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
作者 : 吴建华
出版日期 : 2009-08-03
ISBN : 978-7-111-26126-1
定价 : 40.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45
开本 : 16
原书名 : 电路原理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是在总结了多年本科电路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对电路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叙述。本书叙述过程简明扼要、循序渐进,作者力求将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如,引导读者享受到学习电路的乐趣。

图书特色

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
与电气学科系列规划教材

电路原理
吴建华 李 华 编著

本书特点
加强了从物理现象(实际器件的电磁特性)——数学模型——电路模型——算法——优化算法的工程性研究方法的叙述,使学生对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进而理解电路原理的研究方法。
突出了应用电路基本原理(两类约束)分析研究各类主要电路问题(经典电路问题)的主线,加强学生对本领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更好地掌握电路原理。
适当增加了较新颖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应用电路原理分析现代电路基本元件、有实用背景的电路以及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典型电路,以增强学生应用电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书前言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电路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各专业“电路原理”或“电工理论基础”课程的教材。
本书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编写而成。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本书合理安排经典内容、传统内容与新内容的关系。对于经典内容,本书以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为主线,贯穿全书;在传统内容的编排上,本书删繁就简,力求突出理论与方法中所体现的从“物理现象”到“数学模型及算法”,再到“工程应用”的电路问题的解决过程;本书还适当增加了新内容,如有源滤波器、计算机仿真分析等,以体现教材的时代特点。本书各章节的安排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难点分散的原则,采用先“静态”(直流电路分析),后“稳态”,再“动态”的教学体系,便于教学。本书力求做到论述严密、深入浅出,各章节的引言也力求突出问题驱动及前后呼应,并配有丰富的例题及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重点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
 适当强调建立电路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各类元器件(如受控源、互感、理想变压器、双口网络和传输线等)时,都突出从实际器件的物理概念到建立电路模型的过程,适当体现或重现电路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强调应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理想元件的电路模型)分析电路。从第1章引出电路的基本原理后,其后的各章都突出电路基本原理的应用,使学生牢固掌握电路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
 强调在应用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电路问题时,可通过演绎、归纳等手段,得到便于实际应用的分析方法,如一般分析方法(如节点方程和回路方程的系统编写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解法等),简化的分析方法(如互感消去法、三相化单相分析法等),以及等效的分析方法(等效电阻法、戴维南等效电路法等)等,使学生对电路理论有全面、系统的掌握。

本书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适当引入了有实际应用背景或与后续课程相关的电路实例,开阔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视野,实现了与后续课程有效衔接。
关于各章的课时安排,本书给出了教学建议,供师生参考。
本书的第1、2章由贺立红执笔,第3~6章及附录A由吴建华执笔,第7、8、12章由李华执笔,第9~11章由王安娜执笔,附录B由鲍喜荣执笔,吴建华负责全书的统筹与协调。
本书大纲承蒙清华大学的陆文娟教授审阅,得到了许多宝贵意见,谨致衷心的感谢。本书承继了东北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研组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感谢郝蕴卿、殷洪义、陈绍林、孙玉琴等老师在编写教材方面提供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和东北大学教务处给予本书出版的支持。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作者联系方式如下:
吴建华wujianhua@iseneueducn
李华lihua@iseneueducn作者
2009年5月于东北大学

上架指导

电子与电气工程

封底文字

教材特点
加强了从物理现象(实际器件的电磁特性)— 数学模型—
电路模型-算法-优化算法的工程性研究方法的叙述,使学生对
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进而理解电路原理的
研究方法。突出了应用电路基本原理(两类约束)分析研究各类
主要电路问题(经典电路问题)的主线,加强学生对本领域思维
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更好地掌握电路原理。
适当增加了较新颖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应用电路原理分
析现代电路基本元件、有实用背景的电路以及与后续课程相关的
典型电路,以启发和增强学生应用电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作者简介

吴建华:暂无

图书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2电路基本变量
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3功率和能量
13耗能元件与储能元件
131电阻元件
132电容元件
133电感元件
14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
141独立电源
142受控电源
15基尔霍夫定律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电阻的联结及等效变换
161电阻串并联等效
162电阻星形和三角形联结的
等效变换
163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电阻分析
17电源的联结及等效变换
171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172实际电源及其等效变换
18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举例
181典型电路分析
182实用电路分析
习题一

第2章线性电阻网络分析
21支路电流法
22回路电流法
23节点电压法
24替代定理
25叠加原理
26等效电源定理
261戴维南定理
262诺顿定理
27特勒根定理
28互易定理
29对偶原理
210电路分析举例
2101系统化列写方程分析电路
2102应用网络定理分析电路
2103实用电路分析
习题二

第3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31正弦稳态响应
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1正弦量
322相量
33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1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
形式
332电感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
形式
333电容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
形式
3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
电路的相量模型
35阻抗与导纳
351阻抗
352导纳
36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
37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371RLC元件的功率
372无源二端网络的功率
373功率因数的提高
374传输最大功率
习题三

第4章三相电路
41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
4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4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44三相电路的功率
习题四

第5章互感电路与谐振电路
51互感电压
52有互感电路的分析
53空心变压器
54理想变压器
55串联谐振电路
56并联谐振电路
习题五

第6章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61非正弦周期量的傅里叶级数分解
62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
平均功率
6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64滤波器
65周期性非正弦对称三相电路的
计算
习题六
第7章线性动态网络时域分析
71电路动态过程和初始条件
711电路的动态过程
712初始条件的确定
7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2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2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31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32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4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741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两种分解
形式
742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7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76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
761单位脉冲函数和单位冲击
函数
762冲击响应
763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
跃变
77一阶电路对正弦激励的响应
771RL串联电路对正弦电压
激励的响应
772RC并联电路对正弦电流
激励的响应
78线性动态网络对任意激励的
响应
79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10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711状态方程
习题七

第8章线性动态网络复频域分析
81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重要性质
82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
分式法
83两类约束的复频域形式
84复频域分析法
85网络函数及其应用
851网络函数的定义
852网络函数与冲击响应
853网络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
动态响应
854卷积定理
习题八

第9章双口网络
91双口网络的端口条件
92双口网络的Y参数和Z参数
93双口网络的A参数和H参数
94双口网络的转移函数
95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951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与
输出阻抗
952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953固有传输常数
96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97双口网络的联结
98运算放大器
99回转器
习题九

第10章非线性电路
101非线性元件特性
1011非线性电阻元件
1012非线性电容元件
1013非线性电感元件
102非线性电阻电路的解析分析法
103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031曲线相交法
1032曲线相加法
104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数值分析法105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
分析法
习题十

第11章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
111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的
概念
112均匀传输线的微分方程
113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
114行波
115波的反射与终端匹配的
传输线
116无损耗线的正弦稳态解
习题十一

第12章磁路
121磁场
122铁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
123磁路及其基本定律
124恒定磁通磁路计算
125交变磁通磁路的分析
126铁心线圈电路
习题十二

附录A网络图论和矩阵形式网络
方程
习题

附录BOrCAD/PSpice在电路分析中的
应用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Stephen R.Schach
作者: (美)S.Brian Morriss
作者: 陈蕾 主编 邓晶 仲兴荣 参编
作者: 林伟伟 刘波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Bruce Eckel, Chuck Allison 著
作者: [美]艾伦·B.唐尼(Allen B.Downey)著
作者: [爱尔兰] 乔·米尼奇诺(Joe Minichino) [加] 约瑟夫·豪斯(Joseph Howse) 著
作者: 李德华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