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导论
作者 : (美)Jeffrey L. Whitten;Lonnie D. Bentley 著
译者 : 肖刚 孙慧 译
丛书名 :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日期 : 2011-12-29
ISBN : 978-7-111-36386-6
定价 : 4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36
开本 : 16
原书名 :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是经典教材《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简明版本,既保留了经典教材内容全面的特色,又对高级主题进行了适当的精减,更强调系统概念,使之更加适用于导论课教学要求。

图书特色

系统分析与设计导论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美)Jeffrey L. Whitten普度大学 Lonnie D. Bentley普度大学 著 肖刚 孙慧 等译
本书是经典教材《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简明版本,既保留了经典教材内容全面的特色,又对高级主题进行了适当的精减,更强调系统概念,使之更加适用于导论课教学要求。
全书详细阐述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作者通过融入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对现代概念、工具、技术以及应用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平衡。本书提供了市场上可用的、丰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实例。
作者简介
Jeffrey L. Whitten 美国普度大学计算机技术系主任兼教授,曾两次荣获James G. Dwyer最佳教师奖。自1984年任教授后,他开始编著《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目前已经出版到第7版。该书长期位于同类书销售排行榜第1名,被700多所学校采纳作为教材。Whitten教授是多个学术组织的活跃成员,其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学会(ATP)、信息系统学会(AIS)、计算机学会(ACM)、信息管理协会(SIM)等。

Lonnie D. Bentley 美国普度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企业应用系统、业务过程重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快速应用开发(RAD)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图书前言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作为信息系统开发导论课程的教材,既可以面向主修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面向主修商务专业的学生。
  建议学生使用本书前已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入门课程。虽然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不是必需的,但对提高本书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我们为何写作本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第7版)是该领域采用最广泛的教材,它仍是那些教授全面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并且平衡讲述系统概念、工具和技术的教师的最佳选择。
  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是满足另一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他们希望能有一本内容完整但更具体的教材,重点在于讲解系统概念。
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4个部分。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要求选择部分章节,或者重新安排各章的顺序。在写作中,各章之间尽量保持独立,以尽可能地满足各种学习顺序。为此,书中甚至反复介绍相应的概念和词汇。
  第一部分,系统开发项目环境,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和过程。第1章~第3章分别向学生介绍系统分析员、其他项目团队成员(包括用户和管理者)、信息系统构件(基于Zachman框架)、一个现代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第一部分可以读得快一些,有些读者也可以跳过项目管理一章,或者把这一章推迟到本书最后再阅读。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方法,涵盖了生命周期前期活动、工具和技术,这些内容用于分析业务问题、说明信息系统业务需求以及制定业务和系统方案。第4章~第10章的具体内容包括需求收集、用例、使用实体关系图进行数据建模、使用数据流图进行过程建模、面向对象分析、方案确定以及系统方案建议。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方法,涵盖了生命周期中期活动、工具和技术。第11章~第17章内容包括特别强调应用架构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快速开发和原型设计、外部设计(输出、输入和界面)、内部设计(如数据库和软件工程)以及面向对象设计。
  第四部分,系统分析和设计完成后的工作,这一部分通过纵览生命周期后期活动,透视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具体而言,第18章讨论系统的构造和实现。
辅导材料和教学资源
  我们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课程而不只是一本书。我们对本版中丰富的辅导材料尤其感到欣慰。这些材料中包括为学生和老师提供的基于Web的技术支持、软件包和其他资源。本版的辅导材料包含以下内容。
Web站点和联机学习中心
  完全重新设计的Web站点(wwwmhhecom/whitten)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容易访问的资源。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需要这部分内容的教师,请与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北京代表处或机械工业出版社联系。——编者注
Web站点和联机学习中心
  本书的Web站点为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根据本书的教学特点设计的联机学习中心(OLC)包括自测习题、书中没有的附加材料、Web链接以及其他资源。站点的教师区提供了最新辅导材料的安全下载。
含PowerPoint的教师指南
  教师指南可以从教师光盘,或者本书的Web站点获得,内容包括课程计划材料、教学指南和幻灯片、模板,以及每章后面问题、练习和小型案例的答案。
  教师光盘中的幻灯片库包括400多张幻灯片。所有的幻灯片都带有教师备注,提供教学指南和技巧。教师可以:1)选择希望使用的幻灯片;2)按自己的要求定制幻灯片;3)增加新幻灯片。幻灯片可以组织成电子演示文稿,或者打印成幻灯片或幻灯片底片。

上架指导

计算机科学及应用

封底文字

本书是经典教材《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简明版本,既保留了经典教材内容全面的特色,又对高级主题进行了适当的精减,更强调系统概念,使之更加适用于导论课教学要求。
全书详细阐述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作者通过融入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对现代概念、工具、技术以及应用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平衡。本书提供了市场上可用的、丰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实例。

