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实战手册
作者 : 吴晓玲 著
出版日期 : 2019-09-06
ISBN : 978-7-111-63440-9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75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在本书中,作为蒙氏家庭教育专家、蒙氏父母系统课程开发者,作者把深奥的蒙台梭利教育哲学思想与日常家庭生活相融合,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孩子、认识自己。
◆20多篇日记,生动呈现如何做蒙氏父母。
◆30余幅插画,明白蒙氏父母的高明之处。
◆100多个案例,了解蒙氏父母的日常状态。
◆提出了父母的两大重要身份: 孩子成长的协助者和灵魂的服务者。
父母如何在家庭中扮演好协助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如何真正地在家庭中实践蒙氏教育,书中给出了全面而详尽的方案。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教育即一场生命的成全
第一个真相
孩子只想成为他自己,这是有“信号”的,没有谁强加给他!
还记得那一句全世界孩子都会说的话—“妈妈,让我来”吗?
这是0~6岁孩子的标志性语言,像空谷的回音一直萦绕在每个孩子的童年里!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的心声,只是成人反而“听不懂”如此直接的语言,还四处询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然而,正是这一句被成人忽视了的呐喊—“让我来”,道出了儿童深藏的秘密:他们只想成为自己!
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为的就是建构自己,“创造自己”,最终成为自己!
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句经典语录“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帮助我以自助),即源于对孩子“I want to do it by myself”(我想自己做事)的成全与尊重。
花一点点时间,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生活细节。
6岁,孩子正在想一个单词怎么拼写时,妈妈走过来就给他一个标准答案。孩子急得甩笔走了:“不写了!我要自己想,你为什么要说出来?”
5岁,孩子正在练习使用螺丝刀,遇到一点困难时,爸爸上来就要动手帮忙解决,孩子急着大叫:“爸爸,不要,让我自己来!”
4岁,孩子从幼儿园带回了涂色作业,妈妈看见孩子正准备用蓝色涂花时,马上插话说:“花朵应该用红色。”孩子回应道:“我就要涂蓝色。”当大象即将被涂上绿色时,妈妈又说:“大象应该用……”孩子立即捂起耳朵大声叫起来:“不要你说,不要你说,这是我自己的作业,让我自己来做!”
3岁,按电梯“让我来”,开门“让我来”,要不要分享及如何分享“让我来”,等等。
2岁,扫地“让我来”,接水“让我来”,浇花“让我来”,开电视“让我来”,开灯“让我来”,擦脸“让我来”,刷牙“让我来”,吃饭“让我来”,喂鱼“让我来”,倒水“让我来”,搬东西“让我来”,等等。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想跟谁玩,不跟谁玩,统统“让我来”。
1岁,妈妈要去拉正在摇摇晃晃学走路的他,被推开,他自己扶着沙发走;妈妈要去帮忙拿他正努力想抓到的玩具,被推开,他自己去抓;妈妈要帮忙拿着奶瓶喂他,被推开,他自己拿着喝;妈妈要用勺子喂他饭,被推开,他自己用手抓起来吃;等等。
不难发现,年龄越小越“自助化”,2岁完全爆发。如果时间再继续往1岁以前推移,你依然能够找到孩子“要自己来做事”的蛛丝马迹,回溯到其出生也不例外。
这些细节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他们个头很小,本领也不大,却是这个地球上最无畏、最勇敢、最执着的人类群体。因为他们正在从事一生中最伟大的“工程”,那就是“创造自己”。
我给孩子的这种天性成长模式取了个名字叫“自助式成长”,而引导我看到这一点的正是被称为“儿童发现者”的玛利亚·蒙台梭利。她曾说:
儿童并不是一个等待被填充的瓶子,他们不是每时每刻都等待着我们的帮助。
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拒绝别人的帮助,自己去做事情。
承认儿童具有不同寻常的能力并不会降低父母的权威。当父母可以说服自己把孩子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还给儿童,心甘情愿地当好配角时,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毋庸置疑,“自助式成长”为儿童找到了最原创的、最佳的成长方案!只要给孩子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人人都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自己,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的那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遗憾的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足够幸运得以施展自己的天赋成为自己,他们有可能在创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抗拒的“阻力”而非“助力”后,最终成为“别人”。
