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精编英语阅读理解160篇:应试技巧与实践
作者 : 侯成源
出版日期 : 2003-07-01
ISBN : 7-111-12359-X
定价 : 46.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81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第一部分阅读的理论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考官出题的技巧研究。
  第二部分阅读的实践篇共计160篇。尽量对语言点做比较详细的解释,并遵循真题的出题方法提问,让学生扩大词汇,丰富词义,滚熟语言结构,真正提高英语水平,提高答题准确率。
  本书最后还附有构词法的一些介绍以提高考生在做题时识别生词的能力,以求考生能以高分通过阅读理解考试。

图书前言

给读者的话
一、从失败中寻找成功之道
以往考研生在做英语阅读理解上失败的原因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有人将阅读理解当成翻译阅读来处理。他们将英语句子先翻译成汉语句子来进行理解。翻译出一个句子,就算完成一个句子的理解。这种做法是把每一个英语句子孤立出来,脱离了上下文的联系。结果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句子的内在含义,而且一旦阅读过程中出现生词便会造成“翻译”的中断,理解的失败。本书在阅读技巧部分就企图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2. 有人在英语学习中是记“死词”,而不是记“活词”。比如,lasting在词汇表中的意思是“持续的,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而impression的意思是“印象”,每一个词都是独立的,因而是“死的”;如果在文章中我们看到lasting impression自然就会明白是“长久的印象,不可磨灭的印象”,两个词有了新意,这就是“活词”。这样当我们在考试中遇见一个词汇运用题,让我们找出impression 的合适搭配,选择是:longest, indefinite, lasting, durable。这时学活词的人马上就知道“lasting impression”是正确搭配,并且知道longest在这里是充数用的,indefinite和durable是解释 lasting的。学死词的人就辨不清indefinite和 durable。这也就是许多人说“单词都知道,就是不理解”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大量阅读,这正是本书编写的目的。
3. 语言生疏,即词汇含义生疏,语言结构生疏是导致失败的又一个原因。考试要求考生在8~10分钟内将一篇400来词的短文进行彻底理解,并做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必须做到阅读熟练。任何技能都解决不了语言生疏的弊病,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是要大量阅读。
4. 语言生疏的“并发症”是考生不善处理长句。有人把长句描写成长难句。因为它包含的生词多、结构复杂,学生看到后面,却忘记了前面的内容,翻来覆去看不懂,所以感到不仅长,而且难。其实,所谓长难句,从结构上看都是短句的组合。如果考生对英语语言结构熟悉,就能将长难句分成一个个短句,分而治之,那么长难句就只长不难了。这又是阅读量的问题。
以上的观点正是本书编写的出发点。
二、英语学习中的误区分析
误区一:一般学生采取的对策就是拼命记单词,学习各种词汇手册,读语法书,读长难句分析。这是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的过程中所学到的一种简单经验。例如以下一些句子: I誱 a student. Nothing happened for several seconds. There are two ways to see growth, one as a product, the other as a process.它们都是知道词义就可以明白的, 于是便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他们认为语言就是:词汇+语法。其实,语言≠词汇+语法。他们还误认为只要能认识单词,知道其中的语法结构,便可以理解课文,其实错了。当英语学习走到中、高级阶段,特别在考研的考试中,问题就产生了变化,例如:We become trapped inside a shell of our own making.文字上似乎没有不可理解的问题,然而,这句话是指什么而言的,就必须看上下文了。而考试要考的主旨大意,言语的引申,作者的态度,词义的确定,乃至细节都离不开上下文,都不是单靠词汇+语法所能奏效的。
