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作者 : (美)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著
译者 : 庄晓丹 常邵辰 译
出版日期 : 2017-07-06
ISBN : 978-7-111-56651-9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32
开本 : 16
原书名 : In an Unspoken Voice: How the Body Releases Trauma and Restores Goodness
原出版社: North Atlantic Book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不只是战争、强奸、性侵害和袭击这些大事件会造成心理创伤,跌落、接受外科手术、患有严重的疾病、被遗弃、突闻令人震惊或悲伤的消息、目睹暴力事件、遭遇车祸等,所有这些常见的事情都可能给我们留下心理创伤,并产生大量的躯体和情绪症状。受创伤的人会体验到威胁、恐惧、精神/躯体的倦怠和一种身体和意志方面的瘫痪,羞耻、抑郁和自我厌恶随之而来。
在过去的50年中,彼得·莱文发展出了一套方法,帮助人们逃离不同种类的创伤,这就是“身体体验疗法”,现已成为主流心理疗法之一。无论创伤事件是发生在几小时前或几年前,这种方法都同样适用。彼得·莱文认为,创伤首先发生在身体里,头脑只是跟随而已,因此“谈话疗法”不能做到足够深入,解码非语言的领域才能找到疗愈的关键。有心理创伤的人必须先学会觉察和掌握自身躯体的知觉和感觉,才能安全地学习去倾听和看见自己。本书就是这方面的杰出课程。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是彼得·莱文集毕生研究大成的巅峰之作,他在本书中整合了看似迥异的进化、动物本能、哺乳动物生理学和脑科学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的治疗经验,全面介绍了身体体验疗法理论和实践,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也适用于受伤的人自我探索和疗愈。

图书特色

不只是战争、强奸、性侵害和袭击这些大事件会造成心理创伤,跌落、接受外科手术、患有严重的疾病、被遗弃、突闻令人震惊或悲伤的消息、目睹暴力事件、遭遇车祸等,所有这些常见的事情都可能给我们留下心理创伤,并产生大量的躯体和情绪症状。受创伤的人会体验到威胁、恐惧、精神/躯体的倦怠以及一种身体和意志方面的瘫痪,羞耻、抑郁和自我厌恶随之而来。
在过去的50年中,彼得·莱文发展出了一套方法,帮助人们疗愈不同种类的创伤,这就是“身体体验疗法”,现已成为主流心理疗法之一。无论创伤事件是发生在几小时前或几年前,这种方法都同样适用。彼得·莱文认为,创伤首先发生在身体里,头脑只是跟随而已,因此“谈话疗法”不能做到足够深入,解码非语言的领域才能找到疗愈的关键。有心理创伤的人必须先学会觉察和掌握自身躯体的知觉和感觉,才能安全地学习去倾听和看见自己。本书就是这方面的杰出课程。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是彼得·莱文集毕生研究大成的巅峰之作,他在本书中整合了看似迥异的进化、动物本能、哺乳动物生理学和脑科学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的治疗经验,全面介绍了身体体验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也适用于受伤的人进行自我探索和疗愈。

美国躯体性心理治疗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
彼得·莱文 集大成之作
心理创伤治疗大师《身体从未忘记》作者
巴塞尔·范德考克 鼎力推荐

头脑已经遗忘,但是,多亏了,身体并没有。
——弗洛伊德

在这部杰作中,彼得·莱文抓住了创伤的本质,它存在于我们身体中的无声语言里。将对动物行为学、大脑研究和天生疗愈程序的全面研究与大量的临床知识结合在一起,莱文提供了一个非凡和原创的视角,告诉我们创伤引发的伤害可以被转化和疗愈,方法是关注那些深植于每个人体内的自然疗愈能量。
—— 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
畅销书《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作者
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

如果你想理解创伤反应为什么能够且如何帮助人们康复,请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想在创伤发生时帮助他人摆脱创伤的影响,请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想理解自己曾承受的压力和创伤的历程,请读一读这本书;在从分离之迷茫到深层生命与精神感之重现的这条路上,如果你想于其间做一些标记,请读一读这本书。
—— 玛丽安娜·本特森(Marianne Bentzen)
神经情感心理疗法国际培训师

