
作者: [美]本.卡尔森(Ben Carlson)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