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盖茨用了谁的技术
作者 : 米切尔.希尔兹克
译者 : 赵声攀
丛书名 : IT先锋系列
出版日期 : 2002-06-03
ISBN : 7-111-09899-4
定价 : 2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30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口述的历史,从在那里工作过的人们的话语和回忆来叙述。有很多人已经开始继续进行其他的工作,有一部分工作是基于他们在PARC的发明之上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前途的壮丽事业。然而几乎对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都能回忆起在PARC的蹉跎岁月,并把它看成是生命中最激奋,最充实的时光。
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天才的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历程之外,还有他们呼之欲出的个性特征。作者米切尔·希尔兹克广泛采访当时的人物,行文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回忆引述的方式,因而造成了这样的一种效果。曾经名噪一时的人物回首往事,以不同的角度和心态将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一切都显得更真实而生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科学家,有闪光的智慧,独特的个性,同时也许还有天才特有的一些怪癖。感受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许比了解他们的发明结果更有趣。你会体会到在二三十年之前,在充满魔力的计算机时代黎明,这些科学家是以一种怎样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体会他们的思想轨迹,他们的天真、狂热和挫折,体会计算机科学时代如何在他们的呼吸之间开始流淌。在那个时候,比尔·盖茨其实才初出茅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科学家、主管、商人、记者各种人物纷至沓来之时,不管你是学生、技术开发者或者是公司管理人员,都能在其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思索。

图书前言

时间机器

加州圣克拉拉谷的四月,正是改造世界的大好时光。

1973年的一个深夜,一个小工作组聚集在电子工程师查尔斯·P·赛克的办公室里。这间屋子位于一座悬索建筑的底层。圣克鲁斯山脉的山麓丘陵轻柔地舒展着波浪一样的山脊,而悬索屋顶正好构成了波浪中的一个峰顶。在山的一边,覆盖着广阔的牧场和杏园;而在另一边,散布的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星罗棋布,因此,山脊看起来就成了该地区以农业为主的过去和高技术未来的分界标记。赛克的实验室所在的建筑连同坐落于大约半英里外溪谷之中的另外两个建筑,组成了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也就是其规模尚小而发展迅速的职员队伍所说的施乐PARC。

到这里来的参观者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计算机的诞生。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必然的事件将会伴随着人群、标语、音乐、演讲、设计在三层楼高处的室外屏幕上进行的多媒体展示、印刷品、多媒体漫游,以及所有重要杂志上令人生羡的封面要目。更不用说金钱的铜臭,以及这是社会对于能够带来美好、高速和光明前途命运的任何技术那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明确信号。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喧天的锣鼓—这简直是个耻辱,因为查尔斯·赛克将要展示给同僚们的机器将有助于播撒现代风暴的种子。没有金钱的铜臭,只有新鲜空气和焊料发出的刺鼻的芳香。不管怎么说,这些工作者中没有一个是抱着要腰缠万贯的念头来加入PARC的。施乐给了他们足够好的待遇,比拥有同等技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待遇标准还高了两成。不过当今非常普遍的那些高科技巨富类的计算机界偶像在当时还是无人敢想的白日梦。相反,他们被PARC的开创者的刺激性所吸引。他们其中的一位在多年之后,将当时的工作的激情比喻为在无暇的雪地上踩出第一行足迹的纯粹乐趣。

赛克检查了机器上最近的一些电子线路,烟头在一旁静静燃烧。他已届而立之年,中等身材,体形略方,一绺生硬的头发看起来顽强地悬在他老谋深算的眼睛上方,简直像一个遮阳蓬。在这一群年轻的物理博士中间,他因为只具有一个物理学士的身份而显得与众不同,但是他们在工程学专业上令他人的尊敬却是毫不置疑的。在开拓性大型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上,他始终是举足轻重的参与者。由于他的天赋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他们最终这样赞美他,他们说:“查尔斯·赛克是工程师的工程师。”

