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证券)投资学

PPP与基础设施融资
作者 : [美]尼尔 S. 格里格(Neil S. Grigg)著
译者 : 宋光辉 孙世选 丛林 译
出版日期 : 2017-10-10
ISBN : 978-7-111-57884-0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87
开本 : 16
原书名 : Infrastructure Finance: The Business of Infrastructure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与更新对于整个社会体系的平稳、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但经历过许多次的经济/金融危机后,单纯依靠政府来解决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问题在某些领域有些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引入适当的私人资本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即通常所说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本书先介绍了基础设施融资的基本概念,而后深入每个细分领域探讨了其各自不同的特点、面临的发展困境及机遇。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基础设施的融资技术,包括评估基础设施的积分卡等资本市场工具。在最后,作者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图书特色

没有基本的系统(如交通、能源和水务),经济和社会系统将无法运转。由于这个原因,基础设施(无论定义如何)一直都是一个很大且很重要的商业领域。由于信贷危机的影响,基础设施的供给、运营和维护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超过了之前的关于运输和公共公用事业的商业模式。银行、对冲基金和其他另类资产投资者现在对于基础设施投资有着浓厚的兴趣。本书将这一领域的变化与进展置入对前景的描述之中,并且展示了投资者如何从中获利。
作者解释了基础设施这一综合部门并且详细描述了各类基础设施的子部门,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务、废物处理和工程建设。然后他分别讨论了各类投资工具(如股票和债券),并提供了关于基础设施部门指数的信息。这类指数随着基础设施成为流行的投资领域而不断出现。他还描述了为私募股权、新创企业提供的商业机遇以及为基础设施企业提供的新市场。

本书是那些想要理解社会是如何提供其关键部件(如交通、能源、水务及相关领域)的人们的必读著作。对于那些寻求在基础设施部门工作的学生,本书提供了关于如何使得基础设施实现商业运转的选择和模型。对于那些已经在领域内有所发展的人们,本书将会拓宽他们的理解并且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
Steve Whipp 资产标准和创新管理人,联合公用水务公司
对于那些寻求一本总结基础设施业务的著作的人们而言,本书正合其意。作者已经提供了一个支持现代社会的各类服务的全面的、可理解的纲要。
理查德 G. 利特尔 南加州大学Keston学院的公共金融和基础设施政策的研究总管


作者简介
尼尔 S. 格里格(Neil S. Grigg)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民用和环境工程教授,专注于基础设施工程和管理、水资源工程、城市水务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和环境监管项目等方面的研究,他是一位教授、监管者和咨询顾问。格里格是北卡罗来纳州、亚拉巴马州和科罗拉多州的注册专业工程师。此外,他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政府组织的咨询顾问。

译者简介
宋光辉(微信:jobofsong) 上海博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办结构化金融微信公众平台,聚集各类金融专业人士近10万人。著有《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财富第三波》,组织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共10本和“PPP与项目融资系列”共3本,全面引进国外先进金融理念与技术。曾任平安证券资产管理部执行副总经理,从事房地产、政府平台融资、结构化融资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多年,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孙世选 金融硕士,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就职。
丛林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会计系,曾在四大、搜狐、IBM任职,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涉及审计、财务预算与分析等领域。目前就职于国内知名Fintech平台。

