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拯救医疗:如何根治医疗服务体系的病
作者 : [加]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著
译者 : 于瀛 付蔷 白航源 译
出版日期 : 2020-06-12
ISBN : 978-7-111-65747-7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28
开本 : 16
原书名 : Managing the Myths of Health Care: Bridging the Separations between Care, Cure, Control, and Community
原出版社: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August 1, 2009)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在本书第一部分中,明茨伯格直面了医疗的迷思,包括:我们拥有一个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正在走向失败;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英雄式领导力得以修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更多的管理工程得以修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加强分类和商品化以方便做更多计算;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增加竞争得以修复;可以通过更加商业化的管理解决医疗机构的问题。在本书第二部分中,明茨伯格为医疗行业的组织做了诊断,包括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组织上的分化、分割、整合。在本书第三部分中,明茨伯格为重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提供了指导方针:管理、战略、组织、管理实践、规模、所有权和这个“体系”本身。

图书特色

0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Thinkers50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当今世界杰出的管理思想家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
明茨伯格可能是我们过去30年、40年、50年唯一一位真正深刻的管理思想家。

杨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大家风范之人晚期所写的著作,通常都是先期著作的深刻化,只有读到后面的著作……人们才觉过去散落满地的碎屑字字珠玑,豁然开悟。

胡善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医疗健康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许多国家的卫生体系都有弊病,是讳疾忌医还是刮骨疗伤,是否认清迷思、重构组织都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正是科学人文主义思想的高度集中表现,它将引领中国未来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方向。

李玲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此书对“后疫情时代”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刘耀坤 深圳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前总经理
世界各地的医疗服务体系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缺点,都需要去研究、寻找解决各自挑战的方法。这本书从医疗服务的“迷思”到“组织”的分析,再到“重构”医疗服务管理的探索、规划及实践,为读者提供了很多议题讨论空间和建议,也为有兴趣研究如何“根治”医疗服务体系“疾病”的读者提供了很多有用且实在的素材。

刘润 润米咨询创始人,“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
明茨伯格通过一个个故事点明了管理中常被忽略的常识和本质。在快节奏的工作之外,他的著作给了我一个真正属于管理者的静享时刻。