赛克的设计是简单而精炼的,甚至和那些最优秀的专业同行相比,也没有那种常常扰乱工作的妄自尊大。他是一个节约的典范,也是其对立者(他称之为‘胀大主义’)所诅咒的敌人。在赛克的工作中,从来没有一个逻辑门或者一个接地线错位,并且他监督同事的工作,以便他们达到同样精确的标准。在赛克所工作的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里,任何一个工程师只要提出一个含糊的或不中肯的见解都可能会被一声粗暴的“胡说”给打住。在不乏自我中心主义和苛刻评判的PARC里,只有一件事情是大家一致认可的,那就是一旦查尔斯·赛克将你的想法断定为“胡说”,那么你最好马上闭嘴,乖乖干活。

因此,难怪1972年当PARC的科学家设想到数字机革命时,他们全靠赛克把这个想法转变为现实。他和他精挑细选的工作组在短得惊人的数月内研制的机器符合了以前工作机从未达到的规范。

它最可观之处在于和人体比例的和谐。因为那个时代的典型计算机足有两三个排列起来的冰箱那么大,捆绑在为数更多的特殊用途硬件架子上,所以“Alto”的意思就是五脏俱全,而且小到能把它推到桌子下面。

Alto是交互式的,这意味着可以对用户的指令发生实时响应。而同时代的计算机要通过打孔卡或者电报交换机间接地和用户交流,这种方式笨拙缓慢,就连一个简单的询问和回答的交流都需要数天来完成。简直就像用摩尔斯电码来支持一个紧急会议一样。而Alto通过一台全尺寸的电视屏幕来和用户通讯,它能够在击键或者用电子设备绘制的十亿分之一秒之后显示文字和图像。

另外,每台Alto只为单独个体服务,这对于那些只能和其他数百个用户共同分享学校主机宝贵资源的用户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革命性的理念。使用Alto,就不必排队等待去运行你自己的程序了。如果引用艾伦·凯(PARC的科学家,该机器的主要概念定义者)所发明的术语来说,Alto就是一种“个人计算机”。

所有这些特征都和已经得到广泛接受的传统计算机科学观念背道而驰。当时的计算机如此巨大是因为它的硬件电路占据了整个房间。它们速度缓慢,是因为同时要为数十甚至数百的用户服务。只所以需要共享,是因为数字技术如此昂贵,每一台机器的费用不得不分摊给广大用户。这和波音747飞机通过一次运载300名乘客来承担飞机和燃料的高价是同样的道理。一人一台机器?这对于同时代的设计者来说,简直是骇人的浪费。用来支持单个用户的计算机内存大约要花一万美元。浪费这么多钱简直就像是让从波士顿到旧金山的乘客每人乘坐单独的一架飞机。

但是对于赛克和他的同事来说,这些反对理由都没抓住问题的关键。Alto要针对的目标并非是当时当世,而是要面向未来。计算机内存在当时是天价,这是事实,但它每周都在降价。按照当时降价的速度,一个相同的内存在1973年要花费1万美元,而在1983年则只要30美元即可到手。PARC的管理原则就是给他们的老板领先十年的东西。他们甚至发明了一个速记习惯用语来说明这个观念。Alto,他们说,这是一个时间机器。

赛克为了找出能够保留足够的内存和功能去运行复杂软件,并且同时能保持显示效果的方法,已经花费了很多Alto设计阶段。为了追求功效,他在工程学每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钻头觅缝寻找快捷方式。硬件是非常大的累赘,拖整个系统的后腿。因此,在所有可能的地方,他将硬件电路线圈替换为小型的软件程序,称为“微码”,这让他可以通过摒弃线路板而腾出更广阔的设计空间。这就像是乘汽球者扔掉沙袋,得以上升得更高一些一样。他知道,自己的设计是节约的;他只是不能确保这是否可行。不过现在,证明这一切的时刻到了。