莱文博士《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一书是身体体验疗法的宝典。它结合动物行为学、神经心理研究及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唤醒人体自然的疗愈本能来有效处理因创伤而引发的病症。身体体验疗法与中华传统的太极和气功等相通,都注重人内部觉察的力量。感谢译者,这部译著必将拓展国内心理治疗的方向,成为创伤治疗的必备工具。
—— 谢刚
加州执照教育心理学家,《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作者

作者简介
彼得 A. 莱文
(Peter A. Levine)
莱文博士拥有生物物理学与心理学的双博士学位,是身体体验疗法的创始人的发展者,在压力和创伤的研究和治疗方面拥有50年经验。由于对躯体性心理治疗的原创性贡献,莱文博士于2010年被美国躯体性心理治疗协会(USABP)授予终身成就奖。
作为人类丰盈基金会的创始人,莱文博士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开展培训。他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减压顾问,参与了航天飞机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他也是全球性事物专案组机构的社会责任心理学家成员,为大型灾难事故和种族及政治战争提供咨询。
莱文博士的著作颇丰,对科学、医学和大众出版有巨大贡献。他的国际畅销书《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已经被翻译成22种语言发行,其他著作包括:《创伤与记忆》(Trauma and Memory)《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创伤》(Trauma Through a Child''s Eyes)、《让孩子远离创伤》(Trauma-Proofing Your Kids)、释放疼痛(Freedom from Pain)等。
想更多了解莱文博士的培训、项目和著作,请关注:
www.traumahealing.com
www.somaticexperiencing.com
译者简介
庄晓丹(清流) 那洛巴大学超个人心理咨询硕士,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为美国科罗拉多州注册心理治疗师,目前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从事正念冥想和心理创伤相关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咨询工作。
常邵辰 心理咨询师,现工作于美国加州圣何塞。曾在美国The Meadows创伤与成瘾治疗中心学习并使用身体体验疗法,支持和帮助被创伤相关症状所困扰的患者。