作者简介

(美)Jeffrey L. Whitten;Lonnie D. Bentley 著:Jeffrey L.Whitten美国普度大学计算机技术系主任兼教授,曾两次荣获James G.Dwyer最佳教师奖。自1984年任教授后,他开始编著《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目前已经出版到第7版。该书长期位子同类书销售排行榜第1名,被700多所学校采纳作为教材。Whitten教授是多个学术组织的活跃成员,其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学会(ATP)、信息系统学会(AIS),计算机学会(ACM)、信息管理协会(SIM)等。 Lonnie D.Bentley美国普度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企业应用系统。业务过程重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快速应用开发(RAD)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译者简介

肖刚 孙慧 译: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系统开发项目环境
第1章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
11产品——信息系统
12参与者——系统关联人员
121系统所有者
122系统用户
123系统设计人员
124系统构造人员
125系统分析员
126外部服务提供者
127项目经理
13现代信息系统的业务驱动力
131经济全球化
132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
133安全和隐私
134协作与合伙经营
135知识产权管理
136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
137业务过程重构
14信息系统的技术推动力
141网络和因特网
142移动和无线技术
143对象技术
144协作技术
145企业应用软件
15过程——系统开发过程
151系统启动
152系统分析
153系统设计
154系统实现
155系统支持和持续改进
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
21系统开发过程
211能力成熟度模型
212系统生命周期和系统开发方法
213系统开发基本原理
22系统开发过程
221项目确定
222项目开发阶段
223跨生命周期活动
224顺序开发和迭代开发
23选择开发路线和策略
231模型驱动开发策略
232快速应用开发策略
233商用应用软件包实现策略
234混合策略
235系统维护
24自动化工具和技术
241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
242应用开发环境
243过程和项目管理器
第3章项目管理
31什么是项目管理
311项目失败的原因
31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32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321活动1——协商范围
322活动2——确定任务
323活动3——估计任务工期
324活动4——说明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325活动5——分配资源
326活动6——指导团队工作
327活动7——监督和控制进展
328活动8——评估项目结果和经验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方法
第4章系统分析
41什么是系统分析
42系统分析方法
421模型驱动分析法
422加速系统分析法
423需求获取法
424业务过程重构法
425系统分析策略
43范围定义阶段
431任务11——列出问题和机会
432任务12——协商项目的初步范围
433任务13——评估项目价值
434任务14——计划项目进度表和预算
435任务15——汇报项目计划
44问题分析阶段
441任务21——研究问题领域
442任务22——分析问题和机会
443任务23——分析业务过程
444任务24——制定系统改进目标
445任务25——修改项目计划
446任务26——汇报调查结果和建议
45需求分析阶段
451任务31——定义需求
452任务32——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
453任务33——修改项目计划
454任务34——交流需求陈述
455持续不断的需求管理
46逻辑设计阶段
461任务41a——结构化功能需求
462任务41b——建立功能需求的原型(可选)
463任务42——验证功能需求
464任务43——定义验收测试用例
47决策分析阶段
471任务51——确定候选方案
472任务52——分析候选方案
473任务53——比较候选方案
474任务54——修改项目计划
475任务55——推荐一种系统方案
第5章需求获取的调查研究技术
51需求获取简介
52需求获取过程
521发现和分析问题
522获取需求
523归档和分析需求
524需求管理
53调查研究技术
531对现有文档、表和文件进行抽样
532调研和实地访问
533观察工作环境
534调查表
535面谈
536如何进行面谈
537获取原型
538联合需求计划
54调查研究策略
第6章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
61用例建模简介
62用例建模的系统概念
621用例
622参与者
623关系
63需求用例建模过程
631第1步:确定业务参与者
632第2步:确定业务需求用例
633第3步:构造用例模型图
634第4步:记录业务需求用例描述
64用例和项目管理
641分级和评估用例
642确定用例依赖关系
第7章数据建模和分析
71数据建模简介
72数据建模的系统概念
721实体
722属性
723关系
73逻辑数据建模过程
731战略数据建模
732系统分析期间的数据建模
733对系统设计的考虑
734数据建模的自动化工具
74如何构造数据模型
741获取实体
742上下文数据模型
743基于键的数据模型
744泛化层次体系
745具有完整属性的数据模型
75分析数据模型
751好的数据模型的标准
752数据分析
753规范化举例
76将数据需求映射到地点
第8章过程建模
81过程建模简介
82过程建模的系统概念
821外部代理
822数据存储
823过程概念
824数据流
83逻辑过程建模的过程
84如何构造过程模型
841上下文数据流图
842功能分解图
843事件响应或用例清单