在一次公开授课的讲台上,我不自觉地就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为成为自己所投身的“战斗”,并不亚于人类为自由投入的真实战斗。只不过它发生得是那样隐秘且无助,有些都还没来得及轰轰烈烈就已销声匿迹了,因为他们的“对手”是他们最爱也是最爱他们的父母!我们常常以“爱”之名剥夺孩子“自己做”和“做自己”的权利。
孩子只有先成为自己,才能恰到好处地做到各尽功用。因为只有每个人的不同,才能填补这个世界的空白。如果教育只是为了改造谁,那么我们宁愿没有教育!
“孩子什么都要自己来”,这是“生命要成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本书所揭开的第一个成长真相。
第二个真相
过去,父母不知道自己是比幼儿园老师还重要的“老师”,孩子学不好都怪老师没教好。
后来,父母知道了,自己对教育孩子有脱不开的干系,这是一次进步。
再后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一时间遍布各大家庭教育讲座和书籍,让父母知道了家庭教育才是根,而且自己具有重要身份,这又是一次进步。
这仍不是真相,父母的确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影响者,也的确是外在形式上的第一任老师,但追本溯源,我们并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老师,其实“老师”另有其人。
本书将改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固有思维,揭开生命有自我教育这一本能的真相,说清道明:谁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如何与“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合作,让孩子以最自然和优雅的姿态成长。
第三个真相
第三个真相是关于父母身份的。
伟大的教育服务灵魂,平凡的教育服务身躯。
父母只关注孩子“吃什么、喝什么”,这只能养活孩子,但并不一定能养好孩子。伴随每个肉体降生的还有他的灵魂(精神),我们用什么来喂养孩子的灵魂?
本书提出了父母的两大重要身份,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案。
(一)孩子灵魂的服务者
“为孩子的精神服务”,对很多父母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理念。就算人们对这个理念不陌生,也可能因为缺乏具体方案而把它束之高阁。希望本书会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孩子成长的协助者
孩子虽然充满了自主的愿望,还能自己教育自己,但他不是孤军奋战,他会遇到专属于他的“助手”,即他的父母。他在自己建造“伟业”的过程中需要这个协助者。只不过,父母时常会“篡夺”权位,从协助者的身份变到“造物主”的身份,把孩子视为己有,随意指挥,大包大揽。
蒙台梭利总是说“任何多余的帮助都是成长的阻碍”,所以本书会向父母介绍如何做真正的协助者,协助孩子自己做事。出于对生命的崇敬和信任,我们坚定地认为: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出来的。
众所周知,蒙氏教育在国际幼儿教育界的耀眼地位已经保持了一百多年,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很多家庭没有机会接受如此卓越的教育。“让蒙台梭利走进家庭,点亮每个生命的起点”是我现在能想到的最乐意做的事。
相对于物质环境,我更愿意把蒙氏教育理解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它不是只有教具和操作方法。传播者要像蒲公英一样把种子远播四海,唯一能真正带走和传承的也只有蒙台梭利的精神和信念。所以,面对千千万万没有条件让孩子上蒙氏学校的家庭,如果他们能够获得这种精神的指导,那么孩子也会最终成为专注、独立、有秩序、有使命的人,成为最美好的自己,谁又能因为他没有操作过粉红塔,没有玩过棕色梯,而否认他的成长呢?
是孩子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对于生命的意义—成全!
既然几十万的中国父母起初是从《蒙爱之声》认识我的,也都喜欢听我讲述蒙台梭利,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一个个文字想象成声音,听我从孩子前六年的根基部分娓娓道来……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本书的伯乐刘利英编辑的耐心跟踪和等待,是她的热情催化了本书的诞生。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不想辜负生命的父母!
献给我挚爱的儿子(他才是我手里那支看不见的笔)和幕后默默付出的孩子爸爸!