图书前言

每个社会都需要通过政治系统对市民的需求做出响应。最初的需求是人身安全和安保,之后拓展到健康、教育和优质生活等方面。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足的时候,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并且要求政府给出更多选择来应对债务带来的沉没成本,但是如何决策却需要经过政府的探讨,才能更好地对资源进行分配,更好地让政府、企业和个人各司其职。在探讨的过程中,基础设施作为固定投资不变的是人们和环境对它的刚性需求,无论是否涉及安全饮用水、高效的运输、污染控制和公立学校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地位都是不变的核心。
现在由于国家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期依然要维护和完善基础设施支持系统的情况,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话题变得非常引人注目,虽然面临的问题并不完全一致,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禁运和80年代的储蓄信贷机构违约。通过以上的经历,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结合得更加紧密了。
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从以前的问题中遗留下来的:如果基础设施被看作纯粹的私人物品,并且仅对能够承担得起的人开放服务,将使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面临更多的不公平和艰难处境。如果与基础设施有关的服务完全通过税收支持来运行,那么整个体系就会变得没有效率、会产生资源浪费、会扼杀更多有益的可能性。因此,答案是:中庸之道才是王道,让政府和私人部门同时参与其中。
基础设施领域的决策从来都不容易,因为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样,基础设施系统及其价值的衡量也变得更加复杂,机构的选择和决策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化。那些仅有狭窄街道和一个水资源系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横跨城市和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系统为社会提供能源、水资源、运输和更多服务。这些系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其可靠性会影响到从国防到新生儿等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决策遇到的障碍之一是对基础设施的定义比较主观且不明确。在本书中我们将基础设施按照建造环境和与其相关的重要支持系统(运输、通信、能源、水资源和废物管理)进行清晰的分类。其他必要的系统比如食品、刑事司法、公立医院,也会包含在其中。本书主要着重说明其中六个分类,这几个分类有一些共同特点且相互联系,但是又相互区别。其中,通信领域和其他几个分类有所不同,但是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的位置,通常和其他分类有所联系。
与基础设施细分领域融资相关的细节涉及广泛且对一国来说非常重要,比如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影响、运输领域燃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电力短缺和全球变暖问题、水资源危机、核废物的处置、大量陈旧基础设施和反恐战争等。上述每一项问题都会增加基础设施领域的成本,并从一方面或几方面影响其价格。本书提及的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最热点的问题,比如冰川融化、贫困带来的困扰、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
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规模在一国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仅考虑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支持网络的融资规模约占GDP的10%;如果加上家庭和商业住房,那么融资规模约占GDP的20%。对宏观经济指标的预估方法在本书第11章中有详细的介绍。
由于基础设施的规模庞大、地位重要,因此与之相关的支付渠道和融资渠道自然会引起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需要提供哪些基础设施、需要提供多大的规模及谁来为这些设施付款。虽然这些主要集中在政治层面进行讨论,但是问题的决策权却掌握在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公司和监管部门的手中。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基础设施的主要细分领域,它们之间是如何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系统进行运营以及这个综合系统中提供了哪些投资机遇。第二部分介绍了关于衡量基础设施领域综合指标的计分卡及其组成,还介绍了宏观融资模型,并且解释了相关的资本结构以及每个细分领域的收入来源。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对当前国家政策的思考,包括对政府和私人部门在金融危机时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贯穿全书的还有对政府部门、私人基础设施机构及供应商的介绍,展示了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者是如何各司其职的,即私人参与者是如何在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领域进行运营的。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对一些机构和公司的介绍并非出于投资建议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型和小型商业机构在融资策略和地位上的不同。
本书引用资料的来源,在每章中都有清晰注释。其中多数来源在引用时都有标注,但是在其他一些简单数据的引用上(如年收入),仅简单标记了数据来源为Yahoo Finance,因为这类数据可以从很多公开渠道查询到,同时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不再特别标注。
附录B列示了本书提及的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司,可以帮助读者更迅速地了解相关信息。附录C列示了一些简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基础设施领域那些看似神秘的字母简称。

尼尔 S. 格里格(Neil S. Grigg)

封底文字

本书是那些想要理解社会是如何提供其关键部件如交通、能源、水务及相关领域的人们的必读著作。对于那些寻求在基础设施部门工作的学生,本书提供了关于如何使得基础设施商业运转的选择和模型。对于那些已经在领域内发展的人们,本书将会拓宽他们的理解并且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
Steve Whipp,资产标准和创新管理人,联合公用水务公司
对于那些寻求一本总结基础设施业务的著作的人们而言,《基础设施融资》正合其意。Neil Grigg已经提供了一个支持现代社会的各类服务的全面的和可理解的纲要。
Richard G. Little,南加州大学keston学院的公共金融和基础设施政策的研究总管
《基础设施融资》一书仔细考察了更新和创建高效率的交通和通信、可靠的和可支付的能源、清洁水和其他关键系统的活动,是如何逐渐成为有利润的金融尝试的。作者Neil Grigg对于该领域进行了洞察,并且详细描述了读者想要在领域取得成功所需的知识。作者区别分析了发生在基础设施管理和金融领域的革命背后的重要的组织课题和金融课题,并且提供了在这动态变化的领域发展的详细指引,包括对于那些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绿色基础设施聚焦讨论。
随着基础设施融资日益变得重要,你将需要提升你关于基础设施关键方面的理解。《基础设施融资》将为你提供这一领域的洞察以实现这一目标。