Alto的操作软件还没有编写出来,因此,它的智能暂时只能保留在一种叫做Nova的商业化微型计算机中,将其用缆索系在Alto后面的面板上,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能起死回生的医生对于奄奄一息的病人。实验室的一些成员们已经通过将Sesame大街的吃甜饼怪物图像转换成1和0组成的数字系列而制作出了一种生动的测试模型。赛克点开一两个开关,比特流就从Nova经过电缆传输到了Alto自己的处理器和内存中来了。在那里,它们被重新编排成机器指令,这些指令将控制显示屏幕高达50万个小点(也就是我们说的相素)中究竟哪一个被开亮,哪一个被变暗。如果它工作正常,那么该过程将会在发亮的白色背景上产生一系列以黑色描边的测试图像。

在它就要闪亮登场的时刻,所有人的目光都紧张地聚集在屏幕上。突然,图像出现了!在众人望眼欲穿的注视下,甜饼怪兽也回瞪着他们,它长着毛茸茸的昆虫的眼睛,炫耀地傻傻地笑着,一手拿着字母C,一手拿着小甜饼,从屏幕上走过。

让图像处于纯粹技术功能的对应,并不重要,信息的内容也不重要,正如具有改变世界意义的电话可以提前一个世纪被发明伴随这样一句直白的话语,“来,瓦特森先生。我需要你。”

他们完全理解,就像亚历山大·格莱姆贝尔的话语曾经有一次采用全新的方法,通过电脉冲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外一个地方。同样,如果要把甜饼怪物绘制到荧光屏上,就要通过一个全新的方法:不是用手绘制,而是通过电子脉冲流来创建,首先将其绘制为存储芯片上的数字位,然后重新读出为移动的图像。

对赛克来说,激动之情难于言表。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只是创造一个简单的新事物。他和他的同事不仅将计算机减小到了符合人体比例的尺寸,而且永远改变了它的命运。无知的甜饼怪物形象大大咧咧地从屏幕上走过,仅仅向人们暗示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这项技术将意味着什么。但它却并没有走运。这就像是他们费尽努力迈出悬崖来到空中,却跌落到一个新的世界里,接受时间的考验,毕竟,这才是最真实有效的。

1973年,后来将同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有关的公司和个人还在从事着不同的工作。IBM仍然生产电子打字机;微软的比尔·盖茨还是哈佛的新生;而史蒂夫·乔布斯这个苹果机的创始人之一,从学院退了学,徘徊在印第安的土地上寻找他的信奉的禅宗之主。

但是Alto却问世了。它结构紧密而且功能强大,小到可以放在课桌里,同时简单得可以让孩子学会使用,事实上,它是世界上首创的个人计算机。它几乎超前了10年,对于IBM的PC机和苹果公司的Mac机,将PARC 1973年成熟表达的思想,首次成功的商业化运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这就是Alto所诞生的实验室的运作标准。在施乐的PARC,最优秀的发明天才队伍曾经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发明和工程的巨大潜力像旷野上的雏菊一样平凡地萌芽。他们有着计算机界传奇性的名字,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却几乎一无所知。PARC的科学家们当之无愧是计算机技术的先驱者,后面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发明恐怕也要自愧不如。而今,美国和全世界都被空前的技术狂热所席卷;几乎没有人能够意识到,驱动这狂潮的大部分东西是在施乐的PARC被发明、提炼和完善的。

PARC刚刚成立的时候,人们看待计算机的角度和现在的情况大相径庭。一伙专业的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将计算机设计得像古希腊的神谕一样艰深晦涩,又唬人,而他们自己却为此沾沾自喜。(毕竟,这给了那些工程师和设计者特殊的身份地位。)

PARC的科学家们改变了一切。他们坚信计算机必须服务于广大用户,而不是其他目的。这就必然要求使用起来简单而且直观。同时,即使超高速运作,也必须按照人们所习惯的方式和用户进行交流,并且必须和人体尺寸成比例。他们决心驯化机器,正如他们的祖先驯服野狗,并教它们打猎和守门一样。