误区二:找捷径。更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认为只要能想法过关就行。因此凡是有人说他的方法是有效的捷径,有人打出的广告说“十天一万词”。于是求捷径的人便蜂拥而上,书购之,课听之,期盼着“仙人”相助,一举过关。其实所谓的“仙人”没有那么大的神通。这就像大商店里出售营养食品一样,说得天花乱坠,能治百病,结果怎样?试过的人都知道,说它没有一点儿效果,也太冤屈了它。但说它能治百病就言过其实了。人家的目的是赚钱,然而有病的人,总是相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有病乱求医”嘛。但我们讲的是学问,是科学的东西,就来不得半点马虎了。希望同学们从歧途中勇敢地走出来,踏踏实实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功”。
误区三:寻求解题之捷径。有人说:“如果不学方法,那么理解了原文也答不出问题来。”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学好语言,我们也需要知道答题技巧。”这种说法看上去似乎有道理。其实是一种“推销游戏”,以问题误导读者,扩大招生名额。这种说法的实质是“解题和理解是两回事”,这就完全错了。在十几年的真题中根本不存在这种“理解了也答不出题来”的现象。答不出问题来的,都是因为没有看懂文章。
如果我们把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理解为:“客观上有一种规律性的技巧:如果考官以A的方式提问,那就答以B方式做出的答案,如果以C方式提问,那就答D方式的答案。”于是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不必理解文章,就可以答题了。如果我按照这种“理想”的方法告诉你:“如果考官提的问题是有关主题思想的,那就选择概括抽象的答案;如果问题涉及具体细节的‘真、假’,那就对照原文内的内容是否存在;如果说是猜测词义的,那就根据上下文推断;如果是问作者态度的,就看作者在文章内的表示独立见解的文字;如果有关某句、某段的意思引申,要你讲出言外之意,那就选出合乎逻辑的概括性的答案。”
请问:讲这一套是不是低估了马上就要读硕士学位的人的智力水平?说严重些,这是不是对考硕士生人的智力的讽刺?有哪一个学生不懂得主题思想都是概括的、抽象的?问题是如何在四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这就是说,如果不能彻底理解原文,一切技巧都是废话。
误区四:有人说考生没有学会“快读”和“略读”的方法,我们知道这两种方法是教人如何快速地获得重要信息的方法,而考研要求的阅读质量绝对是彻底理解,是精读水平,是快速的精读,只会抓大意是远远不够的。
误区五:有人说有人善于押题。押题的可能性不存在,或者说极少。严肃的考卷是有查重工作的,以保证考题的内容不重复,而且不会与社会上流通的应试书籍重复。
我们提倡破除“神话”走踏踏实实的路,如果你的英语基础太差,不妨采取许多智者常常采取的方法,来一个“笨鸟先飞”。学生是学本领的,不是学“耍花枪”的。
但在战术上做到知己知彼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阅读技巧的方法上还要研究考官的出题心态,研究他们从什么角度提问、提问方式,即出题技巧等等。这正是本书在简短的理论篇中将努力做的。
第二部分阅读的实践篇共计160篇。尽量对语言点做比较详细的解释,并遵循真题的出题方法提问,让学生扩大词汇,丰富词义,滚熟语言结构,真正提高英语水平,提高答题准确率。
本书最后还附有构词法的一些介绍以提高考生在做题时识别生词的能力,以求考生能以高分通过阅读理解考试。
三、如何使用此书
首先,详细阅读理论篇,应当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理解理论篇的讲述。
其次,使用好实践篇。由于考生的英语必须具有相当的熟练程度,建议每一篇文章读两遍。第一遍,要求快读,快速阅读可以提高大家快速归纳理解的能力,读完一篇后就做题,答题的准确率最低是70%。如果是70%或高于70%时,便可以照样继续读下去,速度会渐渐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也会渐渐提高,当准确率达到90%~100%时,就可以提高速度。如此坚持读下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也会再次提高。反之,则降低速度,第一步是70%。第二遍,要求尽可能理解全文,将单词写下来,留在事后利用空闲时间强记之。此外,还可能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放过,英语是螺旋上升的,这个意思是等到你的语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遇见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做可以轻松些。本人认为160篇在量上还是不足的,本编者有意继续编一些可读性较强的阅读文章,供大家使用。
本书理论篇的材料,选自多年的考研真题和Reader誷 Choice, Expanding Reading Skills等等;实践篇的材料来自于最新的原文杂志等等,此处不做赘述。
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政法大学的沙丽金、刘华、史红丽、王冬梅以及清华大学的金福芬等教授、副教授和资深教师。

