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营销管理)

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第2版)
作者 : 唐兴通
出版日期 : 2017-08-14
ISBN : 978-7-111-57829-1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47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内容简介
社群已经被公认为是这个时代的商业新形态,原有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被颠覆,新的基于社群的商业体系和规则亟待构建,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为此而努力,都在摸索中前行。
本书提出的“新4C法则”为社群时代的商业践行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闭环的方法论,第1版上市后获得了大量企业和读者的追捧,“新4C法则”在各行各业被大量解读和应用,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被公认为是社群时代通用的方法论。也因此,第1版上市后,获得CCTV、京东、中国电子商会、《清华管理评论》、罗辑思维、溪山读书会、等大量知名媒体和机构的推荐,还成为多家商学院的教材。
“新4C法则”定义:
“在合适的场景(Context)下,针对特定的社群(Community),利用有传播力的内容(Content)或话题,通过社群网络中人与人的连接(Connection)的裂变实现快速扩散与传播,从而获得有效的传播和商业价值。”
“新4C法则”内涵:

场景(Context):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设计,企业间的竞争从信息入口之争转向场景之争,场景正在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营销及商业模式,我们正步入场景感知的人工智能时代。
社群(Community):在未来商业中,社群是业企业与用户连接的新形态,企业必须从顾客、用户、合作伙伴、员工等角度构建自己的社群,理解社群的结构、行为、传播规律是前提。
内容(Content):未来每一家企业都是内容企业,内容是企业与用户发生关系的抓手,如何生产出能引起受众共鸣和自发传播的内容,将是衡量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好的内容不只关注内容的受众和内容本身,还要关注内容的场景,从二维升至三维。
连接(Connection):引爆社群就是通过人与人的连接,快速引爆特定社群。通过对群体网络结构的分析,撬动社会网络的中心节点,赋予传播的动力,降低接受门槛,从而让信息随着人与人的连接裂变传播。

图书特色

从场景、内容、传播、连接4个维度全面构建社群时代的新商业方法论
超级畅销书,理论、方法、案例全面升级,商学院经典教科书

移动互联网和社群一直都在快速发展、演变,时隔两年,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作者在实践中也有许多新的思考,引爆社群的“新4C法则”得以不断完善和修正,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下,第2版从理论、方法和案例3个维度对第1版进行了大幅更新。
主要的修订包括:
“新4C法则”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内在逻辑更加顺畅,场景、社群、内容、连接4个方向在纵深上都有更加深刻的阐述。
场景部分:增补了“如何利用场景思维构建产品”“大数据场景感知时代的新营销”“如何捕捉用户消费需求冲动的场景”“MOT关键时间点场景管理”等内容。
社群部分:进一步加强了社群商业价值、社群文化、社群结构、社群在线行为学、高频和低频社群构建等实践问题的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社群商业及营销的核心。
内容部分:进一步夯实了内容战略、内容规划、内容来源(收集)、内容编辑优化、音/视频、UPC/PGC等方面的内容。
连接部分:加入了社会网络结构图谱,以及社群网络中针对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从图论、数学属性、社会网络结构镶嵌等角度解析了连接背后的科学;清晰剖析了连接构建势能的逻辑,厘清了中心节点、意见领袖等社群中处于特殊位置的群体在传播中的价值。
新增50余个最新案例,涉及VR、直播、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内容创业、种子用户等众多领域,让全书的内容更易读,更有趣味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引爆社群的方法论。