推荐序

拿到明茨伯格先生这本书,读完引言部分,立刻被书中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些犀利而精准的判断所吸引。
书的第一部分阐述的9个“迷思”,大部分正是中国医改中讨论,甚至争论的关键议题。比如“迷思6: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增加竞争得以修复”。促进医疗竞争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医改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希望通过引入社会办医发挥“鲶鱼效应”,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效率。实际上,我国公立医院之间本身已经有很强的竞争,但并没有推动公立医院朝着社会效益更高的方向提高效率,更多是推动了医疗机构纷纷扩大规模、增加设备的“医武竞争”,进一步推高了医疗费用。
又比如“迷思8:从效率和选择性的角度出发,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无疑应该属于私营部门”和“迷思9:从公平和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无疑应该属于公共部门”。医疗私有化,曾经是我国医改的一个方向,虽然在若干地区进行了并不成功的尝试,但至今仍然有人坚持这是唯一出路。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发挥公益性是我国医改已经确定的方向,但用什么机制既维护公益性又保障积极性,仍然是改革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难点。
这9个“迷思”,或许用myth一词另外的中文意思也很贴切,这些观点确实是医改中有人坚信的“神话”,或者持有的“偏见”。明茨伯格先生观点鲜明地打破了这些“迷信”。
再细读这本书,就可以发现全书既“破”又“立”,以一个管理学大师的视角,从组织管理的维度,提出了重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解决思路。
书的第二部分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分化、割裂(分割)的现状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整合所需要的管理工具。“分”确实是当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特征,比如预防与治疗的分离、不同医疗服务的分离、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分离等。这些分离和割裂被认为是导致很多问题的根源之一。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也曾评论美国的医疗体系问题的根源是过于分割。而“合”,比如综合医改、整合医疗,正是当前讨论最热的医改内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也是合的具体体现。
但经济学研究可能更多地把视角集中在管理体制、医疗保障项目、服务体系的分割上。而且正如书中所述,可能因为“分工带来效率”的信念,经济学分析往往更支持“分”而不是“合”的观点。作为管理学大师,作者从组织的角度,更细致地刻画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参与者,其各自扮演的角色,其参与的实践存在的“分”;从沟通的角度,更细致地分析了医生之间、患者之间、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分”,由此导致的后果,因此提出整合的目标,以及可供选择的协调机制和组织形式。这部分研究医疗卫生体系的组织特征,提供了一个与医学和经济学分析不同的,关于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应该整合的逻辑。
书的第三部分是作者对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议,从管理、战略、组织、领导力、规模、所有权、医疗卫生体系整体等角度,提出“重构”建议。“重构”应该也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要从微观管理的角度细化改革的工作。总体上,作者给出的思路就是合作和参与,管理并不是为了控制,战略不能限制思维,竞争不如合作,领导力不如社群力,共同管理,公私结合。其中,作者提出的“社群力”概念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改革尤有启发。
医院管理最大的难题是行政权力(管理层)和专业权力(专家层)的冲突。行政权力是层级组织赋予管理层的正式权力,但是医院管理者遇到的难题是“医生太难管”!专业权力是知识专用权赋予专家层的非正式权力,所以医生往往理直气壮地说:不听医生的管理怎么能好,改革怎么能成?实践中,无论是专家化管理,也就是医疗专家兼做管理,还是职业化管理,都没有根本解决好如何协调这两种权力的问题。最终都依赖领导力,因此最常见的是,有一个好院长才能有一个好医院。作者提出了第三种选择,可以称之为社群化管理,也就是依托社群力—作者所说的把组织打造成社群的能力进行管理。在这样的组织社群中,组织成员拥有很高的归属感、相互关爱、维护组织利益,而不是只顾攫取私利。组织的战略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内在动力,让组织的每一个成员把组织当成自己的家。我国传统的发挥主人翁精神的单位文化,是医疗机构打造社群力的基础,而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社区推动医疗专家和管理者之间交流,成为社群力打造的技术支撑,已经在一些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效果。
通读全书,也可以体会到一些对进一步深化医改的启示。第一,改革重点从医疗保障到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很重要,解决生病“有钱可付”,但是更关键的是“有医可就”。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也体现了这点。免费救治的政策可以很快出台,需要通过医院改造,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很多工作才能实现。
第二,改革思维从经济学维度转向管理学维度。从宏观讨论体制机制,聚焦产权、激励等经济学视角,转向中观和微观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和医疗机构的管理,无论公立私立机构都面临管理的挑战。正如作者所说:医疗健康行业的管理也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基于经验和艺术视角的手艺。
第三,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医疗卫生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高质量的人的发展,因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质量的人的发展,基础是高质量的健康,因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的健康,关键是高质量的医疗,正如卫生经济学奠基者之一迈克尔·格罗斯曼所说,医疗是谁也不想要的好东西。高质量的医疗核心是高质量的医疗卫生的管理,作者提出,如果没有管理,医疗卫生行业就不能发挥其作用。高质量的医疗卫生管理,难点是高质量的医院管理,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管理学家,作者对于医疗卫生领域传统的培养管理者、开设MBA课程等做法,是持怀疑态度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专门提到了自己患上“两边面部神经麻痹”后的几次治疗经历。作者同意这些所谓的传统医学、替代疗法可能不符合“科学”的观点,但作者认为这些是“可行”的医药实践,是有效果的,应该还原其本来的名称—家庭疗法、针灸、自然疗法等。作者提出,医药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门“科学”,医学治疗疾病,而不是寻求真理,医学研究才是寻求真理的。这一思路,或许可以用在理解我国仍然存在的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
新冠病毒疫情,令全球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都经历了一次考验,再读这本书,又有了新的体会。我们应该更多用系统论而不是分析论思维去思考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英文版书名副标题—将割裂的护理(care)、治疗(cure)、控制(control)和社区(community)联结起来,似乎是量身定做的疫后的政策建议。加强治疗能力当然重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旦出现医疗挤兑,后果都很严重。但还需要加强护理,包括心理照顾和安慰,人们才能渡过疫情导致的灾难。从长远看,加强疾病的预防控制更为重要,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而社区群防群控是群体安全的基石,因此还要加强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爱国卫生运动。
总之,虽然这本书主要是基于作者对美国和加拿大的观察,但分析的确实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通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改革完善有普遍意义,是难得的一本好书。

