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微软帝国叛逆
作者 : (美)迈克尔.德拉蒙德
译者 : 朱正茂 梁文英
出版日期 : 2001-09-01
ISBN : 7-111-09036-5
定价 : 2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20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美)迈克尔.德拉蒙德: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朱正茂 梁文英:暂无简介

译者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之歌?企业标识?企业口号?这些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表现为企业的风格,它以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的形式得到精炼和概括。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观上,表达了企业成员对推动企业前进的因素的共识,在行为方式上,规定了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使各成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趋于一致。那么微软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冲突文化”是微软文化的核心。在微软,每一个开发小组开始开发的软件产品也许互不相同,但是随着软件升级、功能增强,软件之间就会发生重叠,这就产生了冲突。池子里的水有限,需求却无止境,这就必须有一种解决冲突的方法。在微软,这种方法的依据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强者获得资源的最大化配置,强者的产品得到布道,弱者被替代,弱者的产品被取消或兼并。微软信奉这样一条理论:在微软能够生存下来的产品必定能够在高科技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在微软,人员更替和部门重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盖茨是“冲突”的始作俑者,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想法很愚昧”,其实他并不了解你的想法,他只是在制造压力,看你的反应是否机敏迅速、富有攻击力。本文的3位主人公就是这种文化的传播者,也受到这种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当然,冲突文化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特别对于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的亚洲企业来说,精诚团结才是弘扬的主旋律。当然,虽然我们不能“全盘西化”,但其中有益的东西还是值得借鉴。不过,本书也给读者留下一个疑点,那就是微软这个生存链怎样保持其“生态平衡”,以平稳驶过20多年的风浪。

提到微软,不能不说它的垄断案。微软在1975年诞生之时,仅有一种产品,3名员工,年收入仅有16 000美元,然而谁能料到,几乎是突然间,它由一株小草飞速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并且强大得令人瞠目结舌。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在20年后一跃成为风靡全世界的巨型高科技公司,拥有产品200多种,雇员17 800名,年收入达130亿美元。直到今天,它仍然稳坐软件业头一把交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奇迹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微软利用其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侵占其他领域,排挤、收买对手,从而在办公用品、多媒体、网络浏览器等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垄断。一边是微软高歌猛进的场景,另一边是同行惨遭涂炭凄凉的场景。但树大招风,本书涉及到的就有微软与苹果公司的多媒体技术之争、GUI之争,微软与IBM的OS/2之争,微软与英特尔的NSP之争,以及最为激烈的微软与网景的浏览器之争。俗话说“饿虎还怕群狼”,微软过于张扬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上世纪最为著名的一起反垄断诉讼案。本书也记录了这起诉讼案的一段历程,虽然本书在最终判决前出版,但它还是为读者昭示出微软所犯下的几个致命错误:

1. 不该惹法官生气

1998年初,一个阴冷的冬天,微软的律师们自雷德蒙德出发,来到法官托马斯·彭菲尔德·杰克逊面前。在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的跨世纪反垄断案中,杰克逊要求微软将其万维网浏览器从Windows 95中剥离。微软则声称,从技术角度讲,这不可能。但为服从法官的命令,它生产了一批不带浏览器的Windows 95,可这批产品未免太老,许多还没摆上货架,便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不配浏览器的版本也是支离破碎,翻来复去就是一条条重复的错误信息。微软坚持,服从法官命令的惟一途径便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法官因而大为恼火,微软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从那时起,法官便有心挫败微软。在最早的一次冲突中,微软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质疑司法委员会“是否有软件设计的常识”。后来,高院否决了杰克逊的裁决,并告诉他,陪审团不应该成为软件设计师。这对微软来说,是一个暂时性的胜利。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判决。事实上,自微软犯下这个错误,就已经注定了最终的结局。

2.毫不妥协的“坏脾气”

就浏览器之争,微软一再坚持浏览器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不可分离,并坚持将它与Windows 95捆绑、与Windows 98集成。针对指控,微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自然触犯了众怒。

在沸沸扬扬的微软垄断案中,至少还有两点应该引起注意。首先,分拆微软能否真正消除其所在领域的市场垄断?其次,在微软垄断案中,美国政府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第一点是担心垄断案的了结是否能让最终消费者受益;第二点则怀疑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是否是真正意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总之,在这场官司中,除了微软与其对手的市场之争,还包括着企业与政府权力的影响力之争。

本书的3位“动物男孩”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演绎着自己的传奇……

参加本书翻译的同志还有:康乐、周乐平、高英明、董强、谌洪继、梁文权、朱风华、钟惠、朱风妹、韩云雪。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