内容简介
社群已经被公认为是这个时代的商业新形态,原有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被颠覆,新的基于社群的商业体系和规则亟待构建,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为此而努力,都在摸索中前行。
本书提出的“新4C法则”为社群时代的商业践行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闭环的方法论,第1版上市后获得了大量企业和读者的追捧,“新4C法则”在各行各业被大量解读和应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被公认为是社群时代通用的方法论。也因此,第1版上市后,获得CCTV、京东、中国电子商会、《清华管理评论》、罗辑思维、溪山读书会等大量知名媒体和机构的推荐,并成为多家商学院的教材。
“新4C法则”定义:
在合适的场景(Context)下,针对特定的社群(Community),利用有传播力的内容(Content)或话题,通过社群网络中人与人连接(Connection)的裂变实现快速扩散与传播,从而获得有效的传播和商业价值。
“新4C法则”内涵:
场景(Context):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设计,企业间的竞争从信息入口之争转向场景之争,场景正在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营销及商业模式,我们正步入场景感知的人工智能时代。
社群(Community):在未来商业中,社群是企业与用户连接的新形态,企业必须从顾客、用户、合作伙伴、员工等角度构建自己的社群,理解社群的结构、行为、传播规律。
内容(Content):未来每一家企业都是内容企业,内容是企业与用户发生关系的抓手,如何生产出能引起受众共鸣和自发传播的内容,将是衡量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好的内容不只关注内容的受众和内容本身,还要关注内容的场景,从二维升至三维。
连接(Connection):引爆社群就是通过人与人的连接,快速引爆特定社群。通过对群体网络结构的分析,撬动社会网络的中心节点,赋予传播的动力,降低接受门槛,从而让信息随着人与人的连接裂变传播。

创新战略、社群营销、移动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实战派专家,中国最早从事社会化媒体研究与实践的先行者之一。在互联网一线工作多年,实战经验丰富,擅长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视角综合解析互联网商业的本质与规律。
资深企业顾问和解决方案专家,先后为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阿里巴巴、百度、奔驰中国、渣打银行、平安集团、迈瑞医药、万科地产、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方太电器、美的电器、周大福珠宝、海尔集团、三一重工等数百家企业提供过顾问、培训和咨询方面的服务。其提出的“新4C法则”在企业界被广泛推行和采用。
畅销书作家,乐于分享,除本书外,还译著有《创新的扩散》《视觉营销》《决战第三屏》《移动营销的魔力》《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等多部作品。
近年来,致力于“互联网社会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构建,目标是希望能诠释未来100年互联网社会运行的规则,努力成为互联网商业与社会思想的发动机。因善于思考、洞察深刻,被圈内人戏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彼得·德鲁克”。