专家评论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Waking the Tiger: Healing Trauma)是彼得·莱文的第一本书,它改变了整个创伤治疗领域。体感疗法(somatic therapy),确切地说,身体体验疗法?(somatic experiencing?)是他所发展的疗法的名称,如今它不再是可被替换的边缘性治疗方案,而已成为主流心理治疗的重要一支。如同人类学家向我们介绍一种不同的文化,莱文在他的新书《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中系统且富有吸引力地向我们讲述了身体以及神经系统如何赋予自身活力: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让它发展出特有的运转模式,我们该如何与它交好,该如何理解它,如何和它沟通,最后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进行治疗并使它得到解脱,从而让我们免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所有这些存在于身体中的(与创伤相关,与健康相关,以及与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相关,与恢复能力相关的)都将被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本流畅的大师之作深入地涉及进化论、多重迷走神经理论、身心治疗、我们的动物本能之防御机制、自我表露、治疗创伤的详细步骤以及自愈能力的恢复。这是一本博学、热情洋溢且通俗易懂的书。
——黛安娜·福沙(Diana Fosha),博士,加速体验-动力性心理治疗学院(AEDP Institute)主任,《情绪治愈的力量:情感神经科学、发展和临床的治疗》的合著者,《转化情感的力量:一个关于加速改变治疗的模型》的作者
被创伤化意味着被判决去一遍又一遍地体验那难以忍受的经历。在这本行文优美且引人入胜的书中,彼得·莱文解释了创伤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并展示了如何依靠身体的智慧帮助我们战胜它且转化它。书中他个人的和临床的经验与创伤治愈的科学要素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鼓舞人心的重要信息。他对创伤独一无二的见解应该被更多的幸存者、医务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知晓。
——翁诺V.D.哈特(Onno van der Hart),博士,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慢性创伤精神病学学院荣誉教授,《鬼魂缠身:人格的结构性离解》的作者
像一位充满智慧的织布工,彼得·莱文用自己智慧的锋芒和丰富的想象力,煞费苦心地将几股浓重的色彩混在一起,组成了全新的花纹。其中包括对个人经历与临床经验的细致反思,对动物研究的洞察,世界各地原住民的不同视角,对人体生物学和源于不同传统的宗教仪式的科学探索,以及其他任何从他闪烁的目光前经过的东西。他的第一本书(现今已成为标志性的一本书)《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如今是咨询师培养的必读之作。这本新书是他绘制体感疗法理论和实践地图的里程碑。
——唐·汉隆·约翰逊(Don Hanlon Johnson),博士,加州整合研究学院教授,此领域第一个受到认证的研究生项目的创始人,《骨头、呼吸和姿势:具身化的实践》和《每日的希望,乌托邦的梦:对于美国理想的反思》的作者
40多年来,彼得·莱文一直以柔和、幽默且极为简明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创伤反应何以是我们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的一部分。这种我们心理学专业人士或是门外汉都有的防御机制,无意间阻拦了许多“正常”的反应。如果你想理解创伤反应为什么能够且如何帮助人们康复,请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想在创伤发生时帮助他人摆脱创伤的影响,请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想理解自己曾承受的压力和创伤的历程,请读一读这本书;在从分离之迷茫到深层生命与精神感之重现的这条路上,如果你想于其间做一些标记,请读一读这本书。
——玛丽安娜·本特森(Marianne Bentzen),丹麦哥本哈根,神经情感心理疗法国际培训师
彼得·莱文生动地表达出他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深刻的科学理解,帮助读者与参与治疗的受创伤影响的孩子和成人产生共鸣。莱文帮助我们从外部表现和内部原理来理解PTSD的复杂性。他在精神层面邀请我们,从科学和经验的角度解读创伤。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带领读者探索神经系统的内在反应、深层次的心理创伤,以及经验丰富的创伤治疗师是如何治愈患者的。莱文对创伤的理解是多方位的,本书从进化层面探讨创伤的来源,以精神的视角探究作为人类的我们如何通过治愈创伤让自己更强大。
——苏珊·哈特(Susan Hart),丹麦心理学家,《大脑、依恋和人格:神经情绪发展介绍》和《依恋的影响:神经情感发展心理学》的作者
这本书是继《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之后莱文的另一本具有突破性的著作。他拓展了神经生理学与创伤有关的基础概念,通过对创伤科学深入的评述和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莱文对疗愈的应用提供了精妙的见解。重要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创伤受害者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为咨询师在疗愈过程中调动来访者的身体提供了工具。
——罗伯特·斯卡尔(Robert Scaer),医学博士,《创伤的光谱》和《身体的重担》的作者
彼得·莱文理解治疗创伤的视角是新颖、关键且富有创造力的。书中介绍的疗愈地图对创伤的治疗者来说很有帮助。莱文再一次提醒我们,在进化的意义上,我们的祖先并不遥远。人类与其他动物属于同一家族,我们应该从它们身上学习,因为我们的存活与理智依赖于此。莱文对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改名为创伤后应激损伤(PTSI)的建议是切中要害的,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治愈的是一种损伤而非心理障碍。
——米拉·罗森博格(Mira Rothenberg),《绿色眼睛的孩子们》的作者,蓝莓治疗中心创始人

上架指导

心理学

封底文字

在这部杰作中,彼得·莱文抓住了创伤本质,它存在于我们身体中的无声的语言里。将对动物行为学、大脑研究和天生疗愈程序的全面研究与大量的临床知识结合在一起,莱文提供了一个非凡和原创的视角,告诉我们创伤引发的伤害可以被转化和疗愈,方法是关注那些深植于每个人体内的自然疗愈能量。

——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医学博士,畅销书《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作者,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公平资源机构创伤中心的创始人和医疗主管,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国家创伤综合征治疗联盟的主任


如果你想理解创伤反应如何且为什么会帮助人们康愈,请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想在创伤发生时,帮助他人摆脱创伤的影响,请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想理解自己走过那些压力和创伤的历程,请读一读这本书。在从分离之迷茫到深层生命与精神感之重现的这条路上,如果你想于其间做一些标记,请读一读这本书。
---玛丽安娜·本特森(Marianne Bentzen),神经情感心理疗法国际培训师


莱文博士《无声的语言》一书是身体体验疗法的宝典。它结合动物行为学、神经心理研究、及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唤醒人体自然的疗愈本能来有效处理因创伤而引发的病症。身体体验疗法与中华传统的太极和气功等冥想相通,都注重人内部觉察的力量。感谢译者,这本译著必将拓展国内心理治疗界的方向,成为创伤治疗的必备工具。
——谢刚博士,加州执照教育心理学家,《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作者