当计算机科学恰好站在十字路口,未来尚不可知的关键时刻,他们将计算机从美化了的计算器转变成为像今天这样用图形界面交流的奇妙的信息工具,他们指引了发展方向。它在现代生活中所担任的角色同PARC的科学家所预定的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今天,当你每次在计算机屏幕的某个图标上点击鼠标或者打开层层叠叠的窗口,你都在使用PARC所发明的技术。用字处理器写一个文件的时候,你的文字通过PARC发明的软件得到显示。在打印的时候放大或者缩小文字或者用Braggadocio或Gothic字体来替代平常打字使用的字体—这也是PARC所发明的技术,它所使用的方法是通过击键的方式,利用连接到激光打印机的电线或者红外线来加速已完成文件的传输。而激光打印机同样是在PARC发明的。

在网上冲浪,给同事发送Email,在配置触摸屏的自动取款机上检查你的银行账目,在电视天气预报员逼真的地图上跟随冷空气路线通过中西部的广大地区:这种路径示意必不可少的技术也是由PARC发展起来的。在那里,同样发明了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赋予了《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以及《玩具总动员》中灵气逼人的玩具以鲜活的生命力。PARC的技术对现今的桌式计算机世界究竟有多么深入的影响?1988年,当苹果公司起诉微软盗用了其Mac机的图形显示技术“可视可触”并用在Windows中,比尔·盖茨的辩驳是,本质上两家公司都盗用了施乐的技术。

施乐最近已经成为了历史上最卓越、最多产的研究机构之一,虽然PARC的最初构想要谦逊得多—成为一个针对计算机辅助设备的研究实验室。它究竟是如何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突破了这一界限,成为类似国家智囊的机构,这是使它具有特殊神秘性的一个方面。对于PARC爆发性的创造力,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因素是施乐的财富,由于在办公复印界近乎垄断的地位,使它在表面上看起来财源滚滚。第二个因素是高级研究人才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随着越南战争的经费增加和政治形势使政府削减了研究预算,全国性经济萧条也对公司研究产生同样影响,施乐成为出高价吸收周围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少有企业之一。

第三个因素是计算机技术的现状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老的大型机体系结构以及分时系统逐渐遭受到传统技术的限制,而新的东西刚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在速度和利润上都有利可图的半导体内存,以及集成电路,可以让在科学上最有远见的空想家首次实现他们的梦想。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将要在如此短的时期发生巨大的飞跃,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PARC的人才温室是世界上少有的用创造性的智囊团体去实现梦想的地方之一。

最后一个因素是管理。PARC是由那些富有经验的人创立的,经历告诉他们,得到最好的研究所能采用的惟一途径就是聘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研究人员,并且让他们不受命令、指示或者截止期限的限制。在PARC的大多数地方,计算机工程师都可不受公司规定的约束,以发展施乐的现有产品。他们承担一个不同的责任:将公司引领向崭新的,不可知的未来。

事实证明了施乐只是偶尔愿意遵循它们的原则,这也是我们所要讲述的故事中的一个反讽。在PARC的历史上,宣扬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其上级公司忽略了他们的工作而让别人赚了数十亿。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这的确是事实。科学家们全无禁锢的创造力,以及他们那异于常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引发了同麻木而迟钝的上级公司之间严峻的冲突。在原则上本来已经决定要向数字化方向转移,但是实际上又去开拓复印机的市场(一次不能玩两个球),施乐管理层起初对PARC的成就表示质疑,然后是不安,最后甚至产生了对抗。因为施乐从来没有充分认识到PARC技术的潜在价值,它在开拓新市场的初期表现很冷漠,而它的对手—包括庞大而缓慢的IBM—已经开始创造计算机的新纪元。