图书前言

与人分享,越分享,越富足!
面对眼花缭乱的互联网热点——直播、VR、网红、自媒体、短视频、内容付费、微信……企业经营者及从业者缺乏与之对应的有效方法论和指导工具。更多人只是在围观看热闹,关注的是表面的问题和别人成功的故事,却不知道自己如何做。
互联网流行的热点就像圣诞树上闪烁的星星和彩灯,如果看不到支撑的树干,我们很难发现其中的逻辑、规律及方法。市面上大多数图书聚焦的是方法和案例的堆砌,是术和点的集合,而本书则聚焦在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运营、营销的方法体系上。笔者通过本书尝试挖掘隐藏在“灯光”背后的“树干”,给出帮企业应对这些林林总总热点的系统方法论。
本书第1版推出后获得许多小伙伴的推崇,短时间内就重印10余次,获得CCTV、清华管理评论、罗辑思维等知名媒体推荐,并荣获中国电子商会和京东图书联合评选的优秀社群类著作,还成为众多商学院的教材,在此笔者谢谢大家的厚爱。
何谓引爆社群新4C法则?
所谓引爆社群新4C法则,就是企业可以在适合的场景(Context)
下,针对特定的社群(Community),通过有传播力的内容(Content)
或话题,随着社群网络结构进行人与人连接进而实现快速扩散与传播(Connections),最终获得有效的商业传播及价值的方法论。
大众传播时代已基本结束,未来将走入社群传播时代。引爆社群的新4C法则,其本质就是围绕社群开展的,为此我们需要研究透社群(社群文化、社群结构、社群生态等),否则根本无法引爆社群。我们选择场景的标准是围绕社群的生态或者商业情形,内容的构建目标是对社群有传播效果,所以说社群间发生连接及信息在社群关系链条中传播都离不开对特定社群的深刻理解。
场景思维中我们强调了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给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信息以支撑购买流程。在场景的捕捉中还强调了社群需求或情绪等因素,只有这样才可更好地刻画社群所处状况。想更为有效地引爆社群,选择合适的场景是关键。内容为王是没有错的,但往往因欠缺场景而不能引爆。从内容营销角度思考,主要是从分享、协同、给予客户答案的角度来向消费者传递信息,而传统的营销更多是通过打断用户思考、视听等方法硬性传递产品信息。
连接在引爆社群的新4C法则中用于解决信息及产品如何在社群里快速流动的问题。如果没有最终临门一脚的连接链式反应,就无法引爆社群。之所以能够宣布大众传播时代已经结束,背后的支撑是社群及跨社群的内容连接、传播的崛起。
许多行业内部人士恭维笔者说:“老唐,你提出的引爆社群新4C法则已经是社群时代营销传播公认的方法论”。听到类似恭维,让笔者感到汗颜,但同时也看到了大家对这套法则的期望,笔者只好将这份期望化为理论方法的迭代升级,以图书的形成呈现。其实笔者个人并没有想到多年前给出的社群营销传播框架居然变成行业通用的方法,在此谢谢那些诠释和实践这个理论的小伙伴们。
引爆社群新4C法则的适用边界
“引爆社群新4C法则的适用边界是什么?”这是商学院学生常常问笔者的一个问题。每个方法论都有其适用的边界和范畴,我们不可以拿着把锤子,见到啥都想锤一下。为帮大家更好地理解适用边界问题,先简要梳理一下相关背景。
从传统市场营销角度看:1978年—2008年,那个时代市场传播游戏规则是广度、覆盖度、曝光量、CPM等。2008年以后,市场传播开始从广度、覆盖度走向深度、情感连接,兼顾广度的游戏规则。从广度时代走向深度时代,企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来和消费者对话。企业以前的思考模式是获得海量的注意力,但最终的转化和效果取决于软性的关系。营销游戏规则悄然发生着变化,即企业需要从广告思维走向为社群提供服务,真诚地帮助用户,构建基于兴趣或产品的圈子(社群),获得用户的信任。
从互联网营销角度看:1999年—2009年,这10年是互联网营销传播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关键词是“流量”,以百度的搜索引擎关键词、四大门户网站的互联网广告、站长联盟、SEO等为代表。这个时代玩法的代表是莆田系医院、团购网站、淘宝店。例如当年团购网站疯狂融资,疯狂购买流量,流量转化为订单,继续购买流量直至钱烧完后关闭。那个年代的游戏规则就是流量,通过花钱或运用技术围绕流量转,互联网营销大部分时间就是搞流量。
在2009年以后,社群时代正式来临,基于社会关系网络信息流动成为新范式。在2009年之前出现的BBS论坛可以说是社群时代的前奏,而以微博、SNS、微信、直播、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流行确定了网络社群的地位。“引爆社群新4C法则的适用边界是用来解决社群各平台如何营销传播的,非互联网流量方向” 。
你不必再纠结如何利用直播、网红、自媒体、短视频、内容付费、微信、微博、BBS论坛、知乎等社群平台及工具进行营销,它们只不过是互联网商业兵器谱上的一件件兵器而已。如果你想学会众平台的基本操作只需30分钟,但是想要耍得好,最终收获丰厚商业价值,那就需要扎实的方法论。本书也许就是打开这个时代营销之门的一把钥匙。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引爆社群新4C法则的适用边界。
新版看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群的发展,引爆社群出现众多新的变化,笔者在实践中也有许多最新的思考,为此较大幅度升级修订第1版。希望让您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次为大家主要修订的内容包括:
(1)系统更新50多个最新案例,涉及VR、直播、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内容创业、种子用户等众多领域,从场景、社群、内容、连接等角度进行系统诠释;丰富的案例可以触发你针对性的思考,也能够助你更好地吸收引爆社群的方法论。
(2)新书更加关注4C法则之间内在逻辑及场景、社群、内容、连接等各个领域纵深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案例。
(3)场景章节,在第1版的前提下,增补了如何用场景思维构建产品、什么是大数据场景感知时代的新营销、如何捕捉用户消费需求冲动的场景、如何实现MOT关键时间点场景管理等内容。
(4)在社群章节,笔者重新理解社群商业价值,关注社群文化、社群结构、社群在线行为学、高频和低频社群构建等实践问题,方便大家更加深刻理解社群商业及营销的核心。
(5)在内容章节,第2版进一步夯实了内容战略、内容规划、内容来源(收集)、内容编辑优化、音视频UPC/PGC的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指南和案例精选。
(6)在连接章节,第2版中加入了社会网络结构图谱,以及社群网络中针对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例如个体节点在社群网络中的位置、个体的属性(节点度数等)、中心性和特征向量等。进一步从图论、数学属性、社会网络结构镶嵌等角度解析连接背后的科学。写作过程中厘清针对社群连接的话题,清晰区分中心节点、意见领袖等特殊地位人士的扩散价值。
其余修订则为部分内容之增删,更正错别字、段落调整以及遍及全书的语句修缮等。写书过程中语言追求平实,贴近实用,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厚爱。
致谢
写作期间参考、借鉴过众多学科领域、多个专家的研究,尤其是在案例采集部分,在此一并感谢。如果涉及您的权益,请与我联系,谢谢。
本书是笔者多年来与朋友、同事、网友进行对话交流之后取得的成果。笔者对所有提供过帮助的人都心存感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顾伯平、王希明、邵培仁、胡智锋、于显洋、段永朝、郎永淳、金旭、彭彬哥、周中华、朱少宇、沈浩、唐润华、杨伯溆、Putting、陈徐彬、唐兆明、沈耀珍、杨升、张惜芬、杨阚波、蒋杰、唐兴娟、唐婷婷、唐玉、张明亮、朱香顺、陈恩凯、张倬嘉、张媛、朱俊宇、朱语涵、陈景瑞、陈伟荣等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对笔者提供的直接、间接的帮助。谢谢大家!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杨福川、孙海亮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两位专业、认真的态度是我学习的楷模。
感谢顾问咨询、培训教练等合作企业,以及商学院选择我课程的学生,正是你们的实践和反思才赋予引爆社群的新4C法则这个理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如何联系、发生连接?
通过阅读本书,希望能触发您的一些思考,一起探索基于社群逻辑的新时代商业规则。如果您有话要说,或有项目合作及任何意见,请发送邮件至along5418@gmail.com,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笔者。
 