译者序

这套“PPP与项目融资系列” 丛书是我组织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在翻译引进国外先进金融理念与技术方面的第二次合作。之前合作翻译的“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自2014年第1本书出版以来,已经陆续出版近10本,得到了国内众多读者的认可,尤其是其中的《资产证券化导论》《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结构化产品和相关信用衍生品》等更是各类电商网站图书畅销榜的常客。
PPP或项目融资,本身可以视为广义的结构化金融的特定形式。我最初的计划是将本书纳入“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中,然而,由于PPP在中国的特殊意义,笔者觉得有必要区别出版,并想在此与读者分享自己一些不够成熟的观点。
PPP,英文全称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在中国通常称作“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本书将其翻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自从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颁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法规对PPP进行规范与推广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之下,PPP开始成为金融市场的热点,并且有望从2017年起成为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对于中国的金融界人士来说,PPP其实并不陌生。有过实际金融实务操作的人们或许早已经了解到,中国政府之前已经在高速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领域里通过BT(建设—移交)或BOT(建设—运营—移交)等方式与社会资本进行过很多成功的合作。沪深交易所市场还发行过多单以BT应收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BT或BOT,是项目融资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具体形式。然而,2012年以来,相关的国家政策对地方政府通过BT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了限制。既有限制在先,那么随后大力推广PPP的背景与目的何在?这需要从中国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形势的角度来理解。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高,对应的金融形势就是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较大。经济形势与金融形势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即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加速,催生了对于基础设施与土地要素的需求。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与土地的有效供给,正好满足这些需求,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基础设施更是超常发展,在很多领域(如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令许多发达国家相形见绌。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代价就是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负债。这些负债最终需要地方政府以未来的税收与土地出让金来偿还。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而且城市化进程开始放缓的情况下,未来税收与土地出让金的增长预计也将放缓。这种形势使得社会对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债务可持续性产生了怀疑,从而对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大规模债务融资形成了制约。
通过PPP,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使得原来由政府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由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通过项目融资获得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PPP,地方政府将基础设施从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上剥离出去,可以实现去债务杠杆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结构化金融技术的一种应用。
更进一步而言,PPP的推广,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如何高效率地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的问题。
当前,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远远超过印度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一些整体经济水平高于中国的发达国家。这种现象不免让人产生一些疑问。中国的基础设施是否存在建设过度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超常发展是否有可能挤压社会原本可用于其他方面的资源,比如,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规模举债是否会通过提升利率或是占用信贷额度等方式对社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如何才能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的有效性?通过引入更加强调成本–效益原则的社会资本,形成财务回报对项目投资决策的硬性约束,这是PPP试图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提供基础设施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问题,即如何低价高质地提供基础设施。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让各类资本充分竞争,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能够倒逼效率的提升。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不是那么乐观。PPP自大力度推广以来,至今已有两年多,而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PPP项目并不多。与同时期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债务融资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相比,PPP项目落地的规模偏小。而且,一些名义上的PPP项目,通过“明股实债”“隐性兜底”等方式,实质又变成了地方政府或其融资平台的负债。为什么PPP项目这么难以推进?