朱正茂  梁文英

2001年3月9日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引 言  时势造英雄 1
一家迅速崛起的公司打破了西雅图古老市郊的宁静。短短十几年里,其员工由1000多名增加到20 000多名,规模由一条街发展为50个工商区,它拥有华盛顿州第二大的短程运输车队,造就了无数的百万富翁……这就是比尔·盖茨的微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
第1章  亚历克斯进入仙境 7
一个没上过中学的“坏脾气讨厌鬼”如何能进入微软帝国,并创造一个又一个科技神话?亚历克斯·圣约翰,年轻的计算机天才,他因非凡的天分引起微软的注意,但进入帝国大门之前迎接他的将是长达11小时的“严酷”考验……
第2章  令人讨厌的三重唱 31
微软有许多创新技术,其中一些诞生在一间举重房。相信吗,这里有个三人联盟,该联盟将改变整个计算机游戏产业。他们是:“加拿大编程猴子”克雷格·艾斯勒、“丛林天才”艾里克·恩斯特龙、新人亚历克斯·圣约翰。他们被称为“动物男孩组”,他们将成为帝国的叛逆英雄。
第3章  福音传道士的起飞 47
1991年,比尔·盖茨四面楚歌:竞争对手的指责,美国政府的调查,与蓝色巨人的合作失败……此时的盖茨需要一些能冲锋陷阵的勇士,他们是微软的福音传道士,动物男孩组也在这一行列。
第4章  内部斗争 63
圣约翰激怒了美国最富有的人!是保持沉默还是予以反击?幸运的是,微软恰恰欣赏那些据理力争的人。第一次,他在微软引起了摩擦(以后还有很多),他赢得了信任、尊重和威信。
第5章  动物男孩组 89
动物男孩都有令人愤恨的怪癖、残忍的直率、对权威不感冒。他们为达目的不惜任何代价;他们知道如何伪装保护自己;他们善于操纵他人,化解危机。
第6章  超越“爆心投影点” 121
铺天盖地的宣传,Windows 95的闪亮登场,滚石乐队开出天价,“让我开始”成为微软的宣传曲。
第7章  克林姆,新的亚瑟王神剑 155
“互联网浪潮”席卷微软,动物男孩放眼网络空间,他们的新目标:为网络带来高品质的3维图像。
第8章  圣约翰的滑铁卢 183
圣约翰有了新创意:迫使微软解雇他。他的自杀行动:向帝国内部的敌人开炮。他如愿以偿,他自由了。
第9章  邀请加入一场“革命” 203
克林姆将使网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有风险、有机会、有回报,这里有最酷的技术,这里前景未卜。
第10章  帝国雇佣兵 221
一家只有4位雇员的小公司已濒于破产,谁曾想一年后它成长为等级度为3的微软站点承建商,全世界仅有的两家克林姆技术公司之一。先进的技术加上聪明的战略,它引起了巨人的注意,加入到浏览器大战中。
第11章  伟大的比尔对老大哥 237
微软买了反托拉斯保险—与苹果联姻。这消息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愤怒,因为微软再次全面胜利;有人欢喜,因为华尔街上苹果股票飞涨。
第12章  这不是母亲使用的浏览器 265
让你的网络站点与众不同是个巨大挑战,克林姆能做到这一点,只是运行它的高端计算机尚未诞生,人们会支持这项技术吗?
第13章  施加压力 291
克林姆的复苏揭示了微软帝国的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只有能捍卫自己,才能生存繁衍。如果一项技术能在微软内部生存,那它定能在外部高科技市场的残酷竞争中求存。
第14章  这个操作系统,政府不希望你拥有 313
Windows 98发布当天,政府发动了战争。盖茨称这是美国的倒退、用户的倒退、计算机业的倒退,政府称这是阻止微软将“黑手”伸向互联网。究竟孰是孰非?
第15章  循环不息的西西弗斯 335
克林姆市场支持渐少,恩斯特龙开始唱独角戏,为挽回局面,克林姆摩托车诞生,快速、闪耀、功能卓越,这是克林姆的象征。
第16章  白皮书 357
尽管强敌林立,微软仍然胜诉。正如某位著名法官所说:“对于成功的竞争者,应该鼓励他继续竞争,而不是当其成功后,掐断他继续成长的势头。”
第17章  奥兰多,电话铃响起 367
微软涉嫌压制苹果,恩斯特龙卷入诉讼,他向着20世纪最大规模反垄断战斗的前线飞速前进。
第18章  GOD.COM 379
恩斯特龙进入12证人名单,他的名字出现在各种媒体—他出名了。
第19章  再次突围 389
微软再次重组,克林姆又现危机,但未来总会好起来,IE4.0发布之时,圣约翰微笑了……
后序  致所有我爱的敌人 407
恩斯特龙,20世纪90年代在微软制造了如此之多的麻烦,曾被认为是帝国的叛逆,现在却成为公司最好的证人,这真是天大的讽刺!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斯蒂芬 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 戴维 A.德森佐( David A. DeCenzo) 著
作者: (美)理查德 L. 达夫特(Richard L. Daft)范德比尔特大学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范德比尔特大学著
作者: 高良谋
作者: (美)斯蒂芬 P. 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圣迭戈州立大学戴维 A. 德森佐(David A. Decenzo)卡罗来纳海岸大学  著玛丽&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EMBA项目编
作者: (美)雷·克罗克(Ray Kroc),罗伯特·安德森( Robert Anderson)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