然而这种关系太轻率,太频繁,太简化了。传说变成了神话,而神话又逐渐变成了漫画—这很快就赢来一种礼拜式的必然性。PARC在今天仍然保留了一只非常好使的棍子,可以用来在一般情况下帮助重大交易的进行,并且在特殊情形下打击施乐的无数个过失,包括关于公司的鼠目寸光和挥霍无度的莫须有罪名。施乐对于PARC来说是如此漫不经心,它“甚至没有为PARC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一本一流商业刊物在笔者编写本书的前不久曾经这样告诉它的读者—这是一项使PARC终身受益的专利,令代理律师团大为吃惊的声明,更不用说该中心过去的那些科学家了,他们的办公室墙壁上还装饰着刻有专利书首页的免费瓷片。(对于全集团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因此专利权仍然属于老板。)另外一家商业刊物非常果断地写到,Alto“作为一个商业产品来说是失败的”。实际上,Alto最初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作为一个研究模型来对待的—与其说预定为一个商业化产品来投放市场,还不如说,打个比方,是运载水星的宇宙飞船。

另外一个很严重的说法是施乐从来没有从PARC那里赚过一文钱。事实上,它的收入单就激光打印机的发明一项,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是它对PARC投资额的许多倍。

施乐在开始的15年的确可以更好地开发PARC所发布的多项新技术,本书也包含了这个时期的内容。而最终失败的原因,大约可以在前面的年鉴中查得到。但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不管有多明智,多有想像力,它是否能长期占据优势,还不是说垄断,像数字计算那样杂乱无章又变化多端的技术是难以确定的问题。确凿无疑的是,施乐的确在他们能对技术萌芽发挥最大能力的关键时刻将一批最出色的创造人才集中起来了,而且在对他们的工作提供资金的时候表现出史无前例的慷慨。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口述的历史,从在那里工作过的人们的话语和回忆来叙述。有很多人已经开始继续进行其他的工作,有一部分工作是基于他们在PARC的发明之上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前途的壮丽事业。然而几乎对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都能回忆起在PARC的蹉跎岁月,并把它看成是生命中最激奋,最充实的时光。

值得强调的是,那个时期的PARC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特殊地方,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有固体物理学以及材料科学。绝大部分的工作都在研究中心得以完成,而后面的那些学科由于一些原因而未包含在本书的范围之内。其中一个原因,是显得更为传统的物理学并没有提供像计算机那样能得到重大改革成果的机会,至少在那个时候没有。物理学同样没能检验施乐的公司策略,内部政治,甚至没有像计算机人员那样以完全一致的风格建立职员行为标准。这并不就是说物理学完全被排除在人们的关注之外;事实上,PARC在接下来的又一个15年中一些最乐观的工作就发生在中心的物理学实验室中—这可以算是对于其创立者的耐性和远见的再次证明。但是因为PARC阶段性的才智表现在初始阶段如此强大地集中在计算机和系统科学实验室中,因此我只能选择把焦点集中在这里。

这样做的时候,我已经非常尽力,试图让读者能对PARC的历史长廊有一个近距离的观察,我从它招募年轻天才的艰难诞生开始,经过热情洋溢的探险和发明时光,最后以它的先辈成员分散开去,将他们的发明成果带到世界其他角落来结尾。对于那些没有在那里经历全过程的人来说,恐怕不可能对PARC的这段时期作出一个全面而符合实际的描述;甚至那些在那里发生过冲突的人—有时候甚至是很野蛮的冲突—也回忆到相同的事件。我的目标是把这些回忆集中在一起,形成连贯的历史,并且通过它来清楚地表现,一个关于事件、人物以及技术的独特的交融究竟是如何产生出一家将被永远记住,最具生产性和发明创造性的研究中心的。

作者简介

米切尔.希尔兹克: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赵声攀:暂无简介

译者序

翻译本书的时候,正值APEC会议在沪召开,中年的比尔·盖茨再度成为媒体的焦点人物。数年来,微软,英特尔,苹果公司,IBM,GE等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的确,是这些电子工业巨头引领着当今的IT发展主流。比尔·盖茨面对中国记者就他在20年前立下的个人电脑梦想侃侃而谈,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个人电脑的理想在更远之前就在一个神秘的地方开始了……