从项目融资的角度看,如果仅仅依靠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现金流来覆盖项目的成本并且为投资提供回报,那么需要确定PPP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由于PPP项目具有回款周期长的特点,在签订合同时,对PPP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定价非常困难。一方面,人们很难获取足够的信息对如此长时间的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在当期为未来确定一个具体的固定价格,因此需要依据未来的形势变化对价格进行相机调整。另一方面,很多PPP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区域垄断特征,从而使得PPP项目运营主体掌握了超常的定价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对价格或是资本回报率进行管制。
因此单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债务融资这种刚性还款形式的相对完备合同,相比PPP项目相机调价的不完备合同,交易成本更低从而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这说明在中国,将PPP理解为不只是一个金融方式,可能更符合现实且有利于PPP的运用与发展。
在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层面,PPP是一个政府治理与市场治理的问题。在PPP项目发起与实施的时候,一方面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形成充分竞争以防止垄断,或是进行适当价格管制,有效引导并且监督社会资本提供适当服务,以避免损害社会福利,这是一个市场治理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也要防止社会资本利益受到侵害,或是侵害公众利益的腐败现象。这是一个政府治理的问题。
PPP项目在融资的层面,则是一个金融治理的问题。去除了政府信用的支持,金融机构需要运用现金流贴现等结构化金融技术,识别并选择能够满足预期财务回报要求的项目,并且通过订立合同在股东、夹层债务融资提供方、优先级债务融资提供方、项目建设方等各类主体之间合理分配风险与收益,从而为项目提供融资以完成项目建设并保障项目的持续运营。
PPP项目在持续运营的层面,还面临公司治理的问题。PPP项目在其长达数十年的回报周期中,需要高效率的运营,这涉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决策与操作。不同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需要形成有效的决策制度与管理制度,以防范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管理层职务不当得利等问题。
对于PPP的发展而言,这些众多的问题都有待于解决。而上述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过程。
有趣的是,PPP从无效率到有效率的发展过程,正是市场参与主体获利最大的过程。会计平衡式告诉我们,成本等于收益。更具体地说是,一个主体的成本,往往体现为另一个主体的收益。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够成熟,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摩擦成本较高。这些摩擦成本,很多时候正是金融机构的收益。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各类社会资本被高额的“摩擦成本”吸引进入PPP领域,它们之间的竞争将会逐渐提高效率进而降低摩擦成本。
因此,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有志于在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领域发展的各类主体,通过学习本套系列丛书,迅速了解PPP项目的运作模式、项目融资的技术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子行业的市场特征,可以帮助他们抓住在这个既极具挑战又收益可观的高速成长领域中的各类机会。
本书开篇首先介绍了基础设施融资的基本概念,如基础设施的定义、所用的基本模型及建造环境等。后续的每个章节依次介绍了基础设施的子部门的行业特点,包括交通部门、通信部门、能源部门、水务与污水处理部门及废物管理部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基础设施的融资技术,包括评估基础设施的计分卡、财务模型和为基础设施提供融资的资本市场工具。本书的最后部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其中的机遇与风险。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基础设施相关的公用事业板块规模巨大,构成了股票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由于国情不同,之前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公用事业公司的运营主要是由政府机构或是政府主导的融资平台公司及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小。社会资本一直希望进入到这一领域,却受制于这种市场格局。PPP的推广有望改变这一格局。政府在将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各类社会资本有望形成自身的专业化定位,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则可以通过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IPO、定向增发、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的资本化进程,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计中国国内可能也将出现在此书中所描述的大批公用事业领域的大型上市公司和专业聚焦基础设施的另类资产私募基金。