侯成源
2002.12于清华园

作者简介

侯成源: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给读者的话
第一部分  阅读的理论篇  阅读理解的技巧与考官出题的技巧研究
第一章  阅读技巧 3
第一节  自上而下的阅读—阅读是解其意,不是解其表 3
第二节  词意来自上下文 5
第三节  只要判断词的意思,不要追求其中文译文 8
第四节  按照外国人的思维方式阅读原文 9
第五节  舍车马保将帅—抓句子的主要成分 12
第六节  善于利用考官提问和提供的答案 14
第二章  考官命题方法的探究 22
第三章  对策的练习 28
第二部分  阅读的实践篇
Passage 1 43
Passage 2 45
Passage 3 49
Passage 4 52
Passage 5 54
Passage 6 57
Passage 7 61
Passage 8 64
Passage 9 67
Passage 10 70
Passage 11 73
Passage 12 76
Passage 13 79
Passage 14 82
Passage 15 86
Passage 16 88
Passage 17 91
Passage 18 94
Passage 19 97
Passage 20 100
Passage 21 102
Passage 22 105
Passage 23 108
Passage 24 110
Passage 25 113
Passage 26 115
Passage 27 118
Passage 28 121
Passage 29 124
Passage 30 126
Passage 31 129
Passage 32 132
Passage 33 134
Passage 34 137
Passage 35 139
Passage 36 142
Passage 37 145
Passage 38 147
Passage 39 149
Passage 40 152
Passage 41 155
Passage 42 157
Passage 43 160
Passage 44 162
Passage 45 165
Passage 46 167
Passage 47 170
Passage 48 172
Passage 49 175
Passage 50 177
Passage 51 180
Passage 52 182
Passage 53 185
Passage 54 188
Passage 55 190
Passage 56 193
Passage 57 195
Passage 58 198
Passage 59 201
Passage 60 204
Passage 61 206
Passage 62 209
Passage 63 211
Passage 64 214
Passage 65 216
Passage 66 219
Passage 67 221
Passage 68 224
Passage 69 227
Passage 70 230
Passage 71 232
Passage 72 235
Passage 73 238
Passage 74 241
Passage 75 244
Passage 76 246
Passage 77 249
Passage 78 252
Passage 79 255
Passage 80 257
Passage 81 259
Passage 82 262
Passage 83 265
Passage 84 268
Passage 85 271
Passage 86 274
Passage 87 277
Passage 88 280
Passage 89 283
Passage 90 286
Passage 91 290
Passage 92 293
Passage 93 295
Passage 94 298
Passage 95 301
Passage 96 303
Passage 97 306
Passage 98 308
Passage 99 311
Passage 100 313
Passage 101 316
Passage 102 319
Passage 103 322
Passage 104 325
Passage 105 327
Passage 106 330
Passage 107 332
Passage 108 335
Passage 109 337
Passage 110 340
Passage 111 343
Passage 112 345
Passage 113 348
Passage 114 351
Passage 115 354
Passage 116 356
Passage 117 360
Passage 118 363
Passage 119 366
Passage 120 369
Passage 121 371
Passage 122 373
Passage 123 376
Passage 124 378
Passage 125 381
Passage 126 383
Passage 127 386
Passage 128 389
Passage 129 391
Passage 130 394
Passage 131 397
Passage 132 400
Passage 133 402
Passage 134 405
Passage 135 408
Passage 136 411
Passage 137 414
Passage 138 416
Passage 139 419
Passage 140 421
Passage 141 424
Passage 142 427
Passage 143 429
Passage 144 432
Passage 145 434
Passage 146 436
Passage 147 438
Passage 148 441
Passage 149 443
Passage 150 445
Passage 151 447
Passage 152 450
Passage 153 452
Passage 154 454
Passage 155 456
Passage 156 458
Passage 157 460
Passage 158 462
Passage 159 464
Passage 160 466
附录A  200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解析 469
附录B  常用的构词练习介绍 47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斯蒂芬 P. 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大卫 A. 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罗伯特 M. 沃尔特(Robert M. Wolter)
作者: 徐碧琳 主编 陈颉 副主编
作者: 主编 郝云宏 向荣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王绎 著
作者: [美]彼得 •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著
作者: 宋志平 著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