844事件分解图
845事件图
846系统图
847基本图
848完成规格说明
第9章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建模
91面向对象分析简介
92对象建模的系统概念
921对象、属性、方法和封装
922类、泛化和特化
923对象/类关系
924消息和消息发送
925多态性
93UML模型图
94对象建模过程
941建模系统的功能性描述
942构造分析用例模型
943建模用例活动
944构造活动图指南
945绘制系统顺序图
946构造系统顺序图指南
947发现和确定业务对象
948组织对象并确定其关系
第10章可行性分析和系统方案建议
101可行性分析和系统方案建议
1011可行性分析——逐步投入法
1012系统分析——范围定义阶段的检查点
1013系统分析——问题分析阶段的检查点
1014系统设计——决策分析阶段的检查点
102可行性的6个准则
1021运行可行性
1022技术可行性
1023进度可行性
1024经济可行性
103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1031系统将花费多少
1032系统将提供什么收益
1033建议的系统合算吗
104候选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041候选系统矩阵
1042可行性分析矩阵
105系统方案建议
1051书面报告
1052正式汇报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方法
第11章系统设计
111什么是系统设计
112系统设计方法
1121模型驱动方法
1122快速应用开发
1123系统设计策略
113系统设计之内部开发——“构造”方案
1131任务51——设计应用架构
1132任务52——设计系统数据库
1133任务53——设计系统接口
1134任务54——打包设计说明
1135任务55——修改项目计划
114系统设计之集成商用软件——“购买”方案
1141任务41——研究技术评价准则和选项
1142任务42——向供应商征求建议(或报价)
1143任务5A1——验证供应商的声明和性能
1144任务5A2——评价和分级供应商建议
1145任务5A3——签订合同并听取供应商汇报
1146购买决定对剩余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
第12章应用架构和建模
121应用架构
122物理数据流图
1221物理过程
1222物理数据流
1223物理外部代理
1224物理数据存储
123信息技术架构
1231分布式系统
1232数据架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1233接口架构——输入、输出和中间件
1234过程架构——软件开发环境
124建模信息系统应用架构
1241绘制物理数据流图
1242网络架构
1243数据分布和技术确定
1244过程分布和技术确定
1245人/机边界
第13章数据库设计
131系统分析员的数据库概念
1311字段
1312记录
1313文件和表
1314数据库
132数据库设计的前置条件——规范化
133现代数据库设计
1331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和前置条件
1332数据库模式
1333数据完整性和访问完整性
1334角色
1335数据库分布和复制
1336数据库原型
1337规划数据库容量
1338数据库结构生成
第14章输出设计和原型化
141输出设计概念和指南
1411输出的分布和观众
1412输出的实现方法
142如何设计和原型化输出
1421用于输出设计和原型化的自动化工具
1422输出设计指南
1423输出设计过程
1424基于Web的输出和电子业务
第15章输入设计和原型化
151输入设计概念和指南
1511数据收集、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
1512输入方法和实现
1513输入设计的系统用户问题
1514内部控制——输入数据的编辑
152输入设计的GUI控件
1521常用GUI输入控件
1522高级输入控件
153如何设计和原型化输入
1531输入设计和原型化的自动化工具
1532输入设计过程
1533基于Web的输入和电子业务
第16章用户界面设计
161用户界面设计概念和指南
1611计算机用户的类型
1612人的因素
1613人类工程学指南
1614对话语气和词汇
162用户界面技术
1621操作系统和Web浏览器
1622显示器
1623键盘和指点设备
163图形用户界面风格
1631窗口和框
1632菜单驱动的界面
1633指令驱动的界面
1634提问回答对话
1635用户界面设计的特殊考虑
164如何设计用户界面
1641用于用户界面设计和原型化的自动化工具
1642用户界面设计过程
第17章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和建模
171设计面向对象系统
1711实体类
1712接口类
1713控制类
1714持续类
1715系统类
1716设计关系
1717属性和方法可见性
1718对象责任
172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1721精炼用例模型
1722建模支持用例情境的类交互、行为和状态
1723修改对象模型以反映实现环境
第四部分系统分析和设计完成后的工作
第18章系统构造和实现
181什么是系统构造和实现
182构造阶段
1821任务61——构建和测试网络(如果需要)
1822任务62——构建和测试数据库
1823任务63——安装和测试新软件包(如果需要)
1824任务64——编写和测试新程序
183实现阶段
1831任务71——进行系统测试
1832任务72——准备转换计划
1833任务73——安装数据库
1834任务74——培训用户
1835任务75——转换到新系统
词汇表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英]伊恩·萨默维尔(Ian Sommerville) 著
作者: [美]罗杰·S.普莱斯曼(Roger S. Pressman),[美]布鲁斯·R. 马克西姆(Bruce R. Maxim)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Capers Jones(法)Olivier Bonsignour 著
作者: Donald J.Reifer
作者: [波]米科拉吉·帕利科夫斯基(Mikolaj Pawlikowski) 著
作者: [美] 克里斯蒂安·伯德(Christian Bird) 蒂姆·孟席斯(Tim Menzies) 托马斯·齐默尔曼(Thomas Zimmermann) 编著