本书由宋光辉、孙世选与丛林共同翻译。由于水平所限,书中有翻译错误或者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宋光辉
2017年5月于北京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译者导论
第1章 基础设施融资介绍 / 1
什么是基础设施业务 / 1
基础设施:过去与现在 / 3
一个系统的系统 / 7
部门架构和规模 / 9
估计人均成本 / 11
对新方法的需要 / 12
总结 / 13
第一部分 基础设施部门和投资
第2章 基础设施部门的模型 / 18
分类系统 / 18
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 / 21
基础设施子部门的商业模式 / 23
基础设施系统如何服务于建设环境 / 24
基础设施系统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矩阵 / 25
基础设施和服务:建筑物和设备 / 26
基础设施支持部门 / 27
总结 / 31
第3章 基础设施和建设环境 / 33
在建设环境中的土地用途 / 33
城市地区的增长与变化 / 35
建设环境中的金融资产 / 40
住房金融作为发展的引擎 / 43
商业和中心城开发 / 51
影响费与“增长为自己付费”的哲学 / 54
未来的城市和基础设施 / 56
对问题与前景的总结 / 58
第4章 交通部门 / 61
部门结构与规模 / 61
公路系统 / 64
公共交通系统 / 75
航空旅行和机场 / 79
城际铁路系统 / 82
城际公交运输 / 86
以水为基础的交通 / 87
管道 / 88
部门问题与展望 / 89
第5章 通信部门 / 93
为什么通信是一个基础设施部门 / 93
过去与现在 / 94
部门的结构与规模 / 95
互联网 / 97
通信公司 / 98
部门问题与展望 / 100
第6章 能源部门 / 103
部门结构与规模 / 103
能源趋势 / 107
电力行业 / 109
天然气行业 / 112
石油行业 / 114
煤炭行业 / 116
核能行业 / 117
可再生能源公司 / 119
能源储存 / 120
氢能 / 122
部门问题与展望 / 122
第7章 水力和污水处理 / 126
过去与现在 / 126
部门结构与规模 / 129
水资源行业的融资结构 / 133
融资问题 / 135
业务概况 / 137
水资源行业支持性业务 / 141
水资源行业的私有化 / 144
将水资源作为商品进行投资 / 146
行业政策和监管 / 147
水资源行业的协调 / 148
部门问题与展望 / 149
第8章 废弃物管理 / 154
部门结构与规模 / 154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 155
循环利用和原材料行业 / 163
部门问题与展望 / 165
第9章 基础设施和建筑行业 / 167
过去与现在 / 167
当今的建筑行业 / 169
按照职能和细分领域划分的组织 / 173
根据业务分类的组织 / 174
项目移交及融资 / 176
建造公司 / 179
部门问题与展望 / 185
第10章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者与商业机遇 / 187
过去与现在 / 187
债券市场 / 189
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司发行的股票 / 193
基础设施指数 / 206
大宗商品市场 / 209
抵押支持证券 / 209
私募股权与基础设施 / 210
基础设施支持领域 / 211
基础设施领域的媒体 / 211
基础设施领域的腐败 / 212
国际支出计划 / 213
投资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 214
第二部分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第11章 基础设施表现计分卡 / 218
追踪基础设施绩效 / 218
需要衡量哪个体系 / 221
绩效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 221
成本是多少 / 225
进度如何 / 226
基础设施领域的财务和经济数据 / 229
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股票数据 / 231
基础设施计分卡 / 234
总结 / 238
第12章 基础设施领域组织的融资模型 / 240
通用管理模型 / 241
通用融资模型 / 243
细分领域融资模型 / 245
政府如何提升基础设施的业绩表现 / 248
公私合作关系 / 255
监管 / 256
总结 / 257
第13章 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市场 / 259
不同领域的资本需求 / 259
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流动 / 261
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结构 / 262
资本来源 / 264
投资银行 / 277
总结 / 277
第14章 基础设施细分领域的收入情况 / 280
收入的流动 / 280
基础设施服务的费率设定 / 282
费率监管 / 286
服务领域的收入和成本分析 / 289
税收和补贴 / 290
细分领域的基础设施收入 / 292
总结 / 293
第三部分 展望未来
第15章 基础设施领域的机遇与风险 / 296
作为政策领域的基础设施 / 296
基础设施领域的政策因素 / 297
细分领域问题 / 299
转型问题 / 300
附录A 数据来源 / 308
附录B 基础设施公司 / 310
附录C 机构名称缩写 / 313
参考文献 / 319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菲尔.荷马斯
作者: (美)芭芭拉S.佩蒂特(Barbara S.Petitt) 杰拉尔德 E.平托(Jerald E. Pinto) 温迪 L.皮里(Wendy L. Pirie )
作者: (美)赫伯特 B. 梅奥(Herbert B. Mayo)  新泽西学院
作者: 滋维.博迪 亚历克斯.凯恩 艾伦.马库斯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 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著
作者: [美] 约翰 J. 墨菲(John J. Murphy) 著
作者: [美]理查德 L.彼得森(Richard L. Peterso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