图书序言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是彼得·莱文的杰作,是他一生对压力和创伤的本质的探索以及他开创性的治疗工作成果的总和。这也是他最私人且富有诗意的一本书,揭示了许多他作为治疗师和作为人本身的个人经验。同时,这也是他所有书中科学性最强和最深奥的一本。
开篇章节中的一个标题揭示了彼得教导的核心:“亲切感的力量”。彼得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受伤,并由此发现,他自身的疗愈潜能在他对躯体/情绪体验主动全然地关照并使其按自身需求自然地展开中得以开启。一个慈爱的人协助了这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躯体良好的恢复自身健康和平衡的天然能力被这位路人激发,这个充满同情心的见证者通过具身化的亲切感和接纳帮助他避免了创伤。
这些特质毫无例外地应存在于那些受召为受创伤的人治疗的治疗师身上,彼得·莱文认为它们是最核心的特质。正如他所说,治疗师必须“协助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一种传达出庇护、希望和可能性的气氛”。但是,因为受创伤的人常常无法解读和完全接受慈爱,单纯的共情和温暖的治疗关系并不足够。这些人过度压抑,在更适用于我们的两栖和爬行类祖先的原始防御机制里受困太深。
对这些被过往创伤伤害和击倒的人来说,治疗师能做什么呢?治疗师要帮助人们倾听他们自己身体的无声诉说,并使他们能够感觉到他们的“生存情绪”(比如暴怒和恐惧),而不被这些强力的状态淹没。正如彼得在几十年前英明地意识到的,创伤并不在于导致躯体和情绪痛苦的外部事件,也不在于痛苦本身,而是由于我们受困于对痛苦事件的原始反应所致。当我们不能释放受阻的能量、不能完全穿过对伤害性体验的躯体和情绪反应时,创伤就产生了。创伤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而是在缺少同情的见证者时,我们内心的体验。
此处的拯救就在身体之中。莱文提到:“大多数人认为创伤是一个‘精神’问题,甚至是一种‘脑障碍’。但是,创伤也发生在身体之中。”其实,他向我们展示了创伤首先发生在身体里。与创伤相关联的精神状态很重要,但它是次要的,他说:是身体首先启动的,头脑只是跟随。因此,使用头脑甚至情绪的“谈话疗法”无法足够深入。
治疗师/疗愈者需要能够识别出来访者针对“僵直的”创伤的心理情绪和躯体信号。他必须学会倾听身体“无声的诉说”,这样来访者才能安全地学习去倾听和看见他们自己。本书是在倾听身体的无声诉说方面的杰出指导。“在我描述的特定方法中,”莱文写道,“来访者在发展觉察能力和掌握自身躯体知觉和感觉方面获得帮助。”他主张通过“解码非语言的领域”找到疗愈的关键。他通过整合这些看似迥然不同的(仅仅是看似)研究进化、动物本能、哺乳动物生理学和人类大脑的学科,以及他来之不易的治疗经验,发现了这个准则。
具有潜在创伤性的情形可以引发高度唤醒的生理状态,但却缺乏令有情绪的人可以表达和改变这些状态的自由:没有攻击可能的危险或逃跑,缺少如野生动物在与猎食者的可怕相遇之后那样“摆脱它”的机会。动物行为学家称为紧张性不动状态(tonic immobility)(一种在致命危险面前普遍的无助经验中,以瘫痪和躯体/情绪抽离为特征的状态)主宰了当事人的活力和机能。我们被“吓僵住了”。不像动物那样,在人类身上,临时的僵直状态可能成了长期的特质。彼得·莱文指出,幸存者可能持续“受困于地狱迷境,无法全然回到生活当中”。在其他人不过感觉到轻度威胁,甚至只是感觉需要应对挑战的情况下,受创伤的人会体验到威胁、恐惧、精神/躯体的倦怠和一种身体、意志方面的瘫痪。在这种强加的无助感中,羞耻、抑郁和自我厌恶随之而来。
在精神科医生和研究者丹尼尔·西格尔的精练描述中,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处理分类,而非痛苦”。彼得·莱文教导的核心是,创伤不能被简化为编纂在DSM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诊断准则。他指出创伤不是疾病,而是根植于生存本能的一种人类体验。如果能够谨慎地逐步完全表达出本能反应,就能缓解受害者的创伤状态,而作为改善,生命力也会随之从内部喷涌而出,从而复原。“创伤一旦产生便无法逆转,”莱文写道,“但这并不等于给人判了无期徒刑。”在我们的痛苦中存在我们的救赎。正如他所展示的,统治创伤状态的心理和生理系统也是核心的善良和归属感的媒介。
在观察和描述他的来访者的“解冻”(unfreezing)过程时,彼得对微小细节的惊人觉察和关注力,与他引导和协助这个过程的技术,同样是他的指导核心。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常回想起自己治疗受创伤并常常难以走出来的人时的观察,并经常在阅读中有所顿悟。正如彼得意识到的,治疗师与他自身经验的协调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成为走上正确疗愈之路的指引之光。
彼得·莱文和他的读者共同完成了对灵性和创伤的探索之旅。正如他所写,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紧密的结合关系”。虽然我们根植于身体,但我们人类也是灵性的存在。正如精神科医生托马斯·霍拉(Thomas Hora)敏锐地指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心理的,但所有解答都是灵性的。”
通过这本书,彼得·莱文巩固了他在创伤疗愈前沿的理论家、实践者和导师的地位。我们所有治疗群体的成员,不论是医生、心理学家、临床医学家、有抱负的治疗师,还是对此感兴趣的普通人,都会因他对自身所学的总结而受益匪浅。