于北京

上架指导

IT文化

封底文字

移动互联网和社群一直都在快速发展、演变,时隔两年,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作者实践中也有许多新的思考,引爆社群的“新4C法则”得以不断完善和修正,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下,第2版从理论、方法和案例3个维度对第1版进行了大幅更新。
主要的修订包括:
(1)“新4C法则”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内在逻辑更加顺畅,场景、社群、内容、连接4个方向都有更加纵深的阐述;
(2)场景部分:增补了“如何利用场景思维构建产品”、“大数据场景感知时代的新营销”、“如何捕捉用户消费需求冲动的场景”、“MOT关键时间点场景管理”等内容;
(3)社群部分:进一步加强了社群商业价值、社群文化、社群结构、社群在线行为学、高频和低频社群构建等实践问题的阐述,希望帮助更加深刻地理解社群商业及营销的核心;
(4)内容部分:进一步夯实了内容战略、内容规划、内容来源(收集)、内容编辑优化、音/视频、UPC/PGC等方面的内容;
(5)连接部分:加入了社会网络结构图谱,以及社群网络中针对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从图论、数学属性、社会网络结构镶嵌等角度解析了连接背后的科学;清晰剖析连接构建势能的逻辑,厘清中心节点、意见领袖等社群中处在特殊位置的群体在传播中的价值;
(6)新增50+最新案例,涉及VR、直播、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内容创业、种子用户等众多领域,让全书的内容更易读,更有趣味性,能好好地理解和实践引爆社群的方法论。