吴晓玲

特别说明:
1.本书选用的所有案例都是真实人物和事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均采用化名。
2.本书中凡涉及孩子的第三人称统一用“他”来表述。

上架指导

教育心理学

封底文字

我读过的蒙氏书籍不少,但晓玲老师的这本是最令我舒服和看后留下强烈余音的一本。我有预感:这本书将会让一大拨父母反思自己的育儿观,从茫然中醒悟过来,因为这不是一本只有工作游戏方法和步骤的蒙氏家庭书,也不是一本只有高深理论的蒙氏教科书,而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家庭中运用最走心的书!
——橡子妈妈
在没有接触蒙氏教育之前,我眼中的孩子就是“熊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会焦虑不安,会因为不懂而抓狂。在遇到晓玲老师后,她教我学会了如何了解孩子,让我不再焦虑彷徨;教我学会了如何读懂孩子,并与他一起成长。
——米豆妈妈
一生当中,幸运的事并不会太多,但遇见晓玲老师、遇见蒙台梭利一定算其中之一。在学习蒙氏父母课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打骂……而是父母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先发生改变。孩子是我们的镜子,从他们身上我们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欠缺,当我们开始改变,孩子也会开始改变。我们变得越来越好,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棒!
——果乐妈妈
遇到晓玲老师,是上天给予我、孩子及家人的一份最好、最特别的礼物。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好“教具”去启发孩子,也醍醐灌顶地让我认识到: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主学习成长的。
——骏骏妈妈
晓玲老师的蒙氏教育方法既严格又让你喜欢,既让你放松又让你不能马虎,能够真正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玩的乐趣,在玩中找到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学到知识!现在,女儿然然在不知不觉中跟我的融洽度更高了,就是因为我懂她的每一个敏感期;她在生活学习中也更自信了,因为生活学习的点滴给了她自己实践的机会。她的每一个进步让我坚定不移地朝着蒙氏教育的方向继续前行,扮演好父母协助者的角色,给她“刚刚好的爱”,让她走向自己想要的未来。
——然然妈妈

图书目录

前言 教育即一场生命的成全
第1章 上帝吻过的前六年 ┆ 1
没有怎么做会最好,只有错了再站起来 ┆ 2
父母不可能没有遗憾
爱是比磨难更强大的力量
球掉了,捡起来,就这么简单
匆匆前六年,影响悠悠几十年 ┆ 10
孩子6岁前的奥秘
如何增强孩子的信任感
前六年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自己带孩子的“前六年”
第2章 有一种父母叫“蒙氏父母” ┆ 30
被遗落的“初心” ┆ 31
蒙氏父母肖像图 ┆ 35
蒙台梭利有一盏灯,为你我而留 ┆ 39
认识自我—我是孩子的什么人 ┆ 48
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孩子成长的协助者
孩子灵魂的服务者
“完美”妈妈是个陷阱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
认识孩子 ┆ 69
自助式成长
“洗土豆”的故事
认识教育 ┆ 75
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你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一样呢
教育真正的起点在哪里
父母在孩子的前六年应该做什么
做有准备的成人
第3章 蒙氏父母的基本功 ┆ 105
“心”是教育的入口,也是教育的出口 ┆ 106
精神胚胎
有吸收力的心灵
越好的教育越自然 ┆ 115
遵循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
大自然教育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 123
敏感期很神奇但并不神秘
先学会识别再去“抓”
敏感期分解
父母在孩子的敏感期能做什么
孩子的专注力从哪里来 ┆ 142
认识专注力
专注力的真相
影响孩子专注力发展的因素
如何成就孩子的专注力
独立 ┆ 155
“行”“不行”
选择是一种不错的独立训练
有限的选择
别误解了蒙台梭利的“自由” ┆ 159
“想睡才睡”—睡觉规则
不做手机的“奴隶”—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我想自己买东西”—财务管理规则
自由的三大原则
请开放你家的零食箱
“尊重孩子”最简单的方法 ┆ 175
如何尊重孩子
如何期待就请如何对待
让孩子自己成熟 ┆ 182
第4章 蒙氏父母的家庭实践 ┆ 188
蒙氏家庭工作(0~6岁) ┆ 189
日常生活
感官工作
数学工作
语言工作
科学文化工作
0~3岁家庭活动补充
如何布置蒙氏家庭环境 ┆ 197
蒙氏家庭环境布置的原则
家庭环境布置案例
不一样的客厅
环境会自己“说话”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文环境 ┆ 214
生命之流
改变是为了找回自己
父母的形象就是孩子心目中的画像
孩子需要生活中真实的“英雄”
不奖不惩教出人格独立的孩子 ┆ 225
奖励和惩罚的真实画像
不打不骂教好孩子才是真本事
童心陪伴 ┆ 235
幽默感的重要性
和孩子一起玩童心游戏
第5章 蒙氏父母的内在修炼 ┆ 243
爱到刚刚好 ┆ 244
被爱喂大的孩子
成长需要适当的“留白”
情绪是一生的“伙伴”,请和它友好相处 ┆ 251
情绪是可以被量化的
认知改变你的情绪
后记┆ 26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利迪(Leedy,P.D.),(美)奥姆罗德(Ormrod,J.E.)
作者: [美]尼拉 R.布兰斯科姆( Nyla R. Branscombe),罗伯特 A.巴隆(Robert A. Baron) 著
作者: 主编 李春华 贾楠
作者: [美]罗伯特 S.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 克里斯蒂娜·穆塞洛(Christine Musello) 著
作者: [美]迪恩·博南诺(Dean Buonomano)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