加博·马泰
《在饥饿幽灵的领域:亲密接触成瘾》的作者

作者简介

(美)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著:暂无相关简介

译者简介

庄晓丹 常邵辰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译者序一
回到身体,回到心灵
与焦虑、抑郁这样更加“现代化”的诊断不同,心理创伤及其相关障碍深植于我们的神经系统并跨越时间和空间,作为人类主观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地存在于人类发展之中。20世纪人们就发现,哺乳动物也会受到心理创伤,很可能我们的祖先在成为人类之前就已经对心理创伤有所体验和了解。
最早的心理创伤治疗师大概是原始部落里的萨满,虽然他们的信仰体系与现今的我们有诸多不同,但他们以意象和躯体为主的治疗手法可以供现代的治疗师借鉴。在目前较为成功的创伤疗法中,多少都包含有意象和躯体的成分——对同样的神经系统起作用的,可能本质上仍然是同一套方法。
虽然身体作为所有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创伤体验的发源地,在心理创伤过程中处于极为核心的地位,强调躯体的心理疗法在20世纪的发展却并不顺利。在整个20世纪里,由于心理学界普遍的精神-身体二元对立思想,主流疗法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人的思维、认知和情绪层面,而常常忽略了躯体过程,以及它重要的疗愈价值。
因此,自奠基者威廉·赖希(Wilhelm Reich)之后,躯体心理疗法(body psychotherapy)的门类下虽然发展出了哈科米疗法(hakomi therapy)、身体动力分析(bioenergetic analysis)、躯体动力疗法(bodynamic psychotherapy)、核心能量疗法(core energetics)等全面系统的疗法,但所有受赖希影响的疗法中只有严格意义上不归于这一门类的完形疗法(gestalt therapy)进入了主流。
不过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注意到躯体体验对心理过程的重要影响,并重新将其作为主角纳入心理治疗的方法。许多新的以躯体为核心的临床技术和疗法经过多年发展也日臻完善,这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彼得·莱文的身体体验疗法和帕特·奥登的知觉传动疗法(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这两种疗法都在继承前人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把心理创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强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来访者躯体的观察、引导和把握,以达到疏解和治愈心理创伤的目的。同时,它们的疗效也获得了临床实证研究的支持。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国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手法目前多集中在思维分析、行为矫正和情绪宣泄等方面。多数有心理学基础的临床治疗师极易忽略身体方面,而从事身体领域工作的培训师和教练又缺乏心理学基础。如果能将身体、情绪和认知整合起来,在临床工作中利用身体的强大影响力推动心理改变和转化,也许就可以使心理咨询和治疗水平向前迈进一大步。
尤其对于那些经历过心理创伤的来访者,强调躯体的干预方式可能有助于他们超越对童年经历的分析和对受伤情绪的发泄,从本质上获得身心疗愈,而这也正是许多经历过个人创伤的来访者所需要的。
我个人重视躯体和体验的临床训练经历,以及临床工作中从莱文博士的理论方法中获得的诸多启发和指导,使我一直希望有机会将莱文博士的成果介绍给国内的同行。此次能够参与这本书的翻译,亦是我个人的荣幸。
因初次参与图书翻译,个人能力有限,加之莱文博士知识丰富、语言富有诗意,我虽努力查阅资料,反复斟酌词句,但很可能还是有翻译不当的地方。译文中诸多问题,还望获得同行的指正。同时,若此书能帮助国内同行接轨国外创伤疗法,我这一段翻译的苦工也就物超所值。