作者简介

唐兴通:暂无相关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4C法则”001
第1节 新环境下,需要换一种思维001
第2节 什么是引爆社群新4C法则003
第3节 从一个简单的案例看新4C法则007
第4节 没有引爆社群,也许只是欠缺特定场景011
第5节 理解社群,方能引爆社群014
第6节 引爆社群,往往是通过内容引爆019
第7节 连接思维,引爆社群传播链条023
第2章 充满魅力的场景026
第1节 从流量入口到场景之争026
第2节 场景感知时代的到来031
第3节 场景思维颠覆商业035
第4节 引爆需要时间点042
第5节 位置是场景的灵魂,不可小视051
第6节 基于位置引爆社群056
第7节 如何在场景中洞察消费者的需求067
第8节 情绪,不可忽视的场景维度073
第9节 如何360°筛选场景082
第10节 活学活用场景的案例087
第11节 本章实践思考题092
第3章 从个体思维转向社群思维094
第1节 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小红书、年糕妈妈等背后的社群商业094
第2节 社群的结构、解构与分类108
第3节 社群的文化,从陌陌、花田和二次元谈起123
第4节 洞察互联网社群运行的游戏规则132
第5节 找准目标用户的社群,然后引爆它149
第6节 用社群思路区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154
第7节 巧妙构建目标客户社群161
第8节 高频和低频社群构建策略178
第9节 微信社群运营和构建185
第10节 理解和应对来自社群的负面声音194
第11节 小米如何点燃社群200
第12节 引爆社群4C体系中的社群207
第13节 本章实践思考题210
第4章 有传播力的内容212
第1节 理解内容,理解互联网212
第2节 从音视频到UGC、PGC、OGC,看内容218
第3节 详尽的内容策划与规划很重要225
第4节 让人头疼的是:做什么内容?内容从哪来236
第5节 打通企业内容运营内部体系245
第6节 内容编辑与内容优化251
第7节 内容进阶:故事、段子、制造话题271
第8节 围绕消费者购买决策流程做内容282
第9节 让内容走得更远288
第10节 B2B(工业品)企业如何做内容营销294
第11节 引爆社群4C法则下的内容299
第12节 本章实践思考题300
第5章 人与人的连接302
第1节 人际传播春天来临,大众传播已死303
第2节 社会网络结构图谱,连接思维背后的科学306
第3节 连接势能,构建社群影响力317
第4节 点燃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链条327
第5节 引爆社群下的中心节点与意见领袖343
第6节 引爆社群背后的社会动力学和传播动力学363
第7节 设置病毒系数,让引爆持续376
第8节 新产品引爆从种子用户开始388
第9节 引爆社群4C法则下的连接409
第10节 本章实践思考题412
第6章 引爆社群的外延与再思考413
第1节 社群的外延与思考413
第2节 场景的外延和思考416
第3节 内容的外延和思考419
第4节 连接思维的外延与思考424
第5节 融合的4C原则426
参考文献432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戴安娜.坎威尔
作者: (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西北大学(美)加里·阿姆斯特朗(Gary Armstrong)北卡罗来纳大学(新)洪瑞云(Swee Hoon Ang)新加坡国立大学(新)梁绍明(Siew Meng Leong)新加坡国立大学(新)陈振忠(Chin Tiong Tan)新加坡管理大学(中)游汉明(Oliver Yau Hon-Ming)香港城市大学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程成 曾永红 王宪伟 彭盾 等著
作者: 殷中军 徐东遥 著
作者: 于久贺 徐义 武靖棋 著
作者: 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美)史蒂夫.里夫金(Steve Riv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