陈秋霖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
2020年6月于安徽,三瓜公社

图书目录

总 序(肖知兴)
推荐序(陈秋霖)
引言
第一部分 迷思
第1章 迷思1:我们拥有一个医疗健康服务体系/3
第2章 迷思2: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正在走向失败/6
来自成功的折磨/6
付出更多,得到更少?/8
第3章 迷思3: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甚至整个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更多的英雄式领导力得以解决/12
英雄式领导力的地位/13
英雄式领导人/15
其实最需要普通的领导者/15
第4章 迷思4: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更多的管理工程得以修复/17
风尚、谬误和愚蠢/18
再造医疗健康服务/19
困惑时,就重组/21
不能摆脱真实市场时,就利用模拟市场/26
疯狂的兼并/28
关于规模的迷思/29
保住婴儿/34
第5章 迷思5: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加强分类和商品化以方便做更多计算/35
为了计算而分类和商品化/35
类别之外,跨类别,类别之下/36
关于测量的迷思/44
分析师,请先分析自己/54
第6章 迷思6: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增加竞争得以修复/56
美国式竞争是可以仿效的榜样吗/56
波特和泰斯伯格关于竞争的“正确方式”/58
竞争必然会促进创新吗/60
这真的和竞争有关吗/62
竞争的成本/63
合作,而不是个体化/64
第7章 迷思7:可以通过更加商业化的管理解决医疗机构的问题/65
赫茨林格关于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商业化的思考/66
商业化有损医疗健康服务/68
商业化并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69
医疗之为天职/70
小结/73
第8章 迷思8和迷思9:总体而言,从效率和选择性的角度出发,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无疑应该属于私营部门,而从公平和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无疑应该属于公共部门/75
大分歧?/76
超越粗糙与势利/78
为了提升质量和参与度,欢迎来到多元部门/79
多元部门的所有权和共有权/80
是多元部门、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83
多元部门中的参与和社群/85
多元部门的封闭/87
第二部分 组织
第9章 分化/91
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参与者/91
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四象限/92
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实践/94
第10章 分割/99
不同专业实践之间的隔帘/99
将患者和人分离的被单/110
分割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围墙和楼板/113
第11章 整合/115
当心间隙/115
协调机制/119
组织形式/121
第三部分 重构
第12章 重构管理:超越“高层”,走向分布式管理/136
第13章 重构战略:探索,而非规划/139
第14章 重构组织:以协作超越竞争,以文化超越控制,以社区精神超越领导力/145
太多的分割/145
太多的控制/145
太多的领导力/146
太多的竞争/147
走向合作/148
走向社区精神/148
协作和社区精神需要的文化/151
第15章 重构管理实践:关怀在先,诊疗在后/152
嵌入管理的领导力/152
英雄式领导还是参与式管理/155
选择有缺点的管理者/157
共同管理/158
该由谁管理医疗健康服务机构/159
第16章 重构规模:超越经济,回归人本/165
第17章 重构所有权:让多元部门和共有权与公私部门并存/167
私营部门的角色/168
公共部门的角色/168
多元部门的角色/169
第18章 重构医疗: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71
促进系统的观点/172
将整个医疗体系下载到每个部分中/177
通过沟通、协作和控制将各部分联结起来/183
实现合作自治/188
最后的话/189
作者及其背后的人/191
参考文献/194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Richard L.Daft
作者: 兰杰•古拉蒂(Ranjay Gulati)(美)安东尼 J. 梅奥(Anthony J. Mayo) 著 尼汀 •诺里亚(Nitin Nohria) 哈佛商学院
作者: 皮永华,李卉妍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切斯特 I. 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
作者: 史蒂夫·卡普兰(Steve Ka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