清流(庄晓丹)
2016年11月6日


译者序二
创伤的过去与当今的治疗
“心理创伤”及其影响,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无法被隔离的一部分。亲历自然灾害、目睹恐怖袭击、置身战争的血腥之中、婴儿被父母抛弃、孩子遭受抚养者的辱骂、家庭中的乱伦、经历猥亵与强奸、政治酷刑与屠杀、被殖民与奴役等,无人能凭一己之力将这些事件与经验从人类社会中完全抹除。能做到此点的,恐怕只有造物主或上帝,然而“它”并没有这样做。
“心理创伤”这个概念,被近代西方心理学学术界单独拿出来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那时其症状被称为hysteria,其汉语音译为“歇斯底里”,依然带着其在一百三四十年前被赋予的含义,即女性过分的且无法被控制的情绪及其所引发的行为。当时法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对歇斯底里症状进行了科学性的观察与分类,他的研究对象是当时精神病院中的乞丐、妓女和精神疾病很严重的人。沙可的两位学生皮埃尔·让内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随后将hysteria的概念“发扬光大”,并得出相似的结论:hysteria是由心理创伤造成的。
随后弗洛伊德和他的研究搭档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ph Breuer)发现,病人们不断地告诉他们自己在童年曾受过的性侵害,而这才是隐藏在触发歇斯底里症状的近期事件背后的更深根源。1895年,弗洛伊德在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症研究》一书中,详细报告了18例此类案例。但是弗洛伊德在一年后,推翻了歇斯底里症状病因在于童年的性创伤的结论。歇斯底里症状在当时的欧洲是比较普遍的,不少社会上层的贵妇人也受其困扰;而弗洛伊德的结论,无疑暗示着童年性侵事件在当时存在的普遍性。当代美国精神病学家朱迪思·赫尔曼(Judith Herman)认为弗洛伊德为了自己的学术前途,放弃了自己学术的科学客观性;弗洛伊德若选择坚持此观点,必会受到各方压力。此后,在否定童年性创伤存在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建立了全新的“精神分析”理论,关注于分析内在的且与性有关的幻想与欲望。
这不能怪弗洛伊德,当时的欧洲社会与政治气氛并没有提供让这样的新观点得到传播的条件。下一次心理创伤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因为战争。相当高比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和越南战争(以下简称越战)的退伍老兵中,会表现出易怒、闪回、情感麻木、高度警觉等无法让他们回归正常社会与家庭生活的症状。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迈尔斯(Charles Myers)首先称其为弹震症。美国心理学家艾布拉姆·卡迪纳(Abram Kardiner)于一战后提出弹震症与歇斯底里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对弹震症大规模且长程的研究开始于越战后,这部分得益于当时美国的反战浪潮。直到20世纪80年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被加入DSM第3版中,弹震症这个名词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战争让整个西方心理学界意识到,退伍老兵们的症状完完全全地源于心理层面。
随着美国平权与女权运动影响力的扩大,“性侵害”在半个多世纪后的20世纪80年代,重新成为西方心理健康领域的重点关注课题。曾被弗洛伊德搁置的结论,重新被当代创伤研究者捡起来,家庭暴力、强奸、乱伦等课题被严肃地关注。种族歧视、贫穷、移民等课题也在近20年来,从心理创伤的角度被讨论与研究。如今的西方社会已经不同于100多年前的法国,似乎做好了更多准备来正视并理解心理创伤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的,越来越多针对心理创伤的疗法也在近20年被发展出来。
从20世纪90年代后便是心理治疗主流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和在近几年才逐渐得到认可的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是目前西方心理健康领域治疗创伤的两大主流疗法。与此同时,从身体知觉层面入手的疗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多与东方古老的传统有关,如源于佛教的内观疗法(mindfulness)、瑜伽、太极拳等。本书作者莱文博士所发展出的身体体验疗法也是从处理身体知觉开始治愈创伤的。本书作者是译者实习所在医院The Meadows的临床顾问,其间译者曾有机会学习和使用这种疗法处理患者的创伤症状。希望本书的引进,可以为国内心理健康领域工作者抛砖引玉,发展出更加本土化的创伤疗法。