这就是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PARC),也就是本书要向您介绍的PARC。该中心是施乐公司于1970年成立的研究机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科学,光学和固体物理。中心聚集了很多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先驱,巴特勒·W·兰普森,艾伦·C·凯,查尔斯·P·赛克等等。如果你读完本书,相信就再也不会忘记他们。当今天的人们习以为常地使用着随处可见的PC机,显示器,鼠标,文本编辑软件时,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这些技术究竟是从何而来。其实早在多年以前,PARC就发明了激光打印机,个人计算机,以太网,开发了多种图形显示技术,比如“所见即所得”,交叠窗口,用户友好界面,以及一些成型的文本处理器等等。这些技术对今天的计算机发展如此重要,正如书中所说,“1988年,当苹果公司起诉微软盗用了其Mac机的一种图形显示技术并用在Windows中时,比尔·盖茨辩驳其两家公司都盗用了施乐的技术。”

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天才的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历程之外,还有他们呼之欲出的个性特征。作者米切尔·希尔兹克广泛采访当时的人物,行文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回忆引述的方式,因而造成了这样的一种效果。曾经名噪一时的人物回首往事,以不同的角度和心态将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一切都显得更真实而生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科学家,有闪光的智慧,独特的个性,同时也许还有天才特有的一些怪癖。感受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许比了解他们的发明结果更有趣。你会体会到在二三十年之前,在充满魔力的计算机时代黎明,这些科学家是以一种怎样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体会他们的思想轨迹,他们的天真、狂热和挫折,体会计算机科学时代如何在他们的呼吸之间开始流淌。在那个时候,比尔·盖茨其实才初出茅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科学家、主管、商人、记者各种人物纷至沓来之时,不管你是学生、技术开发者或者是公司管理人员,都能在其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思索。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天才之光”,描述了PARC的诞生,很多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汇聚一堂,开始着手于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发明,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开端。

第二部分,“发明者”,主要介绍了PARC的众多技术发明,你在认识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家的同时,也将对计算机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一个了解。

第三部分,“使者”,这个部分的重点是讲述PARC的技术在商品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最终流失的情况,以及天才的科学家们各奔前途的命运。他们要么另择良木,要么创办自己的公司,将PARC的辉煌带到其他地方。至此,读者不免有一种“大江东去”的感慨。

参加本书翻译和校对工作的有赵声攀、刘祥亚、周晶、贾哲、周文斌。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在这样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真是惭愧得很。疏漏之处,请诸位行家里手不吝赐教,电子邮件联系地址:pandora_yn@263.net。


赵声攀

2002年3月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引言
人物表
时间表
第一部分  天才之光
第1章  指挥 3
第2章  麦克罗夫轶事 22
第3章  波特路上的房子 35
第4章  乌托邦 55
第5章  伯克利的第二系统 72
第6章  非同一般人 85
第7章  克隆 103
第8章  创造未来 124
第二部分  发明者
第9章  流亡者 135
第10章  打败庄家 154
第11章  星球大战 165
第12章  赛克的赌注 173
第13章  孪生兄弟鲍伯塞建造网络 189
第14章  所见即所得 205
第15章  关于狂热分子 223
第16章  弃儿 242
第17章  大机器 256
第三部分  使者
第18章  未来日 273
第19章  又一个未来 289
第20章  以太网的蠕虫 305
第21章  硅革命 316
第22章  胀大主义危机 330
第23章  史蒂夫·乔布斯的演示和讲话 346
第24章  超新星 364
第25章  盲点 380
第26章  退场 390
尾声 407
人物后传 417
精选术语表 422
鸣谢 42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高良谋
作者: (美)斯蒂芬 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美)戴维A.德森佐(David A.DeCenzo),(美)库尔特(Coulter,M.)
作者: 理查德L.达夫特(Richard L.Daft);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作者: 约瑟夫M.普蒂(Joseph M.Putti) 海茵茨.韦里奇(Heinz Weihrich) 哈罗德.孔茨(Harold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温世仁
作者: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作者: 彼得·德鲁克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