常邵辰
2016年12月14日于加州湾区

图书目录

赞誉
译者序一
译者序二
序言
第一部分 寻根:可以在上起舞的根基
第1章
无声语言的力量 / 2
真实的一刻 2 /亲切感的力量 4 /找到出路 8 /自我调 节和自我认知的身体 11 /升上去的……终究会落下来 12 /抖动,咯咯作响,翻滚……颤抖、颤动与哆嗦 13 /
第2章
令人触动的发现 / 16
天生的复原能力 19 /创伤的生物学视角 21 /意外的收获 22 /
第3章
创伤会变脸 / 26
神话的力量 30 /
第4章
恐惧导致僵直
动物教会了我们什么 / 32
应对危险的姿势 33 /恐惧瘫痪 39 /持久的僵直状态 46 /创伤与僵直:一个出路 58 /
第5章
恐惧是心灵的杀手 / 63
第6章
治疗的地图 / 83
原始无言的表达 83 /为什么心理治疗不起效 93 /走出困境 96 /身体与大脑的连接 98 /
第7章
绘制身体地图,愈合心理创伤 / 113
身体作为我们的工具 113 /创伤与身心 115 / SIBAM模型 117 /理解运用SIBAM中的五元素 129 /
第二部分 身体在讲述:超乎你的想象
第8章
咨询室中
案例分析 / 132
米莉娅姆:身体无言的表达 133 /邦尼:一个被遗忘的时刻 142 /莎朗:2001年9月11日 145 /亚当:大屠杀幸存者 156 /文斯:僵硬的肩膀 163 /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创伤 168 /
第9章
对彼得事故的评注 / 180
亲切感的力量 182 /
第三部分 理性时代的本能
第10章
我们不过是一群动物 / 190
天鹅湖 192 /太初,先于语言,有意识 200 /在世间寻 路:本能的目的 203 /在世间迷路:遇见奇缘 206 /
第11章
自下而上
三个脑,一颗心 / 211
下如此,上如此 213 /一次个人朝圣之旅 215 /三个脑, 一颗心 219 /完整即平衡 223 /
第四部分 具身化、情绪和灵性:回归善良
第12章
具身化的自我 / 228
一次与觉察的简单相遇 230 /最初 231 /具身化与创造力 235 /创伤与离身 238 /觉察 242 /缺席的身体,当下的身体 245 /进入内部:内感觉中的探险 247 /
第13章
情绪、身体和改变 / 257
人们如何改变 257 /心理治疗的旋转木马 260 /矛盾的两面 271 /感觉对我们的意义 274 /改变我们感觉的方式 280 /姿态:与情绪和感受和解 285 /
第14章
创伤与灵性 / 293
超验状态 294 /创伤、死亡和苦难 297 /调节和自我 298 /具身化与改进 299 /
尾声 / 302
注释 / 304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伦道夫?史密斯(Randolph A.Smith) 史蒂芬?戴维斯(Stephen F.Davis)著
作者: (美)罗伯特S.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
作者: (美) 约翰 W.桑特洛克(John W.Santrock) 著
作者: (美)杰弗里 O. 贝内特(Jeffrey O.Bennett) 著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威廉 L. 布里格斯(William L.Briggs)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马里奥 F. 特里奥拉(Mario F. Triola)达奇斯社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